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十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十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20102010- -20192019) 地理地理 专题专题 1111 区域可持续发展与地理信息技术区域可持续发展与地理信息技术 (2019 年新课标全国卷) 【区域城市化】在城镇化进程中,城市人口、土地利用和产 业需要协调发展。 根据协调发展水平, 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由高到低分为、 、 、 四个等级类型。 图 1 为 2001 年至 2016 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协调发展水平变化, 图 2 示意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范围及城市分布。据此完成 13 题。 12016 年协调发展水平型中的多数城市 A海港规模大 B沿长江分布 C集聚长江口 D行政
2、等级较高 2以上海为核心,协调发展水平型的城市,在空间分布上呈现 A均衡性 B边缘性 C集中性 D对称性 3与 2001 年相比,2016 年协调发展水平上升的城市,多数与上海 A空间位置邻近 B发展模式相同 C城市性质相似 D产业部门接近 【答案】1D 2B 3A 【解析】考查长三角城市群内各城市的特征、分布及变化情况。 1读左图,2016 年协调发展水平型的城市为上海、南京、合肥(注意常州 2001 年属于 型,但 2016 年已经下降为型) ;读右图,三个城市只有上海临海且海港规模大,南京、 合肥没有临海也没有海港,A 错;上海、南京沿长江分布,但合肥没有沿江,B 错;只有上 海位于长江
3、入海口,合肥距离长江入海口距离较远,C 错;结合右图图例可知,合肥、南京 为省级行政中心,上海为直辖市,行政级别都较高,D 对。 2协调发展水平型的城市主要是盐城、滁州、安庆、池州、宣城、舟山等城市,其中盐 城和滁州位于上海的西北部,安庆、滁州、宣城位于上海的西部,舟山位于上海的东南部, 以上海市为中心,这些城市分布分散于长三角的不同地区、不同方向,总体分布为西部多、 东部少,空间分布不均,也没有对称性,故 A、C、D 错;它们的共同点是处于以上海为核 心的长三角城市群的边缘地带,空间分布上都呈现出边缘性,B 对。 3读左图,2016 年呈上升的城市有苏州、杭州、宁波(由型变为型) 、扬州、嘉
4、兴(由 型变为型) 、舟山(由型变为型)等;结合右图可知这些城市与长三角的其他城市 相比, 邻近上海, 与上海距离都较近, A 对; 上海是长三角城市群中的核心城市 (为直辖市) , 而这些城市中有省会城市也有地市级城市, 因此职能、 城市性质不同, C 错; 城市级别不同、 规模不同,城市经济的发展模式、产业部门往往也不相同,上海经济最发达,其发展主要是 依靠位置、雄厚的经济基础、交通、科技优势等,产业部门中第三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所占 比重大,而扬州、嘉兴等城市的发展主要依靠产业转移、劳动力资源、上海等城市的辐射带 动等,第三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所占比重小,B、D 错。 (2019 年新课标全
5、国卷) 【土地荒漠化】霍林河发源于大兴安岭,为山前半干旱区及 部分半湿润区的平原带来了流水及泥沙。 受上游修建水库和灌溉的影响, 山前平原河段多年 断流。断流期间,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据此完成 11 题。 11伴随着洼地增多增大,周边地区可能出现 A水土流失 B沼泽化 C土地沙化 D盐碱化 【答案】11C 【解析】11洼地增多增大,反映了该地受风力侵蚀作用加剧,被风力吹蚀、搬运的泥沙在 周边地区沉积,使周边地区土地更容易沙化,C 对;河流断流,地面径流短缺,水流难以搬 运泥沙,即水土流失问题少,A 错;河流断流,水资源短缺,形成沼泽需有稳定、丰富的水 源条件,B 错;周边地区泥沙不断沉积
6、,使其地势抬高,造成地下水埋藏深度增大、地下水 水位下降,不容易出现土地盐碱化,D 错。 【点睛】土壤盐碱化又称盐渍化,指土壤中可溶性盐类随水向表层移动并积累下来,而使可 溶性盐含量超过 03的过程(土壤含盐量太高,从而使农作物低产或不能生长) 。盐碱化 形成的条件主要由:气候干旱,蒸发旺盛,地下水水分易蒸发;地势低洼,排水不畅,使地 下水水位较高,地下水中盐分容易在地表累积;不合理灌溉如大水漫灌,只灌不排,会抬高 地下水水位;沿海区采水导致海水入侵,导致地下水盐度增大,蒸发后更多盐分上升到土壤 表面。 (2019 年天津卷) 【湿地】天津滨海新区发挥临海优势,采取多种举措,促进区域可持 续发
7、展。读图文材料,回答 12 题。 2政府有关部门在沿海滩涂上放置人工礁石,引种盐生植物(见图 2) ,其目的主要是 A保护海岸,净化海水 B恢复生态,美化环境 C增加湿地,吸引鸟类 D开发滩涂,海水养殖 【答案】2A 【解析】 2 从材料中得知, 人工礁石和盐生植物位置位于防潮堤前的高潮线和低潮线之间, 人工礁石的放置可以削弱海潮对海岸的冲刷侵蚀, 盐生植物的生长能消耗营养盐, 净化水体, 改善水质,A 对;题干中也没有阐述沿海滩涂之前的生态环境如何,恢复生态用词牵强,B 错;在沿海滩涂上放置人工礁石,引种盐生植物并没有直接增加湿地面积,C 错;政府有关 部门在沿海滩涂上放置人工礁石,引种盐生
8、植物,是一种保护滩涂的方式,并非开发滩涂, D 错。故选 A。 (2019 年江苏卷) 【流域的开发与治理】图 8 为“黄河干流主要水文站分布和年输沙量 比较图”。读图回答 1718 题。 17与多年平均输沙量相比,19872015 年潼关站输沙量急剧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其以上流域 引水灌溉,减少泥沙下泄 削山平地,减小坡面径流 保持水土,减少泥沙流失 气候变暖,降低暴雨强度 A B C D 182016 年以后,黄河下游输沙量较中游明显减少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地形起伏 B流域面积 C兴修水库 D水土保持 【答案】17B 18C 【解析】 考查河流的水文特征以及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 考查学生利用
9、所学知识分析解决 问题的能力。 17 河流含沙量的影响因素和区域内植被覆盖状况以及流量大小密切相关。 与多年平均输沙 量相比,1987 年至 2015 年潼关输沙量急剧减小,是因为其上游地区植被覆盖率有所提高, 固沙能力增强,水土流失减弱。其次,河流流量相对减少,是因为上游地区引水灌溉,入黄 河水量减少,输沙能力减弱,搬运能力减弱,因此,正确,选 B。输沙量急剧减小主要 是人为原因造成的,和气候变暖,暴雨强度降低无关。上游地区并没有削山平地,而且坡面 径流减小也不会导致输沙量急剧下降。错误。 18从第二附图可以看出,2016 年以后黄河下游的输沙量大幅度减少,是因为三门峡、小 浪底、花园口、高
10、村、艾山、利津等水文站修建了水客,水库可以拦蓄泥沙,中游地区水库 大坝相对较少,因此下游水库拦截泥沙作用更加明显,正确答案选 C。下游地区相对于中游 地区含沙量减少的主要因素是因为人为因素引起的, 而非地形的起伏, 地形对输沙量影响不 大,A 错误,流域的面积大,输沙量也应相对较大,下游地区流域面积大于中游地区,输沙 量应该也大,B 错误。中游地区水土保持工作较明显,而非下游地区,因此 D 错误。 【点睛】河流含沙量的影响因素和区域内植被覆盖状况呈负相关,和流量大小呈正相关。 (2019 年北京卷) 【区域经济发展】读图 3,回答第 5 题。 5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可以促进该区域 乡镇数量
11、明显增多城市服务功能增强第三产业结构趋同工业地域联系紧密 A B C D 【答案】5C 【解析】5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 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要推动长三角地区的现代经济体系建立, 推动资源整合、 一体化 共享等, 乡镇企业属于较低端产业, 不对; 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要使城市互联互通, 消除城市壁垒,共同发展,因此城市服务功能增强,对;区域一体化发展使城市产业发展 合理分工,优势互补,避免雷同竞争,不对;区域一体化发展要求该地区交通便利,产业 进行合理分工,则工业地域联系更加紧密,对。故选 C。 (2019 年天津卷) 【区域经济发展】天津
12、滨海新区发挥临海优势,采取多种举措,促进 区域可持续发展。读图文材料,回答 12 题。 1集中分布在滨海新区北部的四处景观(见图 1) ,共同反映了当地着力发展的产业是 A船舶制造与维修 B海洋文化旅游 C水产养殖与捕捞 D远洋货物运输 【答案】1B 【解析】1从材料中得知,滨海新区北部的四处景观海洋博物馆、航母主题公园、妈祖文 化园和“渔家乐”码头都是立于临海优势, 打造的人文旅游资源, 以吸引旅客的文化服务产业, 共同反映了当地着力发展的产业是海洋文化旅游。 船舶制造与维修作为工业, 水产养殖与捕 捞作为农业,远洋货物运输作为运输业,在图中并无直接共同体现,排除 A、C、D。故选 B。 (
13、2019 年天津卷) 【区域经济发展】太湖流域 Z 镇植桑养蚕、丝绸纺织的历史悠久。近 年来,Z 镇积极发展桑蚕及相关产业,形成了特色小镇。读图文材料,回答 67 题。 6据图中信息判断,对该镇特色产业发展方式最准确的概括是 A扩大丝绸服装制造业,形成规模优势 B新增蚕丝被制造业,培育新的产业链 C基于植桑养蚕,逐步形成多元化产业 D传播桑蚕文化,发展丝绸专题旅游业 7该特色小镇实现了社会与经济协调发展,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A特色产业发展与城镇建设互动并进 B利用地域文化吸引外来人口 C通过延长桑蚕产业链提高经济效益 D在城镇化过程中保护了环境 【答案】6C 7A 【解析】6从 Z 镇特色产业的
14、发展过程示意图得知,原有桑蚕产业链终点只有丝绸服装、 服饰,后新增加了蚕丝被制造业、桑蚕良种的培育与销售,后又进一步增加了桑蚕文化、旅 游业和服务、创意等产业。综合来看,产业链都是基于植桑养蚕而形成的,在此基础上的多 元化延伸,C 对;A、B 和 D 项概括较为片面,只能概括产业发展过程的一个流程,不能全 面概括该镇特色产业的发展方式。故选 C。 7从题干中提取关键词“特色小镇”,说明定位的是城镇建设。基于植桑养蚕,逐步形成多 元化特色产业,促进了城镇经济发展;而城镇经济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有推动了特色地域文 化的保护和传承,A 对。B、C、D 项概括较为片面,只是单方面说明了特色小镇的作用,
15、没有体现特色小镇和社会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故选 A。 (2019 年天津卷) 【资源跨区域调配】 二十世纪六、 七十年代, 河南省林县 (今林州市) 为解决农业用水问题, 在太行山的陡坡上修建了坡度很小、 蜿蜒曲折的跨流域调水工程 红旗渠(下图) 。读图文材料,回答第 5 题。 5将红旗渠干渠的坡度设计得很小,是为了 A减轻渠水对渠堤的侵蚀 B增加输水渠的输水流量 C减少输水渠中的泥沙沉积 D降低输水工程的建设成本 【答案】5A 【解析】5红旗渠干渠的坡度设计得很小,干渠水流量因此会变缓,输水流量变少。这样 的设计,会减弱流水下蚀作用,减轻干渠下的区堤受到渠水冲刷,一定程度上是为了保护区 堤,A
16、 对;坡度设计得很小,会造成干渠水流量较缓,减少输水渠的输水流量,B 错;流速 较缓的输水渠会增加泥沙沉积,C 错;将红旗渠干渠的坡度设计得很小,并没有降低输水工 程的建设成本,D 错。故选 A。 (2019 年江苏卷)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2019 年 3 月 31 日, 国家发改委发布的 2019 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中,要求收缩型中小城市要瘦身强体。图 12 为某市人口与 支柱产业变化图 。读图回答 2324 题。 23该城市收缩的主要原因有 A环境恶化 B交通拥堵 C资源枯竭 D产业萎缩 24面对城市收缩,该市宜采取的措施有 A优化产业结构 B加快工业化进程 C建设新城区吸引农
17、村人口 D引导人口和公共资源向城区集中 【答案】23CD 24AD 【解析】 考查工业发展的区位变化以及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 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一般。 23从图中可以看出木材的产量一开始比较平稳后来呈下降趋势,尤其在 2011 年以后大幅 度下降, 钢材是呈先大幅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有材料可知, 木材和钢铁是该区域的支柱产业, 要瘦身强体意味着规模缩减或者是产量所见, 因此可能是由于某些森林资源和铁矿石面临着 资源枯竭,可开采量减少的问题;也可能是钢铁产能过剩或者市场达到过饱和的状态,产业 发展出现了萎缩,因此需要相应的减少产量,CD 正确。产量的下降和交通拥堵无
18、关,环境 恶化通常是指出现了环境污染环境质量下降的问题, 而支柱产业发生收缩根本原因一定是资 源本身或者是受经济社会、市场的影响,而非环境问题,AB 错误。 24该市的支柱产业发生了收缩应该采取的措施,应当是振兴产业的发展,尤其要优化产业 结构,或者是延长产业链,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A 正确;工业化进程的快慢,应当和经济 发展的水平速度相协调,而不应该盲目加快工业化进程,B 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城市城 镇人口总量下降,有可能出现了城市中心萎缩的现象,因此要加大城市中心的建设,促进城 市化的发展,引导人口和公共资源相城区集中,振兴中心城市,D 正确;吸引农村人口要靠 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
19、以及就业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 而并不是通过盲目建设新城区来 吸引农村人口,C 错误。 【点睛】支柱产业瘦身强体意味着产业的发展有可能进入衰退阶段,因此要发展新兴产业, 优化产业结构,寻找新出路,延长产业链。 (2019 年新课标全国卷节选)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3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 求。 云南省宾川县位于横断山区边缘,高山地区气候凉湿,河谷地区气候干热。为解决河谷 地区农业生产的缺水问题,该县曾在境内山区实施小规模调水,但效果有限。1994 年“引洱 (海)入宾(川)”工程竣工通水,加之推广节水措施,当地农业用水方得以保障。近些年 来,宾川县河谷地区以热带、亚热带水果为主的经济作物种
20、植业蓬勃发展。 (4)以水果种植业为基础,提出宾川县为促进经济进一步发展可采取的措施。 (4 分) 【答案】 (4)吸引相关企业投资,发展水果加工业;引进并培育优良品种,树立品牌;加大 宣传力度,开拓水果销售市场;促进以水果种植为基础的旅游产业化;完善交通等基础设施 建设等。 【解析】 (4)应充分利用当地水果种植业的优势,推动经济发展:政府出台优惠政策等吸引 企业投资,促进水果加工工业的发展,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利用当地热量充足、 光照强、昼夜温差大等优势和引进培育优良品种,种植出更高品质的水果,形成品牌优势, 提高当地水果的市场竞争力;利用产品质量优势加强宣传,提高当地水果的知名度
21、,进一步 开拓产品销售市场;在水果种植业的基础上,开展与水果种植相关的旅游项目,如吸引游客 到果园里摘果、观光、休闲、度假等,带动旅游业的发展,同时也能增加居民收入;为了促 进水果、水果加工产品的销售和吸引更多游客,当地应进一步完善交通、宾馆等基础设施建 设,提高运输能力和地区接待能力。 (2019 年新课标全国卷) 【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3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2 分) “北京 2022 年冬奥会”申办成功带来了“全民上冰雪”热潮。近年来,浙江省建立了 10 余 个室外人工滑雪场。 这些滑雪场散布于全省各地的山地丘陵中, 且多建于当地旅游景区内或 其附近。雪道厚度一般维持在 1
22、 米以上,建设和维护成本较高。目前,浙江省滑雪场多为初 级雪道,主要接待一日体验型滑雪者,平均接待人次和旅游收入排在全国前列。图 5 示意浙 江省主要滑雪场分布。 (1)分析浙江省室外滑雪场布局分散的原因。 (6 分) (2)说明滑雪场建于旅游景区内或其附近的益处。 (4 分) (3)解释浙江省室外滑雪场雪道建设和维护成本较高的原因。 (6 分) (4)有人建议浙江省各滑雪场应由一日体验型向多日度假型转变,并增建酒店和中高级雪 道等。你是否赞同此建议,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6 分) 【答案】 (1)山地丘陵广布,冬季山区气温低,可建人工滑雪场的地点多;南方居民对雪和 滑雪有好奇心, 各地都
23、有滑雪市场的需求; 多为体验型滑雪者, 就近体验即可满足其好奇心。 (2)便于利用旅游景区的基础设施和对外交通条件;有利于提高滑雪场的知名度,吸引更 多的滑雪爱好者。 (3)因无天然积雪,初始造雪量太,人工造雪要消耗大量电力和水资源;气温较高,融雪 快,需经常补雪。 (4)赞同:增建酒店可满足滑雪者的度假需求:增建中高级雪道可满足当地运动型滑雪者 需求;可增加滑雪者逗留天数,有利于提高滑雪场收入。 反对: 滑雪期短, 建设投资难以短期收回; 发展度假型滑雪的竞争力弱, 难于形成市场规模; 雪场均向度假型转变不符合因地制宜原则。 【解析】考查南方地区滑雪场分布原因、意义和经营成本等,意在考查学生
24、获取地理材料信 息的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1) 冬季受冷空气影响大, 且山区海拔高气温较低, 浙江省室外滑雪场分布在“山地丘陵中”, 而浙江省山地丘陵的分布散布于省内的不同地区, 因此滑雪场可建设的地点多、 散布于省内 多个地区;南方(浙江)地区冬季平均气温普遍在 0 C 以上,降雪频率小、积雪量少,居 民对雪和滑雪好奇心强,各地都有滑雪市场的需求,因而各地都有建设滑雪场的需要;为满 足各地居民对雪和滑雪的观赏、游玩需求,让居民更好地体验滑雪乐趣,滑雪场适合分散在 省内不同地区便于居民就近游玩。 (2)建设在旅游景点内或其附近地区,有利于利用旅游景区的道路、车辆、宾馆、饭店等
25、基础设施,从而节省建设成本、缩短滑雪场的建设周期,使滑雪场可更快更好地运营;建在 景区及其附近, 有利于提高宣传效果和提高滑雪场知名度, 同时滑雪场与景区在一起使旅游 活动更丰富,有利于其扩大市场吸引力,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游玩。 (3)南方地区,冬季气候温和,降雪频率小、积雪融化快,地表多无天然积雪可利用,需 大量人工造雪, 人工造雪需消耗大量水资源和电力 (维持低温条件) , 因而雪道建设成本高; 冬季平均气温高于 0 C 且往往高出较多,气温较高,积雪融化速度快,为保障雪道的积雪 厚度,需经常造雪、补雪,造成雪道维持成本高。 (4)该题为开放类问题,学生可作答赞同反对皆可,但作答时必须先表明
26、观点且阐述的理 由必须与自己的观点一致。赞同,可从转变、增建的必要性或转变、增建后带来的好处等方 面思考:由一日体验向多日度假型转变,使游客游玩的天数增加,有利于提高滑雪场的收入 且可促进游客在景区内的消费;增建酒店有利于提高接待能力、满足更多滑雪者的住宿、度 假需求;当前滑雪场主要是初级雪道,建设中高级雪道可增加雪道类型,可满足运动型滑雪 者的滑雪需求,有利于增加滑雪场的游客接待量。 反对,可从转变、增建方面存在的困难或转变、增建后带来的问题等方面思考:浙江地处亚 热带地区,夏季高温,滑雪期短,滑雪场营业时间短,因此滑雪场年营业收入有限,建设中 高级雪道和酒店所需资金多,建设投资回收周期长、
27、风险大;与北方地区相比,浙江滑雪场 滑雪期短、场地规模较小,且雪道建设、维持成本高,发展度假型滑雪竞争力较差,难以成 为运动型滑雪者的首选目的地; 各地滑雪场应根据实际运营情况和该地的资金、 市场等条件 进行评估、合理规划,而不应盲目跟风转变,各滑雪场都一样转变使滑雪场失去自身特色, 不利于滑雪场的持续发展。 (2019 年北京卷节选) 【区域经济发展】36中国与东南亚山水相连,人文相通,跨境合 作不断深化。读图 14,回答下列问题。 跨境经济合作区在促进相邻国家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2)阐述建立跨境经济合作区对当地减少贫困的积极作用。 (8 分) 老挝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家,工业薄弱。近
28、年来,该国优质玉米、香蕉、咖啡豆等农产 品出口量增加。 (3)分析老挝发展多种优质农产品的有利条件。 (10 分) 【答案】 (2)发展边境贸易,创造就业机会,增加收入,培养人才,改善基础设施,促进相 关产业发展等。 (3)热量充足,降水丰沛,山地垂直分异明显,环境污染小,农耕历史悠久。 【解析】 (2)跨境经济合作区对当地减少贫困的积极作用即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主要从对基 础设施改善、交通条件建设、相关产业发展和居民就业、经济收入等方面进行分析。跨境经 济合作区的建设有利于完善当地的基础设施,交通条件改善,跨境合作可以带动产业发展, 如可以发挥当地特色和边境优势发展旅游等,为居民创造就业机会,
29、提高收入等,有很大的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解答本题要注意抓住“多种”“优质”等关键词语,然后结合区域地理环境进行解答。老 挝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终年高温,水热条件充足,利于热带经济作物的种植;该地地形复 杂,垂直差异大,可以发展多种种植,如在气候较温凉地区可以种植玉米等;根据材料,“老 挝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家,工业薄弱”说明该地工业少,环境污染少,农作物品质优良;并 且农耕历史悠久,种植经验丰富。 (2019 年天津卷) 【区域经济发展】14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波兰中部的罗兹市曾是欧洲最主要的纺织工业中心, 但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经济发展停 滞。中欧班列的开通,使该市成为中
30、国货物在欧洲中部的重要集散地。 (1)罗兹市为了充分发挥货物集散地的作用。应重点发展的产业部门是_。 (2 分) (2)中欧班列的运行,为我国相关港口带来了更好的经济效益。为什么?(6 分) 橄榄油是我国通过中欧班列从西班牙等国进口的商品之一。 油橄榄树适宜生长在亚热带 地区偏碱性土壤中,喜光、耐旱、忌涝。 (3)结合材料,说明我国亚热带很多地区不适宜种植油橄榄树的自然条件。 (6 分) 欧洲国家对义乌生产的小商品需求量很大,当地却很少生产。近年来,这类小商品利用 中欧班列大量运往欧洲国家。 (4)说明欧洲国家发展这类小商品制造业的不利区位条件。 (4 分) 【答案】 (1)物流(仓储) (2
31、)扩大了服务范围;增加了吞吐量;提高了港口运营效率。 (答出两点即可) (3)土壤偏酸性;降水量较大,雨季较长,地势低洼处易涝;云量较多,光照不足。 (4)原材料(零部件)不足;劳动力、土地等成本高。 【解析】本题通过中欧合作,切合一带一路的相关热点,考查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港口建 设的区位条件分析、农业的区位自然地理条件和工业的区位地理条件的相关知识点。 (1)从材料中得知,中欧班列的开通,使该市成为中国货物在欧洲中部的重要集散地。关 键词:货物集散地。得知重点发展的产业部门应该是物流仓储。 (2)该题属于原因分析类题,关键词“港口、经济效应”,解题方向“为什么”。可以关联到 所学的港口建设
32、社会经济区位条件:经济腹地、城市依托、交通、政策进行分析。结合题干 中描述的是经济效益,只从经济腹地(增加了腹地的服务范围、增加了港口运输量) ,交通 (海陆联运,提高了港口的运营效率) ,组织答案:扩大了服务范围;增加了吞吐量;提高 了港口运营效率。 (3) 该题为条件分析类题, 关键词“亚热带地区、 不适宜、 油橄榄树”, 解题方向“自然条件”。 从材料中得知,油橄榄的生产条件:亚热带地区偏碱性土壤中,喜光、耐旱、忌涝。再结合 我们所学的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类型分布区的气候(降水、光照)特点、土壤特点等进行分 析组织答案:我国亚热带地区主要在江南丘陵地区,土壤偏酸性;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
33、量较大,雨季较长,地势低洼处易涝;连续的阴雨天气导致云量较多,光照不足。 (4)该题为区位条件分析题,关键词“欧洲、小商品制造业”,解题方向“不利区位条件”。 小商品制造业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 工业的区位条件一般从: 自然因素的地理位置、 土地、 水源、资源因素;社会经济因素的交通、市场、科技、劳动力,农业因素,政策因素等进行 分析。结合题干中要求的是不利区位条件,主要从原材料来源、劳动力、土地租金等对比的 劣势进行分析组织答案:产业配套不足,原材料不足;工资和土地租金高昂,劳动力、土地 成本高。 (2019 年江苏卷)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2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 分) 材料一
34、 2018年,国务院正式批复呼包鄂榆城市群发展规划,旨在将其培育发展成 为中西部地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城市群。 呼包鄂榆城市群地处我国半干旱半湿润地区, 面积 17.5万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1384万人,城市化率达693%,目前已拥有呼和浩特、包头 两座大城市和鄂尔多斯、 榆林两座中等城市, 有世界最大的稀土矿床以及丰富的煤炭、 石油、 天然气、石墨、铁矿等矿产资源。 材料二图16为“呼包鄂榆城市群概况图”,图17为“呼包鄂榆城市群演化示意图”。 (1)改革开放以来该地区城市化主要表现为_。(3分) (2)依据当地资源条件,指出呼包鄂榆城市群可重点发展的优势产业。_(4 分) (3)指出呼包鄂榆
35、城市群发展过程中应协同应对的生态和环境问题。_(3分) (4)简述呼包鄂榆城市群建设对国内其他城市群及对外开放的作用。_(4分) 【答案】 (1)城市数量增加;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比重上升;城市间联系加强 (2)能源;重化工;冶金;纺织;农畜产品加工 (3)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环境污染 (4)合理布局城市群;加强产业分工协作;促进中西部地区发展;促进西部大开发;促进 边境贸易;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战略 【解析】考查区域城市化相关内容。涉及到的知识点包括城市化的表现区域差异,对于去发 展的影响生态脆弱区的环境问题以及环境治理城市群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难度一般, 基础知 识考查,要求学生结
36、合所学知识进行材料分析,并学会进行迁移,运用紧扣着区域认知综合 思维,人地协调观的地理核心素养。 (1)从图乙可以看出城市的数量明显增多,并且很多中等城市已经发展成为大城市,城市 的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之间的交通通达度明显提高,如铁路、高速公路以及国道城市之间的 联系加强,有材料可知,常住人口 1138.4万人,城市化率达 69.3%,城市人口比重较高。这 些都是城市化的标志。 (2)由材料可知, 该区域有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矿床以及丰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气, 石墨, 铁矿等矿产资源,煤、石油、天然气以及稀土都是能源,因此该城市群可重点发展的优势产 业, 如能源行业、 也可以发展化工, 尤其是重化工
37、业, 有色金属冶炼, 食品和纺织等轻工业, 该区草原广布,饲料充足,适合牛羊放牧养殖,可以发展农畜产品加工业,如炼乳等。 (3)既要面对生态破坏,又要防止环境污染问题。该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如过度放牧引 起的土地荒漠化,黄河流域特殊的黄土层,以及夏季多暴雨的特点引发的水土流失,该区域 发展重化工业产生的大气污染等环境污染问题。 (4)城市群的建设有利于促进区域之间的联系,进而促进区域之间的经济发展,对国内其 他城市群具有示范作用。不同的区域,根据区域特色发展不同的优势产业,可以加强区域之 间的分工与协作,优化产业结构,同时有利于促进城市空间结构的布局和优化。从对外开放 的作用来说, 对于促进内
38、陆地区的开发和开放具有重要意义, 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的政策 和西部大开发战略,尤其是内蒙古东西跨度广,邻国较多,有利于促进边境贸易的发展。 【点睛】拓展延伸:城市群是城市发展到成熟阶段的最高空间组织形式,城市群由于具有不 同的空间范围和城市数量, 因而形成不同规模大小的城市群。 城市群是一个大的区域增长极 (或增长区) ,经济增长速度快,具有辐射带动效应。并能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城市群也 是一个“创新极”,创新能力很强,有利于各城市的分工协作和优势互补,增强城市群的整体 竞争力。 不同的区域, 根据区域特色发展不同的优势产业, 可以加强区域之间的分工与协作, 优化产业结构,同时有利于促进城市
39、空间结构的布局和优化。 (2019年江苏卷)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2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我国东南沿海某行政村总人口2750人,其中70%外出就业生活。留村人口绝大多 数从事农业生产活动, 其中60岁以上占36%。 近年来, 该村农业的总产值与收入有下滑趋势, 家庭年均收入约5万元,主要源自外出务工。 材料二图18为“某村等高线地形及立体农业示意图”,图19为“某村土地利用结构图”。 (1)该村土地利用结构的主要特征有_。(2分) (2)分析该村立体农业空间布局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_(3分) (3)指出该村目前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主要问题。_(4分) (4)依据当地资源
40、利用状况,为振兴该村经济可积极拓展的产业有_。(3分) 【答案】 (1)类型多样;以园地和林地为主,耕地较少 (2)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灌溉水源充足 (3)劳动力流失;人口老龄化;产业结构单一;农业衰退 (4)生态农业;特色农产品加工业;观光农业;农村电商 【解析】考查土地利用结构、立体农业布局的主要影响因素,经济社会发展出现的问题以及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难度不大,基础知识考察,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材料分析, 并学会进行迁移,运用紧扣着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的地理核心素养。 (1)该村的土地利用结构可以从土地利用的类型以及土地利用方式两方面去谈。
41、从图中可 以看出该村土地,利用类型多样,农林以及交通和村庄建设各占有一定的比重,其中园地和 林地原地占有 298%,耕地占的比重和他们基本持平,仅有 29.9%,因此耕地相对较少。 (2)该村立体农业空间布局的基本形式是在不同海拔发展不同的农业结构。从图中可以看 出该区域多低山丘陵,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多暴雨,容易产生水土流失,松林和竹林 可以有力减缓水土流失,在相对低是较低的饭破处。茶园有利于排水,靠近河流地区,发展 种植业,种植水稻,因此该空间布局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地形,气候和水源。 (3)有材料一可知,该村 70%的人外出就业,大多数都为年轻人,人才流失比较严重,留 存的人口 36%以
42、上为老年人,人口老龄化严重,大多数从事农业生产活动,产业结构单一, 总产值与收入具有下滑趋势,因此农业衰退,经济衰退。 (4)根据当地的资源利用状况可以积极拓展产业:该地松林、竹林兼具生态功能和经济价 值,可以发展生态农业和特色的木材加工产业,立体农业相对较典型,可以发展观光农业, 农产品的销售,可以依靠互联网,进行网上销售,发展农村电商。 【点睛】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通常要结合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以及该区域的 产业结构尤其是特色农业、 优势产业两方面进行回答。 影响区域立体农业空间布局的主要影 响因素,为地形,水源以及区域的气候特点。当该区域的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是可以发展 立体农
43、业海拔较高处种植林木,缓解水土流失。较低的缓坡上种植经济林或者是茶叶,提高 农民的收入。海拔较低处或者是河谷发展种植业,或者是养殖业、渔业。 (2018新课标卷)1994 年,我国 M 公司(服装企业)在浙江温州成立,发展过程 如图 1 所示。据此完成 13 题。 图 1 11996 年,M 公司关闭自有生产厂,主要是为了 A提高附加值 B降低人工成本 C缩小规模 D加强合作 2M 公司依次将研发中心和总部迁入上海,主要是因为上海 A基础设施好 B交通便利 C销售市场大 D信息通达 3从发展过程看,M 公司一直致力于 A打造自主品牌 B扩大生产规模 C产品款式多样 D增强国际影响 【答案】1.
44、A 2.D 3.A 2.研发中心和总部需要及时获取市场信息,与温州相比,上海经济发达,信息通达,便于企 业掌握市场信息, 故 D 项正确。 基础设施和交通条件对总部的布局有影响, 但不是主要因素, A、B 项错误;M 公司的销售市场在国内,不只是上海,C 项错误。 3.结合 M 公司的发展历程,公司在 1996 年关闭生产厂、开设专卖店,随后将总部和研发中 心搬迁到信息通达的上海市, 所以 M 公司一直致力于打造自主品牌, 故 A 项正确。 M 公司 1996 年关闭了自有生产厂, 没有扩大生产规模, B 项错误; 材料没有产品款式的信息, C 项错误; 据图 1,M 公司 2008 年销售网
45、络覆盖全国,其市场并不在国外,D 项错误。 【点睛】本题组解答的关键是根据 M 公司发展历程图,抓住 M 公司经营方向的转变,再推断 出 M 公司具体的转变方向为自主设计服装品牌。 (2018新课标卷)地处黄土高原的汾川河流域多年来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2013 年 7 月,汾川河流域降水异常增多,表 1 为当月 6 次降水过程的时长、降水量和汾川河洪峰 情况。第 5 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低,第 6 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极高。据此完成 9 11 题 表 1 降水序号 降水历时(天) 降水量/mm 汾川河洪峰情况 1 2 530 无明显洪峰 2 4 803 无明显洪峰 3 5 1001 无明
46、显洪峰 4 2 732 无明显洪峰 5 2 907 洪峰流量 346m3/s 6 2 544 洪峰流量 1750m3/s 9汾川河流域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能够 A减小降水变率 B减少河水含沙量 C增加降水量 D加大河流径流量 10第 5 次降水产生洪峰原因是此次降水 历时长强度大下渗少植被截流少 A B C D 11第 6 次降水产生的洪水含沙量极高,其泥沙主要源于 A河床 B沟谷 C裸露坡面 D植被覆盖坡面 【答案】9.B 10.B 11.D 10.第 5 次只有两天,历时不长,错;第 5 次降水,时间较短,但降水量在几次降水中接 近降水最多的第 3 次,降水强度大,对;前面连续的几次降水,
47、导致地下水含量增加,达 到饱和,大量降水以地表径流形势汇入河流,形成洪峰,对;植被对径流汇聚的作用每次 降水都相同,错。B 项正确,A、C、D 项错误。 11.河流形成洪峰冲刷河床和沟谷的泥沙,能够提高河流含沙量。第 5 次降水形成洪峰,但 含沙量小,说明河床和沟谷的含沙量较小,A、B 项错误。裸露坡面植被覆盖率低,每次降 水都会出现水土流失,导致河流含沙量增大,前 5 次降水河流含沙量都比较小,说明该流域 裸露坡面少,C 项错误;经过连续的多次降水,形成的坡面径流将植被覆盖坡面植株之间的 堆积物冲走,导致土壤裸露,第 6 次降水形成的坡面径流冲刷这些土壤,引起水土流失,增 加河流的含沙量,故
48、 D 选项正确。 【点睛】森林的生态效益 调节气候。 浓密的林冠阻挡太阳辐射,使林内呈现巨大的温室效应。与无林地相比,冬暖夏凉、夜暖昼 凉,温差较小,有利于林下植物生长和动物栖息。在生长季节,森林强大的蒸腾作用有助于 消耗热能而使温度下降;空气湿度的增加,则易形成雾淞、露、霜等水平降水;同时对垂直 降水也有一定影响。 涵蓄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 森林的覆盖、截留降水作用,使土壤免于雨水溅击和地面径流的冲刷。而降水渗透到地下, 变成缓慢的地下径流,既有利于削弱洪峰水量,又利于森林水分、土壤的保存。 减少旱灾、洪灾、虫灾等自然灾害。 夏季森林使地面温度降低,空气垂直温差变化减少,上升气流速度减弱,因而还可削弱形成 雹灾的条件。 改良土壤。 枯枝落叶层经微生物分解变为有机质而增加了土壤肥力。 (2018新课标卷)大别山区某国家级贫国县农民可分为跨村种田大户农民、种植自 家承包地农民、 本地务工务农兼业农民和常年外出务工农民等类型, 该县以当地优势资源为 基础的加工企业在县城活力较弱, 但在中心集镇活力较强, 图 1 示意该县居民点的等级结构, 据此完成 35 题。 图 1 3与县城相比,中心集镇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的加工企业活力较强的主要原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