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平均数教学目标1. 在具体问题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数的需要,通过操作和思考体会平均数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2. 能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的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3. 进一步增强与同伴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体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难点1.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初步学会简单的平均数的方法。2.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3.培养应用所学知识合理、灵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流程图:开始哪种方法更合适课件学生判断导入新课课件参与思考提问游戏公平吗课件思考交流男生平均每人套多少课件学生评价能不能用
2、总数比较课件思考交流学生小结结束教师补充教师补充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四年级的男生和女生在比赛套圈,每人规定套15个圈,想不想知道他们套得怎么样?我们一起去看看。平时都是你们玩游戏,今天请你们当评委。第一轮,谁赢?为什么?第二轮,谁赢?为什么?(比总数,口算)第三轮,谁赢?把你的想法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交流:谁赢?为什么?可能出现比总数的情况,教师引导:你觉得用总数来代表他们队的整体水平,就是不知道男生会不会有什么想法?提问:你觉得男生会有什么想法?小结:你觉得这是在比套圈水平还是在比人数啊?那这样看来用总数来代表男、女的整体水平合适吗?二、层层递进 教学新授那么你觉得哪种比较方法更合适
3、呢?学生讨论,引导。你能想办法求出男生平均每人套多少个吗?打开数学书49页。板书计算:为什么要移张明的?为什么要移给李小刚和陈晓杰?把多的补给了少的,这样就使得他们四个人同样多。这种方法我们就叫做:移多补少(板书)。引出课题:男生平均每人套中7个,7就是这四个数的平均数。提问:每个人都套中了7个吗?有的套中的比平均数多,有人套中的比平均数少,有人套中的和平均数相等。像刚才那样人数不相同时,我们就可以比较平均数来合理公平的做出判断,平均数的作用大不大呀?那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平均数。板书:平均数你能估计一下女生的平均数是几吗?可能是4吗?可能是10吗?你觉得平均数在什么范围?到底是不是这样
4、,选择你喜欢的方法求一求。板书算式时提问:为什么一个除以4,一个除以5呢?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平均数,知道了平均数代表了?可以用什么方法求?平均数在什么范围?三、拓展练习 巩固升华想想做做11.每个笔筒中各有几支笔?你会求吗?你怎么做的这么快?现在你准备怎么求?为什么除以5呢?想想做做2提问:猜一猜,其中一根彩带的长度变了,平均数还是18吗?你觉得会怎么变化?小结:看来平均数还是一个很敏感的数,任何一个数据有变化,平均数都可能会变化。思考题小结:通过我们的仔细观察和讨论我们就可以知道:平均数比这组数中最小的数(),最大的数()。一定是在最小数和最大数之间。回顾反思: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教学
5、设计反思平均数是一节概念课的教学,平均数的教学,教材创设了男女生进行套圈比赛的问题情境,因此这节课我把教学重点放在不仅要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学会求平均数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要通过丰富的生活实例,充分感受平均数在统计中的意义和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教学中,通过教材创设的“男女生套圈”比赛的情景,引出平均数,在通过估计、猜测、验证等多种数学活动中,让学生逐步理解平均数,构建平均数的概念。课中,我注重了以下几点:1、创设丰富的情境,引导学生在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中展开数学学习活动。“平均数”的概念比较抽象,如何让学生初步理解它的概念并掌握正确的求平均数方法呢?教材中例题设计的男女生组人数的不同,引起了学生的质疑,为学生创设了一个个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进行独立思考和协作探索。造成认知冲突,引发学生们认识新知识“平均数”的迫切愿望。在这样的情境中学习,学生容易兴奋、有积极性,对“平均数”的学习兴趣昂然。 2、与生活紧密联系,在解决各种生活问题中理解平均数的取值范围,平均数的意义,平均数是一个虚拟的数,是一个敏感的数等特征以及平均数在统计中的地位和作用。在练习设计中,我不仅注重具有坡度,循序渐进,更注重平均数各个层面的涉及,做到“以生为本”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自己去体会它的意义,而不是教师灌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