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精品课件:土力学答案.doc

上传人(卖家):金钥匙文档 文档编号:518965 上传时间:2020-05-11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2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精品课件:土力学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大学精品课件:土力学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大学精品课件:土力学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大学精品课件:土力学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大学精品课件:土力学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一章 土的物理性质 1-2 根据图 15 上四根粒径分布曲线,列表写出各土的各级粒组含量,估算 、土的 Cu 及 Cc 并评价其级配情况。 1-8 有一块体积为 60 cm3的原状土样,重 1.05 N, 烘干后 0.85 N。 已只土粒 比重(相对密度) s G=2.67。求土的天然重度、天然含水量w、干重度d、饱和重 度sat、浮重度、孔隙比 e 及饱和度 Sr 1-8 解:分析:由 W 和 V 可算得,由 Ws和 V 可算得d,加上 Gs,共已知 3 个指标,故题目可解。 3 6 3 kN/m5 .17 1060 1005. 1 V W 3 6 3 s d kN/m2 .14 1060

2、 1085. 0 V W 3 ws w s kN/m7 .261067. 2 s s GG %5 .23 85. 0 85. 005. 1 s w W W w 884. 01 5 .17 )235. 01 (7 .26 1 )1 ( s w e (1-12) %71 884. 0 6 . 2235. 0 s e Gw Sr (1-14) 注意:1使用国际单位制; 2w为已知条件,w=10kN/m3; 3注意求解顺序,条件具备这先做; 4注意各 的取值范围。 1-9 根据式(112)的推导方法用土的单元三相简图证明式(114)、(1 15)、(117)。 1-10 某工地在填土施工中所用土料的含

3、水量为 5%,为便于夯实需在土料中 加水,使其含水量增至 15%,试问每 1000 kg 质量的土料应加多少水 1-10 解:分析:加水前后 Ms不变。于是: 加水前: 1000%5 ss MM 加水后: wss 1000%15MMM 由(1)得:kg952 s M,代入(2)得: kg2 .95 w M 注意:土料中包含了水和土颗粒,共为 1000kg,另外, s w M M w 。 111 用某种土筑堤,土的含水量w15,土粒比重 Gs2.67。分层夯实, 每层先填 0.5m ,其重度等16kN/ m3,夯实达到饱和度 r S85%后再填下一层, 如夯实时水没有流失,求每层夯实后的厚度。

4、1-11 解:分析:压实前后 Ws、Vs、w 不变,如设每层填土的土颗粒所占的 高度为 hs,则压实前后 hs不变,于是有: 2 2 1 1 s 11e h e h h (1) 由题给关系,求出: 919. 01 16 )15. 01 (1067. 2 1 )1 ( s 1 w e 471. 0 85. 0 15. 067. 2 s 2 r S wG e 代入(1)式,得: m383. 05 . 0 919. 01 471. 01 1 )1 ( 1 12 2 e he h 1-12 某饱和土样重0.40N, 体积为21.5 cm3, 将其烘过一段时间后重为0.33 N, 体积缩至 15.7 c

5、m3,饱和度 r S75%,试求土样在烘烤前和烘烤的含水量及孔隙比 和干重度。 1-13 设有悬液 1000 cm3,其中含土样 0.5 cm3,测得土粒重度 s 27 kN/ m3。 当悬液搅拌均匀,停放 2min 后,在液面下 20 处测得悬液比重 GL1.003,并测得 水的黏滞系数 1.1410 3,试求相应于级配曲线上该点的数据。 1-14 某砂土的重度 s 17 kN/ m3,含水量 w8.6%,土粒重度 s 26.5 kN/ m3。其最大孔隙比和最小孔隙比分别为 0.842 和 0.562 求该沙土的孔隙比 e 及相对 密实度 Dr,并按规范定其密实度。1 1-14 已知: s

6、=17kN/m3,w=8.6%,s=26.5kN/m3,故有: 693. 01 17 )086. 01 (5 .26 1 )1 ( s w e 又由给出的最大最小孔隙比求得 Dr=0.532,所以由桥规确定该砂土为中密。 115 试证明。试中 maxd 、d 、 mind 分别相应于 emax 、e、emin的干容 重 证:关键是 e 和d之间的对应关系: 由111 dmax s min dmin s max d s eee和,可以得到,需要注意的 是公式中的 emax和dmin是对应的,而 emin和dmax是对应的。 第二章 土的渗透性及水的渗流 2-3 如图 216 所示,在恒定的总水头

7、差之下水自下而上透过两个土样,从土 样 1 顶面溢出。 (1) 已土样 2 底面 cc 为基准面,求该面的总水头和静水头; (2) 已知水流经土样 2 的水头损失为总水头差的 30%,求 bb 面的总水头 和静水头; (3) 已知土样 2 的渗透系数为 0.05cm/s , 求单位时间内土样横截面单位面积 的流量; ( 4 ) 求土样 1 的渗透系数。 加水 aa bb cc 303030 土样1 土样2 图 216 习题 23 图 (单位:cm) 2-3 如图 2-16,本题为定水头实验,水自下而上流过两个土样,相关几何参数 列于图中。 解:(1)以 c-c 为基准面,则有:zc=0,hwc

8、=90cm,hc=90cm (2)已知hbc=30%hac,而hac由图 2-16 知,为 30cm,所以: hbc=30%hac=0.330=9cm hb=hc-hbc=90-9=81cm 又 zb=30cm ,故 hwb=hb- zb=81-30=51cm (3)已知 k2=0.05cm/s,q/A=k2i2= k2hbc/L2=0.059/30=0.015cm3/s/cm2=0.015cm/s (4) i1=hab/L1=(hac-hbc)/L1=(30-9)/30=0.7,而且由连续性条件, q/A=k1i1=k2i2 k1=k2i2/i1=0.015/0.7=0.021cm/s 2-

9、4 在习题 23 中,已知土样 1 和 2 的孔隙比分别为 0.7 和 0.55,求水在土 样中的平均渗流速度和在两个土样孔隙中的渗流速度。 2-5 如图 217 所示,在 5.0m 厚的黏土层下有一砂土层厚 6.0 m,其下为基 岩(不透水)。为测定该沙土的渗透系数,打一钻孔到基岩顶面并以 10-2m3/s 的速 率从孔中抽水。在距抽水孔 15m 和 30m 处各打一观测孔穿过黏土层进入砂土层, 测得孔内稳定水位分别在地面以下 3.0m 和 2.5m ,试求该砂土的渗透系数。 砂土 黏土 抽水孔 观测孔 观测孔 6.05.0 30 15 不透水层 2.5 3.0 图 217 习题 25 图

10、(单位:m) 2-5 分析:如图 2-17,砂土为透水土层,厚 6m,上覆粘土为不透水土层,厚 5m,因为粘土层不透水,所以任意位置处的过水断面的高度均为砂土层的厚度,即 6m。题目又给出了 r1=15m,r2=30m,h1=8m,h2=8.5m。 解:由达西定律(2-6), dr dh rk dr dh rkkAiq1262,可改写为: )(12ln,12 12 1 2 hhk r r qdhk r dr q积分后得到: 带入已知条件,得到: cm/s103.68m/s1068. 3 15 30 ln )85 . 8(12 01. 0 ln )(12 3-4 1 2 12 r r hh q

11、k 本题的要点在于对过水断面的理解。另外,还有个别同学将 ln 当作了 lg。 2-6 如图 218,其中土层渗透系数为 5.010 2 m3/s,其下为不透水层。在该 土层内打一半径为 0.12m 的钻孔至不透水层,并从孔内抽水。已知抽水前地下水位 在不透水层以上 10.0m ,测得抽水后孔内水位降低了 2.0m ,抽水的影响半径为 70.0m,试问: (1) 单位时间的抽水量是多少? (2) 若抽水孔水位仍降低 2.0 ,但要求扩大影响,半径应加大还是减小抽水速 率? 抽水孔 抽水前水位 抽水后水位 0.12 70.0(影响半径) 8.0 10.0 不透水层 k=5.010 cm/s -2

12、 图 218 习题 26 图 (单位:m) 2-6 分析:本题只给出了一个抽水孔,但给出了影响半径和水位的降低幅度, 所以仍然可以求解。另外,由于地下水位就在透水土层内,所以可以直接应用公式 (2-18)。 解:(1)改写公式(2-18),得到: s/m1088. 8 )12. 0/70ln( )810(105 )/ln( )( 33 224 12 2 1 2 2 rr hhk q (2)由上式看出,当 k、r1、h1、h2均为定值时,q 与 r2成负相关,所以欲扩 大影响半径,应该降低抽水速率。 注意:本题中,影响半径相当于 r2,井孔的半径相当于 r1。 2-7 在图 219 的装置中,土

13、样的孔隙比为 0.7,颗粒比重为 2.65,求渗流的 水力梯度达临界值时的总水头差和渗透力。 土样 加水 25 h 图 219 习题 27 图 (单位:cm) 2-8 在图 216 中,水在两个土样内渗流的水头损失与习题 23 相同,土样 的孔隙比见习题 24,又知土样 1 和 2 的颗粒比重(相对密度)分别为 2.7 和 2.65, 如果增大总水头差,问当其增至多大时哪个土样的水力梯度首先达到临界值?此时 作用于两个土样的渗透力个为多少? 2-9 试验装置如图 220 所示, 土样横截面积为 30cm2,测得 10min 内透过土样 渗入其下容器的水重 0.018N ,求土样的渗透系数及其所

14、受的渗透力。 20 80 加水 土样 图 220 习题 29 图 (单位:cm) 2-9 分析:本题可看成为定水头渗透试验,关键是确定水头损失。 解:以土样下表面为基准面,则上表面的总水头为: cm1008020 上 h 下表面直接与空气接触,故压力水头为零,又因势水头也为零,故总水头为: cm000 下 h 所以渗流流经土样产生的水头损失为 100cm,由此得水力梯度为: 5 20 100 L h i 渗流速度为: cm/s101m/s101 1030601010 10018. 0 4-6 4 3 tA W v w w cm/s102 5 101 5 4 i v k 30NkN03. 02

15、. 0103050 kN/m50510 4 jVJ ij w 注意:1h 的计算;2单位的换算与统一。 2-10 某场地土层如图 221 所示,其中黏性土的的饱和容重为 20.0 kN/m3 ; 砂土层含承压水,其水头高出该层顶面 7.5m。今在黏性土层内挖一深 6.0m 的基坑, 为使坑底土不致因渗流而破坏,问坑内的水深 h 不得小于多少? 不透水层 砂土 黏性土 6.09.0 6.0 7.5 h 图 221 习题 210 图 (单位:m) 第三章 土中应力和地基应力分布 3-1 取一均匀土样,置于 x、y 、z 直角坐标中,在外力作用下测得应力为: x 10kPa, y 10kPa, z

16、40kPa, xy 12kPa。试求算: 最大主应力 , 最小主应力 ,以及最大剪应力 max ? 求最大主应力作用面与 x 轴的夹角 ? 根据 1 和 3 绘出相应的摩尔应力圆,并在圆上标出大小主应力及最大剪应力作用 面的相对位置? 3-1 分析:因为0 yzxz ,所以 z 为主应力。 解:由公式(3-3),在 xoy 平面内,有: kPa 2 22 121012) 2 1010 ()1010(5 . 0) 2 ()( 2 1 5 . 0 22 2/1 22 3 1 xy yx yx 比较知,kPa2kPa22kPa40 3121 z ,于是: 应力圆的半径: kPa21)2(40(5 .

17、 0)( 2 1 31 R 圆心坐标为: kPa19)2(40(5 . 0)( 2 1 31 由此可以画出应力圆并表示出各面之间的夹角。 易知大主应力面与 x 轴的夹角 为 90。 注意,因为 x 轴不是主应力轴,故除大主应力面的方位可直接判断外,其余各 面的方位须经计算确定。有同学还按材料力学的正负号规定进行计算。 3-2 抽取一饱和黏土样,置于密封压力室中,不排水施加围压 30kPa(相当于 球形压力),并测得孔隙压为 30 kPa ,另在土样的垂直中心轴线上施加轴压 1 70 kPa(相当于土样受到 1 3 压力),同时测得孔隙压为 60 kPa ,求算孔隙 压力系数 A 和 B? 3-

18、3 砂样置于一容器中的铜丝网上,砂样厚 25cm ,由容器底导出一水压管, 使管中水面高出容器溢水面 。若砂样孔隙比 e0.7,颗粒重度 s 26.5 kN/m3 , 如图 342 所示。求: (1) 当 h10cm 时,砂样中切面 aa 上的有效应力? (2) 若作用在铜丝网上的有效压力为 0.5kPa,则水头差 h 值应为多少? 砂样 25 15 h 铜丝网 a a 注 水 溢 出 图 342 习题 33 图 3-3 解:(1)当cm10h时,4 . 0 25 10 L h i, 3ws kN/m70. 9 7 . 01 105 .26 e1 kPa57. 0)4 . 0107 . 9(1

19、 . 0)( w2a ih (2) cm25.19m1925. 025. 077. 077. 0 77. 0 10 25. 0/5 . 07 . 9 kPa5 . 0)107 . 9(25. 0)( w2b Lh L h iiih 3-4 根据图 443 所示的地质剖面图, 请绘 AA 截面以上土层的有效自重压 力分布曲线。 A A 3m 地下水面 3 s 3 粉 砂 粗 砂 毛细饱和区 =26.8kN/m e=0.7 S =100% W=12% =26.5kN/m n=45% 1m3m 图 343 习题 34 图 3-4 解:图 3-43 中粉砂层的应为s。两层土,编号取为 1,2。先计算需

20、要的 参数: 3 1 1s1 11 kN/m3 .16 82. 01 )12. 01 (5 .26 1 )1 ( 82. 0 45. 01 45. 0 1 e w n n e 3 2 w2s2 sat2 kN/m9 .19 7 . 01 107 . 08 .26 1 e e 地面:0, 0, 0 1z1z1 qu 第一层底: kPa9 .48, 0,kPa9 .4833 .16 1z111z1 下下下 quh 第二层顶(毛细水面): kPa9 .5810)(9 .48 ,kPa10110,kPa9 .48 2z w2z1z2 上 上下上 q hu 自然水面处: kPa8 .68, 0,kPa8

21、 .6819 .199 .48 2z2z2 中中中 qu A-A 截面处: kPa5 .98305 .128 ,kPa30310,kPa5 .12839 .198 .68 2z w2z2 下 下下 q hu 据此可以画出分布图形。 注意:1毛细饱和面的水压力为负值(h w ),自然水面处的水压力为零; 2总应力分布曲线是连续的,而孔隙水压力和自重有效压力的分布不 一定。 3只须计算特征点处的应力,中间为线性分布。 3-5 有一 U 形基础,如图 344 所示,设在其 xx 轴线上作用一单轴偏心 垂直荷载 P6000 kN,作用在离基边 2m 的点上,试求基底左端压力 1 p和右端压力 2 p。

22、 如把荷载由 A 点向右移到 B 点, 则右端基底压力将等于原来左端压力 1 p,试问 AB 间距为多少? 222 2 A B x x 33 33 图 344 习题 35 图 (单位:m) 3-5 解:设形心轴位置如图,建立坐标系,首先确定形心坐标。 x 3m3m 2m2m2m ee 2 m303266A 由面积矩定理,形心轴两侧的面积对于形心轴的矩相等,有: m3 . 0) 2 3 (32)3( 2 1 )3(6)3( 2 1 )3(6xxxxxx 42323 m3 .878 . 13232 12 1 22 . 13636 12 1 I 3 2 2 3 1 1 m45.26 3 . 3 3

23、.87 m3 .32 7 . 2 3 .87 y I W y I W 当 P 作用于 A 点时,e=3-2-0.3=0.7m,于是有: kPa2 .41 3 .32 7 . 06000 30 6000 kPa3 .330 3 .32 7 . 06000 30 6000 1 2 1 1 W Pe A P p W Pe A P p 当 P 作用于 B 点时,有: kPa3 .330 45.26 6000 30 6000 2 2 e W eP A P p 由此解得:e=0.57m,于是,A、B 间的间距为:m27. 157. 07 . 0ee 注意:1基础在 x 方向上不对称,惯性矩的计算要用移轴定

24、理; 2非对称图形,两端的截面抵抗矩不同。 3-6 有一填土路基,其断面尺寸如图 345 所示。设路基填土的平均重度为 21kN/m3 ,试问,在路基填土压力下在地面下 2.5m 、路基中线右侧 2.0m 的点处垂 直荷载应力是多少? 5 2 A 1.5 1 2.52 图 345 习题 36 图 (单位:m) 3-7 如图 346 所示,求均布方形面积荷载中心线上 A、B、C 各点上的垂直 荷载应力 z , 并比较用集中力代替此均布面积荷载时, 在各点引起的误差 (用%表 示)。 2 2 2 ap=250kP C B A 22 图 346 习题 37 图 (单位:m) 3-7 解:按分布荷载计

25、算时,荷载分为相等的 4 块,1/ba,各点应力计算 如下: A 点: kPa84250084. 04084. 04-32/ zAA kbz,查表, B 点: kPa27250027. 04027. 04-34/ zBB kbz,查表, C 点: kP a13250013. 04013. 04-36/ zCC kbz,查表, 近似按集中荷载计算时,0/0zrr,查表(3-1),k=0.4775,各点 应力计算如下: A 点: kPa4 .119 2 2250 4775. 0 2 2 2 z P k zA B 点: kPa8 .29 4 2250 4775. 0 2 2 2 z P k zB C

26、 点: kPa3 .13 6 2250 4775. 0 2 2 2 z P k zC 据此算得各点的误差: %3 . 2 13 133 .13 %4 .10 27 278 .29 %1 .42 84 844 .119 CBA , 可见离荷载作用位置越远,误差越小,这也说明了圣文南原理的正确性。 3-8 设有一条刚性基础, 宽为4m , 作用着均布线状中心荷载p100kN/m (包 括基础自重)和弯矩 M 50 kN m/m,如图 347 所示。 (1) 试用简化法求算基底压应力的分布,并按此压力分布图形求基础边沿 下 6m 处 A 点的竖向荷载应力 z ,(基础埋深影响不计)。 (2) 按均匀

27、分布压力图形(不考虑 的作用)和中心线状分布压力图形荷载 分别计算 A 点的,并与(1)中结果对比,计算误差(%)。 A M=50kNm/m P=100kN/m 6m 4m 图 347 习题 38 图 3-9 有一均匀分布的等腰直角三角形面积荷载,如图 348 所示,压力为 p (kPa),试求 A 点及 B 点下 4 m 处的垂直荷载应力 z (用应力系数法和纽马克 应力感应图法求算,并对比)。 4 2m 4 2m 4m 4m N M B A 8m 图 348 习题 39 图 3-10 有一浅基础,平面成 L 形,如图 349 所示。基底均布压力为 200 kPa , 试用纽马克应力影响图估

28、算角点 M 和 N 以下 4m 处的垂直荷载应力 z ? 4m N M N M ap=200kP 4m 4m 8m 8m zz 图 349 习题 310 图 第四章 土的变形性质及地基沉降计算 4-1 设土样样厚 3 cm,在 100200kPa 压力段内的压缩系数 v a210 4 , 当压力为 100 kPa 时,e0.7。求:(a)土样的无侧向膨胀变形模量 ;(b)土样压 力由 100kPa 加到 200kPa 时,土样的压缩量 S。 4-1 解:(a)已知kN/m102,7 . 0 24 0 v ae,所以: 8.5MPakPa105 . 8 102 7 . 0111 3 4 0 s

29、vv a e m E (b) cm035. 03)100200( 7 . 01 102 1 4 0 hp e a S v 4-2 有一饱和黏土层, 厚 4m, 饱和重度 s 19 kN/ m3 , 土粒重度 s 27 kN/ m3 ,其下为不透水岩层,其上覆盖 5m 的砂土,其天然重度 16 kN/ m3,如图 4 32。 现于黏土层中部取土样进行压缩试验并绘出 elg p 曲线, 由图中测得压缩指 数 Cc为 0.17,若又进行卸载和重新加载试验,测得膨胀系数 Cs0.02,并测得先期 固结压力为 140 kPa 。问:(a)此黏土是否为超固结土?(b)若地表施加满布荷 载 80 kPa ,

30、黏土层下沉多少? 不透水岩层 sat s 3 3 3 =19kN/m 27kN/m 饱和黏土 砂土 16kN/m 4m5m 图 432 习题 42 图 4-3 有一均匀土层,其泊松比0.25,在表层上作荷载试验,采用面积为 1000cm2 的刚性圆形压板,从试验绘出的曲线的起始直线段上量取 p150 kPa,对 应的压板下沉量 S0.5cm 。试求: (a) 该土层的压缩模量 Es 。 (b) 假如换另一面积为 5000cm2的刚性方形压板,取相同的压力 p , 求对应的压板下沉量。 (c) 假如在原土层 1.5m 下存在软弱土层, 这对上述试验结果有何影响? 4-4 在原认为厚而均匀的砂土表

31、面用 0.5m2 方形压板作荷载试验,得基床系 数(单位面积压力/沉降量)为 20MPa/m ,假定砂层泊松比0.2,求该土层变形 模量 E0。后改用 2m2m 大压板进行荷载试验,当压力在直线断内加到 140 kPa , 沉降量达 0.05m,试猜测土层的变化情况。 4-5 设有一基础, 底面积为 5m10m, 埋深为 2m, 中心垂直荷载为 12500kN (包括基础自重),地基的土层分布及有关指标示于图 433。试利用分层总和法 (或工民建规范法,并假定基底附加压力等 0 p于承载力标准值 k f),计算地基总 沉降。 P=1.25MN 黏 土 细 砂 a a0 0 kN/m E =20

32、MP kN/m E =30MP 5m 4m2m 图 433 习题 45 图 4-6 有一矩形基础mm 84 ,埋深为 2m ,受 4000kN 中心荷载(包括基础 自重)的作用。地基为细砂层,其 3 /kN19m,压缩资料示于表 414。试用分层 总和法计算基础的总沉降。 a e 0.680 0.654 0.635 0.620 p/kP 50 100 150 200 表414 细砂的e-p曲线资料 4-6 解:1)分层:m6 . 140,m4b.b,地基为单一土层,所以地基分 层和编号如图。 0 1 2 3 4 3 4 2 1 2m1.6m1.6m1.6m1.6m 4000kN 4m 2)自重

33、应力: kPa38219 0 z q,kPa4 .686 . 11938 1 z q kPa8 .986 . 1194 .68 2 z q, kPa2 .1296 . 1198 .98 3 z q kPa6 .1596 . 1192 .129 4 z q, kPa1906 . 1196 .159 1 z q 3)附加应力: kPa125 84 4000 A P p,kPa87219125 0 Hpp,kPa87 0 为计算方便,将荷载图形分为 4 块,则有:2,m2,m4a/bba 分层面 1: 218. 0,8 . 0/,m6 . 1 111 kbzz kPa86.7587218. 044

34、011 pk z 分层面 2: 148. 0,6 . 1/,m2 . 3 222 kbzz kPa50.5187148. 044 022 pk z 分层面 3: 098. 0,4 . 2/,m8 . 4 333 kbzz kPa10.3487098. 044 033 pk z 分层面 4: 067. 0,2 . 3/,m4 . 6 344 kbzz kPa32.2387067. 044 044 pk z 因为: 44 5 zz q,所以压缩层底选在第层底。 4)计算各层的平均应力: 第层: kPa63.134kPa43.81kPa2 .53 z1 z1 1 1 qq z z 第层: kPa28

35、.147kPa68.63kPa6 .83 z2 z2 2 2 qq z z 第层: kPa8 .156kPa8 .42kPa0 .114 z3 z3 3 3 qq z z 第层: kPa11.173kPa71.28kPa4 .144 z4 z4 4 4 qq z z 5)计算 Si: 第层: 037. 0,641. 0,678. 0 11101 eee cm54. 3160 678. 01 037. 0 1 1 01 1 1 h e e S 第层: 026. 0,636. 0,662. 0 21202 eee cm50. 2160 662. 01 026. 0 1 2 02 2 2 h e e

36、 S 第层: 016. 0,633. 0,649. 0 31303 eee cm56. 1160 649. 01 016. 0 1 3 03 3 3 h e e S 第层: 0089. 0,628. 0,637. 0 41404 eee cm87. 0160 637. 01 0089. 0 1 4 04 4 4 h e e S 6)计算 S: cm47. 887. 056. 150. 254. 3 i SS 4-7 某土样置于压缩仪中,两面排水,在压力p作用下压缩,经 10min 后, 固结度达 50%,试样厚 2cm.试求: (a) 加载 8min 后的超静水压分布曲线; (b) 20min

37、 后试样的固结度; (c) 若使土样厚度变成 4cm(其他条件不变),要达到同样的 50%固结 度需要多少时间? 4-8 某饱和土层厚 3m,上下两面透水,在其中部取一土样,于室内进行固结 试验(试样厚 2cm),在 20 min 后固结度达 50%。求: (a) 固结系数 v c; (b) 该土层在满布压力作用下p,达到 90%固结度所需的时间。 4-8 解:(a) 5 . 0) 4 exp( 8 145-4,%50 2 2 v TUU ),有:由公式( 解得:196. 0 v T,当然,也可直接用近似公式(4-46)求解: 196. 05 . 0 44 ,%60%50 22 UTU v h

38、/0.588cms/cm000163. 0 6020 1196. 0 22 22 2 t HT c H tc T v v v v 由 (b)3.70y1352dh32449 588. 0 150848. 0 ,%90 22 90 v v c HT tU 注意 H 的取法和各变量单位的一致性。 4-9 如图 434 所示饱和黏土层 A 和 B 的性质与 4-8 题所述的黏土性质完全 相同,厚 4 m,厚 6m ,两层土上均覆有砂层。 B 土层下为不透水岩层。求: (a) 设在土层上作用满布压力 200kPa,经过 600 天后,土层 A 和 B 的最大 超静水压力各多少? (b) 当土层 A 的

39、固结度达 50%,土层 B 的固结度是多少? p=200kN/m 不透水层 饱和黏土B 饱和黏土A 砂 砂 6m4m 2 图 434 习题 49 图 4-9 解:(a)由前已知:h/cm588. 0 2 v c,所以: 对于土层 A,有:212. 0 200 24600588. 0 22 H tc T v v 对于土层 B,有:0235. 0 600 24600588. 0 22 H tc T v v kPa9 .150 212. 0 4 exp 2 sin 2004 01 4 exp 2 sin 4 2 2 max mT H Hp u vA 项取 0083. 00469. 01978. 09

40、437. 06 .254 0235. 0 4 25 exp 5 1 0235. 0 4 9 exp 3 1 0235. 0 4 exp 2 400 4 25 exp 2 5 sin 5 2 4 9 exp 2 3 sin 3 2 4 exp 2 sin 2 2002 expsin 1 2 222 222 2 0 max vvv v m B TTT TM H Mz M pu 所以,取 1 项时,kPa3 .240 max B u,取 2 项时,kPa9 .189 max B u,取 3 项时, kPa8 .201 max B u,取 4 项时,kPa7 .199 max B u。可以看到这是一个

41、逐步 收敛的过程。所以对于土层 B,应取 4 项以上进行计算才能得到合理的结果,其最 终结果约为 200kPa。 注意:当项数太少时,计算结果显然是不合理的。 (b) 2 196. 0%50 vA v vAA H tc TU, 0218. 0 6 2 196. 0 196. 0196. 0 2 2 2 222 B A vB v BvB v A H H T c HT c H t 因为 Tv太小,故不能用公式(4-45)计算 UB,现用公式(4-44)计算如下: 0015. 00104 . 0 0685. 09476. 081 . 0 1 )636 . 2 exp( 49 1 3447. 1exp

42、 25 1 4841. 0exp 9 1 0538. 0exp 8 1 4 25 exp 25 4 4 25 exp 25 4 4 9 exp 9 4 4 exp 4 21 exp 1 21 2 2 2 2 2 2 2 2 2 2 0 2 vvvv v m B TTTT TM M U 167. 0168. 0177. 0232. 0 4321 BBBB UUUU 当然,本题也可采用近似公式(4-46)计算,结果如下: 166. 00218. 0 4 4 46-4 2 BBvB UUT):由( 可见两者的计算结果极为近似。 注意:本题当计算项数太少时,误差很大。121 页(4-45)式上两行指出

43、,当 U30%时,可取一项计算。而当 U=30%时,Tv=0.07,可供计算时参考。在本题中, Tv=0.02350.5,故有:5 . 10 21 kk 因为持力层不透水,所以2用饱和重度,由公式(6-33),得: kPa4 .260) 34(7 .195 . 108 .230) 3()2( 22110 Hkbk 6-8 某地基由两种土组成。表层厚 7m 为砾砂层,以下为饱和细砂,地下水面 在细砂层顶面。 根据试验测定, 砾砂的物理指标为: w=18%, s=27KN/m3, emax=1.0, emin=0.5,e=0.65。细砂的物理指标为:s=26.8KN/m3,emax=1.0,emin=0.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学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大学精品课件:土力学答案.doc)为本站会员(金钥匙文档)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