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数学54教案最新5篇小学数学54教案篇1教学内容:教材第p5051页“体积单位的换算”教学目标:1.结合实际活动,认识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换算。2.在观察、操作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教学重难点:1.结合实践活动,认识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体积、容积单位之间换算。2.在观察、操作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揭题1.展示问题:常用的长度单位有那些?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常用的面积单位有那些?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顺式导入新课。2.板书课题。二、扶放结合探究新知1.探究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之间的进率。师出示一个棱长1分米
2、和1厘米的正方体、提出问题。2.探究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之间的进率。3.出示例题:“体积单位的改写”4.学生交流后,引导学生小结。三、反馈矫正落实双基1.出示教材p51第一题2.教材第51页“练一练”的第2题。3.教材第51页“练一练”的第3题。四、小结评价布置预习1.引导学生进行全课小结。2.布置课外预习:教材p54-55:有趣的测量。小学数学54教案篇2一、教学目的要求:1、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会画直角,数学教案认识直角。2、通过看一看,比一比、画一画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实践能力。3、使学生知道直角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教育学生学会寻找生活
3、中的数学。二、教材分析:教材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手帕、练习本、黑板上的角,说明这些角是直角。再借助三角板来说明什么角是直角。然后让学生通过折纸作直角,加深对直角的认识。最后让学生学会用三角板画角。三、教学方法:练习法、实践法、引导法四、教学过程:(一)预习:看书21-22页。(二)引入:1、投影出示画有角的图片,这些图形叫什么?请指出这些角的顶点与边。2、说一说周围哪些物体的表面有角?有哪些角的形状与复习题中第一个图的形状相同?(去掉投影图中的锐角与钝角,保留直角 )象这样的角叫直角。(板书课题)(三)讲授:(1) 观察物体表面的直角,小学数学教案数学教案认识直角。请同学们拿出教科书、练习本,他们
4、的封面各有几个角?看看这些角的形状是不是相同?观察桌面上的四个角,他们的形状是不是也相同?把教科书封面上的一个角与课桌面上的角比一比,大小相等吗?这些角都叫什么角?我们周围还有哪些物体的表面有直角?(2) 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三角板,找一找三角板中的哪一个角是直角。用三角板中的直角,可以检验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做“做一做”的第一题。(3) 学画直角教师边示范边讲解:从一点起用三角板画一条边,将三角板中直角的顶点与这条边的端点合在一起,使三角板的一条边与这条边合在一起,再从顶点起沿三角板的另一边画出角的另一边,就画出了一个直角。要画上直角符号。学生边画边说。同桌相互评一下。学生按操作画,教师巡视。(
5、4)分组进行比赛,每组拿一个正方形盒子,数一数所有的面一共有多少个直角,评选出数的最快的小组。(四)课堂练习:1、做练习的第二题,数出图中的直角,想一想怎样数才能数的又对又快。2、练习第三题,在右边的四边形里加一条线段,把它分成一个长方形与一个三角形。(五)课堂小结:说一说,这堂课你认识了什么图形?学会了什么本领?(六)板书设计: 直角(七)课后作业:在方格纸上画一个长方形与一个正方形。(用三角板画)(八)后记及反馈:本节课由于找三角板中的直角出现困难,所以课堂节奏有些慢,没有完成预期的任务。直角与生活有密切的联系,人们周围许多的物体表面都有直角,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认识直角,感受生活与数学的密切
6、联系,效果不错。小学数学54教案篇3?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用字母表示及其作用,能正确的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及数量关系。?重点难点】能正确的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及数量关系、计算公式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谈话导入】1、看到这些字母,你能立刻想到什么?课件出示:btvsoskgnba同学们能很快的说出这些字母或字母组合表示的意义吗?说明字母在生活有一定的地位和作用。2、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式与方程。(板书课题)?复习讲授】复习字母表示数1、结合谈话导入说说用字母表示数有什么优越性?教师:用字母能简明的表达数量关系、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为研究和解决问题带来很多方
7、便。2、请同学们完成下面的练习。(1)填空。(课件出示)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写在练习本上。用s表示路程,v表示速度,t表示时间,那么s=()。b乘5、6可以写作(),还可以写作();a乘h可以写作(),还可以写作()。a、b、c、d表示非0自然数,那么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可以用字母表示()。(2)订正后提问:在写含有字母的式子时需要注意什么问题?3、师生共同总结在写含有字母的式子时应注意的问题:(1)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数和字母中间的乘号可以记作“?”也可以省略不写。(2)省略乘号时,应当把数字写在字母的前面。(3)数与数之间的乘号不能省略。加号、减号、除号都不能省略。4、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
8、第81页的第一个“做一做”。(2)根据题意写出各式表示的意思。一种滚筒式洗衣机,单价a元,商城第一天卖出m台,第二天卖出9台。m-9表示()m+9表示()ma表示()9a表示()(m+9)a表示()(m-9)a表示()答案:(1)(2)第一天比第二天多卖出的台数第一天和第二天一共卖的台数第一天卖的钱数第二天卖的钱数两天一共卖的钱数第一天比第二天多卖的钱数(或第二天比第一天少卖的钱数)?课堂作业】教材第82页练习十六第1、2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要求学生自己检验。?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第8课时式与方程(1)在写含有字母的式子时应注意的问题
9、:1、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数和字母中间的乘号可以记作“?”,也可以省略不写。2、省略乘号时,应当把数字写在字母前面。3、数与数之间的乘号不能省略。加号、减号、除号都不能省略。小学数学54教案篇4教学目标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初步掌握它们的特征,会辨认这两种图形。2、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比较能力和初步的概括能力。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空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重点初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会辨认这两种图形。教学难点正确辨认特殊的长方体。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图片“积木图”】我们来看一看这些物体是由哪些图形组合而成的。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其中的几种
10、图形。二、探索新知1、认识长方体。(1)直观感知。分别出示:墨水盒、字典,学生说出它的形状。(贴图并板书:长方体)让学生从学具中找出一个长方体指给旁边的同学看。(2)建立表象。学生观察自己手中的长方体,数一数一共有几个面。比一比、看一看每个面的大小、形状有什么特点?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小组交流,最后在全班进行汇报。(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的或者有两个面是正方体形的,相对的两个面形状相同。)(3)形成概念。学生互相说一说长方体有什么特点。2、认识正方体。(1)直观感知。分别出示:魔方、药盒等,学生说出它的形状。(贴图并板书:正方体)让学生从学具中找出一个正方体指给旁边的同学看。(2)建立
11、表象。学生观察手中的正方体,看一看它有什么特点?小组交流后在全班进行汇报(正方体有6个面,6个面都相同)。(3)形成概念。学生互相说一说正方体的特征。3、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让学生分别找出学具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组织他们开展小组讨论:怎样辨别长方体和正方体?三、巩固拓展。1、完成书上做一做【图片“做一做1”】2、到生活中去找长方体和正方体。【出示图片“生活中的图形”】师:你能在这张图里找到我们今天学习的图形吗?鼓励学生举出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3、摆图形。(1)用8个同样的正方体摆成一个长方体。(2)用8个同样的正方体摆成一个大正方体。4、用橡皮泥捏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捏好以后
12、展示给全班同学看【详细过程参考探究活动“捏图形”】。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什么图形?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是立体图形,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呢?(带学生说一说)小学数学54教案篇5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众数的含义,学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理解众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2、能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3、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从而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学习的兴趣。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众数的含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2、弄清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的区别,能根据统计量进行简单的预测或作出决策。教具准备:投影。教学过程:一、导入提问:在统计中,我们已学习过哪些统计量?(学生回
13、忆)指出:前面,我们已经对平均数、中位数等一些统计量有了一定的认识。今天,我们继续研究统计的有关知识。二、教学实施1、出示教材第122 页的例1 。提问:你认为参赛队员身高是多少比较合适?学生分组进行讨论,然后派代表发言,进行汇报。学生会出现以下几种结论:( 1)算出平均数是1 . 475 ,认为身高接近1 . 475m 的比较合适。( 2)算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1 . 485 ,身高接近1 . 485m 比较合适。( 3)身高是1 . 52m 的人最多,所以身高是1 . 52m 左右比较合适。2、老师指出:上面这组数据中,1 . 52 出现的次数最多,是这组数的众数。众数能够反映一组数据的集
14、中情况。3、提问: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有什么联系与区别?学生比较,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交流。老师总结并指出: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可以用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它们描述的角度和范围有所不同,在具体问题中,究竟采用哪种统计量来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要根据数据的特点及我们所关心的问题来确定。4、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23 页的“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并结合生活经验谈一谈自己的建议。5、完成教材第124 页练习二十四的第1 、2 、3 题。学生独立计算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集体交流。三、思维训练小军对居民楼中8 户居民在一个星期内使用塑料袋的数量进行了抽样调查,情况如下表。( 1)计算出8 户居民在一个星期内使用塑料袋数量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可以使用计算器)( 2)根据他们使用塑料袋数量的情况,对楼中居民(共72 户)一个月内使用塑料袋的数量作出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