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实验,推导出圆锥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公式计算圆锥体的体积。2.通过学生动脑、动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圆锥体体积公式的推导。【学情分析】学生已学习了圆柱的体积计算,在教学中采用放手让学生操作、小组合作探讨的形式,让学生在研讨中自主探索,发现问题并运用学过的圆柱知识迁移到圆锥,得出结论。所以对于新的知识教学,他们一定能表现出极大的热情。【教学过程设计】(一)课前导入:打谷场上的数学问题(二)复习旧知1.我们每组桌上都摆着几何形体,哪种形体的体积我们已经学过了?举起来。这是什么体?(圆柱体,圆锥体
2、)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圆锥体,(出示幻灯)2.一起说一说,这两个图形的各个部分的名称?那么圆柱体和圆锥体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呢?(圆柱体的底面和圆锥体的底面都是圆形。)看来,同学们对于圆柱体和圆锥体的特征掌握得很好,这节课我们就重点研究如何根据圆柱体的体积公式推导出圆锥的体积。(板书,在“圆锥”二字的后面写“的体积”。)(三)学习新课 1.让学生观察实验用的圆柱体和圆锥体有什么共同之处?(等底,等高)你是怎么知道的?(比较底面大小,在水平面上测量高)2.猜实验用的圆柱体和圆锥体谁的体积大?为什么?3.看来我们只凭眼睛看是不能准确地得出谁的体积大,谁的体积小,必须通过测量计算出它们的体积。圆柱体的体
3、积我们已经学过了,而且推导圆柱体的体积的时候我们借助已学知识进行迁移,那么我们能不能也根据圆柱体的体积公式来推导出圆锥体的体积公式呢? 4.他们之间存在怎样的倍数关系? 用沙子、水和圆柱体、圆锥体做实验。怎样做这个实验由小组同学自己商量,但最后要向同学们汇报,你们组做实验的圆柱体和圆锥体在体积大小上有什么样的倍数关系。(学生分组做实验。)谁来汇报一下,你们组是怎样做实验的?你们做实验的圆柱体和圆锥体在体积大小上有什么倍数关系?(学生发言。)同学们得出这个结论非常重要,其他组也是这样的吗?我们学过用字母表示数,谁来把这个公式整理一下?(指名发言)5.思考:当圆柱体和圆锥体既不等底也不等高时,这个
4、公式依然成立吗?(老师拿起一个小圆锥、一个大圆柱)如果老师把这个大圆锥体里装满了米,往这个小圆柱体里倒,倒三次能倒满吗?(不能)为什么你们做实验的圆锥体里装满了水或米往圆柱体里倒,倒三次能倒满呢?(因为是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现在我们得到的这个结论就更完整了。(指名反复叙述公式。)今后我们求圆锥体体积就用这种方法来计算。(老师在教学中,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采用分组观察,操作,讨论等方法,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例二1.课件出示例题。2.学生朗读题目分析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关系,先求体积再算质量。 3.学生计算教师巡视指导。 4. 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四)巩固反馈 想办法
5、计算出自己手中的圆锥体的体积。(五)指导看书,布置作业(略) 圆锥的体积教学反思圆锥的体积教学反思本节课的主要特点有以下几点:一是始终注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新课一开始就让学生观察,猜测两组圆锥的大小,激发学习的欲望。在公式推导过程中又引导学生估计两个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的体积之间的倍数关系,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高涨。在应用公式的教学中,又把问题转向了课初学生猜测体积大小的两个圆锥,并引导学生边测量,边计算,终于使悬念得出了满意的结果,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喜悦。二是在教学中重视以学生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整个公式的推导,是建立在学生分组观察、实验操作、测量的基础上的,学生不仅参与了获取知识的全过程,更重要的是参与了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三是教学层次清楚,步步深入,重点突出。四是练习有坡度,形式多,教学反馈及时、准确、全面、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