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第 3 讲 先秦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 一、先秦时期的思想 1.“ 百家争鸣 ” 局面的出现 (1)背景 经济: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 政治:周王室衰微,诸侯纷争,分封制瓦解。 阶级关系: “ 士 ” 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思想文化:出现 私人讲学 ,形成一些思想流派。 (2)流派:主要有道家、法家、墨家、儒家等流派。 (3)特点:互相诘难、批驳;彼此吸收、融合。 (4)影响 思想: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 思想解放 运动。 文化: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轻巧识记 “ 百家争鸣 ” 2.先秦诸子思想 学派 人物 思
2、想主张 影响 儒家 孔子 (1)政治: 思想核心是 “ 仁 ” ; 强调统治者 “ 以德治民 ” ; “ 克己复礼 ” 。 (2)教育: “ 有教无类 ”“ 因材施教 ”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首创私学,被后人尊称为 “ 至圣 ” 孟子 (1)政治: “ 仁政 ” ; 提出 “ 民贵君轻 ” 的民本思想。 (2)伦理:主张 “ 性本善 ” 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战国时期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荀子 (1)政治: “ 仁义 ” 和 “ 王道 ” ,以德服人;【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 君舟民水 ” 。 (2)伦理:提出 “ 人 之性恶 ” 大宗 道家 老子 (1)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
3、是 “ 道 ” ; (2)提出 “ 无为而治 ” 的政治主张; (3)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开创道家学派 庄子 认为放弃一切差别观念,就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 道家思想得到发展 法家 韩非子 主张君主要 以法治国 ;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 战国末期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发展趋势 归纳总结 中国古代的三种治国思想 二、先秦时期的科技文化 1.科技 (1)夏朝:出现历法夏小正,商朝改进为 “ 殷历 ” 。 (2)春秋战国:使用硫磺和硝石,为火药的发明奠 定了基础。 (3)战国:出现最早的指南仪器 “ 司南 ” ;天文学家石申用赤道坐标记录了八百多颗恒星的位置。 2.汉字 (1)
4、起源:刻画在早期陶器上的简单符号被认为是中国文字的起源。 (2)成熟:商朝的 甲骨文 已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3.绘画 (1)分类:以题材的不同,可以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三大画科;在表现技法上,分为工笔与写意。 (2)成就 远古时代:彩陶画鹳鱼石斧图。 战国时期:帛画人物龙凤图人物驭龙图。 4.文学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1)诗经 地位: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内容:收录了西周至春 秋中期的诗歌,分为 风 、雅、颂三个部分。 特点:以四言为主,多重章叠句,现实感强。 影响: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 现实主义 的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 (2)楚辞 创始者:屈原。 特点:以南方民歌为基
5、础,采用 楚国 方言,句式灵活,易于表达感情。 代表作:充满浪漫主义风格的 离骚 。 特别提示 先秦时期文学艺术的特点 ?1?创始性。从文学艺术的起源、文学体裁的产生、思想体系的形成、艺术手法的探索、文学流派的开创等方面都具有创始性的意义。 ?2?综合性。先秦时代的诗歌、音乐和舞蹈密不可分,从原始歌谣到诗经、 楚辞都是如此。 ?3?实用性。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出现大动荡、大变革、大改组的形势,文学普遍具有体现社会变革的实用性。 ?4?随意性。东周时代,天子的权威日益下降,逐渐名存实亡,诸侯异政,百家异说,分裂的政治局面为思想的活跃和言论的自由创造了客观条件。 考点一 “ 百家争鸣 ” 的背景、内容
6、与影响 1.百家主张反映不同的时代要求 (1)儒家思想 春秋时期,孔子创立以 “ 仁 ” 为核心的礼乐制度,其目的是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但在奴隶制瓦解的时代,其思想未被重视。 战国时期,孟子主张实行 “ 仁政 ” ,荀子主张 “ 仁义 ” 和 “ 王道 ” ,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改造旧制度以适应封建统治的要求。在当时诸侯割据混战、封建制度确立时期,不能适应统治者的需要,只是诸子百家中的大宗而已。 (2)道家思想 春秋时期,老子主张 “ 无为而治 ” 希望社会退回到 “ 小国寡民 ” 的状态,表现了其没落、消极的情绪,说明老子代表没落的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7、 战国时期,庄子继承了老子的消极思想。道家的消极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是不适应社会发展潮流的。 (3)墨家思想:代表小生产者利益的墨子提出 “ 兼爱 ”“ 非攻 ” ,反映了战国时期封建经济发展,小生产者经济实力增 强,要求平等、反对战争的愿望。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墨家主张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4)法家思想:战国时期,以韩非为代表的法家提出 “ 中央集权 ”“ 法治 ” 思想,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改造旧制度的进取精神和加强封建集权的迫切愿望,符合统治者富国强兵的要求,为新兴地主阶级的变法提供了理论依据,受到统治者的欢迎和推崇。 2.诸子百家学术思想的争鸣 (1)人性善恶。孔子认为 “ 性相近
8、” ;孟子认为 “ 人性善 ” ;荀子及法家认为 “ 人性恶 ” 。 (2)如何处理人际关系 关于普通的人与人之间关系问题:孔子提出 “ 爱人 ” 的主张,但讲求等级 ;墨子提出 “ 兼爱 ” 的观点,即互敬互爱,不分等级。 关于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关系问题:孟子从 “ 人性善 ” 的理论出发,提出了 “ 君轻民贵 ” 的观点;荀子从 “ 人性恶 ” 的理论出发,提出 “ 君舟民水 ” 的观点。 (3)人与自然的关系。荀子提出 “ 天行有常 ”“ 制天命而用之 ” ;老子认为人应顺应自然。 (4)如何治国。孔子主张 “ 德治 ” ;孟子主张 “ 仁政 ” ;荀子主张用 “ 仁义 ”“ 王道
9、” 施政;法家实行 “ 法治 ” ;老子主张 “ 无为而治 ” ;墨子提出 “ 兼爱 ” 与 “ 尚贤 ” 。 (5)在人生态度上:儒家主张积极入世,强调社会责任;道家则主张 “ 逍遥 ” 的人生态 度,主张避世,强调超脱。 3.诸子百家思想的现实价值 (1)儒家的 “ 仁政 ”“ 有教无类 ” 等思想具有和谐意识,对于调节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具有积极作用,对今天倡导的人本理念具有借鉴意义;孔子等人的教育思想为今天推行全民教育、素质教育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2)道家的 “ 无为 ” 思想主张顺应自然,对于增强环保意识,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价值;道家思想构成了中国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
10、。 (3)法家的法治、变革思想对当今中国的法制建设具有借鉴意义;法家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4)墨家的 “ 兼爱 ”“ 非攻 ”“ 尚贤 ” 思想成为今天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尊重人才的重要思想来源。 依据史料,论证观点: “ 百家争鸣 ” 是否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导致的? 史料一 在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西周的制度发展程度过低,无法更多地【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满足更多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需求。他们力求改变现状,试图获得更多的经济、政治、文化地位。呼唤建立新的社会,从而推动了 “ 百家争鸣 ” 的产生与发展。 李静、萧洪恩百家争鸣与文艺复
11、兴的历史比较 史料二 春秋战国时期,新兴的知识分子阶层作为一支独立的社会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在 这场伟大而深刻的变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充当了变革的舆论制造者和鼓吹者,二是充当了变革的设计者,三是充当了变革的实践者,四是充当了文化的传承者和创造者 ? 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提示: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导致的观点正确。 论证: _ _ 答案 从史料看,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主要表现为生产力的提高;新兴地主阶级的兴起;新兴知识分子阶层 (士 )的兴起。生产力的提高必然要求冲破西周旧的政治、经济制度的阻碍;新兴地主阶级的成长,要求改变现状,获取更多的经济、政治、文化地位;新兴知识分子的
12、独立兴起,自然充当了变革的设计者、舆论制造者的角色。这一切的合力,推动了 “ 百家争鸣 ” 局面的出现。 考点二 先秦时期的儒家思想 1.先秦儒学的基本特征 (1)政治特征:重视传统、注重继承;政治和伦理相结合;在治国方略上主张德治 ,以德为主,德刑相辅,强调为政以德;重人治,注重对人进行引导的礼治而不是对人实施纯粹强制的法治;和贵中庸;在天与人的关系上重于人事,虚于天命。 (2)伦理特征:强调仁和礼,仁是思想的内核。仁是主观道德修养,礼是客观制度规范。 (3)经济特征:认为人民的贫富与国家的治乱安危有很大的关系。同时提倡对财富欲望加以节制,要重义轻利。 (4)教育特征:孔子提出有教无类的教育
13、思想,他创办私学,开创了平民能够接受教育的新时代。先秦儒家除了重视礼、义、信等,还注重培养为政治国的能力,强调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与统一。 2.先秦时 期儒家思想的比较 项目 孔子 孟子 荀子 同 仁的思想 爱人 仁政 仁义 民本思想 为政以德 君轻民贵 君舟民水 异 人性论 性相近 性本善 性本恶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目的 维护奴隶主贵族统治 缓和阶级矛盾,维护新兴地主阶级统治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1.论从史出 “ 民本 ” 理论的 “ 异 ” 与 “ 同 ” 史料 在早期儒家经典中,民本思想有较多的体现。尚书中说: “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孔子主张 “ 因民之所利而利之 ” 。孟子认为民贵君轻,又称: “ 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 ” 荀子中 说: “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 结论 “ 利民 ”“ 民贵君轻 ”“ 尊重民意 ”“ 君舟民水 ” 是早期民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