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作业 (三十 )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1农民们宁愿在自己私人的土地上辛勤劳作,因为在那里,他们可以按照自己认为最好的方式耕种,然后在公开市场上以他们所能得到的最高价格,而不是政府为集体农庄生产的农产品制定的低价格出售他们的任何商品。因此,私人土地虽然只占总耕地面积的 3%到5%,却生产了 25%到 30%的苏联农产品。该现象反映了 ( ) A单一公有制的产生 B新经济政策的成效 C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D余粮收集制的扩大 解析: 材料中反映的是苏联公有制的弊端,可以看出苏联并不是单一的公有制,保 留了一定的私人土地,所以 A 项排除; B 项错误,材料反
2、映的是斯大林模式的弊端,不是新经济政策的内容; C 项说法正确; D 项与此无关。 答案: C 2 20 世纪 30 至 40 年代,很多西方经济学家开始研究苏联 ?“ 我相信思想界、学术界对于苏联模式的推崇可能是 主流 。波兰经济学家兰格甚至认为苏联的经济体制可能会取代市场而做得更好 ” 。这表明 ( ) A学习苏联成为当时世界潮流 B自由主义的经济理论已被摒弃 C西方国家放弃了对苏联的敌视态度 D苏联 “ 五年计划 ” 成就得到一定肯定 解析: 西方经济学家研究苏联和推崇苏联模式, 是在 1929 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展开的,当西方经济面临严重危机的时候,苏联模式逐
3、渐形成并且在经济建设中取得突出成就,因而苏联模式受到了关注,故 D 项符合题意; A 项不能从题干中得出,题干仅仅在说 “ 研究苏联 ” ,排除; B、 C 两项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 答案: D 3 “ 无论在任何时候,在任何国家,所有进行农业改革的尝试在试图以迅速和激进方式进行时,收获的都是深深的失望,因为农业结构是根深蒂固的结构 ” 。以下史实最能佐证该观点的是 ( ) A中国的农业合作化运动 B斯大林时期的农业集体化政策 C美国的罗斯福新政 D中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析: 材料反映了农业改革不能采用 “ 迅速和激进方式 ” 进行,否则会因违背经济规律而导致出现严重问题。斯大林时代
4、的农业集体化政策因与农村生产力等 “ 根深蒂固的结构 ”不相符,而出现严重的问题,故选 B;中国的农业合作化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均顺应【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农村的经济规律而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故 A、 D 两项不符合题意,排除;美国罗斯福新政采取国家调整农业的政策而扭转农业的严重危机,故 C 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答案: B 4 (2017 广东广州一模 )1921 1927 年,苏联本国 生产的拖拉机 (按功率计算 )只占供应农业的全部拖拉机中的 8.3%,从 1933 年起,苏联不再进口拖拉机,全部国产; 1940 年机械动力已占农业动力的 77.7%。苏联粮食年平均产量在 1
5、925 1927 年期间为 7527 万吨,一五期间为 7360 万吨,二五期间为 7290 万吨。导致上述情况发生的重要原因是 ( ) A斯大林模式不利于技术转化 B农业生产严重制约了工业化 C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进行经济封锁 D农业集体化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解析: 从材料信息看,尽管苏联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大大提升,但苏联的粮食生 产并未提升反而有所下降,出现此情况的原因是,农业集体化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选 D项。 答案: D 5据记载,从 1926 年起,苏联政府在保持农产品销售价格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大幅度提高了工业品的零售价格。其主要目的是 ( ) A促进农业的稳步发展 B为社会
6、主义工业化积累资金 C提高工人的生活水平 D为反法西斯战争奠定物质基础 解析: 1925 年苏联开始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优先发展工业,以牺牲农业利益为代价,让农业为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积累资金,故 B 项正确; A、 C、 D 三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答案: B 6 下图是 1940 1945 年苏联集体农庄劳动日平均实物工资 (千克 ),由此可以推知( ) A社会环境影响农民的经济收入 B农业集体化经济政策面临破产 C苏联国民经济的发展严重失衡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D工业化以牺牲农民利益为代价 解析: 通过图表可以看出,在集体农庄劳动的日平均工资逐渐下降, 1940 1945 年是苏联
7、卫国战争时期,说明社会环境影响农民的经济收入,故 A 项正确; B、 C、 D 三项材料未体现,排除。 答案: A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苏联工业化创造了一种不同于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模式,即通过国家职能部门 制定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这种类型的工业化伴随着高度的独立自主,带有强制性。这是一种在内部自发经济动力不足的条件下以非常手段进行的赶超型工业化道路。在工业化初期阶段上,其资金体系的唯一来源是农业,苏联工业化开始时,农民不但要交纳直接税和间接税,还得通过低价出售农产品和高价买进工业品的价格剪刀差的办法,使资金从农业流向工业。这是一种以牺牲农业的利益来达到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粗放型经济
8、发展模式。 材料二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基本上实现国家的工业化 ? 从 1953 年起,我们就要进入大规模 经济建设了,准备以 20 年时间建成中国的工业化 ? 但是首先重要并能带动轻工业和农业发展的是建设重工业。 1956 年,毛泽东又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 “ 重工业是我国建设的重点。必须优先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这是已经定了的。但绝不可以因此忽视生活资料尤其是粮食的生产。如果没有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首先就不能养活工人,还谈什么发展重工业?所以,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必须处理好。 ” 论十大关系实际上是思考开辟一条跟苏联有所不同的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
9、(1)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工业化与斯大林时期 苏联工业化的异同。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1956 年前后新中国对苏联工业化模式认识的变化并分析发生变化的历史背景。 答案: (1)相同点:优先发展重工业;实行计划经济体制,走社会主义道路。 不同点: 苏联一味片面发展重工业;新中国在发展重工业的同时,意识到兼顾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发展比例的重要性。 苏联工业化模式过度牺牲农业和农民利益。导致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新中国主张把发展生产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相结合,有利于社会主义的全面建设。 苏联工业化具有高度的独立自主性;新中国初期的工业化一定程度上借助 了苏联的援助。 (2)变化:由 “ 以苏为师 ” 转向 “ 以苏为鉴 ”( 或从全盘肯定变为部分否定 )。 背景: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苏共二十大召开破除了对斯大林及其发展模式的迷信;总结了我国工业化建设的经验教训。 -温馨提示:【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 本文档仅为 【 2019 年高考第一轮复习 全套资料 之一 】 欢迎点击下方按钮链接, 下载全套资料 ! 请点此到 下载本文全套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