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声音的奥秘》单元全部课件及教案(共3课).zip

相关 举报
  • 全部
    • 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声音的奥秘》单元全部教案(共3课).docx--点击预览
    • 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声音的奥秘》单元全部课件(共3课).pptx

文件预览区

资源描述
单元单元声音的奥秘声音的奥秘课题课题9.声音的产生9.声音的产生课时课时1 1核心 概念核心 概念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学习内容及要求学习内容及要求声音与光的传播声音与光的传播34年级举例说明声音因物体的振动而产生34年级举例说明声音因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科学观念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科学思维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探究实践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 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态 态度责任度责任(科学态度 社会责任)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科学观念科学观念1.通过感受丰富的声音,理解声音可以传递信息。2.通过观察比较物体发声时的状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消失。3.通过聆听不同动物的发声,认识动物不同的发声方式。4.知道摩擦、弹拨、敲击、吹气可以使物体产生振动而发出声音。科学思维科学思维1.培养逻辑推理的能力,以及基于证据和推理发表自己见解的意识。2.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初步了解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推理等思维方法,发展运用科学语言与他人交往的能力。探究实践探究实践1.通过自主探究,能够运用多种方法和常见材料来“制造声音”。2.通过探究实验,能够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比较和分析,并能用自己的语言、画图的方式表达实验结论。3.能够运用“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研究结论,解释音叉激水和水鼓的现象。4.能够通过反证法,说明“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态度责任态度责任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2.能够参与到探究实验中,与同学合作交流。3.通过探究活动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体会到各种自然现象都是有规律的。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教学重点教学重点观察发声物体发声的共同特征,分析归纳物体发声与振动的关系。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将物体发声时的振动现象可视化。教师:1.课件,视频教学准备教学准备学生:塑料袋、钢尺、音箱、气球、音钹、塑料瓶、泡沫屑、水、水槽、音叉、水鼓。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环节教学活动教学活动设计思路设计思路教学备注教学备注上课仪式上课仪式教师自我介绍:教师自我介绍:同学们好!好,我们开始上课了。我们将要探索声音的世界。1.和学生简单互动拉近距离。2.让学生意识到进入上课状态。一、导入一、导入一、联系生活,引入新课1.听声音手势暗示安静,描述:闭上眼睛,听,你听到了什么?2.制造声音拿出塑料袋,描述:你能用多少种不同的方法使塑料袋发出声音?学生动手尝试。完成实验,整理器材,讨论:(1)你用哪些方式使塑料袋发出了声音?(2)这些使塑料袋发出声音的方式有什么共同点?意图解析:首先提供安静的环境,倾听各种各样的声音,充分调动感官,体会声音的多样性,吸引学生注意力。其次,通过不同的方式使塑料袋发出声音,初步探索声音产生的奥秘,预设学生能够想到都用了力使塑料袋的状态发生了改变,为下文探索,什么样的状态改变能够产生声音作出铺垫。复习引入,过渡自然,拉开新课学习的序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探索二、探索二、层层递进,探索声音的奥秘1.展示实验材料钢尺,演示弹拨以及按压钢尺的方法,讲解实验记录的方式。讲清实验注意事项,倾听,细看,思考。弹拨时避免钢尺敲击桌面的声音,分工合作,完成实验记录单。实验完成后,根据实验现象,组内交流讨论,提出声音的产生的原因的猜想。记录单1:材料:组别:。用力方式弹拨按压是否发声画出钢尺运动方式我的猜想2.视频展示趣味实验,将气球挂在发声的音箱前方。提出问题:你看到了什么?将你观察到的现象用语言进行描述,并记录下来。3.用手摸着喉咙,发出“啊”的声音。描述:什么感觉,互相交流体会。进一步锻炼,利用科学语言交流讨论的能力。4.试管里放些泡沫屑,吹试管口。描述:(1)听到了什么?(2)看到了什么?将实验现象用一句话记录在记录单上。精练语言,提炼实验现象。5.敲击音钹,然后轻轻按住。描述:听到什么?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觉?完成实验记录:敲击音钹:我听到了 ;我看到了 。轻轻按住:我感觉到了 。6.结合以上五组实验的实验记录,请你分析归纳,物体发出声音时有什么共同现象?都在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种运动称为振动。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三、研讨小结三、研讨小结意图解析:这个环节实验活动的设计,从自发可视的实验到探索人体的发声器官,由具体到抽象,逐步深入探讨声音产生的原因。通过现象看本质对于学生来说,难度交大,因此活动记录以及语言描述的引导采取了层层递进的方式。首先,采用画出钢尺运动轨迹的方式,直观性的记录,更能给学生的推理提供有力的证据,进而引导学生将声音的产生于运运动的方式相联系。实验记录单的设计,能够简洁明了的理解实验操作步骤以及实验不敌,同时帮助整合学生的实验现象,理清思路,初步学会通过实验操作、记录实验过程、分析实验现象,进而提出猜想的逻辑推理方法。其次,采取文字描述的记录方式,是在前面画出运动方式上的进一步提升,培养利用科学语言交流讨论的能力,并逐步靠近声音的产生的原因。最后综合几组实验记录,分析总结出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这一实验原理。四、拓展四、拓展1.播放实验视频,敲击音叉,接近水面;水鼓表演。提出问题:你知道为什么会有下面两种现象吗?2.图片展示,动物不同的发声方式。描述:动物有自己的“语言”,它们用不同的方式发出声音。(1)哺乳动物一般靠声带的振动发声;(2)一些昆虫通过翅膀的摩擦或振动发声;(3)鸟类的发声器官是鸣管;(4)蛇借助舌头与嘴唇摩擦发出轻微的“咝咝”声;(5)鱼类会利用鱼鳔、鳃盖、骨骼等发出各种奇怪的声音。意图解析:利用习得的知识,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检验课堂内容的掌握的程度,拓宽视野,同时激发进一步探索的欲望。五、练一练五、练一练一、选择题一、选择题1鸟类的发声器官是()。A羽毛B鸣管C足 D.扇动翅膀2 关 于 声 音 的 产 生,下 列 说 法 中 错 误 的 是()。A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阻止物体振动,物体就不会发声C声音是由于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产生的D.声音是有振动产生3不会发生在操场上的声音是()。A铃声B鼓掌声 C跑步声 D叫卖声4敲锣时,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A锣面B槌 C手 D.空气5击打音叉后,将音叉迅速轻轻触及水面,我们看见水面()。A出现一圈圈的波纹,有小水花溅起来B动一下就不动了 C没有变化 D.激起大浪二、判断题6鸟类的发声器官是声带。()7用手敲击桌面,可以听到声音,但并没有看到桌面在振动,说明桌面发声时是不振动的。()8哺乳动物的发声器官是鸣管。()9物体发声时会振动,这是物体发出声音时的共同现象。()10 蛇借助舌头与嘴唇摩擦发出轻微的“咝咝”声。()参考答案:1B 2C 3D 4A 5A6 7 8 9 10六、整理六、整理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培养学生使用材料的好习惯。七、板书设计七、板书设计9.声音的产生9.声音的产生我发现:发声的物体都在做往返运动-振动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八、课堂反思八、课堂反思单元单元声音的奥秘声音的奥秘课题课题10.声音的传播10.声音的传播课时课时1 1核心 概念核心 概念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学习内容及要求学习内容及要求声音与光的传播声音与光的传播34年级举例说明声音在不同物质中可以向各个方向传播34年级举例说明声音在不同物质中可以向各个方向传播科学观念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科学思维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探究实践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 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态度责任态度责任(科学态度 社会责任)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科学观念科学观念1.通过实验知道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培养实验探究的能力。2.通过对比实验知道不同的物质传播声音的能力不同,设计趣味实验了解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科学思维科学思维1.知道声音能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2.知道声音的传播方向是向四面八方。3.了解鼓膜的作用,知道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探究实践探究实践1.比较观察、在空气、水和固体中声音的传播现象,理解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固体中向各个方向传播。2.通过阅读材料,知道我们是怎么听到声音的,并借助“纸屏”实验理解鼓膜的作用。态度责任态度责任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探究声音能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2能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通过阅读材料,知道我们是怎么听到声音的,并借助“纸屏”实验理解鼓膜的作用。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教学重点教学重点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同物质传播声音的能力不同。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同物质传播声音的能力不同。教师:1.课件,视频教学准备教学准备学生:手机、水槽、带铁圈的铁架台、线、防水袋、小鼓、纸屏、泡沫小球、纸杯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环节教学活动教学活动设计思路设计思路教学备注教学备注上课仪式上课仪式教师自我介绍:教师自我介绍:同学们好!好,我们开始上课了。我们将要研究声音的传播。1.和学生简单互动拉近距离。2.让学生意识到进入上课状态。一、导入一、导入一、设计情境,引入新课描述:上课铃响了,为什么在校园不同方位的同学都能听到铃声?意图解析:引导学生关注声音的传播方向-四面八方,同时初步关注声音的传播介质空气复习引入,过渡自然,拉开新课学习的序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探索二、探索二、探索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1.探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播放实验视频(1)让铃声响起;(2)盖上钟罩,抽去罩内空气;提出问题:铃声有什么变化?通过对比实验,有空气时和抽去空气的条件下,铃声的变化,体会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以及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2.探索声音能否在水中传播。实验:听一听浸没在水中的手机的铃声。(1)打开手机铃声,将手机用防水袋密封起来;(2)将手机利用绳子固定在铁圈上,悬在水中,不触碰水槽;(3)从水槽的各个角度听手机的铃声。意图解析:手机悬挂的目的是为了避免与水槽接触所带来的声音是在固体中传播的干扰,同时为了验证声音能在水中传播,选择从各个角度听铃声,排除职能通过绳子等固体物传播声音的干扰。3.探索声音能否在固体中传播。小组实验(1)一名同学轻挠桌面,另外三名同学站着听一听。(2)三名同学把耳朵贴在桌子的不同部位,再听一听。声音在不同的材质中传播效果不同。设计意图:两组实验采取了对比的方式,同时在不同的传播介质中比较听到的声音,突出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效果比气体中更好。此外第二个实验同样的声音同时在不同部位听,以此拓展同样是固体,不同的材料也会影响传声效果。4.通过以上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2)不同的介质传播声音的能力不同。意图解析:本环节包括四组实验,采用不同的实验探究的方式,层层递进,引导学生思考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通过控制变量法,对比不同物质传播声音的能力,思考材料对声音传播效果的影响。三、探索声音的传播形式1.展示实验器材,小鼓,纸屏(悬挂着泡沫小球)2.提出猜想:敲小鼓,织屏上吊着的小球会出现什么现象?3.小组实验1:敲击小鼓,观察纸屏以及小球你能说明其中的道理吗?意图解析:通过观察泡沫小球的运动方式,初步体会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四、我们是怎么听到声音的。1.相互观察同桌的耳朵,认识耳朵的结构。图片展示耳朵的结构。2.结合耳朵的结构,采用类比的方式,交流谈论我们是怎么听到声音的。视频展示声音在耳朵中传播历程。三、研讨小结三、研讨小结 意 图 解 析:首 尾 呼应,联系课始的问题,听声音,关 注 人 体 的 声 音 器官。四、拓展四、拓展通过土电话传声,分析声音在土电话中的传播路径,结合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以及声音在不同物质中传播能力不同这两大核心要点,检测学习目标是否达成。五、练一练五、练一练一、选择题一、选择题1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事例是_。A我们听到雨滴打在雨伞上的“嗒嗒”声B我们听到树枝上小鸟的“唧唧”声C将要上钩的鱼被岸边的说话声吓跑D在小溪边听到“哗哗”声2声音进入外耳道后会引起()振动。在线练习:在线练习:http:/http:/A内耳B中耳C鼓膜 D.耳道3声音在下列物体中传播时,传 播 速 度 最 快 的 是()。A铜线B空气C水 D.都一样4 声音在()中的传播速度最快。A空气B真空C固体 D.无法判断5小华和夏利正在玩“土电话”(如图),小华对夏利说:“你好,夏利。”夏利听到()。A “你 好,夏 利。”B夏华没有听到声音C“你好,小华。”D.听不到对方的声音二、判断题二、判断题6声音以波的形式只能向一个方向传播。()7医用听诊器是利用了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效果好的科学道理。()8小鱼在水中游动,听不到 岸 上 人 们 的 声 音。()9在水中游泳时,只能听到水中的声音,不能听到岸上的声音。()10为了避免打扰他人,我们应该长时间戴耳机听音乐。()参考答案:1 C 2 C 3 A 4 C 5B6 7 8 9 10六、整理六、整理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培养学生使用材料的好习惯。七、板 书设计七、板 书设计10.声音的传播传播形式-声音-传播能力声波 与介质有关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同的物质中声音的传播能力不同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的。八、课堂八、课堂反思反思单元单元声音的奥秘声音的奥秘课题课题11.不同的声音11.不同的声音课时课时1 1核心 概念核心 概念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学习内容及要求学习内容及要求声音与光的传播声音与光的传播34年级知道声音有高低和强弱之分,声音高低和强弱的变化是由于振动的变化引起的;制作能产生不同高低、强弱声音的简易装置。34年级知道声音有高低和强弱之分,声音高低和强弱的变化是由于振动的变化引起的;制作能产生不同高低、强弱声音的简易装置。知道噪声的危害和防治,学会保护听力的常用方法。知道噪声的危害和防治,学会保护听力的常用方法。科学观念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科学思维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探究实践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 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态度责任态度责任(科学态度 社会责任)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科学观念科学观念1.声音是客观存在的,人随时随地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它是自然科学组成部分之一。科学思维科学思维1.学会辨别声音的高低与强弱,以及改变声音强弱与高低的办法。2.能初步认识声音强弱、高低与哪些因素有关系。,学会合作与交流,培养探究精神。探究实践探究实践1.通过比较、感受人嗓音有强弱、高低和音色的不同。2.能用实验证明声音的强弱与什么因素有关。态度责任态度责任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探究声音的强弱与什么因素有关。2.能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与同学合作讨论自制一个乐器。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教学重点教学重点了解声音存在音调与音量的区别。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区分音调的高低。教学教学教师:1.课件,视频准备准备学生:小皮鼓、三角铁、长短不同的管子、铝片琴,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环节教学活动教学活动设计思路设计思路教学备注教学备注上课仪式上课仪式教师自我介绍:教师自我介绍:同学们好!好,我们开始上课了。我们将要探索不同声音的秘密。1.和学生简单互动拉近距离。2.让学生意识到进入上课状态。一、导入一、导入一、游戏导入:猜猜我是谁1.全班闭上眼睛,猜一猜是谁发出的声音。2.教师任选3个学生回顾声音是由什么产生的,以及声音是怎么传播的。3.选人时,采取轻拍学肩膀的方式,不发出声音 意 图 解 析:复 习 回顾,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通过趣味游戏引入新课,体会声音的多样性,初步了解不同的人的音色不同,激发继续探究不同声音的欲望。复习引入,过渡自然,拉开新课学习的序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探索二、探索二、探索声音的强弱不同1.请同一个学生唱:1 2 3 4 5 6 7 独唱:1 合唱:1提问:独唱和合唱同一个音符有什么不同?讲解:声音的强弱不同,声音的强弱用音量来表示,单位是分贝,dB意图解析:通过学生唱同一个音符,引入声音的不同点之一-音量,同时利用人声衔接上文。2.出示小皮鼓,提问:你有哪些方法能够制造音量不同的声音?学生敲击制造不同音量的声音。追问:敲击小皮鼓时,是什么导致了音量强弱不同?描述:敲击力的大小不同。意图解析:引导学生关注影响音量强弱的因素,同时渗透控制变量法,同一个乐器,不同的力度。3.出示三角铁,任务:请你制造音量不同的声音。请一位学生到讲台前用相同大小的力敲击三角铁。选择教室不同地方的同学提问:你们听到的音量是相同的吗?追问:音量的强弱还与什么有关?-距离声源的远近。提问:影响音量的强弱的因素还有哪些?请举例说明。意图解析:利用控制变量法,联系上文引入新的影响音量强弱的因素-距离声源的远近。结合生活,进一步利用实例说明影响音量强弱的可能因素,渗透振动幅度与音量的关系。三、探索声音的高低不同1.再请同一个学生唱:1 2 3 4 5 6 7 唱的时候控制音量相同。提问:有什么不同?讲解:声音的高低叫作音调。意图解析:前后呼应,使课堂结构更严谨,引入另一个声音的不同点-音调,联系实际初步感知什么是音调。2.制造音调不同的声音。演示实验:敲击水量不等的瓶子。提出问题:猜测,音调的高低与什么因素有关?猜测:物体的长短。实验验证:用相同的力度,敲击长短不同的管子敲击铝片琴,找出最高音和最低音 意图解析:初步了解音调的高低与物体的长短有关,越短音调越高。提问:影响音调的高低的因素还有哪些?请举例说明。追问:发出高音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特点?发出低音的物体呢?小组同学敲击不同长度的金属管,试着合奏一段乐曲。意图解析:联系实际,运用生活经验,体会影响音调的高低的因素的多样性,渗透振动频率与音调的关系。四、噪音的危害与防护1.播放不同场景发出的噪音,提问:什么感觉?2.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自己的听力?三、研讨小结三、研讨小结 意 图 解 析:复 习 回顾,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通过趣味游戏引入新课,体会声音的多样性,初步了解不同的人的音色不同,激发继续探究不同声音的欲望。四、拓展四、拓展1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认识到;声音的强弱取决于声源的振幅和距离;声音的音调与振动物体的松紧、长短、粗细有关,还了解到如何保护自己的耳朵。2利用手边的材料,试做一件小乐器,试着弹奏一番。五、练一练五、练一练一、选择题一、选择题1下列物体中不会污染环境的是()。A噪音 B废气 C森林 D.空气2高低和强弱变化混乱、听起来嘈杂刺耳且不和谐的声音,被称为()。A噪声B和声C乐音D音乐3摩托车上消音器的作用是()。A美观B加快机器散热C增加摩托车机身重量 D减少噪声4敲击右图中1号到8号依次变短的金属条,发出声音最高的是()。A1号金属条B4号金属条 C8号金属条 D.无法判断5 音 量 的 强 弱 主 要 与()有关。A用力的大小B物体的在线练习:在线练习:http:/http:/松紧 C 物 体 的 长 短D物体的粗细二、判断题二、判断题6长时间戴耳机听音乐影响听力。()7长期生活在噪声中不会导致疾病。()8噪音会影响身体健康。()9长期戴耳机听音乐,会对 听 力 有 一 定 的 损 害。()10敲击长短不同的管子,长 管 子 发 出 的 声 音 高。()参考答案:1C 2A 3D 4C 5A6 7 8 9 10六、整理六、整理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培养学生使用材料的好习惯。七、板 书设计七、板 书设计11.不同的声音11.不同的声音影响音量的强弱的因素:距离的远近、空间的大小等影响音调的高低的因素:物体的长短、粗细等八、课堂反思八、课堂反思单元单元声音的奥秘声音的奥秘课题课题10.声音的传播10.声音的传播课时课时1 1核心 概念核心 概念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学习内容及要求学习内容及要求声音与光的传播声音与光的传播34年级举例说明声音在不同物质中可以向各个方向传播34年级举例说明声音在不同物质中可以向各个方向传播科学观念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科学思维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探究实践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 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态度责任态度责任(科学态度 社会责任)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科学观念科学观念1.通过实验知道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培养实验探究的能力。2.通过对比实验知道不同的物质传播声音的能力不同,设计趣味实验了解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科学思维科学思维1.知道声音能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2.知道声音的传播方向是向四面八方。3.了解鼓膜的作用,知道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探究实践探究实践1.比较观察、在空气、水和固体中声音的传播现象,理解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固体中向各个方向传播。2.通过阅读材料,知道我们是怎么听到声音的,并借助“纸屏”实验理解鼓膜的作用。态度责任态度责任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探究声音能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2能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通过阅读材料,知道我们是怎么听到声音的,并借助“纸屏”实验理解鼓膜的作用。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同物质传播声音的能力不同。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同物质传播声音的能力不同。教师:1.课件,视频教学准备教学准备学生:手机、水槽、带铁圈的铁架台、线、防水袋、小鼓、纸屏、泡沫小球、纸杯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环节教学活动教学活动设计思路设计思路教学备注教学备注上课仪式上课仪式教师自我介绍:教师自我介绍:同学们好!好,我们开始上课了。我们将要研究声音的传播。1.和学生简单互动拉近距离。2.让学生意识到进入上课状态。一、导入一、导入一、设计情境,引入新课描述:上课铃响了,为什么在校园不同方位的同学都能听到铃声?意图解析:引导学生关注声音的传播方向-四面八方,同时初步关注声音的传播介质空气复习引入,过渡自然,拉开新课学习的序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探索二、探索二、探索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1.探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播放实验视频(1)让铃声响起;(2)盖上钟罩,抽去罩内空气;提出问题:铃声有什么变化?通过对比实验,有空气时和抽去空气的条件下,铃声的变化,体会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以及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2.探索声音能否在水中传播。实验:听一听浸没在水中的手机的铃声。(1)打开手机铃声,将手机用防水袋密封起来;(2)将手机利用绳子固定在铁圈上,悬在水中,不触碰水槽;(3)从水槽的各个角度听手机的铃声。意图解析:手机悬挂的目的是为了避免与水槽接触所带来的声音是在固体中传播的干扰,同时为了验证声音能在水中传播,选择从各个角度听铃声,排除职能通过绳子等固体物传播声音的干扰。3.探索声音能否在固体中传播。小组实验(1)一名同学轻挠桌面,另外三名同学站着听一听。(2)三名同学把耳朵贴在桌子的不同部位,再听一听。声音在不同的材质中传播效果不同。设计意图:两组实验采取了对比的方式,同时在不同的传播介质中比较听到的声音,突出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效果比气体中更好。此外第二个实验同样的声音同时在不同部位听,以此拓展同样是固体,不同的材料也会影响传声效果。4.通过以上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2)不同的介质传播声音的能力不同。意图解析:本环节包括四组实验,采用不同的实验探究的方式,层层递进,引导学生思考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通过控制变量法,对比不同物质传播声音的能力,思考材料对声音传播效果的影响。三、探索声音的传播形式1.展示实验器材,小鼓,纸屏(悬挂着泡沫小球)2.提出猜想:敲小鼓,织屏上吊着的小球会出现什么现象?3.小组实验1:敲击小鼓,观察纸屏以及小球你能说明其中的道理吗?意图解析:通过观察泡沫小球的运动方式,初步体会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四、我们是怎么听到声音的。1.相互观察同桌的耳朵,认识耳朵的结构。图片展示耳朵的结构。2.结合耳朵的结构,采用类比的方式,交流谈论我们是怎么听到声音的。视频展示声音在耳朵中传播历程。三、研讨小结三、研讨小结 意 图 解 析:首 尾 呼应,联系课始的问题,听声音,关 注 人 体 的 声 音 器官。四、拓展四、拓展通过土电话传声,分析声音在土电话中的传播路径,结合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以及声音在不同物质中传播能力不同这两大核心要点,检测学习目标是否达成。五、练一练五、练一练一、选择题一、选择题1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事例是_。A我们听到雨滴打在雨伞上的“嗒嗒”声B我们听到树枝上小鸟的“唧唧”声C将要上钩的鱼被岸边的说话声吓跑D在小溪边听到“哗哗”声在线练习:在线练习:http:/http:/2声音进入外耳道后会引起()振动。A内耳B中耳C鼓膜 D.耳道3声音在下列物体中传播时,传 播 速 度 最 快 的 是()。A铜线B空气C水 D.都一样4 声音在()中的传播速度最快。A空气B真空C固体 D.无法判断5小华和夏利正在玩“土电话”(如图),小华对夏利说:“你好,夏利。”夏利听到()。A “你 好,夏 利。”B夏华没有听到声音C“你好,小华。”D.听不到对方的声音二、判断题二、判断题6声音以波的形式只能向一个方向传播。()7医用听诊器是利用了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效果好的科学道理。()8小鱼在水中游动,听不到 岸 上 人 们 的 声 音。()9在水中游泳时,只能听到水中的声音,不能听到岸上的声音。()10为了避免打扰他人,我们应该长时间戴耳机听音乐。()参考答案:1 C 2 C 3 A 4 C 5B6 7 8 9 10六、整理六、整理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培养学生使用材料的好习惯。七、板 书设计七、板 书设计10.声音的传播传播形式-声音-传播能力声波 与介质有关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同的物质中声音的传播能力不同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的。八、课堂反思八、课堂反思单元单元声音的奥秘声音的奥秘课题课题9.声音的产生9.声音的产生课时课时1 1核心 概念核心 概念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学习内容及要求学习内容及要求声音与光的传播声音与光的传播34年级举例说明声音因物体的振动而产生34年级举例说明声音因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科学观念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科学思维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探究实践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 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态 态度责任度责任(科学态度 社会责任)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科学观念科学观念1.通过感受丰富的声音,理解声音可以传递信息。2.通过观察比较物体发声时的状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消失。3.通过聆听不同动物的发声,认识动物不同的发声方式。4.知道摩擦、弹拨、敲击、吹气可以使物体产生振动而发出声音。科学思维科学思维3.培养逻辑推理的能力,以及基于证据和推理发表自己见解的意识。4.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初步了解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推理等思维方法,发展运用科学语言与他人交往的能力。探究实践探究实践1.通过自主探究,能够运用多种方法和常见材料来“制造声音”。2.通过探究实验,能够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比较和分析,并能用自己的语言、画图的方式表达实验结论。3.能够运用“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研究结论,解释音叉激水和水鼓的现象。4.能够通过反证法,说明“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态度责任态度责任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2.能够参与到探究实验中,与同学合作交流。3.通过探究活动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体会到各种自然现象都是有规律的。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教学重点教学重点观察发声物体发声的共同特征,分析归纳物体发声与振动的关系。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将物体发声时的振动现象可视化。教师:1.课件,视频教学准备教学准备学生:塑料袋、钢尺、音箱、气球、音钹、塑料瓶、泡沫屑、水、水槽、音叉、水鼓。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环节教学活动教学活动设计思路设计思路教学备注教学备注上课仪式上课仪式教师自我介绍:教师自我介绍:同学们好!好,我们开始上课了。我们将要探索声音的世界。1.和学生简单互动拉近距离。2.让学生意识到进入上课状态。一、导入一、导入一、联系生活,引入新课1.听声音手势暗示安静,描述:闭上眼睛,听,你听到了什么?2.制造声音拿出塑料袋,描述:你能用多少种不同的方法使塑料袋发出声音?学生动手尝试。完成实验,整理器材,讨论:(1)你用哪些方式使塑料袋发出了声音?(2)这些使塑料袋发出声音的方式有什么共同点?意图解析:首先提供安静的环境,倾听各种各样的声音,充分调动感官,体会声音的多样性,吸引学生注意力。其次,通过不同的方式使塑料袋发出声音,初步探索声音产生的奥秘,预设学生能够想到都用了力使塑料袋的状态发生了改变,为下文探索,什么样的状态改变能够产生声音作出铺垫。复习引入,过渡自然,拉开新课学习的序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探索二、探索二、层层递进,探索声音的奥秘1.展示实验材料钢尺,演示弹拨以及按压钢尺的方法,讲解实验记录的方式。讲清实验注意事项,倾听,细看,思考。弹拨时避免钢尺敲击桌面的声音,分工合作,完成实验记录单。实验完成后,根据实验现象,组内交流讨论,提出声音的产生的原因的猜想。记录单1:材料:组别:。用力方式弹拨按压是否发声画出钢尺运动方式我的猜想2.视频展示趣味实验,将气球挂在发声的音箱前方。提出问题:你看到了什么?将你观察到的现象用语言进行描述,并记录下来。3.用手摸着喉咙,发出“啊”的声音。描述:什么感觉,互相交流体会。进一步锻炼,利用科学语言交流讨论的能力。4.试管里放些泡沫屑,吹试管口。描述:(1)听到了什么?(2)看到了什么?将实验现象用一句话记录在记录单上。精练语言,提炼实验现象。5.敲击音钹,然后轻轻按住。描述:听到什么?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觉?完成实验记录:敲击音钹:我听到了 ;我看到了 。轻轻按住:我感觉到了 。6.结合以上五组实验的实验记录,请你分析归纳,物体发出声音时有什么共同现象?都在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种运动称为振动。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三、研讨小结三、研讨小结意图解析:这个环节实验活动的设计,从自发可视的实验到探索人体的发声器官,由具体到抽象,逐步深入探讨声音产生的原因。通过现象看本质对于学生来说,难度交大,因此活动记录以及语言描述的引导采取了层层递进的方式。首先,采用画出钢尺运动轨迹的方式,直观性的记录,更能给学生的推理提供有力的证据,进而引导学生将声音的产生于运运动的方式相联系。实验记录单的设计,能够简洁明了的理解实验操作步骤以及实验不敌,同时帮助整合学生的实验现象,理清思路,初步学会通过实验操作、记录实验过程、分析实验现象,进而提出猜想的逻辑推理方法。其次,采取文字描述的记录方式,是在前面画出运动方式上的进一步提升,培养利用科学语言交流讨论的能力,并逐步靠近声音的产生的原因。最后综合几组实验记录,分析总结出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这一实验原理。四、拓展四、拓展1.播放实验视频,敲击音叉,接近水面;水鼓表演。提出问题:你知道为什么会有下面两种现象吗?2.图片展示,动物不同的发声方式。描述:动物有自己的“语言”,它们用不同的方式发出声音。(1)哺乳动物一般靠声带的振动发声;(2)一些昆虫通过翅膀的摩擦或振动发声;(3)鸟类的发声器官是鸣管;(4)蛇借助舌头与嘴唇摩擦发出轻微的“咝咝”声;(5)鱼类会利用鱼鳔、鳃盖、骨骼等发出各种奇怪的声音。意图解析:利用习得的知识,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检验课堂内容的掌握的程度,拓宽视野,同时激发进一步探索的欲望。五、练一练五、练一练一、选择题一、选择题1鸟类的发声器官是()。A羽毛B鸣管C足 D.扇动翅膀2 关 于 声 音 的 产 生,下 列 说 法 中 错 误 的 是()。A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阻止物体振动,物体就不会发声C声音是由于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产生的D.声音是有振动产生3不会发生在操场上的声音是()。A铃声B鼓掌声 C跑步声 D叫卖声4敲锣时,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A锣面B槌 C手 D.空气5击打音叉后,将音叉迅速轻轻触及水面,我们看见水面()。A出现一圈圈的波纹,有小水花溅起来B动一下就不动了 C没有变化 D.激起大浪二、判断题6鸟类的发声器官是声带。()7用手敲击桌面,可以听到声音,但并没有看到桌面在振动,说明桌面发声时是不振动的。()8哺乳动物的发声器官是鸣管。()9物体发声时会振动,这是物体发出声音时的共同现象。()10 蛇借助舌头与嘴唇摩擦发出轻微的“咝咝”声。()参考答案:1B 2C 3D 4A 5A6 7 8 9 10六、整理六、整理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培养学生使用材料的好习惯。七、板书设计七、板书设计9.声音的产生9.声音的产生我发现:发声的物体都在做往返运动-振动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八、课八、课堂反思堂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声音的奥秘》单元全部课件及教案(共3课).zip)为本站会员(副主任)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科学 > 苏教版(2024) > 三年级下册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