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化生活二轮复习交流广州二中 杨双龙2014.2.27备考“三步走”1、一轮复习(8月3月中旬)主线:对教材进行“微观”的解读,要做到“精细”。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时,不忽视“专家点评”、“相关链接”、“名人名言”等辅助文。强调一个“细”字。2、二轮复习(3月中旬5月中旬)主线:对教材进行“中观”“宏观”的解读,要善于寻找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强调一个“联”字。3、三轮复习(最后20天)主线:基础(主干)知识的回归与再认、主要是易错易混点归纳、知识点查漏补缺。强调一个“本”字。一、研究高考试题、明确复习方向 1、研究高考试题 (1)广东近几年高考非选择题 2010年:37题(1
2、)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文化创新的途径。2011年:37题(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行政主管部门发文“叫停”的原因。2012年:37题(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交流与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谈谈对中国文化要“走出去”,更应“走进去”的认识。2013年:37题(3)结合材料三,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就政府如何拉动居民文化消费提出合理意见。一、研究高考试题、明确复习方向 1、研究高考试题 (2)其他省市2013年高考非选择题(部分)安徽38题(3)从文化生活角度,谈谈该研发团队的成功给我们的启示。山东卷31题(1)运用文化传承的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中“使我们成为我们,
3、让我们懂得未来的方向”的理解。浙江卷41题(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综合国力的有关知识,分析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对实现中国梦的意义。北京卷41(3)如何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及其作用?二、建构知识网络、整合相关知识 1、建构知识网络 (1)熟悉课本目录 无论是单元的标题、每一课的课题、还是每一框的框题、甚至每一目的目题,都有可能成为设问的知识范围的限定用词。课本目录应该是我们进行知识体系建构首先需要关注的。可引导学生多看多读,甚至记忆。建议把课本目录每一框以下的各个目题也加进去,对目录稍加丰富。二、建构知识网络、整合相关知识 1、建构知识网络 (2)绘制知识体系结构图 我准备以单元为单位,用填空
4、的形式来进行。二、建构知识网络、整合相关知识 2、整合相关知识 整合归纳方式:常见的有核心概念或问题、3么、分主体、按关系等。不同方式可以相互结合。(1)经济,“核心概念或问题”:如消费、生产、分配、市场等。如何提高消费水平?企业如何经营成功?如何实现收入分配公平?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2)政治,“分主体”:如公民、政府、人大、人大代表、党、民主党派、政协、民族、宗教、主权国家、国际组织、国际社会等。(3)文化,“3么”:如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与表现是什么;意义为什么;途径怎么办等等。(4)哲学,“按关系”:如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等二、建构知识网络、整合相关知识 2、整合相关知识 文化
5、生活我习惯以“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为主要整合方法,当然有些知识可“分主体”。(1)是什么:单独考该角度比较少。如果要考可能与为什么或者怎么办结合在一起。可从概念、基本内涵、特点、内容、表现形式、关系等方向思考。(2)为什么:设问角度有原因、理由、依据、合理性等。多从必要性、重要性、意义、影响等方向思考。(3)怎么办:设问角度有启示、途径、方法、措施、建议等。可从正确态度、原则、要求、坚持什么、反对什么等方向思考。二、建构知识网络、整合相关知识 2、整合相关知识 举例: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文化的作用)是什么-文化的内涵、特点、形式 为什么-文化的作用(可结合第四单元)怎么办-从文化与经济、
6、政治的关系角度说明如何提升我国文化竞争力。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要大力发展经济,完善政治体制,大力发展先进的、健康的文化。要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培养高素质人才,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要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抵制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和分化图谋,反对文化霸权主义。二、建构知识网络、整合相关知识 2、整合相关知识 举例: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与文化发展(传统文化)是什么-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 为什么-传统文化的影响(作用)怎么办-如何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1)正确态度:取精,去糟,批继,古今。(2)正确处理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3)
7、结合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科学技术的进步。大力发展科学技术,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思想运动。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联系P101/102)二、建构知识网络、整合相关知识 2、整合相关知识 举例: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是什么-基本特征:(1)源远流长、博大精深。(2)源远流长:汉字和史书典籍是见证。(3)博大精深:独特性、区域性和民族性。为什么-中华文化的包容性:(1)包容性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
8、精深的一个重要原因。(2)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3)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二、建构知识网络、整合相关知识 2、整合相关知识 举例:第九课 先进文化、精神文明 是什么-在当代,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什么-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整合了新教材)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需要。对人心、精神、各项事业的影响。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对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的影响。文化的作用(U1)。怎么办-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二、建构知识网络、整合相关知识 2、整合
9、相关知识 举例:2013版新教材第九课有较大变动,可适当进行补充归纳。如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什么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如: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包括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促繁荣;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力;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必须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等。二、建构知识网络、整合相关知识 3、其他需要关注的 (1)几个概念:包容性、中华民族精神等。(2)几
10、个关系: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等。(3)几个特点:传统文化、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等。(4)几个态度:对待文化多样性、对待传统文化等。(5)几个问题:民族节日的地位和作用、文化遗产的地位和作用、教育的作用、科学技术的作用、文学艺术的作用、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等。如整个文化生活教材有多少处提到了教育、科学技术或者文化产业?这是一种“隐性归纳”。据此我们可以设置问题: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教育的重要性;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科技创新的意义;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如何发展文化事业等。二、建构知识网络、整合相关知识 3、其他需要关注的 举例: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科技创新的意义。课本提到“科学技术”的地方主要有:P1
11、0: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P37: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P45: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P67:科学技术是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P87:现代科学技术对文化产品生产的影响。P101: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充分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二、建构知识网络、整合相关知识 3、其他需要关注的 举例: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科技创新的意义。据此可作如下整合归纳:P10:有利于提升文化生产力、发展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综合国力,为经济建设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推动经济建设。P37:有利于促进文化的传播与交流。P45:有利于促进文化传播、继承、发展、创新。P67:有利于提升中华民族的文明
12、程度、激发中华民族的文化创造力。P87:有利于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P101: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二、建构知识网络、整合相关知识 4、知识整合的一个想法 上新课,我们是按课题、框题、目题依次展开的,按照课本思路进行知识的解析。第一轮,以课为单位,按照考纲逐个考点讲解。第二轮,则打破前两种思路,侧重于通过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对其进行归纳整合。三种不同的思路如何进行有效的联通和对应呢?我们可以用下表的方式来统一:2014届政治复习【课本+考点+归纳】之文化生活单元课题框题目题考纲考点具体内容归纳 三、分析典型例题、总结解题套路 1、分析典型例题 (1)例题选取。要注
13、意几个问题:一是选哪里的题。二是选考哪些考点的题。三是选什么难度的题。四是选哪些类型的题。五是选考哪些能力的题。六是选考哪些角度的题等等。(2)例题分析。不在于得出什么答案,而在于怎么得出这个答案。多引导学生如何去审题:审设问、审材料、审课本、审三者的对应关系。2、总结解题套路 (1)题型解题方法指导。如解答“意义类”非选择题的一般套路等。(2)模块答题通用术语。每个模块在回答问题是均可以找到一些通用语言。四、加强限时训练、关注重大时政 1、加强限时训练 (1)课堂限时训练。针对某一单元重点知识的非选择题限时,就只做一问,开始要求是12分钟内完成,到后面应该缩短到10分钟,再到8分钟左右。辅导课时间,40分钟进行40道选择题的限时训练。(2)课外限时训练。针对某一单元的主干知识的非选择题限时训练,课后操作,自己修改。(3)暴露、发现、解决问题。2、关注重大时政 (1)引导学生加强时政素材的阅读与积累。(2)学习依据是教研室编的专项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