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与学习心得体会.docx

上传人(卖家):丹乡武阿哥 文档编号:5028965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5.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与学习心得体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2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与学习心得体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22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与学习心得体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22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与学习心得体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22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与学习心得体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2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与学习心得体会任何一个版本的课程标准,我们首先应该了解其总纲的内核,而不是单独去考究某一个学科的学科课程标准。我们先来看看“指导思想”。我们需要特意看到这样一句话:坚持德育为先,提升智育水平,加强体育美育,落实劳动教育。注意这里的“坚持”“提升”“加强”“落实”几个词对应的内容。某个角度来说,“加强”和“落实”是新增加的部分。这个部分还具体体现在课时的调整:从这个角度来说,上限、下限之间有5.1节的差别。某个范畴来说,所有的学科都不能完全按照下限值来安排课时,但也不能完全按照上限值来安排。给学校的排课留有极小的空间可以操作。如果从这个课时安排来说,这完全符合

2、“坚持”“提升”“加强”“落实”的字眼要求。但在这里需要看到的是学科比例与学科称谓的变化:美术与音乐、舞蹈、戏剧、影视等学科称之为“艺术”(其实应该还包括书法等艺术形式);“体育”课以后不能单纯的以前的内容,应该扩大为“体健课”,不再是单纯的运动那么单纯,也不是单纯的上升为“第三主科”那么简单。但我们又需要看到,对于外语课程的比例下调,不止是我们,华语地区都有下降:但我们的学科所占课时只给了比例,留下了空间,但也会留下问题,有时候不如直接确定课时有操作性。其次,我们需要知道“培养什么人”的培养要求。在总纲中提到的是“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以及“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

3、班人”。而在“主要变化”中则再次提到“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也就是这“三个有”是我们教育所要努力达到的目标。而对于“有担当”,我个人是觉得非常有必要的,我的印象中,这是第一次如此提出。何谓担当?在词典的意思是:接受并负起责任。担当是敢于承担责任,关键时刻敢挑担子,在责任面前不回避,不推诿,不退缩。我想对应的是课标总纲解释的“保持奋斗进去的精神状态”“具有社会主义民主观念与法治意识”“具有集体主义精神,积极为深灰做力所能及的贡献”“具有维护民族团结,捍卫国家主权、尊严和利益的意识”等等。这是从整个国家,整个民族大义角度来阐释的培养要求。这样的要求回答了“为谁培养人”的问题。这让我想

4、起另一个地区的课纲对于学生的培养要求,似乎是从一个自然人的角度出发的:以“成就每一个孩子适性扬才、终身学习”为愿景,兼顾个别特殊需求、尊重多元文化与族群差异、关怀弱势群体,以开展生命主体为起点,透过适性教育,激发学生生命的喜悦与生活的自信,提升学生学习的渴望与创新的勇气,善尽国民责任并展现共生智慧,成为具有社会适应力与应变力的终身学习者,期使个体与群体的生活和生命更为美好。第三,关于“怎样培养人”,新的课程标准提出了很多的原则,是对于之前的课程标准基础上的继承和创新。“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经验、社会生活的联系,强化学科内知识整合,统筹设计综合课程和跨学科主题学习。加强综合课程建设,完善综合课程科

5、目设置,注重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展跨学科主题教学,强化课程协同育人功能”。这样一段话,我们可以看到的概念其实是“统整”,也就是不能把知识与概念分割开来,应该是看成为一个整体。教材因为编排的原因,会存在没有办法的分割设置,但在学科教学时,根据需要,要不进行学科内的统整,要不就是学科间的统整,这就是课程标准中所提到的“加强课程综合,注重关联”的涵义所在。也就是教学的时候,我们需要将因为教材编排出现的分割,在教学的时候,为了给孩子一个比较完整的认知与习得,我们需要进行“统筹安排”教学。但在这里,我们需要注意的是:1.不能只看到跨学科的主题学习,其实还要重视“学科内知识整

6、合”。为什么如此?因为我们很容易认为一定需要不同学科介入。其实更重要的是“学科内的整合”。2.不是所有的学习都需要综合,都需要跨学科。它是建立在“与学生经验、社会生活的联系”基础上,也是“在真实情境中”需要“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时候才采用这样的方式。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知道,有些学习就是学习一些抽象的概念与知识,或许暂时无法在真实情境中使用。“真实情境”有时候可能会是一个伪命题,往往会演变为“为真实而真实,恰恰可能不真实”。3.对于跨学科的“主题”我们需要有较大外延的理解,而不仅仅局限与一般意义的“内容主题”,比如语文学习中的“爱”“愁”“恨”等等主题。应该延伸到多个层面的主题,比如学法、写

7、法、理解等等角度。第四、关于“核心素养”。这是这一次新课标与以往的课标不同的地方。我们先从总纲来看核心素养的定义:“依据学生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明确育人主线,加强正确价值观引导,重视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培育。精选课程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奠基未来。”这里我们不分学科的角度来说,这里的核心素养应该是: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但是对于“素养”和“核心素养”,我们可能需要追根溯源来理解:素养(literacy),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

8、ganization,简称UNESCO)的定义,“literacy”是指“识别、理解、解释、创造、运算及使用不同环境下印刷与书面资料的能力。为涉及个人能够实现目标、发展知识和潜能,并充分参与社区及广大社会的连续学习”。2014 年,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明确提出将研制与构 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以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立德树人”总体育人目标。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6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 18 个基本要点。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来,“核心素养”是指一个人为适应现在生活及面对未来挑战,所应具备的知识、能力与态度。“核心素养”强调学习不宜以学科知识及技能为限,而应关注学习与生活的结合,透过实践力行而彰显学习者的全人发展。在这里,“所应具备”指的是基本具备,换句话说,就是一个未来社会的自然人,如果你在中国生活,所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素养。这个“最基本素养”就是“核心素养”。这个“核心”并不是高要求,而是基本要求。如何具体体现,我后来的文章再慢慢聊,慢慢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教研教学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2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与学习心得体会.docx)为本站会员(丹乡武阿哥)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