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生理血管生理课件.ppt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文档编号:5044312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PPT 页数:122 大小:15.4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循环生理血管生理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22页
循环生理血管生理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22页
循环生理血管生理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22页
循环生理血管生理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22页
循环生理血管生理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第二节第二节 血管生理血管生理一、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一、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根据生理功能分类:根据生理功能分类:1.1.弹性贮器血管弹性贮器血管 Windkessel vessel 主、肺动脉主干及其发出的最大分支主、肺动脉主干及其发出的最大分支2.2.分配血管分配血管 Distributive vessel 弹性贮器血管以后到小动脉前的分支弹性贮器血管以后到小动脉前的分支 3.3.阻力血管阻力血管 Resistance vessel 毛细血管前阻力血管毛细血管前阻力血管:小动脉和微小动脉和微动脉动脉 毛细血管后阻力血管毛细血管后阻力血管:微静脉微静脉一、各类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特点一、各类血管的

2、结构和功能特点 各类血管结构模式图各类血管结构模式图二、二、血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压 (一一)血流量和血流速度血流量和血流速度 血流量血流量 blood flow:单位时间内流过血管某一截面的血量,又称容积速度。单位时间内流过血管某一截面的血量,又称容积速度。以以ml/min 或或 L/min表示表示。血流速度血流速度velocity of blood flow:血液中一个质点移血液中一个质点移动的速度,它与血流量成正比;与血管总截面积成反比。动的速度,它与血流量成正比;与血管总截面积成反比。根据流体力学:血流量与管道压力、液体阻力的关系根据流体力学:血流量与管道压力、液体阻力的关系 Q=P/R

3、对于封闭的心血管系统中每一截面的流量是相等的即对于封闭的心血管系统中每一截面的流量是相等的即等于心输出量。等于心输出量。通常以左心室输出量为代表:通常以左心室输出量为代表:Q P/R压力差:体循环压力差:体循环 主动脉与右心房(接近于主动脉与右心房(接近于0)压力差)压力差 肺循环肺循环 肺动脉压与左心房压力差肺动脉压与左心房压力差注:对于器官而言血流阻力是器官内血流量的决定因注:对于器官而言血流阻力是器官内血流量的决定因素。素。(二二)血流阻力血流阻力 blood flow resistance P1-P2 8L Q R=R r4 即:即:Q Pr4 8 L 1.1.血管的长度。(正比)血管

4、的长度。(正比)2.2.为血液粘滞度(正比)为血液粘滞度(正比)3.3.小动脉的口径小动脉的口径(与与r4成反比)成反比)与与L成正比成正比与与r4成反比成反比(三)血压(三)血压 blood pressure(BP)1.定义:定义:流动的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流动的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 力力(压强压强)2.单位单位:Pa(Pa(牛顿牛顿/米米2,N/m2);mmHg 1mmHg =133Pa=0.133kPa 1厘米水柱厘米水柱=0.098 K Pa三、动脉血压和动脉脉搏三、动脉血压和动脉脉搏 (一一)动脉血压的概念动脉血压的概念 动脉血液对动脉管壁的侧压力。动脉血液对动脉管壁的侧

5、压力。注:注:通常用肱动脉血压代表机体的动脉血压。通常用肱动脉血压代表机体的动脉血压。(二)(二)动脉血压的形成机制动脉血压的形成机制血管内血液充盈血管内血液充盈循环系统循环系统 平均充盈压平均充盈压 血液停止流动时,测得的循环系统内的平均压力。血液停止流动时,测得的循环系统内的平均压力。高低取决于血量与高低取决于血量与 循环系统容量间的相对关系。循环系统容量间的相对关系。正常约为正常约为7mmHg,0.93kPa(二)动脉血压及其形成机制(二)动脉血压及其形成机制(1 1)收缩压和舒张压的概念)收缩压和舒张压的概念 1)1)收缩压收缩压 systolic pressuresystolic p

6、ressure 收缩期动脉血压的最高值收缩期动脉血压的最高值 2)2)舒张压舒张压 diastolic pressurediastolic pressure 舒张末期动脉血压的最低值舒张末期动脉血压的最低值 3)3)脉压脉压 =收缩压舒张压收缩压舒张压 4)4)平均动脉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舒张压1/31/3脉压脉压(2 2)动脉血压的形成机制)动脉血压的形成机制 血管内足够的血液充盈血管内足够的血液充盈前提前提 血流的动力血流的动力 血流的阻力血流的阻力阻力血管尤其小动脉和微动脉的阻力血管尤其小动脉和微动脉的 口径口径 动脉壁顺应性动脉壁顺应性(compliance)C=V/P收缩期心室肌的收缩

7、力收缩期心室肌的收缩力舒张期大动脉弹性回缩力舒张期大动脉弹性回缩力(使血流连续不断并缓冲血压)(使血流连续不断并缓冲血压)收缩期收缩期射血射血舒张期舒张期停止射血停止射血外周阻力的外周阻力的缘故缘故大动脉弹性大动脉弹性回缩回缩1/3转化为动能转化为动能流向外周流向外周大动脉扩张,大动脉扩张,2/3转化为势能转化为势能储存在管壁储存在管壁势能转化为势能转化为动能动能推动血液继续推动血液继续流向外周流向外周血压血压升高升高Arteriole Aorta expanda in systoleAorta contracts in diastoleThe effect of elasticity of

8、aortic wall on blood pressure and blood flow1.1.动脉血压的正常值动脉血压的正常值 1)1)收缩压收缩压 100120mmHg 13.316.0kPa 2)2)舒张压舒张压 6080mmHg 810.6kPa正常血压:正常血压:100120/6080mmHg高血压:高血压:140/90低血压:低血压:90/60(三)动脉血压的变化和维持动脉血压(三)动脉血压的变化和维持动脉血压稳定的意义稳定的意义持续性持续性动脉血压的间接测量动脉血压的间接测量 3)3)脉压脉压 =收缩压舒张压收缩压舒张压 3040mmHg 4.05.3kPa 4)4)平均动脉压舒

9、张压平均动脉压舒张压1/31/3脉压脉压 约约100mmHg 5)5)表示法:表示法:110/70mmHg 6)6)体循环各部分血压体循环各部分血压:克服阻力克服阻力,消消 耗能量有落差:耗能量有落差:如主动脉平均压如主动脉平均压100mmHg 直径直径 3mm的动脉的动脉95mmHg 微动脉微动脉 始端始端85mmHg 毛细血管始端毛细血管始端 30mmHg 落差落差最大最大12010080mmHg收缩压收缩压systolic pressure舒张压舒张压diastolic pressure脉压脉压 pulse pressure 平均动脉压平均动脉压=舒张压舒张压+1/3脉压脉压Blood

10、Pressure血管各段血压血管各段血压的变化的变化2.2.动脉血压稳定的意义:动脉血压稳定的意义:血压稳定推动血液循环和保证各组织和器官血压稳定推动血液循环和保证各组织和器官得到充足的血液灌注,维持代谢的正常进行。得到充足的血液灌注,维持代谢的正常进行。(四)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四)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1.1.每搏输出量每搏输出量 stroke volumestroke volume 每搏输出量每搏输出量 收缩压收缩压,血流速快血流速快舒张压升舒张压升高不多高不多脉压脉压 收缩压高低主要反映搏出量的多少收缩压高低主要反映搏出量的多少。2.2.心率心率 heart rate heart rat

11、e 心率快心率快,舒张期短舒张期短流出少流出少,心舒末期大心舒末期大A A内存血内存血舒张压舒张压(收缩压虽也收缩压虽也,但不如舒张压升高明但不如舒张压升高明显显)脉压脉压3.3.外周阻力外周阻力 peripheral resistance peripheral resistance 外周阻力外周阻力向外周流速变慢向外周流速变慢舒张末期动脉舒张末期动脉内存血多内存血多舒张压舒张压脉压脉压 舒张压高低主要反映外周阻力的大小舒张压高低主要反映外周阻力的大小4.4.主动脉和大动脉的顺应性主动脉和大动脉的顺应性(弹性贮器作用弹性贮器作用):):A A硬化硬化,顺应性小顺应性小阻力阻力 收缩压收缩压 脉

12、压脉压 老年人大动脉的老年人大动脉的 缓冲能力缓冲能力收缩压收缩压舒张舒张压压 使收缩压不致过高使收缩压不致过高,舒张压不致过低,维持一定的舒张压不致过低,维持一定的脉压脉压5.循环血量和血管容量的比例循环血量和血管容量的比例失血(或中毒性休克)失血(或中毒性休克)循环血量和血管循环血量和血管容量的比例容量的比例体循环平均充盈压体循环平均充盈压Bp 二者相适应,产生体循环平均充盈压二者相适应,产生体循环平均充盈压,维持正常血压。维持正常血压。小结:小结: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每搏输出量每搏输出量 心率心率 外周阻力外周阻力 大动脉弹性大动脉弹性 循环血量循环血量收缩压收缩压舒张

13、压舒张压脉压脉压主要影响主要影响收缩压收缩压 舒张压舒张压舒张压舒张压 收缩压收缩压脉脉 压压(五)动脉脉搏(五)动脉脉搏 Arterial pulse 每一心动周期中,动脉内压力每一心动周期中,动脉内压力 发生周期性发生周期性变化,引起动脉管壁产变化,引起动脉管壁产 生的波动。在体表可扪及,生的波动。在体表可扪及,如桡动脉脉搏。如桡动脉脉搏。脉搏图波形呈现有上升支和下降支。脉搏图波形呈现有上升支和下降支。切迹为降中峡切迹为降中峡(dicrotic notch),),发生在主动脉发生在主动脉瓣关闭的瞬间。瓣关闭的瞬间。动脉脉搏传播速度比血流速度快。动脉脉搏传播速度比血流速度快。管壁顺应性越大管

14、壁顺应性越大,脉搏传播速度越慢脉搏传播速度越慢:主主A=3A=35m/s;5m/s;较大较大A=7A=710m/s;m/s;小小A=15A=1535m/sm/s降中峡降中峡降中波降中波心心室室快快速速射射血血 异常波形异常波形 四、静脉血压和静脉回流四、静脉血压和静脉回流Venous pressure and Venous return (一一)静脉血压静脉血压 1.1.中心静脉压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 CVP 定义定义:右心房或胸腔内大静脉的血压:右心房或胸腔内大静脉的血压 正常值正常值:4-12 cmH2O(0.41.2kPa)高低取决于心脏射血能力和回心

15、血量之间的关系。高低取决于心脏射血能力和回心血量之间的关系。功能意义功能意义:反映静脉回心血量反映静脉回心血量;是观察心血管功能状态;是观察心血管功能状态;控制输液量和速度的重要指标。控制输液量和速度的重要指标。2.外周静脉压外周静脉压(peripheral venous pressure)定义:各器官静脉的血压定义:各器官静脉的血压 特点:血压低,易升高特点:血压低,易升高 正常值:正常值:5-14 cmH2O(二)静脉血流(二)静脉血流 Venous blood flow 1.1.静脉对血流的阻力:小,仅占体循环总阻力静脉对血流的阻力:小,仅占体循环总阻力15%15%,为毛细血管后阻力。,

16、为毛细血管后阻力。机体可通过对微静脉收缩状态的调节来控制血机体可通过对微静脉收缩状态的调节来控制血液和组织液之间的液体交换液和组织液之间的液体交换,间接影响循环血量。间接影响循环血量。2.2.静脉回流及其影响因素静脉回流及其影响因素 体循环平均充盈压体循环平均充盈压 心肌收缩力心肌收缩力 骨骼肌的挤压作用骨骼肌的挤压作用 呼吸运动呼吸运动 重力和体位重力和体位(1)(1)体循环平均充盈压体循环平均充盈压血量血量或容量血管收缩或容量血管收缩静脉回心血量静脉回心血量 血量血量 或容量血管扩张或容量血管扩张静脉回心血量静脉回心血量 (2)(2)心脏收缩力量心脏收缩力量心脏收缩时心脏收缩时射血射血心脏

17、舒张时心脏舒张时从静脉中抽吸血液从静脉中抽吸血液当心脏收缩能力当心脏收缩能力心室排血心室排血舒张时心室舒张时心室 内压内压有利于静脉回心。有利于静脉回心。骨骼肌的挤压作用对静脉血流的影响骨骼肌的挤压作用对静脉血流的影响(3)(3)骨骼肌的挤压作用骨骼肌的挤压作用 静脉泵或肌肉泵静脉泵或肌肉泵(4)(4)呼吸运动呼吸运动 呼吸泵呼吸泵吸气时,胸内负压吸气时,胸内负压静脉跨壁压静脉跨壁压 胸腔内大静脉扩张胸腔内大静脉扩张压力压力 有利有利 于外周静脉血回心于外周静脉血回心反之,呼气时静脉回心血量反之,呼气时静脉回心血量对肺循环而言,对肺循环而言,吸气时,肺扩张吸气时,肺扩张肺血管容积肺血管容积贮贮

18、 存较多的血存较多的血由肺回流入左心房由肺回流入左心房反之,呼气时静脉回心血量反之,呼气时静脉回心血量(5)(5)体位改变和重力影响体位改变和重力影响平卧时:平卧时:直立时:直立时:直立性低血压:直立性低血压:五、微循环五、微循环 Microcirculation(一一)微循环的组成及功能微循环的组成及功能 概念概念: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微血管中的血液循环。: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微血管中的血液循环。基本功能:基本功能:血液与组织之间的物质交换血液与组织之间的物质交换 控制流经组织的血流量控制流经组织的血流量 组织液的生成和回流在微循环处完成组织液的生成和回流在微循环处完成1.1.微循环的组成微循环

19、的组成:七个组成部分七个组成部分三条通路三条通路微动脉微动脉迂回通路迂回通路 后微动脉后微动脉直捷通路直捷通路 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动动-静脉短路静脉短路 真毛细血管真毛细血管通血毛细血管通血毛细血管动动-静脉吻合支静脉吻合支微静脉微静脉捷捷通血毛通血毛细血管细血管.2.2.血流通路及其功能:血流通路及其功能:(1)(1)迂回通路迂回通路(营养通路营养通路)功能:物质交换功能:物质交换 特点:轮流开放特点:轮流开放 (2)(2)直捷通路直捷通路thoroughfare channel 功能:部分血迅速回心,维持循功能:部分血迅速回心,维持循 环血量环血量 特点:常开放,交换少,回流

20、快。特点:常开放,交换少,回流快。(3)(3)动静脉短路动静脉短路 功能:调节体温功能:调节体温 特点:常关闭,不交换,血流速度快,特点:常关闭,不交换,血流速度快,感染或中毒性休克感染或中毒性休克(shock)时,时,大量开放,可缩短循环途径,大量开放,可缩短循环途径,降低外周阻力,使血液迅速回降低外周阻力,使血液迅速回 心。但可加重组织乏氧。心。但可加重组织乏氧。迂回通路迂回通路:微微AA后微后微AA毛细血管前扩约肌毛细血管前扩约肌真真毛细血管毛细血管微微V V直捷通路直捷通路:血液快速回流:血液快速回流微微AA后微后微AA通血毛细血管通血毛细血管微微V V动动-静脉短路静脉短路:调节体温

21、:调节体温微微AA吻合支吻合支微微V V血流通路血流通路迂回通路迂回通路直捷通路直捷通路动动-静脉短路静脉短路途径途径微动脉微动脉后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毛细血管前括约肌肌真毛细血管网真毛细血管网微静脉微静脉微动脉微动脉后微后微动脉动脉通血毛通血毛细血管细血管微静微静脉脉微动脉微动脉动静脉动静脉吻合支吻合支微静脉微静脉常见部位常见部位肠系膜、肝、肾肠系膜、肝、肾骨骼肌骨骼肌皮肤皮肤特点特点长而迂曲,阻力大,长而迂曲,阻力大,流速慢,容量大,流速慢,容量大,流域大流域大短直,阻力小,短直,阻力小,流速较快,流流速较快,流域小域小最短,最直,阻最短,最直,阻力最小,流速最力最小,流速最快,流

22、域最小快,流域最小物质交换物质交换+0开放情况开放情况部分(部分(20%)轮流)轮流交替开放交替开放经常开放经常开放平时不开放,体平时不开放,体温升高时开放温升高时开放生理意义生理意义“营养通路营养通路,物物质交换主要场所质交换主要场所保持血流量保持血流量恒定恒定少量交换少量交换“非营养通路非营养通路”,无交换;无交换;辐射散热,调辐射散热,调节体温节体温 (二二)微循环的血流动力学微循环的血流动力学(微循环的调节微循环的调节)Hemodynamics 真毛细血管关闭真毛细血管关闭 代谢产物堆积、代谢产物堆积、PoPo2 2 后微后微A A、毛细血、毛细血 管前括约肌舒张管前括约肌舒张 后微后

23、微A A、毛细血、毛细血 管前括约肌收缩管前括约肌收缩 代谢产物被清除代谢产物被清除 真毛细血管开放真毛细血管开放局部代谢产物调节使组织总血流量与其代局部代谢产物调节使组织总血流量与其代谢水平相适应谢水平相适应。微循环血流的调节微循环血流的调节 两套闸门两套闸门 神经调节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体液调节 (三)血液与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三)血液与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 1.1.扩散扩散 diffusion 2.2.滤过和重吸收滤过和重吸收 filtration and reabsorption 3.3.入胞和出胞入胞和出胞 六、组织液的生成六、组织液的生成 formation of interstit

24、ial fluid 组织液组织液组织液组织液(interstitial fluid)存在于组织和细胞间隙存在于组织和细胞间隙来自于血浆,蛋白浓度低于血浆来自于血浆,蛋白浓度低于血浆毛细血管动脉端滤出,静脉端重吸收毛细血管动脉端滤出,静脉端重吸收组织液的生成与回流取决于有效滤过压组织液的生成与回流取决于有效滤过压 有效滤过压有效滤过压毛细血管动脉端毛细血管动脉端+;静脉端;静脉端-A A端端EFP=(30+15)-(25+10)=(30+15)-(25+10)=10mmHg(滤过滤过)V端端EFP=(12+15)-(25+10)=(12+15)-(25+10)=-8mmHg(重吸收重吸收)(一一

25、)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组织液生成与回流 有效滤过压有效滤过压(EFP)=毛细血管血压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 血浆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组织液静水压毛细血管毛细血管A端:端:EFP10为正,组织液以生成为主;为正,组织液以生成为主;毛细血管毛细血管V端:端:EFP8为负,组织液以回流为主。为负,组织液以回流为主。注:注:A端滤出的液体端滤出的液体10进入毛细淋巴管,由淋巴循环进入毛细淋巴管,由淋巴循环回流入血。回流入血。滤过动力滤过动力滤过阻力滤过阻力(二二)影响组织液生成的因素影响组织液生成的因素 1.1.毛细血管血压毛细血管血压 CapCap压压(如静脉回流受

26、阻如静脉回流受阻)组织液组织液水肿水肿 2.2.血浆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 胶渗压胶渗压(如肝功受损低蛋白如肝功受损低蛋白)组织液组织液水肿水肿 3.3.淋巴回流淋巴回流 淋巴回流受阻淋巴回流受阻(如淋巴管炎如淋巴管炎)组织液积聚组织液积聚水肿水肿 4.4.毛细血管通透性毛细血管通透性 毛细血管通透性毛细血管通透性(如过敏如过敏)组织液组织液水肿水肿 (1).毛细血管压毛细血管压右心衰右心衰中心静脉压中心静脉压静脉回心血静脉回心血量量毛细血管压毛细血管压组织液组织液水水肿肿(edema)反之,则引起脱水。反之,则引起脱水。(2).(2).血浆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病肾病尿中丢失蛋白尿中丢

27、失蛋白血浆蛋白血浆蛋白血浆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组织液水水肿肿(edema)(3).(3).淋巴回流淋巴回流丝虫病丝虫病淋巴管阻塞淋巴管阻塞淋巴回流淋巴回流组织液组织液象皮肿象皮肿(4).(4).毛细血管壁通透性毛细血管壁通透性过敏反应过敏反应毛细血管壁通透性毛细血管壁通透性血血浆蛋白入组织间隙浆蛋白入组织间隙血浆胶体渗透血浆胶体渗透压压组织液组织液水肿水肿(edema)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示意图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示意图 小结:小结:影响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因素影响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因素 变化变化 回流量回流量 例例 症症炎症、充血性心功能不炎症、充血性心功能不全等所致的水肿全等所致的水肿营养

28、不良、因病丢失蛋营养不良、因病丢失蛋白质过多所致水肿白质过多所致水肿丝虫病、癌症等使受阻丝虫病、癌症等使受阻部位远端水肿部位远端水肿烫伤、细菌感染等所致烫伤、细菌感染等所致的局部水肿的局部水肿毛细血管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壁通透性毛细血管压毛细血管压或静脉压或静脉压血浆胶体血浆胶体渗透压渗透压淋巴回流淋巴回流受阻受阻生成量生成量丝虫病所致的橡皮肿丝虫病所致的橡皮肿(三)淋巴液的生成与回流(三)淋巴液的生成与回流 淋巴管系统示意图淋巴管系统示意图淋巴液的生成与回流过程淋巴液的生成与回流过程 毛细淋巴管结构示意图毛细淋巴管结构示意图淋巴回流的生理意义淋巴回流的生理意义说说 明明 回收蛋白质回收蛋白质淋巴

29、毛细管壁通透性大,组织液淋巴毛细管壁通透性大,组织液中的蛋白质经淋巴液带回血液,中的蛋白质经淋巴液带回血液,维持血浆蛋白浓度,使组织液中维持血浆蛋白浓度,使组织液中蛋白浓度较低蛋白浓度较低运输脂肪及其他物质运输脂肪及其他物质由肠道吸收的脂肪大部分经毛细由肠道吸收的脂肪大部分经毛细淋巴管回流的淋巴管回流的调节血浆和组织液间的体调节血浆和组织液间的体液平衡液平衡是组织液回流入血的重要辅助系是组织液回流入血的重要辅助系统统防御和免疫功能防御和免疫功能组织间隙的红细胞、细菌等被淋组织间隙的红细胞、细菌等被淋巴液带走,由淋巴结内的巨噬细巴液带走,由淋巴结内的巨噬细胞清除;淋巴细胞具免疫功能胞清除;淋巴细

30、胞具免疫功能第三节第三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Regulation ofRegulation of cardiovascular activity cardiovascular activity神经调节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体液调节 自身调节自身调节心脏心脏 血管血管心心 率率 心缩力心缩力 平滑肌平滑肌 舒舒 缩缩口径口径阻力血管阻力血管 外周阻力外周阻力 容量血管容量血管 回心血量回心血量 特定器官血管特定器官血管循环血量循环血量 血液重新分配血液重新分配血压血压心输出量心输出量自主神经的自主神经的:节前纤维节前纤维 Preganglionic fiber 末梢释放末梢释放ACh

31、ACh节后纤维节后纤维 Postganglionic fiber 副副:末梢释放末梢释放AChACh;交交:多数释放多数释放NE,NE,少数为少数为AChACh 一、神经调节一、神经调节nervous regulation (一一)心血管的神经支配心血管的神经支配innervation 1.1.心脏的神经支配心脏的神经支配 心交感神经心交感神经 心迷走神经心迷走神经ACh NNE 1ACh NAChM(1)(1)心交感神经心交感神经 心交感心交感N N节后节后ff去甲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NE+1,NE+1受体受体 来源:来源:T1-T5段侧角段侧角 分布:换元后进入心脏,支配窦房结、房室交界

32、、分布:换元后进入心脏,支配窦房结、房室交界、房房 室束、心房肌和心室肌。室束、心房肌和心室肌。正性变时作用正性变时作用(心率加快心率加快)作用作用 正性变传导作用正性变传导作用(房室交界传导加快房室交界传导加快)正性变力作用正性变力作用(收缩力加强收缩力加强)机制机制:加强自律细胞加强自律细胞4 4期内向电流期内向电流,自动去极化速自动去极化速率率 加快加快,窦房结自律性增高窦房结自律性增高,心率加快心率加快;增加房室交界钙通道开放率和钙的内流增加房室交界钙通道开放率和钙的内流,AP AP的的0 0期上升幅度和速度均增加期上升幅度和速度均增加,传导加快传导加快;心肌膜钙通道开放概率心肌膜钙通

33、道开放概率,平台期平台期Ca2+Ca2+内内 流流,肌质网释放肌质网释放Ca2+Ca2+收缩力加强收缩力加强NE cAMP L-Ca2+通道激活通道激活v正性变时作用正性变时作用 心率增快心率增快If 4期自动去极化速度加快期自动去极化速度加快v正性变传导作用正性变传导作用 传导加快传导加快Ca2+0期上升期上升、幅度、幅度v正性变力作用正性变力作用 收缩增强收缩增强Ca2+2期期Ca2+内流内流 肌浆网释放、摄取肌浆网释放、摄取 Ca2+Na+-Ca2+交换交换 ATP 传导加快,收缩同步传导加快,收缩同步(2)(2)心迷走神经心迷走神经 心迷走神经节后心迷走神经节后ffACh+M受体受体

34、来源:节前起自延髓迷走神经背核和疑核来源:节前起自延髓迷走神经背核和疑核 分布:分布:进入心脏换元后,节后进入心脏换元后,节后f f支配窦房结、心房支配窦房结、心房 肌、房室交界、房肌、房室交界、房 室束及其分支、和心室肌。室束及其分支、和心室肌。负性变时作用负性变时作用(心率减慢心率减慢)负性变传导作用负性变传导作用(心房不应期缩短心房不应期缩短,房室传导减慢房室传导减慢)负性变力作用负性变力作用(收缩力减弱收缩力减弱)作用作用 机制机制:窦房结复极过程窦房结复极过程K K+外流外流,最大复极电位更负最大复极电位更负,达达阈电位时间变长阈电位时间变长;同时同时4 4期期K+外流外流和和If受

35、抑制受抑制自动去极化速度减慢自动去极化速度减慢,自律性降低自律性降低,心率减慢心率减慢;Ca2+通道受抑制通道受抑制CCa2+内流内流房室交界房室交界APAP的的0 0期上升幅度和速度均减小期上升幅度和速度均减小,传导减慢传导减慢;C Ca2+内流内流,肌质网释放肌质网释放CaCa2+2+收缩力减弱收缩力减弱ACh 激活激活G蛋白蛋白 K+外流外流 超极化超极化 cAMPCa2+v负性变时作用负性变时作用 心率减慢心率减慢 K+,4期最大复极电位期最大复极电位,自动去极速度,自动去极速度v负性变传导作用负性变传导作用 传导减慢传导减慢 Ca2+0期去极期去极,幅度,幅度v负性变力作用负性变力作

36、用 收缩减弱收缩减弱 平台期缩短平台期缩短 Ca2+K+Ca2+生理作用生理作用 心交感心交感N N 心迷走心迷走N N 变变 时时 4 4期期CaCa2+2+内流内流自动去极速自动去极速 3 3、4 4期期K K+外流外流最大舒张电位最大舒张电位 (自律性自律性)自动去极速自动去极速 (正变时)(正变时)自律性自律性 (负变时)(负变时)自律性自律性 变传导变传导 0 0期期CaCa2+2+、NaNa+内流内流 0 0 期期 0 0期期CaCa2+2+内流内流 0 0 期期 (传导性传导性)去极速幅度去极速幅度 去极速幅度去极速幅度 (正变传导)(正变传导)(负变传导)(负变传导)传导性传导

37、性 传导性传导性 变变 力力 2 2期期CaCa2+2+内流内流肌浆网释放肌浆网释放CaCa2+2+期期K K+外流外流33期复极化速期复极化速 (收缩性收缩性)生成生成 APAP时程(时程(2 2期)期)CaCa2+2+内流内流 (正变收缩)(正变收缩)(负变收缩)(负变收缩)收缩力收缩力 收缩力收缩力 (等长自身调节)(等长自身调节)变兴奋变兴奋 阈电位阈电位NaNa+Ca Ca2+2+通道激活率通道激活率 期期K K+外流外流膜电位距阈电位远膜电位距阈电位远 (兴奋性兴奋性)兴奋性兴奋性 兴奋性兴奋性 2.2.血管的神经支配血管的神经支配 (1)(1)缩血管神经纤维缩血管神经纤维vaso

38、constrictor fiber,又称交又称交感缩血管神经纤维。感缩血管神经纤维。*体内大多数血管只受交感缩血管体内大多数血管只受交感缩血管 纤维单一神经支配。纤维单一神经支配。NE+特点特点:a.:a.有有1 13 3次次/秒的紧张性活动秒的紧张性活动 b.b.不同血管其分布密度不同不同血管其分布密度不同:皮肤最密皮肤最密,骨骼肌和内脏次之骨骼肌和内脏次之,冠脉和脑血管较少冠脉和脑血管较少;同一器官同一器官,A,A高于高于V,V,微微A A最密最密,后微后微A A少少,前前CapCap扩已无扩已无受体受体 血管平滑肌收缩血管平滑肌收缩受体受体 血管平滑肌舒张血管平滑肌舒张(2)(2)舒血管

39、神经纤维舒血管神经纤维 vasodilator fiber部分血管部分血管受缩、舒血管受缩、舒血管N N的双重支配的双重支配.舒血管舒血管NfNf主要有:主要有:a.a.交感舒血管交感舒血管NfNf:递质递质AChACh,分布于骨骼肌微分布于骨骼肌微A,A,平时无紧张性活动平时无紧张性活动,应激反应时使血管舒张应激反应时使血管舒张,增加血增加血流量流量 b.b.副交感舒血管副交感舒血管NfNf:递质递质AChACh,分布软脑膜分布软脑膜,唾唾液腺,胃肠外分沁腺液腺,胃肠外分沁腺,外生殖器外生殖器(a,b(a,b项均为项均为M M受体受体,阿托品阻断阿托品阻断)交感缩血管交感缩血管交感舒血管交感

40、舒血管 副交感舒血管副交感舒血管末梢递质末梢递质 去甲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乙酰胆碱乙酰胆碱乙酰胆碱乙酰胆碱受体受体、2 M受体受体M受体受体效应器效应器绝大多数血管绝大多数血管骨骼肌血管骨骼肌血管 消化、外生殖消化、外生殖效应效应 -血管收缩血管收缩 2-血管舒张血管舒张血管舒张血管舒张血管舒张血管舒张紧张性紧张性活动活动交感缩血管紧张交感缩血管紧张情绪激动、情绪激动、剧烈运动时剧烈运动时生理作用生理作用调节外周阻力及调节外周阻力及血压、血流量血压、血流量与骨骼肌血与骨骼肌血流增加有关流增加有关调节局部血流调节局部血流(二二)心血管中枢心血管中枢cardiovascular center 1.

41、1.基本中枢基本中枢basal center 延髓延髓 心血管中枢:心血管中枢:延髓心血管中枢包括:延髓心血管中枢包括:缩血管区缩血管区(延髓头端腹外侧延髓头端腹外侧)心交感紧张也源于此区心交感紧张也源于此区N N元。元。舒血管区舒血管区(延髓尾端腹外侧延髓尾端腹外侧)传入神经接替站传入神经接替站(孤束核孤束核)心抑制区心抑制区(迷走神经背核迷走神经背核,疑核疑核)2.2.延髓以上的心血管中枢延髓以上的心血管中枢 下丘脑:重要的整合部位下丘脑:重要的整合部位integration 小脑:如刺激顶核,小脑:如刺激顶核,BPBP,与与姿势、体姿势、体 位调整相适应位调整相适应 大脑大脑(尤其是边缘

42、系统尤其是边缘系统),可影响上述,可影响上述 心血管心血管N N元活动元活动 (三三)心血管反射心血管反射Cardiovascular reflex 1.1.颈动脉窦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颈动脉窦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 (又称减压反射又称减压反射)当动脉血压升高时,可引起压力感受性反射,其当动脉血压升高时,可引起压力感受性反射,其反射效应是使心率减慢,外周阻力降低,血压下降。反射效应是使心率减慢,外周阻力降低,血压下降。这一反射称为降压反射或减压反射这一反射称为降压反射或减压反射(depressor(depressor reflex)reflex)即:由于即:由于A A血压血压突然突然变化变化

43、(或或),),刺激刺激颈动颈动脉窦主动脉弓脉窦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所引起的血压调节压力感受器所引起的血压调节(或或)反射反射压力感受性反射压力感受性反射(Baroreceptor Reflex)反射弧:反射弧:v感受器感受器 颈动脉窦颈动脉窦(carotid sinus)主动脉弓主动脉弓(aortic arch)v传入神经传入神经 窦神经窦神经(加入舌咽神经加入舌咽神经)、迷走神经迷走神经v中枢中枢 延髓孤束核延髓孤束核v传出神经传出神经 心迷走、心交感和交感缩血管心迷走、心交感和交感缩血管v效应器效应器 心脏和血管心脏和血管 压力感受性反射压力感受性反射(Baroreceptor Reflex

44、)特征:特征:v机械机械/牵张感受器牵张感受器v范围:传入冲动与动脉血压范围:传入冲动与动脉血压(60180mmHg)成正比成正比v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敏感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敏感主动脉弓压力感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受器v搏动性变化搏动性变化非搏动性变化非搏动性变化v兔有独立的减压神经兔有独立的减压神经Bp Bp 压力感受器压力感受器 延髓延髓 主动脉弓主动脉弓颈动脉窦颈动脉窦迷走迷走N N窦窦N N(入舌咽入舌咽N)N)缩血管区缩血管区(-)(-)交感交感N(-)N(-)心抑制区心抑制区心迷走心迷走N N孤束核孤束核(中继中继)Bp Bp心输出量心输出量心率心率外周阻力外周阻力减压反射减压反射(de

45、pressor reflex)过程过程:Baroreceptor感受机械牵张感受机械牵张 心心缩血管缩血管血压突然升高血压突然升高 颈动脉窦、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被牵拉、兴奋性颈动脉窦、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被牵拉、兴奋性延髓心血管中枢延髓心血管中枢、脑神经脑神经 交感缩血管中枢紧张性交感缩血管中枢紧张性 心交感中枢紧张性心交感中枢紧张性 心迷走中枢紧张性心迷走中枢紧张性交感缩血管神经(交感缩血管神经(-)心交感神经心交感神经 (-)心迷走神经心迷走神经(+)阻力血管舒张阻力血管舒张 容量血管舒张容量血管舒张 心脏活动心脏活动 外周阻力外周阻力 静脉回流静脉回流 心输出量心输出量血压降低血压降低 血

46、压突然降低血压突然降低 血压升高血压升高 baroreceptor reflex又称又称稳压反射稳压反射 生理意义:生理意义:是一种典型的负反馈调节机制是一种典型的负反馈调节机制 调节快速调节快速BPBP波动,维持波动,维持BPBP相对稳定。相对稳定。最适调节范围最适调节范围:窦内压窦内压60180 mmHgmmHg 窦内压窦内压在平均动脉压水平在平均动脉压水平(100mmHg)mmHg)左左 右变动时,该反射右变动时,该反射最为敏感。最为敏感。有利于维持心,脑的正常血液供应有利于维持心,脑的正常血液供应思考思考:从卧位到站位,人体的血压有何变化,为什么?从卧位到站位,人体的血压有何变化,为什

47、么?窦内压与动脉血压的关系窦内压与动脉血压的关系(压力感受性反射功能曲线压力感受性反射功能曲线)窦内压在平均动脉窦内压在平均动脉压压(100mmHg)(100mmHg)水平范水平范围变动时围变动时,反射最敏反射最敏感感,纠偏能力最强。纠偏能力最强。调调定定点点高血压者曲线右移高血压者曲线右移,表现为调定点上移表现为调定点上移2.2.心肺感受器引起的心血管反射心肺感受器引起的心血管反射 Cardiopulmonary receptor 在心房、心室和肺循环大血管壁存在的调节心血管活动的感受在心房、心室和肺循环大血管壁存在的调节心血管活动的感受 器称为心肺感受器。器称为心肺感受器。感受器:感受器:

48、心房心房心室心室肺循环大血管壁肺循环大血管壁反射弧:反射弧:感受器感受器 心房、心室和肺循环大血管心房、心室和肺循环大血管壁壁传入神经传入神经 迷走神经迷走神经(大部分大部分)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少数少数)中枢中枢 心血管延髓?心血管延髓?传出神经传出神经 心迷走神经、交感神心迷走神经、交感神经经(肾神经肾神经)效应器效应器 骨骼肌、肾素、血管升骨骼肌、肾素、血管升压素压素心肺感受器心肺感受器迷走迷走NN中枢中枢 机械牵拉机械牵拉 交感交感N N紧张紧张 化学物质化学物质 迷走迷走N N紧张紧张心率心率,心输出量心输出量,外周阻力外周阻力 BP BP肾血流量肾血流量,排水排水,排钠排钠 ADH

49、ADH释放释放排水排水心肺感受器反射对血量及体液的量和成分心肺感受器反射对血量及体液的量和成分的调节有重要意义。的调节有重要意义。心肺感受器引起的心血管反射心肺感受器引起的心血管反射过程:过程:心肺感受器引起的心血管反射心肺感受器引起的心血管反射 特征特征适宜刺激:机械牵张:适宜刺激:机械牵张:BP/V 牵张牵张感受器感受器 化学物质:前列腺素、缓激肽等化学物质:前列腺素、缓激肽等低压力低压力 感受器,容量感受器感受器,容量感受器 生理意义生理意义 平时有紧张性冲动,对心血管中枢起抑制作用,平时有紧张性冲动,对心血管中枢起抑制作用,使血压和肾素水平不致过高;部分引起心使血压和肾素水平不致过高;

50、部分引起心率加快。率加快。调节循环血量和体液的量和成分。调节循环血量和体液的量和成分。3.3.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性反射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性反射 chemoreflex 反射弧:反射弧:感受器感受器 颈动脉体颈动脉体(carotid body)主动脉体主动脉体(aortic body)传入神经传入神经 窦神经窦神经(加入舌咽神经加入舌咽神经)迷走神经迷走神经中枢中枢 延髓孤束核延髓孤束核传出神经传出神经 躯体运动神经等躯体运动神经等效应器效应器 呼吸肌、气道肌呼吸肌、气道肌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性反射过程: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性反射过程:呼吸呼吸N N元元心率心率心输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各类PPT课件(模板)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循环生理血管生理课件.ppt)为本站会员(晟晟文业)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