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圆的周长教学设计 课题圆的周长解读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注重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学生对平面图形有了基本的认识,特别是对周长的概念有所了解,这多圆周长的教学奠定了基础。但原来平面图形的周长只是局限在直的线段上,对于圆的周长曲线的理解需要有一个过程,在本节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在测量圆周长时,理解“化曲为直”的转化,认识圆的周长,进而掌握圆的周长公式。教材分析内容标准1、缠绕法、滚动法测量圆周长的原理;2、通过自主探究圆周长与直径关系的活动,得出圆的周长公式。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认识圆的周长,了解圆周长测量的方法与原理,掌
2、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法,认识圆周长的测量方法,推论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以及通过了解中国历史上对圆的研究,让学生认识祖国的文明成就,从而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资源1人教版(2011)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材;2.多媒体课件。 教学重点理解圆周长及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圆周长的测量方法及圆周率的推导过程。方法解读 教学方法演示法、观察法、启发引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法。教学准备1生活中的圆形物体2件,三角板,2副绳子1根等。2教
3、师搜集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1、复习巩固圆心、半径、直径等概念;2、直观认识圆的周长。通过课件演示,提问方式复习知识点,动画演示圆周长引入本课学生结合课件内容回答讲授新课学以致用一、 探究测量圆周长的方法及原理二、 探究周长与直径的关系三、认识圆周率,推导出圆周长公式一、 圆周长公式c=d的实际应用二、 圆周长公式c=d的灵活应用1、认识圆周长与直径线条的区别 2、直尺不能直接测出周长,引出测量圆周长的方法。3、课件演示测量周长的方法4、课件展示缠绕法、滚动法测量圆周的生活实例1、提问:有没有简单、有效地计算圆周长的方法?直径越大,圆周长也
4、越大,直径与周长有什么内在的关系?能不能通过直径计算圆的周长?2、教师指导学生操作、测量3、师板书学生测量的数据4、引导生估算周长与直径的比值师课件出示测量的生活中圆形物体,进一步证实结论1、 课件展示圆周率材料,引导认识圆周率的意义,圆周率的读法、写法;2、 出示教材“你知道吗?”了解中国历史上对圆的研究结果,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3、 师引导学生通过直径与圆的关系推导出c=d因为d=2r,所以得出c=2r课件出示问题题目中的4.71米是圆的什么?要求的是圆的什么?C在公式c=d乘法运算中是什么数?d呢?根据乘法的逆运算可以得出d=c1、 学生观察测量的过程,理解其原理2、 讨论两种测量周长方法
5、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2、认真阅读材料,小组探讨后回答。学生分组实际测量圆周长与直径测量的同时记录相关的数据生汇报测量结果生估算后,师生共同得出结论:圆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一点。7、结合提示,小组合作探究,然后回答生代表读材料认识是通过除法的逆运算得出周长公式生分析题意,独立解答找生代表展示其过程,师生共同评价找生代表回答小组内讨论生独立完成后代表展示计算过程,师生共同评价。知识检测课件展示“知识检测”生思考后回答课堂总结生谈收获,师概括知识点进行课堂小结,对学生提出希望。 板书设计圆的周长周长直径=圆周率周长=圆周率直径C=dC=2r 教学效果预测1、本课设计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通过多种活动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来。2、本课设计的问题有层次性,使多数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