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第8课课 百家争鸣百家争鸣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老子老子(约前571年至前471年)春秋后期楚国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老子(约前571年至前471年)姓李名耳,字伯阳老子老子(约前571年至前471年)学识渊博,孔子曾向他请教过很多问题道德经道德经,又称老子、老子五千文,分道经、德经两部分道德经内容涵盖哲学、伦理学、政治学、军事学等诸多方面,被后人尊奉为治国、齐家、修身、为学的宝典。它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体现了古代中国人的一种世界观和人生观。先秦诸子、中国人的文化思想等无不受到影响的老子老子 认为万物运行有其自然法则,人们应顺应自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
2、然道法自然 道德经第二十五章老子老子 认为万世间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道德经第五十八章老子老子 政治主张 无为而治无为而治,人们与世无争,天下就能太平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道德经第四十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三生万物 道德经第四十二章孔子孔子(约前551年至前479年)春秋后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孔子(约前551年至前479年),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孔子孔子 后世尊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孔子孔子 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孔子 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春秋春秋 即春秋经,又称麟经或麟史,中国古代儒家典
3、籍“六经”之一论语六则论语六则 语文课本第18课(第82页)论语论语 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仁仁 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仁仁 孔子的核心思想释义:自己不喜欢的,就不要强加给别人释义:自己对别人仁爱之心,别人才会对你仁爱;自己对别人宽容,别人才会对你宽容孔子孔子 主张 以德治国以德治国 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意孔子孔子 反对苛政反对苛政 统治者只有实行德政,社会才会稳定孔子孔子 大教育家大教育家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百百 家家 争争 鸣鸣墨子墨子(生卒不详)战国时期宋国人,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
4、子墨子(生卒年不详)墨子,名翟。历史上唯一一个农民出身的哲学家墨子墨子 主张“兼爱”“非攻”墨子墨子 要求人们互爱互利,反对各国相互攻伐兼并、残害生命墨子墨子 提出要选贤能的人治理国家,并批判贵族的奢侈生活,提倡节俭孟子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前289年)战国时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孟子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被尊称为“亚圣”孟子孟子 主张“仁政”,要求统治者不要过分盘剥人民孟子孟子 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孟子孟子 认为取得民心才能得天下,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5、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荀子荀子(约公元前313年前238年)战国时期赵国人,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思想家、教育家荀子荀子 主张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以维系社会秩序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庄庄子子(约公元前369年-前286年)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庄庄子子(约公元前369年-前286年)名周,字子休。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庄庄子子 发展了老子的思想,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庄庄子子 认为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要保持独立的人格 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韩非韩非(约公元前280年-前233年)法家学派的思想集大成者韩非韩非 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祝你学有所成祝你学有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