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技术进步教程课件.ppt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文档编号:5175698 上传时间:2023-02-16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19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八章技术进步教程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第八章技术进步教程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第八章技术进步教程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第八章技术进步教程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第八章技术进步教程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8 技术进步技术进步是经济发展永久的主题1.1.技术进步技术进步2.2.技术引进技术引进3.3.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罗伯特默顿索洛(Robert Merton Solow)美国经济学家,以其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闻名。曾任波士顿联邦储备银行董事、董事会主席,白宫首席经济顾问,收入委员会主席,美国经济学会会长等职务。在1961年被授予美国经济学会授予青年经济学家的“约翰贝茨克拉克奖”,198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理论模型:索洛模型总量生产函数的三个变量,L、K和A结论:技术进步能导致人均产量的增长;技术进步能导致经济的增长。实证研究索洛在分析1909-1949年美国的经济增长时发现,在

2、这40年中,美国的人均产出增加了一倍。其中只有12.5%归因于资本的增长,而另外的87.5%却没有得到解释。索洛将它们都归结到技术变化中。这些未被解释的部分被人们称为索洛余值,索洛的这种测算方法被称为索洛余值法。至今,索洛余值法仍然是人们测算和评价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最常用的方法,而且人们常用这个余值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份额的大小来区分粗放型经济增长和集约型经济增长。“索洛余值”的提出,引起经济学家们探索经济增长源泉的巨大兴趣。1.技术进步概述1.1 概念界定(1)科学与技术科学属于认识世界范畴,科学进步表示人类认识世界能力的提高,但不能形成直接生产力;技术是改造世界的手段,直接与生产力提高

3、相联系。科学与技术,二者存在着密切关系:一方面,技术进步在科学产生前就已存在,但在科学产生后速度加快;另一方面,科学为技术进步提供理论基础,技术进步把科学知识转化为生产力。(2)技术进步与技术发明 技术发明如果不能降低成本或增加产出,在经济上没有意义;技术发明能降低成本或增加产出,但未应用到生产中,也不能算是技术进步,而只能看作是潜在技术进步。经济学家关心的是直接提高生产力的技术进步。(3)广义和狭义的技术进步技术进步是指一定量的投入能生产更多的产出或一定量的产出只需要更少的投入。狭义的技术进步是指人类在社会生产实践中运用科学知识所形成的物质改造能力、劳动经验、知识和操作的技巧。一般是指在生产

4、、流通和信息交流等方面所使用的工具和程序水平的提高,也就是在“硬技术”应用方面所取得的进步,如采用新工艺、开发新产品、提高劳动者技能等。广义的技术进步指“产出增长中扣除劳动力和资本投入增加的作用之后所有其它因素作用的总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改善新的组织与管理方法、采用新的决策方法、改善资源配置方式等“软技术”方面的进步。(4)技术革新与技术革命技术革新:渐进式的技术进步技术革命:技术革新进展到一定程度,技术或技术体系发生质的飞跃性变革(5)技术进步是“外生”还是“内生”?技术进步是外生的观点:代表人物索洛。不能用资本和劳动常规要素增加来解释的产出增长归于技术进步的贡献。技术进步与资本和劳动的投

5、入无关。技术进步是内生的观点:代表人物熊彼特所谓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所谓经济发展就是指整个社会不断地实现新组合。虽然我们不能否认外生的技术进步是存在的,但生产率提高有一部分并不体现于资本等常规要素的增加。如规模经济、产业结构变化、工艺改进、管理提高和制度(如产权)完善等因素都能促进技术进步和生产率提高。1.2 技术进步的分类1.2.1 希克斯分类 (1)三类技术进步的定义与表达中性(neutral)技术进步:资本-劳动比一定,劳动与资本这两种生产要素的边际生产率同比例增长。资本节约型(capital-saving)或劳动使

6、用型的(labor-using)技术进步:资本-劳动比一定,劳动要素边际生产率提高大于资本边际生产率提高。劳动节约型(labor-saving)或资本使用型的技术进步(capital-using):资本-劳动比一定,资本边际生产率比劳动边际生产率提高要快。希克斯分类的两种表示方法:边际产量比例法、要素比例法1)边际产品比例法假定资本劳动比不变,O L2 L1 LKK1K2EI IIaIbIcABC资本边际产量增加相对大于劳动边际产量增加,是劳动节约型资本边际产量增加相对小于劳动边际产量增加,是资本节约型技术进步导致资本边际产量与劳动边际产量比率的变化情况资本边际产量增加等于劳动边际产量增加,是

7、中性型。2)要素比例法资本劳动比上升,就是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资本劳动比下降,就是资本节约型技术进步;技术进步导致资本劳动比的变化情况假设只有两种投入:资本和劳动,且其价格比率不变;资本与劳动比率的变化情况资本劳动比不变,资本与劳动同比例的下降,就是中性型技术进步。O L1 LKK1EI IIaIbIcABC(2)技术进步与分配中性型技术进步不改变工资与利润在总收入中的比例;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利润比例上升,工资比例下降;资本节约型技术进步利润比例下降,工资比例上升。LMPKMPLK工资总额利润总额(3)两种表示方法的区别与联系相同点:虽然形式不同,但内容是一致的。如果要素价格比例不变,则技术进

8、步只能影响资本劳动比;如果资本劳动比不变,则技术进步只能改变要素价格比率。不同点:从范围上说,要素比例方法更多地是针对单个厂商的。单个厂商面临既定的生产要素价格,它们只能在既定的价格条件下选择资本和劳动的使用量;而边际产品比例方法主要以整个经济为对象,如果充分就业存在,资本劳动比既定,技术进步就只能改变生产要素的相对价格。从性质上说,要素比例方法强调技术进步后要素间的替代关系,是一个生产要素的选择和使用的工艺标准;而边际产品比例方法着重于技术进步对要素收益的影响,是一个有关收入分配的标准。1.2.2 哈罗德分类与索洛分类(1)哈罗德分类建立在资本产出比(K/Y)变化的基础之上的。假设资本边际生

9、产率不变(利润率不变),在技术进步后,如果资本产出比不变,则技术进步就是中性的;若资本产出比上升,则技术进步就是劳动节约型的;若资本产出比下降,就说技术进步是资本节约型的。(2)索洛分类建立在劳动产出比(L/Y)基础上的。假设劳动边际生产率不变(工资率不变),在技术进步后,如果劳动产出比不变,则技术进步就是中性的;若劳动产出比上升,技术进步就是资本节约型的;若劳动产出比是下降的,技术进步就是劳动节约型的。(3)哈罗德分类与索洛分类:分类与分配中性型技术进步:不改变工资与利润在总收入中的比例;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利润比例上升,工资比例下降;资本节约型技术进步:利润比例下降,工资比例上升。利润比例

10、工资比例利润比例1YKMPK中性型技术进步:不改变工资与利润在总收入中的比例;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利润比例上升,工资比例下降;资本节约型技术进步:利润比例下降,工资比例上升。1.2.4 希克斯中性与哈罗德中性的图形表达(P131、133)工资比例利润比例工资比例1YLMPL1.3 技术进步的源泉(1)需求拉力施穆克勒提出“需求拉力”理论科学探索引发发明创造,但是一项科学发现可能包含许多潜在的发明创造,究竟是哪一个发明创造被开发出来依赖于经济因素,而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新的、潜在的需求。(2)技术推力熊彼特认为,消费者需求的自发性通常很小,甚至可以忽略不计。因此,消费者的新需求一般不会引起

11、经济系统中创新的出现,创新往往源自于生产者行为的变化。创新的五种情况:引入一种新产品;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开辟一个新市场;开拓新的原材料供应来源;实现任何一种工业的新的组织。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家,动力来源于对垄断利润或超额利润的追逐。(3)诱致性技术变迁模型希克斯认为,当一种要素禀赋相对于另一种要素禀赋更为稀缺时,就会引起要素相对价格的变化,这种变化会诱导出要素节约偏向的技术变迁。速水佑次郎和拉坦提出了诱致性技术变迁模型:“发展的不平衡产生了瓶颈,为了解决瓶颈,技术得以变迁。同时,对于一个瓶颈的解决一般会导致另一个瓶颈的产生,这样就使得技术进步从一个生产过程传递到另一个生产过程”。如,农业收割

12、机、动力织布机1.4 技术进步的途径(1)通过本国的研究和开发。(2)通过技术引进。(3)干中学:即在生产实践中,工人、管理者通过不断的积累经验,提高生产效率。从技术进步的过程来看,相当数量的技术创新和技术改进都是产生于“干中学”。(4)人力资本投资。研究表明,人力资本投资能够显著地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经济增长。2.技术引进与发展中国家2.1 技术引进的必要性和可行性2.1.1 必要性(1)技术引进能够大量节约发展中国家的研发成本。(2)技术引进能够避免漫长的探索过程。(3)技术引进有利于本国人才的培养。与发达国家相比,技术引进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必不可少。一方面,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

13、很大,二者之间的科技差距在60-80年;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面临着科研资金不足、人才缺乏、制度不完善等制约技术进步的因素。据统计,97%的研发资金是由发达国家投入的,只有3%在发展中国家。2.1.2 技术引进的可能性技术商品的特点:(1)技术商品的研制成本一般要大大高于普通商品的生产成本,但技术商品在运用中却无需再生产成本。(2)技术知识作为商品使用后,并不减少原所有者的持有量,它特别适合于大规模的运用。(3)技术商品随时面临被仿效危险,从而垄断地位随时都可能丧失。技术引进虽然对发展中国家有很多好处,但是长期依赖技术引进会使得发达国家在技术上处于不利的地位。技术引进是手段,更重要的是提高自主研

14、发能力,进行自主创新。2.2 引进什么样的技术?技术好不好?经济合理性?“根据一国的资源相对稀缺程度和比较优势,选择既保证生产效率而成本又是最低的要素投入组合方式。”发展中国家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技术呢?(1)中间技术和适用技术舒马赫提出“中间技术”理论:在发展中国家,最适用于发展的技术是中间技术,即介于先进技术和传统技术之间的技术。“适用技术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对于技术的选择不仅要考虑本国的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还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本国技术和经济基础市场需求文化与意识形态发展前景(2)适用技术的选择误区发展中国家劳动充裕和资本稀缺,引进技术应该倾向于劳动密集型?一味求新求高?引进外国先进技术一

15、定要适用,要从成本和收益以及有利于加速本国科技进步这个宗旨来考虑。(3)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引进问题首先,发展中国家在国际技术贸易中普遍处于受支配的地位。新技术换代越来越快,而发明和创新成本则往往很高,因此发展中国家会选择向发达国家买技术。从全世界范围来看,技术持有者往往是发达国家的垄断企业和跨国公司,他们是国际技术贸易中技术出口的主体,往往会利用手中的技术来赚取最大利益。发展中国家在国际技术贸易中普遍处于受支配的地位,受发达国家支配。其次,技术引进没有象预期的那样发挥促进国内技术进步的作用。第三,盲目引进问题普遍。关于“以市场换技术”的讨论“市场换技术”源自80年代初汽车工业提出的“技贸结合”。

16、花钱进口汽车的同时,应该要求外方无偿提供相关的技术,促进当时资金困乏的中国汽车工业提高制造和开发水平。自此以后“以市场换技术”这个概念就日益流行起来,不仅仅是汽车工业,还有其他的产业。通俗的说,“以市场换技术”就是我们让出一部分国内需求,让外资企业赚我们的钱,而这样做的目标是希望能通过干中学和知识溢出等方式获得国外先进的技术。“以市场换技术”的战略成功了吗?市场让出去了以汽车工业为例,目前我国是世界上第一大汽车生产国、第一汽车销售国,据统计,合资企业生产的外资品牌汽车占全国汽车销量的70%以上。技术却没有换来;换来的不是不入流的技术就是二流技术,没有最先进的核心技术;不但没有加强我们的自主创新

17、能力,反而侵蚀了我们自主创新的基础。据统计,从1984年至2006年,无论是在上海、长春、广州还是十堰,几乎所有的合资公司在这20多年的时间里不仅没有取得核心技术上的突破,甚至有些公司干脆裁撤了自己的研发中心。为什么?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2.3 技术引进的方式和途径2.3.1 技术引进的方式根据技术引进国对引进技术的使用层次不同,分为垂直技术转移和水平技术转移。垂直技术转移是指将A国关于基础科研成果转用于B目的应用科学中,或将A国的应用科研成果转用于B国的生产中。水平技术转移是指将A国已被应用于生产的新技术转用于B国的生产领域。根据技术引进国对引进技术吸收程度的不同,分为简单的技术转移和技术吸收

18、。简单的技术转移是指某项先进技术由A国转移到B国,而不管B国采用该项先进技术后能否复制出来。技术吸收是指某项先进技术由A国转移到B国,并且能被B国复制出来,技术吸收又被称作“真正的技术扩散”。2.3.2 技术引进的途径(1)以商品贸易的方式引进技术。向国外购买新设备、新产品并加以复制。新设备就是新技术的体现,进口新设备就相当于引进了新技术。“逆向工程”(2)许可证贸易。以专利权购买、图纸和技术参数的有偿取得等方式实现单纯知识形态的技术转让。(3)接受国政府和私人企业的技术援助。这一途径往往是通过科技专家的交流来实现的,即本国的科技人员到国外学习,或外国专家被邀到本国进行技术指导。(4)外国直接

19、投资(FDI)。一方面,先进技术是作为外资的一部分进入东道国的,因此无需支付外汇;另一方面,外资与合资企业在消化吸收先进技术方面比国内企业具有更大优势,以外国直接投资的方式引进先进技术往往更有利于国内技术能力的提高。关于我国技术引进的讨论年 份全 国大中型工业企业(亿元)引进技术项目数金额(亿美元)单项平均金额(百万美元)引进国外技术支出消化吸收经费支出购买国内技术支出19953629130.323.59361132619975984159.232.66237141519996678171.622.57208181420007553181.762.41245182620026072173.89

20、2.86373264320037130134.511.89405275420048605138.561.61368547020059904190.521.922976983200610538220.232.09320828720079773254.152.60453107130200810170271.332.67440106166存在的问题:(1)重引进轻消化吸收。(2)盲目引进和重复引进现象十分严重。(3)虽然作为技术引进另一重要途径的FDI取得巨大成绩,但没达到预期效果。首先,外国企业主要集中在轻工业和劳动密集型行业,带来的技术往往不是一流的;第二,“以市场换技术”没有取得预期效果,还扩

21、大了地区间技术水平的差距。第三,FDI对于东中西部的技术进步效应不同,表现为东部显著推进,而中西部地区效果都不显著。3.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3.1 理论研究 早期的发展经济学并没有认识到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他们普遍认为资本才是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但人们逐渐发现很大一部分经济增长仅仅用资本是难以解释的,于是经济学家们逐渐把经济增长的重心转移到技术进步上来。新古典增长理论首先把技术引入了模型中,但它把技术进步看作是外生的,即技术并不受经济系统中变量的影响,只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其代表性理论是索洛模型。基本结论就是:在平衡增长的路径上,人均产出的增长率等于技术进步的变化率。依据新古典增长理论

22、,采用相同技术的国家其生产率的增长速度将会趋于一致,但是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一些国家的发展却与该结论不同。新增长理论把技术进步看作是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认为技术进步与其他经济变量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如,罗默提出了一个具有外溢性知识的增长模型。在这个模型中,罗默假设技术进步是通过投资的外在性来实现的。由于知识的这种中间产品性质,使技术具有了外部性,因而整个经济中生产的规模报酬递增。如,卢卡斯则通过引进人力资本积累因素来解释经济增长的内生性。3.2 实证研究很多经济学家都对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其中最著名的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丹尼森。他通过对美国从19291969年国民收

23、人增长率的分析得出结论:技术进步的作用在明显增强,资本等其他因素也在发挥重要作用,但要素总投入所起的作用趋于下降。这些经济学家是如何进行实证分析的呢?第一,要测算技术进步,第二要测算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技术进步如何来测算呢?基于全要素生产率来测算技术进步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on,TFP)是单要素生产率(如劳动生产率、资本生产率、土地生产率等)概念的扩展,定义为:包括劳动、资本等全部生产要素的每单位投入的产量,或者总产出量与将全部生产要素结合在一起的投入量之比。丹尼森把全要素生产率分解为,劳动者年龄性别构成变化、教育进步、资源配置改善、规模经济以及知识增

24、进因素。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实际是一种索洛余值,表明扣除资本和劳动增量是否还有一个额外增长率。如果没有,则说明经济增长中没有技术进步,如果有,则包含技术进步;如果余值很大,表明技术进步的贡献就很大。其次,如何测算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技术进步贡献的测算/,dy dtdK dtdL dtFtYKLAYKLY基本形式为:YF(K,L,t)其中,Y为产出,K、L分别为资本投入和劳动投入,t为时间变量。生产函数求全微分并除以Y/dY dtFK dKFL dLFtYYdtYdtY产出、资本、劳动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分别用以下符号表示变形F KF LYKLAK YL Y变为其中分别是资本和劳动产出弹性,

25、用、来表示F KK YF LL YYKLAAYKL将产出增长分解为资本增长、劳动增长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三个部分的增长率方程估算各个要素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基本方程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技术进步率为1960到1973年,非洲27个国家作为一个整体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4.0,资本投入年均增长率6.3,劳动投入年均增长率2.1,资本与劳动的产出弹性分别为0.38和0.42。举例用技术进步率除以经济增长率就可以得到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17.5。4%0.38 6.3%0.42 2.1%0.7%A实证结果小结:一般认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主要依赖资本积累,资本积累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

26、,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只作出较小的贡献,在非洲和拉丁美洲地区甚至完全没有技术进步。而发达国家增长的主要源泉是技术进步,要素投入的作用是次要的。3.2 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1)供给方面首先,技术进步能够创造出新的产业。其次,技术进步能够使资本和劳动在产业间发生转移,从而是产业结构发生改革。2)需求方面首先,技术进步会不断创造出新的生产和生活需求,从而推动满足这些新需求的行业的发展。其次,技术进步对需求结构的改变:技术进步引起成本下降,需求随之变化;技术进步使资源消耗强度下降,使可替代资源增加,这样就改变生产需求结构注意:技术进步是影响产业结构变化的最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重要的因素,技术进步的作用必须与影响产业结构变化的其他因素综合起来加以考虑,如经济体制、资源条件、与世界市场的联系等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各类PPT课件(模板)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第八章技术进步教程课件.ppt)为本站会员(晟晟文业)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