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兰亭集序(东晋)王羲之题目解说:兰亭,位于东晋时期会稽郡山阴县永和九年,王羲之担任会稽内史(相当于郡太守)。农历三月初三,王羲之邀请友人谢安、孙绰等41人聚集在兰亭,作曲水流觞之饮,并要求参加集会的人,每人写四言、五言诗各一首。之后,王羲之将每个人的名号与爵位及诗作一一记录,并作序一篇,记述这件事并抒写内心感触。这篇序即兰亭集序。序:又名“序言”“前言”“引言”。在卷首叫“序”,附于卷末叫“跋(b)”。有些诗前也有小序,称作“诗序”,如第一单元的孔雀东南飞并序中的“序”。序言中作者本人写的,叫“自序”;请他人写的,叫“他序”。古人宴集时,常常一同赋诗,诗后公推一人作序,是为宴集序,如兰亭集序属
2、书序。虽无聚会,也写文相赠,以表惜别、祝愿、劝勉之意,是为赠序,如送东阳马生序。作者简介:王羲之东晋书法家,字逸少。琅琊人(今属山东临沂y),居会稽山阴(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人称“王右军”。他出身于两晋的名门望族。因与扬州刺史不和,称病离郡,放情山水,以寿终。小时跟从当时著名的女书法家卫夫人学习书法,后世誉之为“书圣”。代表作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羲之爱鹅 据晋书记载:会稽有一孤老婆婆养了只好鹅,王羲之派人去买,老太太不卖。王羲之就邀了朋友前去观赏。老婆婆听说王羲之要来,于是杀了鹅准备款待他,王羲之一到,见鹅已死,叹息终日。山
3、阴县玉皇观有个老道士,希望得到一本王羲之手写的黄庭经,但右军大人名满天下,又怎会卖一个老道士的人情?于是他精心调养一批良种白鹅,每日在王羲之与友人郊游的地方放养。王羲之终于“偶然”碰见了这群白鹅,十分惊喜,便想要买下白鹅,道士说:“你只要给我写一篇黄庭经,我就将这些鹅全送给你。”王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欢喜异常。后人更是因这个典故,将黄庭经称作换鹅帖。东床快婿 16岁时,王羲之被郗鉴(ch jin)选为东床快婿。郗鉴有个女儿,年长二八,尚未婚配,郗鉴爱女故要为女择婿,与氶相王导情谊深厚,又同朝为官,听说他家子弟甚多,个个都才貌俱佳。一天早朝后,郗鉴就把自己择婿的想法告诉了王丞相。王丞相说:“
4、那好啊,我家里子弟很多,就由您到家里挑选吧,凡你相中的,不管是谁,我都同意。郗鉴就命心腹管家,带上重礼到了王丞相家。王府子弟听说郗太尉派人选婿,都仔细打扮一番出来相见。寻来觅去,一数少了一人。王府管家便领着郗府管家来到东跨院的书房里,就见靠东墙的床上一个袒腹仰卧的青年人,对太尉觅婿一事,无动于衷。郗府管家回到府中,对郗太尉说:“王府的年轻公子二十余人,听说郗府觅婿,都争先恐后,唯有东床上有位公子,袒腹躺着若无其事。”郗鉴说:“我要选的就是这样的人,走,快领我去看。”郗鉴来到王府,见此人既豁达又文雅,才貌双全,当场下了聘礼,择为快婿。“东床快婿”一说就是这样来的。文本研读: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
5、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永和:年号岁:年癸丑:干支纪年法天干 甲、乙、丙、丁、戊(w)、己、庚、辛、壬(rn)、癸(u)地支子、丑、寅、卯(mo)、辰(chn)、巳(s)、午、未、申、酉(yu)、戌(xn)、亥(hi)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古人以此作为年、月、日、时的序号,叫“干支纪法”永和九年,岁在癸(u)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kui j)山阴之兰亭,修禊(x)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
6、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暮春:阴历三月。春季的末一个月,也称“季春”。古人按阴历(即农历),把一年十二个月分为春、夏、秋、冬四季,每季三个月,分别以孟、仲、季表示三个月的顺序。如“孟春”,指阴历一月。状语后置句会:集会修禊(x):古代民俗,于农历三月上旬的巳日(三国魏以后开始固定为三月初三)到水边嬉戏,以祓除不详贤:(形容词作名词)贤德的人毕:全 都毕生少长:(形容词作名词)少者长者咸:全都 永和九年,岁在癸(u)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kui j)山阴之兰亭,修禊(x)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
7、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shn)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崇山峻岭:高峻的山岭修竹:高高的竹子修:高映带:映衬萦绕映带(于)左右(省略句)以为:把.作为流觞:把盛酒的杯浮在水面从上游放出,循曲水而下,流到谁的面前,谁就取来饮用。觞:酒杯列坐(于)其次(省略句)次:旁边盛:盛况觞:(名词作动词)喝酒咏:做诗足以:足够用来幽情:深远高雅的情思流觞曲水 永和九年,岁在癸(u)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kui j)山阴之兰亭,修禊(x)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shn)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
8、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永和九年,正值癸丑年。农历三月之初,(我们)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聚会,举行修禊之事。众多贤士都来了,少者老者都聚集一处。(兰亭)这地方有高峻的山岭、茂密的树林和高高的翠竹,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映衬萦绕在亭子左右,引(溪水)作为流觞的曲水,(大家)列坐在水边。即使没有音乐伴奏的盛况,只是饮酒赋诗,也足以酣畅地抒发深远高雅的情思。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是:这惠风:和风和:暖和定语后置句之:定语后置的标志大:广大品类:自然界的万物盛:繁多所以:用来,用以游:使.放纵骋:使.舒展足以:足够用来极:穷尽视听
9、:(动词作名词)视觉、听觉信:实在可:值得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这一天,天气晴朗,空气清新,和风阵阵,温暖舒畅。抬头观看广大的宇宙,低头观察繁多的万物,借以纵目观察,开畅胸怀,足以尽情享受视觉听觉的乐趣,确实是令人愉快的啊。一、二自然段写了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宴会盛况乐:足以畅叙幽情 足以极视听之娱表达方式:叙述、描写叙述、描写表达方式:叙述(也叫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宴会盛况时间时间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地点地点会稽山阴之兰亭事件事件修禊环境环境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带
10、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人物人物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信可信可乐乐也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1、2段交代了哪些内容?第一部分叙述兰亭宴集的情况,写第一部分叙述兰亭宴集的情况,写出了宴集的时间、地点、相聚的缘出了宴集的时间、地点、相聚的缘由、参加人员、集会地的地理环境由、参加人员、集会地的地理环境及景物、当日天气和宴集的感受,及景物、当日天气和宴集的感受,以以“乐乐”字为基调。字为基调。暮春之初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带左右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修禊事也。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南朝诗人谢灵运说:南朝诗人谢灵运说:“天下良辰、美景
11、、赏心、乐事,四者难并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四美皆俱乐 夫人之相与(y),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w)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夫:发语词之:主谓取独与(y):交往俯仰:一俯一仰之间,比喻时间短暂或:有的人取:从.中取得诸:之于怀抱:心怀抱负悟(w)言:晤谈,对谈悟:同晤,面对悟(w)言(于)一室之内有的人在室内畅谈自己的胸怀抱负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把情怀寄托在所爱好的事物上,言行不受拘束,狂放不羁趣舍万殊:各有各的爱好,取舍各不相同趣:同“取”躁:动状语后
12、置句(当他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欣喜)状语后置句(对自己一时感到得意)快然自足:(感到)高兴和满足之:取独 夫人之相与(y),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w)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及:等到之:到达求得,得到既:已经迁:转变,变化系:连接感慨系之矣:感慨随着这种变化而有所不同 夫人之相与(y),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w)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人们互相交往,很
13、快便度过一生。(有的人)在室中晤谈,互相倾吐心里话;(有的人)把心怀抱负寄托在所爱好的事物上,言行不受拘束,自由放纵。虽然人们(对生活的)取舍千差万别,(性情也有)沉静和躁动的不同,但当他们对所接触的感到欢喜,心里一时感到自得,(就感到)高兴和满足,(竟然)没想到老年将要到来。等到他们对所得到的事物已经厌倦,心情也随情况的变化而起变化,感慨就随之有所不同了。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向:过去,以前寻向所志:寻找以前所做的标志欣:喜悦陈迹:往事犹:尚且以:因为之:代词兴:引起,发生怀:心中的感触况:何况修:长随化:听凭
14、造化终期于尽:终究归结于消灭大:(形容词作名词)大事岂:怎么,难道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从前感到欢欣的事儿,很快就成了往事。(人)尚且不能够不因为这些引起心中的感触,何况(生命的)长短听凭造化,终究归结于消灭。古人说:“死生也是大事啊。”怎能不让人心痛啊。第三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抒发了由流觞畅饮 游目骋怀,而引发的乐及忧、生及死的感慨表达方式:抒情、议论抒情、议论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
15、,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兴:引起,发生感:感慨由:缘由,原因若合一契:像合成一个符契那样相合(发生感触的原因相同)契:即符契,古代符信的一种,以金玉竹木等制成,上刻文字,分成两半,合在一起可为凭验未尝:不曾临:对着嗟:叹息悼:悲伤喻:明白不能明白于心看到古人对死生发生感慨的文章,就为此悲伤感叹,也说不出是什么原因固:乃(就)一:把.看作一样虚诞:荒诞无稽齐:把.看作相等彭殇:(彭,彭祖,传说他曾活到八百岁)(殇,没有到成年就死去)长寿和短命妄作:虚妄之谈 两晋时期,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轧、残杀的现象时有发生,以致“魏晋名士少有全者”。所以士大夫们普遍
16、崇尚老庄之学,追求清静无为、自由放任的生活。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则表述了不同于老庄思想的人生观。在王羲之看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对生的执着、对死的排斥是人所共有的感情,这就彻底否定了老庄“齐生死”的观点。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之:取独故:因此列:依次叙:记叙虽:即使世:时代所以:.的原因其:语气词表推测,大概致:意态,情怀状语后置句斯文:这本文集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
17、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我)每当看到古人(文中)(对死生)发生感慨的原因,像符契那样相合,没有一次不对着这些文章叹息哀伤,(却)不能明了于心。(我)本来就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虚妄之谈。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可悲啊!因此(我)一一记下当时与会者(的姓名),抄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即使时代不同、世事各异,(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原因,大概是一致的。后世的读者,也将由这些诗文产生(一样的)感慨吧。第四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表现了作者什么
18、样的心情?交代了写作目的悲(死生之大,古今同感)拓展提高:痛在:个体生命感情随外物而变化(情随事迁)。世间人虽有不同,但遇到自己喜欢的(欣于所遇)时都会快然自足不作他想;但当自己对所喜爱或得到的已经感到厌倦(所之既倦)时,就会心生感慨,痛苦顿生。个体生命无论长短最终都会消灭(终期于尽)。个体生命有长有短,而且无论长短,最终都是不可抗拒地走到生命尽头。从结局来看,的确令人痛苦。悲在:由个体生命之痛上升为人类同感生死之悲(兴感之由,若合一契)。作者“悲”古人,是因为作者对生命的体验和古人对生命的体验极其相似;作者亦“悲”后人,因为后人读作者的文章犹如作者读古人的文章,他们也会询问古今,发出悲叹。“
19、痛”与“悲”的不同:“痛”是个体的,是感性的,是浅层情感的直观表现;“悲”是人类共有的,是理性的,是深层情感的内在体验。作者在“痛”感个体的人情感多变、命有尽头后,忽然想起了古往今来的人都会感到生命的无常,自然想到后来者难免也会有同感,那么这就是整个人类群体无法回避也无法改变的悲哀。如何理解作者的俯仰之“痛”与深沉之“悲”?“悲”和“痛”有何不同?叁总结乐(相聚之乐)痛(死生之痛)悲(今昔之悲)(兰亭集会)-(人生感慨)-(作序目的)本文记叙的是东晋时期名士们的一次大集会,表达了他们相通的思想、情感。文章融叙事、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表达了富有哲理的生命之思。前两段通过叙事、描写了宴会盛况;后两段变为抒情、议论由赏景畅饮、游目骋怀引发有关忧乐生死的感慨与思考。人生苦短,乐必生悲;托之诗文,传诸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