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二十二、曹刿论战左传原文译注【2018年与国语选段对比考查年与国语选段对比考查,2012年与邹忌讽齐王年与邹忌讽齐王纳谏对比考查】纳谏对比考查】原文译注赏析评点赏析评点曹刿求见鲁庄公曹刿求见鲁庄公,分析作战的先决条件是政治上分析作战的先决条件是政治上取信于民。取信于民。原文译注赏析评点赏析评点写写“长勺之战长勺之战”的过程。的过程。原文译注【2018年与国语选段对比考查,2012年与邹忌讽齐王纳谏对比考查】十年鲁庄公十年(前684)。节选自左传庄公十年,题目是编者加的。这一对话点明了曹刿请见鲁庄公的原因,同时显示了他不同于“乡人”的见识和责任感。旧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近人认为是战国时人所编
2、。以第2段与第3段为例,“齐人三鼓”与“三而竭”相照应。此外,文章前后的照应也十分紧密。曹刿在作战中两次抓住战机、出奇制胜,请结合相关文段,分别用两个四字词语概括这两次战机。“何以战”这三个字引出下文对战争条件的分析,鲁庄公认为要做哪几方面的准备?(用原文语句回答)曹刿对此持什么态度?为什么?前两个方面的准备被曹刿否定,第三个准备得到曹刿的认同。“十年春,齐师伐我”这句话交代了哪些内容?“十年春,齐师伐我”这句话交代了哪些内容?政治清明,民心所向(在政治上取信于民);上下团结,君民一心(鲁庄公知人善用);掌握策略、以逸待劳(不盲目与强齐硬战);把握战机、后发制人(彼竭我盈、一招制胜)。政治清明
3、,民心所向(在政治上取信于民);上下团结,君民一心(鲁庄公知人善用);掌握策略、以逸待劳(不盲目与强齐硬战);把握战机、后发制人(彼竭我盈、一招制胜)。赏析评点曹刿求见鲁庄公,分析作战的先决条件是政治上取信于民。赏析评点赏析评点写战后曹刿对取胜原因的分析。写战后曹刿对取胜原因的分析。节选自左传节选自左传庄公十年庄公十年,题目是编者加的。左传题目是编者加的。左传,即即春秋左氏传春秋左氏传,又称左氏春秋又称左氏春秋,儒家经典之一儒家经典之一,是中国古是中国古代的史学和文学名著。旧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代的史学和文学名著。旧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近人认近人认为是战国时人所编。本文所写的战争是齐鲁两
4、国间的一次战为是战国时人所编。本文所写的战争是齐鲁两国间的一次战争争,因战场在长勺因战场在长勺(今山东莱芜东北今山东莱芜东北),又称又称“长勺之战长勺之战”。曹刿。曹刿(gu),春秋时鲁国人。春秋时鲁国人。十年鲁庄公十年十年鲁庄公十年(前前684)。师军队。师军队。我左传是按照鲁国纪年顺序编写的我左传是按照鲁国纪年顺序编写的,所以称鲁国所以称鲁国为为“我我”。公指鲁庄公公指鲁庄公,鲁国君主。前鲁国君主。前693前前662年在位。年在位。肉食者吃肉的人。这里指当权者。肉食者吃肉的人。这里指当权者。间间(jin)参与。参与。鄙浅陋。这里指目光短浅。鄙浅陋。这里指目光短浅。何以战即何以战即“以何战以
5、何战”,凭借什么作战凭借什么作战?以以,凭、靠。凭、靠。一、内容主旨一、内容主旨本文通过曹刿对长勺之战的指挥和论述本文通过曹刿对长勺之战的指挥和论述,表现了曹刿卓越的表现了曹刿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军事才能政治才能和军事才能,说明了在战争中只有取信于民说明了在战争中只有取信于民,实行实行“敌敌疲我打疲我打”的正确方针的正确方针,选准反攻和追击的有利时机选准反攻和追击的有利时机,才能以小敌才能以小敌大大,以弱胜强。以弱胜强。三、写作特色三、写作特色1.中心突出中心突出,详略得当详略得当。这是一篇记叙战争的短文这是一篇记叙战争的短文,但重点不但重点不是记叙战争的经过是记叙战争的经过,而是着重写曹刿的而是
6、着重写曹刿的“论战论战”。如第。如第2段对战段对战场的复杂情况及场的复杂情况及“未可未可”“可矣可矣”的理由均略而不写的理由均略而不写,留待最后留待最后集中补叙集中补叙,这样写更能突出曹刿这样写更能突出曹刿“论战论战”的见解。的见解。2.结构严谨结构严谨,前后前后照应照应。文章段与段之间的过渡非常自然文章段与段之间的过渡非常自然,第第1段的结尾段的结尾“战则请从战则请从”与第与第2段的段的“公与之乘公与之乘”衔接衔接,第第2段的结段的结尾尾“遂逐齐师遂逐齐师”与第与第3段的段的“既克既克”衔接衔接,三个段落层层递进三个段落层层递进,环环环环相扣相扣,浑然一体。此外浑然一体。此外,文章前后的照应
7、也十分紧密。以第文章前后的照应也十分紧密。以第2段段与第与第3段为例段为例,“齐人三鼓齐人三鼓”与与“三而竭三而竭”相照应。第相照应。第2段只写段只写“其其然然”,第第3段补写段补写“其所以然其所以然”,一记一议一记一议,前后照应前后照应,相辅相成。相辅相成。3.用用对话对话交代情节和刻画人物。交代情节和刻画人物。如曹刿与其乡人的对话如曹刿与其乡人的对话,说说明了曹刿是一个关心国事而有远谋的人物。曹刿与鲁庄公的明了曹刿是一个关心国事而有远谋的人物。曹刿与鲁庄公的对话对话,揭示出曹刿深谋远虑的形象。写战役经过揭示出曹刿深谋远虑的形象。写战役经过,作者虽只写作者虽只写了曹刿两次说的了曹刿两次说的“
8、未可未可”“可矣可矣”的简单话语的简单话语,但形象地表现了但形象地表现了曹刿胸有成竹、伺机而动的思想性格。曹刿胸有成竹、伺机而动的思想性格。5.用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限标限标1处处)(1)肉肉 食食 者者 鄙鄙(2)忠忠 之之 属属 也也(3)公公 与与 之之 乘乘(4)下下 视视 其其 辙辙/6.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肉食者鄙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未能远谋。2018当权者目光短浅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不能深谋远虑。(2)小大之狱小大之狱,虽不能察虽不能察,必以情。必以情。大大小小的诉讼事件大大小小的诉讼事
9、件,即使不能即使不能(件件都件件都)明察明察,(但但)一定以诚心一定以诚心(去判断去判断)。(3)一鼓作气一鼓作气,再而衰再而衰,三而竭。三而竭。2009第一次击鼓能够鼓起士气第一次击鼓能够鼓起士气,第二次第二次(击鼓时击鼓时,士气士气)减弱减弱,第三次第三次(击鼓时击鼓时,士气士气)就穷尽了。就穷尽了。(4)彼竭我盈彼竭我盈,故克之。故克之。2012敌方的士气已经穷尽而我方的士气正旺盛敌方的士气已经穷尽而我方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打败了他们所以打败了他们。(5)吾视其辙乱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望其旗靡,故逐之。故逐之。我看到他们的车轮碾出的痕迹混乱我看到他们的车轮碾出的痕迹混乱,望见他们的军旗倒下
10、了望见他们的军旗倒下了,所以所以(下令下令)追击他们。追击他们。二、理解性默写二、理解性默写1.文中曹刿请见鲁庄公的根本原因是文中曹刿请见鲁庄公的根本原因是“肉食者鄙肉食者鄙,未能未能远谋远谋”。2.文中曹刿断定敌方确系溃败的依据是文中曹刿断定敌方确系溃败的依据是“吾视其辙乱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望其旗靡”。3.文中曹刿认为文中曹刿认为“可以一战可以一战”的条件是的条件是“小大之狱小大之狱,虽不虽不能察能察,必以情必以情”。4.文中文中“吾视其辙乱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望其旗靡”与上文与上文“下视其辙下视其辙,登轼登轼而望之而望之”相照应。相照应。三、课文内容探究三、课文内容探究(一一)理解文章内
11、容理解文章内容1.“十年春十年春,齐师伐我齐师伐我”这句话交代了哪些内容这句话交代了哪些内容?战争的时间战争的时间,交战的双方交战的双方,战争的性质。战争的性质。2.曹刿在作战中两次抓住战机、出奇制胜曹刿在作战中两次抓住战机、出奇制胜,请结合相关文段请结合相关文段,分别用两个四字词语概括这两次战机。分别用两个四字词语概括这两次战机。彼竭我盈彼竭我盈,辙乱旗靡。辙乱旗靡。3.曹刿为何去求见鲁庄公曹刿为何去求见鲁庄公?(用原文语句回答用原文语句回答)十年春十年春,齐师伐我齐师伐我;公将战公将战;肉食者鄙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未能远谋。4.曹刿说曹刿说“肉食者鄙肉食者鄙”,文中鲁庄公是文中鲁庄公是“肉
12、食者肉食者”的代表的代表,他的他的“鄙鄙”体现在哪两方面体现在哪两方面?政治上政治上:以为凭借小恩小惠和祈求神灵的保佑就能作战。军以为凭借小恩小惠和祈求神灵的保佑就能作战。军事上事上:急于进攻急于进攻,急于追击。急于追击。5.试从齐、鲁双方分析长勺之战试从齐、鲁双方分析长勺之战“齐师败绩齐师败绩”的原因。的原因。齐国倚仗国强齐国倚仗国强,不讲究战略战术不讲究战略战术,没有把握好战机没有把握好战机;鲁国则上下鲁国则上下一心一心,且有曹刿指挥作战。且有曹刿指挥作战。6.请你根据文章内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曹刿的用自己的话说说曹刿的“远谋远谋”表现在哪表现在哪些方面。些方面。深知与齐国作
13、战的先决条件是取信于民深知与齐国作战的先决条件是取信于民,上下一心上下一心;在指在指挥作战时不急于进攻和追击挥作战时不急于进攻和追击,而是选择恰当的时机。而是选择恰当的时机。7.“何以战何以战”这三个字引出下文对战争条件的分析这三个字引出下文对战争条件的分析,鲁庄公认为鲁庄公认为要做哪几方面的准备要做哪几方面的准备?(用原文语句回答用原文语句回答)曹刿对此持什么态曹刿对此持什么态度度?为什么为什么?三个方面三个方面:“衣食所安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必以分人”;“牺牲玉帛牺牲玉帛,弗弗敢加也敢加也,必以信必以信”;“小大之狱小大之狱,虽不能察虽不能察,必以情必以情”。前两个方面的准
14、备被曹刿否定前两个方面的准备被曹刿否定,第三个准备得到曹刿的认同第三个准备得到曹刿的认同。因为民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因为民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8.曹刿是怎样帮助鲁庄公选择恰当的作战时机的曹刿是怎样帮助鲁庄公选择恰当的作战时机的?在战争前夕在战争前夕,曹刿阻止了鲁庄公一上阵就要击鼓进军的做法曹刿阻止了鲁庄公一上阵就要击鼓进军的做法,等到齐军击鼓三次等到齐军击鼓三次,士气穷尽后士气穷尽后,才开始击鼓进军才开始击鼓进军,使得鲁军在使得鲁军在士气上更胜一筹士气上更胜一筹;在战争后期在战争后期,齐军落败逃跑后齐军落败逃跑后,曹刿阻止了鲁曹刿阻止了鲁庄公立即追击齐军的行为庄公立即追
15、击齐军的行为,稍加观察稍加观察,理智判断并无埋伏后理智判断并无埋伏后,才才让鲁军奋力追击让鲁军奋力追击,使得鲁军在这场战争中完胜。使得鲁军在这场战争中完胜。9.鲁国能够以弱治强的原因是什么鲁国能够以弱治强的原因是什么?2019湖南衡阳湖南衡阳课后习课后习题第二题变式题第二题变式政治清明政治清明,民心所向民心所向(在政治上取信于民在政治上取信于民);上下团结上下团结,君民一心君民一心(鲁庄公知人善用鲁庄公知人善用);掌握策略、以逸待劳掌握策略、以逸待劳(不盲目与强齐硬战不盲目与强齐硬战);把握战机、后发制人把握战机、后发制人(彼竭我盈、一招制胜彼竭我盈、一招制胜)。(二二)分析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形
16、象1.文章第文章第2段描写曹刿的言行段描写曹刿的言行,表现了他的什么形象特点表现了他的什么形象特点?深谋远虑深谋远虑;指挥若定指挥若定;谨慎果断谨慎果断,能详察敌情、把握战机。能详察敌情、把握战机。2.从鲁庄公从鲁庄公“将鼓之将鼓之”“将驰之将驰之”可看出他什么样的性格特征可看出他什么样的性格特征?这对刻画曹刿的人物形象有何作用这对刻画曹刿的人物形象有何作用?可以看出鲁庄公急躁冒进的性格特征。侧面烘托曹刿的深谋可以看出鲁庄公急躁冒进的性格特征。侧面烘托曹刿的深谋远虑。远虑。3.鲁庄公是个平庸的国君鲁庄公是个平庸的国君,但他身上也有不少值得肯定的地方但他身上也有不少值得肯定的地方。请做简要分析。
17、请做简要分析。“公将战公将战”表现鲁庄公面对强敌毫不畏惧。表现鲁庄公面对强敌毫不畏惧。“小大之狱小大之狱,虽虽不能察不能察,必以情必以情”表现鲁庄公勤政爱民。表现鲁庄公勤政爱民。“公与之乘公与之乘”表现鲁表现鲁庄公礼贤下士。庄公礼贤下士。“公问其故公问其故”表现鲁庄公不耻下问。表现鲁庄公不耻下问。鲁庄鲁庄公接受曹刿建议公接受曹刿建议,加以任用加以任用,表现鲁庄公知人善任。表现鲁庄公知人善任。在作战在作战时机的选择上时机的选择上,鲁庄公两次遭到曹刿否定鲁庄公两次遭到曹刿否定,却毫不介意却毫不介意,表现鲁表现鲁庄公胸怀宽广庄公胸怀宽广,从善如流。从善如流。(三三)分析写作手法分析写作手法1.请分析
18、请分析“肉食者鄙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未能远谋”一句在文中的作用。一句在文中的作用。为下文写鲁庄公作战急躁冒进做铺垫为下文写鲁庄公作战急躁冒进做铺垫;衬托曹刿的远见衬托曹刿的远见卓识。卓识。2.曹刿与曹刿与“其乡人其乡人”的对话是否多余的对话是否多余?谈谈你的理解。谈谈你的理解。不多余。这一对话点明了曹刿请见鲁庄公的原因不多余。这一对话点明了曹刿请见鲁庄公的原因,同时显示同时显示了他不同于了他不同于“乡人乡人”的见识和责任感。的见识和责任感。3.本文描写详略得当本文描写详略得当,详写和略写的内容是什么详写和略写的内容是什么?这样安排的这样安排的作用是什么作用是什么?本文详写了曹刿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本文详写了曹刿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或或:曹刿关于战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争的论述),略写了双方交战的过程。略写了双方交战的过程。作用作用:表现曹刿的表现曹刿的“远谋远谋”,突出了文章的中心。突出了文章的中心。本节课后练本节课后练见强化练习册见强化练习册P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