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中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的高中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的理念、思路与对策理念、思路与对策必修上册教学设计的回顾与前瞻必修上册教学设计的回顾与前瞻一关于大单元教学设计一关于大单元教学设计 随着核心素养培育要求的提出和统编高中语文教材、课程的实施,教师需要提升教学设计的站位,从关注单一的知识点、单篇课文与课时,转变为重视大单元设计,以整合的思想组织单元教学,用真实情境下的大任务学习作为课程组织方式,把学习者引向课程实施和评价的主体。只有这样,才能改变学科知识点与单篇课文的碎片化教学,真正实现教学设计与素养目标的有效对接。大单元教学设计的理论大单元教学设计的理论(崔允漷,(崔允漷,2017)大单元教学设计的
2、理论提出的背景大单元教学设计的理论提出的背景 学科核心素养指学生学了本学科之后逐步形成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与价值观念。它意味着教学目标的升级,而“逐个”知识点的“了解”“识记”“理解”等目标从此退出历史舞台。新的教学目标关注学生运用知识做事、持续地做事、正确地做事,强调知识点从理解到应用,重视知识点之间的联结及其运用。由此看来,学科核心素养的出台倒逼教学设计的变革,教学设计要从设计一个知识点或课时转变为设计一个大单元。大单元的确定大单元的确定确定大单元至少要考虑以下三个问题:一是研读教材的逻辑与内容结构,厘清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分析学生的认知准备与心理准备,利用可得到的课程资源等,按照规定的课
3、时,确定单元教学的整体设计。二是依据学科核心素养的相关要求,厘清大单元逻辑以及单元名称,如到底是以大任务或大项目来统率,还是以大观念或大问题来统率?按照一种逻辑还是几种不同的逻辑?三是一个单元至少要对接一个学科核心素养,依据某个核心素养的要求,结合具体的教材,按某种大任务(或观念、项目、问题)的逻辑,将相关知识或内容结构化。如何设计一个大单元的学习如何设计一个大单元的学习 确定一个大单元名称,按单元设计专业的学习方案。单元学习方案应该是一个完整的学习故事。按大单元设计的学习方案要把六个问题说清楚:一是单元名称与课时,即为何要花几课时的时间学习此单元;二是单元目标,即此单元要解决什么问题,期望学
4、生学会什么;三是评价任务,即何以知道学生已经学会了;四是学习过程,即要经历怎样的过程才能够学会;五是作业与检测,即学生真的学会了吗;六是学后反思,即通过怎样的反思让学生管理自己的学习。单元教学设计是教学专业性的重要体现,它是基于学生立场、对学生围绕某一单元开展的完整学习过程所做的专业设计。从期望学生“学会什么”出发,逆向设计“学生何以学会”的过程,为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指明了清晰的路径。如何介入真实情境与任务如何介入真实情境与任务 指向素养的学习必须是真实学习,真实学习必须要有真实情境与任务的介入。只有在真实情境下运用某种或多种知识完成特定的任务,才能评估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与价值观念。当今惯用的
5、双向细目表,适合评估知识点的识记、理解、简单应用,但显然与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是不匹配的。因此,每一个大单元教学设计都必须介入真实情境与任务。该任务既可以是学习任务,也可以是评估任务。“真实”有三层意思:第一,把真实情境与任务背后的“真实世界”直接当作课程的组成部分,以实现课程与生活的关联;第二,只有学以致用、知行合一的学习才是真实的学习,学生对于知识的意义的感受与理解往往是通过在真实情境中的应用来实现的;第三,评估学生是否习得核心素养的最好做法就是让学生“做事”,而“做事”必须要有真实的情境。大单元教学设计的价值大单元教学设计的价值 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大单元设计是学科教育落实立德树人、发展素质
6、教育、深化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的关键路径。它对于改变当前“高分低能、有分无德、唯分是图”的育人结果,对于改变以“知识点、习题项、活动控”为标志的课堂教学,及其导致的师生“忙得要死却碌碌无为”的现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指导意义。大单元教学设计的理论大单元教学设计的理论(郑桂珍,(郑桂珍,1999)大单元教学不仅体现出教学整体化、系列化大单元教学不仅体现出教学整体化、系列化,更重要的是在教学中传道授法。更重要的是在教学中传道授法。大单元教学从宏观上把握单元教学的任务和要求、重点和难点,然后对单元中的几篇课文进行合理的分工,把各课的学习内容综合起来,进行归纳与比较,从而使学
7、生把握“共性”,了解“个性”。大单元教学有利于学生发展思维,形成技能。大单元教学改进了编排体系,形成了比较完整合理的训练序列,对学生认识的序列化和技能提高的渐进化方面具有积极意义的 大单元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教师对学习的组织和对学习方法的指导,对学生的学习具有示范作用,不仅能使学生获得知识,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二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编写意图中二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编写意图中涉及大单元教学的内容涉及大单元教学的内容 着力发展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力求改变目前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如教学内容的随意性,学习方式的单一化,实践性、综合性不足等。教材编写在落实课程标准要求的语文核心素养
8、、学习任务群,特别是如何转变到“学生自主学习”方面,进行了积极而有益的探索。教材编写充分考虑不同学习任务群的特质和要求,将独立单元与综合渗透相结合,灵活地把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实践活动整合于单元设计中。根据不同学习任务群的特点,教材采取了两种不同的思路来设计单元:一种是以课文或整本书的阅读为先导,再根据课文内容和单元重点设计相应的学习任务。像必修教材的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文学阅读与写作、思辨性阅读与写作、实用性阅读与写作,选择性必修的几个专属学习任务群等,均指向文本的阅读与相应的写作,就采取这样的方式设计,学习活动以“单元学习任务”(整本书阅读单元称为“学习任务”)的形式呈现。二
9、是以一体化设计的学习任务为核心,带动相关资源的阅读。像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当代文化参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和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等学习任务群就采取这样的方式设计,包含“学习活动”和“学习资源”两个栏目。但殊途同归,两种思路的设计,目的都是强化在真实情境中学习和运用语言、在个性化的参与和实践中提升语文素养。学习任务群涉及的基本语篇类型多样,不再以文体设界。因而,教材的单元组合也打破了文体的限制,以人文主题组元,将多种体裁的文本融汇于一个单元中,根据学习任务群的目标要求设计学习重点。比如“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所涉及的思辨性文本,虽以议论性文章为大宗,但诗歌、散文、小说、随笔等文体的文章也可以有
10、很强的思辨性,因而,本学习任务群所对应的三个单元均为多种文体的组合。比如必修上册第六单元第13 课,将黑塞的读书:目的和前提与王佐良的上图书馆这两篇随笔组合在一起,前者以议论为主,后者以记叙为主,都表达了对图书馆的礼赞和读书价值的思考,具有很强的思辨性。学习任务群的设计,以任务为导向,是听说读写的融合。写作作为表达与交流活动的重要内容,是融汇于学习任务中的。这样处理有其好处,但也可能带来写作教学的随意性。目前高中的写作教学基本上不教,很多学校没有作文课,而只是在高三学一点应试作文技巧,以应对高考。光靠平时读写结合是不够的,没有系列的训练,写作水平很难提升。为强化写作教学,引导学生系统地练习写作
11、,提高写作素养,教材编者设计了写作的序列,并坚持相对独立呈现。但在呈现方式上,则做出调整,以适应学习任务群的设计要求。一是将写作任务设置在“单元学习任务”中,作为最后一个任务呈现,写作的话题或范围由单元课文生发。个别单元则完全融汇在单元学习任务中。二是保留写作指导,以补充材料形式加框附在写作任务后边。教材编写摒弃过去教学中常见的那种以知识传授或以能力训练为中心的思路,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办法是取消课后练习题,以学习任务为中心来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主动的、个性化的语文实践中提升语文素养。比如必修上册第三单元,属于“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学习古代诗词作品,主
12、要目标是使学生了解古代诗词多样的形式特征,学习古代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为此,可以设计了一系列前后相承的学习任务:第三单元教学设计案例01.doc 这个单元整体学习任务,均围绕诗歌的鉴赏这一目标展开,整合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三类语文活动,可以切实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地培养学生鉴赏文本和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活动类型多样,有朗诵和吟唱,有诗词讲解、诗词品评和改写话剧剧本,还有撰写文学短评。其中涉及的朗诵和吟唱、知人论世、分析艺术特点、创意性解读,实际提供了诗词鉴赏的策略和方法,是活动开展的支架。而成果的展示方式不拘一格,编辑古代诗歌鉴赏集培养的是材料的组织和加工整理能力;
13、制作幻灯片是跨媒介学习与交流的融入;举办诗词赏析会,以不同方式表演节目,更是对以上活动内容的集中呈现。三回顾:第二单元编写意图三回顾:第二单元编写意图 第二单元人文主题内涵为“认识劳动的伟大意义,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传承与发展劳动精神”,引导学生体会“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思想,认识“劳动改造世界,劳动创造文明”这一真理,教育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美德,培养新时代的青年学生树立无私奉献,锐意进取,勇于创造的劳动观念。第二单元跨任务群组元,由“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与“文学阅读与写作”两个任务群中的学习目标与内容组成。“实用性阅读与
14、交流”任务群要求组织学生“学习当代社会生活中的实用性语文”,包括新闻传媒类的通讯、述评等实用性文本的“独立阅读与理解”。“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要求引导学生在阅读诗歌时,“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情感”,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读写作的经历,发挥想象,加深对作品的理解”。第二单元跨文体组元。依据文体及内容分为3课:人物通讯、新闻评论和古代诗歌。第4课是三篇报道优秀劳动者杰出事迹的通讯,第5课是一篇倡导践行工匠精神的新闻评论,都是新闻传媒类文本,属于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但人物通讯往往借用文学的表现手法表现人物,因此涉及到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的学习目标与内容;新闻评论既具有新闻作品的属性
15、,又有议论性文章的特点,因此也涉及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的学习目标与内容。第6课是两首表现劳动的古诗。有欢快的采摘劳动场景和劳动者的愉悦之情,体现了劳动之美。也有麦收时节久雨忽睛给农人带来的喜悦,慰劳收麦农人的充满乡村气息的饮食,表现了劳动的辛苦、欢乐及丰收的喜悦。回顾: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建议回顾: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建议 按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应创设综合性学习活动情境,引导和组织学生围绕单元学习任务,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组织学生学习活动,要体现课程标准和教材编写所追求的课程整合的理念,立足于实用与文学两个任务群的学习特点,以布置大任务、设置大情境、组织大活动来整体设
16、计单元学习活动。组织单元整体教学,可以统整阅读与交流,以综合性、实践性的整体学习活动贯穿整个单元,打通4、5两课,联系第6课,以整体性的深层阅读和交流,把人文性任务与工具性任务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从整体教学的理念出发,可以设计一个“认识劳动的伟大意义,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主题研讨活动,分为四个环节进行。(人文主题,项目学习学习)活动一“阅读与概括:光荣的劳动,杰出的贡阅读与概括:光荣的劳动,杰出的贡献献”,内容为基于对“劳动改造世界,劳动创造文明”的认识,先通读本单元第4课,概括袁隆平、张秉贵和钟扬在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程中,通过怎样的不懈努力,做出了哪些杰出的贡献。活动形式要求
17、用表格、演示文稿或纲要的形式整理,在班级汇报。以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学会梳理新闻事实,分析报道的角度。活动二“梳理与探究:责任与奉献,辛勤与创造梳理与探究:责任与奉献,辛勤与创造”,内容为阅读第4课,发现优秀的劳动者做出的杰出贡献,是辛勤劳动、创造性劳动的成果;阅读第5课,理解坚守工匠精神所体现的劳动的价值与意义。阅读第6课,理解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美德辛勤劳动、热爱劳动,体会劳动的美与欢乐。通过对课文的梳理与探究,理解优秀劳动者内在的精神动力,来自于高度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劳动者辛勤地、诚实地劳动,创造了灿烂的文明,使热爱劳动、崇尚劳动的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活动形式可以是小组分工合作,每人
18、选择一个角度,写一篇短论谈谈自己的体会,在班级交流后再整理汇总。通过学习活动,探究劳动的价值与意义,体会劳动的崇高与美丽,加深对单元人文主题的理解。活动三“感悟与分析:报道典型人物,评论社会热点感悟与分析:报道典型人物,评论社会热点”,意在导向对单元文本的深层阅读。可以从阅读人物通讯和新闻评论的感受出发,引导学生讨论人物通讯和新闻评论是如何实现其表达效果的,从而引导学生分析新闻传媒文体的特点,学习并掌握其表达方式,感受其表达的效果。如讨论写人物通讯中作者如何“以事写人”,运用典型的事件来表现人物;如何通过典型细节把人物形象表现得充实、立体;如何通过人物个性化的语言来表现人物的精神品格;如何以精
19、当的议论表明观点、表达情感等。再如讨论新闻评论,在理解观点的基础上,分析评论是如何依据新闻事实、现实需要提出观点主张,逻辑严密地进行阐述的。引导学生通过深入分析,以达成单元工具性学习目标,并使学生获得的知识结构化,提高媒介素养。活动四“弘扬与树立:薪火相传、不负韶华弘扬与树立:薪火相传、不负韶华”,目的是在深层阅读的基础上,从立德树人出发,组织学生以作文、设置展板或演讲的形式,深入体会“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思想,树立无私奉献,锐意进取,勇于创造的劳动观念,学习杰出劳动者高度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继承与发扬中华民族尊重劳动、辛勤劳动、热爱劳动的美德,在自己的学习、生活
20、中体验劳动的美丽,践行工匠精神,力争将来能以劳动与创造为社会作出突出的贡献。回顾:第二单元专题教学设计建议回顾:第二单元专题教学设计建议1 1他们是怎样感动中国的他们是怎样感动中国的 设计学习任务:“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燕京第九景一位普通的售货员”张秉贵入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扎根大地的人民科学家钟扬”入选“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研读第4课的三篇通讯,联系第5课新闻评论,讨论:他们是怎样感动中国的。(活动情境,群文阅读)任务一:他们是怎样感动中国的?整体阅读第4课,讨论、明确:首先是他们的先进事迹和做出的贡献,其次是他们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和创造性劳动,还有他们的
21、高度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从而学会梳理新闻事实,分析报道的角度。在此基础上讨论任务二:他们何以能成为优秀的劳动者,使自己成为能感动中国的人?通过对文本中相关内容进行梳理与探究,理解他们的“责任与奉献,辛勤与创造”,理解优秀劳动者内在的思想品格、精神动力,如践行工匠精神,从而加深对单元人文主题的认识。在理解单元人文主题的基础上,讨论单元的工具性任务三:我们是怎么了解他们的?从这个任务切入,思考与探究新闻传播的方法和效果。比如:通讯中有记者通过多方调查报道的客观新闻事实,有他们的典型事迹及典型细节,有他们的语言及别人对他们的评价,有记者在报道中表达的自己的思考和感受等。最后,深入讨论任务四:他们感动
22、中国,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通过讨论,达成单元立德树人目标:“无私奉献,锐意进取,勇于创造,是新时代青年应该树立的劳动观念。”引导学生学习优秀劳动者,关注社会的发展,勇于承担时代赋予的使命。回顾:第二单元专题教学设计建议回顾:第二单元专题教学设计建议2 2媒介素养:通讯与新闻评论媒介素养:通讯与新闻评论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要求“学习当代社会生活中的实用性语文,包括实用性文本的独立阅读与理解。”学习目标与内容具体要求学习新闻传媒类的通讯、述评等。阅读与理解能力的本质表现为一种文体思维,是对某种特定体式的文本的理解、体验、感受和阐释能力。“文体是一个系统,它由体裁语体风格三个层面构成。”(1
23、 1)从通讯到非虚构性叙事)从通讯到非虚构性叙事我国新闻通讯体裁的文体流变 从清末王韬旅欧时所写的普法战纪等旅行通讯,到辛亥革命之初报道政治中心北京新闻的黄“远生通讯”,再到民国时期范长江的游记通讯,中国早期的通讯伴随新文化运动的潮流在表达形式上不断探索、突破。由穆青等人开创并提倡的典型报道成为上世纪八典型报道成为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前我国新闻领域弘扬英雄主义的主要宣十年代之前我国新闻领域弘扬英雄主义的主要宣传形式。传形式。改革开放后,通讯在发挥传统舆论引导使命的同时,也积极发挥舆论的监督、服务功能。深度报深度报道道突破了传统典型报道“英雄主义至上”、简单二元观的局限,对复杂事物展开多侧面、深层次
24、的剖析,呈现一种立体、多维的报道视角。新媒体时代,既赋予了以深度与理性见长的通讯大显身手的机会,又倒逼当代通讯必须直视短板,直面新媒介的互动性、开放性及个性化特征。“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非虚构理念非虚构理念的引入使通讯主题范围更加广泛,写作主体更加多元,叙事风格更加多样,技术呈现方式也更加丰富。叙事新闻报道需要作者花费大量的时间调查、观察和思考。它通常不太重视传统信息搜集的方法,例如坐下来进行访谈。它报道的内容并不局限于公开的言论,而是深入探讨人物行为背后的心理因素。它探索的是社会环境文化价值和个人身份。可它就是报道,实事求是的报道。重构叙事的优势通过采访目击者,搜集文件,追溯动作线,来重
25、新建构过去的事件。你是从一个已知的结局进行反推,因此你能保证结果令人满意。你只需要选对故事。(威廉津瑟写作法宝非虚构写作指南)(2 2)新闻评论)新闻评论体裁与写作观体裁与写作观吴恒权吴恒权办好媒体评论,打造思想高地办好媒体评论,打造思想高地“评论是新闻媒体的旗帜和灵魂。”“以权威评论宣传阐释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发挥评论的凝心聚力、指引方向的作用。”“成为倡导主流价值、打造思想高地的有力武器,进一步强化主流媒体舆论风向标、定音鼓的独特作用。”“当前,传播格局,舆论生态发生深刻变化,媒体评论工作面临新形式新挑战。一方面,互联网裂变式发展带来了信息的极大丰富,同时也使网络空间充斥着碎片化的信息
26、、莫衷一是的观点,受众对权威声音、深度解读的需求更加强烈,这为传统媒体发挥评论优势提供了有利条件。可以预见,评论的旗帜地位不仅不会削弱,还会更加强化和凸显。另一方面,在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群体表达意见观点、利益诉求的意愿十分强烈,人们借助论坛博客、微博微信等传播载体交流互动、频频发声,各种思想观点相互碰撞,形成一个巨大而活跃的话语空间,对舆论秩序形成强烈冲击,社会舆论更加复杂多元。各新闻媒体要增强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忧患意识,勇于担当、敢于创新,真正使评论成为时代强音,在众声喧哗的舆论环境中发出主流声音,占据主动地位,在各种思想观点的交锋中发挥导作用。”米博华米博华评论新闻与意识形态评论新闻与
27、意识形态 新闻评论是媒体的重器,是意识形态的敏感神经。评论历来与时局和政治密切相关。思潮的形成、倾向的走势、时风的塑造、民情的变动,关乎政治稳定、社会安定,无不与各方面的评说有关。在很多时候,这种观念形态的东西可以直接转化为现实的政治力量。解决问题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没有这样的环境,小同题会变成大问题,局部问题会演变成全局性问题,本不是问题的问题有时会发展成不可收拾的问题。因此,“怎么看”有时会比“如何办”更为重要。卢新宁卢新宁为转型期中国提供辩证思维为转型期中国提供辩证思维 在信息以秒杀计算的新闻高压锅里,评论早已成为兵家必争的主战场,在这个战场里,面对“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
28、性、差异性明显增强”的受众,主流媒体评论如何发声,才能达到中央提出的“在多元中立主导、在多样中求共识”的要求,做到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因时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转型期中国矛盾相互叠加,问题层出不穷,容易认识出现偏差思想走向极端、心态难以放平,主流评论的职责,正在于为转型期中国提供辩证认识论,做社会舆论的压舱石、导流器、减压阀,让主流价值有机会在观念竞争中胜出,为改革大业向前推进注入更多正能量。如何让我们的舆论引导产生效果?问题牵动人心,问题需要解答,只有抓住了问题,报道和评论才更有针对性和公信力,在工作层面才能够主动设置议题,形成话语场,把握主动权;在传播层面才能够引起广泛共鸣,形成和扩
29、大共识;在社会发展层面才能够引发思考,寻求对策,推动社会进步,维护群众利益。美康拉德美康拉德芬克芬克冲击力:新闻评论写作冲击力:新闻评论写作教程教程 美康拉德美康拉德芬克芬克冲击力:新闻评论写作教程冲击力:新闻评论写作教程“有冲击力的社论写作的基础”就是要“提出倡言支持一种立场”,应当“有逻辑性和说服力、吸引力,令人信服”,“应当超越了那种一方面,但另一方面的写法,而是劝导读者接受新的见解、新的结论”。芣苢诗经周南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撷之。文氏外孙入村收麦苏辙欲收新麦继陈谷,赖有诸孙替老人。三夜阴霪败
30、场圃,一竿晴日舞比邻。急炊大饼偿饥乏,多博村酤劳苦辛。闭廪归来真了事,赋诗怜汝足精神。回顾:第二单元专题教学设计建议回顾:第二单元专题教学设计建议3 3古代诗歌中的劳动古代诗歌中的劳动 一、民歌中的劳动:劳动的美与欢乐。关键词:民歌,女子,采集,药物“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豳风七月)我的劳动是自由的生命表现,因此是生活的乐趣。(马克思詹姆斯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一书摘要)诗经中有大量的女性劳动诗篇,表现古代女性以蓬勃欢快的心情,勤劳灵巧地参加劳动,其中有许多表现采集中药的诗篇,如鄘风桑中的“爰采唐矣”,小雅杕杜中的“言采其杞”,唐风采苓中的“采苓采苓”。采药将劳动与女性的社会与爱情生活
31、相连,赋采药或以为比兴,如王风采葛“采彼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劳动之美:心灵与情感的淳朴自然,欢畅自足 方玉润诗经原始:“夫佳诗不必尽皆征实,自鸣天籁,一片好音,尤足令人低回无限。若实而按之,兴会索然矣。读者试平心静气,涵泳此诗,恍听田家妇女,三三五五,于平原绣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余音袅袅,若远若近,忽断忽续,不知其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旷,则此诗可不必细绎而自得其妙焉。”文人诗中的劳动:丰收的喜悦,劳动的欢乐与浓浓的亲情。源于生计的现实关注。传统:“观”与“悯”,田园之乐与隐逸之情。关键词:文人诗,麦收,退居,亲情 吾家本眉山,田庐之多寡,与扬子云等。仕宦流落,不复能归。中窜岭南,诸
32、子不能尽从,留之颍川,买田筑舍,赊饥寒之患。既蒙恩北还,因而居焉。然拙于生理,有无之计,一付诸子。夏五月,麦方登场,迟往从诸农夫,箪瓢铚艾,知以为乐。(和迟田舍杂诗九首序引)回顾:第二单元专题教学设计建议回顾:第二单元专题教学设计建议4 4穿插在单元中的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穿插在单元中的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 语言任务群的课时可以有两种分配方式:或集中安排,或穿插在其他任务群中。与各任务群中的语文活动有机结合在一起。每一个学习任务群,都要为“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任务群提出问题,提供资料,准备必要的条件;可将语体风格的探讨加入其中。关键词:语言新闻通讯评论诗歌 人物通讯往往借用文学的表现手法表现
33、人物,因此涉及到文学的语言表达;新闻评论既具有新闻作品的属性,又有议论性文章的特点,因此也涉及思辨性文本的语言表达。涉及实用文阅读及思辨性阅读的语言表达:(1)说理的逻辑思路(2)语体风格:说理的风度(1)从思辨性及语言探究角度,梳理新闻评论的逻辑思路 评论开头提出了高技术企业的需求同工匠精神不谋而合的看法,作为探讨时代品质与工匠精神的由头,之后对“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进行了深入、拓展的探讨。先说明工匠精神的本质是一种有积极、重要作用的职业素养和职业品质,再廓清对工匠精神的种种误解,在反驳错误认识中对比立论,阐明了工匠精神的时代价值。然后进一步探讨了工匠精神的内涵,通过对比,批评了当前社会上
34、存在的浮躁风气和短视心态,倡导“我们不必人人成为工匠,却可以人人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提出这篇评论的主旨。最后进一步强调发扬工匠精神的时代意义,号召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使论述全面而深入。在跨任务群学习中穿插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增强思维的逻辑性和深刻性,从根本上提高思辨性和实用性阅读能力。(2)语体风格:说理的风度 说理的力量,不仅来自于逻辑,同样来自于信誉和情绪;说理的风格,显现撰稿人的品格,塑造媒体的公众形象。理性表达意识的核心是尊重他人的对话的权利。平等的讨论,发现真理,形成共识。只有具有理性的表达意识,才能自觉地运用语言工具来理性的表达。说理要实在,要有平等意识,要真诚。“谩骂
35、是对吵架很有用的语言,但不是说理的语言。吵架的目的是在最大程度上造成语言伤害。”但是“一般来说,吵架越成功,说理越失败。”“说理的目的与骂截然相反,说理不仅不以伤害为目的,而且还要尽量避免可能的伤害,这是说理的教养。”(徐贲明亮的对话:公共说理十八讲)影响:可以震撼心灵,也可以潜移默化。四前瞻:第八单元编写意图四前瞻:第八单元编写意图“语言建构与运用语言建构与运用”核心素养的培养核心素养的培养 语文核心素养是高中语文教材编写要达到的总体内容目标,也是整个教材框架设计的基本依据。课程标准凝练了“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以及文化传承与理解。教材
36、中这四个方面的落实力求统整,而不是分别落实、割裂呈现。教材编写力求做到“以一带三”:“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教材的本质规定性,也是语文课程的载体,整个教材都要立足于语言文字的运用,让学生在学习语言过程中很自然地把其他三方面“带进来”。第八单元涉及的第八单元涉及的“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任务群的任务群的具体具体学习目标与内容学习目标与内容 通过通过在语境中在语境中解读词汇、理解语义的过程,树立语言和言语的相关解读词汇、理解语义的过程,树立语言和言语的相关性和差别性的观念。性和差别性的观念。通过文言文阅读,梳理通过文言文阅读,梳理文言词语文言词语在不同上下文中的词义和用法,把在
37、不同上下文中的词义和用法,把握古今汉语词义的异同,既能沟通古今词义的发展关系,又要避免用握古今汉语词义的异同,既能沟通古今词义的发展关系,又要避免用现代意义理解古义,做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品的准确理解。现代意义理解古义,做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品的准确理解。在学习文学作品时,观察在学习文学作品时,观察词语的活用词语的活用,体会文学语言的灵活性和创,体会文学语言的灵活性和创造性。造性。在运用口语和书面语表达的过程中,对比两种在运用口语和书面语表达的过程中,对比两种语体用词和造句语体用词和造句的差的差别,体会别,体会口语与书面语的风格差异口语与书面语的风格差异。反思和总结自己写作遣词造句的经验,
38、建构初步的反思和总结自己写作遣词造句的经验,建构初步的修辞知识修辞知识,提高,提高语用能力,增强表达的个性化。语用能力,增强表达的个性化。落实课标:第八单元的学习活动学习目标与内容落实课标:第八单元的学习活动学习目标与内容 一丰富词语积累(结构化)一丰富词语积累(结构化)1了解了解词语的词语的“家族家族”,丰富积累,丰富积累2关注关注熟语熟语“家族家族”,让语言多姿多彩,让语言多姿多彩3学习学习新词语新词语,让语言鲜活生动,让语言鲜活生动二把握古今词义的联系与区别二把握古今词义的联系与区别1探究探究一词多义一词多义2把握把握古今词义的不同古今词义的不同3避免避免以今律古,望文生义以今律古,望文
39、生义三词义的辨析和词语的使用三词义的辨析和词语的使用1准确准确理解词义理解词义,把握,把握词语的用法词语的用法2体会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词语的感情色彩3把握把握词语的语体色彩词语的语体色彩单元的编写思路和设计意图单元的编写思路和设计意图词语词语是语言学习中需要特别给予关注的。我国语文教学的传统特别强是语言学习中需要特别给予关注的。我国语文教学的传统特别强调调字与词是语言建构的起点字与词是语言建构的起点。语汇是语言的根本。学生使用语言能力。语汇是语言的根本。学生使用语言能力的高低,在相当大程度上决定于掌握语汇能力的高低。国外甚至认为,的高低,在相当大程度上决定于掌握语汇能力的高低。国外甚至认为,一
40、名学生的智力能力同语汇量的多少成正比。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学一名学生的智力能力同语汇量的多少成正比。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学生学语言,主要是生学语言,主要是扩充语汇,增强运用语汇的素养扩充语汇,增强运用语汇的素养。所以,必修上册。所以,必修上册的语言单元围绕的语言单元围绕“词语解释与词语选择词语解释与词语选择”设计了三个学习任务,引导设计了三个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学生自主建构自主建构关于词语的相关知识,把握词义理解和词语运用的相关关于词语的相关知识,把握词义理解和词语运用的相关规律。规律。单元教学设计的原则单元教学设计的原则课程标准的课程基本理念课程标准的课程基本理念“加强实践性,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方式
41、的转变加强实践性,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方式的转变”1在语文实践中在语文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增加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增加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自觉意识,积极利用信息技术以及身边和各种资源和机会,通过阅读与鉴赏、自觉意识,积极利用信息技术以及身边和各种资源和机会,通过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积累言语经验,把握语文运用的规律,积累言语经验,把握语文运用的规律,学会语文运用的方法学会语文运用的方法,有效地提高语文能力,并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过程,有效地提高语文能力,并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过程中促进方法、习惯
42、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发展。中促进方法、习惯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发展。2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需要,引导学生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需要,引导学生在语言文字运用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在语言文字运用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培培养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养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探求解决问题和语言表达的创新路径。探求解决问题和语言表达的创新路径。3整体教学整体教学集中安排的前提:集中安排的前提:前置与后延前置与后延“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必修阶段(必修阶段(1学分)学分)两种分配方式:两种分配方式:或集中安排或集中安排(0.5学分)学分),或穿插在其他任务群中,或穿插在其他任务群
43、中(0.5学学分)分)。如何分配课时,由教材编者设计或如何分配课时,由教材编者设计或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计划安排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计划安排。集中安排的单元中各学习活动的处理:详与略,课内与课外,活动的分项集中安排的单元中各学习活动的处理:详与略,课内与课外,活动的分项与整合。与整合。贯串其他所有的学习任务群,与各个学习任务群中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贯串其他所有的学习任务群,与各个学习任务群中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的流、梳理与探究的语文活动有机结合在一起语文活动有机结合在一起。每一个学习任务群,都要为。每一个学习任务群,都要为“语言积累与探究语言积累与探究”任务群提出问题,提供资料,准备
44、必要的条件;有些学任务群提出问题,提供资料,准备必要的条件;有些学习任务群也可以与本任务群共同完成。习任务群也可以与本任务群共同完成。单元教学设计的原则单元教学设计的原则同样是表现地域特色的小说,同样是表现地域特色的小说,蒲柳人家蒲柳人家和和溜索溜索在在词语的选用词语的选用上各有什么特点?体现出怎样的上各有什么特点?体现出怎样的风格风格?蒲柳人家蒲柳人家是刘绍棠的代表性作品。作者运用了大量是刘绍棠的代表性作品。作者运用了大量民间口语民间口语与俗语,并加以提炼与俗语,并加以提炼,形成一种,形成一种凝练而富有动感、充满乡土气息的语凝练而富有动感、充满乡土气息的语言风格言风格。比如,。比如,“热得像
45、天上下火热得像天上下火”“”“何满子是一丈青大娘的心尖子,何满子是一丈青大娘的心尖子,肺叶子,眼珠子,命根子肺叶子,眼珠子,命根子”,生动传神。同时,又继承说唱艺术的特,生动传神。同时,又继承说唱艺术的特点,讲究压韵和对偶,用词造句文白相间,读来抑扬顿挫,很有节奏点,讲究压韵和对偶,用词造句文白相间,读来抑扬顿挫,很有节奏感。比如,感。比如,“一丈青大娘勃然大怒,老大一个耳刮子抡圆了扇过去,一丈青大娘勃然大怒,老大一个耳刮子抡圆了扇过去,那个年轻的纤夫就像风吹乍蓬,转了三转,拧了三圈儿,满脸开花,那个年轻的纤夫就像风吹乍蓬,转了三转,拧了三圈儿,满脸开花,口鼻出血,一头栽倒在滚烫的白沙滩上,紧
46、一口慢一口气,高一声低口鼻出血,一头栽倒在滚烫的白沙滩上,紧一口慢一口气,高一声低一声呻吟一声呻吟”“”“何大学问人高马大,膀阔腰圆,面如重枣,浓眉朗目,何大学问人高马大,膀阔腰圆,面如重枣,浓眉朗目,一副关公相貌一副关公相貌”等。等。溜索溜索是阿城的短篇小说。作者是阿城的短篇小说。作者用词讲究干净、洗练用词讲究干净、洗练,比如,比如,“山不高山不高”“”“口极狭口极狭”“”“心下大惑心下大惑”“”“着一派森气着一派森气”,语言上有着有语言上有着有古汉语的简洁凝练,短促有力古汉语的简洁凝练,短促有力,与内容上环境的险峻、马帮汉子们的,与内容上环境的险峻、马帮汉子们的利落矫健相得益彰,非常和谐。
47、利落矫健相得益彰,非常和谐。语言学习活动的前置与延伸(朱德勇)如果能把这一学习活动前置到初中开始,在初中学习这两篇课文时,就引导学生关注与讨论这一语言现象,发现问题,获得资料,就可以为高中的探究准备必要的条件,从而打通初中与高中的学习内容,这当然是更为理想的状态。(课题)可见,所谓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就教师的教学设计而言,本质上也是教学思想和方法的转变。树立语言学习内容前置的观念,应在这册教材教学伊始甚至更前的时候,尽力全面系统地了解教学内容。比如,单元学习活动三中有“准确了解词义”的内容,指出要做到用词“恰当”“合适”,就要仔细辨析词义,准确理解词语的意义。将这一学习要求前置,可以在第一
48、单元学习现代诗人昌耀的峨日朵雪山之侧时,讨论“我的指关节铆钉一样楔入巨石罅隙”,引导学生探讨“楔”的表达效果,理解“楔”在这里是指用力插入,表现的是登山者的努力、攀援者的挣扎。用“楔”来表现,从动作的叙述,到情景的的描写,都极具视觉冲击力。还可以讨论其中石砾不时滑坡,“引动棕色深渊自上而下一派嚣鸣”中“嚣鸣”的内涵,明确“嚣鸣”显然不仅是攀登者当时所遇的险情,还是诗人在现实中生存状态和精神生活的写照。单元学习活动三中对“把握词语用法”,强调词语的选择不仅要讲究“对”,也追求“好”,既要准确,也要生动。对此,可以在第二单元学习杜甫七律文氏外孙入村收麦时,讨论颔联“三夜阴霪败场圃,一竿晴日舞比邻”
49、中诗人选择“败”“舞”的用法特点和表达效果,品味诗人上句中以一“败”字表现的“阴霪”破坏的严重,从而理解麦收时节连日“阴霪”给农人带来的愁苦,也从中感受诗人心中的焦虑。此联用对比,下句写今晨天气转为晴热干燥,正好收麦,初升一竿的太阳令乡邻欢欣鼓舞,诗人以一“舞”字尽显乡邻喜悦之态。语言学习内容前置一般因语言材料限制,往往穿插在其他任务群各单元的课文教学中进行,但有的单元广泛地存在一类语言现象,可以为词语学习提供丰富的资料,可以按课程标准要求,把这些单元的学习任务和本任务群共同完成。比如,第一单元第2课中郭沫若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中“无数白云正在空中怒涌”句中“怒涌”与昌耀诗中的“嚣鸣”表达效果有异
50、曲同工之妙。闻一多红烛中,“诗人啊,吐出你的心来比比”中的“吐”,红烛“烧破世人的梦,烧沸世人的血”中的“烧破”与“烧沸”,以及“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你烧得不稳时,才着急得流泪”中的“侵”“稳”等,都是选择词语的范例。第一单元的导语中要求从语言角度欣赏作品,学习任务中要求围绕“诗歌语言”探讨欣赏诗歌的方法等,可以与第八单元的学习活动整合进行。在过往的语言教学中往往普遍存在一种现象:在探讨语言艺术时,只关注文学语言,这是对语言的锤炼和鉴赏的狭义理解。学习活动三“把握词语的语体色彩”中指出,公文中的运用的比较庄重、严肃的书面语词语是值得关注与探讨的。语言学习内容的前置不能忽视实用文文本。在学习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