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课件.ppt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文档编号:5150357 上传时间:2023-02-15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1.8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8.1 一般规定一般规定8.1.1 本章包括框架-剪力墙结构和板柱-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板柱-剪力墙结构的结构布置计算分析、截面设计及构造要求除应符合本章的规定外,尚应分别符合本规程第45、6 和7 章的有关规定。8.1.2 框架-剪力墙结构可采用下列形式:1 框架与剪力墙(单片墙联肢墙或较小井筒)分开布置;2 在框架结构的若干跨内嵌入剪力墙(带边框剪力墙);3 在单片抗侧力结构内连续分别布置框架和剪力墙;4 上述两种或三种形式的混合。8.1.3 抗震设计的框架-剪力墙结构,应根据在规定的水平力作用下结构底层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比值,确

2、定相应的设计方法,并应符合下列要求:此条同原规程此条同原规程8.1.1未修订未修订此条同原规程此条同原规程8.1.2未修订未修订1 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不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10%时,按剪力墙结构设计,其中的框架部分应按框架-剪力墙结构的框架进行设计;2 当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10%但不大于50%时,按本章框架-剪力墙结构的规定进行设计;3 当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50%但不大于80%时,按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其最大适用高度可比框架结构适当增加,框架部分的抗震等级和轴压比限值宜按框架结构的规定采用;4 当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

3、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80%时,按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但其最大适用高度宜按框架结构采用,框架部分的抗震等级和轴压比限值应按框架结构的规定采用。原规程原规程8.1.3仅说明仅说明了大于了大于50%的情况的情况【说明说明】框架-剪力墙结构在规定的水平力作用下,结构底层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比值不尽相同,结构性能也有较大的差别。本次修订对此做了较为具体的规定本次修订对此做了较为具体的规定。在结构设计时,应据此比值确定该结构相应的适用高度和构造措施,计算模型及分析均按框架-剪力墙结构进行实际输入和计算分析。在第3、4 款规定的情况下,为避免剪力墙过早破坏,其位移相关

4、控制指标应按框架-剪力墙结构采用。8.1.4 抗震设计时,框架-剪力墙结构对应于地震作用标准值的各层框架总剪力应符合下列规定:1 满足(8.1.4)式要求的楼层,其框架总剪力不必调整;不满足(8.1.4)式要求的楼层,其框架总剪力应按0.2 和1.5 二者的较小值采用;0.2 (8.1.4)式中:对框架柱数量从下至上基本不变的结构,应取对应于地震作用标准值的结构底层总剪力;对框架柱数量从下至上分段有规律变化的结构,应取应取每段底层每段底层结构对应于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总剪力;对应于地震作用标准值且未经调整的各层(或某一段内各层)框架承担的地震总剪力;oVmax,fVoVfVoVfV 对框架柱数量从

5、下至上基本不变的结构,应取对应于地震作用标准值且未经调整的各层框架承担的地震总剪力中的最大值;对框架柱数量从下至上分段有规律变化的结构,应取每段中对应于地震作用标准值且未经调整的各层框架承担的地震总剪力中的最大值。2 各层框架所承担的地震总剪力按本条第1 款调整后,应按调整前、后总剪力的比值调整每根框架柱和与之相连框架梁的剪力及端部弯矩标准值,框架柱的轴力标准值可不予调整;3 按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地震作用时,本条第1 款所规定的调整可在振型组合之后,并满足本规程第并满足本规程第4.3.12 条关于楼层最小地震剪条关于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系数的前提下进行。力系数的前提下进行。【说明说明】本条文与原

6、规程相比,一是将原条文0 V 的注释中“应应取每段最下一层取每段最下一层”改为更为准确的描述为改为更为准确的描述为“应取每段底层应取每段底层”;二是将原条文第3 款的条文解释条文解释中的“框架剪力的调整应在楼层满足本规程第4.3.12 条关于楼层最小地震力系数(即剪重比)的前提下进行。”提至正文提至正文,以明确要求。max,fV原规程的条文说明原规程的条文说明8.1.5 框架框架-剪力墙结构抗震设计时,结构两主轴方向均应布置剪力剪力墙结构抗震设计时,结构两主轴方向均应布置剪力墙。墙。8.1.6 框架-剪力墙结构中,主体结构构件之间除个别节点外不应采用铰接;梁与柱或柱与剪力墙的中线宜重合;框架梁

7、、柱中心线之间有偏离时,应符合本规程第6.1.7 条的有关规定。8.1.7 框架-剪力墙结构中剪力墙的布置宜符合下列要求:1 剪力墙宜均匀布置在建筑物的周边附近、楼梯间、电梯间、平面形状变化及恒载较大的部位,剪力墙间距不宜过大;2 平面形状凹凸较大时,宜在凸出部分的端部附近布置剪力墙;3 纵、横剪力墙宜组成L 形、T 形和形等型式;4 单片剪力墙底部承担的水平剪力不应超过结构底部总水平剪力的30%;同原规程为同原规程为40%5 剪力墙宜贯通建筑物的全高,宜避免刚度突变;剪力墙开洞时,洞口宜上下对齐;6 楼、电梯间等竖井宜尽量与靠近的抗侧力结构结合布置;7 抗震设计时,剪力墙的布置宜使结构各主轴

8、方向的侧向刚度接近。8.1.8 长矩形平面或平面有一部分较长的建筑中,其剪力墙的布置尚宜符合下列要求:1 横向剪力墙沿长方向的间距宜满足表8.1.8 的要求,当这些剪力墙之间的楼盖有较大开洞时,剪力墙的间距应适当减小;2 纵向剪力墙不宜集中布置在房屋的两尽端。此条同原规程此条同原规程8.1.7【说明说明】本条文与原规程相比,将注条文与原规程相比,将注1 中更加明确指出中更加明确指出B 为剪力墙之间为剪力墙之间的楼盖宽度,避免楼面开大洞的情况下的判断不准确的楼盖宽度,避免楼面开大洞的情况下的判断不准确;补充注补充注4,在设计中有剪墙布置在建筑中部,而端部无剪力墙的情况,用上述规定,可防止布置框架

9、的楼面伸出太长,不利于地震力传递。8.1.9 板柱-剪力墙结构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 应同时布置筒体或两主轴方向的剪力墙以形成双向抗侧力体系,并应避免结构刚度偏心,其中剪力墙或筒体应分别符合本规程第7 章和第9 章的有关规定且宜在对应剪力墙或筒体的各楼层处设置暗梁;2 抗震设计时,房屋的周边应设置边梁形成周边框架,房屋的顶层及地下室顶板宜采用梁板结构;3 有楼、电梯间等较大开洞时,洞口周围宜设置框架梁或边梁;4 无梁板可根据承载力和变形要求采用无柱帽(柱托)板或有柱帽(柱托)板形式。柱托板的长度和厚度应按计算确定,且每方向长度不宜小于板跨度的1/6,其厚度不宜小于板厚度的1/4。7 度时宜采

10、用有柱托板,8 度时应采用有柱托板,此时托板每方向长度尚不宜小于同方向柱截面宽度和4 倍板厚之和,托板总厚度尚不应小于柱纵向钢筋直径的16 倍。当无柱托板且无梁板抗冲切承载力不足时,可采用型钢剪力架(键),此时板的厚度并不应小于不应小于200mm;【说明说明】针对不同烈度地区及抗震设计时的截面做了规定,同时也指出冲切承载力不够时建议采用型钢剪力架(键)。取消取消“非抗震非抗震设计时不应小于设计时不应小于150mm”,也就是要求板的厚度一律不得小于,也就是要求板的厚度一律不得小于200mm。5 双向无梁板厚度与长跨之比,不宜小于表8.1.9 的规定。8.1.10 抗风设计时,板柱抗风设计时,板柱

11、-剪力墙结构中各层筒体或剪力墙应能承剪力墙结构中各层筒体或剪力墙应能承担不小于担不小于80%相应方向该层承担的风荷载作用下的剪力;相应方向该层承担的风荷载作用下的剪力;抗震设计时,应能承担各层全部相应方向该层承担的地震剪力,而各层板柱部分尚应能承担不小于20%相应方向该层承担的地震剪力,且应符合有关抗震构造要求。【说明说明】本条在原规程本条在原规程8.1.10的基础上增加了抗风设计时的要求。的基础上增加了抗风设计时的要求。8.2 截面设计及构造截面设计及构造8.2.1 抗震设计时抗震设计时,框架-剪力墙结构、板柱-剪力墙结构中,剪力墙的竖向、水平分布钢筋的配筋率均不应小于0.25%,非抗震设计

12、时均不应小于0.20%,并应至少双排布置。各排分布筋之间应设置拉筋,拉筋直径不应小于6mm,间距不应大于600mm。8.2.2 带边框剪力墙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1 带边框剪力墙的截面厚度应符合本规程附录D 的墙体稳定计算要求,且应符合下列规定:1)抗震设计时,一、二级剪力墙的底部加强部位不应小于200mm;2)除第 1 项以外的其他情况下不应小于160mm。2 剪力墙的水平钢筋应全部锚入边框柱内,锚固长度不应小于 (非抗震设计)或 (抗震设计);此条同原规程此条同原规程8.2.1未修订未修订aElal3 与剪力墙重合的框架梁可保留,亦可做成宽度与墙厚相同的暗梁,暗梁截面高度可取墙厚的2 倍或

13、与该榀框架梁截面等高,暗梁的配筋可按构造配置且应符合一般框架梁相应抗震等级的最小配筋要求;4 剪力墙截面宜按工字形设计,其端部的纵向受力钢筋应配置在边框柱截面内;5 边框柱截面宜与该榀框架其他柱的截面相同,边框柱应符合本规程第6 章有关框架柱构造配筋规定;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边框柱的箍筋宜沿全高加密;当带边框剪力墙上的洞口紧邻边框柱时,边框柱的箍筋宜沿全高加密。【说明说明】在满足附录在满足附录D 的墙体稳定计算要求前提下,取消了墙厚的墙体稳定计算要求前提下,取消了墙厚不小于层高不小于层高1/16 和和1/20 的限制。的限制。8.2.3 板柱-剪力墙结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 结构分析中规则的板

14、柱结构可用等代框架法,其等代梁的宽度宜采用垂直于等代框架方向两侧柱距各1/4;宜采用连续体有限元空间模型进行更准确的计算分析;2 楼板在柱周边临界截面的冲切应力,不宜超过0.7ft,超过时应配置抗冲切钢筋(尽可能采用高效能抗剪栓钉以提高抗冲切能力),当地震作用导致柱上板带支座弯矩反号时还应对反向作复核。板柱节点冲切承载力的验算可按有关规范的相关规定进行验算,并应考虑节点不平衡弯矩作用下产生的剪力影响;3 沿两个主轴方向均应布置通过柱截面的板底连续钢筋,且钢筋的总截面面积应符合下式要求:【说明说明】本条本条1、2 两款均为新增条款。两款均为新增条款。为确保板柱-剪力墙结构计算的准确性,第1 款对

15、板柱-剪力墙结构的计算分析方法进行了约定;第2 款对板柱-剪力墙的抗冲切能力进行了约束,同时规定了当板截面冲切强度不满足要求时的构造措施。第第3 款为原规程款为原规程8.2.3 条条,补充补充了了 在在8 度时尚宜计入竖向地震作用的影响。度时尚宜计入竖向地震作用的影响。GN8.2.4 板柱-剪力墙结构中,板的构造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 抗震设计时,应在柱上板带中设置构造暗梁,暗梁宽度取柱宽及两侧各1.5 倍板厚之和,暗梁支座上部钢筋截面积不宜小于柱上板带钢筋截面积的50%(可作为柱上板带负弯矩所需钢筋的一部分,计算弯矩配筋时 可包括柱托板厚度)并应全跨拉通,暗梁下部钢筋应不小于上部钢筋的1/2

16、。暗梁箍筋的布置,当计算不需要时,直径不应小于8mm,间距不大于3 /4,肢距不大于2 ;当计算需要时应按计算确定,且直径应不小于10mm,间距不大于 /2,肢距不大于1.5 ;2 设置柱托板时,非抗震设计时托板底部宜布置构造钢筋;抗震设计时托板底部钢筋应按计算确定,并应满足抗震锚固要求。计算柱上板带的支座钢筋时,可考虑托板厚度的有利影响;OhOhOhOhOh3 无梁楼板允许开局部洞口,但应验算满足承载力及刚度要求。当未作专门分析时,在板的不同部位开单个洞的大小应符合图8.2.4 的要求。若在同一部位开多个洞时,则在同一截面上各个洞宽之和不应大于该部位单个洞的允许宽度。所有洞边均应设置补强钢筋。【说明说明】本条第本条第1、3 款做了补充、修改。款做了补充、修改。新增新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各类PPT课件(模板)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课件.ppt)为本站会员(晟晟文业)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