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并序学习目标学习目标一、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我国第一首长篇叙事诗的艺术成就;了解“乐府”及“乐府诗”;掌握文中的通假字,偏义复词,古今异义词。二、思维发展与提升:理解铺陈、排比、起兴手法及其表达效果;结合文本,通过多角度、多层次分析焦仲卿、刘兰芝的爱情悲剧的原因,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梳理诗歌的故事情节,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梳理诗歌的故事情节,培养学生运用人物对话分析人物性格的能力;结合学生在课堂表演的课本剧,对焦仲卿、刘兰芝爱情悲剧原因的交流、探讨,培养学生运用准确的语言表述观点的能力。三、审美鉴赏与创造:理解悲剧美及其意义。四、文化传承与理解:通过对文本个性化的解读,唤起
2、学生对焦仲卿、刘兰芝命运的同情,同时引发学生对爱情、对社会、对人生的思考。创设情境创设情境猜猜这是谁?她们有什么共同特点?窦娥冤秦香莲黛玉葬花卫女钗头凤陆游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钗头凤唐婉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罗密欧与朱丽叶巴黎圣母院1.选自南朝宋代徐陵编的玉台新咏(我国最早的乐府诗集)卷一,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后南宋
3、郭茂倩收入乐府诗集时改名焦仲卿妻。本诗是保存下来的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与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乐府双璧”。全诗357句,1785个字,沈归愚称为“古今第一首长诗”。明王世贞艺苑卮言:质而不俚,乱而能整,叙事如画,叙情如诉,长篇之圣也!清张玉谷古诗赏析卷七:古来长诗,此为第一,而读去不觉其长者,结构严密也。文学文化常识文学文化常识2.:中国古代乐府官署(汉武帝刘彻首设)中配乐演唱的诗歌。包括民歌和文人创作两大类。后人多用以代称入乐的民歌,一些虽未合乐而袭用古乐府旧题或摹仿乐府体裁的作品,也统称为乐府。两汉乐府诗体裁以五言为主,兼有七言和杂言。句式灵活自由,语言自
4、然流畅,通俗易懂,琅琅上口,生活气息比较浓厚。乐府诗主要保存在宋代郭茂倩乐府诗集中,两汉乐府民歌又称汉乐府。乐府诗与诗经楚辞三足而立,广泛深刻而又具体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尤其是从劳动人民的角度表现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不仅是艺术品,而且也是研究汉代社会生活的历史资料。一、辨识字音字形一、辨识字音字形箜篌()槌()床 伶俜()绣腰襦()葳蕤()遗()施 绣夹()裙 玳瑁()流纨()素明月珰()公姥()磐()石 拊()掌 便()言 否()泰窈窕()鹄舫()龙子幡()婀娜()踯躅()金镂()鞍赍()钱 鲑()珍 衣裳()摧藏()奄奄()kng huchulng pngrwi ruwijidi
5、mowndngmpnfpinpyo tioh fngfn nuzh zhlujxichngzngyn yn预习任务检测预习任务检测二、二、诵读课文,复述情节诵读课文,复述情节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为仲卿母仲卿母所所遣遣,自逝不嫁。,自逝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缢于庭树。时人于庭树。时人伤伤之,为诗之,为诗云尔云尔。【注】为所:固定句式,表被动。遣:指被夫家休掉,返回娘家。缢(y):吊死。伤:哀悼。云尔:语气助词。“序”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故事的结局、作诗的缘由。提示:可以结
6、合诗歌前面的“序”来复述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府吏长跪告伏惟启阿母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下马入车中低头共耳语阿母大拊掌不图子自归处分适兄意哪敢自任专府君得闻之心中大欢喜举手拍马鞍嗟叹使心伤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东汉建安年间,才貌双全的刘兰芝和庐江小吏焦仲卿真诚相爱。可婆婆焦母因种种原因对兰芝百般刁难,兰芝毅然请归,仲卿向母求情无效,夫妻只得话别,双双“誓天不相负”。兰芝回到娘家,慕名求婚者接踵而来,先是县令替子求婚,后是太守谴丞为媒。兰芝
7、因与仲卿有约,断然拒绝。然而其兄恶言相向,兰芝不得已应允太守家婚事。仲卿闻变赶来,夫妻约定“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兰芝出嫁的喜庆之日,刘焦二人双双命赴黄泉,成千古绝唱。故事结尾与其它中国民间文学几成千篇一律,充满浪漫主义的理想色彩:两人合葬,林中化鸟。(其它如梁祝中的“化蝶”、牛郎织女的“七夕相会”)三、三、脉络梳理脉络梳理按照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脉络分析诗歌的内容结构,并拟上小标题。引子引子开头两句:托物起兴,引出故事。开端开端从“十三能织素”到“涕落百余行”:兰芝被遣。发展发展从“府吏马在前”到“二情同依依”:夫妻誓别。进一步发展进一步发展从“入门上家堂”到“愁思出门
8、啼”:兰芝抗婚。高潮结局高潮结局从“府吏闻此变”到“自挂东南枝”:双双殉情。尾声尾声从“两家求合葬”到“戒之慎勿忘”:告诫后人。学习任务指导:质疑探讨,研读课文学习任务指导:质疑探讨,研读课文任务一:研读“引子”诗歌开头的两句“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起什么作用?孔雀孔雀东南飞,五里东南飞,五里一徘一徘徊。徊。作者为什么不说“乌鸦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或者是“麻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意象选择也要注意观感孔雀东南飞,是单飞呢,还是双飞呢?单飞,即作者以孔雀失偶来喻夫妻的别离。开头两句的作用 比兴手法,用在开篇作用: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引起下文(借鸟起兴,是我国古代民歌传统手法);以美禽失偶来
9、喻夫妻别离,营造了一种“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的离愁别绪,渲染了缠绵哀伤的气氛;孔雀之单飞,暗示夫妻之别离,奠定了全诗悲剧的感情色彩。任务二:研读“开端”十三能织素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鸣鸡鸣入机织入机织,夜夜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10、。及时相遣归。1.诗歌以刘兰芝自请遣归的陈辞作为开篇,开门见山地揭示出她同焦母之间的 矛盾。兰芝自述她十三岁至十七岁待字闺中的生活经历,这是一种什么手法?其意何在?使用了铺陈排比的手法。意在表明:一方面兰芝有着良好的家教和文化修养,是个多才多艺的女子。另一方面证明“女行无偏斜”,婆婆对她的责难毫无道理。2.兰芝是不愿离开仲卿的,为什麽还要自请遣归?因不堪屈辱。她感到与焦母实在合不来,“妾不堪驱使”“君家妇难为”,所以不如回去。因深知遣归之势不可挽回。兰芝从焦母的故意挑剔(“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中,感到了“徒留无所施”,因此不卑不亢地自己先提出来,反映了兰芝平时的忍辱负重和迫不得已。激愤之
11、情,溢于言表;难言之隐,尽含其中。3.第二段从13岁说道17岁,一一道来,是否太烦琐?它与情节的发展有什 么关系?不烦琐。这是古诗中常用的“赋”的手法。作用:表明了刘兰芝的聪明伶俐、心灵手巧。刘兰芝有这样优秀的品德仍被驱遣,突出了刘兰芝的无辜与委屈。照应了刘兰芝“三日断五匹”以及做嫁衣时“左手持刀尺,右手执绫罗。朝成绣夹裙,晚成单罗衫”等情节,表现了刘兰芝的勤快、利落。为下文刘兰芝被遣做铺垫,以激起读者的同情。同时也增添了语言的美。4.体味“非为织作迟非为织作迟及时相遣归及时相遣归”这几句话中表现出来的人物性格。从兰芝的陈述中,可以看出她那决不忍辱苟且的刚强性格;从“君家妇难为”和“徒留无所施
12、”等直白中,可看出她对造成事端的原委和事态的发展有着清醒的认识,准确的判断,这是一个头脑清醒又具有强烈反抗精神的古代女性形象。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府吏长跪告:“伏惟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5.兰芝遣归前,仲卿是如何替她求情的?这段描写有什么作用?礼记本命中载:“
13、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焦母迫害刘兰芝用的是第一条。礼记中还规定:“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悦,出。”焦母压制焦仲卿用的就是孝顺这一条。刘兰芝回娘家后,也遭到家长制的威压。那么刘兰芝、焦仲卿是不是从根本上反对这些封建教条呢?其一,通过他之口,证实兰芝是无辜被遣,并表现了兰卿二人的深厚感情;其二,初次展示了他懦弱的性格。他虽然很爱兰芝,对爱情忠贞不二,但在他母亲的逼迫下,只好休了兰芝,对未来还抱有一丝幻想;其三,塑造了一个专断蛮狠、顽固而有心计的封建家长形象。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14、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受母钱帛多,不堪
15、母驱使。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7.刘兰芝为什么在离开焦家时还要晨起“严妆”呢?这一细节描写有何作用?表现了刘兰芝有大家闺秀的风度。她是“严妆”来的,因而也要“严妆”走,从中可以看出她遇事沉着、冷静、镇定自若。作用:离别前“严妆”这个细节精巧而别致,对于刻画和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起到了烘云托月的效果,可以说有“一石三鸟”的作用:淋漓尽致地展示了刘兰芝外貌的俊美;刘兰芝梳妆打扮似乎在向焦母表明她始终不认为自己有什么过错,充分展示了她蒙受委屈后保持光明
16、磊落、刚正不阿的情操和柔中寓刚的性格特征;细致入微地刻画出刘兰芝不愿离开焦家而又不得不离开的痛苦和凄楚。8.朗诵“鸡鸣外欲曙涕落百余行”这一部分,讨论:这一部分写兰芝严妆,和婆婆告别,和小姑告别,有何作用?兰芝严妆兰芝严妆:运用一连串的夸张性的铺陈排比,旨在写她的美,更表现了她的从容镇定。兰芝用自己的美,向丈夫表达了自己对他的爱,向婆婆表示了她的无辜和坚强。和婆婆告别和婆婆告别:表现了她从容镇定,不卑不亢,“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这番话表面上是自谦自责,实际上是柔中寓刚,与那个“怒不止”的婆婆在修养和性格上形成鲜明的对照。与小姑告别与小姑告别:“泪落连珠子。”因为她看着小姑长大,现在一旦离
17、别,不觉悲从中来,这泪水中既有同小姑朝夕相伴的深情,也有对自己无端被遣归的悲愤。而一旦登车去,那无法抑制也无须再掩饰的悲伤使她终于失声痛哭起来。至此,兰芝那倔强而又善良的性格以及她对小姑、对仲卿依依难舍的深情得到了细腻而又充分地表现。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下马入车中,低头共耳语:“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吾今且赴府,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新妇谓府吏:“感君区区怀!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任务三:研读“发展”1.“夫妻誓别”这一情节在结构上有什么
18、作用?(1)它再次强调了这对夫妇感情上的互相理解,互相眷念,他们的分别,非是己愿,而是被逼迫的,为后面写两人的殉情奠定了基石。(2)在分别之时,刘兰芝既表白了对爱情的忠贞,也表露了对前途的忧虑,担心自己那个性情暴烈的兄长“恐不任我意”,这为下文的兄长逼嫁、以死践盟等情节埋下了伏笔。因此,从情节发展来看,这是个必不可少的过渡段落。2.这两个比喻不能互换。把“仲卿”比作磐石,“兰芝”比作蒲苇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男刚女柔”的审美习惯;也和下文中“磐石无转移,蒲苇一时纫”埋下了伏笔。3.刘兰芝是否可以屈从焦母,请求焦母留下自己?焦母驱遣兰芝最大原因是“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尽管兰芝有“精妙世无双”的
19、美丽,有“能织素,学裁衣”的本事,有“弹箜篌、诵诗书”的素养,有“鸡鸣入机织,三日断五匹”勤劳,但焦母就是看不惯她的“举动自专由”,她再美丽、勤劳也是白搭。还应当明确:一则焦母已作决定,她要维护“家长”的权威就不会顺从兰芝的意愿;二则若兰芝屈从焦母,她的刚强的性格便不复存在,便不再有文学作品中的“这一个”。4.焦仲卿是否可以脱离焦母而带兰芝另立门户?在当时以“忠孝”为社会核心的道德体系中,焦仲卿违背焦母就意味着背上“不孝”之罪,他毫无疑问会失去“府吏”之职,从而也就失去另立门户之根基;脱离焦母不仅会受到社会谴责,而且可能会坐牢,也得不到幸福。所以,当时的社会伦理道德钳制着他们的自由与幸福。入门
20、上家堂,进退无颜仪。阿母大拊掌,不图子自归:“十三教汝织,十四能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知礼仪,十七遣汝嫁,谓言无誓违。汝今何罪过,不迎而自归?”兰芝惭阿母:“儿实无罪过。”阿母大悲摧。还家十余日,县令遣媒来。云有第三郎,窈窕世无双,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阿母谓阿女:“汝可去应之。”阿女含泪答:“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结誓不别离。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奇。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阿母白媒人:“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不堪吏人妇,岂合令郎君?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媒人去数日,寻遣丞请还,说有兰家女,承籍有宦官。云有第五郎,娇逸未有婚。遣丞为媒人,主簿通语言。直说太守家,有此令郎君,既欲结大
21、义,故遣来贵门。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任务三:研读“进一步发展”1.在封建社会中,妇女被休一般被视为奇耻大辱,会遭人鄙弃。然而诗中是很 有地位的人接踵而来向刘兰芝求婚,这一情节有什么作用?很有地位的这些人接踵而来向刘兰芝求婚,这一情节跟前面的被遣回家形成对比,是侧面描写,衬托出刘兰芝的美丽外貌和美好心灵,突出了刘兰芝的无辜被遣,也从侧面衬托出焦母的专断无知。阿兄得闻之,怅然心中烦,举言谓阿妹:“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兰芝仰头答:“理实如兄言。谢家事夫婿,中道还兄门。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
22、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媒人下床去。诺诺复尔尔。还部白府君:“下官奉使命,言谈大有缘。”府君得闻之,心中大欢喜。视历复开书,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良吉三十日,今已二十七,卿可去成婚。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青雀白鹄舫,四角龙子幡,婀娜随风转。金车玉作轮,踯躅青骢马,流苏金镂鞍。赍钱三百万,皆用青丝穿。杂彩三百匹,交广市鲑珍。从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门。阿母谓阿女:“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举!”阿女默无声,手巾掩口啼,泪落便如泻。移我琉璃榻,出置前窗下。左手持刀尺,右手执绫罗。朝成绣夹裙,晚成单罗衫。晻晻日欲暝,愁思出门啼。3.太守家那热闹排场奢华的迎亲场面,一方面说明了兰
23、芝貌美德高为人倾慕,显示了其不为富贵所动的节操。另一方面太守家的喜和兰芝、仲卿的悲形成对照,强化了故事的悲剧性,反衬了兰芝的痛苦、孤独和凄凉。2.从这里可以看出刘兰芝的兄长是一个怎样的人?从这里可以看出刘兰芝的兄长是一个怎样的人?“作计何不量”足见他的粗暴训斥,盛气凌人。“先嫁得府吏足以荣汝身”表现他的趋炎附势、见利忘义。“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弦外之音是:难道要我养你一辈子吗?下逐客令,可见其尖酸刻薄、冷酷无情,是一副典型的市侩面孔。4.面对兄长的威逼利诱,兰芝一口应婚,这与她对母亲的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为什么?兰芝这样做,才符合她的性格特征,也是兰芝忠于爱情、反抗封建礼教的思想行为合乎逻
24、辑的发展。她对阿兄的性格为人了如指掌,她知道哀求不会有效,而且她也不屑去哀求,她的突然允诺,是对前途完全绝望的表现,是不动声色拿定了主意,决心以死来抗议吃人的封建势力。表面上是突然,实际上却是深思熟虑的结果,成竹在胸的表现,我们从兰芝的突然允诺中已预感到要发生非常事件了。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来。举手拍马鞍,嗟叹使心伤:“自君别我后,人事不可量。果不如先愿,又非君所详。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以我应他人,君还何所望!”府吏谓新妇:“贺卿得高迁!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新妇谓府
25、吏:“何意出此言!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执手分道去,各各还家门。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念与世间辞,千万不复全!任务三:研读“高潮结局”府吏还家去,上堂拜阿母:“今日大风寒,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儿今日冥冥,令母在后单。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阿母得闻之,零泪应声落:“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东家有贤女,窈窕艳城郭,阿母为汝求,便复在旦夕。”府吏再拜还,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我命绝今日,魂去尸长留!”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府吏闻此事,心知
26、长别离,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1.诗中两次把焦仲卿比作磐石,把刘兰芝比作蒲苇,是否显得累赘?这和情节 的发展有何关系?不累赘。这个比喻第一次出自刘兰芝之口,表示刘兰芝对爱情坚贞不渝,永不变心。第二次是焦仲卿说的,他用这个比喻来责问刘兰芝为什么改变初衷,表明人物之间产生了误会,出现了分歧。这两次比喻和故事情节的发展是一致的,并使情节曲折起伏,生动感人。2.焦仲卿在焦母面前唯唯诺诺,不敢抗争,最后只能“自挂东南 枝”,那么,在焦仲卿身上到底有没有反抗精神?(观点一)让刘兰芝暂时回娘家,对于焦仲卿来说,只是一个权宜之计,他希望婆媳分开一段时间缓和一下矛盾,至于刘兰芝回家后被迫改嫁,那是封建势力进一
27、步压迫的结果,实在不能由焦仲卿来负责任。可见,焦仲卿始终没有屈从母亲而休掉刘兰芝的想法,他让刘兰芝回家是不得已的选择,也是一种斗争策略,而不是向封建势力屈服、投降。(观点二)焦仲卿个性也非常鲜明,他忠于爱情,当他与刘兰芝团圆的希望完全破灭以后,“自挂东南枝”,以生命殉爱情,表现了他对封建势力压迫的无比悲愤和以死抗争的巨大勇气,是放射着灿烂光辉的反抗行动。虽然他不敢直接抗争,只能消极反抗,但他忍辱负重。他深爱刘兰芝,忠于爱情,最后自缢于庭树。跟刘兰芝一样,焦仲卿是充满反抗精神的。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
28、。行人驻足听,寡妇起彷徨。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任务四:研读“高潮结局”1.孔雀东南飞本来是一场现实主义的悲剧,结尾却写他们夫妇合葬化鸟,成为比翼双飞的鸳鸯,有人认为这削弱了对封建家长制度的批判。你是否赞同?不赞同。这一情节采用了浪漫主义的手法,鸳鸯和鸣,与开头孔雀美禽遥相呼应,象征着刘兰芝、焦仲卿爱情的不朽,又象征着他们永恒的悲愤与控告。这与我国民间流传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化蝶双飞的传说一样,表现了人民群众对自由幸福的婚姻的向往。以鸳鸯照应开头的孔雀,以一鸟独飞开始,以双鸟和鸣结束,使首尾呼应,结构更加严谨,诗意更加浓郁。2.结合当时的社会环境分析刘兰芝的悲剧命运揭示了怎样的社会本质。由封建家
29、长制主宰的婚姻造成了刘兰芝命运的悲剧。尽管她才貌俱佳、忠于爱情,但幸福刚开了个头,就如泡影般散去。她被遣回家后又不得不答应太守公子的婚事。无奈的刘兰芝只好“举身赴清池”,以死来履行自己的誓言,了却心中的那份情。作者由此揭露了封建礼教破坏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歌颂了刘兰芝、焦仲卿的忠贞爱情和反抗精神。合作探究,总结归纳合作探究,总结归纳 1.1.人物语言个性化。人物语言个性化。同中有异:刘与焦;焦母与刘兄。2.2.富有民歌气息和抒情意味。富有民歌气息和抒情意味。序曲的象征性:依恋情调和凄楚气氛,与刘焦生离死别的神质想吻合,具有提摄全篇的作用。尾声的理想化色彩,加强震撼力量,表达劳动人民美好愿望
30、。3.3.铺陈酣畅淋漓。铺陈酣畅淋漓。两次罗列刘兰芝的成长过程:a、纵向铺陈,能让人感受到兰芝自幼受到良好的教养,才艺、品德随年岁而逐增。b、印证“自诉”的真实性,强化其良好修养;对焦母的蛮横无理给予批判。遣归前的精心打扮:横向铺陈,突出其外表的美丽,表现她虽受屈辱、遭遇不幸却镇定自若、不甘示弱的倔强性格;同时,也是对扼杀“精妙世无双”这一美好形象的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的有力谴责。太守府的迎娶场面:既显示了兰芝高贵身价,又表现了兰芝不慕富贵,忠于爱情的高贵品质;同时,又与“生人作死别”的情景形成鲜明对比,加浓了故事的悲剧气氛。4.4.字词检测,巩固文言知识字词检测,巩固文言知识(1 1)通假字
31、)通假字句子通假字终老不复取“取”同“娶”蒲苇纫如丝“纫”通“韧”,柔韧箱帘六七十“帘”通“奁”,女子梳妆用的镜匣府吏见丁宁“丁宁”通“叮咛”,嘱咐儿今日冥冥“冥冥”通“暝暝”,日落奄奄黄昏后“奄”通“晻”,阴暗不明合葬华山傍“傍”通“旁”,旁边(2)古今异义词语句子解析可怜 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古义:可爱。今义:值得怜悯;(数量少或质量坏到)不值得一提。千万 念与世间辞,千万不复全古义:无论如何。今义:务必(表示恳切叮咛)。来信 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古义:来送信的使者,这里指媒人。今义:寄信来或送信来;寄来或送来的信件。处分 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古义:安排,处理。今义:对违法乱纪的人按
32、情节轻重做出处罚决定。自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古义:自作主张。今义:不受拘束;不受限制;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随自己意志活动的权利。便利视历复开书,便利此月内古义:吉利。今义:使用或行动起来不感觉困难;容易达到目的。词语句子解析教训 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古义:教养。今义:教育训诫;从错误或失败中取得的知识。逢迎 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古义:迎接。今义:说话和做事故意迎合别人的心意(含贬义)。共事 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 古义:在一起过日子。今义:在一起工作。宦官 说有兰家女,承籍有宦官 古义:做官的人。今义:太监。多谢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古义:多多劝告。今义:客套话,表示感谢。纷纭 新
33、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 古义:麻烦。今义:(言论、事情等)多而杂乱。交通 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古义:交错在一起。今义:原是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统称,现仅指运输业。(3)古偏义复词词语句子解析公姥奉事循公姥偏指“姥”,婆婆作息昼夜勤作息偏指“作”,工作 父兄我有亲父兄偏指“兄”,哥哥父母我有亲父母偏指“母”,母亲弟兄逼迫兼弟兄偏指“兄”,哥哥牛马其日牛马嘶偏指“马”,因为牛不会嘶叫(4)多义实词词语句子释义项(或用法)见相见常日稀动词,见面府吏见丁宁副词,用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样,即“丁宁见”渐见愁煎迫介词,被项伯即入见沛公动词,拜见汝真女子之见也名词,见解风吹草低见牛羊通“现”,出现词语句子
34、释义项(或用法)适适得府君书副词,刚才处分适兄意动词,适合,依照始适还家门动词,出嫁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到去从上观之适与地平副词,恰好自我自不驱卿副词,本来葳蕤自生光自然自名秦罗敷代词,其好自相扶将副词,亲自物物各自异助词,无义词语句子释义项(或用法)见阿母谢媒人动词,谢绝谢家来贵门动词,辞别多谢后世人动词,告诉乃令张良留谢动词,辞谢哙拜谢,立而饮之动词,道谢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动词,谢罪及花之既谢动词,凋谢(5)重点虚词词语句子释义项(或用法)相相见常日稀副词,互相儿已薄禄相名词,相貌誓不相隔卿动作偏指一方,可译作“你”及时相遣归动作偏指一方,可译作“我”好自相扶将动作偏指一方,可译作“老人
35、家”还必相迎取动作偏指一方,可译作“你”蹑履相逢迎动作偏指一方,可译为“他”登即相许和动作偏指一方,可译作“他”不得便相许动作偏指一方,可译作“你”词语句子释义项(或用法)相为仲卿母所遣介词,被十七为君妇动词,做,作为,成为为诗云尔动词,作,写君家妇难为动词,做阿母为汝求介词,替,给始尔未为久动词,算,算作慎勿为妇死介词,为了为仲卿母所遣介词,被十七为君妇动词,做,作为,成为(6)词类活用句式句子解析判断句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为”表判断被动句为仲卿母所遣“为所”表被动渐见愁煎迫“见”是被动句的标志宾语前置句何言复来还!宾语“何”置于动词“言”前誓天不相负!宾语“相”置于动词“负”前状语后
36、置句 仕宦于台阁状语“于台阁”置于动词“仕宦”后分析分析人物形象人物形象(一)焦母、刘兄封建宗法势力的代表1.焦母专横暴戾,心胸狭窄塑造该人物的方法:(1)正面描写(个性化的语言和行动刻画):斥责兰芝“无礼节”和“槌床”骂子。兰芝道别时“怒不止”。得知儿子要殉情仍骂兰芝下贱。(2)侧面描写(通过兰芝之口说出)2.刘兄尖酸刻薄,冷酷无情,贪财慕势(趋炎附势)塑造该人物的方法:个性化的语言(二)刘兰芝封建叛逆者兰芝聪颖美惠、知书达理、尊长扶幼、心灵手巧、勤劳善良、任劳任怨;忠于爱情,不为威逼所屈,不为荣华所动;貌似外柔实则内刚,虽处封建礼教的重压,却自尊自强;自珍自重、决意自遣;虽则逆来顺爱,但之
37、于爱情则是千金不移,忠贞不渝,终于自尽殉情。她短暂的一生完美的表现了光彩的人格。刘兰芝的形象有哪些动人之处?试结合全文进行分析。女主人公刘兰芝美丽、聪明、勤劳,知书达礼。诗的一开头,“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的铺排,立即令读者对她产生了这种印象。随着故事的展开,这种印象不断得到充实和加强。如“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表现了她出众的美丽,下文里写县令、太守纷纷派人到她家求亲,也从侧面表现了她的美貌远近皆知。又如“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朝成绣夹裙,晚成单罗衫”等,表现了她的勤劳、能干。她向焦母辞行时,虽然对焦母不无怨言,可最后还是
38、说“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与小姑子告别时,则说“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温柔的话语里,显出她的善良、懂礼。刘兰芝忠于爱情,不为荣华所动。焦仲卿送她回家,两人告别时,她自比“纫如丝”的“蒲苇”,将焦仲卿比作“无转移”的“磐石”,以此表白她忠于爱情的心意,后来她确实做到了。回到娘家后,县令、太守两家先后来求亲,都不能令她动心。最后在拒婚不成的情况下,她以死捍卫了自己与焦仲卿的爱情。刘兰芝身上还有很可贵的一点,就是不卑不亢,头脑清醒,行动坚决。从诗歌一开头刘兰芝向焦仲卿提出请求的话语来看,完全是她不堪忍受焦母的无理指责而主动要求回娘家的口吻。这是长期忍让、顺从后的爆发,她的话里有委屈、有不满,
39、又坚决有力,毫无伪饰。后来焦母也对焦仲卿说“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虽然焦母对刘兰芝的评价不免是偏颇之词,但也透露出刘兰芝确实不是低眉顺眼、任人摆布的小媳妇。刘兰芝向焦母作别时说,“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向焦母辞别时没有流眼泪,而是不卑不亢地说了一番合乎事实且略带不满的话,面对小姑子才泪流涟涟,这表现出她的坚强与理智,同时让读者隐隐体会到刘兰芝不是一个标准的封建时代儿媳妇的形象。后来面对兄长的逼嫁,刘兰芝更进一步地表现出清醒、坚决而不露声色的性格特征。(三)焦仲卿忠于爱情者正直纯朴,重情守诺。但性格懦弱内向,惟母命是从,逆来顺受。他的懦弱是导致悲剧的直接根源。夫妻
40、恩爱无比,却不敢稍弗家慈“严训”,违心休妻;惜别爱妻,仍存幻想,直至团圆之梦破灭,心已死、念成灰,终亦无反顾地走上了自挂东南枝的殉情之路。概括文章主题概括文章主题 本诗按刘兰芝和焦仲卿的别离、抗婚、殉情的悲剧发展线索来叙述,揭露了封建礼教破坏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歌颂了刘兰芝、焦仲卿的忠贞爱情和反抗精神。这是一个爱情悲剧。鲁迅先生曾给悲剧下过一个定义:悲剧是把美好的东西撕毁了给人看。刘兰芝聪慧美丽,勤劳能干,知书达礼,焦仲卿与她又情深似海,可是焦母为何非休她不可?刘兰芝被谴归的原因是什么?导致焦刘二人爱情悲剧的根源是什么?分析分析人物形象人物形象 兰芝不会生育。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
41、”在汉代,作为封建礼教与封建家长的代表人物焦母,究竟是依据哪一条把刘兰芝赶回娘家的呢?在大戴礼记本命篇中载:“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盗窃去。”“七去”又名“七出”,是儒家经典中规定的休弃妇女的七个条款。礼记中还规定:“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悦,出。”那么,刘兰芝又犯了哪一条呢?“共事二三年,践妾留空房”,原来,刘兰芝犯了“无子”的大过。焦母令儿休妻,忌讳说出的理由便是“焦家不能断了香火”。焦母恋子情结。焦母是出于“恋子情结”赶走了兰芝。课文里焦母对仲卿说过“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我们可以推想,焦家大概曾经是个有一定地位的官宦之家,但由于焦父早逝造成了焦家的
42、家道中落。在这种情况下,焦母身负着抚养焦家后代,重振焦家的重任,无疑会对仲卿这个焦家唯一的男孩子寄予厚望。可以想像,自从丈夫去世后,儿子占据了焦母全部的精神空间,甚至成为她唯一的精神寄托。但自从兰芝嫁入焦家后,焦仲卿的感情自然更多地集中在兰芝身上,或许无意之中对焦母的感受有所忽略。这使焦母感到兰芝在跟自己争夺儿子的感情,自己正在失去儿子。这种感觉引起了她的恐惧和对兰芝的不满。她开始不自觉地视兰芝为敌人,处处跟她作对,排挤这个外来的儿媳妇。门不当户不对。刘兰芝“自小生野里”,虽然她是一个小康人家生长起来的优秀女子,但在门阀社会里,她的家世还不入“九品中正”之眼。而焦仲卿出身于官宦人家,自己又在太
43、守府里作吏,虽然职阶卑微,但在严格的门阀社会里已经具备了“品”的资格,所以焦母说:“汝是贵家子,仕宦于台阁,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在她看来儿子将来还要凭借靠山飞黄腾达的。美色误人。常言道“自古红颜多薄命”。正是兰芝的美貌使焦母担心儿子仲卿儿女情长、沉溺女色,耽误前程,从而招致了兰芝被驱谴的命运。课堂小结课堂小结 爱情是美,爱情是诗,爱情是一首永恒的歌!我们的古人历尽了爱情的沧桑,饱尝了爱情的悲苦。让我们牢记这些血的教训,珍惜这人间每一分美好的感情。课后拓展任务课后拓展任务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在漫漫长夜里,刘兰芝坚强地与宿命相抗衡,像在沙漠里希翼绿洲一样找寻着美好的爱情,那清池中的层层涟漪是长夜里耀眼的火花,是痴男怨女血泪的控诉,是对人类文明最强烈的呼唤。“举身赴清池”的那一瞬展现着凤凰涅槃式的悲壮。这是执着于自由者的无奈选择,这是对封建礼教无声的抗争!请同学们作两分钟即席演讲:穿越时空的对话我想对兰芝说,从自己的角度说出我心目中的刘兰芝:_哉,兰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