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城 市 规 划 原 理o 认识城市n 城市的特色作用城乡差别城市与城市化o 规划城市n 前期调研现状分析规划设计(各种层次的规划)o 建设与管理城市n 规划的实施保护政策法规的制定执行 第二讲 城市结构与形态主要内容提要n 概念n 经济结构n 社会结构n 政治结构n 城市空间形态分析第一节 概念国标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城市结构是“构成城市经济、社会、环境发展的主要要素,在一定时间形成的相互关联、相互影响与相互制约的关系。”城市结构包含有多方面的内容:经济结构;社会结构;政治结构;空间结构等。空间结构是社会经济结构在土地使用上的反映。第二节第二节 经济结构经济结构o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是指各种经
2、济活动在区域内的空间分布状态及空间组合形式o 经济的空间结构主要是指产业的空间结构o 是经济地域的主要物质内容在地域空间上相互关系和组合形式一、经济结构内涵二、生产方式与经济空间结构1、不同发展阶段原料地、生产地与市场地的关系三、经济空间作用的基本形式o 集聚与扩散(1)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外部经济规模经济规模经济是指工厂生产规模扩大而导致长期平均成本的下降范围经济范围经济是指建设多工厂,进行多样化经营外部经济外部经济是指某个经济行为主体的活动使他人或社会受益(2)受益递增与空间集聚三、经济空间作用的基本形式o 集聚与扩散(2)受益递增与空间集聚从企业角度看,空间集聚空间集聚是实现收益递增的重
3、要条件,收益收益递增递增是企业集聚的微观机理。四、经济集聚与扩散的空间结构演变o 集聚扩散再集聚再扩散五、经济集聚与扩散的空间模式o 增长极理论 增长极是城市成长中心,该增长中心的增长可以向周围地区扩散。在产业发展上,增长极通过与周围地区的经济技术联系而成为区域产业发展的组织核心;在空间上,增长极通过与周围地区的空间关系而成为支配经济活动空间分布与组合的中心 在物质形态上,增长极就是区域中的中心城市。五、经济集聚与扩散的空间模式o 中心外围理论 五、经济集聚与扩散的空间模式o 中心外围理论 五、经济集聚与扩散的空间模式o 点轴理论 六、区位竞争1、区位择优与区位理论区位,指为某种活动所占据的场
4、所在城市中所处的空间位置。城市中的各项活动都有相对集聚的趋势,都要寻找在城市中最适宜的位置。区位理论就是运用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试图为城市中的各项活动找到最佳区位,即能够获得最大利益的区位。区位理论是认识城市空间结构的组成及其形态的重要理论武器。2、竞租理论W.Alonso于1960年提出。通过不同使用者之间的竞争标价,城市土地使用性质和结构决定了城市土地价值根据土地使用者的支付能力,城市土地价值得以分配,这个支付能力依赖于区位地租水平;最倾斜的直线代表了最中心的区位,即通过接近市场,产品获得了最大化。集聚效益、地租与城市空间结构演变关系地价对土地使用的调节作用:o 对土地使用量的调节;o 对
5、土地使用性质的调节;o 对土地使用强度的调节。第三节 社会结构概念o 广义而言,社会结构是指社会基本要素之间稳定持久的联系模式。狭义而言,社会结构是指由社会分化产生的各主要社会地位群体之间相互联系的模式1、空间认知是空间行为的基础社会空间的组织与人对空间的认知有关。K.Lynch的城市意象的基础,不同的空间认知组成了不同的城市意象。2、社会空间的组织以人为尺度,是人(活动)的空间的组织空间行为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中展开的,在西方文化中:亲昵距离 亲近状态 6英寸以内,完全包容状态 疏远状态 6-18英寸 个人距离 亲近状态 18-30英寸 疏远状态 30英寸-4英尺 身体控制极限 社会距离 亲近
6、状态 4-7英尺 处理非个人事务 疏远状态 7-12英尺 公开的信息 公共距离 亲近状态 12-15英尺 典型的“正式”场合才 有的距离 疏远状态 25英尺或更远 超出个人的包围3、社会隔离与拼贴城市不同的社会阶层有各自的生活方式,占据城市的不同区位,在城市中互相结合,成为城市状况的拼贴图。城市改造所面临的直接问题。4、邻里单位理论5、社会网络结构的组织 Milton-Keynth 的公建中心组织第四节 政治结构1、我国城市中的“单位”体制对空间形态的影响2、政府决策对空间形态的影响3、土地政策o 政府土地供应计划与政策,既影响规划过程,也决定了空间形态。o 土地有偿出让的现行方式与地租方式对
7、空间布局的影响。o 规划的空间布局必须考虑到土地的出让年限。4、保护耕地政策 农田保护区与城市发展方向。第五节 城市空间结构一、城市空间形态的主要描述理论1、同心圆理论(Concentric Zone Theory)E.W.Burgess于1923年提出。城市分成为五个同心圆区域:(1)中心商务区(CBD);(2)过渡区(Zone in Transition);(3)工人居住区;(4)良好住宅区(Zone of better residenses);(5)通勤区(Commuters zone)。2、扇形理论(Sector Theory)H.Hoyt于1939年提出。城市就整体而言是圆形的,其核
8、心只有一个。交通线路由市中心向外做放射状分布。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将沿交通线路向外扩大,同一使用方式的土地从市中心附近开始逐渐向周围移动,由轴状延伸而形成整体的扇形。3、多核心理论(Multiple-nuclei Theory)C.D.Harris和E.L.Ullman于1945年提出。影响城市中活动分布的基本原则:(1)有些活动要求设施位于城市中为数不多的地区;(2)有些活动受益于位置的互相接近;(3)有些活动对其他活动容易产生对抗或消极影响,这些活动应当避免同时存在;(4)有些活动因负担不起理想场所的费用,而不得不布置在不很合适的地方。在这四个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加上历史遗留习惯和局部地
9、区的特征,通过相互协调的功能在特定地点的彼此强化,不相协调的功能在空间上的彼此分离,因此而形成了地域的分化,形成各自的核心,从而构成了整个城市的多中心。Bardo和Hartman(1982):“最合理的说法是没有哪种单一模式能很好地适用于所有城市,但以上三种理论能够或多或少地在不同的程度上适用于不同的地区。”二、空间生长过程伦敦的蔓延伦敦的蔓延二、城市形态国标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城市形态是“城市整体和内部各组成部分在空间地域的分布状态。”通常指城市建成区的平面形状、内部功能结构和道路系统的结构与形态。城市形态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或为自然发展的结果,或为规划的建设的结果。这两者往往是交替着
10、起作用的。1、城市地段的空间扩张C.Alexander的实验研究地段的生长始终围绕生长点进行,以一种连续的和“蛙跳”相结合的方式反复进行。一个新的生长点产生、带动周围的发展,达到新的均衡,同时有孕育着新的生长点。三、城市空间发展的结构类型1、均匀分布型结构2、交通辐射型结构3、主轴线型结构四、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变1、同心圆扩张2、星状扩张3、带状生长4、跳跃式生长5、用地形态的整体生长敞密有致的区域空间形态敞密有致的区域空间形态珠海城市空间结构及形态若干问题一一 改革开放和特区设立初期城市空间的初步拓展改革开放和特区设立初期城市空间的初步拓展:1978-1984城市性质定位为城市性质定位为“具有
11、相当水具有相当水平的工、农、渔业相结合的出平的工、农、渔业相结合的出口商品基地,风景游览区和新口商品基地,风景游览区和新型的边境城市型的边境城市”;城市布局为;城市布局为“五朵金花式五朵金花式”组团结构,分组团结构,分香洲、吉大、拱北、前山和湾香洲、吉大、拱北、前山和湾仔(南屏)五个组团,沿海岸仔(南屏)五个组团,沿海岸线呈带状分布,奠定了珠海组线呈带状分布,奠定了珠海组团式城市布局团式城市布局二二 特区的初步扩界和空间拓展特区的初步扩界和空间拓展:1984-1987随着特区的建设,珠海城随着特区的建设,珠海城市空间逐渐自市空间逐渐自香洲向南、香洲向南、向西、向北延伸向西、向北延伸,人口规,人
12、口规模和用地规模均已突破了模和用地规模均已突破了原规划的近期目标原规划的近期目标城市性质确定为:以工业城市性质确定为:以工业为重点,兼营旅游、商业、为重点,兼营旅游、商业、贸易、农(渔)牧业的外贸易、农(渔)牧业的外向型综合性经济特区和高向型综合性经济特区和高度文明的对外开放的现代度文明的对外开放的现代花园式海港城市花园式海港城市三三“大港口、大工业大港口、大工业”战略和城市重点建设的西移战略和城市重点建设的西移:1987-1997城市发展实施城市发展实施“大港口、大工业大港口、大工业”战略,从而使得城市的基本骨架逐战略,从而使得城市的基本骨架逐渐拉开,城市建设重点向西推移,渐拉开,城市建设重
13、点向西推移,珠海机场、珠海大道相继建成使用。珠海机场、珠海大道相继建成使用。经过了1990年代初期经济重心向西部转移的第一次西进以及在此基础上启动的负债建设的港口、铁路、机场以及桥梁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后,珠海并没有如期“筑巢引凤”2001年编制的第四个总体规划将城市结构由“东、中、西三条城市带”转向“主城区次中心城外围新城中心镇构成的多层次、组团型”的城市空间发展模式,城市发展规模得到较大的压缩,城市发展重心重回东部。2003年,珠海市委决定实施“工业西进、城市西拓”(第二次西进)战略。第二次西进和第一次西进的发展战略与重点已有较大的不同。首先,珠海西部已具有第一次西进所累计的较好的基础设施和
14、港口条件,第二次西进可避免大量财政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其次,珠海西部已吸引了像英国BP和台湾长兴为主的重化工企业,沿珠海大道两侧以及井岸、红旗等已发展起不少劳动密集型加工业,西部目前已累积了一定的产业基础。可以认为,珠海第二次的西进则是为了构筑区域中心城市的做大做强举措。因而,“工业西进、城市西拓”并不是简单的西部拓展问题,而应在区域一体化与分工网络中,寻求适合自身发展方向的专业化功能空间,同时判别东、西部如何协调发展的问题,即协调东、西部的发展机会、发展目标与发展时序等相关事宜,以“再造一个新珠海”。四四 新香洲和唐家湾空间的崛起:新香洲和唐家湾空间的崛起:1997-20051997年后,珠年
15、后,珠海实施海实施“三基三基地一中心地一中心”战战略,重点发展略,重点发展高等教育、高高等教育、高新技术产业和新技术产业和工业园区,大工业园区,大学园区和高新学园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技术开发区的的入注使得唐家入注使得唐家湾地区空间进湾地区空间进一步拓展,同一步拓展,同时南屏、新青、时南屏、新青、三灶等地段的三灶等地段的工业园区获得工业园区获得一定的发展一定的发展东商西实,东轻西重东商西实,东轻西重东西部空间发展指向东西部空间发展指向珠海东部与西部发展的不平衡,成为现实中的“两个珠海”,珠海大道承担东西向的交通,在城市空间构成“一个扁担挑两头的蜂腰状”结构 东部城区做强商务服务经济,西部城东部城区
16、做强商务服务经济,西部城区做大工业实体经济,并保持和提升区做大工业实体经济,并保持和提升东部城区产业形态的东部城区产业形态的“轻型化轻型化”,同,同时发展和集聚时发展和集聚“重型化重型化”的西部城区的西部城区,使得东西双城轻重有序、分工协作,使得东西双城轻重有序、分工协作,实现差异化的协调发展,实现差异化的协调发展 珠海市目前已经列入建设计划的珠港澳大桥、广珠铁路、广珠城际快速轨道交通、已建或即将建成通车的粤西沿海高速公路、太澳高速公路、江珠高速公路、以及籍此发挥其应有潜力的港口和机场将使珠海在珠三角区域网络中地位发生本质的变化,城市内部空间、产业、内部交通网络、与周围城市的联系也必将随之发生
17、深刻的变化。首先,港珠澳大桥的建设直接连通了珠江东西两岸珠澳大都市区和港深大都市区的交通,改变了以往珠三角东西部地区陆域交通呈倒“U”字型的交通格局。港珠澳大桥使珠江两岸粤港澳100 多个城镇纳入3小时车程辐射圈,将使大珠三角经济圈最终形成创造了条件;由香港往来澳门或珠海只需15分钟车程 广珠城际快轨的建设,使珠海到珠三角各城市的车行时间缩短到1小时以内,大大缩短了珠三家西部城市之间生活交往的频率。交通时距的缩短使得广珠快轨将直接拉动站点周边地区地价,对城市功能发展形成推力,广珠快轨轻轨将促进珠海市旅游业和房地产业发展,对于轻轨沿线物业、构筑商业节点,培育形成以TOD发展模式为带动的社区具有强
18、大的诱惑力 广珠铁路的建设,大大提升珠三角西部城市之间人流、物流的横向和对外流动,带动一批基于物质流为主的大工业发展。铁路支撑大港口、大港口带动大工铁路支撑大港口、大港口带动大工业业。改革开放初期,由于香港与深圳、东莞等东岸地区构造了一个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和“核心边缘”二元空间结构,客观上存在着经济势差和经济要素流动的内在要求。未来,珠海与香港的合作除了在香港产业资本继续寻求好的投资区位而珠海在港珠澳大桥建好后可以作为它们理想的选择地外,更多的是在生产性服务业方面的合作。与香港相比,珠海的土地成本、劳力成本低廉许多,珠海可以吸引香港的金融机构在本地设立客户服务中心、资料处理中心、培训基地等
19、;珠海可以吸引香港的大学在本地设置分校或培训机构;珠海还可以与香港联合举办大型国际会展。珠海与香港关系珠海与澳门关系近年澳门依托区域内独一无二的博彩业,在中央政府的强大支持下,经济取得巨大进步,澳门目前发展的最大问题是缺乏土地。首先,珠海可以继续给澳门的制造业提供腾挪空间。首要是建设好跨境工业园;其次,珠海可以通过制度创新在紧邻澳门的地区譬如横琴岛、湾仔等地区提供空间给澳门博彩业的相关产业如会展业、酒店服务业、商业作为发展之用,二者共享经济收益;第三,珠海继续起到通道的作用。当前从大陆到澳门旅游的人数每年超过1000万人(占50有多),其中绝大多数是通过珠海过境的;第四,珠海可以为澳门提供房地
20、产服务。第一,充分发挥大学科教园区、高新区和软件园区的科研、人才和产业创新基础优势第二,建立创意产业园与澳门的协调优势互补、互为依托 在空间上形成从“新拱北(吉大)-拱北-(夏湾)-湾仔-(洪湾)-以及横琴”的“环澳门带状口岸经济走廊”与中山南部的协调区域协作、互惠互利 借道坦洲,修建一条快速通道沟通珠海东部与西部地区,是构筑“大珠海”发展的需要,也是珠海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的需要。同时,三乡也急需珠海修建连接唐家和前山的快速通道。因此,珠海宜与中山尽早协调,以实现区域共赢。与横琴的协调发展依城借岛、资源共享 与江门银洲湖地区的协调发展良性竞争、分工合作 广州城市空间结构的若干问题空间演变一般过程空间演变一般过程第二节 城市结构的空间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