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全一册.doc

上传人(卖家):wenku818 文档编号:5115513 上传时间:2023-02-12 格式:DOC 页数:142 大小:9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全一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2页
七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全一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2页
七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全一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2页
七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全一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2页
七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全一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2页
亲,该文档总共14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七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全一册1 邓稼先 导学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 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2 找出文中的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3 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的特点。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切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并学习他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教学重点:1. 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2. 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教学难点:1. 理解两个古诗文小段。2. 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的特点。课前准备:1阅读课文,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预习生字、生词。 2布置学生广泛搜集

2、邓稼先的故事。 课时:3课时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二十世纪,中华民族经历着伟大而深刻的变迁。伟大的时代造就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他们对国家民族的贡献是一般人无法替代的,然而,有些人却不为人所知。这些鲜为人知的杰出人物,是更高尚的,也是伟大的。“两弹元勋”邓稼先就是这样一位高尚的,伟大的人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回忆性散文邓稼先。 (一)、背景说明。 1.关于“两弹一星” 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

3、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2关于邓稼先 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 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

4、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 3关于杨振宁 1922年9月22日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因与李政道一起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涌现出来的一代杰出物理学家中在理论和实验两方面都有影响的物理学家之一。 (二)、解释下列词语,并给加点字注音。 邓稼ji先 元勋xn 至死不懈xi 鞠j躬尽瘁cu 选聘pn 无垠yn 殷红yn 可歌可泣: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的流泪。形容事迹英勇悲壮,非常感人。歌:歌颂,赞叹;泣:流泪。 元勋:立大功的人。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兢兢业业,不辞辛劳,直到死了

5、为止。形容辛勤地贡献自 己的一切。鞠躬:弯着身子,表示恭敬谨慎。尽瘁:竭尽劳苦;瘁:辛劳。已:止。 当之无愧: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没有愧色。当:承当,承受;无愧:不惭愧。 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明白、都知道。喻:明白、了解;晓:知道。 截然不同:断然不一样,形容毫无共同之处。截然:分明地,显然地。 马革裹尸:用马皮包裹尸体。指英勇作战,死于沙场。 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层:重迭,重复;穷:穷尽。 二:整体感知1 速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结构, 说出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 小组合作讨论,全班讨论交流三、合作探究1速读课文,试用一句话说说“我眼中的邓稼先”。2请用“我发现词语(句子

6、、段落)写得好,它好在”的句式赏析文中的美点。四、拓展提升 从图书馆查找、从网络上检索关于邓稼先等我国“两弹一星”科学家的资料,仿照感动中国的颁奖词,写一段话礼赞伟大的科学家邓稼先。 【2002年度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辞】 黄昆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他一生都在科学的世界里探求真谛,一生都在默默地传递着知识的薪火,面对名利的起落,他处之淡然。他不仅以自己严谨和勤奋的科学态度在科学的领域里为人类的进步做出卓越的贡献,更以淡泊名利和率真的人生态度诠释了一个科学家的人格本质。 “两弹”元勋邓稼先:第二课时 【预习导学】1快速浏览课文一遍,归纳六个部分的内容,说说六个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1) (2)

7、(3) (4) (5) (6)【合作探究】2在写邓稼先之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3邓稼先是“两弹”元勋,文章应把重点放在叙述邓稼先研制“两弹”的过程和巨大贡献上,为什么作者对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巨大贡献没有作详细地介绍?4邓稼先和奥本海默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5第四部分最后说:“我热泪满眶,事后我追想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我始终想不清楚,”这句话说明了什么?【拓展提升】6课文第五部分中引用了唐代李华的吊古战场文,显示了邓稼先工作地点的荒凉,用300字左右的文字,充分发挥你的想象与联想,描绘邓稼先工

8、作的环境。 7读下列材料,简要谈谈你的看法杨振宁和周润发同机抵达上海机场。周润发一下飞机,就被无数的歌迷影迷团团围住,拍照、送鲜花、请求签名热闹非凡。一位工作人员对身边的青年说:“杨振宁也在这架飞机上!”有青年问了一句:“杨振宁是唱什么歌的?”第三课时【预习导学】1朗读第五部分(“我不能走”),完成文后问题(1)这部分的标题“我不能走”,如果改为“他忠于职守”好不好?为什么? 作者引用他和邓稼先在昆明读大学时一起背诵过的吊古战场文有什么作用?.“不知稼先在手有没有颤抖”一句表达了作者对老友怎样的思想感情?文章引用“我”儿时从父亲口中学到的一首五四时代的歌曲有什么作用?【合作探究】2阅读老舍的我

9、的母亲,完成文后问题我在小学毕业的时候,亲友一致的愿望是我去学手艺,好帮助母亲。我晓得我应当去找饭吃,以减轻母亲的辛劳困苦。可是,我也愿意升学。我偷偷的考入了师范学校制服,饭食,书籍,宿处,都由学校供给。只有这样,我才敢对母亲说升学的话。入学,要交十元的保证金。这是一笔巨款!母亲坐了半个月的摊,把这巨款筹到,而后含泪把我送出门去。她不辞劳苦,只要儿子有出息。当我由师范毕业,而被派为小学校校长,母亲与我都一夜不曾合眼。我只说了句:“以后,您可以歇一歇了!”她的回答只有一串串眼泪。我入学之后,三姐结了婚。母亲对儿女都一样疼爱的,但是假若她有点偏爱的话,她应当偏爱三姐,因为自父亲死后,家中一切的事情

10、都是母亲和三姐共同撑持的。三姐是母亲的右手,但母亲知道这右手必须割去,她不能为自己的便利以至耽误了女儿的青春。当花桥来到我们的破门外的时候,母亲的手就和冰一样的凉,脸上没有血色那是阴历四月,天气很暖。大家都怕她晕过去。可是,她挣扎着,咬着嘴唇,手扶着门框,看花轿徐徐的走去。不久,姑母死了,三姐已出嫁,哥哥不在家,我又住学校,家中只剩下母亲自己。她还须自早至晚的操作,可是终日没人和她说一句话。新年到了,正赶上政府倡用阳历,不许过旧年。除夕,我请了两小时的假,由拥挤不堪的街市回到清炉冷灶的家中。母亲笑了。及至听说我还须回校,她愣住了。半天,她才叹出一口气来。到我该走的时候,她递给我一些花生,“去吧

11、,小子!”街上是那么热闹,我却什么也没看见,泪遮迷了我的眼。今天,又想起当日孤独的过那凄惨的除夕的慈母。可是,慈母不会再候盼着我了,她已入了土。(1)这篇文章写了哪三件事?各用一句话概括。(2)这篇文章是按照_顺序记叙的。(3)老舍善于运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试根据示例,用一两句话简析下面的话。示例:“她愣住了”,写出母亲听说儿子还须辞母返校时感到突然,爱子情深。甲“母亲笑了”,写出母亲 乙“半天,她才叹出一口气来”,写出母亲丙“她递给我一些花生,去吧,小子!”,写出母亲(4)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1邓稼先第一课时( 略)第二课时 1、(1) 邓稼先是一位对祖国、对

12、民族的发展有巨大贡献的杰出的科学家(2) 简单介绍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巨大贡献。(3) 把邓稼先和奥本海默进行对比,揭示出它能领导大家做出历史性贡献的原因。(4)作者为邓稼先成功的领导中国原子弹工程,自力更生,获得成功感到骄傲。(5) 写邓稼先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肩负重任,身先士卒,不怕牺牲,勇于奉献的精神(6) 对邓稼先的总的评价。第一部分可以说是全文的“小引”,等于是个帽子。第六部分可以说是全文的总结。第二部分简单介绍了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第三部分可以说是第二部分的补充、延伸和扩展,它是以同奥本海默对比的方式突出地表现了邓稼先的气质、品格和奉献精神。第四部分从另一角度,写出邓稼先贡献之大

13、。这一部分也可以说是第二部分的扩展。第五部分则是重点写出了邓稼先的深厚博大的民族文化背景、超凡的创造才能、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甘为祖国献身的崇高精神,是中国男儿歌中的“男儿”一类的人物。这一部分是第二部分的具体化。2、先概述中国一百多年的屈辱历史,是为了说明邓稼先是对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一巨大转变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3、按理说,邓稼先是“两弹”元勋,文章应把重点放在叙述邓稼先对研制“两弹”的巨大贡献上。现在这样写,原因在于:第一,作者是大科学家,写的也是大科学家,科学家写科学家,着眼于科学精神、科学态度以及气质、品格、价值观、人生道

14、路等方面,而不是把注意力放在事件具体细节的描写上。第二,作者与邓稼先有着50年的友谊,写这篇介绍邓稼先的文章,包含着作者对老朋友的不尽的思念;同时,写邓稼先的人生道路,又渗透着自己人生中某些与邓稼先相同的东西。因此,这篇文章常常从作者自己与邓稼先的交往这个角度写,这样势必就不会着力介绍事件的具体细节。第三,作者与邓稼先虽然有50年的友谊,但分隔大洋两岸二十余年,对邓稼先工作的具体情况不可能很了解,掌握材料不会很多。加上这又是一篇短文,不宜铺开来写。因此,像现在这样写,扬长避短,是很高明的。4、他们都是本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都是本国的功臣。但他们的性格和为人截然不同。奥本海默锋芒毕露,爱出风头

15、,令人难堪;而邓稼先忠厚朴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课文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更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说明“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作者将美国和中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奥本海默与邓稼先作对比的目的:他们是从两个不同文化背景中成长起来的科学家,作者的意图显然不是要褒贬某人,而是通过对比,使邓稼先的气质和品格呼之欲出。5、这一句作者运用两个表选择关系的设问句,充分表达了自己内心深处引起的感情震荡,它含蓄地告诉读者,作者既为中华民族感到自豪,更为稼先领导国内学者和技术人员独立地设计出中国的原子弹而感到骄傲,语言简练,蕴

16、含丰富。说和做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教学案 班级: 姓名:学习目标:1、整体把握课文,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2、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严谨的结构,理解过渡段的作用,逐步提高阅读能力。3、理解文中艰深语句的含义,深层体会闻一多先生的思想品格。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1、读准下面加横线字的字音。 钻探()地壳()弥高()无暇()淋漓()() 漂白()硕果()校补()赫然()迭起()臧克家() 诗兴不作()锲而不舍()炯炯目光()目不窥园() 兀兀穷年()沥尽心血()迥乎不同()气冲斗牛() 2、解释下面词语的含义。 锲而不舍: 目不窥园: 兀兀穷年: 沥尽心血: 迥乎不同: 一反既往: 气冲斗牛

17、: 群蚁排衙:3、搜集资料,了解闻一多先生。闻一多(18991946)集诗人、学者、民主斗士“三重人格”于一身的一生。诗人:新诗集红烛(1923)、死水(1928)是现代诗坛经典之作。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了组诗七子之歌,表达了深挚的爱国之情。学者:1932年到清华任教后,开始全力专攻古典文学。学术著作有神话与诗、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等。他对周易、诗经、庄子、楚辞四大古籍的整理研究(后汇成“新义”),被郭沫若称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革命家:他一身正气,抗战蓄髯八年。发誓不取得抗战的胜利不剃去,表示了抗战到底的决心。1943年以后,面对国民党统治的日益腐朽,拍案而起,走出书斋

18、,投身到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革命洪流中去。1946年7月15日,在昆明他横眉怒对国民党特务的手枪,用鲜血和生命写完了自己历史上最壮丽的一页,时年47岁。 二、整体感知 4.文章从哪两个方面写闻一多先生的“说”与“做”?以此为脉络,文章可以分为几部分?每个部分是怎样衔接的? 5、从中看出闻一多先生是怎样一个人? (用课文原话回答)三、合作探究,赏析形象 6、作为学者闻一多做了哪些主要成就?目的是什么?(引用原文) 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做了哪些?目的是什么? 7、闻一多先生在两个方面的“说”与“做”矛盾不矛盾?作者为什么采用这样的方法来叙述,意图何在?8、这篇文章在叙述中运用了哪些形象的描写?并说说

19、这些描写的作用。 四、达标检测 9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shui) 微( h ) 然(qi) 而不舍(w) 穷年(l) 尽心血(qin) 心贯注(jing) 乎不同 慷(ki) 淋漓10解释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1)诗兴不作: (7)迥乎不同:(2)锲而不舍: (8)一反既往:(3)群蚁排衙: (9)潜心贯注:(4)兀兀穷年: (10)气冲斗牛:(5)弥高: (11)目不窥园( )(6)无暇: 11、散文常用叙议结合的方法表明作者的见解,这篇散文也是如此。文中的议论有的放在有关的叙述之前(A),有的放在有关的叙述之后(B),还有的放在叙述的中间;它们的作用或提示下文(a),或过渡衔接(b),

20、或归纳总结(c)。请指出下面几处议论的位置和作用。 (1)“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 (2)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3)闻一多先生还有另一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4)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12、学习本文后,闻一多的说和做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其实,古人也认为说和做对做人来说是很重要的,你能说出称赞“说”或“做”的词语吗?13、阅读课文“课文开头”至“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1)用不超过20字概括选文主要内容。 (2) “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

21、坚,钻得越锲而不舍。”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的意思是:(3) “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这是一处 描写,表现出 。(4)怎样理解“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这一句话的意思?(5)用一个成语概括闻一多勤奋刻苦的治学精神。 。(6)选文的最后一段在表达上属于 。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部分答案:4、答案:文章是从作为学者和作为革命家两方面论述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用了7、8、9三个自然段承上启下。使前后两部分联系紧密,脉络清楚,过渡自然。把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和作为革命家方面的情况用极其简明的语言并列地提出来,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5、

22、综合起来看,闻一多先生是口的巨人,行的高标,是卓越的学者,大勇的革命烈士。6、围绕这两方面文章写了闻一多十多年来默默钻研,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目的: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起草政治传单、在群众大会上演说、参加游行示威。目的:争取民主。7、()语言描写:如:“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这两句话表现了作为卓越的学者的闻一多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及谦逊的人品。再如:“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表现闻一多大无畏的革命精神。()肖像描写:如:“炯炯目光”、“头发零乱”、“昂

23、首挺胸”、“长须飘飘”、“目不窥园”都具体表现闻一多那令人尊敬的高大形象。()细节描写:如“一个又一个的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表现闻一多先生严谨治学的精神。 8、答案:尽管闻先生在两个方面对待“说”与“做”的情况迥然不同,但实质上二者并不矛盾。二者统一在言论与行动的完全一致,而且以宝贵的生命“证实了他的言和行”。言行一致是闻先生人格的写照。如果笼统地写,容易落入窠臼,流于一般化。作者采用剖析的方法记述,具体、实在。不仅从不同的侧面揭示了闻先生的精神世界,而且揭示了他思想前进的历程。10、(1)兴起,写诗的兴致减少了。(2)镂刻不停,比喻有恒心,有毅力。锲:刻。(3

24、)这里指整齐地排列着。衙:衙门。(4)辛辛苦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兀兀:劳苦的样子。(5)更高。弥:更加。(6)没有空闲的时间。暇:空闲。 (7)很不一样。迥:差得远。(8)与以往完全不同。既:已经。 (9)全身心、全精力集中做某事。潜:隐藏的。(10)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11)形容学习、研究专心致志。窥:从小孔或缝隙处看。12、一言九鼎 一诺千金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言出必行 言必行,行必果等。3回忆鲁迅先生 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课文背景,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伟人鲁迅日常生活中平易温和的一面。 2学习本文撷取生活琐事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3学习鲁迅先生克己待人待客、关爱亲人、生命

25、不息、战斗不止的精神。【学习重点、难点】 1.学习本文通过捕捉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2. 理解伟人鲁迅丰富而细腻的感情世界。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依据导学案,通过反复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熟记重点词语。2完成预习自测题。3限时20分钟完成。【知识链接】1创作背景 鲁迅说过:“想看好花,一定要有好土。”又曾表示:“只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会朽的腐草。”为了培育萧红这朵中国三四十年代中国女性文学园圃的奇葩,鲁迅甘作春泥,甘为人梯,在她的作品中倾注了大量心血;鲁迅去世之后,萧红从悲痛中振作起来,陆续出版和发表了许多名篇佳作。在零零总总的鲁迅回忆录中,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一枝独秀

26、。它不仅是鲁迅回忆录中的珍品,而且是中国现代怀人散文的典范,是敬献于鲁迅墓前的一个永不凋谢的花环。 由于作者萧红是鲁迅先生的学生,跟回忆对象鲁迅有着直接交往,对回忆对象充满着缅怀崇敬之情,素材又来自于亲历、亲闻,因此作品不仅富于史传性,而且也富于文学性。 2关于萧红原名张遒(qi)莹,“萧红”是她发表生死场时使用的笔名,另有悄吟,玲玲,田娣等笔名。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也曾被鲁迅誉为“当今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 主要作品有:生死场、马伯乐、呼兰河传、小城三月。 3关于鲁迅我们曾经学过鲁迅的文章 和 ,请说说自己对鲁迅本人及他的作品的了解。 预习案 第一课时一、预习自测:1阅读“知识链

27、接”,勾画出重点内容。2阅读课本全文,勾画重难点和疑点。3填空:从文题回忆鲁迅先生可以看出这是一篇 的散文。4看清字形给加点字注音。虔( )诚 紊( )乱 肋( )膜 噢( )的一声 抽屉( ) 解剖( ) 遭殃( ) 踌躇 ( )( ) 喘( )着 窘( )迫 鉴( )赏 阖( )一阖眼睛5标出文中其它你读不准的字音和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工具书解决并掌握,默写在下面)二、自主学习: 1阅读全文,整体感知并思考:文中的鲁迅留给你的总体印象是什么? 2.全文所写生活片段中哪个片段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从中能看出鲁迅先生怎样的性格特征?(或:请举例分析本文细节对表现人物形象的重要作用) - -

28、探究案 一、合作探究、展示点评: 把全文划分为若干小节,标注小节序号,并以小标题(最好四字)的形式概括其主要内容及人物性格特点。(这是概括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是阅读能力测试的重要内容) 例:内容范围小标题性格特点内容范围小标题性格特点第一小节笑声明朗乐观爽朗 第二小节走路轻捷干练敏捷 第三小节鉴赏服饰博学睿智 训练案 1文学常识填空:本文作者是 ,现代著名女作家。其代表作有 、 ,等,她被 誉为“当今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 2鲁迅,原名 ,又名周樟寿,字豫山、豫亭,后改名为豫才。伟大的无产阶级 家、.家、 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也被人民称为“民族魂”。在发表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

29、记时首次使用笔名“ ”。他的著作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散文诗集;杂文集、等。 第二课时 一、知识回顾: 作者及鲁迅的相关相关文学常识回顾 。 二、自主学习:请用几个较精练的句子概括一下鲁迅先生在你心目中的形象。例:青年的良师益友,。 探究案 一、合作探究、展示点评:1默读结尾一段,思考:这段的描写有什么含义? 2.有人说这篇回忆鲁迅的“琐记”是流水帐,你如何认为?试分组讨论并回答。 3.如果把第二自然段和第一自然段倒置,你觉得是否可以?为什么? 二、拓展提升:1请以“鲁迅先生,我想对你说”为开头,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一段话。 2结合课文内容及自己对鲁迅的

30、了解,补充对联:上联:俭朴热忱甘于奉献 下联: 训练案1本文以记实的笔法,对鲁迅先生生前的一些生活琐事进行了翔实的叙述。说说从下面句子的描述中,可以看出鲁迅先生怎样的性格特征?“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 “鲁迅先生走路很轻捷,他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一切地走去。” “鲁迅先生的书桌整整齐齐的,写好的文章压在书下边,毛笔在烧瓷的小龟背上站着。”请说说这些加点词语好在哪里? 2完成课后“阅读练习.探究”“词句品味.积累”补充材料:识记鲁迅名言诗句 1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自嘲) 2.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31、(鲁迅自题小像) 3.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鲁迅无题)4.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鲁迅无题) 5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鲁迅.无题) 6.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鲁迅答客诮) 7.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鲁迅题三义塔) 8.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鲁迅评史记) 9、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鲁迅悼杨铨)言论1.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2.谦以待人,虚以接物。 3.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4.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5.做一件事,无论大小,倘无恒心,是很不好的。6.不满足是向上的齿轮。 7.死者倘不埋

32、在活人心中,那就真真死掉了。 8.待我成尘时,你将见我 的微笑! 9.改造自己,总比禁止别人来的难。 10.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11.只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做会朽的腐草。 12.伟大的心胸,应该表现出这样的气概用笑脸来迎接悲惨的厄运,用百倍的勇气来应付一切的不幸。 4孙权劝学 导学案 目标:1、检查学生对本课重点词语及语句掌握情况。2、进一步理解及深化孙权劝学的意义。-一。 指导。二、知识点梳理(一)文学常识:本文选自 ,此书是-主持编纂的一部-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本文作者,字,君实,陕州夏县人,北宋-,-,出自本课的两个成语:、- 。(二)、重点字

33、词解释1、卿今当涂掌事( ) 2、蒙辞以军中多务( )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 )4、但当涉猎( ) 5、见往事耳( )6、蒙乃始就学( )7、及鲁肃过寻阳( )( )8、卿今者才略( )9、即更刮目相待( )( ) 10、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三)、通假字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邪”通 “耶”,语气词(四)、古今异义词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博士:古义:当时掌管经学传授的学官;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五)、一词多义1、乃、 蒙乃就学 ( )、乃悟前狼假。( )2、当、:当涂掌事( ); :但当涉猎。( ) 3、以:蒙辞以军中多务( ) 自以为大有所益( )4、为、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 并自为其名( )5、之、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余闻之也久( )六)、重点句子翻译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2、蒙辞以军中多务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4、但当涉猎,见往事耳5、蒙乃始就学6、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7、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七)、阅读比较,阅读伤仲永与孙权劝学两文在内容上,写法上异同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语文 > (统编)部编版 > 七年级下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七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全一册.doc)为本站会员(wenku818)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