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第18课课 东晋南朝时期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江南地区的开发 西晋的建立西晋的建立【背景背景】曹魏灭蜀曹魏灭蜀西晋代魏西晋代魏【建立时间建立时间】266年年【建立者建立者】司马炎司马炎【都城都城】洛阳洛阳 西晋灭吴后,实现短暂的统一西晋灭吴后,实现短暂的统一(280317)八王之乱后,形成第一次北方人口八王之乱后,形成第一次北方人口大规模南迁高潮大规模南迁高潮 一、东晋的兴亡 西晋灭亡:316年东晋建立:317年,司马睿,建康十六国时期:北方游牧民族内迁(匈奴、鲜卑、羯、氐、羌)先后建立政权前秦:统一黄河流域 淝水之战淝水之战时间时间383年年交战双方交战双方 前秦军队与东晋军队前秦军队
2、与东晋军队战争特点战争特点 以少胜多以少胜多结果结果东晋军队胜利东晋军队胜利作用作用北方:重新陷入政权林立的纷争北方:重新陷入政权林立的纷争局面;局面;南方:取得暂时稳定,南方:取得暂时稳定,经济发展经济发展的进程没有被打断。的进程没有被打断。二、南朝的政治朝代建立者时间都城西晋西晋宋宋 479年齐齐萧道成479年502年梁梁萧衍502年557年陈陈陈霸先557年589年两晋、南朝简表两晋、南朝简表洛阳洛阳建康建康东晋东晋南南朝朝司马炎司马炎司马睿司马睿刘裕刘裕266年年316年年317年年420年年420年年大 同 东 北平 城北 魏黄河淮水长江建 康南 京夷洲宋南 海东 海北魏齐建 康洛
3、阳黄河长江洛 阳 东南京东海南海陈周北北齐建 康长 安邺 淮水长江黄河后 梁东海南海梁西魏东魏东海南海长江淮水邺黄河长 安西 安 西 北建 康南北对峙南北对峙420-479年年479-502年年502-557年年557-589年年 在地图上用箭头和线简要地画出三国在地图上用箭头和线简要地画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流动的趋向。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流动的趋向。北方民族迁往中原北方民族迁往中原中原汉族迁往江南中原汉族迁往江南大批中原人移居大批中原人移居岭南,其中一部岭南,其中一部分来到香山岛分来到香山岛为江南经济发为江南经济发展带来劳动力展带来劳动力和先进技术和先进技术北方民族迁往中原北方民族迁往中原
4、中原汉族迁往江南中原汉族迁往江南这一时期民族迁徙在我国历史上有什么重要意义?这一时期民族迁徙在我国历史上有什么重要意义?1、促进了北方的民族大融合、促进了北方的民族大融合2、南朝时,镇守地方的贵族和将领势力很大。南朝时,镇守地方的贵族和将领势力很大。梁武帝梁武帝萧衍从地方起兵夺取帝位后,放纵皇室萧衍从地方起兵夺取帝位后,放纵皇室成员和官僚大地主盘剥平民百姓。成员和官僚大地主盘剥平民百姓。政治日益败政治日益败坏。坏。后来发生大规模的叛乱,建康失陷,江东后来发生大规模的叛乱,建康失陷,江东最富庶的地区遭到烧杀抢掠,导致千里绝烟,最富庶的地区遭到烧杀抢掠,导致千里绝烟,人迹罕至。从此,在南北实力对比
5、中,南朝处人迹罕至。从此,在南北实力对比中,南朝处于明显劣势。于明显劣势。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东晋兴亡317年,司马睿靠着王导、王敦建立东晋,都城建康。420年,东晋灭亡。南朝:420-589420-589年:年:宋、齐、梁、陈宋、齐、梁、陈四个四个 王朝,都城均为王朝,都城均为建康建康。江江南南开开发发原因:自然条件好:江南地区雨量充原因:自然条件好: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北人南迁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北人南迁,为江南地区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为江南地区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产技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政局稳定:江南政局稳定:江南地区战乱少,社会秩序稳定。南
6、北劳地区战乱少,社会秩序稳定。南北劳动人民共同的辛勤劳动。动人民共同的辛勤劳动。影响:影响:为经济中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观察和思考观察和思考材料一:(江南)地广人稀材料一:(江南)地广人稀,饭稻羹鱼。饭稻羹鱼。无冻饿之人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亦无千金之家。史记史记材料二:江南材料二: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丝绵布 帛之饶,覆衣天下。帛之饶,覆衣天下。宋书宋书想一想:为什么想一想:为什么宋书宋书里描写的江南里描写的江南 与司马迁描述的江南会有这些不同?与司马迁描述的江南会有这些不同?史记描述的是秦汉时期,江南还未得到开发
7、,史记描述的是秦汉时期,江南还未得到开发,而宋书描述的江南地区已经得到了开发。而宋书描述的江南地区已经得到了开发。第一第一,江南地区有发展经济的优越,江南地区有发展经济的优越的自然条件;的自然条件;第二第二,大量的北方人口迁往江南,大量的北方人口迁往江南,为江南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技术;为江南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技术;第三第三,江南地区的战乱比较少,社,江南地区的战乱比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会秩序比较安定。第四第四,经过南北方劳动人民的共同,经过南北方劳动人民的共同努力。努力。江南地区为什么能得到开发?江南地区为什么能得到开发?南朝牛车画像砖南朝牛车画像砖农农 业业 发发 展展施施 肥肥 图
8、图吴吴青瓷楼阁飞鸟坛罐青瓷楼阁飞鸟坛罐1下列朝代曾以建康为都城的是下列朝代曾以建康为都城的是()东晋东晋 西晋西晋 西汉西汉 南朝南朝 A B C DD2.我国老百姓的主食一般呈现出我国老百姓的主食一般呈现出“北麦南稻北麦南稻”的格局,但在魏晋南北朝时,南方老百的格局,但在魏晋南北朝时,南方老百姓的餐桌上除了稻米之外,还有各类北方姓的餐桌上除了稻米之外,还有各类北方面食。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面食。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人口南迁和民族融合的影响人口南迁和民族融合的影响 B面食的营养价值高面食的营养价值高 C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 D南方人口增多南方人口增多 A3.南朝时
9、,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最主南朝时,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最主 要原因是要原因是()A气候湿润气候湿润 B土地肥沃土地肥沃 C社会安定社会安定 D北方人南迁北方人南迁D4、东晋南朝江南地区经济得以迅速开发的、东晋南朝江南地区经济得以迅速开发的 主要原因是(主要原因是()A南方生产工具先进南方生产工具先进 B南方自然条件好南方自然条件好 C北方农民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北方农民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 D南方统治者施行仁政南方统治者施行仁政 C5、“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南朝四个朝代的更替顺序是(南朝四个朝代的更替顺序是()A.梁、宋、齐、陈梁、宋、齐、陈
10、B.宋、齐、梁、陈宋、齐、梁、陈 C.齐、宋、梁、陈齐、宋、梁、陈 D.陈、宋、齐、梁陈、宋、齐、梁BB6、关于开发江南地区的主要表现,叙述不正确的、关于开发江南地区的主要表现,叙述不正确的 是(是()A水稻栽培技术有了提高,稻田开始使用绿肥水稻栽培技术有了提高,稻田开始使用绿肥 B养蚕缫丝技术比前代大为提高养蚕缫丝技术比前代大为提高 C生铁冶炼技术的掌握,比欧洲早生铁冶炼技术的掌握,比欧洲早1900年年 D商业活跃,不少城市繁荣起来商业活跃,不少城市繁荣起来C7、东晋时期,曾多次进行北伐,但最、东晋时期,曾多次进行北伐,但最 终未能恢复中原。其原因是终未能恢复中原。其原因是()朝廷多方牵制朝
11、廷多方牵制 北伐缺少后援北伐缺少后援 东晋统治者偏安东南一隅东晋统治者偏安东南一隅 北方社会安定北方社会安定 A.B.C.D.A8、淝水之战是东晋与前秦之间的较量,淝水之战是东晋与前秦之间的较量,战后出现的局面是(战后出现的局面是()前秦的政治迅速瓦解前秦的政治迅速瓦解 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乱的状态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乱的状态 江南出现江南出现“荆扬晏安,户口殷实荆扬晏安,户口殷实”的景象的景象 北方进入了十六国时期北方进入了十六国时期 A.B.C.D.A1.从以往的选文看,高考虽说回避社会的焦点和热点问题,但倡导并弘扬真善美是永恒的时代主题,结合当前反腐倡廉和社会舆论看,对忠臣廉吏的价值判断
12、依然会影响高考文言文的选文。2.可以根据上句或下句推导提醒。内容提示的默写,可先在头脑中默背有关内容,选取与提示相对应的内容默写。如果默写的内容印象不深,可先记得几个字默写几个字,暂时放过,后面记起来了再默写。3.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同学们要留意并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因为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理解题目可以帮助自己理解材料的内容,从而正确答题。4.课外文言文阅读问题设计有三种类型即词语解释题、句子翻译题和内容理解题。对于不同的题目则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5.首先,能够读懂文章,理清文章的思路,把握文章层次之间的关系,并且能够概括出文章各个层次的含义。其次,能
13、够抓住文章的关键语句,概括文章的要点,把握文章的主旨。在答题之前我们要结合注释,疏通文意,读懂语段。6.赫鲁晓夫因退一步成就了自己,卡耐基因退一步获得友谊,由此可见,退一步不但给他人留下一片天地,同时也给自己留下了更宽阔的天地。退一步不仅表现了对他人一份爱,更表现了自己对自己的爱,这种爱已经超出了人与人的界限,于社会每一个角落中显示着它的力量。7.阳光总在风雨后,不管失败还是痛苦,我们如果能快乐地笑一笑,高歌生活多么好,蓝天白云多么美,那我们就会获得微笑的幸福,甚至能拥有金灿灿的硕果。朋友,为了生活更加美好,快快亮出你的笑容吧!8.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社会参与,重在强调能处理好自我与社会的关系,养成现代公民所必须遵守和履行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个人价值实现,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发展成为有理想信念、敢于担当的人。1、乐学善学重点是能正确认识和理解学习的价值,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能自主学习,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