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媒介研究的进路经典文献读本(英)奥利弗博伊德巴雷特 克里斯纽博尔德 硕655马小可3106078004一、本书定位(一)传播学研究者的问题:媒介研究是一个被许多不同人文、社会科学所关注的研究领域,要理清其理论和方法传统是一件极为重要但也相当困难的事情。许多传播学的研究者们或许都思考过这样一些问题:这个领域中的研究传统是否太过庞杂?能否很方便地得到一个多世纪以来最经典的传播研究文献?对这些文献能否作比较清晰的理论和方法上的梳理?(二)本书的目的、作用和评价 1、目的:为了解媒介和大众传播研究的不同理论和方法传统提供丰富的资料。2、作用:揭示媒介研究主流传统的发展线索,选取其具有开创性和杰出研究中
2、的范例,并在每一章的导言中联系语境进行解读。3、评价:不能说媒介研究的进路完全解决了传播学研究者的问题,但它确实是一次相当出色的尝试。二、作者地位和其他论著 (一)奥利弗博伊德巴雷特:莱彻斯特大学大众传播研究中心远程教学主任(二)克里斯纽博尔德:莱彻斯特大学大众传播研究中心讲师三、目录框架 第一章 媒介研究的领域 第二章 大众社会理论、多元主义、功能主义 第三章 媒介效果研究 第四章 政治经济学 第五章 公共领域 第六章 媒介职业和职业人员 第七章 文化霸权 第八章 女权文化 第九章 活动图像 第十章 新受众研究 第一章 媒介研究的领域 1、研究领域的界定奥利弗博伊德巴雷特 和 克里斯纽博尔德
3、 2、论忽视历史:大众传播研究与社会批判(1992)汉诺哈特 3、媒介社会学:主导范式(1978)托德吉特林 4、大众传播研究的背景(1981)詹姆斯D哈洛伦 5、欧洲大众传播研究:起源与展望(1981)杰伊G布卢姆勒 6、大众传播与现代文化:对意识形态批判理论的贡献(1988)约翰B汤普森第二章 大众社会理论、多元主义、功能主义 7媒介研究的早期理论奥利弗博伊德巴雷特 8文化工业:欺骗大众的启蒙(1979)西奥多W阿多诺和马克斯霍克海默 9大众社会和它的文化(1961)爱德华希尔斯 10大众社会与大众文化:独立还是依存(1964)哈罗德L维伦斯基 11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和功能(1964)哈罗
4、德D拉斯韦尔 12功能分析和大众传播研究回顾查尔斯R赖特 13媒介研究:理论进路(1982)詹姆斯柯伦迈克尔古列维奇和简内特沃尔拉科特 14政治家和新闻界:一篇有关角色关系的论文(1981)杰伊G布卢姆勒和迈克尔古列维奇第三章 媒介效果研究 15媒介效果研究的传统克里斯纽博尔德 16传播的两极流动(1955)伊莱休卡茨 和 保罗F拉扎斯菲尔德 17大众传播的效果(1966)约瑟夫T克拉珀 18走向“文化指标”:对大规模中介的公众讯息系统的分析(1969)乔治格伯纳 19大众传播媒介的议程设置功能(1972)马克斯韦尔E麦考姆斯 和 唐纳德L肖 20个人对大众传播的利用(1974)伊莱休卡茨、杰
5、伊G布卢姆勒 和 迈克尔古列维奇 21受众研究的五种传统(1990)克劳斯布鲁恩詹森 和 卡尔埃里克罗森格伦第四章 政治经济学 22政治经济学方法奥利弗博伊德巴雷特 23广播的国际商业化(1971)赫伯特I希勒 24大众传播的政治经济学(1973)格拉汉姆默多克 和 彼德戈尔丁 25论大众传播政治经济学(1979)尼古拉斯加纳姆 26论受众商品及其劳动(1981)达拉斯斯迈思第五章 公共领域 27“公共领域”的概念化奥利弗博伊德巴雷特 28公共领域的诸种机制(1989)尤尔根哈贝马斯 29媒介和公共领域(1986)尼古拉斯加纳姆 30公共领域理论(1993)约翰B汤普森 31知识分子、“信息社
6、会”与公共领域的消失(1982)菲利普埃利奥特 32民主与媒介:缺乏根据(1993)约翰基恩第六章 媒介职业和职业人员 33对媒介职业和职业人员的分析奥利弗博伊德巴雷特 34新闻编辑室内的社会控制:一项功能主义的研究(1955)沃伦布里德 35回访“把关人”:1966年对1949年案例的再研究(1967)保罗B斯尼德 36专业记者:目标、职业、角色(1971)杰里米滕斯托尔 37新闻网(1978)盖耶塔奇曼 38新闻部门与广播组织:客观性的制度化(1979)彼得戈尔丁 和 菲利普埃利奥特 39内容是怎样生产出来的(1980)穆里尔坎托 40战时记者(导言)(1988)戴维E莫里森 和 霍华德特
7、姆伯 41国家文化(1991)派迪斯坎内尔 和 戴维卡迪夫第七章 文化霸权 42文化研究中的文化霸权研究方法克里斯纽博尔德 43文化分析(1965)雷蒙德威廉斯 44文化研究:两种范式(1980)斯图亚特霍尔 45通俗文化与“葛兰西转向”(1986)托尼贝内特 46“意识形态”的再发现:媒介研究中被压抑者的回归(1982)斯图亚特霍尔 47大众传播与文化研究(1989)詹姆斯凯里 48民粹主义与普通文化(1992)吉姆麦奎根第八章 女权文化 49女权主义媒介研究克里斯纽博尔德 50女权主义理论与媒介研究(1987)H莱斯利斯蒂夫斯 51女权主义文化电视批评文化、理论与实践(1990)玛丽艾伦布
8、朗 52大众媒介对妇女采取的符号灭绝(1978)盖耶塔奇曼 53女性与文化工业(1982)米歇尔马特拉特 54霸权过程中的阶级与性别:女性理解电视现实和认同电视人物中的阶级差异(1989)安德烈普雷斯 55快乐机器(1993)安妮特库恩第九章 活动图像 56活动图像的分析克里斯纽博尔德 57神话和意义(1975)威尔赖特 58界定样式样式和通俗文化(1976)斯坦利J所罗门 59样式的问题斯蒂夫尼尔 60民间故事的形态学(1968)弗拉基米尔普洛普 61故事和话语(导言)(1978)塞默尔查特曼 62叙事的原理(1985)戴维博德威尔 63美国电视网的叙事形式(1986)简弗约尔第十章 新受众
9、研究64“新受众研究”之方法奥利弗博伊德巴雷特65重新评价大众传播研究中的新修正主义(1990)詹姆斯柯伦66导读(1987)珍妮斯A拉德韦67电视和性别(1986)戴维莫利68与大众文化意识形态(1991)伊恩昂69电视剧故事的参与模式:比较分析塔马尔利布斯 伊莱休卡茨70媒介、技术和日常生活赫尔曼鲍辛格尔71受众位置的再度确定(1988)马丁阿洛1、研究领域的界定奥利弗博伊德巴雷特 和 克里斯纽博尔德 对媒介的研究如果代表了一个领域,那么它是一个边界模糊的研究领域。人们试图用“大众传播”、“传播”、“媒介研究”等词语来表示这个领域,但都没有界定清楚。这是一个易变的,令人困惑的领域。一、介绍
10、四个用来识别这个领域的名称:1、“大众传播”优点:注意到了电视、广播、报纸、电影、音乐等传播媒介背后的企业和企业行为,并根据企业的受众范围强调了其中一些公司的巨大规模。缺点:“大众”、“大众的”这个术语的意义模糊,其背后含有大规模的、同质性、缺乏差异性和个性、无知、不负责任地做出反应,这些含义。当代“大众传播”这个术语要求处理“受者”、“受众”、“读者”、“观众”、“使用者”和“文本”这些问题。2、“传播研究”强调对三方面本质的研究:1、信息及其构成;2、传者与受众的关系;3、各种形式的语言(口语、书面语、视觉语言)。这是一种关于创造意义过程的“传输”或直线性的观点,它除了应用于大众传播和媒介
11、传播外,还应用于人际传播和组织传播。3、“媒介研究”强调对主流媒介文本的研究 4、“文化研究”对用于社会表达的符号代码感兴趣,在社会背景下解释其意义,研究它们是怎样形成和怎样使用的。(“文化研究”)“对用于社会表达的符号代码,以及解释和使用这些代码来反映社会关系并促使其形成的方式更感兴趣。”?二、各篇文章简要介绍 1、哈特:认真研究了“批判”研究的观点,努力解决“领域”与“学科”之间的差别。2、吉特林:(1)以间接效果概念来取代完全沿着“大众社会”路线建立的大媒介“效果”理论。(2)效果不能被简化为前因后果,“没有变化”根本不能等于“没有效果”,因此精确的方法不能取代提出正确的问题,不能保证得
12、出有效的答案。数据有时不能说明一切。受众变化速度加快,慎重对待受众调查的结果。3、哈洛伦:强调社会学知识对媒介研究理论的贡献。“大众传播研究只有在社会学理论背景中才有意义”。(哈特)哪种社会学理论?(?)(哈洛伦)怎样用最佳的方式在经验研究与理论发展之间建立富有成效的联系,这个问题依然存在。凯里指出“在传播与社会理论之间缺少告知关系。”“告知”也是联系的一种方法,缺少方法是理论建设的鸿沟,也是传播学研究的困难之一。4、布卢默:主张欧洲与美洲两大研究传统相结合。5、汤普森:把对大众传播媒介与文化的研究撤回到社会学起源上。把学科的范围、合理性、研究方法上的讨论纳入解释学的方法框架内。生产扩散,建构
13、,接收占用,是对大众传播意识形态特征进行分析的本质要素。对大众媒介的意识形态解释应将三方面结合起来。7媒介研究的早期理论奥利弗博伊德巴雷特 早期媒介研究的三种进路:1、大众社会理论;2、功能主义;3、多元主义 左翼:阿多诺、霍克海默(法兰克福学派)马 尔 库 塞(新 马 克 思 主 义 的 文 化 学 派 cultural wing of neo-Marxism 20世纪6070年代)右翼:艾略特、利维斯 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社会理论认为,(媒介)满足人们需求的同时,同等地压制了那些会“引起麻烦”的需求。一、大众社会理论:优点:对媒介研究中的垄断控制、交叉所有、商业化、屈从于经济精英利益的技术理
14、性以及对受众接近媒介的控制等问题做出了精辟的分析 缺点:对受众的看法单一,极少注意到受众对读物的多元选择和对媒介文本进行抵制的潜能,醉心于媒介效果的“魔弹理论”,不重视经验研究。二、功能主义 关注系统广泛的属性以及系统的适应、生存和变革。查尔斯R赖特认为,功能指的是传播中的某些惯例以及有规律的和标准化的成分所产生的结果。三、多元主义 拉扎斯菲尔德(行政理论)和阿多诺(批判理论)之间的理论冲突。行政取向的研究倾向于在认定现存社会秩序的公正性和内在合理性基础上提出问题。行政主义多元主义(自由多元主义,自由主义)“行政理论”比“多元主义”内涵狭窄,“批判理论”比“马克思主义”和“霸权理论”内涵宽泛。
15、15媒介效果研究的传统克里斯纽博尔德 本章的关注点在于效果研究本身,而不是对效果研究的领域作整体性评价。一、对效果研究的传统追溯:20世纪30年代的“佩恩研究”(戴尔1933)和霍夫兰(1949)更早:19世纪晚期的大众社会理论。早期的效果研究试图把握短期和可测量的效果,受众被看作是由孤立的个人组成的聚合体。较新一代的受众研究强调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研究共享价值观对维持小群体或社区稳定性的作用,研究群体中个人态度和行为的关系。二、效果研究的重要性:原动力、基础 对媒介效果的研究是隐藏于大众传播研究发展史中的原动力。麦奎尔:“全部大众传播研究建基于对媒介具有强大效果的推测上”。三、本章理论简介
16、1、卡茨和拉扎斯菲尔德:“二级传播”“中介变量”与“重新发现首属群体”的相关性:首属群体的重要人物被认为扮演了“意见领袖”的角色,意见领袖被认为是媒介和受众间的“中介变量”。2、克拉珀:我们对大众传播效果知道些什么?(1)悲观主义的根据直接的效果研究处理不了越来越多的变量“对任何有关效果产生问题进行系统化描述,对原理进行预测性应用,成了一个越是努力地追寻却又离得越远的目标。因为人们会发现不胜枚举的变量。”建模的困难之处。基于节目同质化问题,曾经设想是否能建立节目数量达到饱和状态的模型。(2)希望的理由用现象学的观察法,变直接效果研究为间接观察的研究,观察整体媒介环境中各种相关因素的条件和变化。
17、3、格伯纳:(1)“媒介培养”长时段效果研究的范式(2)文化指标模式:对电视的研究可以作为文化价值观的指示器。在多大程度上,受众对社会、社会结构、性别角色等的看法与电视上所表现的这些事物的形象具有一致性。新马克思主义对媒介的分析:媒介被认为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意识形态机器”(ideological apparatuses)。4、布卢姆勒、卡茨、古列维奇:“使用与满足”学说 5、詹森和罗森格伦:受众研究的5种传统:效果研究;使用与满足;文学批评;文化研究;接受分析 22政治经济学方法奥利弗博伊德巴雷特 一、治经济学理论对研究媒介传播的启示:政治经济学理论家认为,媒介的重要意义远非对个人产生的效
18、果、个人的使用和满足等问题,它还必须涉及到媒介与其他社会机构、经济、社会意识构成之间的关系。媒介的意义不能简化为直线性的、偶然的刺激反应论。这种观点与古典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社会模式的阐述相冲突。(社会的统治思想是统治阶级的思想,通过制造工人阶级的“虚假意识”维持现存的社会阶级不平等。是直接的“媒介效果”过程)二、经济学研究媒介传播的不足之处:虽然经济学可以规定媒介传播活动的主要特征,但不能对这种活动的各个方面提供完美的解释。三、“政治经济学”在媒介研究种的研究领域:“媒介兼并、多样化、商业化、国际化的过程,追逐受众和广告的利润驱动力原理及其对媒介行为和媒介内容的影响。四、莫斯可的观
19、点:1、对政治经济学的两种定义:(1)狭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社会关系,特别是权力关系,这些关系相互作用构成了资源(包括传播资源)的生产、分配和消费”。(2)广义:“研究社会生活种的控制与存在问题”。2、政治经济学的三个本质特征:(1)“强调对社会改革的研究”。(2)“研究社会整体或构成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领域的社会关系的整体性”。(3)“研究道德哲学,对社会道德价值标准和道德原则感兴趣”。戈尔丁和默多克增加了第四个特征:(4)“传播政治经济学的特征应该包括关注资本主义企业与国家干预之间的平衡问题”。3、为把政治经济学应用与传播提供了三个入门概念:“商品化”、“空间化”、“结构化”。“政治经济
20、学对传播作出的最大贡献是对媒介制度及其背景的分析。”五、注意一句话:“政治经济学一直是批判的”。1、对古典马克思主义经济基础上层建筑模式的批判。(媒介的意义不能简化为直线性的、偶然的刺激反应论)2、大众传播的政治经济学默多克和戈尔丁的这篇文章标志着英国批判媒介理论的复活。3、4、5?但无论怎样,“它已经识别了国家与公共媒介之间的各种关系以及国家间接干预公共媒介的控制和运作的可能性。”27“公共领域”的概念化奥利弗博伊德巴雷特“公共领域”概念出自尤尔根哈贝马斯。“公共的”不是作为抽象原则,而是作为一种具有具有文化内涵的社会实践。文化内涵的社会实践。一、本章阐述的问题:公共领域的衰落。为什么会衰落
21、?是不是真的衰落了?问题焦点:媒介私有化 二、学者观点:1、哈贝马斯:最初(18世纪)媒介是公共领域的组成部分,但媒介商业化以后,媒介使自己离开了公共领域这个角色。2、基恩:注意到媒介不平等地分配表达权和被告知的权力。3、默多克:公共广播没有“跟上政治和社会话语激增的步伐”。“公共广播的衰落对广播的“公共服务”功能造成威胁”。这里为什么说广播而不是电视?国外的人均广播拥有量都超过电视拥有量,中国是个特例 33对媒介职业和职业人员的分析奥利弗博伊德巴雷特 在媒介研究中,无论是“行政的”传统还是“批判的”传统,都对方法论、概念和认识论的问题研究很多,但对媒介组织和从业人员这一领域的研究很少。42文
22、化研究中的文化霸权研究方法克里斯纽博尔德 一、文化研究简述 1、文化研究诞生时间:20世纪60年代 2、研究视角:广阔的文化环境,而不是主流大众传媒研究的媒介效果、受众态度和行为变化等问题。3、文化研究的学派:北美:拉德韦 欧洲:巴特;埃科 英国:霍加特;威廉斯;霍尔 4、文化研究(文化效果理论):媒介的作用是通过它们表达世界的语言、符号和文化代码来作用于民众意识的,它的效果是潜移默化的。5、一场引人注目的争论:媒介意识形态作用的范围是直接由社会精英利益集团决定,还是由基础的经济力量决定,或者由于系统(社会系统or媒介系统?)内部的对抗?虽然马克思主义对早期文化研究有很大影响,但文化研究在文本
23、分析方面有创新,特别是文本分析与亚群体的研究(工人阶级、妇女、青年群体和少数民族)。二、本章观点简介:本章收录的文章“都试图解释通过媒介实现的文化统治过程应该怎样加以概念化和理解的问题。1、葛兰西:最早提出了“霸权”观点。(1971)2、英国文化研究:认为社会由各种相互竞争的文化构成。3、威廉斯:漫长的革命文化研究的奠基之作。“文化是一种体验和处理社会生活的方式,是指导人们行为的意义和价值观,它体现在社会关系、政治生活等方面,并调节社会关系和政治生活。”4、霍尔:媒介不应该被作为“产生效果的文化”来研究,应作为社会价值观和意义的指标物,作为解释和评价文化意义的文本来研究。(与霍加特和威廉斯的观
24、点一致)三、人种志方法(“民族志学”、“人种学”):人类学的一个分支,是涉及各种人种文化的科学性描述,其独特性在于要求研究者亲身深入某一社群的文化,并在该社群中长期生活,直接参加该群体的各方面活动,从“内部”了解该社群的文化。总结:本章“描述了霸权范式的衰落,展望了经济基础上层建筑模式的复兴”。在“政治经济学”一章中是对“经济基础上层建筑”模式的批判。启示:一、研究的侧重点不同,应用的模式不同;二、研究的过程是不断反思批判的过程科学是可以证伪的。49女权主义媒介研究克里斯纽博尔德 女权主义一直是媒介文本研究的关注之一,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引起特别关注,它涉及到妇女在媒介工业中的地位、女性受众
25、、女性思想等问题。本章的目的是为了说明女权主义作品用于媒介研究时所遵循的核心原则:将所有问题处理为妇女与公共领域、私人领域的关系问题。1、斯蒂夫斯:将女权主义分为三个领域:(1)自由女权主义:与美国主流研究(?)相联系,期待不威胁社会基础结构的渐进改革。(2)激进女权主义:与结构主义的以文本定位的模式相联系,认为社会是作为父权制社会建设的。(3)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女权主义:成果最丰硕,认为这种研究方法提供了一个可供操作的具有广泛基础的知识框架。2、布朗:从激进女权主义视角探讨,关注英国文化研究,强调积极女性受众,研究精神分析。3、塔曼奇:妇女的“符号灭绝”,媒介未能向妇女提供积极角色模式,妇
26、女整体的完全缺席,如果妇女出现在符号世界里,也是出现在家庭背景中,而不具有经济生产力的劳动力。4、马特拉特:文化工业通过女性广播、日间播放的节目将从事家务劳动的妇女整合进日常生活。5、普雷斯:妇女对大众文化中的父权制要素做出了怎样的反应,她们是否抵制这种要素?56活动图像的分析克里斯纽博尔德 一、活动图像:指电影业、电视业和影像产业制造的产品。既不包括静止图像的分析,也不包括全部由文字写成的作品。二、活动图像研究的分类:1、样式研究:主张意义本质上是“互文本”的,依赖于电影观众对于样式产品的早先经验和知识。样式研究的三大主流:(1)仪式的方法(2)意识形态方法(3)美学方法 2、叙事研究 二者
27、都起源于19世纪的小说分析。64“新受众研究”之方法奥利弗博伊德巴雷特 一、“新受众研究”的方法:接受分析 二、为什么会引发“新受众研究”方法的讨论?原因一:受众分析格外重要,即使学者们不在研究受众问题,他们研究出的意义也要从媒介对受众的影响效果上来看。原因二:文本分析的后现代批评特征是把文本的“互文本性”特征放在“作者权力”的观点之上。节目的解读“植根于社会结构中的文化差异指导并限制个人对讯息解释的文化簇(?)”。无论是编码还是解码,都是从文化派生出来的能力。(莫利)原因:?三、71受众位置的再度确定马丁阿洛 1、政治经济学分析:不关心传播的个人效果,而是把注意力转向市场结构和国家公司的权力
28、关系问题。把闲暇时间视为上班之外的工作时间,生产和再生产着劳动力。意义的生成与资本的形成协调一致。2、后结构主义电影理论分析:影视文本如何定位观众与他们对自身生存状况的知识之间的关系?电影虚幻与受众现实的关系 3、女权主义批评和读者分析:作为社会性别形成效果的理论,女权主义挑战了所有人文学科已被公认的论点。4、文化研究:是对受众研究最感兴趣的批评方法。文化研究寻求话语过程、文本过程和社会过程的直接联系,从而把受众和权力问题重新放在有根据的阐释实践的中心位置。5、后现代思潮:让鲍德里亚的工作使媒介受众关系彻底改写。个人的集体行动既不是靠法律也不是靠理性控制,而是靠作为刺激物的信息流控制。日益增长
29、的符号、媒介和表达系统的流通破坏了现实,代之以对现实的拟仿性表达。个人对生存状况的知识依赖于有关符号的符号闭合环路,所以个人丧失了认识集体身份的依据。是否可以说集体意识丧失是个人意识觉醒的一个原因。五、读后感 1、启示:(1)大量的研究文献使我对传播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都有了重新的认识,加强了对传播学理论的学习。(2)学科研究是在不断的反思批判中前进的。2、问题:知识储备不足,对有些理论、观点的来龙去脉不清楚,更不能理解对其的批判。建议与关键概念:传播与文化研究辞典对照来看。3、对这本书的反思:(1)编者为英国人,选文上较偏向于欧洲经验学派的研究成果,美洲实证主义的文章较少。(2)虽然试图理清媒介研究的各个传统,但选文毕竟有限,不能代表全部,有些传统还不是很清楚。可能也与个人水平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