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3年高考语文复习文化常识:立春 专项练习题(节日内涵+节日习俗+诗歌鉴赏题+文化常识题+语言文字运用+现代文阅读题)【节日内涵】立春,为二十四节气之首。明代群芳谱对立春解释为:“立,始建也。春气始而建立也。”立春诗云:“东风带雨逐西风,大地阳和暖气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立春,正月节;立,建始也;五行之气往者过来者续于此;而春木之气始至,故谓之立也;立夏、秋、冬同。立,是“开始”之意;春,代表着温暖、生长。二十四节气最初是依据“斗转星移”制定,淮南子天文训收录:“帝张四维,运之以斗,月徙一辰,复返其所,正月指寅,十二月指丑,一岁而匝,终而复始”。十二月运行,周而复始,岁末十二月指丑方,正
2、月又复还寅位,“斗柄回寅”,春回大地,进入全新的循环,万象更新,新岁开启。干支纪元,以寅月为春正、立春为岁首,立春乃万物起始、一切更生之义也,意味着新的一个轮回已开启。当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寅位时为立春。【立春三候】立春一候“东风解冻”:风吹来的温暖气息,使冰雪开始消融,大地开始解冻。立春二候“蛰虫始振”:冬藏之虫敏锐地感受到温暖,醒了或半懵半醒,可以打个哈欠伸个懒腰了。立春三候“鱼陟(zh)负冰”:沉寂了一个冬天的鱼儿在水中游动,但水面尚有未融化的碎冰碴,所以鱼就像是背着冰块在游来游去。【立春习俗】【迎春】古人重视立春,有迎春之仪。迎春是立春的重要活动,事先必须做好准备,进行预演,俗称演春。然
3、后才能在立春那天正式迎春。迎春是在立春前一日进行的,目的是把春天和句芒神【句芒(gu mng)是中国古代民间神话中的木神(春神),人面鸟身,主管树木的发芽生长,忠心耿耿地辅佐少昊】接回来。过去在每年的皇历上都有芒神、春牛图,以及“龟子报春”、“铜鼓驱疫”等,都是当时过立春节日的重要活动。【糊春牛】糊春牛这项风俗活动是在立春前开始进行的,按传统的作法,由县政府(县衙)聘请纸扎能手好匠,于立春前到县城聚会,精心制作春牛图像。一般用竹篾绑成牛的骨架,用春木做腿,再糊上纸,涂上颜料,一个牛的形象就制作成功了。俗谓糊上红黄色的纸多,当年就“五谷丰收”;糊上黑色纸,当年收成不好。所以知县安排多用红黄纸,以
4、得民心。春牛糊好后,举行开光点睛仪式,即设立香案,顶礼朝拜。【打春牛】鞭春即打春牛,亦称“鞭春牛”“鞭土牛”,立春日将泥塑春牛打碎,这是农耕文明时代的遗风。通过打春牛之俗,提醒农人,春天已到,应该不违农时,及时播种谷物,祈愿一年五谷丰登,国泰民安。【咬春】立春时,北方一些地方要吃萝卜,谓之“咬春”,取的是古人“咬得草根断,则百事可做”之意,现在多是吃春饼和春卷。春可咬可吃,有趣有诗意。春饼是立春日典型的时令食品,从魏晋南朝时代起,人们迎春食春饼。荆楚岁时记载:“立春之日,亲朋会宴,啗(啖)秦饼、生菜,帖宜春二字。”春饼是一种薄面饼,取生菜、果品、饼、糖等置于盘中,取迎新之意,时称“春盘”,也可
5、赠送亲友品尝。【诗歌鉴赏】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立春杜甫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盘出高门行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巫峡寒江那对眼,杜陵远客不胜悲。此身未知归定处,呼儿觅纸一题诗。【注】本诗为杜甫困居夔州时所做,当时国家局势仍动荡不安。古代立春有做“春盘”的习俗:取韭菜、春饼等置于盘中作为食品,寓迎新之意。两京:指唐代的京城长安和东都洛阳。行白玉:行,赐予。古代立春前皇帝会向大臣赐春盘。那:“通挪”,移动。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诗人看着眼前的“春盘”,忽然想起往年长安、洛阳立春时节的美好情景。B颔联写诗人想象此时京城里庆祝立春的热闹,突出了眼前
6、客居他乡的冷清。C颈联视线又回到现实,诗人看着巫蛱中那滚滚而来的冰冷江水,悲愁满怀。D“呼儿觅纸一题诗”这一细节,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悲苦处境。E整首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体现了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2“杜陵远客不胜悲”,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悲伤的原因。(6分)【答案】:1BD(5分,答对一项给2分,答对两项给5分)2因国家的处境而悲伤。以往立春时,两京热闹美好,时过境迁,国家动荡不安,让诗人悲伤不巳。因自己的处境和前途而悲伤。自己历经战乱,漂泊他乡,“此身未知归定处”,自己萍踪难定,前途渺茫,这让诗人感到真切的悲苦。【评分意见】本题总分6分,答出一点3分,意思相近即可。每一
7、点的答案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原因简要概括,答对给1分,二是对于该点原因的分析,答对给2分。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文后13-14题蝶恋花戊申元日立春席间作辛弃疾谁向椒盘簪彩胜?整整韶华,争上春风鬓。往日不堪重记省,为花长把新春恨。春未来时先借问,晚恨开迟,早又飘零近。今岁花期消息定,只愁风雨无凭准。注词人罢职闲居上饶,作此词时49岁,此前两个月,宋高宗赵构驾崩。椒盘:旧俗,正月初一各家以盘盛椒进献家长,号为椒盘。彩胜:即幡胜。宋士大夫家多于立春之日剪彩绸为春幡,或悬于家人之头,或缀于花枝之下,以为戏。整整:词人家中婢女。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争上春风鬓”写了整整等人
8、争着从椒盘中取出春幡,插上两鬓的热闹景象,这触发了词人一系列联想。B这首词的上片通过对节日里众人的欢乐而自己索然无味的描写,反衬出了词人与众不同的感伤情怀。C“晚恨开迟,早又飘零近”的意思是花开晚了让人等得不耐烦,开早了又让人担心它很快凋谢。D这首词写了作者从节日的喜到往事不堪回首的悲,到借问花期的恨,到花期已定的喜,到风雨无定的愁的复杂心理变化。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1选DD项,错在“喜”,这首词作者通篇只有忧愁感伤,没有欢喜快乐。2 对人生飘摇不定的感伤之情。花事盛衰,时光更替,词人数度宦海沉浮,多年被迫闲居,身不由己。对国事未来的忧虑之情。词人一生力主
9、抗金,高宗驾崩,期许朝廷改变偏安政策,春天花期已定的自然现象和国事风雨的“无凭准”使人难免忧虑。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苦闷之情。大自然的节候推移、眼前江山破碎和渴望收复失地、统一国家大业所构成的矛盾使作者忧心如焚。三、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4-15题汉宫春立春日辛弃疾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无端风雨,未肯收尽余寒。年时燕子,料今宵梦到西园,浑未办,黄柑荐酒,更传青韭堆盘?却笑东风,从此便薰梅染柳,更没些闲。闲时又来镜里,转变朱颜。清愁不断,问何人会解连环?生怕见花开花落,朝来塞雁先还。注西园,北宋都城汴京西门外有琼林苑,专供皇帝打猎和游赏。黄柑荐洒:黄柑酪制的腊酒。立春日用以互献致贺。更
10、传,更谈不上相互传送,青韭堆盘:四时宝鉴谓“立春日,唐人作春饼生菜,号春盘”。解连环,据战国策齐策六:秦昭王尝遣使者遗君王后玉连环,曰:“齐多智,而解此环否?”君王后以示群臣,群臣不知解,君王后引锥椎破之,谢秦使曰:“谨以解矣!”1.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词虽为婉约之作,风格与豪放之作明显不同,但是其内在的情感也有相通之处。B. 上片写词人看到美人头上春幡,方知“春已归来”,其“袅袅”一词,颇为传神。C. 下片开头先以一“笑”字,故意打散上片中的紧张和烦乱情绪,并领起整个下片。D. 本词用比兴手法,所运用的风雨、燕子、西园、梅柳、塞雁等物,富有象征意味2. 本词表达
11、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并分析。【答案】1. C C项,“下片开头先以一笑字,并领起整个下片”错误,从词中来看,其所“笑”者,一为东风染遗梅柳,染追花草,使万紫千红的春天渐次到来,作者取笑东风的从此不得消闲;二是东风偶尔清闲时,不过是把镜中人的朱颜转换成衰老的模样。作者“笑”着,但分明含着泪水。因为自然永在而人生易老,在忙得不得了的东风面前,作者所感觉到的是志士投闲、英雄无用而徒任芳华流逝的生命悲哀。由此可知,换头的“笑”字,在抒情上得内紧外松、甚至正话反说的趣味。“笑”领起的是以下五句,而下面直接归为正话正说,极言清愁难消,所以“领起整个下片”一说错误。2. 抒发自己怀念故国的深情。
12、上片中写到燕子,用比兴法推出怀念故国的感情。对南宋君臣苟安江南、不思恢复的不满。结尾写到“朝来塞雁先还”,伤痛人不如雁。传达出时光流逝英雄无用的无限清愁。“转变朱颜”“怕见花开花落”等都体现词人之愁。四、阅读这首宋词,完成(1)-(2)题木兰花.立春日作陆游三年流落巴山道,破尽青衫尘满帽。身如西瀼渡头云,愁抵矍塘关上草。春盘春酒年年好,试戴银旛判醉倒。今朝一岁大家添,不是人间偏我老。注:瀼(rng)渡河,水名,在重庆。东西瀼水,流经夔州;瞿塘关也在夔州东南。旛:幡,是一种窄长的旗子,垂直悬挂。立春这一天大夫戴旛胜于头上,本宋时习俗,取吉庆之意。(1)词的上片描绘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结合具体
13、词句进行描述。(4分)(2)有评者称,本词表达思想感情与辛弃疾丑奴儿中“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到天凉好个秋”句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具体词句作简要分析。(4分)【答案】(1)次句形象描写“流落”二字。“青衫”言官位之低,“破尽”可见穷之到了极点,“尘满帽”描写出作者在道途中风尘仆仆、行戎未定的栖遑之态,简简单单的七个字就活画出一个沦落天涯的诗人形象。身似浮去,飘流不定;愁如春草,割去还生。把抑郁潦倒的情怀写得深沉痛切。(2)下片紧扣“立春”二字,以醉狂之态写沉痛之怀,与辛词有异曲同工之妙。这只是词人借酒消愁,逢场作戏罢了,而内心是很伤感的,表面上说不是我一人偏才能,而实际上词人
14、深深感到时光的虚度。这就在上片抑郁潦倒的情怀上,又添一段新愁。词人强自宽解,故作旷达,哭泣本人间痛事,欢笑乃人间快事,但强颜随俗,把哭脸装成笑脸,让酒红遮住泪痕,这种笑比哭还要凄惨,是强为解脱而写的违心之言,显示出更深一层的悲哀,手法近乎反衬,抑郁之情贯穿始终。读上片,看到的是一个忧国伤时、穷愁潦倒的悲剧人物形象;读下片,看到的是一个头戴银旛,醉态可掬的喜剧人物形象。粗看似迥然不同,但仔细看看他脸上的笑全都是装出来的苦笑,喜剧其实不过是更深沉的悲剧罢了。五、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小题。立春偶成宋张栻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注释)律回:古人将十二个月与十
15、二音律相对,立春是由“吕”到“律”,故称律回。岁晚:指一年之末。1.诗中写实的诗句是( )A. 律回岁晚冰霜少B. 春到人间草木知C. 便觉眼前生意满D. 东风吹水绿参差2.下列对这首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人抓住立春这一节气,描绘出了春到人间的动人情景。B. 从“草木知”到“生意满”写出了大自然的变化过程。C. “便觉”写出了诗人因春回大地而无比喜悦的心情。D. 诗歌也流露出了感叹时光流逝的淡淡忧愁。【答案】1.A2.D六、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0题至第11题。立春日酬钱员外曲江同行见赠(唐)白居易下直遇春日,垂鞭出禁闱。两人携手语,十里看山归。柳色早黄浅,水文新绿微。风光向晚
16、好,车马近南稀。机尽笑相顾,不惊鸥鹭飞。【注】曲江:在西安城南,为游览圣地。直:通“值”,即值班。禁闱:古时帝王所居之处。水文:即水纹。1下面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A由诗题中的“酬”字可知这是一首酬和诗:诗人感谢朋友陪他同游,就写了此诗送给朋友作为酬谢。B这首诗描写了诗人与友人于立春日同游曲江的情景,全诗清新自然,感情真挚。C“垂”字既是实指,宫禁之地不能扬鞭而行;又表示出诗人轻松惬意的心情。D“风光向晚好”令人联想到“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联系下句“车马近南稀”的冷落,可知诗人此时因美景易逝而产生了惆怅之情。E倒数第二句中,“笑相顾”写出了好友之间的不必明言的默契,读
17、来情趣盎然,清新雅致。2诗歌的第五、六句中“浅”和“微”颇值玩味,请作简要赏析。(4分)【答案】1.AD(4分)2.“浅”和“微”都是指只有一点点。诗人写刚刚返青的柳树,新吐露的枝叶呈现出浅浅的黄色,初化的河水荡漾着细细的波纹,泛着微微的绿色,诗人抓住典型景物春水初化和细柳吐芽的特殊清浅之色,来突出早春的特点。(4分)七、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减字木兰花己卯儋耳春词苏轼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便与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春幡春胜,一阵春风吹酒醒。不似天涯,卷起杨花似雪花。【注】这首词是作者被贬海南时所作。春牛即泥牛。春杖指耕夫持犁仗侍立。春工,春神的神功。春幡,即“青幡”,指旗帜。春胜,
18、一种剪纸,剪成图案或文字,又称剪胜、彩胜,也是表示迎春之意。(1)请赏析“不似天涯,卷起杨花似雪花”。(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请简要回答。【答案】(1)不似天涯,卷起杨花似雪花”句,是全词点睛之笔。海南地暖,其时已见杨花;而中原,燕到春分前后始至,与杨柳飞花约略同时。作者用海南所无的雪花来比拟海南早见的杨花,谓海南跟中原景色略同,于是发出“不似天涯”的感叹。用了两个“花”字,交代了写作时节,把杨花比作雪花,说明海南的春天比较早,自然真切,勾勒出一幅海南早春杨花飞扬的画面,表现出词人欢快的心情,豁达的胸襟。朴实感人,而无丝毫玩弄技巧之弊。(2)上片写桃花,下片写杨花,红白相衬,分外妖娆。
19、写桃花句,大意是乞得春神之力,把桃花染得如同血肉之色一般。丐,乞求。这里把春神人格化,见出造物主孳乳人间万物的亲切之情。表达了作者虽被贬海南但能随遇而安,喜爱春天并积极参与民俗活动的喜悦心情。八、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木兰花立春日作陆游三年流落巴山道,破尽青衫尘满帽。身如西瀼渡头云,愁抵矍塘关上草。春盘春酒年年好,试戴银旛判醉倒。今朝一岁大家添,不是人间偏我老。注:瀼rng渡河,水名,在重庆。东西瀼水,流经夔州;瞿塘关也在夔州东南。旛:幡,是一种窄长的旗子,垂直悬挂。立春这一天大夫戴旛胜于头上,本宋时风俗,取吉庆之意。1词的上片描绘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结合详细词句进展描绘。4分答:2有
20、评者称,本词表达思想感情与辛弃疾丑奴儿中“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到天凉好个秋”句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详细词句作简要分析p 。4分【答案】1次句形象描写“流落”二字。“青衫”言官位之低,“破尽”可见穷之到了极点,“尘满帽”描写出作者在道途中风尘仆仆、行戎未定的栖遑之态,简简单单的七个字就活画出一个沦落天涯的诗人形象。身似浮去,飘流不定;愁如春草,割去还生。把抑郁潦倒的情怀写得深沉痛切。2下片紧扣“立春”二字,以醉狂之态写沉痛之怀,与辛词有异曲同工之妙。这只是词人借酒消愁,逢场作戏罢了,而内心是很伤感的,外表上说不是我一人偏偏的才能,而实际上词人深深感到光阴的虚度。这就在上片抑郁
21、潦倒的情怀上,又添一段新愁。词人强自宽解,故作旷达,哭泣本人间痛事,欢笑乃人间快事,但强颜随俗,把哭脸装成笑脸,让酒红遮住泪痕,这种笑比哭还要凄惨,是强为解脱而写的违心之言,显示出更深一层的悲哀,手法近乎反衬,抑郁之情贯穿始终。读上片,看到的是一个忧国伤时、穷愁潦倒的悲剧人物形象;读下片,看到的是一个头戴银旛,醉态可掬的喜剧人物形象。粗看似迥然不同,但仔细看看他脸上的笑全都是装出来的苦笑,喜剧其实不过是更深沉的悲剧罢了。九、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完成各题探春令赵长卿笙歌间错华筵启,喜新春新岁。菜传纤手,青丝轻细,和气入,东风里。幡儿胜儿都姑媂。戴得更忔戏。愿新春以后,吉吉利利,百事都如意。立春(节
22、选)杜甫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盘出高门行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注释】幡儿胜儿:新年里的装饰品。姑媂:整齐。仡戏:可爱。春盘:古代习俗,立春日用蔬菜、水果、饼饵等装盘,馈送亲友,行:赐予。古代立春前皇帝会赐大臣春盘。青丝:青梅等切成的细丝,放在糕点馅内或放在糕点面上做点缀。1.下列对赵词、杜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赵词以“笙歌间错华筵启”开篇,营造了新春时节笙歌高奏、宴席摆开的热闹气氛。B.赵词中的“菜传纤手,青丝轻细”化用了杜甫立春中的诗句,化用巧妙,自然得当。C.“愿新春以后”等三句,是词人对天下苍生在新的一年里的美好祝福,感情真挚深沉。D.从杜诗的第三句可以看出,春
23、盘不但在民间成为一种习俗,而且在朝廷中也比较盛行。2.赵长卿的探春令是如何表现新春气象的?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6分)【答案】1.C【解析】“对天下苍生在新的一年里的美好祝福”属于过度解读词人只是表达对自家人的美好祝福。2.通过描写新春的食物来表现:新春新岁摆开丰盛的宴席姑娘们端来盛着春菜、春饼的春盘,通过描写新春的景物来表现:新春到来东风吹拂,淑气和暖。通过描写人物的活动来表现:女孩儿们戴上漂亮的装饰品,欢喜可爱;人们互送温馨的祝福话语,(每点2分)十、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汉宫春立春日辛弃疾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无端风雨,未肯收尽余寒。年时燕子,料今宵梦到西园。浑未办,黄柑荐酒
24、,更传青韭堆盘?却笑东风,从此便薰梅染柳,更没些闲。闲时又来镜里,转变朱颜。清愁不断,问何人会解连环?生怕见花开花落,朝来塞雁先还。【注】此词作于词人南渡闲居京口(今镇江)时。春幡:旧时风俗,立春日,妇女们多剪彩为燕形小幡,戴之头鬓。西园:北宋都城汴京西门外有琼林苑,称西园。青韭堆盘:立春日,以葱蒜、韭、蓼蒿等鲜嫩之菜装盘食之,取迎新之意,号五辛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开篇点题,并以“袅袅”描摹春幡摇曳,既可见春风吹来,又显女子之美态。B.“浑未办”三句,写作者立春时未曾备办酒菜,由此可以看出作者生活贫困。C.“问何人会解连环”看似寻找解连环之人,实则是以比喻极言
25、其愁难以消除。D.末尾两句,既含惜春之意,又寓故国之思,还有对南宋统治者不思北伐之怨。2.俞陛云曾评价本词下阙:“向东风调笑,已属妙语。更云人盼春来,我愁春至,语尤隽妙。”请谈谈其“妙”在何处。(6分)【答案】1.B 【解析】“作者生活贫困”理解有误。通过上下句可知,这里是说作者连节日应酬也无心为之。2.运用拟人、反衬手法,以东风吹梅染柳,一刻不得闲之“忙”,反衬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的“闲”,可称妙笔。以故作轻松之态调笑东风这一典型细节,来体现落寞闲居的苦涩悲哀,亦是妙笔。美好春光带来的却是无法排遣的愁怀,这种乐景生悲的反差,将大好年华虚度、故国沦丧之悲抒发得淋漓尽致,深切动人。(每点2分,共6
26、分。意思对即可。)【文化常识】1、下列有关传统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立春是二十四个节气的头一个节气,又称“打春”。立春也是一个重大节日,有吃春饼等习俗。B.谥号是人死之后被给予的称号,有官谥、私谥之分,其意有褒有贬。C.“细雨成阴近夕阳,湖边飞阁照寒塘。黄花应笑关山客,每岁登高在异乡。”这首诗与中秋佳节D.文言中山南水北称“阳”;山北水南称“阴”。据此,衡阳指衡山南面,淮阴指淮河南岸。【答案】.C【解析】C项,“细雨成阴近夕阳,湖边飞阁照寒塘。黄花应笑关山客,每岁登高在异乡”-诗与重阳佳节的风俗有关。2、二十四节气中唯一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是()。A立春B清明C冬至D立冬【答案】B
27、3、下列有关传统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端午节是农历五月初五,有吃粽子,划龙舟,插艾叶,挂香袋,喝菊花酒的习俗。B除夕是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有吃年饭,守岁,拜年的习俗,此夜大家通宵不眠,或喝酒聊天,或猜谜下棋,谓之“闹元宵”。C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又名“打春”,有吃春饼的习俗。D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9个节气,时间点在公历每年6月6日前后,芒种字面的意思是“有芒的稻子快收,有芒的麦子可种”。【答案】C【详解】A. 重阳节才有喝菊花酒的习俗;B. 除夕夜不眠迎新年到来,称“守岁”,“闹元宵”是正月十五;C. 正确;D. 芒种字面的意思是“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
28、;故选C。4、下列文化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A.“往昔初阳岁”中的“初阳岁”是指冬至以后,立春以前。B.“初七及下九”中的“初七”是指农历七月七日,旧时妇女在这天晚上乞巧(用针作各种游戏);“下九”是指农历每月十九,在汉朝,这天是妇女欢聚的日子。C.“六合正相应”中的“六合”,与过秦论中“履至尊而制六合”中“六合”意思相同,它们都是指天地四方。D.“黄昏”、“夜半”、“人定”、“鸡鸣”、“平旦”五个词均为古代表示时段的名称,若以时间先后为序,可排列为“夜半、鸡鸣、平旦、黄昏、人定”【答案】C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
29、、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C项,“它们都是指天地四方”错误,孔雀东南飞的“六合”是指年月日天干地支都相适合,六合日就是良辰吉日。5、“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农耕生产与大自然的节律息息相关。下列选项中关于二十四节气表述不正确的是( )A.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B.小满是指自然界中的植物都比较丰满和茂盛C.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D.白露表明天气已经转暖【答案】D6. 按照二十四节气中春天六个节气的先后顺序,给下列诗句排序
30、,正确的是:仲春初四日,春色正中分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A.B.C.D.【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常识。二十四节气中属于春天的依次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项:仲春初四日,春色正中分。出自五代宋初徐铉的春分日,意思是:在仲春的第四日,春色恰到好处。此处的节气说的是春分。春分,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点,太阳位于黄经0(春分点)的日子。项: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出自唐代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意思是:一年之中最美的就是这早春的景色,远胜过绿柳满城的春末。此处的节气说的是早春的雨水。雨水是二十四节气的第二个节气,
31、每年公历二月十八至二十日,太阳到达黄经330。项: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出自唐代诗人韦应物的观田家,意思是:春雨过后,所有的花卉都焕然一新。一声春雷,蛰伏在土壤中冬眠的动物都被惊醒了。此处的节气说的是惊蛰。惊蛰,古称“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太阳到达黄经345时。项: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出自唐代杜牧的清明,意思是: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此处的节气说的是清明。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清明是表征物候的节气,含有天气晴朗、草木繁茂的意思。清明这天,民间有踏青、寒食、扫墓等习俗。根据春天六个节气的先后顺序,依次排列正确的为
32、。因此,选择A选项。【拓展】二十四节气,是干支历中表示季节、物候、气候变化以及确立“十二月建”(时令)的特定节令。分别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7.春季,我国民间有许多民俗活动。下列关于这些民俗活动的表述正确的是( )。A在迎春仪式上,鞭打春牛打春B立春清晨,到郊外、田野踏青插春C将采集到的植物枝条插在家里采春D采集冬青树、松柏、竹枝、青菜等绿色植物探春【答案】AA项正确,打春,是立春节气习俗之一。旧时人们在立春前一天用泥土做成春牛,立春日用红绿鞭抽打,因此该习俗活动称为“
33、打春”。在民间有在立春日举行“鞭打春牛”仪式迎立春,祈福五谷丰登。B项错误,踏青为春日郊游,也称“踏春”,一般指初春时到郊外散步游玩。清明节期间到大自然去欣赏和领略春日景象,郊外远足,这种踏青也叫春游。“插春”表述错误。C项错误,清明节是杨柳发芽抽绿的时间,民间有“折柳、戴柳、插柳”的习俗。人们踏青时顺手折下几枝柳条,可拿在手中把玩,也可编成帽子戴在头上,也可带回家插在门楣、屋檐上。“采春”表述错误。D项错误,冬青树、松柏、竹枝等绿色植物为四季常青,无法体现是春季民俗活动。“探春”表述错误。故正确答案为A。8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社日”是古代祭祀土神的日子。分春秋两次,
34、一般在立春、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B“笞刑”是古代的一种刑罚,是一种用荆条或竹板抽打臀、背的刑罚,隋代定为五刑之一。C古代的纪时法比较特殊,如平旦、晡时、黄昏、人定等。按时间先后来说,“人定”在“黄昏”之前。D“举案齐眉”原为汉代梁鸿的妻子为丈夫捧膳食时,总是把端饭的托盘举得和眉毛一样高,以示尊敬。故后世常用本词表示夫妻互敬互爱。【答案】C【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多考核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C项,“人定在黄昏之前”错
35、,应该是“人定在黄昏之后”。故选C项。9、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春节指的是阴历中“年”的开始,古人又称为“元日”“元正”等。春节和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不一定是同时的。B.元宵节又称灯节、上元节。古人写此节的诗词很多,例如辛弃疾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C.寒食节要禁烟火,以纪念介子推。唐代诗人韩翃的诗句“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写的就是寒食节情景。D.清明节的习俗有扫墓、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插柳戴花等,天气转暖,李清照形容它“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答案】D“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诗句不是写清明节;词人做此词时为秋季,“乍暖还寒
36、时候”意为早晨,秋季,早晨相比夜晚,可谓暖,但秋风吹起,寒气袭人,故言寒。故选:D。10.中国古代“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反应了季节、物候现象、气候变化三种,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汉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其中表示四季开始的四个节气是:( )A.春分、夏至、秋分、冬至B.立春、立夏、立秋、立冬C.小暑、大暑、小寒、大寒D.白露、寒露、小雪、大雪【答案】B 二十四节气是一个统称,其中包括十二个中气和十二个节气,中气和节气相间地排列。从春分起十二个中气分别是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和雨水,分属于十二个以地支排列的月份。春分后
37、的节气是清明,其后的节气依次是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立春和惊蛰。二十四节气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每个节气约间隔半个月的时间,分列在十二个月里面。在月首的叫做节气,在月中的叫做“中气”,所谓“气”就是气象、气候的意思。24节气分别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二十四节气反映四季变化的节气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8个节气。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齐称“四立”,表示四季开始的意思。反映温度变化的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5
38、个节气。反映天气现象的有: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7个节气。反映物候现象的有惊蛰、清明、小满、芒种4个节气。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语言文字运用】一、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立春作为我国的传统节日,_。早在周代,朝野就有庆贺这一节日的习俗。这一天,天子要素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去东郊迎春。不但官方重视这一节日,_。这一天,农人要检视农具,筹划农事。祭祀谷神,祈求获得好的收成。中国地大物博,各地庆祝立春的方式虽然不同,_答案 (1). (1)有着悠久的历
39、史。 (2). (2)而且民间也很重视。 (3). (3)但祈福的美好愿望都是相同的。解析试题分析: 此题考核学生运用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能力,以情境补写的方式出现,答题时注意语意和结构上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如第空根据后文“早在周代”,可知应该填写“历史悠久”之类的句子;第空根据前后文的“不但官方重”和“农人”,可知应该填写“民间也很重视”;第空根据前文“方式”“虽然”和“祈求获得好的收成”可知填写“但是”“内容”和“祈福”之类的句子。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立春一过,春天就像一面已擂响的大鼓,鼓声一阵急,一阵缓。沉寂已久的天地,顿时欢腾起来,热闹起来。在这样的季节里,
40、万事万物包括心灵在内,无不感动和激奋着。惊蛰一来,春雷阵阵,草木纷纷萌动。其实,雨水节气刚落地,柳树就已经迫不及待地绽出了新芽。开始是小米粒模样,然后握成小小拳头,再接着舒展为一瓣瓣嫩黄,一个个村舍就笼着青青的烟雾了。小草呢,“ ”只是昨日的印象,今天再去瞧瞧,已经是“ ”了。远山在冬天时是苍翠的,有些深沉,春天来到后不久,就满眼葱茏了。阳光如果再眷顾一段时候,那将满眼斑斓,叫人好生向往之情。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诗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浅草才能没马蹄 草色遥看近却无B草色遥看近却无 浅草才能没马蹄C春风花草香 城春草木深D城春草木深 春风花草香2下列各项中,与“开始是小米粒模样,然后握
41、成小小拳头”运用的修辞手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A春天就像一面已擂响的大鼓,鼓声一阵急,一阵缓。B再接着舒展为一瓣瓣嫩黄,一个个村舍就笼着青青的烟雾了。C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D比了西洋的中篇诗,中国长诗也只是声韵里面的轻鸢剪掠。3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有三处语病,请写出修改后的句子。(3分)【答案】1(3分)B【试题分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衔接连贯的判断能力。能力层级为E 级。本题要求选出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古诗句最恰当的一项,答案是B。考生要答对该题,首先要掌握选项中四个诗句的含意,其次要对文段的内容有正确的理解,然后把二者结合起来,选出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横线前“
42、立春一过”“惊蛰一来”“雨水节气刚落地”等词句和相关的景物描写,提示横线处描绘的是早春小草的景象,处所描绘的小草景象应该突出“早”的特点,从处到处,应表现出小草的生长变化。选项中的四个诗句都是中小学教材中的名句。“春风花草香”一句出自杜甫的绝句二首,意为“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描绘的是早春的花草香,但“早”的特点并不突出,不适合填入处;“城春草木深”出自杜甫的春望,意为“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描绘的是长安城在战火中的荒芜残破,与本文段所描绘的早春美好景象不符,不适合填入和处;“草色遥看近却无”出自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其一),意为“小草钻出地面,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近
43、看时却显得稀疏零星”,突出早春小草刚刚萌发时的特点,适合填入处;“浅草才能没马蹄”出自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意为“春草刚刚好没过马蹄”,描绘的是小草长到一定的高度,但又没有很茂盛的景象,从时序来看应该在“草色遥看近却无”之后,适合填入处。综合以上分析,只有B项符合要求,是本题答案。2(3分)C【试题分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辨析修辞手法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 级。本题要求选出与例句运用的修辞手法完全相同的一项,答案是C。例句“开始是小米粒模样,然后握成小小拳头”出自材料第2段,主语蒙前省略,为柳树新芽,该句前半句把柳树新芽比作“小米粒”,运用了比喻中的暗喻手法;该句后半句说柳树新芽握成小小拳头,是把柳
44、树新芽当成人来描写,运用了拟人修辞手法。所以例句兼用了比喻和拟人两种修辞手法。A 项“春天就像一面已擂响的大鼓,鼓声一阵急,一阵缓”出自材料第1段,把春天比作大鼓,运用了比喻手法。B项“再接着舒展为一瓣瓣嫩黄,一个个村舍就笼着青青的烟雾了”出自材料第2段,该句前半句用“嫩黄”代指蒙前省略的主语“柳树新芽”,运用了借代手法;该句后半句中的“青青的烟雾”指新芽长成的柳条,这里只出现了喻体,省略了本体“柳条”和比喻词,运用了借喻手法。D 项“比了的中篇诗,中国长诗也只是声韵里面的剪掠”出自钱钟书的谈中国诗,该句把中国长诗与的中篇诗作对比,又把它比作“声韵里面的剪掠”,兼用了对比和比喻两种修辞手法。C
45、 项“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出自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该句说路灯光“没精打采的”,运用了拟人手法;说路灯光“是渴睡人的眼”,运用了比喻中的暗喻手法。C 项兼用了比喻和拟人两种修辞手法,与例句运用的修辞手法完全相同,是本题答案。3(3分)如果阳光再眷顾一段时间,那将满眼斑斓,叫人好生向往。改对一处给1 分。【评分说明】没有写出修改后的句子,只写出修改意见,不给分。改对一处给1分。“叫人好生向往之情”也可修改为“叫人产生向往之情”。【试题分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本题要求写出修改后的句子。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和结构混乱三
46、处语病。“阳光如果再眷顾一段时候,那将满眼斑斓,叫人好生向往之情”一句,考察后面两个分句的句意,整句话的主语蒙前省略,应为前文说的“远山”。所以“阳光”不能放在本句的句首当主语,而应该把“如果”放在句首,让“如果阳光再眷顾一段时间”作为“远山”在什么情况下“满眼斑斓”的前提。“一段时候”数量词和名词搭配不当,应改为“一段时间”。“叫人好生向往之情”中的“好生”意为多么、很、极,是表示程度深的副词,如“好生奇怪”“好生痛快”等,它后面接形容词构成偏正结构的短语,不用再接名词,所以应该删除“之情”。第二种改法为保留“之情”,把程度副词“好生”改为动词“产生”,构成动宾结构的短语。综合以上分析,修改后的句子为“如果阳光再眷顾一段时间,那将满眼斑斓,叫人好生向往”或“如果阳光再眷顾一段时间,那将满眼斑斓,叫人产生向往之情”。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立春,表示春天开始。然而春天还远着呢。游鱼还在冰层下梦呓,屋檐下的冰凌长长的,闪烁着寒冷。可是,听啊,温暖的风在遥远的南海上,从海鸥的翅膀上轻轻掠过,开始启程;在千万里之外层层叠叠的群山中有雷声隐隐;一首有着种种我们所能想象到的和想象不到的绚丽的色彩,种种醉人的芳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