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北师大)-课件.ppt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文档编号:5183276 上传时间:2023-02-16 格式:PPT 页数:87 大小:123.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北师大)-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教育学(北师大)-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教育学(北师大)-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7页
]教育学(北师大)-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7页
]教育学(北师大)-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教教 育育 学学BNU版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一、教育的概念 性质: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社会现象。广义:一切有目的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狭义:主要是指学校教育。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终身教育:是指人们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培养的总和。二、学校教育制度 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休学教育的衔接 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迟义务教育年限 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互相渗透发展 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

2、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三、教育发展的过程 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1、教育与生产劳动天然地融合在一起 2、教育没有阶级性 3、教育的内容与水平非常原始和低下 奴隶社会教育的特点:1、出现了专门的教育机构学校 2、教育开始具有阶级性 3、教育同生产劳动相分离 封建社会教育的特点:1、学校既有鲜明的阶级性,又有严格的等级性或者浓厚的宗教性。2、教育思想上的奴化性和方法上的专制性。培养官吏、顺民,牧师和骑士。3、教育对象有所扩大,学校种类增多。官学、私学、半官半私的书院。资本主义教育的特点:1、教育逐步普及,教育对象不断扩大(但采用双轨制)2、教育与生产劳动重新结合 3、教育的科学

3、化和教育水平日益提高 教育的内容、方法、组织形式、手段,对教 育规律的认识和把握等 社会主义教育的特点:1、教育权为劳动人民所掌握 2、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 3、教育内容的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教育学的发展 第一阶段:萌芽阶段 特征:此时的教育学还没有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一些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有关教育的一些观点和看法,还仅仅是以某种思想或经验的方式混杂于他们的哲学、政治、伦理道德、文学艺术、宗教的著作之中。代表人物:中国的孔子、孟子、荀子、朱熹等;西方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昆体良等。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有教无类的思想主张;因材施教、循循善诱

4、、不耻下问、身体力行、学思结合、温故知新的学习方法;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学态度;学而优则仕的学习目标。学记是现在已知的教育科学发展史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成书于我国春秋战国末期,全书共1229个字。教学相长、循序善诱、因材施教、启发诱导、藏息相辅、长善救失。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第二阶段:形成阶段 特征:教育学从哲学体系中分化出来,逐步有了自己比较完整的学科体系,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17世纪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1632年发表大教学论。奠定资产阶级教育学的开始。第三阶段:成熟阶段 1806年,德国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问世,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的、独立的学科正式诞生。他在伦理学基础上建

5、立起教育目的论,在心理学基础上建立起方法论。第一次提出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社会主义教育学的产生,使教育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20世纪30年代,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编写教育学,是第一部试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创建社会主义教育学的著作。杨贤江编写新教育大纲,是中国第一部用马克思主义观点阐明教育基本理论问题的著作。第四阶段:发展壮大阶段 当代教育科学向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发展。微观上越分越细,宏观上与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思维科学等学科交叉,产生许多边缘性学科,教育科学体系日益庞大,形成学科群。今天的“教育学”,已经成为人类社会一切教育现象的理论形式,是人们

6、研究教育现象和各种教育规律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教育的构成要素及其关系 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因素:1、教育者 2、受教育者 3、教育中介(内容、方式、方法、手段等)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1、教师是主导 2、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教育的两大基本规律:一是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相互影响制约的关系规律 二是教育与人的发展之间相互影响制约的关系规律教育与生产力 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2、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以及教育结构和教育内容 3、生产力的发展还制约着教学方法、手段和组织形式 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

7、产的必要手段 2、教育是科学技术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3、教育是生产新的科学技术的重要手段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的权利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能动作用 1、通过培养人来为政治经济制度服务 2、通过传播一定的思想意识影响社会舆论、道德风尚等为政治经济制度服务 3、教育还可以直接间接地批判、改进社会的政治和经济,促进国家的政治民主化。第三章 教育与个体的发展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个体身心发展的概念:人的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开始,随着年龄的增长,在身心方面发生的积极变化。包括生理和心理两

8、个方面的发展。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1、内发论 2、外铄论 3、多因素论 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人的发展具有顺序性、阶段性,教育要循序渐进地进行 人的发展具有稳定性、可变性,教育要从实际出发,在内容和方法上要有相应变化。人的发展具有不均衡性,教育要适时和及时进行,抓好关键期教育。人的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教育要因材施教。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 影响人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1、遗传因素。(身心发展的前提,但不能夸大在人发展中的作用)2、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影响巨大,有积极和消极之分)3、教育。(特殊的环境,起主导作用)4、个体主观能动性。(决定作用)为什么说教育在人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1、

9、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2、教育是在由懂得教育教学规律和方法的教师指导和引导下进行的。3、它过滤掉社会上对校内学生构成侵袭和影响的消极不良因素,将其排斥在校园之外。第四章 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概念: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人才的总要求。规定各级各类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规格,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教育目的作用:1、导向作用 2、激励作用 3、控制作用 4、评价作用 教育目的的层次:1、国家的教育目的 2、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 3、教师的教学目标 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教育目的的不同观点:1、社会本位论 2、个人本位论

10、我国新时期教育方针:“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当今我国教育目的:“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目的的结构:一是培养什么样的人。二是所培养的人应具有什么样的素质结构。教育目的的实现:途径:大力推进素质教育。要求:1、面向全体学生 2、实现全面发展 3、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4、推动学生创新发展第五章 学生与教师 学生的性质:1、学生是处于人生阶段身心发展最迅速时期的人。2、学生是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3、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具有主观能动性。4、学生享有合法的权利(包括人身权和受教育权)。5、学生负有履行法律规定的

11、各项义务。教 师 教师的作用:教师是人类文化知识的传播者,对人类社会的延续与发展起承前启后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塑造者,对年轻一代的成长起关键的作用 教师劳动的特点:艰巨性和复杂性 创造性和灵活性 主体性和示范性 长期性和长效性教师的职业素养职业道德素养:对待教育事业热爱教育事业,献身教育事业 对待学生-热爱学生 对待集体热爱教师集体,团结互助 对待自己严以律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知识素养:精深的专业知识 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 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 (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等)能力素养:组织教育教学工作的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 组织管理能力

12、(包括班级、组织、学生社团、活动等)一定的研究能力健康身心素养:积极的有:阳光愉悦、热情慷慨、宽容大度、善于交往、同情友爱、仁慈乐助、有责任心、合群合作、公平客观、耐心周到、幽默、工作乐在其中。消极的有:冷漠孤僻、木讷呆滞、悲观失望、牢骚满腹、经常抱怨、偏见挑剔、讽刺训斥、缺少耐心、冲动暴戾)师生关系及其建立 师生关系:是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为完成共同的教育任务进行交往而产生的关系。一般不为师生的主观态度而转移。师生关系包括:工作关系和人际交往关系。师生关系目标:亦师亦友,良师益友。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亲其师,信其道”。良好师生关系是一切教育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和心理基础,必须树立新型

13、的师生观。1、民主平等 2、尊师爱生 3、教学相长。讨论与反思:第六章 课程 课程的概念:一定学校教学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课程的类型: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课程表现形式:课程计划(教学计划)、学科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材(教科书)。课程文件的三个层次:1、课程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主要由教学计划设计的主导思想、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及说明、课时安排、课程开设顺序和时间分配、考试考查制度和实施要求几部分构成。2、学科课程标准是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课程教学内容

14、的指导性文件,它规定课程的知识范围、深度、体系、教学进度和教学法的基本要求。一般分为说明和正文两部分。3、教材是根据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编制的、直接用于教和学的书籍与工具。分为文字教材和音像教材。第七章 教学(上)教学的概念:教学是指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指导下,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促进身心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双边性活动。教学的任务: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心理等的全面发展。教学过程的特点:1、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三要素构成。2、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过程。3、教学过程是一种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过程。4、教学过程是教学信

15、息反馈和师生双边活动过程。教学过程的规律:1、教与学相互依存、对立统一的规律。2、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3、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相统一的规律。4、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教学过程的结构:(基本阶段)1、激发学习动机 (作好心理准备)2、感知教材 (构成表象)3、理解教材 (形成概念)4、巩固知识 (增强记忆)5、运用知识 (促进迁移)6、检查学习效果 (信息反馈)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具体包括有:一、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 二、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三、直观性原则 四、启发性原则 (它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

16、中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学记有“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另有“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要求:(1)把握启发学生的关键点;(2)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3)平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造性学习的习惯;(4)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思维的方法。)五、循序渐进原则 六、巩固性原则 七、因材施教原则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含义: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方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一)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 1、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讲授法可分为讲述法、讲解、讲读和讲演四种方式。要求:语言

17、表达清晰、准确,富有情感和启发性,逻辑性、条理性强,伴随身体语言。2、谈话法又称问答法。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要求:准备充分,提问用语准确,难易适度,有启发性,面向全体同学,给学生思考问题的余地,不要任意打断学生回答问题,学生回答问题后要进行评价或总结,既给回答问题的学生也给全体学生以教育。3、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要求:讨论前,教师提出题目和讨论要求,指导学生搜集资料。讨论时,引导学生围绕中心,联系实际,都参与讨论发言。讨论后,教师小结,并提出需要进一步思

18、考的问题。4、读书指导法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和其他参考书,培养自学能力的方法。要求: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学会使用工具书帮助解决阅读过程中的困难,养成读书自学的兴趣和习惯。(二)以学生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 1、演示法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采用现代化视听手段等,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要求:明确演示的目的及程序,准备演示用具,演示与讲授相结合,让学生仔细观察、记录、对比、分析、归纳、总结,得正确结论。2、参观法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组织学生到社会场所,如工厂、农村、展览馆等,使学生通过对实际事物或现象的观察而获得新知识的方法。要求:目的明确,准备充分,作好

19、必要的观察记录,进行总结。(三)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 1、实验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通过条件控制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从观察这些变化中获得知识的方法。要求:认真作好准备,写好实验流程,严格按实验规范和操作步骤进行,作好实验记录,结论与分析。2、练习法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知识去完成一定的操作,并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要求:明确练习目的,题目精,重在掌握住运用知识的方法和技能,题量适中,及时检查和评定。第八章 教学(下)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包括五个环节:备课、上课、作业的检查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一、备课 备课是教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是上好一节课的先

20、决条件。教师备课主要包括:“三备一订”。即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和制订教学计划。教学计划有三种:1、学期教学进度计划;2、单元(或课题)计划;3、课时计划(教案)。一个完整的课时计划,包括四部分:1、教学基本信息:教学班级,学科名称,授课时间、地点、题目,课的类型,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时数。2、教学进程 3、板书设计 4、教学后记 教学目标的设计:1、知识目标 2、能力目标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教案(示例)年级(班)年级(班)科目科目 授课时间授课时间 地点地点 课题课题名称名称 教学教学目标目标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 教学准备教学

21、准备 时间安排时间安排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内容和步骤)(内容和步骤)教学后记教学后记 说课-是指授课教师在独立备课的基础上,系统地谈自己的教学设想及理论依据,以达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一种教研形式。以其他教师为对象。说课内容:说教材,说学生,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说课实质-围绕“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要这样教”这个中心。说课呈现的不仅是如何教学,而且说出为什么这样教的道理。上课与说课的关系上课与说课的关系:1、上课呈现的是直接进行的教学实践活动,是将教学设计变为教学实际的过程。而说课只是停留在对教学活动进行设计的思维和表达层面,呈现的不仅是如何教学,而且要说出为什么这样教的道理

22、。2、上课既是说课的出发点,又是说课的归宿。说课是教师上好课的一种准备。3、上课表现了授课教师对具体课堂的主导作用,说课是所有参与者的一次教学研究活动,反映这一群体对具体课题教学的综合认识水平。二、上课:上课是教学工作诸环节中的中心环节。课的类型:1、单一课。是一节课内主要完成一种教学任务的课。有传授新知识的课,巩固可,练习课,考查课,作业分析课。2、综合课。是一节课内同时实现几种教学任务的课。中学低年级和小学应用比较普遍。课的结构:一般来说,构成课的基本组成部分有:1、组织教学 2、检查复习 3、学习新教材 4、巩固新知识 5、布置课外作业 上好课的具体要求:(一节好课的标准)1、目的明确

23、2、内容正确 3、方法恰当 4、组织得力 5、语言清晰准确、富有表现力 6、板书有序 7、教态自如 三、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1、布置的作业分量要适当,难易要适度。2、要及时检查和批改作业。四、课外辅导 1、对学生学习思想的辅导 2、对知识和疑难问题的辅导 3、对学生学习方法的辅导五、学业成绩的考查与评定 1、考试方式:口试、笔试、操作考试。笔试又分成开卷、闭卷两种。2、考试类型:期中、期末、学年考试。3、考试使用:入学考试、毕业考试、升学考试。4、考试的本质:是检查和检验教学效果。教学组织形式:个别教学,分组教学,班级授课制。第九章 德育 德育的概念:是教育者依据特定社会要求和德育规律,对受教育

24、者实施有目的、有计划的影响,培养他们特定的政治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活动。德育内容包括:1、政治教育 2、思想教育 3、道德教育 4、心理健康教育 德育的任务:1、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初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2、引导学生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3、逐步使学生养成社会主义基本道德。4、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5、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新时期学校德育的具体内容:1、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教育 2、爱国主义教育 3、集体主义教育 4、劳动教育 5、民主、法制、纪律教育 6、国情教育 7、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教育 8、文明行为习惯教育 9、科技德育 10、心理健康教育和青春期性教

25、育 德育过程的结构:通常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方法四要素构成。德育过程的规律:1、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 2、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矛盾转化的过程。是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过程。3、德育过程是学生在活动与交往中接受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为什么说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1、从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本身看,思想品德的形成是知、情、意、行由低级到高级,从量变到质变的矛盾运动过程。由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作用,同时也由于复杂社会因素的影响,四因素之间经常出现不平衡的情况,每次新的思想品德的形成,都具有不稳定性。2、从学生主

26、观世界来看,中小学生大都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阶段,生活阅历有限,知识经验相对贫乏,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辨别能力较差,很容易受不良思想意识和社会观念的影响。3、从客观环境影响看,学生是社会成员,受社会生活的影响,包括学校、家庭、社会等外部环境的影响。社会的这些影响是复杂的,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德育原则:1、方向性与现实性相结合的原则 2、知行统一的原则 3、尊重、理解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 4、疏导为主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 5、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6、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7、教育的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 8、教育影响一致性与连贯性的原则 德育方法:1、说服教育法-是通

27、过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使学生明辨是非善恶,提高学生思想认识的方法。2、榜样示范法是运用别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优秀品德和卓越成就来影响、教育学生的一种方法。3、实际锻炼法是使学生在道德认识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政治道德标准,通过参加多种实际活动,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的方法。4、陶冶教育法是通过创设有教育意义的情境和组织有教育意义的活动,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方法。方式有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艺术陶冶三种。5、自我修养法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在教育者引导下学生经过自觉学习、自我反思、自我锻炼,以实现思想转化和行为控制的方法。6、品德评价法是根据一定社会的德育目标对受教育者已经

28、形成或正在形成的思想品德作出肯定或否定评价,从而督促其形成良好品德的一种方法。德育途径:1、政治课 2、其他各课教学 3、课外校外活动 4、社会实践活动 5、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组织的活动第十章 课外校外活动 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1、课外活动是指在课堂教学以外,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的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2、校外活动是校外教育机关或社会团体、文化教育机构、少年之家、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儿童图书馆等领导和组织的,对学生开展的多种多样的教育培养训练活动。课外校外活动的意义:1、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途径。2、可以满足学生兴趣、需要,丰富精神生活。3、便于因材施教,发展学生个

29、性特长。4、接受实际锻炼,培养独立性、创造性和实际工作能力。5、接触了解社会,促进个体社会化。课外校外活动的形式:1、群众性活动 2、小组活动 3、个人活动 课外校外活动的特点:1、活动主体具有自觉性和选择性 2、活动内容具有伸缩性和广泛性 3、活动方法具有独立性和自主性 4、活动形式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 5、活动考评具有新颖性和多面性 课外校外活动的内容:1、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 2、科学技术活动 3、文化艺术活动 4、体育军事活动 5、社会公益劳动 6、参观游览活动 7、心理健康辅导与教育活动 课外校外活动的组织:1、制订活动计划 2、指定计划落实的负责人 3、配备具体活动的指导教师 4、提高

30、开展活动的保障条件 5、检查评估活动效果 课外校外活动的基本要求:1、有明确的目的要求和周密的活动计划 2、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照顾学生兴趣特长 3、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生动活泼 4、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5、加强教师的指导作用 6、因地因校制宜,多方教育力量配合 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1、培养子女的思想品德 2、促进子女的身心健康 3、配合学校搞好子女学习 4、培养子女爱劳动的习惯 5、养成子女高尚的情操和审美情趣 家庭教育的基本要求:1、建立和营造和睦友爱的家庭环境 2、爱严相济,教育一致 3、以身作则,榜样示范 4、勤于学习,丰富生活 教育合力:是指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教育在方向上统

31、一要求,时空上密切衔接,作用上形成互补,步调一致,形成合力,发挥教育的整体作用。学校在“三结合”教育中起主导作用。学校与家庭联系的方式:1、互访 2、通信联系 3、召开家长会 4、举办家长学校 5、组织家长委员会 第十一章 班级管理 班级管理的概念: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带领班级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班级管理的模式:民主管理与目标管理。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班主任对班级管理的方式偏重于专断,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程度低。班集体的概念:班级是学校中开展各类活动的最基本的基础组织,是按一定的教育目的、教学计划和教育要求组

32、织起来的学生群体。班集体的特征:1、明确的共同目标 2、一定的组织结构 3、一定的共同生活准则 4、集体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 班集体的培养:1、确立共同的奋斗目标 2、健全组织、选拔培养班干部 3、组织多种教育活动 4、引导、转化班级中的非正式群体 5、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 6、培养优良的班风和传统 班主任的作用:1、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领导者。2、班主任是学生全面发展的指导者。3、班主任是落实各项教育计划的具体执行者。4、班主任是各种教育力量的协调统一者。班主任的素质要求:1、热爱班主任工作 2、树立平等学生观 3、掌握教育科学和管理科学的理论知识与技能 4、具有班级管理的创新能力

33、 5、做好学生学习的楷模 6、具备良好的人格心理和人际交往能力 班主任工作的内容:1、了解和研究学生 2、组织培养班集体 3、做好个别学生的教育工作 4、协调多方面教育影响 5、做好全面发展教育的各项工作 6、组织学生参加劳动和社会活动 7、做好学生操行评定和三好学生的评选工作 8、做好班主任工作计划和总结 班主任工作的方法:了解研究学生的内容:全面、经常地了解和研究学生,是班主任做好工作的前提。包括了解班集体和学生个人。了解研究学生的方法:1、观察 2、谈话 3、研究书面材料 4、调查访问 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教育和引导好学生 做好后进生转化的工作。要求:1、首先,要有正确认识和对待后进生的

34、态度;2、弄清后进生产生后进的原因,比如来自家庭原因、社会原因、教师教育方法、措施不当原因,学生基础差或自身要求不严、努力不够原因等;3、根据后进生的不同表现,在分析原因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采取教育转化措施;4、强化对后进生的持续教育工作,防止出现反复 5、转化后进生必须同解决后进生实际问题 主动联系各科教师,形成协调一致的教育要求:1、首先和经常向其他任课教师介绍和沟通班级情况 2、与其他教师协商学生的作业布置、课外辅导、兴趣小组活动安排等的问题,做到统筹兼顾,保证学生有合理的负担。同时通过学生了解教师教学情况,起沟通的桥梁纽带作用。3、经常组织开展师生间的活动,增进师生感情。依靠班级团队力量,协调指导团队工作 密切与家庭、社会的联系,形成教育合力 做好全面发展教育的各项工作:1、采取多种形式,做好班级德育工作 2、教育学生努力学习,指导完成学习任务(激发学习动机,增强学生求知欲;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3、指导学生课余生活,关心学生身体健康 4、引导学生心理发展,形成良好个性品质 做好操行评定和三好学生评选工作:1、操行评定(要求客观、真实、公正,体现以人为本思想,带有激励性和动态的发展性)2、评选三好学生(要求严格按标准评选,客观、公正、公平、公开,评出的学生具有真实的代表性,先进性)做好班主任计划和总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各类PPT课件(模板)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教育学(北师大)-课件.ppt)为本站会员(晟晟文业)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