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9课 《桃花源记 》学案.docx

上传人(卖家):孙红松 文档编号:1338355 上传时间:2021-05-0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0.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9课 《桃花源记 》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9课 《桃花源记 》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9课 《桃花源记 》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9课 《桃花源记 》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9课 《桃花源记 》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初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八年级下册初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八年级下册 第第 9 9 课课 桃花源记桃花源记 学案学案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1、学习课文以渔人的行踪为顺序,详略得当地叙述他的所见所闻的记叙方法。 2、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社会理想,认识这种社会理想在当时的进步意义和 历史局限性。 学习重难点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学习重点: 1、从分析作者所描绘的桃花源这一社会理想入手,理解作者这一理想的进步意 义和消极意义。 2、背诵课文,巩固文言知识点。 学习难点:学习难点: 正确评价“桃源式”社会理想的积极意义和局限性 学习过程学习过程 一、预习新课一、预习新课 思考自己所向往的理想生活是什么样的?了解陶

2、渊明其人及其作品。 二、导学基础知识二、导学基础知识 (一)作者作品 陶渊明(约 365-427) ,一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卒后私谥“靖 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附近)人,东晋诗人,是我国 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辞赋以归去来兮辞最有名,有陶渊明集传世。 其诗文语言质朴、自然又颇为精练,具有独特的风格。 (二)写作背景 年轻时的陶渊明本有“大济苍生”之志,可他生活在晋宋易主之际,东晋王 朝极端腐败,军阀混战,赋税繁重,人民遭受深重剥削压榨。像陶渊明这样一个 性格耿直,清明廉正的人,因不愿卑躬屈膝攀附权贵,坚决地辞去了上任仅 81 天的彭泽县令,与统治者最后决裂,

3、归隐田园。 他虽远在江湖,仍旧关心国事。元熙二年(420 年)六月,刘裕废晋恭帝为 零陵王,改年号为“永初”。次年,刘裕采取阴谋手段,杀害晋恭帝。这不能不 激起陶渊明思想的波澜。他只好借助创作来抒怀,塑造了一个与污浊社会相对立 的美好境界,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与美好情趣。 桃花源记就是在这样的背 景下产生的。 三、导读理解三、导读理解 1、文言实词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临:居高面下) (2)名之者谁名(名:命名,给.取名。 ) (3)醉翁之意不在酒(意:意趣) (4)云归而岩穴暝(暝:昏暗) (5)野芳发而幽香(芳:花) (6)佳木秀而繁荫(秀:茂盛) (7)至于负者歌于途(负者:背着东

4、西的人) (8)泉香而酒洌(洌:清) (9)山肴野蔌(蔌:菜蔬) (10)宴酣之乐,非丝非竹(丝:弦乐器;竹:管乐器) (11)弈者胜(弈:下棋) (12)觥筹交错(觥:酒杯;筹:酒筹) (13)苍颜白发(苍颜:苍老的容颜) (14)颓然乎其间者(颓然:倒下的样子) (15)树林阴翳(翳:遮盖) 2、文言虚词 (1)为 武陵人捕鱼为业(动词,作为) 不足为外人道也(介词,对,向。 ) (2)之 忘路之远近(结构助词,的) 渔人甚异之(代词,指桃花源的美景。 ) 良田、美池、桑竹之属(代词,这。 ) 具答之(代词,代指桃花源人所问之事。 ) 处处志之(音节助词,无实义。 ) 闻之,欣然规往。 (

5、代词,代指渔人发现桃花源的事。 ) (3)其 欲穷其林(代词,那(片) 。 )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代词,他们的)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代词,他) (4)所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所字结构,与“闻”连用,指“听到的事情”。 )寻 向所志(所字结构,与“志”连用,指“做标记的地方”。 ) (5)乃 乃不知有汉(副词,竟然,居然。 ) 见渔人,乃大惊(副词,于是,就) 3、古今异义 (1)芳草鲜美古义:新鲜美好。今义:食物滋味好。 (2)阡陌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指运输事业。 (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妻子古义:妻子儿女。今义:男女两人结婚后,女子是男子的妻子。 绝境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没

6、有出路的境地。 (4)无论魏晋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表示条件关系的连词。 (5)不足为外人道也古义:不值得,不必。今义:不充足,不够。 (6)通假字 对镜帖花黄(同“贴”,粘贴) 4、一词多义 (1)寻 寻向所志(寻找) 寻病终(随即,不久) (2)遂 遂与外人间隔(于是,就) 遂迷(终于) (3)舍 便舍船(sh,放弃) 屋舍俨然(sh,房舍) (4)志 处处志之(做记号) 寻向所志(标记) 5、词类活用 (1)形容词用作动词 欲穷其林:尽。 (2)形容词意动用法 渔人甚异之:对感到惊异。 (3)名词用作动词 未果,寻病终:实现。 6、文言句式 (1)省略句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7、尽”后省略介词“于”)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酒食”后省略宾语“招待他”) (2)判断句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也”表判断) 7、通假字 便要 还家:同“邀”,邀请。 8、渔人是怎么发现桃花源的?用原文回答。 明确: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9、作者是如何描写桃花林中的自然景色的?用原文回答。 明确: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10、第一段描写桃花林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段景物描写,渲染了桃花林的神奇、美丽;为下文渔人进入做客桃源作 铺垫;暗示将会出现“奇境” 。 11、文中描写桃花源里老人和小孩神情的句子是: 明确: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2、渔人入山

8、后,看到了桃花源怎样的景象和生活?从文中找出有关语句,并用 自己的语言概括。 明确: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生活环境:优美宁静 生活景象:安乐幸福 13、桃花源中的人是如何对待这位不速之客的? 找出有关的语句。从中体现了 桃花源怎样的民风? 明确: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民风:民风淳朴、热情友善。 14、 桃花源人为什么来到这地方?哪些语句写出了桃花源人与世隔绝的久远?表 现了桃花源人什么思想? 明确: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

9、出焉,遂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厌恶战争、不满外界生活、与世隔绝。 15、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渔人“具言”的是什么?桃源人为什么“叹 惋”? 明确:渔人“具言”现实世界的见闻遭遇,因为这不是作者描述的重点,所以一 笔带过。 桃源人“叹惋”是因为渔人说的世上情形与桃源生活相比差别巨大:一边是战乱 频繁、混乱不堪、苛捐杂税,一边是和平安宁、安静自然、怡然自乐。 16、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一是桃花源和平安宁、人人耕作、民风淳朴,不希望外人来打扰; 二是为下文再次寻找桃源而不得埋下伏笔。 17、这段描绘了桃花源怎样的生活图景?请用

10、简洁的语言概括。 明确:桃花源生活图景:民风淳朴、热情友善、没有压迫剥削、没有战乱、和平 安宁。 18、渔人是如何离开桃花源的?请用原文回答。 明确:处处志之,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19、渔人离开桃花源, “便扶向路” ,又“处处志之” ,而后来“寻向所志” ,却“不 复得路” 。作者这样写暗示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感情? 明确:这样写,暗示美好的桃花源似有而无、似真而幻,是虚构的境界;在现实 生活中难以找到。 表达作者对不能实现美好社会理想的惋惜之情。 自我检测自我检测 一、自主预习 1.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1)缘 溪行 (2)渔人甚异 之 (3)欲穷 其林 (4)便要 还家 (5)

11、便扶向 路 (6)欣然规 往 2.翻译下列句子。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按要求默写。 (1)写世外桃源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 (2)写世外桃源社会环境平静安定的句子 (3)写桃源人生活恬静舒适的句子: (4)写桃源人热情好客的句子: (5) 桃花源记中写出渔人初进桃花源的感受的成语: (6)人们表达世事沧桑变化,浑然不觉的心境,常引用陶渊明桃花源记中 的语句: (7) 桃花源记中可以用来形容春色美妙景致迷人的成语: 4.文中哪些话表明桃花源中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仍想继续在桃花源中生活?他 们为什么不愿离开? 二、自主探究

12、,释疑解惑 1.桃花源神秘在何处? 2.桃花源的幸福表现在何处? 3.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林的自然景色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4.你能用古人诗句来概括渔人进入桃花源过程的感受吗? 5.渔人“处处志之” ,与后面的“寻向所志” “遂迷,不复得路”是否矛盾?作者 这样写用意何在? 答案以及解析答案以及解析 一、自主预习 1.(1)沿着 (2)对感到惊异 (3)尽 (4)同“邀” ,邀请 (5)先前的 (6)计划 2.(1)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跟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 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 (2)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 3.(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1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3)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4)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或: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或:余人各复 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5)豁然开朗。 (6)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7)落英缤纷。 4.第一问:不足为外人道也。 第二问:桃花源中生活安宁,人们能安居乐业,和睦相处。 二、自主探究,释疑解惑 1.桃林神秘: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山洞神秘:仿佛若有光形状奇特。林中人 神秘;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结局神秘: 不复得路,探访未果。 2.黄发垂髫:怡然自乐(和平安定、丰衣足食) 男女:往来种作(没有战乱,安居乐业) 渔人(侧面烘托) :杀鸡作食,皆出酒食(民主平等,民风淳朴) 桃花源幸福表现在生活和平安定,丰衣足食,民主平等,民风淳朴。 3.夹岸数百步落英缤纷。为写渔人进入桃花源渲染神秘气氛,也为写桃花源 的美好做了铺垫。 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5.不矛盾,这样使人觉得桃花源是一个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地方,也暗示桃花 源是虚构的,是作者寄寓的理想圣地,可遇而不可求。这不仅增强了故事的曲折 性,而更主要的是可能激起读者的惋惜之情,从而更加向往这美丽的世外桃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语文 > (统编)部编版 > 八年级下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9课 《桃花源记 》学案.docx)为本站会员(孙红松)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