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项脊轩志》ppt课件108张-(部)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pptx

上传人(卖家):Q123 文档编号:5212199 上传时间:2023-02-17 格式:PPTX 页数:108 大小:104.7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9.2《项脊轩志》ppt课件108张-(部)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108页
9.2《项脊轩志》ppt课件108张-(部)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108页
9.2《项脊轩志》ppt课件108张-(部)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108页
9.2《项脊轩志》ppt课件108张-(部)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108页
9.2《项脊轩志》ppt课件108张-(部)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10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从古至今,书斋一直是读书人放牧思想的精神家园,它有时反映作者的志向,有时寄托自己的情怀,或自勉,或自嘲,如刘禹锡的“陋室”、诸葛亮的“茅庐”、扬雄的“玄亭”、蒲松龄的“聊斋”、陆游的“老学庵”、龚自珍的“盟鸥馆”、王世贞的“尔雅楼”、唐伯虎的“魁星阁”、曹雪芹的“悼红轩”、郑板桥的“青藤书屋”、吴敬梓的“文木山房”。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一所心灵的房子”归有光的书斋项脊轩,来拜读这篇被称为“明文第一”的项脊轩志,从而了解归有光的一些光阴故事。01作者简介归有光(15071571),字熙甫,又字开甫,别号震川,又号项脊生。苏州府昆山县(今江苏省昆山市)宣化里人,后徙居嘉定(今属上海)。世称“

2、震川先生”,明代散文家。8岁时,母亲周氏去世;17岁时,奶奶夏氏去世;18岁时,写成项脊轩志前四段;20岁时,考中院试第一名,之后参加乡试五次落第;24岁时,娶了母亲生前为他定亲的女子魏氏;29岁时,发妻魏氏去世;32岁时,魏氏婢女寒花去世;33岁时,重新拿出项脊轩志,补写最后两段;35岁时,考中举人第二名,之后参加会试八次落第;43岁时,长子去世;44岁时,继室王氏去世。48岁时,倭寇作乱,归有光入城筹备守御,作备倭事略等;60岁时,考中三甲进士;及第后历官长兴知县、顺德通判、南京太仆寺丞等职,故被称为“归太仆”;64岁时,留掌内阁制敕房,参与编修世宗实录;65岁时,因劳累过度而抱恨病逝。归

3、有光被称为“今之欧阳修”,其散文被称为“明文第一”。他崇尚唐宋古文,和王慎中、茅坤、唐顺之合称“唐宋派”,归有光为其唐宋派魁首;其散文风格朴实,感情真挚,与唐顺之、王慎中并称为“嘉靖三大家”。著有震川先生集三吴水利录等;编有诸子汇函(明末以前收录子部著作最多的丛书)。项脊轩,归有光的书斋名。轩,小屋,这里是“书斋”。归有光的远祖曾居住在江苏太仓的项脊泾,作者把小屋命名为“项脊轩”。作者以“项脊轩”为书斋名,有三重含义:言其窄小。书斋很小,如人的脊梁之间,从文中“室仅方丈,仅容一人居”可以看出。归有光的远祖归道隆曾在太仓项脊泾居住,作者自号“项脊生”;归有光把自己书斋命名为“项脊轩”,含有怀祖追

4、远之意。自号立志。项脊是撑起一个人的重要部位,归有光也立下了通过读书撑起家族荣耀的志愿。“志”是“记”的意思,是一种记事抒情的文体;如寒花葬志;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写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有碑记、游记、杂记等。项脊轩志分两次写成。前四段写于明世宗嘉靖三年(1524年),当时归有光18岁,他通过所居项脊轩的变化和几件小事的描述,表达了对家人的怀念之情。在经历了结婚、妻死、不遇等人生变故后,明世宗嘉靖十八年(1539年),归有光33岁时,又为这篇散文增添了补记。诵读明情03读准字音 项脊(j)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shn

5、)漉(l),雨泽下注;每移,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q),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yun)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shn),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yn)仰啸歌,冥(mng)然兀坐,万籁(li)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zhu)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di)诸父异爨(cun),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po)而宴,鸡栖(q)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y),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

6、二世,先妣(b)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gu),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z)在吾怀,呱呱(gg)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h)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h)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ho)不自禁。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jing)牖(yu)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

7、者。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j)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q)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庭有枇杷(pp)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项脊轩 渗漉 修葺 垣墙 栏楯 偃仰 冥然 万籁 啄食 迨 异爨 逾庖 栖 老妪 妣 呱呱 阖门 象笏 长号 扃牖 凭几jshn lqyunshnynmnglizhudicunpoqybghhhojing yuj粗读课文,感知内容找出文中能够直接表达作者的情感的句子(主旨句)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

8、可悲。一两三四多可亦多可 诵读明情诵读明情 五粗读课文,感知内容文本研读壹项脊轩修葺前后的不同风貌项脊轩修葺前后的不同风貌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旧旧日的,原来的。方丈古今异义,一丈见方。项脊轩,是原来的南阁楼。室内(面积)只有一丈见方,可以容纳一个人居住。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渗漉渗漏。雨泽雨水。下名词作状语,向下。下注古今异义,向下流。案桌子。顾视环视四周。顾,环视也。者者字结构(“动词+者”,是一个名词性短语,译为:的人、地方、事情等),“置者”即“放置的地方”。这座百年老屋,(屋顶的、墙上的)泥土渗漏,雨水向下流;每次移动桌子,环视四周都

9、没有可以挪置(桌子)的地方。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向朝着。日时间。(屋子)又朝着北面,不能照到阳光,时间一过中午(屋内)就已昏暗。余稍为修葺,使(其)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于)周庭,以(其)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修葺修理、修补。上名词作状语,从上面。前名词作状语,在前面。此指阁子北面,因阁子是“北向”的。垣墙名词用作动词,砌上垣墙。垣,矮墙,也泛指墙。当对着。(另一说;同“挡”)始才。洞然明亮的样子。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我稍稍修理了一下,使(它)不从上面漏土漏雨。(阁子)北面开了四扇窗子,在庭院周围砌上墙,用(北墙)对着南边射来的日光,日光反射照耀,室内才明亮起来。又杂植兰

10、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杂错杂,交错。栏楯栏杆。纵的叫栏,横的叫楯。增胜增加光彩。胜,美。又在庭院里错杂地种上兰花、桂树、竹子等草木,往日的栏杆也增加了光彩。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满形容词用作动词,摆满。偃仰俯仰,这里指安居、休息。啸歌长啸歌吟。啸,口里发出长而清越的声音。冥然兀坐静静地独自端坐。万籁自然界的一切声响。籁,孔穴里发出的声音,也指一般的声响。借来的书摆满了书架,我安居(室内)长啸歌吟,(有时)静静地独自端坐,听到自然界各种各样的声音;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而庭院里、台阶前静悄悄的,小鸟时常飞来啄食,有人来到(它跟前也)不离开。不去古今异义,不

11、离开。三五之夜。三五农历每月的十五。古汉语中,如果有并举两数,那么就以其乘积表现。相关链接 农历每月的初一称“朔”,农历每月的十五称“望”,农历每月的十六称为“既望”,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称“晦”。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斑驳错杂,交杂错落。珊珊树影摇动的样子。明月(照亮)半截墙壁,桂树的影子交杂错落,微风吹来影子摇动,树影摇动的样子可爱极了。1.文章以“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开篇,为何不直接介绍 项脊轩就是作者的书房?“旧南阁子”交代了作者的家庭曾是当地的名门望族,“项脊轩”得名于作者的远祖归道隆。这个判断句看似平缓,实则充满了自豪感。思 考2.项脊轩修葺之前有什么特点?修葺之后

12、又有什么特点?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思 考 修葺前修葺后对比探究陈旧残破狭小阴暗旧南阁子。旧南阁子。百年老屋。百年老屋。尘泥渗漉,尘泥渗漉,雨泽下注。雨泽下注。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移案,顾视,无可置者。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日过午已昏。崭新稍为修葺,稍为修葺,使不上漏。使不上漏。明亮雅致辟窗筑墙辟窗筑墙,“日影日影反照反照,室始洞然室始洞然”杂植兰桂竹木杂植兰桂竹木幽静冥然兀坐,庭冥然兀坐,庭阶寂寂阶寂寂3.万籁有声与万籁俱寂哪一个更幽静?万籁有声是写作者凝神专思时书斋里静得连最细微的声音也能听到,以有声衬无声,描写了一幅

13、清静优美的画面。这与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一样,以有声反衬幽静。而这种幽静是有灵气的,而不是一片死寂,真可谓此时有声胜无声啊。思 考4.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作者的生活是怎样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思 考项脊轩读书自得逍遥惬意自由自在怡然自得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 在这小巧玲珑充满书卷味的小阁子里,一尘不染的在这小巧玲珑充满书卷味的小阁子里,一尘不染的书架上摆满了古朴而又精致的书籍,有它们陪伴的日书架上摆满了古朴而又精致的书籍,有它们陪伴的日子里,我不寂寞。子里,我不寂寞。“人生得意须尽欢人生得意须尽欢”!我也曾按捺!我也曾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和激动放声长啸,或

14、许还唱上一两首不住内心的喜悦和激动放声长啸,或许还唱上一两首小曲儿。我也会一个人静静地端坐在书桌旁,聆听那小曲儿。我也会一个人静静地端坐在书桌旁,聆听那来自大自然的各种声响。默默地,什么都可以想,什来自大自然的各种声响。默默地,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自由自在地享受这属于我的美丽时光。么都可以不想。自由自在地享受这属于我的美丽时光。展开想象,描绘意境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每逢十五的夜晚,明月高悬,皎洁的月光笼着我的每逢十五的夜晚,明月高悬,皎洁的月光笼着我的小天地,照亮半截墙壁,桂树的影子交杂错落。在这小天地,照亮半截墙壁,桂树的影子交杂错落。在这一片宁谧的世

15、界里,庭院里的几株桂树也忍不住在月一片宁谧的世界里,庭院里的几株桂树也忍不住在月夜里铺开它们那错落的身影。每当微风吹来,花影摇夜里铺开它们那错落的身影。每当微风吹来,花影摇动,树的影儿也随着风的脚步翩翩起舞,那美好而动动,树的影儿也随着风的脚步翩翩起舞,那美好而动人的身姿真是可爱极了!人的身姿真是可爱极了!展开想象,描绘意境 第一段情景交融,景物的动与静、明与暗、有声与无声结合得十分巧妙,如庭阶之寂与小鸟之动、墙之静与影之动、墙之坚实与影之轻柔、月之明与影之暗形成对比。我们一起体味了这一段景物,感受到了其中蕴含的“喜”以及主人公那种高远的志向。小 结贰项脊轩的变迁和家人间的往事项脊轩的变迁和家

16、人间的往事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多形作动,有许多。可值得。然而我住在这里,有许多值得高兴的事,也有许多悲伤的事。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先是古今异义,省略句,是“先(于)是”的省略,在此以前。一数词用作名词,一体,整体。迨等到。异爨分灶做饭,意思是分家。往往古今异义,到处,处处。是代词,这样。在此以前,庭院中间相通南北成为一体。等到伯父、叔父们分家,室内外设置了许多小门和矮墙,到处都这样。代表将甑放在灶上的双手;代表甑,泛指锅镬一类炊具;是灶口的象形;是一根根木柴的象形;指双手把一根根木柴推进灶内;指“火”在下面熊熊燃烧。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17、。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东犬西吠东家的狗(听到西家的声音)就对着西家叫。西名词作状语,向西,对着西家。逾越过。宴名词用作动词,吃饭,用饭。已不久后。凡再凡,一共,总共;再,两次。东家的狗(听到西家的声音)就对着西家叫,客人越过厨房去吃饭,鸡在厅堂里栖息。庭院中开始是篱笆(隔开),不久后又砌成了墙,一共变了两次。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老妪老婆婆。先大母去世的祖母。先,尊称去世的人。乳名词用作动词,用乳汁喂养,喂奶,哺育。先妣去世的母亲,妣,母亲。抚爱护,这里是“对待”的意思。家中有个老婆婆,曾经在这里居住过。这个老婆婆,是(我)去世的祖母的婢女,用乳汁

18、喂养了(父亲和我)两代人,(我)去世的母亲对待她(感情)很深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予曰:“某所,而母立于兹。”中闺内室。每经常,常常,不止一次。某所这个地方。而通“尔”,你的。兹这里。房子的西边同内室相连,去世的母亲曾经来过一次。老婆婆常常告诉我说:“这个地方,你的母亲曾经站在这里。”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叩敲。从依从。相为向她。为(wi),向,对。相,偏指一方。老婆婆又说:“你姐姐在我怀中,呱呱地哭泣;你母亲用手指敲着房门说:孩子是冷呢,还是想吃东西呢?我依从门外(你母亲的问话)向她一一回答。”

19、话还没有说完,我就哭了,老婆婆也哭了。余自束发读书(于)轩中。束发古人以男子十五岁为成童之年,把头发束起来盘在头顶。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我从十五岁起就在轩内读书。女子十三四岁 六十岁 女子十五岁男子十五岁 七十岁 男子二十岁(成年)八十岁 三十岁 九十岁 四十岁 八九十岁豆蔻年华及笄(j)弱冠而立不惑知命耳顺花甲古稀古稀耄耋(mo di)期颐 五十岁 一百岁杖朝杖朝鲐背鲐背束发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过余到我(这里来),意思是来看我。若你的。竟日整天。竟,整。大类古今异义,很像。大,很,非常。类,

20、像。有一天,祖母来看我,说:“我的孩子,好久没有见到你的身影了,为什么整天默默地呆在这里,很像个女孩子呀?”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比去等到离开的时候。比及,等到。阖关闭,关上。不效没有效果,指科举上无所成就。效名词用作动词,取得效果,此指考取功名。等到离开的时候,用手关上门,自言自语地说:“我们家读书很久没有人考取功名了,(这)孩子取得成就,就指日可待了啊!”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象笏象牙制的手板。古代品级较高的官员朝见君主时执笏,供指画或记事。笏多以用象牙、玉制成。之时间词之后的衬字,无义。与“者”用法相同

21、,“昔者”“今者”。他日将来,来日,将来有一天。不一会儿,拿着一个象笏过来,说:“这是我的祖父太常公宣德年间拿着来上朝(觐见皇帝用的),将来你一定会用到它!”朝名词用作动词,上朝。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瞻顾瞻视回顾,泛指看。长号古今异义,放声大哭。自禁宾语前置,控制自己。瞻视回顾(先人)留下的旧物,就好像(发生在)昨天一样,让人放声大哭,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1.“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是哪些事让他感到悲伤?叔伯分家,大家庭分崩离析妪忆母亲,触动失母之悲追念祖母,令人长号不自禁。多可思念悼亡之情思 考2.比较下面文字表达效果的不同: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更能打动人。原文

22、再现了温柔慈爱的母亲,她对孩子嘘寒问暖,十分关切,“某所,而母立于兹”,母亲早已逝去,然而母亲的遗踪如今仍处处可见,母亲亲切的话语还响在耳边,这一切怎能不引起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怀念呢?这怎能不让对母亲记忆尚少的归有光黯然泣下?思 考3.写母亲,是通过老妪的回忆。家中老妪对“我”讲述的只是两个寻常的生活细节,为什么“语未毕,余泣,妪亦泣”呢?思 考作者8岁丧母,对母亲的记忆很少,家中老妪是他和已故母亲之间的一条纽带,母爱难忘,母亲的慈爱心肠,“我”只有在回忆中重温了。所以才会“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作者通过老妪讲述的平常细节,表达了对母亲的深深思念。林纾:震川之述老妪语,至琐细,至无关紧要,然自

23、幼失母之儿读之,匪不流涕矣。4.第2段里叙述了作者束发读书轩中时,祖母前来探望的一个感人场面。怎样理解这句话:“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话语中表面嗔怪,其实深含疼宠之情,又有赞许之意。思 考5.“一日,大母过余曰”“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顷之,持一象笏至,曰”,祖母的三个“曰”在语气上有什么不同?祖母这三句话的语气从关心到激动,再到期待。思 考6.“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前面回忆生母时是“泣”,为何这里追思祖母时却“长号不自禁”呢?因为祖母对归有光寄以振兴家族的厚望,作者为辜负祖母的期望,为无法改变“吾家读书久不效“的现状而深深自责。古代读书人,博取

24、功名,光耀门楣,是职责,齐家而后治国、平天下更是儒生的追求,当初偃仰啸歌,如今一事无成。因此,前者之悲是有泪无声,有节制的;而后者是如潮水汹涌,无法克制。“令人长号不自禁”将光阴流逝之无奈、屡试不第之惆怅,对祖母的思念愈深,愧疚之情愈烈等复杂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思 考 “叔伯分家”“妪忆母亲”“追念祖母”这三件事都是“悲”,情感的表达不一致。写分家,只是客观的记述中寄寓深长的感叹。忆母亲,情动于中,却只是有泪无声,含蓄而有节制。思祖母,则如汹涌的潮水,直泻而出,完全失去了控制,由内抑转为外露,由沉稳渐趋强烈,感情的抒发层次清楚,发展脉胳清楚。小 结叁项脊轩的变迁和逸事项脊轩的变迁和逸事轩东故尝

25、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扃牖关上窗户。扃,关闭。之时间词之后的衬字,无义。以根据。得不焚意念被动句,能够不被焚毁。殆恐怕,大概,表示揣测语气。项脊轩东边曾经是厨房,人们前往那里,必须从轩前经过。我关上窗子住在里面,时间长了,能够根据脚步声辨别是谁。项脊轩一共遭过四次火灾,能够不被焚毁,恐怕是有神灵在保护着吧。第三段是补叙,非常简略,写了几件事?又有何作用?“以足音辨人”和“轩四遭火而未焚“两件事。“能以足音辨人”照应前文,既突出了小轩的寂静清幽,又同分家后的纷乱隔膜形成鲜明对比,使“竟日默默于此”显得非常合理。接着,又写小屋四次遭火

26、而未焚,更表达了作者对小屋的深厚感情。思 考 回忆自己闭门苦读、以足音辨人的情境,项脊轩四次遭遇火灾的变故,用极富生活实感的琐事写出作者的生活体验,与第一段呼应,进一步表达作者对人、对老屋的深厚感情。小 结肆 项脊生曰:“蜀清守丹穴,利甲天下,其后秦皇帝筑女怀清台;刘玄德与曹操争天下,诸葛孔明起陇中。方二人之昧昧于一隅也,世何足以知之,余区区处败屋中,方扬眉、瞬目,谓有奇景。人知之者,其谓与坎井之蛙何异?”我认为:巴蜀寡妇名叫清的,守着丹砂矿井,得到的好处为天下第一,后来秦始皇为表彰她而筑了女怀清台。刘备和曹操争夺天下,诸葛孔明从隆中出山建功立业。当这两个人无声无息地住在偏僻的地方时,世人哪里

27、能知道他们?我住在这小小的破屋中,当我扬眉眨眼时,认为这破屋中自有不平凡的事物。知道的人,是不是要说我跟浅薄的浅井之蛙没什么不同?伍作者与妻子的往事作者与妻子的往事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既已经,以后。来归古今异义,嫁到我家来。归旧指女子出嫁。时时常。从跟,向。凭几靠着桌子。学书古今异义,学习写字。我已经作了这篇文章,过了五年,我的妻子嫁到我家来,她时常来到轩中,向我问一些旧时的事情,有时靠着桌子学习写字。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归宁(出嫁的女子)回娘家省亲。诸众,各,许多。且句首助词,那么。我妻子回娘家省亲,(回来)转

28、述她的各位小妹的话说:“听说姐姐家有个阁子,那么什么叫阁子呢?”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卧病因病卧床。无聊郁闷,精神空虚。复再次。制形制,规制,格局。这以后六年,我的妻子去世,项脊轩破败没有整修。又过了两年,我很长时间因病卧床(精神)郁闷,就派人再次修缮南阁子,形制跟过去稍有不同。然而从此以后我多在外边,不常住在这里。六睹物思人、情深意长睹物思人、情深意长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枇杷秋日养霜,冬天开花,春天结果,夏日成熟,有财源滚滚、升官发财、夫妻和美、家庭团圆、多子多福等寓意。手名词作

29、状语,亲手。亭亭高耸直立。盖伞,伞盖。庭院中有一株枇杷树,是我妻子去世那年亲手栽植的,如今已经高耸直立,(枝叶)好像伞盖一样了。1.第5段通过哪几个生活片断来抒写作者当年与其妻的婚姻生活的幸福?“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这一层属于正面描写“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这一层属于侧面描写思 考1.有问即有答,有学即有教。从字里行间,我们似可以听得见项脊轩中传出来的欢声笑语。再说,作者安贫乐道,他的妻子问的是大事,学的是书法,志趣既然相近,伉俪间感情之融洽自可想见。2.“吾妻”转述的是诸小妹的话。诸小妹怎么会问起“阁子”的事呢?无疑是“吾妻”经常在她们面前提起

30、的缘故。那么“吾妻”为什么会经常提起“阁子”呢?上面“时至轩中”那一句话就是答案。可以想见,“吾妻”经常在诸小妹面前提起的,不光是“阁子”,还有阁子中的人,以及他们在阁子中亲密无间的生活。这一层对前一层既是补充,又是深化。“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2.说说下面的记叙语句包含的作者的情感:思 考 没有说妻子亡故以后自己如何悲痛,如何怀念。但读者从前后的对比中自能体会到作者对妻子那种真挚的感情和深切的怀念。“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2.说说下面的记叙语句包含的作者的情感:思 考 妻子亡故,已有时日,但复葺旧室,全然不见当年的热情。这一段记叙,语言平实,而无限

31、伤感溢于言外。3.这篇课文以记叙庭中枇杷树作结,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不言情而情无限,言有尽而意无穷。作者运用托物寄情、以乐衬哀的方法,睹物思人,物是人非,融入了作者无限的伤感和怅惘之情,寄托了对往事、对亡妻的缅怀和眷恋。思 考思 考4.文中最后两段的补写,是否给你赘余的感觉?为什么?不但并不赘余,而且更添精彩。补写内容同样发生在“轩”中,而且写的是回忆婚后夫妻在轩中的愉快生活和对亡妻的悼念之情。这与前文对祖母、母亲的怀念的感情基调是一致的。夫妻在轩中的快乐生活也与第一段中“偃仰啸歌”“小鸟时来啄食”的感情基调是一致的。这样一补,充实了文章的内容,使作者的感情更显丰富,表达得也更加酣畅淋漓。思 考

32、5.本文是如何做到形散而神聚的?散文创作讲究“形散而神聚”。就本文所写的老屋修葺、老屋相关的人和事,以及作者的感情等方面来看,材料的确是很散,因为这三者并无天然的联系。但作者巧妙地用线索把材料贯穿起来,融为一体,所以全文结构严谨,文脉贯通。本文有两条线索,一条是项脊轩的兴废变迁,一条是作者的感情变化。赏析本文的艺术特色(1)难言的伤痛、不老的亲情 情线不断,形散神聚。(2)平凡之景,琐屑之事,普通之物 借景言事抒情,托物寓情。(3)毕肖的神情,感人的细节 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归有光散文的特点选材:琐屑小事,日常生活;语言:简洁朴素,家常之语;情感:极至之情,溢于言表;风格:风韵疏淡,自有风味。

33、文章以项脊轩为感情用事的触发点,以“亦多可喜,亦多可悲”的感触为主线,通过对日常生活琐细之事的叙述,表达了对亲人的深切思念之情。无论是结构上的精巧布局,还是表现手法的准确运用,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不事雕琢,自有风味”的朴素清淡的语言风格更令人回味无穷,是我们今后写抒情散文的典范,很有借鉴意义。总 结 通览全文,你认为文中最能打动人心的句子是哪几句话?通假现象通假现象而母立于兹以当南日同“尔”,你的。一说,同“挡”,挡着。一丈见方古今异义古今异义室仅方丈:雨泽下注:偃仰啸歌:人至不去:三五之夜:珊珊可爱:往往而是:大类女郎也:令人长号不自禁:或凭几学书向下流安居,休息不离开农历每月十五

34、树影摇动的样子到处很像放声大哭学习写字雨泽下注: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借书满架: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东犬西吠:乳二世: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词类活用词类活用名词作状语,向下名词作状语,从上面名词作状语,在前面名词用作动词,砌上墙形容词用作动词,摆满形容词用作动词,有许多数词用作名词,一体名词作状语,对着西面名词用作动词,喂奶,哺育名词作状语,亲手特殊句式特殊句式项脊轩,旧南阁子也:轩东故尝为厨:使不上漏:明月半墙:余自束发读书轩中:轩凡四遭火,得不焚:又北向:令人长号不自禁: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其制稍异于前:判断句判断句省略句省略句省略句被动句 宾语前置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状

35、语后置0606 课堂练习1.下列句子中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偃仰(俯仰,这里指安居、休息)啸歌 B令人长号(大哭)不自禁 C先是(以前是)庭中通南北为一 D室仅方丈(一丈见方)C2.下列句子中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案:桌子 B轩凡四遭火 凡:凡是C旧时栏循,亦遂增胜 胜:美 D比去,以手阖门 比:等到B3.下列句子中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百年老屋,尘泥渗漉 渗漉:渗漏 B雨泽下注 下注:向下流C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上:向上 D前辟四窗 辟:开C4.下列句子中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垣墙周庭 垣墙:砌上垣墙 B垣墙周庭,以当南日 当:对着C

36、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洞然:开阔 D旧时栏楯,亦遂增胜 栏楯:栏杆C5.下列句子中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偃仰啸歌 啸歌:长啸歌吟 B三五之夜,明月半墙 三五:农历每月十五C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珊珊:树影摇动的样子 D吾妻归宁 归宁:女子出嫁D6.下列句子中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冥然兀坐,万籁有声 兀坐:独自端坐B迨诸父异爨 迨:等到C迨诸父异爨 异爨:分家 D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往往:常常D7.下列句子中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家有老妪 妪:老婆婆 B妪,先大母婢也 先:以前的C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 乳:喂奶,哺育 D先妣抚之甚厚 抚:对待B8.下列句子中词的解释,不

37、正确的一项是()A东犬西吠 西:对着西家 B客逾庖而宴 庖:厨房C室西连于中闺 中闺:内室 D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再:再次D9.下列句子中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某所,而母立于兹 而:你的 B娘以指叩门扉曰 以:用C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束发:古代男子成人自立的标志D以手阖门 阖:关闭 C10.下列句子中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日,大母过余曰 过:看望 B吾儿,久不见若影 若:你的C何竟日默默在此 竟:竟然 D大类女郎也 类:像C11.下列句子中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吾家读书久不效 不效:没有效果 B儿之成,则可待乎 儿:儿子C顷之,持一象笏至 持:拿 D持一象笏至

38、 象笏:象牙制的手板B12.下列句子中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余扃牖而居 扃:关闭 B后五年,吾妻来归 来归:回娘家省亲C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 述:转述 D能以足音辨人 以:凭借B13.下列句子中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余扃牖而居 牖:窗户 B轩凡四遭火,得不焚 焚:被焚毁C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殆:恐怕,可能 D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书:书籍 D14.下列句子中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且何谓阁子也 且:那么 B今已亭亭如盖矣 盖:伞盖C今已亭亭如盖矣 亭亭:柔美的样子D其制稍异于前 制:规制C15与“顷之,持一象笏至”中“之”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三五之夜 B先

39、妣抚之甚厚 C儿之成,则可待乎 D久之,能以足音辨人D16下列各句中的“然”与“室始洞然”中的“然”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偃仰啸歌,冥然兀坐 B吴广以为然C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D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A17下列句子中加点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B内外多置小门墙 顾视无可置者C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鸡栖于厅D庭中始为篱,已为墙 今已亭亭如盖矣C18.下列加点词活用情况归类正确的一项是()雨泽下注 东犬西吠 乳二世 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使不上漏 A./B./C./D./B19.下列各句中与“轩凡四遭火

40、,得不焚”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B.妪,先大母婢也 C.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D.而君幸于赵王D20.下边有关的文化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诸父”即伯父、叔父的统称;“二州牧伯”中的“牧伯”指州郡长官。B.“十五”又称“望”,如“丁卯年三月之望”,即丁卯年三月十五。C.笏是封建时代官员们上朝时所用的手板,有事可记于上,以备忘。D.“考、妣”是对父母的尊称,“大母”指祖母。D 理解性默写(1)项脊轩志中描写项脊轩的大小和面积的句子是:_,_。(2)项脊轩志中,作者的感情基调由“喜”转“悲”的过渡句是:_,_。(3)项脊轩志中,描写了项脊轩庭阶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景象的

41、句子是:_,_。(4)项脊轩志中,描写了项脊轩里面拥有书香之味的两个句子是:_,_。(5)项脊轩志中“_,_”两句,具体描写了月下树影浓淡不一、随着夜风吹拂移动的景象。(6)项脊轩志中,写作者在项脊轩中独自静默端坐,听自然界各种声音的句子是:,。室仅方丈 多可喜 亦多可悲 小鸟时来啄食 人至不去借书满架 偃仰啸歌桂影斑驳 风移影动 冥然兀坐 万籁有声可容一人居(7)先秦儒家在考量人与动物的关系时,强调和谐、仁爱,项脊轩志中体现这一思想的句子是“,”。(8)项脊轩志中,作者表现母亲对子女无微不至的关爱的两个句子是:?(9)项脊轩志 中作者用“,”两句描写三五之夜庭院中的静态美和动态美。(10)项脊轩志中,描写了作者轩中读书生活的投入、沉醉状态的句子是“,”。(11)项脊轩志中以“”衬托环境的幽雅寂静,以“”写出了作者在三五之夜静坐于项脊轩中的美好感受。(12)项脊轩志中写看到树,就似乎看到妻子的音容笑貌,就似乎听到妻子的欢声笑语的句子是“,”。儿寒乎 欲食乎桂影斑驳 风移影动偃仰啸歌 冥然兀坐万籁有声 庭有枇杷树 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小鸟时来啄食 人至不去珊珊可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语文 > 部编版 > 选择性必修下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9.2《项脊轩志》ppt课件108张-(部)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pptx)为本站会员(Q123)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