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精美课件(第1-11课).pptx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文档编号:5202488 上传时间:2023-02-16 格式:PPTX 页数:317 大小:28.6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精美课件(第1-11课).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317页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精美课件(第1-11课).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317页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精美课件(第1-11课).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317页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精美课件(第1-11课).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317页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精美课件(第1-11课).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3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一单元 第一课 春人民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上册 课文导入 阳光明媚、绿草如茵、姹紫嫣红、鸟语花香、微风轻拂,这些词语描写的是那个季节的景物?面对美丽的春天,古代的文人给我们留下了优美的诗篇,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哪首诗歌给你们留下的印象最深,一起背一遍。还记得“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是贺知章的 咏柳。描写春天的诗句还有很多,我们就不一一列举了。现在我们一起走进朱自清先生的春,看看这位现代散文家是怎样描绘春天的,春天在他眼里是怎样一番景象,他对春天有着怎样的情感,春天又给了他什么启示。朱朱 自自 清清人民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1、掌握作

2、者相关常识,积累“蓑、笠、酝酿、黄晕、呼朋引伴”等重点字词。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2、通过合作探究,品读精彩句、段。学习本文细致观察,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生动描写的方法,理解体会本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3、激情投入,阳光参与,体会美文,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珍惜青春的情感。人民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上册 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省扬州市人,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欧游杂记、背影,以及一些文艺论著,收在朱自清文集里。散文代表作有:绿、春、荷塘月色、背影等。人民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上册 字音

3、学习读一读下面的词语:水 涨 应 和 薄烟 黄 晕 捉迷藏 宛 转 散在草丛里 zhngzhngy y ngngh h bo boy y n nc c ngngzhunzhunsnsn人民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上册 词语学习欢欢喜喜的样子。明朗润泽。炫耀。文中是说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密密的开着的花。文中是各种果树也争先恐后地开花。呼唤朋友,招引同伴。比喻姿态优美。招展,迎风摆动。欣欣然:朗润:卖弄:酝酿:繁花:赶趟儿:呼朋引伴:花枝招展:人民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上册 理清文章思路春盼 春绘 春赞 春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人民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上册 整体感知听读课文,

4、寻找文章的画面美。1.课文主要围绕“春”写了什么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文章运用总分总的结构,第一部分(自然段)盼春,第二部分(自然段)绘春,第三部分(自然段)赞春。2.文中具体描绘了哪五幅春景图?春草图、春风图、春花图、春雨图、迎春图。人民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上册 整体感知 春草图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人民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上册 整体感知1、嫩、绿、满、软草(生机勃勃)。2、文中“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是否偏离了写春草?

5、为什么?2、没有。侧面写出了春草的茂盛,顽强的生命力,也揭示了春草勃发给人们带来的欢乐。1、作者笔下的春草有什么特征?人民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上册 整体感知春花图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人民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上册 整体感知作者如何全方位的描写春花?树上繁花树中昆虫树下野花高低结合眼前花儿争春想象结果实虚实结合花的色彩花的味道色味结合像星星眨呀眨

6、暗写风与太阳明暗结合全方位描绘春花的美人民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上册 整体感知春风图 ”吹面不含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语言学习春风图想一想:作者在描写无形无味的春风时,调动了人体的哪些感官?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泥土的气息、草味、花香鸟鸣、流水、短笛触觉嗅觉听觉运用各种感觉描绘春风柔、暖人民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上册 整体感知 春雨图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7、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人民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上册 整体感知作者抓住了春雨什么特点?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细密一层薄烟轻盈一下就是三两天绵长抓住特点描绘春雨的“润”春雨图人民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上册 整体感知迎春图 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

8、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一年之际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人民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上册 探究质疑 作者以怎样的心情迎接春天的来到?哪个词明确地告诉我们春天还没有来到?“盼望着”;“近”。什么要连用两个呢?这样叠用,更能表达作为者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探究质疑 “一切”这个自然段的怎样描写春天的?这段话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运用拟人,勾勒出春天的生机勃勃。“刚落地的娃娃”表现春天的“新”,像新生命的开始,给人以无限的希望;“花枝招展的小姑娘”状写春天的美,令人喜爱;“健壮的青年”赞美春天充满活力,给人以信心和力量。思考思考:人们为什么要迎春?1、“一年之计在于春”

9、。2、前四幅图写出了春天的自然美,这幅图由景及人,颂扬像春那样奋发向上的精神,表现对生活的美好憧憬春早人勤。人民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上册 拓展延伸 有人说:“春天是插花的能手”“春天是一位伟大的画家”“春天是个美丽活泼的仙子”古今中外写春的作品很多,绘出春天风景的作品也很多,同学们也不妨自己来体验一下:1、说一说春的诗句。2、画一画春的美景。3、写一写春的景色。人民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上册 总结 这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抓住春景的特点,描绘了大地春回、生机勃发的动人景象,赞美春的活力带给人以希望和力量,激励人们抓紧春光努力工作,奋发向上。人民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上册 课后作业1、抄写并背诵课文。

10、2、请同学们仿照本文,展开想象,选一个自己喜欢的季节来写一篇作文。人民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阅读济南的冬天人民出版社 七年级|上册 春天是昂扬向上的;夏天是热情奔放的;秋天是收获幸福的。谈到冬天,大家常会联想到那凛冽的北风、刺骨的寒流以及那肃杀的气象;又会想起“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辽远,想起那“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孤寂。北方的冬天,可能会令习惯于温暖的南方的人们望而却步,然而北中国的济南,由于特殊的地形,冬天非但没有一副严酷的面孔,反到是那么的“慈善”可亲、笑容可掬。今天,就让我们追随老舍先生的足迹,到济南去感受一下济南冬天特有的温馨,济南那秀气的山、澄绿的水。人民出版社

11、 七年级|上册 课文导入人民出版社 七年级|上册 1.把握济南冬天的特点,领会由里到外、由山到水的写景顺序。2.欣赏用词的精当、生动;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作用。3.体会景物描写中所蕴涵的感情,接受美的熏陶。4.感受作者对济南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学习目标人民出版社 七年级|上册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著名作家。是语言大师,被誉为“人民艺术家”。著名作品有骆驼祥子 龙须沟 茶馆四世同堂等。话剧茶馆被西方人誉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北京市文联主席等职。1951年12月,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

12、术家“的光荣称号。本文约写于19301931年间,是作者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的。老舍1930年前后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七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浓厚的感情,被他称为第二故乡。作者简介1.正音辨形贮蓄()宽敞()着落()看护()水藻()镶边()发j()绿pn()j()肤地tn()伦dn()xi()窄zhchnzhuknzoxin髻萍肌毯敦狭人民出版社 七年级|上册 字音学习2.据义填词(1):(天空)晴朗无云。(2):安静而舒适。(3):灵活而不可捉摸。(4):清秀;(言谈、举止)文雅;(器物)小巧灵便。(5):事物所达到的程度或表现的情况。(6):可以依靠或指望的来源。

13、响晴安适空灵秀气境界着落人民出版社 七年级|上册 词语学习3.走进文本(1)文中哪一个词写出了济南的冬天独具一格的风貌?(2)本文顺着“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这一主线,紧扣着“山”和“水”,铺展了三幅淡雅的山水画。这三幅山水画分别是:、。答案:温晴。答案:小山摇篮图雪后初晴图空灵水晶图人民出版社 七年级|上册 字词加强济南为何“真得算个宝地”?作者所描绘的这些美景可归纳为哪几幅画面?请你为这几幅画拟写一个标题。济南的冬天在作家老舍与北平的朔风、伦敦的重雾、热带的毒日相比较后,给人的感受是:无风、响晴和温晴,天气暖和安适,三面环山,山是温静、隽秀的,水是绿色、澄澈的。(1)三幅(2)第一幅是小山摇

14、篮图。第二幅是雪霁初晴图。第三幅是空灵水晶图。人民出版社 七年级|上册 整体感知景物描写及其作用 景物描写,是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风景、物体的描写。景物描写主要是为了显示人物活动的环境,使读者身临其境。描写的作用:(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2)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3)展示人物性格和人物周围的环境;(4)推动情节的发展;(5)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人民出版社 七年级|上册 知识链接4.品味语言(1)妙用词语,一字传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这里为什么用“卧”字?答案:用“卧”字传神地写出了村庄和雪的情态,表达了一种安适、平静的气氛。

15、“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一句中,去掉“点”字可以吗?为什么?答案:不可以。“冒着点热气”的“点”字用得十分准确:“点”字是扣住济南冬天的“温”写的。冒热气,但只是一“点”,这就是“温”。如果去掉“点”,变成“冒着热气”,那就不是“温”,而是“热”了。人民出版社 七年级|上册 语言学习 第3小节和第5小节在抒发感情和修辞运用方面有什么相同之处?第三小节第五小节对薄雪覆盖下的山的描绘 对水色的描写 都体现了对冬天的喜爱、赞美之情;都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人民出版社 七年级|上册 重点段落第3小节和第5小节在写景顺序有什么不同之处?薄雪覆盖下的山 水色自上而下的顺序,山上、

16、山尖、山坡、山腰自下而上的顺序,水面上、空中、半空中。人民出版社 七年级|上册 重点段落 标题不可以换。因为“济南的冬天”表明所写的是济南这一特定地域的冬天;“冬天的济南”目的在于赞美“冬天”这个特定时令的济南。标题可否换为“冬天的济南”?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能用如此精妙的语言描绘出如此精美的画面?结合朱自清的春谈谈学习收获。人民出版社 七年级|上册 思考1、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是,原名,字。2、济南冬天的总特点是,作者通过济南和、的对比得出这个结论。3、作者在描写济南的冬天时描绘了 四 幅画面,它们分别是、和。老舍舒庆春舍予温晴北平伦敦热带阳光朗照的小山薄雪覆盖的小山城外远山澄清碧绿的水人民出版社

17、 七年级|上册 巩固复习 仔细观察自己家乡冬天的景色,倾注你对家乡的无限热爱,借鉴本文的写法,将最有特色的景物写出来。自拟题目,字数不限。人民出版社 七年级|上册 课后作业第一单元 第三课 雨的四季人民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上册 课文导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 早春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 山居秋暝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僧志南 绝句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苏轼 六月二十 七日望湖楼醉书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周紫芝 鹧鸪天雷声千嶂落,雨色万峰来。李攀龙广阳山道中楚水结冰薄,楚云为雨微。孟郊 旅行夏雨冬雨 春雨秋雨说说这些诗句各写的什么季节的雨 人民教育

18、出版社 七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积累字词“粗犷,痒嗦嗦、诱惑、静谧、莅临、吝啬、咄咄逼人”;2、体会作者笔下雨的四季不同的特点,学习写景抒情的方法;3、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万物的美好;4、培养学生联想想象与自主鉴赏文章与即兴表达的能力。人民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上册 作者简介 刘湛秋(1935),安徽芜湖人,当代诗人,翻译家、评论家,诗刊前副主编,中国散文诗学会副会长,被誉为“抒情诗之王”。兼创作散文、报告文学、小说及编辑诗歌。著有诗集写在早春的信笺上温暖的情思生命的欢乐。近几年他写作散文颇丰。以抒发情感、人生为主,笔触细腻,行云流水,有其独特的唯美的散文风格。台、港文坛对其散文评价

19、颇高。作品被译为英、法、日、俄、意、德、西等多种文字。人民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上册 字音学习静谧()莅临()吝啬()()咄咄逼人()粗犷()干涩()mllns dugung s人民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上册 词语学习静谧:莅临:吝啬:淅淅沥沥:咄咄逼人:安静。谧,安宁、平静。来到、来临(多指贵宾)。过分爱惜财物,不舍得给别人,也不舍得自己用。形容轻微的风声、雨声、落叶声等。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人民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上册 文章思路最后抒发对雨的爱恋之情(第7段)总写对雨的感受(第1段)描绘不同季节雨的特点(2-6段)春天的雨夏天的雨秋天的雨冬天的雨人民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上册 整体感知 结合

20、全文,谈谈作者爱恋雨的理由是什么?雨给作者的生命带来活力,给感情带来滋润,给思想带来流动,使灵魂得到净化。人民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上册 整体感知 春雨的特点春雨绵绵娇媚驱走冬天柔软透明改变姿容 人民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上册 整体感知 夏雨的特点 夏雨倾盆热烈丰满大地粗犷展示诱惑人民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上册 整体感知秋雨淅沥纯净灵魂产生情思端庄 深情 倾诉 沉思轻 发光 人民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上册 整体感知冬雨和南国的雪 降临温暖平静透明冬雨化雪带来蜜情人民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上册 思考欣赏第2-5自然段,思考以下问题1、说说每幅雨景图中最打动你的景象。用两三个词语形 容一下每幅图不同的美。2

21、、文章没有直接描写春雨,而是写万物经雨洗淋后的情态。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文章的第三段“而夏天,就更是别有一番风情了”句中“别有一番风情”指的是哪些方面?4、凄冷的秋雨为什么能纯净人们的灵魂呢?5、这种“特殊的温暖”,是一种怎样的感觉?人民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上册 思考文章没有直接描写春雨,而是写万物经雨洗淋后的情态。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春雨给万物带来的变化 雨过天晴的春意盎然 间接抒发了对春雨的爱恋之情 人民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上册 思考1、凄冷的秋雨为什么能纯净人们的灵魂呢?秋天的雨,端庄而又沉静。在人们劳累了一个春夏,收获的时节,给人安静与深思,秋雨使人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所以说可以

22、纯净人的灵魂。2、这种“特殊的温暖”,是一种怎样的感觉?冬雨给人以清冷和柔和的,万物经过冬天的洗涤,使人感觉到湿润、明亮与温暖,让人忘记冷冽的寒风,干涩而苦的气息,忘记了严冬。人民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上册 语言学习 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半空中似乎总挂着透明的水雾的丝帘,牵动着阳光的彩棱镜。这时,整个大地是美丽的,小草似乎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呼吸变得畅快,空气里像有无数芳甜的果子,在诱惑着鼻子和嘴唇。分析文章的语言特征 人民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上册 语言学习 树“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效果?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把树写

23、活了,人格化了。它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树木刚刚从寒冬中苏醒过来,树干泛出黄青、嫩叶萌发的那种鲜活的生机。分析文章的语言特征 人民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上册 语言学习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本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雨水”写成“少女的眼泪”,并以“娇媚”饰之,写出了作者对春雨的喜爱和怜惜之情。雨,似乎也像出嫁生了孩子的母亲,显得端庄而又沉思了 本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秋雨“使人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的特点。人民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上册 总结 刘湛秋的散文有一种田园美,他的文字自然、亲切、优美,一事一物、一草一木、一色一声,他都能轻松道来,吸引着你跟着他的行文一走到底。

24、人民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上册 课后作业 一场雨是凄清落寞、是豪爽痛快、还是缠绵旖旎可能攸关那段故事、那份回忆 请同学们完成一篇有关“雨”的散文。人民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第四课 观沧海人民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上册 课文导入 我们以前学过一首七步诗,里有一名句,“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诗人是才华横溢的曹植。中国有句古话:“虎父无犬子”,曹植这么优秀,那么他的父亲,曹操,也定不是等闲之辈了吧!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曹植的父亲曹操的一首诗观沧海,看看他的文学才能如何呢?人民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1、初步学会鉴赏诗词,领会乐府诗优美语句和深邃内涵;2、体会本文融情于景,

25、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培养语言表达能力;3、体会诗人昂扬奋发的精神,并熟练背诵这首诗。人民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上册 作者简介 曹操字孟德,沛国谯县人(今安徽省亳县)。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与曹丕、曹植合称“三曹”。他善诗歌,有步出夏门行等篇。他的诗歌散文清峻整洁,气魄雄伟,慷慨悲凉,篇中抒发了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了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人民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上册 写作背景 观沧海选自乐府诗集,是乐府诗步出夏门行中的第一章,是曹操的名篇。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在平定乌桓,消灭袁绍残余势力后,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站在高高的碣石山上,面

26、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人民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上册 词语学习ji碣石:在河北省昌黎县北,有巨石矗立于山顶。一说碣石在今河北乐亭县西南,后沉入大海。dn澹澹:水波动荡的样子。sng zh竦峙:高高耸立。xio s萧瑟:风吹草木声。人民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上册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向东登上碣石山,来观赏大海的奇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海水波涛激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我站在山巅,心中的波涛也像海浪在起伏。周围是葱茏的树木,丰茂的花草。秋风萧瑟,洪波涌起。萧瑟的风声传来了,海上掀起巨浪,在翻卷,在呼啸,(似要将宇宙吞没。)人民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上

27、册 诗歌赏析诗歌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大海,多么博大的胸怀啊)日月的升降起落,好像出自大海的胸中。(大海,多么博大的胸怀啊)日月的升降起落,好像出自大海的胸中。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像从大海的怀抱中涌现出来的。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像从大海的怀抱中涌现出来的。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啊,庆幸得很,美好无比,让我们尽情歌唱,畅抒心中的情怀。啊,庆幸得很,美好无比,让我们尽情歌唱,畅抒心中的情怀。人民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上册 整体感知1、“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头二句点明“观沧海”的位置:诗人登上碣石山

28、顶,居高临海,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以下十句描写,由此拓展而来。“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在这水波“澹澹”的海上,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突兀耸立的山岛,它们点缀在平阔的海面上,使大海显得神奇壮观。人民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上册 整体感知2、“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前二句具体写竦峙的山岛,后二句则是对“水何澹澹”一句的进一层描写。这儿,虽是秋天的典型环境,却无半点萧瑟凄凉的悲秋意绪。曹操面对萧瑟秋风,极写大海的辽阔壮美:在秋风萧瑟中,大海汹涌澎湃,浩淼接天;山岛高耸挺拔,草木繁茂,没有丝毫凋衰感伤的情调。这种新的境界,新的格调,正反映了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

29、“烈士”胸襟。人民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上册 整体感知3、“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诗人在这里描写的大海,既是眼前实景,又融进了自己的想象和夸张,展现出一派吞吐宇宙的宏伟气象。这种“笼盖吞吐气象”是诗人“眼中”景和“胸中”情交融而成的艺术境界。如果诗人没有宏伟的政治抱负,没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没有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那是无论如何也写不出这样壮丽的诗境来的。人民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上册 整体感知4、“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是合乐时的套语,与诗的内容无关。这首诗写秋天的大海,能够一洗悲秋的感伤情调,写得沉雄健爽,气象壮阔,这与曹操的气度、品格乃至美学情趣都是紧密相关的。人

30、民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上册 思考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1层(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地点2 层(3-8句):描写海水与山岛。3层(9-12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最后两句是附文,是为和乐而加,与诗的内容无关。(实景)(想象)人民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上册 总结 本诗借景抒情,诗人以洗练的笔法,神奇的想象,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虚实结合,动静结合。写作特点:人民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上册 课后作业1、背诵这首古诗;2、写一篇借景抒情的随笔。人民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第四课闻王昌龄左迁

31、龙标遥有此寄人民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上册 课文导入 提起唐朝大诗人李白,我想大家一定不会感到陌生,大家想一想,我们以前学过哪些李白的诗歌呢?我们曾学过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还有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些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诗歌。今天呢我们要学习一首李白送给友人的七言绝句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人民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1、诵读背默;2、说诗句的大意,领会诗所表达的深刻的思想感情;3、赏析名句。人民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上册 作者简介 李白,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陇西成纪(今甘

32、肃天水)人。他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还有“诗仙”之称。著有李太白全集。他的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等都是脍炙人口的作品。人民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上册 写作背景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好诗。在盛唐诗坛上,王昌龄也是璀璨的群星之一,以写边塞题材著称,特别擅长七绝。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与他便有密切的交往。王昌龄一生遭遇坎坷,他的性格与李白的傲岸不羁有着相似之处。王昌龄贬龙标尉的时间不可确考,有人推测大约在天宝七八年间。李白从天宝三年离京漫游,此时正在扬州,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便

33、题诗抒怀,遥寄给远方的友人。人民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上册 古诗分类 古体诗古诗 五言绝句:简称“五绝”近体诗 绝句(四句)七言绝句:简称“七绝”五言律诗 律诗(八句)七言律诗人民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上册 诗歌赏析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翻译)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杨花落尽啦,子规鸟儿不停地哀啼,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一路上要经过五条溪水;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君子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听说王昌龄被贬到龙标,(我)在这遥远的地方写下这首诗寄给他。人民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上册 诗歌赏析龙标:今湖南黔阳,唐时甚僻。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

34、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左迁:古尊右卑左,即贬官。这首诗是作者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好诗。1、标题解说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上册 诗歌赏析 写“杨花”、“子规”是写景兼点时令暮春。“暮春”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渲染了凄凉冷落的气氛。“杨花”漂泊无定,暗写王昌龄被贬荒僻之地给人的飘零之感;“子规”叫声凄凉哀婉,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现。这两个景物含有漂泊之感、离别之恨。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同情和关切之情。2、作者为何要写杨花与子

35、规?人民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上册 诗歌赏析 此句直接叙事。“闻道”,表现诗人对友人的关心。“过五溪”,见被贬之荒远,道路之艰难,表现出诗人对好友旅途艰辛、贬所荒远的同情与关心。3、闻道龙标过五溪4、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1)愁心:作者所寄的是对好友身遭贬谪的同情,是对好友长途跋涉的担忧;是陪伴友人一路前行的一片深情。因思念之情往往是夜间最为浓郁,由月的阴晴圆缺,最易想到人的悲欢离合。因为月照中天,千里可共,作者寄情于月,朋友见月如见作者。(2)为何托与明月?人民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上册 整体感知1、本诗表现手法 。以景传情3、从哪些诗句看出龙标之地荒凉?闻道龙标过五溪 随风直到夜郎

36、西2、诗歌第二句“过五溪”包含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过五溪”三字看似平淡其实含有悲痛之意,将作者同情好友旅途艰辛、贬所荒凉的情景突现出来。人民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上册 整体感知主题:诗人通过对暮春时节特定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同情和关切的思想感情。写作特色:1、寓情于景,景中见情,情景交融;2、浪漫主义写法,客观事物人格化,抒情更强烈,更深沉。人民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上册 总结 李白通过丰富的想象,用男女情爱的方式以抒写志同道合的友情,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它竟会随风逐月到夜郎西。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竟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他能够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将自己对朋

37、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辽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不幸的迁谪者。这种将自己的感情赋予客观事物,使之同样具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乃是形象思维所形成的巨大特点之一和优点之一。当诗人需要表现强烈或深厚的感情时,常常用这样一种手段来获得预期的效果。人民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上册 课后作业1、背诵并抄写和翻译全诗;2、预习下面两首古诗词。人民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第四课次北固山下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社 七年级|上册 课文导入 “诗以言志,歌从心起。”在古代,文人墨客都喜欢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我们学过很多绝句,如春晓、静夜思等,也学了观沧海这首乐府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律诗,那什么是律诗呢?律诗

38、的特征1、共有八句2、二、四、六句押韵3、首联、颔联、颈联、尾联4、颔联对偶句,颈联对偶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社 七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背诵诗歌;2、通过学习,能体会诗歌流露出的诗人的感情;3、通过对比阅读,体会诗歌的情感,学会鉴赏简单的诗歌;4、通过学习,感受诗歌的魅力,增强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社 七年级|上册 作者简介 王湾(约公元693751),字不详,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唐代诗人。公元712年进士,开元初年任荥阳主薄,又参与编纂群书四部录,后任洛阳尉。王湾博学工诗,诗虽流传不多,但在诗坛亨名甚大,最有名气的当数今天要学的这首次北固山下

39、。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社 七年级|上册 写作背景 王湾作为开元初年的北方诗人,往来于吴楚间,被江南清丽山水所倾倒,并受到当时吴中诗人清秀诗 风的影响,写下了一些歌咏江南山水的作品,这首次北固山下就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篇。尤其其中“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得到当时的宰相张说的极度赞赏,并亲自书写悬挂于宰相政事堂上,让文人学士作为学习的典范。由此,这两句诗中表现的那种壮阔高朗的境象便对盛唐诗坛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直到唐末诗人郑谷还说“何如海日生残夜,一句能令万古传”,表达出极度钦羡之情。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社 七年级|上册 词语学习(1)客路:当指驿道,是旅客来往所走的道路。镇江是当时水陆交通的枢纽

40、,故以“客路”与“舟行”相对应。(2)潮平:指潮与岸齐,因而两岸显得宽阔,这是春潮初升时的景象。(3)风正:指顺风,且风力不大,所以帆是悬挂之形。(4)残夜:夜将尽时分,太阳从东方升起,又因镇江跟东海相距不远,故称海日。(5)旧年:相对于新年而言,旧年未尽而江上春潮已生,故谓“江春入旧年”。(6)乡书:即家书,指诗人寄给洛阳家中的信;旧谓鸿雁可以传递书信,故诗人有托书于归雁之意。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社 七年级|上册 诗歌赏析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次北固山下 王 湾淡淡的乡愁自然的理趣首联颔联尾联颈联所在所见所见所思人民教育

41、出版社出版社 七年级|上册 诗歌赏析弯曲的小路伸展到青山之外,小船在山前绿波上行驶。潮水上涨,两岸江面无比宽阔,顺风前进的白帆高高悬挂。海上的太阳在残夜里升起,江上的新春在旧年未尽时已至。我的家信该怎样寄回乡?北飞的鸿雁啊给我带回洛阳。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社 七年级|上册 整体感知1、诗人此刻在船上,而“客路”在青山之外,他是看不见的,为什么诗一开头就提到“客路”呢?这是诗人的想像,表明船到镇江后,还要乘驿车到别的地方去,已暗含旅途奔波之意。2、“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诗人在何时何地见到的景象?你能想像出船行的图景吗?为什么要特别提到“潮平”?在天将明未明之时,在船接近目的地即北固山的长江之

42、中。“潮平”一语为下句中“江春”一语作铺垫。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社 七年级|上册 整体感知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有导出结尾一联的作用,跟诗人的乡愁有关。海日生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寒。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4、为什么诗人突然想到要寄一封家书呢?由于新年来到,正是家人团聚之时,而自己旅食他乡,久不得归,自然想到要借雁足给他传递家书。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社 七年级|上册 问题探究1、诗人此刻在船上,而“客路”在青山之外,他是看不见的,为什么诗一开头就提到“客路”呢?之所以提到“客路”,一是与“行舟”构成对应,暗示了诗人是浪迹天涯的

43、游子;一是表明尽管眼前是青山与绿水,但仍然掩盖不住自己旅途忧郁的情怀,同时,这也为尾联设置了伏笔。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社 七年级|上册 问题探究2、“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诗人在何时何地见到的景象?你能想象出当时船行的图景吗?这是诗人在涨潮时、行舟中所见到的景象。那是一幅“潮水涨满、平野开阔、大江直流、风帆高挂、顺风直下”的行船图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社 七年级|上册 问题探究3、“江春入旧年”一句中“旧年”指的是一年中哪一段时间?此时,诗人为什么突然想到要寄一封家书呢?按照北固山所处的位置,根据我国气候特征来看,这应该是腊月,即春节将要到了的时候。因为诗人看到了“江春”,想到了新春佳节即将

44、到来,正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而自己还在浪迹天涯,所以自然会想到鸿雁传书。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社 七年级|上册 问题探究4、颈联描绘了怎样的图景?有导出尾联的作用吗?为什么?该联包含了怎样的哲理?清晨,江上行舟,当残夜未全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露春意。时光流逝,岁月无情,怎能不叫身在“客路”,时当岁末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新生的美好的事物,往往蕴藏在旧的不好的事物之中。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社 七年级|上册 问题探究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句何以能够成为千古名句?这两句不仅写景逼真,用词贴切,对仗工整,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而且表现的是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哲理,给人以积极

45、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所以,历来脍炙人口,成为千古名句。明,胡应鳞认为它“形容景物,妙绝千古”。唐,张说为宰相时,亲笔将此联题于政事堂,令朝中文士作为楷模。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社 七年级|上册 问题探究6、诗中表达出的这种乡愁并不使人感到低沉,请体会其中的道理。尽管,诗人是浪迹天涯的游子,诗中也传递出了思乡之情,但这种思乡之情是淡淡的,没有给人沉重的感受。这主要是缘于诗人豁达的胸襟、乐观的情怀!诗中所描绘的色彩是明丽的首联,所构建的画面是开阔的颔联,所表达的哲理是积极的颈联,因此,我们在感受到诗人那淡淡的思乡之情的同时,更多的是一种乐观、积极、向上的情怀!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社 七年级|上册 总结

46、这首诗意境清新辽远,描写细腻,运用了即景抒怀的写法。诗人通过对江南残冬早春景象新鲜而又精致的描绘,表达出诗人无比热爱江南水乡和怀念家乡及亲人的思想感情。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社 七年级|上册 课后作业1、背诵并默写诗歌;2、搜集五句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并注明出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社 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第四课天净沙秋思人民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上册 课文导入 播放费翔的歌曲故乡的云,学生欣赏、谈自己的感受,小结:这首歌唱出了天涯游子对故乡的魂牵梦萦,唱出了天涯游子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元代的散曲,他抒发的同样是天涯游子的情怀。人民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1、了解散曲这一体

47、裁;2、反复诵读,品味语言,感受小令凄婉、萧瑟的意境,体会词人的离情愁绪;3、体会作者的思乡情,感受汉语言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人民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上册 作者简介 马致远,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元代著名散曲家。一生著有汉宫秋、青衫泪、荐福碑、岳阳楼、马丹阳、黄粱梦等杂剧共15种,与关汉卿、王实甫、白朴并称元代杂剧四大家。并写有小令、散套二百余首,经后人辑入东篱乐府。他在元代散曲作家群中位居第一。在他的作品中,更能反映他风格的是散曲;散曲中又以小令天净沙秋思最为有名,元人周德清誉为“秋思之祖”,王国维称赞其“寥寥数语,深得唐人绝句妙境”,是“小令之最佳者”。人民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上

48、册 元曲介绍“曲”分类剧曲散曲散套:是同一宫调的若干小令相联而成的组曲小令:只有一支曲子小令,又叫“”,体制短小,大多数为只曲,每首各自为韵,相当于一首诗或一首短词。叶儿天净沙秋 思:题 目:曲牌名此曲是元代小令中的名篇。解题人民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上册 写作背景 这首散曲选自全元散曲。马致远少年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执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一生几乎都过着漂泊无定、困窘潦倒的羁旅生活。这首小令正是他一生真实而生动的写照。被后人称为“秋思之祖”。人民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上册 诗歌赏析枯藤老树昏鸦 枯藤(缠绕的)老树(栖息着)黄昏(归巢的)乌鸦。首句写秋末之景,渲染出一种萧瑟荒凉的

49、意境,含蓄地表示出游子无家可归之意。人民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上册 诗歌赏析小桥流水人家小桥(旁潺潺的)流水(映出几户)人家。次句推出一幅优雅恬静的画面,与前句形成鲜明的对比,但他人有家而我独无,又增一分思乡之情。人民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上册 诗歌赏析古道西风瘦马(荒凉的)古道(上萧瑟的)秋风(里行着一匹)瘦马。古道荒凉,西风起而一年将尽,马也因长途跋涉而累瘦了。此句从侧面写出了游子在客途中孤苦寂寞的心情。以上几句用九个细节构成一幅画面,极力渲染悲凉气氛,表现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人的惆怅之情。人民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上册 诗歌赏析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夕阳(已经朝着)西方落下,(漂泊未归)的断肠

50、人(还远)在天涯!(“西”名词作状语,“向西”)上句点明时间,并照应上文的“昏”。下句卒章显志,正面抒发感情。“断肠”的愁苦、“天涯”的遥远,点明了这首小令的主题。段解:作者直抒胸臆,道出天涯游子之悲。“断肠”一语,为全篇主旨所在。人民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上册 整体感知再读课文,总体把握。1、归纳主题:这首小令描绘了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里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孤寂、愁苦之情。2、结构图解:天净沙秋思写景抒情枯藤-老树-昏鸦(写景触情)小桥-流水-人家(孤苦思乡)古道-西风-瘦马(游子惨状)夕阳-西下(特定时间、环境)断肠人-在天涯(点明主旨)写景铺垫游子之悲孤寂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语文 > (统编)部编版 > 七年级上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精美课件(第1-11课).pptx)为本站会员(晟晟文业)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