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对称反应及其应用不对称反应及其应用 主讲:何裕建何裕建 编辑:雷雷 超超 主要内容 绪论 羰基化合物的-烷基化和催化烷 基化加成反应 醛醇缩合和有关反应 不对称氧化反应 不对称催化氢化及其他还原反应 不对称反应在天然产物合成中的 应用 一、绪论一、绪论 手性的意义 不对称性 不对称合成的定义及表述 手性的意义 生物大分子手性药物的两个对 映体以不同的方式参与作用手性 的方式与受体部位相互作用导 致不同的药理活性 例:L多巴 L多巴为多巴胺的前体,可通过血脑屏障 在脑内脱羧生成多巴胺而发挥药理作用。其脱 羧酶DC为左旋手性化合物。仅L多巴可以被 它催化反应, D多巴不能发生此反应。 HO HO
2、COOH H H2N HO HONH2 DC DC:芳香L氨基酸脱羧酶 O NN S N ONHC(CH3)3 HO R-噻吗络尔,肾上腺素能阻断剂 例:(R)噻吗络尔 噻吗络尔为受体阻断剂,其侧链部分在受体的结合 部位与激动剂的集合部位相同,他们的立体选择性 相同。R构型具有强的受体阻断作用,其对映体 的活性则大为下降,甚至消失。 O NN S N ONHC(CH3)3 HO S-噻吗络尔,无活性 例:沙利度胺(thalidomide,反应停) 镇静止吐,应用于早期妊娠反应 不良反应严重,导致“海豹儿” 原因:(S)-异构体具有致畸性 ; (R)-异构体在动物试验中,即使使用 很大剂量也不会
3、引畸变 因此,获得对映纯的化合物对于化学的 、生物学的或药学的应用目的是必要的,在 药学上,服用对映纯的药物可减少剂量和代 谢负担,提高剂量的幅度并拓宽用途,对药 物动力学及剂量能有更好的控制,在剂量设 定是幅度更宽,反应较小;在剂量选择时更 有信心,减少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提高 活性并减小剂量,提高专一性并降低由其对 映体引起的可能的副作用。 不对称性 不对称性的创立条件 具有手性的化合物的命名 不对称性 2.1 创立条件 (通过以下任何一个条件而创立) (1)化合物带有不对称碳原子(然而,不对称碳原子的 存在对于光学活性既非必要条件也非充分条件) (2)化合物带有其他四价共价键联的不对称
4、原子,四个 价键指向四面体的四个角,但四个基团不相同,它们 是:Si,Ge,N(在季胺盐或N-氧化物中),Mn,Cu,Bi和 Zn形成四面体配位 (3)化合物带有三价的不对称原子,原子带有角锥键, 与三个不同的基团相连,未共享电子对类似于第四基 团倒伞效应:(a)三元环;(b)三元杂环,杂 原子含未共用电子对;(c)桥头键 N ClH CH3 (b) (c)不可翻转 N Cl H CH3 O N CH3 Ph Ph N N 不对称性 2.2命名 2.2.1 Fischer规则 R-CHX-R类型的结构如右 X(通常是-OH,-NH2或卤素)在 右边,则相对构型是D;如果 在左边,构型就是L R
5、 R X 不对称性 2.2.2 DIP规则以顺序规则为基础 (1)有较高原子序数的原子排在有较低原子序数原子的前面。对 同位素原子,有较高质量的同位素排在有较低质量的同位素 的前面 (2)如果两个或多个相同的原子直接连接在不对称原子上,按照 相同的顺序对侧链原子进行比较,如果在侧链中没有杂原子 ,则烷基的顺序是叔基仲基伯基。当两个基团有不同的取 代基时,先比较在每个基团仲具有最高原子序数的取代基, 依据这些取代基的顺序来觉得这些基团的循序,含有优先取 代基的基团有最高的优先权,对于含有杂原子的基团,可以 应用类似的规则 (3)对多重键,以双键或三键连接的原子对它所连接的原子作一 次或两次重复,
6、这些重复的原子的余键被认为时原子序数为 0的假定原子(或幻原子),这条规则也适用于芳族体系 (4)对取代的烯基,具有Z构型的基团比具有E构型的基团优先 不对称性 应用于不同手 性分子的不同规则 (1)中心手性分子 若xyzw为不同基团,且 xyzw,则从C到w方向观 察,xy z为顺时针方 向,则为构型,反之为S 构型 C z x y w (2)轴手性 沿轴向看,比较靠近观 察者的一对配体在优先顺序 中排在头两位,另一对配体 排在第3和第4位,并按照适 用于中心手性体系的相似原 则进行命名。因此,右侧化 合物具有(R)-构型 OH OH (3)平面手性 第一步选择手性平面,第二步 确定平面的优
7、先边,第三步根据优 先边上连接的原子排列顺序确定构 型。 优先边的确定:按标准的顺序 规则在直接连接到平面原子的原子 中找哪一个是最优先的来确定。 构型的判断:标记连接到平面 的一套原子中的最优先原子为1号 ,标记手性平面直接与1号基团成 轴连接的原子为2号,等等。对于 123为顺时针方向的指定为Rp构型 ,反之为Sp构型。 因此,右图化合物为Rp构型。 CH2 Br (4)螺旋手性 从旋转轴的上面观察 ,看到的螺旋是顺时针方 向的定为P构型,而逆时 针取向的定为M构型,因 此,右图化合物为M构型 。 (5)八面体结构 按优先的顺序将 配体排成八面体,从 由头3个优先原子/基 团(1,2,3)
8、形成的 面,向由4,5,6形成 的面观察1,2,3,按 顺时针方向排列的是 R构型,反之为S构型 。 4 52 3 3 25 4 C 1 6 C 1 6 S R 不对称合成的定义及表述 定义定义:一个反应,其中底物分子整体 中的非手性单元由反应剂以不等量地 生产立体异构产物的途径转化为手性 单元。也就是说,不对称合成是这样 一个过程,它将潜手性单元转化为手 性单元,使得产生不等量的立体异构 产物。 其中的反应剂指:化学试剂、溶剂 、催化剂或物理力(如圆偏振光) 不对称合成的定义及表述 成功的不对称反应的标准是: (1)高的对映体过量(e.e.); (2)手性辅剂易于制备并能循环使用; (3)可
9、以制备R和S两种构型; (4)最好是催化性的合成。 二、羰基化合物的二、羰基化合物的-烷基化和催化烷基化和催化 烷基化加成反应烷基化加成反应 R1R2 O + Nu- R1R2 OH Nu R1R2 O- + EI+ R1R2 O EI R3H OR1R2 R3HO O Nu=H,还原反应 Nu=C,加成反应 -烷基化反应 醛醇反应 羰基具有亲电亲核双重性质,主要可发生下列反应 从羰基化合物产生烯醇,所选用的碱 应满足两个条件:(1)足够的碱性, 以确保生成烯醇所需要的选择性去质 子过程;(2)这个碱必须是有空间位 阻的,以便该碱对羰基中心的亲核进 攻。 满足以上要求且常用的碱为金属氨化 物:
10、二异丙基氨化锂(LDA,1),异丙 基环己基氨化锂(LICA,2),硅烷基 氨化物(3a-3e)以及四甲基哌啶锂( LTMP,4) (Me2CH)2NLi LDA,1 (Me2CH)(c-C6H11)NLi LICA,2 (Me3Si)2NM 3a M=Li, LHDS 3b M=Na, NHDS 3c M=K, KHDS 3d (Et3Si)2NLi 3e (Me2PhSi)2NLi LTMP,4 NMeMe MeMe Li 环内手性传递 Z OM Y X Z OM Y X R* Z OM Y X R * Z OM Y X R * 5 6 7 8 环内型 环外型 在烯醇5中,X,Y,Z代表形
11、成环状烯醇的3 个连接点,这些点的任何2个连接,将会形成环内 烯醇6和7以及环外烯醇8。在这些例子中,原有的 对称中心(*)可以位于底物中任何一个连接原子上。 环内手性传递 例:降冰片环系的非对映选择性烷基化反应 由于是刚性的环系,无论是环内的(6,7)或环外 的(8)烯醇都显现出高度的不对称诱导 H CO2R LDA MeI CO2R Me Me CO2R Me COOEt COOEt OAc Br OAc + R=H,74:26 R=Me,97:3 LDA,HMPT 单一异构体 配位型的环内手性传递 金属离子的配位作用在固定 原有的手性和烯醇部分之间的立 体化学关系上是至关重要的,它 使得
12、烯醇的几何结构在确定 -面 的选择中成为关键因素 例:手性噁唑啉的烷基化反应生成羧酸11 化合物9用正丁基锂或LDA金属化产生氮杂烯醇, 它以Z-和E-10的混合物存在。烷基化后水解得到光学 活性的,-二取代羧酸(S)-11,e.e.值为7280% N O Ph RH2C H3CO N O Ph OCH3 R H Li N O Ph OCH3 R H Li N O Ph H3CO R R H R COOH R H RLi RXH+ 9 Z-10 + E-10 (S)-11 手性催化剂诱导的醛的烷基化 不对称亲核加成 在手性配体的存在下,烷基金属 对羰基化合物的亲核加成是受到 最广泛研究的反应之
13、一。 常用的手性配体有:二(三氟甲 磺酰胺)BINOL,12,TADDOL13, 联萘芬14,降麻黄碱15,16以及 樟脑磺酰胺衍生物17。 NH NH SO2CF3 SO2CF3 12 O O Ph OH Ph Ph Ph OH 13 OH OH 14 OH N HSO2 R 15 R=CH3 16 R=OCH3 O2S NH H OH Ph 17 例:ZnR2对羰基的催化不对称加成 手性络合物18可以很容易由Ti(OPr)4和(R)-或(S)- BINOL混合制得。为达到有效的催化反应,相对于BINOL大 量过量的Ti(OPr)4是必要的。另外,过量的ZnR2(相对于醛) 对于反应的高产率
14、也是必需的。在这种情况下,参与反应的 手性配体就不是18,而是络合物19了。 O O 18 Ti X X X=OPri O O 19 Ti O O O O O O i-Pr i-Pr i-Pr 反应历程 18 Ti(OPr)4 19 Et2Zn EtZnOPr Ti OPrO EtO * HR O Ti OPrO OO * R Et 2Ti(OPr)4 EtR (PrO)3TiO EtR OH 三、醛醇缩合和有关反应三、醛醇缩合和有关反应 通常采用以下四种方法对醛醇反 应进行不对称控制: 1.底物控制 2.试剂控制 3.手性催化剂控制 4.双不对称反应 1.底物控制 非手性烯醇盐或烯丙基金属试
15、剂 对手性醛的加成(一般在- 位) 可以选用噁唑烷酮、吡咯烷、氨 基醇或酰基磺内酰胺体系作为手 性辅剂。 例:吡咯烷作为手性辅剂 在烯醇缩合反应中,使用其锂烯醇盐不能得到很好的 立体选择性产物,而从相应的Li烯醇盐和二氯化二(环戊二 烯)合锆制得的Zr烯醇盐则能表现出明显的好的立体选择性 。 NH MOMO MOMO N MOMO MOMO O N MOMO MOMO OMetal N MOMO MOMO OOH R HOR OOH RCHO 97%d.e. 试剂控制 手性烯醇盐或烯丙基金属试剂对 非手性醛的加成 最通用的获得手性烯醇盐的方法 是通过手性辅剂以酯、酰胺(噁 唑啉)、酰亚胺(噁唑
16、烷酮)或 硼烯醇盐的形式结合;手性烯丙 基金属试剂通常也与手性配体结 合 C6H5S O C6H5S OH R OH C6H5S OOH R H C6H5S O H (R,R)-20a RCHO R=Ph,91%e.e. R=i-Pr,83%e.e. (R,R)-20b RCHO R=Ph,95%e.e.;syn/anti=98.3:1.7 R=i-Pr,97%e.e.;syn/anti=94.5:5.5 例:Corey试剂控制的反应 N N ArO2S SO2Ar Br PhPh 20a Ar=p-CH3C6H4 20b Ar=p-NO2C6H4 Corey试试剂剂 3.手性催化剂控制 Mu
17、kaiyama体系:从非手性醛核硅 烷基烯醇出发,用催化剂量的手 性二胺作配体,对反应核产物的 绝对立体化学可以达到几乎完全 的控制。 手性二胺 时间(h)产率()syn:antie.e.(%) N N Me 20 80 93:780 N N H Me 3 86100:0 98 N N Me MeO 20 77 88:1244 PhCHO + OSiMe3 SEt PhSEt OHO PhSEt OHO Sn(OTf)2 手手性性二二胺胺 SnBu3F syn-21 a an nt ti i- -2 21 1 例:手性二胺催化的不对称醛醇反应 双不对称反应 手性烯醇盐或烯丙基金属试剂对 手性醛
18、的加成 当醛和试剂显示互补的面优先性 (匹配对的情况)时,能够提高 立体选择性;反之当它们的面优 先性相反(错配对)时,立体选 择性降低。 OB SPh 22(9-硼杂双环3,3,1壬9基烯醇盐) MeOOCCHO MeOOC OH SPh MeOOC OH SPh O O 22 23 24 23:243:2 例: 四、不对称氧化反应四、不对称氧化反应 重点介绍Sharpless环氧化(或AE 反应) 1. Sharpless环氧化反应过程 2. Sharpless环氧化的特点 3. Sharpless环氧化的改良和改进 自1980年发现以来,烯丙醇的 Sharpless环氧化反应在不对称合
19、成中已经成为标准的经典方法。 用THBP(t-BuOOH)为氧供体, 四异丙氧基钛和酒石酸二乙酯( DET)为催化剂,可以大于90 的光学产率和7090的化学产 率使各种烯丙基伯醇环氧化。 Sharpless环氧化的反应过程 此反应在本质上有利于产生1,2anti 产物。当使用外消旋的烯丙醇时,对 映体之一反应较快,因此就导致一个 有速度差异的过程,它可用来在两个 对映体同时存在的情况下选择性地环 氧化其中的一个反应性较强的对映体 。通常,将THBP的量减少到0.6当量, 同样的反应体系还可以用于烯丙基仲 醇的动力学拆分。 RR OH RR OH RR OH O RR OH RR OH RR
20、OH O t-BuOOH t-BuOOH Ti(OPri)4,(-)-DIPT Ti(OPri)4,(+)-DIPT S-R- R-S- 简易性 可靠性 高光学纯度 产物的绝对构型可以预见 对原先存在的手性中心相对来说不敏 感 2,3环氧醇作为中间体的多用性 反应速度对烯丙醇的立体性质时敏感 的 Sharpless环氧化的特点 Sharpless环氧化的改良和改进 CaH2/SiO2体系:在反应体系中加入催 化量的氢化钙和硅胶,反应时间可大 为缩短; 4分子筛体系:在4分子筛存在下, 催化量的四异丙基氧钛和DET就可完成 不对称反应。因为分子筛的存在除去 了反应体系中共存的水而避免了催化 剂的
21、失活。 五、不对称催化氢化及其他还原反应 例:萘普生合成中的不对称催化氢化 反应 萘普生为一种非甾体抗炎药,其(S)型比(R )型活性高35倍,用Ru()催化该反应为制备对映 体纯的S萘普生开辟了道路。 MeO COOH O MeO COOH Me Ru-(S)-BINAP,135atmH2 S/C=215 (S)-萘普生 产率92,e.e.97 六、不对称反应在 天然产物合成中的应用 OAcO OH O HO H OBz OAc OPh NHBz OH O Taxol 例:紫杉醇的合成 紫杉醇 母核 OAcO OH HO O H OBz OAc HO baccatin A C B 紫杉醇具有
22、强效抗肿瘤作用,临床上 应用于治疗卵巢癌、乳腺癌和恶性黑 素瘤,效果显著。 但是,这种药物在植物体内含量很少 ,所以在20世纪的最后10年,紫杉醇 的全合成研究成为有机合成界的一大 热点课题。 在紫杉醇的母核合成中,应用到许多 前面提到的不对称合成方法,在这里 将进行重点介绍。 母核的合成(一) MeO CHO OMe BnO OTMS OMeN Me N MeOOMe OMe OBn OOH + Mukaiyama醛醛醇醇反反应应 MeOOMe OMe OBn OO PMB MeOOMe OMe OBn O OPMB MeOOTBS OMe OBn O OPMB OHCOTBS OMe OB
23、n O OPMB ab c d 反反应应条条件件:a a. .P PM MB BC CC C( (C CC Cl l3 3) )= =N NH H, ,T Tf fO OH H, ,E Et t2 2O O, ,0 0( (9 95 5% %, ,a an nt ti i/ /s sy yn n= =8 80 0/ /2 20 0) ); ; b b. .L Li iA Al lH H4 4, ,T TH HF F, ,0 0( (8 86 6% %f fr ro om m 2 25 5- -a an nt ti i) ); ; c c. .T TB BS SC Cl l, ,i im mi
24、id da az zo ol le e, ,C CH H2 2C Cl l2 2, ,r rt t( (9 93 3% %) ); ; d d. .A Ac cO OH H, ,H H2 2O O, ,T TH HF F, ,r rt t( (8 87 7% %) ). . 25 见P.3839 母核的合成(二) OHCOTBS OMe OBn O OPMB MeO OBn OTBS MeOOTBS O OBn OH OBn OPMB MeOOTBS O OBn O OBn OPMB TBS MeOOTBS O OBn OTBS OBn OPMB OTBS O OBn O OBn OPMB T
25、BS + a b c d 反反应应条条件件:a a. .M Mg gB Br r2 2, ,E Et t2 2O O, ,t to ol lu ue en ne e, ,- -1 15 5( (8 87 7% % b ba as se ed d o on n 8 88 8% % c co on nv ve er rs si io on n, ,7 71 1% % o of f 2 26 6- - a an nt ti i, ,a an nt ti i, ,a an nt ti i, ,1 16 6% % o of f 2 26 6- -s sy yn n, ,a an nt ti i, ,a
26、an nt ti i) ); ; b b. .T TB BS SO OT Tf f, ,2 2, ,6 6- -l lu ut ti id di in ne e, ,C CH H2 2C Cl l2 2 , , ,0 0, ,( (1 10 00 0% %) ); ; c c. .( (1 1) )D DI IB BA AL L, ,t to ol lu ue en ne e, ,- -7 78 8, ,( (2 2) )( (C CO OC Cl l) )2 2, ,D DM MS SO O, ,E Et t3 3N N, ,C CH H2 2C Cl l2 2, ,- -7 78 8 t
27、to o r rt t( (9 94 4% %) ); ; d d. .( (1 1) )M Me eM Mg gB Br r, ,E Et t2 2O O, ,- -7 78 8( (9 99 9% %) ), ,( (2 2) )( (C CO OC Cl l) )2 2, ,D DM MS SO O, ,E Et t3 3N N, ,C CH H2 2C Cl l2 2, ,- -7 78 8 t to o r rt t( (9 97 7% %) ) 26 醛醇反应 母核的合成(三) OTBS O OBn O OBn OPMB TBS OTBS OTMS OBn O OBn OPMB T
28、BS OTBS O OBn O OBn OPMB TBS Br CHO O OBn O OBn OPMB TBS Br OBnO TBSO PMBOOBn OAc OBnO TBSO PMBOOBn ab cd e 反反映映条条件件:a.LHMDS,TMSCl,THF,-78; b.NBS,THF,0(100%); c.(1)LHMDS,MeI,HMPA,THF,-78,(100%),(2)1N HCl,THF,rt,(83%),(3)(COCl)2,DMSO,Et3N,CH2Cl2,-78 to rt(95%); d.(1)SmI2,THF,-78(70%,(2)Ac2O,DMAP,pyri
29、dine,rt(87%); e.DBU,benzene,60(91%) -烷基化 母核的合成(四) OBnO TBSO PMBOOBn Br OTES OBnO TBSO PMBOOBn OTES OBnO TBSO PMBOOBn O OBnO TBSO PMBOOBn OH + a b c 反反应应条条件件:a a. .t t- -B Bu uL Li i, ,C Cu uC CN N, ,E Et t2 2O O, ,- -2 23 3, ,( (9 99 9% % b ba as se ed d o on n 9 93 3% % c co on nv ve er rs si io on
30、 n) ); ; b b. .( (1 1) )0 0. .5 5m mo ol l/ /l l H HC Cl l, ,T TH HF F, ,0 0( (9 97 7% %) ), ,( (2 2) )T TP PA AP P, ,N NM MO O, ,4 4? ?M MS S, ,C CH H2 2C Cl l2 2, ,0 0( (9 92 2% %) ); ; c c. .N Na aO OM Me e, ,M Me eO OH H, ,T TH HF F, ,0 0( (9 98 8% %) ) 分子内醛 醇反应 母核的合成(五) OBnO TBSO PMBOOBn OH H H
31、 O BnO TBSO PMBOOBn O H H O BnO TBSO OBn O H H O O a ab b 反反应应条条件件:a a. .( (1 1) )A Al lH H3 3, ,t to ol lu ue en ne e, ,- -7 78 8, ,( (9 94 4% %) ), ,( (2 2) )M Me e2 2C C( (O OM Me e) )2 2 , ,C CS SA A, ,C CH H2 2C Cl l2 2, ,r rt t( (1 10 00 0% %) ); ; b b. .( (1 1) )D DD DQ Q, ,H H2 2O O, ,C CH H
32、2 2C Cl l2 2 , ,( (9 97 7% %) ), ,( (2 2) )P PD DC C, ,C CH H2 2C Cl l2 2, ,r rt t( (9 94 4% % b ba as se ed d o on n 9 96 6% % c co on nv ve er rs si io on n) ) O BnO TBSO OBn O H H O O O BnO HO OBn O H H HO O BnO O OBn O H H O Si R2 R1 O BnO HO OBn O H H RO O BnO O OBn O H H RO O BnO O OBn O H H R
33、O O O BnO HO OBn O H H RO HO O OH HO OBn O H H HO HO a b c d e f g 反反应应条条件件:a a. .( (1 1) )h ho om mo oa al ll ly yl l i io od di id de e, ,s s- -B Bu uL Li i, ,c c- -h he ex xa an ne e, ,b be en nz ze en ne e, ,- -2 23 3 t to o 0 0 ( (9 96 6% %) ), ,( (2 2) )T TB BA AF F, ,T TH HF F, ,5 50 0( (1 10
34、 00 0% %) ); ; b b. .( (1 1) )c c- -H He ex xM Me eS Si iC Cl l2 2, ,i im mi id da az zo ol le e, ,D DM MF F, ,r rt t( (2 27 7a a, ,9 99 9% %) ), ,( (2 2) )c c- -H He ex xS Si i( (O OT Tf f) )2 2, ,p py yr ri id di in ne e, ,0 0 ( (2 27 7b b, ,1 10 00 0% %) ), ,( (3 3) )t t- -B Bu uM Me eS Si i( (O
35、OT Tf f) )2 2, ,p py yr ri id di in ne e, ,0 0( (2 27 7c c, ,1 10 00 0% %) ); ; c c. .M Me eL Li i, ,H HM MP PA A, ,T TH HF F, ,- -7 78 8( (2 28 8a a, ,9 96 6% %) ), ,- -4 45 5( (2 28 8b b, ,9 96 6% %) ), ,- -4 45 5(2 28 8c c, ,9 96 6% %), , d d. .T TP PA AP P, ,N NM MO O, ,4 4? ?M MS S, ,C CH H2 2C
36、 Cl l2 2, , C C H H3 3C CN N, ,r rt t( (8 80 0% % 9 91 1% %) ); ; e e. .P Pd dC Cl l2 2, ,H H2 2O O, ,D DM MF F, ,r rt t( (9 91 1% % 9 98 8% %) ); ; f f. .T Ti iC Cl l2 2, ,L Li iA Al lH H4 4, ,T TH HF F, ,4 40 0( (2 29 9a a, ,4 43 3% % 7 71 1% %) ), ,4 45 5( (2 29 9b b, ,4 42 2% % 5 52 2% %) ); ; g
37、 g. .( (1 1) )N Na a, ,l li iq q, ,N NH H3 3, ,- -7 78 8 t to o - -4 45 5, ,(2 2)T TB BA AF F, ,T TH HF F, ,r rt t. . 2 27 7 2 28 8 2 29 9 烷基化 (六) O HO HO OBn O H H HO HO O AcO HO O O H H O HO O O AcO HO O OTES H H O HO O O AcO O OTES H H O O a b c 反反应应条条件件:a.(1)(CCl3O)2CO,pyridine,CH2Cl2,-45(100%),
38、(2)Ac2O,DMAP.benzene,35 (84%); b.3mol/l HCl,THF,60,(2)TESCl,pyridine,rt,(83%),(3)TPAP,NMO,4?MS,CH2Cl2,rt(76%); c.(1)TCDI,CMAP,toluene,100,(2)P(OMe)3,110(53%) O AcO O OTES H H O O O AcO O OTES H H O O o o O AcO O OTES H H O O TESO ab 反反应应条条件件:a a. .P PC CC C, ,N Na aO OA Ac c, ,c ce el li it te e, ,b
39、 be en nz ze en ne e, ,9 95 5( (7 78 8% %) ); ; b b. .( (1 1) )K K- -S Se el le ec ct tr ri id de e, ,T TH HF F, ,- -2 23 3( (8 87 7% %) ), ,( (2 2) )T TE ES SO OT Tf f, ,p py yr ri id di in ne e, ,- -2 23 3( (9 98 8% %) ) (七) 选择性还原 (八) O AcO O OTES H H O O O AcO O OTES H H O O o o O AcO O OTES H H
40、O O TESO ab 反反应应条条件件:a a. .P PC CC C, ,N Na aO OA Ac c, ,c ce el li it te e, ,b be en nz ze en ne e, ,9 95 5( (7 78 8% %) ); ; b b. .( (1 1) )K K- -S Se el le ec ct tr ri id de e, ,T TH HF F, ,- -2 23 3( (8 87 7% %) ), ,( (2 2) )T TE ES SO OT Tf f, ,p py yr ri id di in ne e, ,- -2 23 3( (9 98 8% %)
41、) (九) O AcO O OTES H H O TES O O AcO O OTES H H O TESO Br O AcO O OTES H H O TESO B r O AcO O OTES H H O TESO Br OH OO O O OH O AcO O OTES H H O TESO O O OAc O AcO OBz OH H H HO HO O OAc a b c d e 反反应应条条件件:a a. .C Cu uB Br r, ,P Ph hC CO O3 3B Bu u, ,C CH H3 3C CN N, ,- -2 23 3(62% of30,15% of 31 );
42、 b.CuBr,CH3CN,50( (2 25 5% % o of f 3 30 0, ,6 69 9% % o of f 3 31 1) ); ; c c. .O Os sO O4 4 , ,p py yr ri id di in ne e, ,T TH HF F, ,r rt t( (9 96 6% % b ba as se ed d o on n 9 96 6% % c co on nv ve er rs si io on n) ); ; d d. .( (1 1) )D DB BU U, ,p py yr ri id di in ne e, ,t to ol lu ue en ne e
43、, ,5 50 0( (8 81 1% % b ba as se ed d o on n 5 52 2% % c co on nv ve er rs si io on n) ); ;( (2 2) )A Ac c2 2O O, ,D DM MA AP P, ,p py yr ri id di in ne e, ,r rt t( (9 91 1% %) ); ; e e. .( (1 1) )P Ph hL Li i, ,T TH HF F, ,- -7 78 8( (9 94 4% %) ), ,( (2 2) )H HF F, ,p py yr ri id di in ne e, ,T TH HF F, ,r rt t( (9 96 6% %) ) 30 31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