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南通市2023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注意事项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1. 本试卷6页,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75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 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 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 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 如需作图,必须用
2、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考古工作者在江苏无锡发掘出七座战国早期的越国贵族墓,出土了青瓷礼器、玉器等2000余件随葬器物。其中出土成组成套的越国青瓷乐器,既有越式的缶、鼓座等,亦有成套的仿中原青铜乐器的编钟和编磬。这说明A.诸侯权威遭到贵族严重挑战 B.越国未能掌握青铜铸造技术C.青瓷礼器成为越国墓葬的必备品 D.华夏文化对越国的影响较为明显2.西汉时,朝廷的主计机构是丞相与御史府。皇帝想要向郡国上计吏了解情况,则要遣近臣问询。东汉初年,计吏到京向司徒、司空上计后,还要面见皇帝应对提问,还
3、有可能被授予官职,部分计吏还要负责转呈刺史的奏事。这一变化反映出A.察举选官制度日益完善 B.大一统国家治理的优化C.官员考核程序渐趋复杂 D.郡国计吏获得了监察权3.南宋绍兴初年,小麦一时成为紧销食品,麦一斛至万二千钱。为了满足需求,南宋朝廷多次下诏劝民种麦,出现种麦之后“农获其利,倍于种稻”。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因素是,当时A.经济作物广泛种植 B.稻麦复种制尚未出现C.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D.绍兴和议的负担沉重4.顺治二年,清朝祭祀历代帝王增入明太祖、辽太祖、金太祖、金世宗、元太祖。乾隆四年,更议历代帝王庙祀典,增祀两晋、元魏、前后五代各帝王。这” 做法A.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认同 B.崇尚天
4、人合一的思想观念C.出于平定西北的现实需要 D.强调清朝承辽金元为正统5.图1反映的是上海轮船招商局的部分负债情况。这一情况可以用来说明A.官办企业缺乏资本原始积累 B.洋务工业难以获得政府资金支持C.中国近代造船工业揭开序幕 D.传统金融机构支持近代企业发展6. 1922年,胡适在(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一文中写道:虽然自1916年以来就有意主张白话文学但白话文真以“一日千里”之势传播,是1919年以后。各地的学生团体忽然办了约400种白话报刊。胡适的描述反映出A.五四运动促进了青年学生觉醒 B.近代中国民主革命性质发生变化C.新文化运动推动白话文学兴起 D.各地报刊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7.3月
5、21日,中共救国时报发表纪念巴黎公社66周年的评论。评论认为,公社是法国切有民族意识的优秀分子的结合,特别是巴黎工人作为骨干,才能团结巴黎市民“齐起为保卫祖国面奋斗”。“这种为民主共和而奋斗的英勇精神,应当使今日我国为继续孙中山先生遗志”而奋斗的一切爱国的中国人所纪念、奋起。该评论意在A.发动群众完成国民革命 B.号召人民支援土地革命C.效法巴黎工人建立政权 D.动员社会各界抗日救国8.图2为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第一套人民币中的伍拾圆券。据此可知,该票券图2A.展示出新中国的国家形象 B.助力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C.体现了政治上的工农联盟 D.遏制了国统区的法币通货膨胀9.表1呈现的是新中国初
6、期在北京举办的部分展览会的简况。国家举办这些展览会旨在表1名称举办方时间办展概况亚洲工人妇女生活与斗争展览会亚洲妇女代表会议1949年12月5日至12月25日九个国家参展,参观人数10万人。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成绩展览会中央人民政府革命军事委员会1950年10月2日至11月1日毛泽东特地为展览会题字“人民的胜利”。参观人数共达26.2万余人。抗美援朝书画义卖展览会全国妇联、文联,美协等1951年5月18日至5月22日全部作品共有1500余件,义卖所得全部捐献给中国人民志愿军。A.推动国民经济恢复 B.巩固新生人民政权C.活跃人民文化生活 D.促进经济文化交流10. 1960年9月,毛泽东在会见访
7、华的阿尔及利亚临时政府总理阿巴斯时,相当明确地表示,如果中国需要在阿尔及利亚和法国两者间选择与谁建交,中国肯定选择前者。1961 年2月,毛泽东向访华的法国议员密特朗表示,中法建交只有在阿尔及利亚问题解决之后。中国处理与法国的关系佐证了A.国际上两大阵营的全面对峙 B.中国积极支援民族解放运动C.中国奉行“一边倒”的方针 D.全方位外交取得突破性成就11. 1991年10月8日,中共上海市委机关报解放日报刊发长篇评论, 着重论述只有把生产力搞上去,才能在和平演变的挑战中岿然不动。文章明确提出苏联的“红旗落地”,并非在于“卫星上天”,社会主义国家唯有经受住新科技革命的挑战,红旗才能举下去,才能更
8、高飘扬。这一评论A.回应了实施“走出去”的开放战略 B.未能认识到苏联解体的深层次原因C.贯彻落实邓小平南方谈话的精神D.意在为扩大改革开放扫除思想障碍12.图3为古代世界的帝国扩张示意图,在该帝国统治下A.希腊文化的中心逐渐东移 B.西亚和北非文明区首次被统一C.罗马法体系推动社会发展 D.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拜占庭文化13.十七至十八世纪,欧洲些思想家认为专制之下无祖国他们从自然法和社会契约理论入手,认为祖国是所有公民为着共同利益组成的结合体,所有成员都是独立的公民,都享有自由和权利。由此可知,他们A.认为君主与祖国彼此对立 B.强调个人利益高于国家利益C.主张用人民主权取代王权 D期望全体民
9、众获得政治权利14.英国农民感受到时间的新单位是来自于进入村庄中的流动农业机械,谷物脱粒承包人要求按小时收费。很快,拥有机械的农业劳动者帮助邻居耕地也要求按小时计费。年青人都关心的脱粒机和收割机的效益,他们拿着小本子认真地记下这些机械的工作小时和消耗的燃料量。这说明A.工业文明影响农民的劳动观念 B.工业革命加速农业生产衰落C.农民受到工厂制度的严格限制 D.农业生产劳动的自主性增强15. 二战后,美国第一、二产业部门的劳动者减少,第三产业的劳动者显著增加,同时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的比重也在发生变化。据统计,1950-1980年,美国“白领工人”在就业劳动力总数中所占的比重从36.7%上升为
10、52.1%,而“蓝领工人”的比重从41.2%下降到31.79%。这一变化A.源于发达国家的社会运动此起彼伏 B.表明社会保障制度降低工作积极性C.反映出工人阶级内部结构多层次化 D.促使美国减少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16.英国学者理查德克罗卡特在他的冷战研究著作中指出:在一些重要方面,这次干涉背离了苏联在第三世界的常规。军事卷人的规模空前,苏联谋求直接控制该国政府,认为这与自身利益息息相关,如同墨西哥之对美国利益一样。 英国学者提及的“这次干涉”最有可能是指,苏联A.封锁西柏林 B.在古巴部署导弹C.入侵阿富汗 D.占领捷克斯洛伐克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题,满分52分,其中第17题16分,第18
11、题12分,第19题12分,第20题12分。17. (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明清之际 300年,正是新的世界市场形成与发展之时。明清两朝推行朝贡贸易政策,朝廷对朝贡有严格的规定。明朝规定海外贡使来华的贸易活动必须在政府的控制下进行,不允许私自交易。1757年,清廷将过去对西方商人的多口通商改为一口通商。这种朝贡贸易关系从16世纪起开始不断受到西方殖民势力的挤压,处于衰落之中。明中后期开海贸易后,中国商人出海贸易面临着与西方殖民商人的竞争。明清政府对出海贸易的中国商民规定种种限制,削弱了中国商人的竞争力和防卫能力。当中国商民在海外道受迫害和屠杀时,明清政府漠不关心。这严重助长了西
12、方殖民者的气焰,等于是把世界市场的主动权拱手交给西方殖民势力,导致中国在世界贸易格局中地位的衰落。材料二 随着哥伦布远航美洲,印度洋、太平洋这些远离欧洲人的水域到16世纪成了欧洲人从事殖民和贸易活动的舞台。中国和欧洲是新的世界贸易的两个终端,由这个时代两条最主要的商业航线连接着。绕好望角而来的葡萄牙人在16世纪初到达中国,西方国家与中国贸易多经好望角跨越印度洋从西而来。经南美跨越太平洋而来的西班牙人也接踵而至,开通了太平洋丝绸之路。西班牙政府每年都派遣大帆船,来往于墨西哥与菲律宾马尼拉之间。西班牙从美洲掠夺到大银,用来交换中国丰富的商品,丝绸、瓷器、茶叶等源源不断地流入西方。太平洋丝绸之路的贸
13、易利润惊人,但却控制在西班牙人手中。18世纪末19世纪初,在自由贸易的世界大潮的冲击下,以垄断为特色的马尼拉大帆船贸易的地位急剧下降。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张顺洪等明清时代的中国与世界(1)根据材料,概括明清政府对新的海上贸易的反应。(5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班牙控制太平洋丝调之路的有利条件。(5分)(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贸易格局的演变。(6分)18.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东南互保是义和团运动期间爆发的一个重大政治和外交事件,对于清末时局乃至近代中国的历史走向均产生了独特而深近的影响。东南互保的相关史事见表2。表2首倡6月20日,湖
14、广总督张之洞、两江总督刘坤一联合辖区内的所有督臣、抚臣向朝廷会奏,斥责义和团为“乱民”、“劫盗”,请朝延予以痛剿,并明谕各省保护洋商、教士,避免与各国开战。议定清廷6月21日发布对外宣战诏书,南方督抚拒不承认。6月26日,在南方督抚的授意下,上海道台与各国领事举行议谈,双方均承认“上海租界归各国公(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两不相扰,以保全中外商民人命产业为主”。扩展在东南互保章程上签字的有苏、皖、赣、鄂、湘五省。此后浙、粤以“附入”的形式加入,福建和山东巡抚与各国领事签订协议,“自办”互保。四川、陕西、河南也都明确表示出保护洋人的决心。余波庚子事变后,慈禧太后与朝臣为固结士
15、心并提振权威,欲按期举行辛丑乡试刘坤一和张之洞鉴于作为新政首务的科举改章来不及实施,串联东南各省施压,最终东南各省乡试延期一年。延伸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东南互保对晚清内政外交的影响。(7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补充表2中“”的内容,并简要说明理由。(5分)19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从远征意大利开始,拿破仑就宣布:意大利的国民们,法国军队是来切断诸君枷锁的!作为“自由和解放的旗手”,法国在欧洲各地推广国民的自由。对于法国占领地区的人们来说,虽说新的思想和制度具有刺激其发展的作用。但是,拿破仑率领的军队终归是占领军,各地逐渐意识到要团结一致对抗法国
16、侵略者。作为一种民族主义的先驱形式,在法军占领的普鲁士所出现的运动就是明显的例证。拿破仑以两面手段占领了欧洲各地,广泛传播了在19世纪高扬的民族主义原型的思想和态度。也正因如此,最终他不得不失败。摘编自日福井宪彦近代欧洲的霸权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把东方各族人民卷入国际政治生活,帮助他们加深了对帝国主义的认识,民族意识和民族危机感大大增强。十月革命后,一些原先求助于西方帝国主义的资产阶级民族主义者转向求助于苏俄政府,他们也演变为初步的共产主义者。在列中、斯大林领导下的共产国际帮助指导下,各国纷纷建立共产主义团体或政党。这至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共产党组织在中国、印度、埃及、墨西哥等国陆续建立。摘
17、编自余建华本世纪第一次民族主义浪潮的背景与特征(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拿破仑战争在欧洲政治文化重构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民族主义浪潮的特征。(6分)20.(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图4 1949年以前的工业分布图5 1950 年代建成的主要工业中心分布 图6 1960年代建成的主要工业中心分布上面三幅地图反映了近代以来中国城市化的演变。请你为它们配上解说词。南通市2023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题号12345678
18、答案DBCADADC题号910111213141516答案BBDBCAC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题,满分52分,其中第17题16分,第18题12分,第19题12分,第20题12分。17.(16分)(1)反应:继续推行朝贡贸易;(2分)限制西方人来华贸易;(1分)限制中国人出海贸易;(1分)不保护中国商民的海外商贸活动。(1分)(2)有利条件:率先开辟到美洲的新航路;(2分)墨西哥和菲律宾都是西班牙殖民地;在美洲掠夺了大量白银;先进的航海造船技术;政府支持。(任答3点,得3分)(3)演变:地区性贸易发展为世界性贸易;(2分)欧洲开始主导世界贸易格局;(2分)中国丧失世界贸易主动权;(1分)阿拉
19、伯商人丧失传统的印度洋贸易优势(1分)18.(12分)(1)影响:削弱中央权威,动摇了清政府统治根基;(2分)有利于东南地区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1分)有利于地方势力扩张;(1分)加速了义和团运动失败;(1分)维护了列强在华利益;(1分)推动清末新政。(1分)(2)内容:武昌起义后,南方各省纷纷独立;(1分)民国时期出现北洋军阀割据局面。(1分)理由:20世纪初南方各省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实力增强,同时对清政府预备立宪失望,武昌起义后纷纷独立,列强为维护利益扶植袁世凯;(1分)袁氏死后,北洋军阀分裂割据,中央权力更趋衰落;同时列强扶植新的代理人。(2分)19.(12分)(1)作用:传播了民
20、主自由等启蒙思想,冲击了封建专制;(2分)促进了欧洲各国民族意识的觉醒(催生了近代民族主义形成);(2分)有利于欧洲各民族国家的建立;(1分)也为近代民族主义走向民族沙文主义,加剧对外侵略扩张准备了条件。(1分)(2)特征:受俄国十月革命的鼓舞;(1分)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统治;(1分)得到苏俄政府和共产国际的援助;(1分)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兴起;(1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组成部分)。(2分)20.(12分)答案示例:结合地图和历史背景简述近现代中国城市化的演变。(12分)图4:1949年以前的工业城市基本集中在京津唐地区和长江三角洲两处沿海地区;这反映了近代中国工业城市分布
21、极不均衡,与近代民族工业主要出现在沿海通商口岸有关。西北和西南地区存在少数中型工业中心城市;与抗战时期企业内迁有关。 图5:20世纪50年代,新建工业城市大多位于东北、华北等地区;主要是利用东北地区原有的经济基础,并使工业生产邻近主要原料产地,也合乎国家安全的要求;并得益于一五计划的实施,大力开展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有利于工业城市更均衡的分布。图6:20世纪60年代,城市化建设的重点在西南、西北地区;60年代,在国际局势紧张的背景下,为应对潜在的战争风险;中国开展大规模三线建设;促使一些新工业城市出现,改善了工业布局,也增强了国防力量。可见,近代以来中国城市化的发展与国内外局势和政府的工业化政策紧密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