1、【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课时达标 (三十七 ) 1刘新利欧洲文艺复兴史 宗教卷在评论马丁 路德发表的九十五条论纲时说: “ 原本只是那个时代教会改革呼声中的一声 ? 就像一个在黑暗森林中行走的小孩,他划着一支火柴本来是为了看清脚下的路,却点燃了整片森林。 ” 这说明德意志宗教改革是( A ) A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 B偶然性与必然性的分离 C革命性与妥协性的冲突 D革命性与妥协性的平衡 解析 16 世纪以来,西欧随着新航路开辟和早期资本主义的发展,宗教改革势在必行,这是历史必然性;马丁 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是出于对教皇兜售 赎罪券的义愤,结果却引起人们的强烈共鸣,一场大规模的改革就此展开,
2、这体现出历史偶然性,故选 A 项。 2 1520 年,马丁 路德发表了论基督教徒的自由一文指出: “ 经上所记 义人必因信而得生 。我们的得救,无需借助机构来实现。 ” 对此理解最恰当的是 ( D ) A讲诚信的人一定会因为他的信义而重新被他人认可 B有信义的人一定会因为其信义获得新生 C得救与否,取决于上帝的事先安排 D世间俗人直接对话上帝,灵魂就可得到拯救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马丁 路德宗教主张的核心思想:每个人可以凭自己的虔诚信仰得到拯救, 个人信仰建立在自己对圣经的独立理解上,即 “ 因信称义 ” 。这实际上是要求尊重人,尊重每个人自己对信仰的理解,每个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判断,而不是盲
3、目服从教会的说教,故 D 项符合题意。 A、 B 两项是对马丁 路德宗教主张的曲解; C 项是加尔文的先定论。 3宗教改革后的新教把获利视为上帝对于选民的期望。新教伦理不仅鼓励人们通过勤奋劳动获得财富,而且把劳动看作是远离罪恶和堕落的手段之一。新教还宣扬禁欲主义,主张节俭。这些新教思想 ( D ) A打破了教会的精神垄断 B继承了天主教因行称义学说 C有利于 民族国家的发展 D.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解析 材料中新教 “ 鼓励人们通过勤奋劳动获得财富 ” ,与打破教会的精神垄断无关,故 A 项错误;新教思想倡导因信称义,反对天主教 “ 因行称义 ” 学说,故 B 项错误;材料中新教 “ 鼓
4、励人们通过勤奋劳动获得财富 ” ,与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发展无关,故 C 项错误;材料中新教强调 “ 鼓励人们通过勤奋劳动获得财富 ” ,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故 D 项正确。 4某书中写道: “(1517 1546 年 )在不到 30 年的短短时间,文艺复兴时期的淡漠宗教,追求幽默与欢笑的世界,已完全被宗 教改革时期的充斥着讨论、争吵、谩骂和辩论的宗【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教狂热世界所取代。材料意在说明 ( A ) A宗教改革演变成为激烈的社会政治运动 B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性质截然不同 C是否信仰宗教成为当时社会舆论的焦点 D宗教改革引发了欧洲各国间的激烈冲突 解析 依据材料中的时间
5、“1517 1546 年 ” 和所学史实可知正处于宗教改革运动时期,人们激烈地反对教皇和天主教会,这使宗教改革演变为激烈的社会改革运动,故选 A项。 5建筑是社会文化的折射。在中世纪,由于人们关心死者的灵魂能否得救,因此修建陵墓时大多注重表现死者生前的 功德和对上帝的虔诚。到 15 世纪时,陵墓的修建则突出了世俗因素,更多地表现死者生前的生活和业绩。这一转变主要是由于 ( C ) A科学技术的进步 B建筑风格的改变 C思想解放的影响 D宗教束缚的消失 解析 15 世纪陵墓修建 “ 突出了世俗因素 ” ,结合时代特征可知,文艺复兴解放了思想,帮助人们摆脱宗教束缚,树立新的观念,这是上述变化发生的
6、原因,故 C 项正确;科技的进步与陵墓风格是否世俗之间没有关系,故 A 项错误;建筑风格的改变只是表面原因,深层次还是价值观念的改变,故 B 项错误; 15 世纪宗教束缚减弱而非消失,故 D 项 错误。 6 “ 圣经的核心信息是,天地之主上帝在这个世界上活动,要使人性摆脱一切危害人生的东西,最终完全实现他要给自己的子女即人类的一切力量与欢乐。 ” 材料对圣经的认识体现了 ( A ) A人文主义 B因行称义 C信仰得救 D理性主义 解析 依据材料 “ 天地之主上帝在这个世界上活动 ? 最终完全实现他要给自己的子女即人类的一切力量与欢乐 ” 可知上帝是要人类欢乐,体现对人类生存状态的关心,也就是人
7、文主义,故 A 项正确;题干材料只说明上帝的目的是什么,并未说明如何实现上帝的目的,故 B 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上帝的愿望是最 终完全实现他要给自己的子女即人类的一切力量与欢乐,并没有说明是靠信仰实现,故 C 项错误;理性主义反对宗教神学,而材料中是上帝关心人类的欢乐,故 D 项错误。 7马克思在谈到马丁 路德宗教改革时说: “ 他打破了外在的枷锁,但是给人们的心灵套上了新的枷锁。 ” 材料中后一个 “ 枷锁 ” 是指 ( B ) A圣经 B新教 C人文主义 D禁欲主义 解析 前一个 “ 枷锁 ” 是指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宗教改革前后圣经本身没有变化,【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不是 “ 新的
8、枷锁 ” ,故 A 项错误;马丁 路德宗教改革打破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但宣传信仰新教,人们仍然 受新教的影响,因此后一个 “ 枷锁 ” 是指新教,故 B 项正确;人文主义推动人的思想解放,不是 “ 新的枷锁 ” ,故 C 项错误;禁欲主义是天主教会宣传的内容,属于前一个 “ 枷锁 ” ,故 D 项错误。 8马丁 路德的宗教改革在促进思想解放方面比文艺复兴又有了重大进步,主要表现在它将思想解放扩展到 ( A ) A人民群众 B上流社会 C骑士阶层 D知识阶层 解析 16 世纪时,马丁 路德领导的宗教改革运动使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到思想解放运动之中,故 A 项符合题意。 9 “ 西方宗教革命和科学革
9、命以来 ? 把人世的勤奋创业理解为上帝的召唤,曾 有助于资本主义精神的兴起;把学术工作理解为基督教的天职,也促进了西方近代人文主义教育与人文学术的发展。 ” 材料最能说明宗教改革 ( A ) A成为推动资本主义发展的精神动力 B强化了上帝和罗马天主教会的权威 C实现了宗教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分离 D促进了民族文化与教育事业的进步 解析 宗教改革动摇了罗马教会的神学统治,故 B 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体现宗教世界和现实世界的分离,故 C 项错误;据材料信息宗教改革 “ 有助于资本主义精神的兴起 ” 可知,“ 促进了西方近代人文主义教育与人文学术的发展 ” 表述不全面,故 D 项错误; A 项 表述全面
10、,符合题意。 10伏尔泰在萨帕塔的疑问中写了这样一则故事: “ 萨帕塔是神教人员的候选人,他天真地问: 我们如何进一步说明我们烧死的成百上千的犹太人是四千年前上帝的选民? ? 萨帕塔得不到答复,索性极其单纯地宣讲起神来。 ” 伏尔泰写这则故事的主要意图在于 ( D ) A说明犹太人低人一等已成共识 B表明宗教不是理想的信仰追求 C体现萨帕塔对宗教盲从与崇信 D批判基督教的极端虚伪和无耻 解析 材料强调的是对基督教的批判,而没有说明 A、 B 两项,排除;体现萨帕塔对宗教盲从与崇信并不是伏尔泰的真正意图 ,故 C 项错误;伏尔泰是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启蒙运动批判的是封建教权和封建王权,故 D 项
11、正确。 11孟德斯鸠在罗马盛衰原因论中说: “ 没有比在法律的借口下和装出公正的姿态【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时所做出的事情更加残酷的暴政了。因为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说不幸的人们正是在他们得救的跳板上被溺死的。 ” 在此,孟德斯鸠认为 ( C ) A法律有阶级性 B法律地位至上 C司法必须公正 D法律并非万能 解析 孟德斯鸠认为,法律如果不公正,那是残酷的暴政, “ 不幸的人们正是在他们得救的跳板上被溺死的 ” ,由此可见,孟德斯鸠强调司法必须公正,而其 他各项材料没有体现,C 项符合题意。 12 (2018 河南中原名校质检 )卢梭认为,主权是公意的运用,主权者 (个体的人 )既然只不过是
12、一个集合体的存在物,所以就只能由他自己代表自己;权力可以转移,但是意志却不可以转移,平等权力丧失的社会不是公意社会。卢梭提到的 “ 公意 ” 是指 ( A ) A共同体的理性意志 B多数人的利益表示 C主权者的集体诉求 D统治者的根本利益 解析 材料卢梭认为 “ 公意 ” 是一个集合体的意志,而且强调 “ 只能由他自己代表自己 ”“ 平等权力 ” ,这是理性的体现,故 A 项正确; “ 公意 ” 不能只是多数人的 利益表示,因为那会导致少数人 “ 平等权力丧失 ” ,这 “ 不是公意社会 ” ,故 B 项错误; “ 公意 ” 是指共同体的集体诉求,而非主权者 (个体的人 )的诉求,故 C 项错
13、误; “ 公意 ” 是指共同体的根本利益,而非主权者 (个体的人 )的根本利益,故 D 项错误。 13美国学者马文 佩里指出, “ 自然界是机械的、可分析的、有规律的并被数学验证过的 ” ,宇宙 “ 被看成一个巨大的机器 ” ,一些思想家还开始 “ 以探索的批判的怀疑的精神审视欧洲的制度和传统 ” 。材料中对自然的这种认识 ( B ) A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B促成用人的思考和判断打破封建 专制束缚 C促使人们放弃对上帝的信仰 D强有力地挑战了封建神学创世说 解析 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越来越清晰,这就增加了人们的自信心,他们开始带着同样的认识转而思考人类社会本身,对传统的社会制度进行理性的思考,故 B 项正确。 14 (2018 江苏南京调研 )康德说: “ 通过一场革命或许很可以实现推翻个人专制以及贪婪心和权势欲的压迫,但却绝不能实现思维方式的真正改革。而新的偏见也正如镜子一样,将会成为驾驭缺少思想的广大人群的圈套。 ” 这一观点强调 ( B ) A政治革命,推翻专制 B批判质疑,理性思考 C主权在民,人人平等 D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