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角 的 认 识 教 学 设 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能够识记和理解角各部分的名称,会用不同的方法做出角,能识别角有大小,学画、能识记理解和应用。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感知表象抽象概括”的过程,初步体验空间与图形的意义。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自己学习的精神,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数学思考。 教学重点:经历活动,形成角的正确表象,初步建立的概念。教学难点:经历直观感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并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关系。教具准备:课件 、三角板、活动的角。学具准备:一副三角板、两
2、根硬纸条 小棒。 教学过程:一、 链接生活,引入新知1、板书 “角”。师:大家认识这个字吗?读一读,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或者说说生活中你在哪里看到角?2、 出示实物图:(平行四边形 三角形 正方形等)3、 指角:指一指你认为的角在哪里?二、联系生活,感知探索(一)感知角出示三角尺师:这就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三角尺,你找到角了吗?学生上台指三角板上的角,教师在黑板上比着描出一个角,标出角的呼号。师:在你们三角板上动手摸一摸,摸一下尖尖的地方是什么感觉?再摸一摸的两边是什么角感觉?师:三角板上有角,老师带来的三件物品上也有角,你能在上面找到角吗?(出示剪刀、三角形、钟面三个图片)。学生指一指。师:生活
3、中的角往往穿着漂亮的外衣,那么数学上的角又是什么样子的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数学上的角。(板书课题:认识角)师:让我们把生活中的角,脱掉漂亮的外衣,看看它的样子。(课件演示) 师:这些图形都是角,他们有什么共同特征,同桌交流。(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用儿歌帮助记忆。(我是一个小小角,一个顶点两条边。)(板书) (二)找角 师:角其实就在我们身边,请大家仔细找一找你身边哪些物体的表面有角,说给同桌听。 师:你找到角了吗?看来角真是无处不在,只要小朋友有一双数学的眼睛,还会发现更多的角。 (三)辨角 师:听说我们认识角,课堂上来了一些客人,都争说自己是角,到底是不 是呢?请小朋友们来当裁判(用手势表示
4、),是的用“”表示,不是用“” 表示。 哪些是角,哪些不是,为什么?(答题卡上第一题)(四) 数角 师: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角,关键要看什么? 角其实是平面图形中的一员,现在请大家数数下面的图形中,各有几个角,请大家先做上角的记号,再填空。(答题卡上第二题)(五)画角1、教师示范画师:经过努力,我们知道了角是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的图形,但是我们不仅要知道它的样子,还要把它绘画出来。画角,应该画什么(顶点边),师:你也能像老师这样画出一个你心目中最漂亮的角吗?(答题卡上第三题)2、学生试着画角。师: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这几个小朋友的作品。(评价生作品)六、比角1、 用我们的手比一个角吗?2、 搭一搭如
5、果老师给你两根小棒,你能搭出一个角吗?试一试,指出你搭的角的各部分名称。两名学生上台扮演搭角,指名上台扮演的两个学生的小棒有长短之分,摆的角边短的一个两条边张开大,两条边长的角两条边张开小,引导学生观察,两个角有什么共同特征,有什么不同点,一些孩子说边长的角大,有的说两边张开的大的角大。若学生有争论,教师不忙评价出示结论,继续进行下面的教学,由学生自己得出结论。2、 比一比(1)课件出示两角争大小,课件演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师: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呢?(2)(出示三个钟面)你能看出上面哪个角最大,哪个角最小吗?你是怎么知道的?(课件演示,角的大小与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3、 做一做(
6、1) 今天老师用图钉作角的顶点,硬纸条作角的边做了一个角。你能做一个比老师的角大的角吗?和老师比一比再做一个比老师的角小的角。师:怎样把角变大、变小?(2)把自己手中的活动角变大、变小。(3)同桌合作,听老师的要求摆角。 (同桌一个是蓝角,一个是红角,蓝角的两条边比红角的两条边长。) 师:蓝角比红角大。 同桌比较师:蓝角比红角小。 同桌比较师:蓝角和红角同样大。同桌比较小结:角的大小与边的张开的大小有关,角的两条边张开越大角越大、张开越小角越小。要知我的大与小,只看张口不看边。(板书)(4)角的大小变化,在我们生活中经常碰到例如我们在做手工时,合拢剪刀,角就(变小),夏天,打开扇子,角就(变大
7、)。课件演示 三、回到生活,拓展新知1、 二歌记忆角2、 欣赏有角的美丽图片板书设计: 认识角边边顶点 我是一个小小角, 一个顶点两条边。 想知我的大与小, 要看张口不看边。教学反思: 认识角是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经历有实物的角抽象为几何图形的角的过程,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名称,知道角的大小,学会画角,会比较角的大小。因此在教学时通过让学生经历找角、摸角、认角、辨角、画角、做角、比角的过程,使他们深刻认识角。找角先是找平面图形上的角,再找日常生活中的角,感知各式各样的角,由直观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摸角是通过让学生动手摸一摸,感知角的顶点和角的两条边
8、,为认识角的特点做铺垫;引导学生从物体上的角抽象出数学上的角,认识各部分的名称;再次学生在认识到角的基础上回到生活中去,找生活中的角,辨角、数角、用手势比角,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辨一辨怎样才是一个角;规范画角,教师先示范,学生在答题卡上画角,评价学生画的角;用小棒搭角,指名上台扮演的两个学生的小棒有长短之分,摆的角边短的一个两条边张开大,两条边长的角两条边张开小,引导学生观察,两个角有什么共同特征,有什么不同点,一些孩子说边长的角大,有的说两边张开的大的角大,到这里不忙评价的出结论,用课件红角和蓝角之争,用重叠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教师设疑,角的大小与什么用关呢?学生猜测,再用钟面时
9、针和分针不同时刻形成的夹角比,使学生知道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做角玩角环节,把活动角变大变小,同桌两个同学根据要求去做角比角,(学具蓝角的两条边比红角的两条边长)用硬纸条摆一个角,蓝角比红角大;蓝角比红角小;蓝角和红角同样大,体验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用关,课件和学具很好,有效的解决了教学的重难点;再次回到生活中,角的变大和变小的现象,如扇子打开角变大,剪刀剪东西角变小;最后用儿歌帮助学生认识角,观看图片,生活中到处都是角。一节课学生都很快乐,参与性强,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理念。一系列的活动,培养了学生的数学素养,体现了数学上的“三教”。这节课上上完后也感觉到有不足之处,如学生表达这块还要加强练习,本节课的拓展延伸不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