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单元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单元小结单元小结专题一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1.把一定质量的甲、乙、丙、丁四种物质放入一个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的质量/g4.02.03.02.0反应后的质量/g1.2X2.45.4C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B.X2.0,乙可能是催化剂C.参加反应的甲、丙的质量比是12D.丙可能是单质【解析】X4.02.03.02.01.22.45.42.0,反应后甲、丙质量减小,是反应物,丁质量增大,是生成物,该反应是化合反应,A说法正确;X2.0,乙可能是催化剂,B说法正确;参加反应的
2、甲、丙的质量比是(4.01.2)(3.02.4)143,C说法不正确;丙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化合物,D说法正确。2.(2020秋江苏常州金坛区月考)在一密闭容器内有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物质XYZQ反应前质量/g410121反应后质量/g01215待测已知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n,Q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n。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反应后生成15 g ZB.反应后Q的质量为12 gC.反应中Y与Q发生改变的质量之比为11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X与Q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3 D【解析】由质量守恒定律和表中的数据可知,4 g10 g1 g21 g0 g12 g1
3、5 g待测,则待测9 g,则X、Q的质量减少了,是反应物;Y、Z质量增加了,是生成物。由以上分析可知:A.反应生成15 g1 g14 g的Z,而非15 g,故错误;B.反应后Q的质量为9 g,故错误;C.反应中Y与Q发生改变的质量比为(12 g10 g)(21 g9 g)16,故错误;D.根据分析,“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n,Q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n”,则设其化学方程式为3.某兴趣小组为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做了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如图1。(1)小明认为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燃烧产物的质量应大于反应物镁条的质量。镁条完全燃烧后,称量发现石棉网上的燃烧产物质量反而比反应前镁条质量小,以下解释合理的是_(填
4、字母)。a.氧气不足b.镁条未反应完c.部分燃烧产物散逸到空气中d.部分镁条与除氧气外的物质反应生成其他固体c(2)小红按图2装置改进实验,验证了质量守恒定律,却发现产物中还有一些黄色固体。【提出问题】黄色固体是什么呢?【查阅资料】氧化镁为白色固体,难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镁能与氮气反应生成黄色的氮化镁(Mg3N2)固体;氮化镁可与水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3N26H2O=3X2NH3。X的化学式为_;氢氧化镁是不溶于水的固体,且受热易分解生成氧化镁和水。【做出猜想】黄色固体为Mg3N2。Mg(OH)2【实验探究】A中溶液变红色【反思与交流】(3)为什么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5、?请从微观角度解释:_。(4)两位同学通过交流反思得到启示:在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否发生改变时,对于有气体参加或有气体生成的反应一定要在_装置中进行。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个数和质量都不变密闭【拓展延伸】(5)如果用图2装置(气密性良好)和药品(足量)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该实验所测得的氧气体积分数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大于(6)2.40 g镁条在某氧气和氮气的混合气体中完全燃烧,所得固体的质量可能是_(填字母)。DA.3.33 g B.4.00 gC.3.28 g D.3.96 g【解析】(1)镁条完全燃烧后,称量发现石棉网上的燃烧产物质量反而比反应前镁条质量小,是因为部分燃
6、烧产物散逸到空气中。(2)由Mg3N26H2O=3X2NH3可知,反应前镁原子是3个,反应后应该是3个,包含在3X中,反应前后氮原子都是2个,反应前氢原子是12个,反应后应该是12个,其中6个包含在3X中,反应前氧原子是6个,反应后应该是6个,包含在3X中,所以X的化学式为Mg(OH)2。因为B中反应生成的氨气进入A中,和其中的水反应生成氨水,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故A中溶液变红色。(3)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是因为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个数和质量都不变。(4)在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否发生改变时,对于有气体参加或有气体生成的反应一定要在密闭装置中进行。(5)如
7、果用图2装置(气密性良好)和药品(足量)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该实验所测得的氧气体积分数大于这是因为除五分之一的氧气反应外,氮气和镁反应生成了氮化镁。(6)2.40 g镁条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氧化镁的质量为4.00 g,2.40 g镁条在氮气中完全燃烧生成氮化镁的质量为3.33 g,故2.40 g镁条在氮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中燃烧,所得固体的质量大于3.33 g小于4.00 g。专题二 化学方程式4.配平化学方程式:(1)_Fe2O3_HCl=_FeCl3_H2O1 6 2 31 3 2 34 5 4 61 3 2 3方法诠释 对化学方程式配平时,需结合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保持不变进行分析。5.掌握化
8、学语言是学习化学的基础。请用化学语言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下列元素的符号或名称。锰_、氯_、铝_、镁_;I_、Ne_、Ca_、Ag_。(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高锰酸钾分解制氧气:_;Mn Cl Al Mg 碘 氖 钙 银铁在氧气中燃烧:_;硫在空气中燃烧:_。6.点燃的镁条可以在二氧化碳中继续燃烧,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根据以上信息,你能得出哪些结论?试写出两条:_。镁和二氧化碳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镁和碳;参加反应的镁和二氧化碳的质量和等于生成的氧化镁和碳的质量和;金属镁失火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合理即可)中,反应物是_,生成物是_,反应发生的条件是_;反应
9、中,每_份质量的磷与_份质量的氧气反应,生成_份质量的五氧化二磷。磷和氧气五氧化二磷点燃124160284专题三 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8.实验室常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现将2.5 g二氧化锰放入盛有50 g过氧化氢溶液的锥形瓶中,完全反应后,放出气体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试求:(1)完全反应后生成氧气的质量为_g。1.6(2)反应结束后,过滤、洗涤并烘干滤渣,称得滤渣的质量为_g。(3)原过氧化氢溶液中过氧化氢的质量。2.53.4 g【解析】(1)由图示可得,生成氧气的质量为1.6 g。(2)反应结束后,过滤,洗涤并烘干滤渣,称得滤渣的质量就是二氧化锰的质量,是2.5
10、 g。(3)设生成1.6 g气体需要该过氧化氢溶液中过氧化氢的质量为x。9.二氧化碳是一种宝贵的碳氧资源。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转变成燃料甲醇(CH3OH)的化学方程式为若生产64 t甲醇,则可回收二氧化碳多少吨?10.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为了测定某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小军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将鸡蛋壳洗净、干燥并捣碎后,与足量稀盐酸在烧杯中反应(假设鸡蛋壳中杂质不与稀盐酸反应,提示:CaCO32HCl=CaCl2H2OCO2)。有关实验数据如表:(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中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为_g。(2)计算该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3.311.(2020春湖南长沙岳麓区月考
11、)下列说法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A.煤炭在空气中燃烧质量减轻B.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物的质量比细铁丝大C.同温同压下,1 L氢气与1 L氯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完全反应生成2 L氯化氢气体D.电解20 g水得到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之和仍然是20 g C【解析】A.煤炭在空气中燃烧质量减轻,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B.铁丝燃烧是和氧气发生了反应,所以反应后生成物的质量应该等于参加反应的铁和氧气的质量之和,所以遵守质量守恒定律;C.质量守恒定律是质量守恒,而非体积守恒,故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D.电解水是化学变化,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完全电解20 g水得到的
12、氢气和氧气的质量之和仍然是20 g,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12.下列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或运用,观点合理的是()。A.10 g冰受热融化成10 g水,体现了这一变化遵循质量守恒定律B.“2 L氢气和1 L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定会生成3 L水”是由质量守恒定律决定的C.3 g碳放入装有10 g氧气的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一定生成13 g二氧化碳D.“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描述涉及化学变化中物质质量变化的现象不违背质量守恒定律D易错点二 把杂质或混合物质量当成主要成分质量进行计算13.某兴趣小组用酒精灯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来制取氧气。已知原试管中固体的质量为28 g,加热至氯酸钾完全分解,
13、冷却至室温,称量试管中剩余的固体,质量为18.4 g。问:(1)共制得氧气_g。(2)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是多少?9.624.5 g【解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氧气的质量为28 g18.4 g9.6 g;(2)设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为x。14.工业上常用煅烧石灰石的方法制取生石灰(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某工厂现有石灰石125 g,完全煅烧相关数据如图所示(杂质不参与反应),求:(1)生成CO2的质量为_g。(2)所用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4480%15.对一定量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加热,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对应变化关系的是()。C【解析】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受热分解生成氯
14、化钾和氧气,随着反应进行,氧气质量增大,完全反应后氧气质量不再变化,A不正确;随着反应进行,固体质量减小,剩余固体中锰元素质量分数增大,B不正确;随着反应进行,不断生成氧气,剩余固体中氧元素质量减小,完全反应后氧元素质量不再变化,C正确;反应前氯化钾质量是0,D不正确。16.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固体混合物的质量随加热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反应结束时能生成(ab)g氧气B.在0t1时段,因二氧化锰未起作用,所以反应未开始C.P点处固体的成分是氯酸钾、二氧化锰和氯化钾D.在t1t2时段,固体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不断增大B【解析】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
15、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所以反应中固体混合物减少的质量就是生成的氧气的质量,反应结束时能收集到(ab)g的氧气,故A正确;在0t1时段没有产生氧气,是因为氯酸钾分解需要一定的温度,并不是二氧化锰没有起作用,故B错误;P点时氯酸钾部分分解,因此固体成分有未反应的氯酸钾和生成的氯化钾,还有作为催化剂的二氧化锰,故C正确;在反应过程中,固体质量逐渐减少,而固体中氯元素的质量不变,因此氯元素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大,故D正确。17.科学研究中,常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计算,得出某未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从而推测该物质的分子式。某科研小组经反复实验,发现2A3B=2C4D中,3.2 g A恰好和 4.8 g B
16、完全反应,生成4.4 g C。请问:(1)同时生成D的质量为_g。(2)若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求A的相对分子质量(写出计算过程)。3.618.为探究CuO和C反应的最佳质量比(忽略副反应),化学兴趣小组取CuO和C的混合物17.2 g,按不同的质量比进行实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横坐标表示混合物中CuO所占的质量分数,纵坐标表示生成物中Cu的质量。(1)分析可知,CuO和C的最佳质量比对应图中的_点。b(2)计算a点时,产生CO2的质量(写出详细计算过程)。(2)解:由图像可知,a点时17.2 g CuO和C的混合物中氧化铜的质量为碳的质量是9.2 g,由方程式质量关系可知,碳没有完全与氧化铜反应。答题规范 化学计算常犯错误如下:化学方程式写错或不配平或配平有错;用关系式计算时,忽略了部分取用关系;讨论题,缺讨论过程;计算结果一定要准确;要求写出计算规范过程,不要省略步骤,计算过程要带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