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重点知识点复习提纲(按课梳理).docx

上传人(卖家):wenku818 文档编号:5234197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DOCX 页数:86 大小:23.9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重点知识点复习提纲(按课梳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6页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重点知识点复习提纲(按课梳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6页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重点知识点复习提纲(按课梳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6页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重点知识点复习提纲(按课梳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6页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重点知识点复习提纲(按课梳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6页
亲,该文档总共8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重点知识点复习提纲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一、探源人类文明的产生1. 条件:从采集狩猎到农耕畜牧(1)表现:地区农作物家畜西亚大麦、小麦、豆类羊、猪、牛等南亚芋头中国水稻、粟中南美洲玉米、南瓜(2)影响: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变成食物的生产者。一些人从农业中分离出来,专门从事手工业生产,出现了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第二次社会大分工。)不同地区的产品互通有无,促进了交换和贸易。社会经济的发展,让一部分人能够脱离社会生产活动而从事专门的管理和文化创做工作。农耕生产需要人们定居生活,一些较大的居住点逐渐发展为早期城市。2. 标志:文明的标志 产生原因阶级

2、生产力发展,剩余产品出现; 战俘沦为奴隶国家解决阶级矛盾和部落战争的需要文字记事、管理的需要城市农耕文明要求定居 ; 政治宗教活动 ; 战争兼并(1)私有制、阶级和奴隶制的出现社会分工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剩余产品私有制逐渐产生社会分化成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两大阶级。为争夺土地和资源,一些部落之间爆发战争,被征服者往往成为被征服者的奴隶,奴隶制形成(指奴隶主拥有奴隶的制度。奴隶负责劳动,无报酬,且无人身自由)。(2)国家的形成:在阶级矛盾和部落战争的双重作用下,逐渐出现了政府、军队和监狱等强制机关,国家开始形成,人类进入奴隶社会。(3)城市:在农耕畜牧的基础上,又出现了手工业和商业,不同地区的产

3、品互通有无,促进了交换和贸易分工的发展,让一部分人能够脱离社会生产活动而从事专门的管理和文化创造工作。农耕生产需要人们定居生活,一些较大的居住点逐渐发展为早期城市。(农耕畜牧的产生-农业、手工业分工-定居生活-早期城市)(4)文字的产生:出于记事和管理的需要。二、探究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根据教材第3-6页内容,按照各地区进入文明的先后顺序制作历史时间轴古代文明的特点:基本独立发展;明显多元的特征地理位置共同点:多邻近大河流域;基本位于中纬度、北温带。根据教材第3-6页内容,梳理古代各区域人类文明的成果表现,完成表格文明类型文明区域主要文明主要成就共同规律文明多样性大河文明西亚古巴比伦君主专制制度

4、;汉谟拉比法典;楔形文字;史诗:吉尔伽美什,洪水传说;60进位制阶级、国家、文字、科学、艺术.法典东北非古埃及法老;金字塔;象形文字;神话与文学故事;太阳历;数学;莎草纸法老专制金字塔南亚古印度种姓制度;摩柯婆罗多罗摩衍那;创造1-9的数字,发明了“0”种姓制度东亚古中国奴隶制度、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夏小正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海洋文明欧洲南部古希腊雅典民主政治;古希腊神话、悲剧和喜剧;史学;哲学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哲学史学1. 美索不达米亚苏美尔文明与古巴比伦文明(1)前提:两河流域大部分地区干旱少雨,但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提供了充足的水源。(2)文明概况约公元前3500年,开始向文明过渡约

5、公元前2900年,两河下游的苏美尔地区出现一系列城市国家约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基本统一了两河流域。(3)巴比伦文明: 建立:约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基本统一了两河流域。 制度: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国王是国家最高统治者,下有各类官员管理政务和军事。原来的城市大多失去独立地位,成为必须服从国王命令,向宫廷纳贡的地方行政单位。 法律:颁行汉谟拉比法典,宣扬君权神授,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和权威。(4)文化成就楔形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 吉尔伽美什是目前所知最早的史诗;在与经常泛滥的洪水斗争过程中,诞生了著名的洪水和方舟传说; 苏美尔人发明了60进位制,用于测量土地、计算粮食产量

6、和人工;最早使用战车作战的文明(军事成就)。汉谟拉比法典总之,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完整的成文法典,保护私有财产,维护奴隶主贵族阶级的利益。2.尼罗河的赠礼古埃及文明(1)前提:东北非的埃及虽然干旱,但尼罗河的定期泛滥,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尼罗河还提供了连通上下埃及的交通条件。(2)文明概况:公元前3500年左右,埃及文明兴起。公元前3100年左右,埃及初步实现统一。(3)制度: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官僚系统。法老被视为神在人间的代表,掌握着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最重要的权力。法老之下,设有官员分别处理政务和地方事务。(4)文化成就 丰富多彩的神话和文学故事和几乎和楔形文字一样古老的象形文字

7、。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一年分为三季,分别是泛滥季、播种季和收获季,每季四个月,年末另加五天为节日。金字塔的建造不仅体现了法老的至上权威,还体现了埃及人在建筑和数学方面都达到了较高水平。莎草纸是古代埃及主要的书写材料和重要的出口物资。3. 种姓之殇古印度:(1)种姓制度种姓制度的产生:雅利安人入侵古代印度,征服当地居民,并把他们变为奴隶,先后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建立起奴隶制国家,以后逐步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种姓制度的特点:贵贱分明、职业世袭、法律地位不平等种姓制度的目的维护雅利安人的统治(2)古印度佛教创立:公元前6世纪,乔达摩悉达多创立。 教义:反对婆罗门的特权。提出“

8、众生平等”,宣扬“忍耐顺从”。 对种姓制度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4.民主之源古希腊:【1】政治制度:(1)斯巴达全民尚武斯巴达以其严酷纪律、独裁统治和军事强悍而闻名。斯巴达的居民分为三部分,即有公民权的斯巴达人,自由人和奴隶(希洛人)。斯巴达人为加强统治,从小强化军事训练,被培养成纪律严明、英勇无畏、视死如归的战士。(2)民主政治雅典城邦制度:形成时间:公元前8前6世纪特征:小国寡民代表:斯巴达(少数人掌握政权的寡头政治的代表)和雅典(多数公民掌权的民主政治的典型)。在雅典,公民都有出席公民大会和担任公职的权利,直接决定城邦的大政方针。【合作探究】结合以下材料,分析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质并评价雅典

9、民主政治?实质:奴隶制民主政治进步性: 有利于发挥公民的创造力;民主氛围创造的空间,使雅典取得了灿烂的精神文化成就。 近现代西方民主政治的源头。局限性:少数人的民主。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之上,享有民主权利的仅是成年男性公民,妇女、外邦人和奴隶都被排斥在公民队伍之外。 仅适用于小国寡民的城邦。 容易导致权力的滥用与误用。【2】文化成就 神话、悲剧、喜剧等是世界文学的瑰宝,启迪了西方的文学创作和思想; 希罗多德首创“历史”一词,在西方被认为是“史学之父”; 修昔底德成为政治史传统的奠基人;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奠定了西方哲学的基础。三、探讨文明多元的原因1.古巴比伦国【古代两河流域:经常受到外族入侵、帝

10、国更换频繁、充满不安全感】两河流域:大部分地区干旱少雨,但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提供了充足的水源。两条河流中间围成了一个肥沃的冲击平原美索不达米亚。2.古埃及【古埃及:长期统一、政权较为稳固、航行便利、生活较惬意】尼罗河流域:东部有西奈沙漠而西临利比亚沙漠,北有地中海,干旱少雨。但流经这一区域的尼罗河每年均有泛滥而且准时,泛滥而不成灾。3.古印度: 材料:从印度的外围来看,古代印度北靠喜马拉雅山和兴都库什山脉作天然屏障、南临印度洋、东接孟加拉湾、西濒阿拉伯海,这种“一面围山,三面环海”的地理位置导致印度在地理上自成一格。 从印度内部地形结构所形成的印度地理特点的差异性上,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11、,自然疆界上,高山、大河、森林、沙漠及高原的阻隔容易形成一个个“蜂窝状”的文明单元,也会导致印度在人文上形成多种族、多宗教、多语言并存的局面,这样的天然屏障在交通不发达的古代是难以逾越的天堑。 蒋敬印度文明分散性特征研究4. 古希腊:地理环境是影响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因素!第2课 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一、 农耕文明:奴隶制帝国的基础1. 古代农耕文明扩张的原因(1) 必要性:在生产力水平有限发展的情况下,农耕文明需要新的土地、水源、劳动力;统治阶级要追求更多土地以获得税收。(2) 可能性:农耕地区有比较先进的组织系统,能够动员人力、物力等。 2.古代农耕文明扩张的表现:(1)古代埃及文明:

12、尼罗河南部山高谷深,不适合农耕,故主要向东北的叙利亚和巴勒斯坦扩展,新王国时期势力到达两河流域,并与西亚地区的大国争霸。(2)西亚文明:方向:从两河流域南部向周边地区扩张。古巴比伦王国:首次实现两河流域的统一,把势力伸展到地中海东岸。亚述:不仅统一了整个两河流域和小亚细亚的一部分,而且一度征服埃及。建立了历史上空前的大帝国。【小结】类型代表原因表现方式影响农耕文明古埃及文明农业的发展需求;农耕文明水平高;扩张及争霸战争推动。由于尼罗河南部高山深谷的阻隔,向叙利亚和巴勒斯坦扩展,势力曾达到两河流域。武力扩张使不同文明区相互连接起来;推动奴隶制帝国兴起。古西亚两河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向周边地区扩张,实

13、现两河流域的统一,势力伸展到地中海东岸。亚述帝国统一了整个两河流域和小亚细亚的一部分,一度征服埃及。(3) 古希腊文明:原因:环海,山多地少,为了生存; 凭借自身组织能力、航海技术和武器。 方向:以移民方式扩大影响,向地中海和黑海周边地区殖民。区域:在东起黑海东岸、西到西班牙的广大地区建立了数量众多的城邦国家。特点:沿海岸线建城邦,呈点状分布。影响:给殖民地原有居民造成灾难;促进地中海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客观上有利于马其顿帝国的崛起。补充:(1)原因:城邦政治斗争的产物(斗争中失败的集团在本城邦难以立足便纷纷外迁); 工商业发展需要(为了寻求更多的原料和奴隶的来源而另辟新路); 社会贫富分化(

14、农民为了谋生,只得纷纷外流); 人口过剩。(2)影响:希腊殖民者侵占土著居民的土地,掳掠奴隶、掠夺资料,进行商业剥削和 海盗抢劫,给殖民地原有居民造成了巨大灾难; 加强了城邦和海外各地的联系,客观上促进了各城邦及希腊人与殖民地人 民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促进了古希腊工商业的发展。类型代表原因方式影响农耕文明古埃及可能性、必然性武力扩张1.文明区的相互交流和联系2.实现扩张目的,促进了大帝国的兴起3.给被扩展区域的人民带来灾难古巴比伦亚述海洋文明古希腊移民二、“薪火相传”:三大奴隶制帝国三大帝国的共同特点是:疆域辽阔、地跨欧亚非古代世界大帝国的时间定位(一)波斯帝国1.建立:公元前6世纪,波斯兴起

15、于伊朗高原,征服了两河流域、埃及、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半岛北部等广大地区,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帝国。2.统治政策(1)政治制度:中央: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国王是整个政权的核心和最高主宰,权力被认为来自神。地方:地方实行行省制,行省总督和军事长官相互监督和制约。管理: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比较完善的官僚体系和税收系统,由波斯人担任最重要的职务,以统治社会发展水平和风俗都非常不同的广大地区。(2) 军事制度:军区制、驿道制度。(3)经济制度:铸币制度、赋税制度(货币税和实物税)。3.灭亡:公元前4世纪晚期,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入侵并灭亡波斯。3. 影响:在历史上,波斯帝国第一次把亚洲、非洲和欧洲直接联系起

16、来。波斯帝国把两大经济世界,即农耕世界和游牧世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波斯帝国拥有化秀的海洋文明。(二) 亚历山大帝国1.概况:公元前4世纪晚期,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率军入侵波斯帝国。历经10年征战,亚历山大成功灭亡波斯后,建立了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亚历山大死后,帝国分裂为三个希腊化国家。2.统治方式:(1)亚历山大继承波斯帝国的基本制度,宣布君权神授,将政治、军事等大权集于一身;(2)地方实行行省制,任用马其顿人和希腊人担任主要职务;(3)推广希腊文化。3.影响:(1)给东方人民带来了战争的灾难和奴役。掠夺了东方世界的无数财富。 (2)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扩大了各民族已知世界的范围,加快了

17、人类历史由分散走向整体的过程;使一种混合着希腊和东方因素的文明诞生。(三) 罗马帝国1.起源:古代罗马原是意大利中部的一个城邦。2.扩张:(1)凭借由公民组成的强大军队首先征服了意大利,接着向地中海地区扩张,征服了从西班牙到两河流域的整个地中海周边地区,把地中海变成罗马的内海。(2)在扩张过程中,罗马把被征服地区的大量居民卖为奴隶,奴隶制迅速发展起来。罗马共和国(BC51027)贵族共和制王政时代(BC753BC510)(城邦君主制)罗马帝国(27395年)君主制(帝制)3.统治概况:(1)政治:实行君主制,大力发展奴隶制,地方实行行省制;公元前1世纪末,屋大维建立元首制,形成君主政治,但保留

18、元老院;(2)法律:以罗马法维系统治;(3)文化:4世纪基督教成为国教。(4)经济:罗马是世界市场的中心。 4.帝国兴衰:(1)繁:1-2世纪奴隶和广大平民辛勤劳动、地中海不同地区经济联系的加强,以及贸易的发展,帝国在1-2世纪空前繁荣(1世纪,基督教产生于巴勒斯坦)(2)危:3世纪之后官僚体系和职业军队使人民的负担不断加重,边境压力逐渐加大,罗马帝国陷入危机(奴隶起义:西西里、斯巴达)实质:奴隶制危机(3) 裂:4世纪末由于内部政治危机、经济危机,外部蛮族入侵,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国教)(4) 亡:5世纪后期在内外矛盾的夹击下,西罗马帝国灭亡(476年)5.影响:(1)消

19、极:掠夺性的侵略战争,给当地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2)积极: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加强了东西方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三、文明交流:帝国扩展的影响1.技术交流:文明之间交往的总趋势是不断增多,相互影响也不断扩大。西亚的农耕技术,向东传到伊朗高原;向西传入希腊,并进一步传到西欧和北欧;向南传入埃及和非洲。冶铁技术最初起源于西亚,从那里扩散到埃及和希腊等地,人类从此进入铁器时代。2.文学艺术交流:西亚的神话曾传入希腊,成为希腊神话的重要内容;希腊最初的雕刻艺术,特别是人像雕刻,在很多方面都模仿埃及。3.文字交流:字母文字最初起源于西亚地区的腓尼基。字母文字具有书写简捷、易于记忆、有固定顺序和每个字母

20、都有固定读音等优点,逐渐流行开来。它在东方演化为阿拉马字母,由阿拉马字母发展出古代西亚、埃及以及印度等地的多种字母;它向西传入希腊,形成希腊字母,再演化出拉丁字母。希腊字母和拉丁字母成为今天欧洲几乎所有字母文字的祖先。4. 经贸往来(1)波斯帝国时期:中国的丝绸到达地中海东岸。(2)罗马帝国时期:通过丝绸之路,与汉朝有间接的经贸和文化交流。东汉的班超为经营西域,曾派甘英出使大秦(即罗马帝国及近东地区)。2世纪,已有罗马商人到达洛阳。此后,罗马商人不断东来,与中国进行贸易。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第一幕:中世纪西欧封建社会:“黑暗”与“曙光”并存一、 中世纪西欧封建社会的形成1.时间:5-15世

21、纪2.形成背景:日耳曼民族大迁移,西罗马帝国灭亡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标志西欧奴隶制社会的结束,开始进入封建社会,“蛮族”日耳曼人在西欧建立了许多国家。二、中世纪西欧封建社会“黑暗时代”(一)社会秩序的政治基础封君封臣制度1.条件:(1)是社会动荡和自然经济的产物(2)8世纪后与封土联系在一起2.内容:封君授予封臣土地;封臣领取土地并效忠封君3. 特点:(1)以土地为纽带;(2)层层分封,等级森严;(3依次主臣关系,层级间相对独立(3) 契约,双向权力义务【知识拓展】封君封臣权利与义务列举:封臣(1)服军役:军役时长每年不超40天。(2)帮助:封君长子受封骑士,长女出嫁,都要随份子。

22、招待来访领主,提供住宿/娱乐和食物。来访次数,接待规格都有规定。(3)劝告:如封君要开战,参加十字军等,要先获得封臣的同意,才能获得封臣的帮助。封君(1)监护:封臣战死或早亡,封君要负责监护其家属和小孩,提供食宿直到其成年。当然,在此期间封臣的领地由封君管理,收入归封君。(2)收回:如果封臣死后无继承人,则封土由封君收回。【合作探究】西周分封制与西欧封君封臣制区别:比比较项目西周分封制西欧封君封臣制相同点形成背景战争频繁、社会秩序混乱、需要生存与发展等级结构等级秩序森严,金字塔结构内容既有权利又有义务,两者相互交织不同点侧重点侧重于政治性侧重于军事性统治纽带以血缘关系为核心的宗法制以土地为核心

23、的契约关系统治方式天子为最高统治者国王为最高统治者,但无法越级统治(英格兰除外)4.影响:(1)国王或皇帝通过封君封臣制度与各级封建主联系起来,成为西欧社会的统治阶级。(2)封建主在各自的领地内独立行使权力,政治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局面。(二)社会秩序的经济基础庄园制度和农奴制度1.内容:庄园是中古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大小不一,耕地由领主自营地和农民份地组成。2.基本特点:领主自营地由领主直接经营,由农奴耕种,收入归领主所有。农民份地是农民从领主处领有的土地,分为农奴份地和自由农份地,自耕自收。(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政治单位)【合作探究】根据材料,比较农奴和奴隶的异同同:在法律上都

24、是非自由人,都受到农奴主或奴隶主的压迫异:农奴的地位相对奴隶较高;与奴隶相比,农奴受到的束缚更宽松。变化:由奴隶制经济转变为封建制经济,生产关系进步。(三)社会秩序的精神基础基督教1、教会的权力(1)经济上:拥有大量庄园和广袤土地,并向信徒征收什一税。(2)政治上:形成了从教皇到各级神职人员的等级制度。(3) 思想上:整个西欧社会的居民几乎都是基督教徒,教会控制着他们的精神生活,宗教戒律严重束缚了人性的发展。2.教会地位:教会利用强大的经济力量和宗教势力,在西欧社会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思考】中古西欧基督教会起到的作用促进社会稳定;推动教育发展。促进了天文学的发展;为文艺复兴奠定了重要基础。

25、三、中古西欧封建社会孕育曙光(一)政治:王权强化,议会兴起1.趋势:封建制初期,权力分散,王权软弱。中古中后期,西欧各国王权不同程度的加强。2.原因:(1)国王作为国家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被视为最高领主,拥有高于一般封臣的权力。(2)社会环境的逐渐稳定,经济增长。3.表现:(1)英国是通过诺曼征服,国王在征服过程中陆续分封土地,因此封臣的土地分散在全国各地,很难形成强大的割据势力。国王本人则拥有全国最多的地产,对封建主具有优势。此后又经过多位国王的改革英格兰最终完成了统一。(2)15世纪末,在伊比利亚半岛形成的国家有西班牙和葡萄牙(3)最初法国国王的势力非常小,仅有巴黎到奥尔良的狭长地带,号称

26、“法兰两岛”。法兰西国王借助通婚和征服等手段,击败各地封建主。而且王权获得城市不同程度的支持,12-13世纪王室领地持续扩大。英法百年战争后,法兰西的统一基本完成。(二)经济:城市兴起,市民自治1.兴起条件:随着欧洲社会走向稳定,封建经济获得一定发展。耕地面积增加,农业生产技术提高,风力、水力和畜力得到更有效的使用;剩余产品增加;工商业逐渐复兴和繁荣。人口增长2.城市自治:(1) 背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封建经济获得一定发展,工商业繁荣。10-11世纪起,西欧各地兴起了众多城市;领主剥削:封建主用对待农奴的方式对待城市市民,对市民的生产和经营活动造成影响;(2) 获取自治方式:与封建主谈判、

27、金钱赎买、武装暴动3.影响: (1) 经济:有利于城市经济的发展(促进工商业发展) (2) 文化:兴办大学,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 (3) 政治:城市还以金钱和人力支持王权,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王的统一事业。【思考】结合材料,概括中世纪西欧城市的特点。经济独立;政治自治;市民自由。【合作探究】比较中国城市与西方城市的区别(三)思想:大学兴起,促进思想解放第二幕:中古东欧:拜占庭与俄罗斯的兴亡一、 拜占庭帝国(一)兴盛(395年-6世纪中期)1.表现:经济工商业发达,都城君士坦丁堡是当时欧洲最大最重要的城市,成为沟通东西方的桥梁。军事6世纪查士丁尼在位时,先后占领北非和意大利等地法律查士丁尼法典使罗马

28、法成为系统、完整的法律体系;汇编罗马民法大全。2.查士丁尼法典(1)地位:欧洲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完备的成文法典。(2)影响:积极影响:维系了罗马帝国的统治。局限性:实质上保障和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对后世:对世界的司法和立法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二)衰落(6世纪中期1453年)1.原因:(1)连年征服战争严重消耗自身资源;(2)游牧部族的冲击和内部矛盾; (3)奥斯曼土耳其的蚕食。2.结果:1453年,首都君士坦丁堡被攻陷,帝国灭亡。(二) 俄罗斯帝国1.发展过程: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多元文明交汇融合第一幕:伊斯兰教主宰的西亚帝国国一、阿拉伯帝国(632-1258年)思考:阿拉伯帝国兴起的条件

29、?(1)政治基础:7世纪,默罕默德基本统一阿拉伯半岛;政教合一的体制(2)经济因素:北方土地肥沃的新月地区文明的吸引(3)宗教信仰:伊斯兰教的兴起和发展,提供精神力量和组织形式(4)军事因素:阿拉伯军队在保持自身优势的同时,学习外国先进技术和引进先进武器,提高军队战斗力(5)群众基础:下层人民的支持(6)外部形势:周边王朝外强中干,日落西山。1. 建立和扩张:(1)伊斯兰教创立:7 世纪初,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他的言论后来被汇集为古兰经,成为伊斯兰教的经典。(2)国家统一:622 年,穆罕默德迁居麦地那,建立政权,到穆罕默德去世时(632年前后),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3)帝国形成:7 世纪

30、中期起,阿拉伯人大规模向外扩张,先后征服叙利亚、两河流域、伊朗和北非的广大地区,到8 世纪中期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2.鼎盛:(1)政治制度:最高统治者哈里发掌握政治、军事和宗教大权,下设各部大臣,辅助哈里发分掌行政、财政和宗教等方面的事务,其中以掌管财务和税务的部门最为重要。(政教合一,君主专制。)(2)经济领域: 经济繁荣,手工业和商业得到很大发展, 阿拉伯商人在东到中国、西到西欧、南至非洲的广大地区从事着陆上和海洋贸易。 帝国境内城市繁多,都城巴格达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思考】阿拉伯帝国在沟通世界贸易中的作用是什么?阿拉伯帝国贸易范围广泛,欧亚非各洲的各类商品汇聚,巴格达

31、等大城市成为东西方贸易的桥梁,促进了东西方贸易的发展。(3)文化繁荣与交流:吸收被征服地区文化:广泛翻译古代波斯、印度、希腊和罗马的文献,融合东西方文化,在文学、艺术、科学和思想等领域取得重要成就。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中国的造纸术、印度的数字先后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促进了西欧文化的发展。【思考】阿拉伯文化有何特点?文化繁荣的原因是什么?(1)特点:兼收并蓄,融合创新;各领域成就斐然。(2)原因:地理位置优越,是文化荟萃之地,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 政局稳定,国家统一,经济繁荣统治者的支持与开放宽容的文化态度 吸收东西方优秀文化,加以融合创新二、 奥斯曼帝国(1299年1922年)1. 建立和发展

32、2.统治(1)政治:奥斯曼帝国继承了阿拉伯帝国体制 苏丹实行“政教合一”,君主专制的统治。(2)经济: 苏丹是全国土地的最高所有者,各级封建主也掌握土地,工商业者、农民承担沉重财税。经济繁荣:1516世纪,帝国一度经济繁荣,首都伊斯坦布尔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心。垄断商路:帝国控制了连接亚欧的商路,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东西方之间的贸易受到一定影响。第二幕:多种宗教并存的南亚帝国笈多帝国建立4世纪初,恒河中游兴起的笈多帝国经过多年征战,几乎征服了北印度。政治政局稳定,但国王直接控制的地区主要为恒河中下游,其余大部分地区仍保留原来的藩王,政令不够统一,仍处于分裂。(政令不统一)宗教由婆罗门教演变

33、而来的印度教得到统治阶级支持,逐渐发展为印度的主要宗教。德里苏丹国建立11世纪,突厥人入侵印度地区。13世纪初,突厥人在印度建立德里苏丹国家。以伊斯兰教为国教。统治中央最高统治者称苏丹,握有最高行政、立法、司法和军事权力。(中央集权)地方地方划分为行省,行省总督由苏丹任命,重要职位由穆斯林担任。一、笈多帝国印度历史的连续性(320-550年)(1)建立经过:4 世纪初,恒河中游兴起的笈多帝国经过多年征战,几乎征服了北印度。(2)政治经济状况:政局稳定,经济繁荣,但国王直接控制的地区主要为恒河中下游,其余大部分地区仍保留原来的藩王,政令不够统一。(3)宗教:笈多帝国时期,由婆罗门教演变而来的印度

34、教得到统治阶级支持,逐渐发展为印度的主要宗教。保留种姓制度。以婆罗门教为基础,融合佛教、耆那教等教义形成的一种宗教二、德里苏丹国家印度历史的新变化(1206-1526年)【阿拉伯政治、经济体制的延续者】(1)建立经过:11 世纪,突厥人入侵印度。13 世纪初,突厥人在印度建立德里苏丹国家,以伊斯兰教为国教。(2)政治制度:最高统治者称苏丹,握有最高行政、立法、司法和军事权力;地方划分为行省,行省总督由苏丹任命,重要职位由穆斯林担任。(阿拉伯政制的延续)第三幕:儒家文化影响的东亚国家一、日本1.大化改新(646年开始)(1)背景:日本出现了严重的社会危机。(2)开始标志:646年,孝德天皇颁布改

35、新诏书。(3)内容:(4)特点:学习和模仿中国隋唐制度(5)影响: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推动了日本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2.幕府政治(12世纪末至19世纪中叶)(1)背景:政治:10世纪,日本的中央集权制开始瓦解;经济:庄园经济的形成;(土地国有制 土地私有制)武装:武士集团的形成;(2)形成:12世纪末,源赖朝在镰仓建立幕府,并从朝廷获得了镇压叛乱、征收赋税等权力,日本进入幕府政治时期。(3)特点:天皇为首的朝廷只保有名义上中央政府称号,将军为首的幕府掌握实权。武士与将军结成主从关系,成为将军的家臣。将军赐予武士官职和俸禄,武士对将军宣誓效忠、承担纳贡、兵役等义务。(4

36、)影响:造成封建分裂割据。(5)结束:1869年的戊辰战争的结束,标志着日本的封建幕府政治被推翻。二、朝鲜三、古代越南第5课 辉煌的创造,“独立”文明 古代的非洲与美洲 一、 独特的非洲文明海洋与沙漠的阻隔(一)古非文明创造者班图人(1)农业:培育出了甜高粱、西瓜和棉花等重要农作物,驯养了牛,引进了绵羊和山羊等(2)手工业:掌握冶铁技术。(3)迁徙:到11世纪,班图人成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主要居民,农业、畜牧业和冶铁技术也传播到非洲大部分地区。(二)非洲文明的辉煌(三)非洲的对外交往(四)中古非洲文明的特征特征1:受地理环境相对封闭的限制,非洲文明相对孤立封闭,且社会发展程度相对落后。特征2:但

37、在靠近商业要道的东非和西非地区,对外贸易繁荣,与外界文化交流相对频繁。二、 独创的美洲文明高原与山脉的隔离(一) 美洲文明的缔造者印第安人(二) 独创而绚烂的美洲文明根据材料,归纳美洲农作物在中国种植对中国经济和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农作物种类增多,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缓解了人地矛盾;促进了人口增长;推动了农产品商品化的发展;大量荒地被开垦,耕地面积增加;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中古美洲文明的特征:文明独立发展、辉煌灿烂;但与其他文明缺乏交流,难以抵抗其他文明的冲击。【课堂小结】第六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一、 新航路开辟的原因二、新航路开辟的过程三、其他航路的开辟第7课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

38、变(15-18世纪)一、 横向流动: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1. 人口迁移(1)原因: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世界各地人们的往来,推动了人口的迁移。(2)表现:随着欧洲人入侵并在美洲建立殖民地,美洲的印第安人人口减少。欧洲人大批来到美洲,并把非洲黑人作为奴隶贩卖到美洲,使美洲成为世界上族群混合程度很高的地区。大洋洲、非洲和亚洲等地区也都有族群混合现象。(3)特点(迁移方向):从宗主国向殖民地和附属地迁移。从旧大陆向新大陆迁移。从已开发国家向未开发地区迁移。由欧洲国家主导。(4) 人口迁移的影响积极:改变世界人口格局(人种、肤色、民族结构),布局日益均衡有助于广泛的物质和人文交流,缩短不同族群地区间差距出现

39、族群混合,促进物种流动,有利于新的民族形成和文化融合消极:欧洲人到美洲后进行残酷的压榨并导致传染病的流行,使美洲印第安人数量锐减;黑奴贸易罪孽深重,非洲丧失了大批的精壮劳动力,制约了非洲的发展,造成非洲社会混乱;各种疾病的传播蔓延(如天花、麻疹、水痘、流感、白喉、疟疾、肺结核和黄热病等;)2. 物种交换(1)原因:新航路开辟,人口迁徙促进了世界动植物的大交流(2)表现:欧洲人把欧亚大陆的马、猪、牛、羊、鸡等家畜家禽,小麦、燕麦、大麦、裸麦等农作物,葡萄和橄榄等水果引入美洲美洲特产马铃薯、玉米、番茄、甘薯、花生、南瓜和可可等等流向世界各地(3) 特点:欧洲主导、内容丰富、结果具有双重性、范围广、

40、具有长期性(4) 影响:积极:促进了全球物种的多样化,丰富了人类经济生活;密切了世界的经济联系;有助于文明的交流与交融。新物种的传播与交流促进了欧洲和亚洲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影响了美洲的食物链和生态链;改变了世界的人文地理格局和自然环境。消极:物种交换可以增加粮食产量的同时会进一步加大人口压力,人们过多开垦土地也会造成土地水土流失。3. 疾病的传播(1)原因:人口和动物的全球流动带来的传染病(2)概况:欧洲人将天花、麻疹、白喉、水痘、流感等疾病的病原体带到美洲和大洋洲,造成对此不具免疫力的原住民大量死亡。(3)影响:传染病造成的原住民死亡和原有社会的解体,是欧洲人能够在美洲迅速建立殖民统治

41、的重要原因之一。4. 商品的世界性流动白银输入中国的贸易网络形成:日本与美洲的白银大量流入中国,进一步刺激了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围绕白银输入中国的贸易网络也逐渐形成。二、 纵向变动:世界格局的演变(一)早期殖民扩张 1概况1516世纪西班牙、葡萄牙17世纪“海上马车夫”荷兰;英法崛起18世纪中后期英国(“日不落帝国”)教皇子午线:根据规定,该线以西的一切土地属于西班牙的势力范围,该线以东的一切土地属于葡萄牙的势力范围。教皇子午线是西方列强瓜分世界、划分势力范围的开始。2影响(1)对非洲、美洲、亚洲的影响:中断了美、非原有的社会发展进程,打破了相对平衡的多元文明格局,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巨大

42、灾难。亚洲的古老帝国也受到冲击。a.美洲掠夺金银、原料和种族屠杀;b.非洲黑奴贸易,严重破坏社会经济发展;c.亚洲殖民侵略、殖民据点和商业垄断。客观上带来先进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促进殖民地历史的发展和进步。(2)对欧洲的影响:随着海外市场的不断开拓,欧洲出现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商业革命:价格革命:原因大量贵金属源源不断流入欧洲表现货币(黄金)贬值、物价上涨、投机活跃影响价格波动搅乱了传统的经济关系,依赖固定地租收入的封建领主经济地位下降,商业资产阶级实力上升,资本主义加速发展,封建制度濒于解体欧洲从殖民掠夺、经商贸易和奴隶贸易中获得的财富最终转化为资本,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43、资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人类社会开始进入大变革的时代。(3)对世界的影响: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文明汇合交融,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地区性的贸易向世界性的贸易扩展,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世界各地商业交流加强,促进了世界各地动植物品种的交流传播,增加了人类的食品种类,改变了人们的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商业危机”“商业革命”与“价格革命”的区别(1)商业危机:是指旧商路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阻断,造成欧洲市场上的亚洲商品奇缺,物价上涨。(2)商业革命:是指新航路开辟后,开始出现全球性的商业联系;商贸中心转移,各国商业地位变化。(3)价格革命:是指由于美洲大量金银流入欧洲,欧洲金银货币剧增,形成“通货膨胀”。它促进了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而收取定额货币地租的封建主财富相对贬值,走向衰落。三、总结:新航路开辟影响(多角度阐释)1.人类文明交流之路:新航路开辟推动全球物种大交换,使世界各地的文明相互碰撞与交融,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2.世界市场联系之路:世界各地之间的经济联系不断加强,世界市场初步出现。3.欧洲殖民掠夺之路:掠夺性贸易、种族灭绝政策、奴隶贸易导致亚非拉地区长期贫穷落后,给当地人民带来了灾难。4.欧洲社会转型之路: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瓦解和资本主义的发展,也使人类开始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历史 > 统编版(2019人教部编版)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重点知识点复习提纲(按课梳理).docx)为本站会员(wenku818)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