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德宏州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答案.pdf

上传人(卖家):副主任 文档编号:5267097 上传时间:2023-03-02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641.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德宏州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答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云南省德宏州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答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语文试卷第 1页(共 13页)德宏州 20222023 年度高三年级秋季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统一监测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 分钟满分:150 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一)现现代代文文阅阅读读 I(本本题题共共 5 小小题题,17 分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材料一:文化数字化,即以文化创

2、意为核心,依托计算机、互联网、数字处理等信息技术进行存贮、创作、生产、传播、交易和消费等,是数字技术在文化领域的体现。基于文化数字化提出的文化数字化战略,为我们擘画了民族文化全景呈现、全民共享和优秀成果享誉世界的美好愿景,满足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夯实了文化强国建设的根基。文化数字化战略的实施可以有效促进文化资源转化为生产要素。我国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国家倡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文化数字化是不可绕过的有效路径,这也是在文化领域和文化建设上能够抓住信息革命的一次重要机遇。文化数字化战略中的“数据超市”“数字化文化消费新场景”等关键词是实现文化资源转化为生产要素、提高

3、文化生产力的要害。信息文明条件下,文化资源转化为生产要素、进入社会化大生产的产业化环节中,文化数字化是一条便捷的有效路径,是文化艺术生产力快速提高的必然之举,这一点已为国际经验所证实。继“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之后,我们应该名正言顺地甚至大张旗鼓地提出文化是生产力、文化创意是生产力的口号。事实上,有了现代化逻辑骨架的文化是真正的生产力,有着现代文明理念和价值追求的文化才是生产力的思想观点逐渐成为一种共识。只有在这个意义上,文化经济学、创意经济学、文化产业经济学才是自在自为的完善的现代学科概念,才能真正为文化自信夯实经济基础、为文化强国建设提供精神思想的支撑。文化数字化不仅仅是器物层面的革新和技

4、术应用,还要“由器而道”、以技促道诉求一种新思维和原初视野。也就是说,文化数字化不仅在于使文化发展强身健体、形成新时代中华文化的健壮骨骼,更在于推动契合时代特点的文化观念创新和文化形态的整体跃升。文化数字化战略是推动当代文化创新的激发器和策源地,它涵盖了中华文化数据库、国家文化专网、文化数据服务平台、数字化转型升级、数字化文化消费新场景、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水平、文化产业数字化布局、文化数字化治理体系等领域,意在供给侧发力,激活各类文化资源且贯通各部门各行业,贯穿文化建设全过程。同时还兼顾供给侧与需求侧,打通资源端、生产端、消费端和云端,从而构建起一套由国家主导的文化大数据体系,在文化体系重塑中

5、新被旧所融、旧因新而活,实现彼此所蕴含价值的极大化、“再发现”乃至聚合效应,以文化活语文试卷第 2页(共 13页)力的激发和文化创新意识的增强形成建设文化强国的坚实力量。可见,在文化数字化所形构的原初视野中,文化数据因关联而焕发出整体性的文化力量,从根本上提高了文化生产力水平,从而为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建设文化强国赋能。(摘编自范玉刚以“文化数字化战略”夯实文化强国建设的根基)材料二:数字网络下的远程合作,使人们得以互相沟通连接,不同的声音得以释放和传播,数字文化需求更加多元多样。加快文化数字化发展,就要充分重视人民群众的个性化精神文化需求。文化产业数字化在发展过程中产生了海量数据,其中包括文化

6、产品供给端和消费端的数据。这些数据反映了文化消费市场的消费趋势,将极大增强供给端的生产指向性。对供给端来说,洞悉消费者文化产品需求的精准度,根据数据进行小规模、个性化、智能型、订单式的生产,再利用消费数据对供给进行调整,可以更好地实现文化产品的价值,并确保文化供给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受资源禀赋、经济水平、交通条件、社会分工等因素的影响,人民群众的文化需要在城乡、区域、行业之间存在差异,这导致文化的交流与传播也存在较大差别。一直以来,因地理区隔造成文化需求的不均衡现象较为显著。进入数字时代,数字鸿沟又进一步增加了既有差距。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当前应积极以数字化手段促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发展,使高

7、品质文化资源通过新型数字文化消费渠道与人们的精神需求对接。比如,推进广播电视直播卫星公共服务升级,探索公益电影多样化供给方式,加快农家书屋数字化建设,加强面向困难群体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等。文化消费是人们建构自我身份和获得社会认同的不可忽视的重要途径。当前,越来越多富含中国文化元素的本土产品在文化消费市场中的需求逐步攀升,更多人愿意为本土化的品牌和内容付费。为了进一步发挥文化消费在增强认同、凝聚人心等方面的带动作用,要统筹利用文化领域已建或在建数字化工程和数据库所形成的成果,全面梳理中华文化资源,推动文化资源科学分类和规范标识,形成中华文化数据库,扩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范围和传播效力,为内容

8、创造者提供丰富的素材宝库和多样的灵感源泉,增强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的互动关系,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捉供有力支撑。(摘编自魏鹏举、魏西笑文化数字化带动文化消费转型升级)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文化数字化战略通过文化消费转型升级扩大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范围和传播效力,增强了文化凝聚人心的作用。B文化数字化战略促进了文化产业数字化,对文化消费市场的消费趋势、供给端生产的指向都具有极强的引导性。C文化数字化贯通各部门各行业,让资源端、生产端、消费端和云端形成一体,贯穿于文化建设的全过程。D文化数字化与文化经济学、创意经济学、文化产业经济学等学

9、科一起,主要为文化强国提供思想支撑。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文化数字化战略实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机遇,推动文化消费转型升级是重要手段。B为解决文化需求不均衡及数字鸿沟等问题,应以数字化手段促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发展,通过文化消费渠道对接人们的精神需求。C在实施文化数字化战略中,要“由器而道”、以技促道。“器”是指新思维和原初视野,“道”是技术层面的革新与应用。D文化数字化可以让文化保持健康而有活力的发展态势,也可以推动文化观念创新和文化形态整体跃升。语文试卷第 3页(共 13页)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文化是生产力”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10、(3 分)A西班牙的毕尔巴鄂镇,因著名建筑师设计建造了一个史无前例的古根汉姆展览馆而激活城市经济,成为风靡全世界的旅游胜地。B 唐宫夜宴运用 VR 技术,把唐三彩、贾湖骨笛、簪花仕女图等文化物品作为节目背景,让唐朝小姐姐们穿梭在这些唐元素之中,一瞬间让传统文化“活”了起来。C枣庄市峄城区峨山镇依托国家级核桃基地品牌,积极打造“核桃+电商”为主题的电商创业平台,拓展特色农产品的销售渠道,使更多的特色农产品能够卖全国、销全球。D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百集特别节目美术经典中的党史播出,以跨媒介的方式,融合影像、文学、照片、动画、访谈等形式,在多维度视觉中向观众呈现波澜壮阔的百年建党史,为当代红色美术创作提

11、供了鲜活样本,成为一款“现象级”节目。4请结合材料二对下面的文化现象加以分析。(4 分)“数字故宫”小程序受到追捧。书画爱好者通过故宫发布的“故宫名画记”,能看到超高清的清明上河图的细节;建筑爱好者通过“全景故宫”,可以走进虚拟场景,一个人尽情游览所有建筑不管是游故宫、逛建筑,还是赏文物、看展览,“数字故宫”小程序都可以“一站式”满足用户需求,让更多国宝“飞入寻常百姓家”,随时随地畅享精彩数字文旅体验。5 文化数字化战略是怎样夯实文化强国建设根基的?请结合两则材料谈谈你的看法。(4 分)(二二)现现代代文文阅阅读读(本本题题共共 4 小小题题,18 分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文本一

12、:砸砸缸缸的的人人申平哐啷!一声响亮,那口大缸便被砸破了。缸里流出来的,不仅是水,还有千古流传的故事。砸缸少年一举成名。多少年以后,那位少年已进入老年。在当年被称为西京的洛阳城里,在一处简陋的宅院前,他,又站在了一口缸前。这是一口被金纸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大缸,是他的老管家背着他,同意人家安放在这里的。安放者什么也没说,只留下一张“门状(名片)”就走了。“门状”上的字也很简单:翰林学士王拱辰。王拱辰,他当然知道。这人在仁宗皇帝时代和自己先后中进士,并因在殿试时勇敢说出考试题目他以前曾经做过,被赐“诚信状元”称号。后来曾出使契丹,以学识阻止战争。在神宗皇帝时代,他也和自己一样,因反对变法,受到王安石

13、的排挤。上午,王拱辰登门拜访,老管家也曾通报。那时候,他在地下室里正文思泉涌。听到王拱辰的名字,他犹豫了一下,但还是拒见了。一是他的确没工夫,二是他早就知道,现在的王拱辰已经不是过去的王拱辰了。听说他在洛阳最繁华的地段,一直在修建一座豪宅,光中堂就有三层楼高,巍峨壮丽。不怪人说“王家钻天,司马入地”。现在,司马光绕着那口大缸,驴拉磨一样转了几圈,又伸手去撕被金纸包得紧紧的缸口。但是那金纸很厚,还在缸沿儿上箍了一道铜丝,把金纸绷得鼓面一样紧,人手根本抓不住。推一推,重如泰山,敲一敲,闷闷地没有声响。这缸里到底装的是什么呢?你去,给我找一块石头来!或者,是一把锤子。他转头对老管家下达了命令。但是老

14、管家却没有动,他嗫喏了半天,终于鼓足勇气说:君实秀才,人家好心好意给你送来口风水缸,你要砸不好吧?语文试卷第 4页(共 13页)不好?有什么不好?他鼓起眼睛问老管家。这个是聚财的,老管家说,你看咱家,也太穷了吧。夫人有病,都没钱抓药了。人穷不能志短、乱收东西,非君子之德也!再说,我也得知道这缸里装的是啥呀!人家说了,十日后方可打开,否则就不灵验了。以下几天,司马光的生活完全被门外那口大缸打乱了。以前他总是一更睡,五更起,直接到他那间地下室里去编修资治通鉴,可以说是心无旁骛。但是现在,那口缸却不断在他眼前是来晃去。送缸人的用意,缸的内容,都开始让他分心。而且,自从这口缸安放到他家门口以后,前来拜

15、访他的人不知为什么络绎不绝。后来他接到京城一位朋友的密札,才知道自从哲宗皇帝继位之后,便由最信任他的高太后辅佐朝政,人们疯传,他即将奉旨进京去当宰相了。怪不得五天以后,夫人不幸去世。也不知道一下子从哪里冒出来那么多人前来吊唁,而且人人都不空手。悲伤之中的司马光让老管家把所有的礼品财物都登记造册,一点不动,然后他悄悄把自己家里仅有的五亩地典当了,开始为夫人准备后事。出殡那天,路两边人山人海,有人竟然喊出了“司马相公”的口号来。司马光分明感觉到,正有一口无形的大缸,铺天盖地向他的头上扣过来。这口缸比王拱辰放在他家门口那口缸还要神秘,还要危险。这两口缸最后叠加在一起,悬在他的头上,直搞得满腹经纶的他

16、六神无主,坐卧不安。他知道,他必须马上砸缸了。但是全家上下没有一个人支持配合他。他想在院子里找个铁器,或者找一块石头,根本就找不到。老管家,还有他的养子司马康,早已带人坚壁清野了。砸个缸,居然这么难,不然不行!这缸非砸不可。否则,我这一世英名,就要毁于一旦了。凌晨,天刚微亮,官道上就有一个老者走走停停,寻寻觅觅。最后,他怀抱一块石头,一步步走回自家门前,他气喘喘地把石头举起来,对着那口大缸用力砸去。砰!第一下,竟然没有砸破。石头反弹,险些砸到他。啊,这缸难道真是铁缸?管他!再砸!哐啷,缸破了天亮了,许多人聚在司马宅前看热闹。但见那口大缸里流出来的,果然是黄白细软之物。残缺的缸上还摆着一份礼单,

17、写着一行大字:司马只要清白,钱财自来认领。文本二: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父池,天章阁待制。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中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之,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其后京、洛间画以为图。(摘自宋史)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开头三段以电影蒙太奇的手法跨越时间将今昔链接起来,引出了主要人物“司马光”和核心事件“砸缸”。B背着司马光接收大缸,还说砸缸会破坏风水以阻止他砸缸,相对于司马光,管家是个更懂得官场规则的人。C缸留在家里的几天,司马光难以像往常一样静

18、心编修史书,他预感到缸是复杂状况出现的先兆,会给他带来麻烦。D以史为鉴,推陈出新。两次砸缸展现了同一人物不同角度的性格形象,少年司马光机智果敢,老年司马光清廉坚定。语文试卷第 5页(共 13页)7关于文本一中的王拱辰这一人物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送一口“被金纸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大缸”摆在司马光门口,而且只留下名帖什么也不说,王拱辰初次出现就带有神秘色彩,叙事上采取铺垫、伏笔等手法。B王拱辰在殿试时勇敢说出以前曾做过这个题目文章,让皇帝大悦,赐予他“诚信状元”称号。可见王拱辰在人之初也是个实诚人。C交代王拱辰在洛阳最繁华的地段修建豪宅,和前面写他中进士、殿试、出使、受排挤等履历形

19、成了巨大反差,推动了情节向前发展。D结尾“残缺的缸上还摆着一份礼单”,照应了前文司马光让管家把礼品登记造册的情节,将王拱辰陷害司马光的险恶用心推至幕前,彰显了主题。8文本中多次出现对“缸”的描述,请结合文本一分析“缸”的深层意蕴。(6 分)9同样写了“砸缸”,文本一为小说,文本二为正史,二者在艺术感染力上有怎样的不同?请结合文本特点加以分析。(6 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一一)文文言言文文阅阅读读(本本题题共共 5 小小题题,20 分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鲁有父子讼者,康子曰:“杀之。”孔子曰:未可杀也夫民不知子父讼之不善者久矣是则上过也上有道是人亡矣康子曰夫治民

20、以孝为本今杀一人以戮不孝不亦可乎孔子曰:“不教而诛之,是虐杀不辜也。三军大败,不可诛也;狱讼不治,不可刑也;上陈之教,而先服之,则百姓从风矣;躬行不从,而后俟之以刑,则民知罪矣。夫一仞之墙,民不能逾,百仞之山,童子升而游焉,随迟故也。今是仁义之陵迟久矣,能谓民弗逾乎?诗曰:俾民不迷,昔者君子导其百姓不使迷,是以威厉而不试,刑错而不用也。”于是讼者闻之,乃请无讼。鲁哀公问政于孔子,对曰:“政有使民富且寿,”哀公曰:“何谓也?”孔子曰:“薄赋敛则民富,无事则远罪,远罪则民寿。”公曰:“若是,则寡人贫矣,”孔子曰:“诗云:恺悌君子,民之父母。未见其子富而父母贫者也。”文王问于吕望【注】曰:“为天下若

21、何?”对曰:“王国富民,霸国富士,仅存之国富大夫,亡道之国富仓府,是谓上溢而下漏。”文王曰:“善。”对曰:“宿善不祥。”是日也,发其仓府,以振鳏寡孤独。武王问于太公曰:“治国之道若何?”太公对曰:“治国之道,爱民而已。”曰:“爱民若何?”曰:“利之而勿害,成之勿败,生之勿杀,与之勿夺,乐之勿苦,喜之勿怒,此治国之道。使民之义也,爱之而已矣。民失其所务,则害之也;农失其时,则败之也;有罪者重其罚,则杀之也;重赋敛者,则夺之也;多徭役以罢民力,则苦之也;劳而扰之,则怒之也。故善为国者,遇民如父母之爱子,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选自说苑政理,有删改)【注】吕望,姜子牙,姜姓、吕氏,名尚,

22、字子牙。又称太公望、吕望、吕尚。商末周初政治家、军事家。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未可杀也/夫民不知子父讼之不善者久矣/是则上过也/上有道/是人亡矣/康子曰/夫治民以孝为本/今杀一人/以戮不孝/不亦可乎/B未可杀也/夫民不知子父讼之/不善者久矣/是则上过也/上有道是人亡矣/康子曰/夫治民以孝为本/今杀一人/以戮不孝/不亦可乎/C未可杀也/夫民不知子父讼之/不善者久矣/是则上过也/上有道是人亡矣/康子曰/夫治民以孝为本/今杀一人以戮不孝/不亦可乎/D未可杀也/夫民不知子父讼之不善者久矣/是则上过也/上有道/是人亡矣/康子曰/夫治民以孝为本/今杀一人以戮不孝/不亦可

23、乎/语文试卷第 6页(共 13页)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恺悌君子”与“入则孝,出则悌”(论语学而篇)两句中的“悌”字含义相同。B“一仞之墙”指的是七尺高的墙,“百仞之山”指的是七百尺高的山。C“诗曰”中的“诗”指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为“五经”之一。D“宿善不祥”与“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两句中的“善”字含义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诗中说从前君主引导他的百姓而不让他们迷失方向,因此威严不同寻常却不轻易发威,虽有刑罚却往往放置不用。B针对鲁哀公“薄赋敛”会让国君贫穷的担忧,孔子用父母与孩子的

24、关系来类比君王与百姓的关系,告诉他百姓富足了君王不会贫穷的道理。C关于怎样爱护百姓的问题,孔子认为使百姓得利而不受损害,给百姓衣食而不掠夺他们,不耽误农时等等。D鲁哀公向孔子请教治理国家的方法,孔子认为君王为政的目的在于让百姓富裕且长寿。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1)上陈之教,而先服之,则百姓从风矣;躬行不从,而后俟之以刑,则民知罪矣。(2)王国富民,霸国富士,仅存之国富大夫,亡道之国富仓府,是谓上溢而下漏。14文中孔子和吕望(太公)对于君主为政治国的看法相同,请简要分析。(3 分)(二二)古古代代诗诗歌歌阅阅读读(本本题题共共 2 小小题题,9 分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

25、,完成 1516 题。满满庭庭芳芳归归去去来来兮兮苏轼元丰七年四月一日,余将去黄移汝,留别雪堂邻里二三君子,会李仲览自江东来别,遂书以遗之。归去来兮,吾归何处?万里家在岷峨。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坐见黄州再闰,儿童尽、楚语吴歌。山中友,鸡豚社酒,相劝老东坡。云何,当此去,人生底事,来往如梭。待闲看秋风,洛水清波。好在堂前细柳,应念我,莫剪柔柯。仍传语,江南父老,时与晒渔蓑。【注】雪堂:苏轼在黄州的居所名。岷峨:四川的岷山与峨眉山,此代指作者故乡。黄州再闰:苏轼谪居黄州五年,阴历三年一闰,故称“再闰”。秋风洛水:西晋张翰在洛阳做官,见秋风起,想起故乡莼羹、鲈鱼脍,便弃官而归。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

26、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开篇引用陶渊明诗句,词人效法陶渊明归隐之志却不能自由归去,表达了欲归不得的怅恨。B上片后半部分笔锋一转,撇开满腔愁思,抒发了词人对黄州之地山川人物的深情厚谊。C下片在叹息人生不定、仕途坎坷中透露着豁达,对西晋张翰弃官归乡的行为并不认可。D本词上下两片的后半部分,不但情致温厚,属辞雅逸,而且意象鲜明,婉转含蓄。16有人评论说:“结尾的临别告语,于奇峰突起中将全词的感情推向高潮”,请结合文本分析临别告语在全文中的作用。(6 分)语文试卷第 7页(共 13页)(三三)名名句句名名篇篇默默写写(本本题题共共 1 小小题题,6 分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6

27、 分)(1)超越喜悲是一种极高的人生境界,范仲淹岳阳楼记中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庄子逍遥游有“,”。(2)道德经中“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一句,提醒我们要看到“无”的作用。在琵琶行中,白居易直接点出“无”胜于“有”的句子是:,。(3)古人常从鬓发的细微变化生出对生命深沉的感喟,这样的诗句比比皆是,如“,”两句。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一一)语语言言文文字字运运用用 I(本本题题共共 3 小小题题,10 分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一场在贵州黔东南地区进行的“美丽乡村”系列篮球赛事,被网友们取了一个既亲切又响亮的名字“村 BA”。每逢“村 BA”开打,十里八乡的人都会

28、蜂拥而至,一些观众甚至驱车 200 公里前来观战。更夸张的是,“村 BA”的连场比赛经常能从上午打到夜晚,现场,观众们热情高涨,欢呼与加油声也持续不断。如此的比赛氛围,可能连不少职业赛事也比不上。目睹“村 BA”的盛况,有网友戏称“在中国最接近 NBA(美国职业篮球联赛)的不是 CBA(中国职业篮球联赛),而是村 BA。”有人说,“村 BA”之火,火在一个“土”字。的确,球场是村里自建的,参赛球员全部是本地村民,独具特色的苗族歌舞承担了“啦啦队”的功能,还有一头黄牛、几只香猪的获胜奖品,以及操着“贵普”的解说员,都彰显出“村 BA”浓郁的乡土特色。但“村 BA”的“出圈”,却绝不囿于“乡土”二

29、字。乡村球赛火爆的背后,是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共鸣。这共鸣,不仅仅来自于文化产品供给较为短缺的乡村地区,同样来自于文化供给丰富繁荣的城市。“村 BA”为我们贡献的,既是一场充满乡土气息的体育赛事,更是一场具有现代元素,能够为广大网友,天然地连接起城市与乡村、国际与国内的文化盛宴。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 分)19文中多处用了引号,下列四处引号中用法和其他三处不同的一项是(3 分)A“美丽乡村”系列篮球赛事B火在一个“土”字C承担了“啦啦队”的功能D操着“贵普”的解说员20网友们所取的“村 BA”这个名字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 分)(二二)语语言言文文字字运运用

30、用 II(本本题题共共 2 小小题题,10 分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122 题。红楼梦的楹联,与一般楹联一样,具有明确的实用性、装饰性和观赏性。由于其题写处所不同,内容包罗万象,:或凄婉如悲秋箫笛,或飘逸如归牧晚唱,或幽远如山雨游云,或冷峻如孤竹瘦石。可以说,红楼梦的楹联,充分地体现了作者独到的审美情趣和美学追求:(一)。“三径香风飘玉蕙,一庭明月照金兰”(“兰风蕙露”联),“芙蓉影破归兰桨,菱藕香深写竹桥”(“藕香榭”联),自然地引发读者去遐想,去幽思,去体味大自然所赐予我们的钟灵与静谧。(二)情感上的凄婉悲怆。“厚地高天,堪叹语文试卷第 8页(共 13页)古今情不尽;痴男怨女,可怜风

31、月债难酬”(太虚幻境宫门联),几多感慨与凄楚,几多惆怅与哀惋,似乎是一曲忧郁的洞箫,令人置身于浓烈的悲剧氛围之中。(三)寓意上的隐括蕴藉。红楼梦中的楹联,既以它的情趣引人入胜,。“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太虚幻境联),写出了作者对真真假假、虚虚实实、扑朔迷离的社会生活的深切感受,其中蕴含着发人深省的深刻哲理。21班上组织“红楼梦楹联大赛”,请你根据“不同的题写处所”和对联的有关常识,为下面五副对联空缺部分填写最恰当的内容。(4分)杜若香飘明月洲幽窗棋罢指犹凉绕堤柳借三篙翠琼浆满泛玻璃盏赤子苍头同感戴勋业有光昭日月(1)悬挂于贾氏宗祠抱厦前的御笔:,功名无间及儿孙。(2)贾宝玉题潇湘馆

32、的景联:宝鼎茶闲烟尚绿,。(3)贾宝玉拟沁芳亭的景联:,隔岸花分一脉香。(4)元妃题大观园正殿的门联:天地启宏慈,;古今垂旷典,九州万国被恩荣。22请在文中横线上补写恰当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四、写作(60 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梁启超在无负今日中说:“一切事业皆自今日始,一切学问皆从今日作。一切发想皆于今日起,一切志向皆在今日立。今日自强,则明日宏阔。今日蕴聚,则明日丰沛。今日努力,则明日可成。今日有为,则明日可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的人生目标会有不同,职业选择也有差异,但只有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

33、、人民的大我之中,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才能更好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境界。离开了祖国需要、人民利益,任何孤芳自赏都会陷入越走越窄的狭小天地。以上材料对青年的成长有诸多的启发,请你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语文试卷第 9页(共 13页)德宏州 20222023 年度高三年级秋季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统一监测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1D“主要为文化强国提供思想支撑”错误,以偏概全。结合原文“只有在这个意义上,文化经济学、创意经济学、文化产业经济学才是自在自为的完善

34、的现代学科概念,才能真正为文化自信夯实经济基础、为文化强国建设提供精神思想的支撑”可知,不只是为文化强国提供思想支撑,还为文化自信夯实经济基础。2C 根据材料一中“文化数字化不仅仅是器物层面的革新和技术应用,还要由器而道、以技促道诉求一种新思维和原初视野”可知,道是指新思维和原初视野,器是器物层面的革新和技术应用。3AA 侧重数字化产业推动下的文化创意对经济发展的促进。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文化是生产力”这一观点,符合要求;B强调科技让传统文化“活”了起来,不符合要求;C强调特色推销手段的作用,不符合要求;D强调科技文化在推动节目发展中的作用,不符合要求。4满足文化消费个性化需求。公众可以通过

35、小程序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参观。实现了文化消费的均衡化。数字技术的应用降低了欣赏国宝的成本,可以拉近文物与普通百姓间的距离,不同层次、不同年龄、不同行业、不同地域的人都能欣赏。体现了文化消费的本土化。故宫承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吸引了更多国人的关注。(4分,答对一点 1 分,两点 3 分,三点 4 分)5文化数字化战略有效促进文化资源转化为生产要素,提高了文化生产力;文化数字化战略推动文化创新,数字化产生的文化数据的整体性力量为文化强国赋能;文化数字化战略促进文化消费产业需求个性化、均衡化、本土化的转型升级,夯实文化强国的根基。(4 分,答对一点 1 分,两点 3 分,三点 4 分)6B“相对

36、于司马光,管家是个更懂得官场规则的人”理解错误。由文中“嗫喏了半天,终于鼓足勇气”“你看咱家,也太穷了吧。夫人有病,都没钱抓药了”等细节可知,管家是个忠于司马氏,一心为主人打算的人,并非出于维护官场规则去做事。7D“将王拱辰陷害司马光的险恶用心推至幕前”分析有误。由前文交待王拱辰在洛阳最繁华的地段修建巍峨壮丽的豪宅以及“王家钻天”可知,王拱辰送出厚礼是听闻了司马光即将回京任宰相而着意攀附,并非要陷害司马光。另外,“推至幕前”也表述不当,这里仍是以司马光为描写对象,并未对王拱辰做直接描写。语文试卷第 10页(共 13页)8金钱的诱惑以及内心贪婪的欲望。送来的满缸金银财宝,是为官者随时可能面临的诱

37、惑;管家和家人都有动摇,可见欲望很难克制。趋炎附势、逢迎攀附的庸俗风气。人们疯传司马光即将进京升职的消息,络绎不绝地来访,实则是攀附权贵的风气使然。未知的威胁和舆论的压力。面对生活中的不明情况,司马光感到惶惑不安。(6 分,每点2 分。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酌情给分)9形象塑造上,文本一讲求艺术性和文学性,多种艺术手法塑造的人物形象立体丰满,如既写到司马光坚守节操,也写到他犹疑、纠结;文本二真实客观,以简笔勾勒人物,形象鲜明。叙事上,文本一以想象虚构故事,有铺垫伏笔,曲折生动,情节引人入胜;文本二平铺直叙,简约明了。语言上,文本一生动传神,如写司马光的心理,贴合人物,入情入理;文本二简洁凝练,

38、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6 分,每点 2 分。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酌情给分)10D 句意:“不能杀死他们。老百姓不懂得父子互相告状不对已经很久了,这是在上执政者的过错。(如果)执政者遵循正道,这样的人就没有了。”季康子说:“治理百姓要把孝道作为根本,如今杀掉一人来羞辱那些不孝之人,不也可以吗?”“子父讼之不善”,主谓结构,“之”取独,前后均不宜断开,排除 BC;“不孝”作“戮”的宾语,之间不宜断开,“以”表目的关系的连词不能和杀一人分开,排除 A。11A 理解错误,两句中的“悌”字含义不同。“恺悌”中的“悌”意为“平易”,“出则悌”中的“悌”意为“敬爱兄长”。12C 使百姓得利而不受损害,给百

39、姓衣食而不掠夺他们,不耽误农时,不加重赋税等等,这是太公的观点。13(1)执政者宣示的教化,应该自己首先实行它,那么百姓就会像顺从风向一样地服从;自己亲身实行了还有人不服从,随后再用刑罚惩治他,这样人们就知道什么是罪过了。“风”,像.风向一样;“俟”,惩治;俟之以刑,状语后置。(每点 1 分,句意 1 分)(2)行王道的国家使百姓富足,行霸道的国家使武士富足,仅能保存自己的国家使大夫富足,即将灭亡的国家使仓库富足,这叫作上边外溢而下边漏失。“王”,行王道;“富”,使.富足;“士”,武士。(每点 1 分,句意 1 分)14都认为君主为政治国要富民,要爱民,实行仁政,以民为本。孔子认为要减轻百姓赋

40、税,让百姓富足而且长寿;要教化百姓,对他们不轻易使用刑罚;吕望(太公)认为要行王道,使老百姓富足;要爱护百姓,要像父母爱护孩子一样对待百姓。(每点 1 分,共 3 分)15C“对西晋张翰弃官归乡的行为并不认可”错。“待闲看秋风,洛水清波”意思是等到闲暇时候,再去欣赏秋天洛水清波。此处虽用到了“秋风洛水”,但只是浅用字面意思,并未表达对西晋张翰弃官归乡行为的不认可。语文试卷第 11页(共 13页)16嘱咐邻里莫折堂前细柳,恳请父老时时为自己晒渔蓑,透露有朝一日还要重返故地;这与普通离别词不同,无伤感之意,与上文的纯真友情相呼应,将惜别之情推向高潮,体现词人达观豪放的性格;含蓄曲笔表达了对黄州闲适

41、生活的眷恋及对邻里父老的深情。(每点 2 分,共 6 分)17(1)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2)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3)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尘满面 鬓如霜)18座无虚席 热火朝天(如火如荼)喜闻乐见(津津乐道)(每空1分,共3分。用词恰当,符合语意即可酌情给分)19B(ACD 项表特指,B 项表强调)20化用国际通用的知名篮球赛事的简称,体现乡村篮球赛事巨大的社会影响;在简称前冠以“村”字,点明了篮球赛的“乡土”属性,与后文国际化的“职业篮球联赛”的简称连用,构成强烈反差,具有幽默效果。(每点 2 分,共 4 分)21(1

42、)勋业有光昭日月(2)幽窗棋罢指犹凉(3)绕堤柳借三篙翠(4)赤子苍头同感戴(每空1分,共4分)22风格上亦呈现出绚丽多姿的特点意境上的恬静幽远又以它的智慧耐人寻味(或;又以它的寓意耐人寻味,又以它蕴含的哲理发人深省等)(每空 2 分,共 6 分)23参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高考作文评分标准,符合题意,中心突出,感情真挚,结构严谨的划分为一等;内容较为充实,结构较为完整划分为二等;中心基本明确,感情基本真实,内容单薄划分为三等;偏离题意,中心不明确,内容不当划分为四等。一等 20-17 分二等 16-12 分三等 11-7 分四等 6-0 分基础等级内容20 分符合题意符合题意基本符合题意偏离题

43、意中心突出中心明确中心基本明确中心不明确内容充实内容较充实内容单薄内容不当思想健康思想健康思想基本健康思想不健康感情真挚感情真实感情基本真实感情虚假表达20 分符合文体要求符合文体要求基本符合文体要求不符合文体要求结构严谨结构完整结构基本完整结构混乱语言流畅语言通顺语言基本通顺语言不通顺,语病多字迹工整字迹清楚字迹基本清楚字迹潦草,难辨发展等级特征20 分深刻较深刻略显深刻个别语句有深意丰富较丰富略显丰富个别例子较好有文采较有文采略有文采个别语句较精彩有创意较有创意略有创意个别地方有新意语文试卷第 12页(共 13页)参考译文:鲁国有父子互相告状的,季康子说:“杀掉他们。”孔子说:“不能杀死他

44、们。老百姓不懂得父子互相告状不对已经很久了,这是在上执政者的过错。(如果)执政者遵循正道,这样的人就没有了。”季康子说:“治理百姓要把孝道作为根本,如今杀掉一人来羞辱那些不孝之人,不也可以吗?”孔子说:“不教导就杀人,这是滥杀无辜。三军大败,不能行杀伐;刑狱没有整顿好,就不能用刑伐;执政者宣示的教化,应该自己首先实行它,那么百姓就会像顺从风向一样地服从;自己亲身实行了还有人不服从,随后再用刑罚惩治他,这样人们就知道什么是罪过了。那七尺高的墙,人们不能跨越,(可是)七百尺高的山,小孩子都能爬上去游玩,因为那是缓延的斜坡。现在仁义衰落已经很久了,能说人们不会超越界限吗?诗经上说:要使人们不迷失方向

45、。从前君主引导他的百姓而不让他们迷失方向,因此威严不同寻常却不轻易发威,(虽)有刑罚却(往往)放置不用。”告状的父子听到这些话后,就请求不再上告了。鲁哀公向孔子询问为政治国的事,孔子回答说:“为政的目的在于让百姓富裕而且长寿。”鲁哀公问:“怎么说呢(说的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减轻赋税百姓就会富足,没有争斗的事百姓就远离了犯罪,远离了犯罪就会长寿。”鲁哀公说:“像这样,那我就会贫穷了。”孔子说:“诗经上说:和乐平易的君主,是百姓的父母。没有见过孩子富足了而父母却贫穷的。”周文王问吕望(姜子牙):“如何治理天下?”吕望(姜子牙)回答说:“行王道的国家使百姓富足,行霸道的国家使武士富足,仅能保

46、存自己的国家使大夫富足,即将灭亡的国家使仓库富足,这叫作上边外溢而下边漏失。”周文王听后说:“讲得好。”吕望(姜子牙)又回答说:“知道好却不实行是不吉利的。”当天,周文王就打开粮仓和钱库,用来赈济年老丧偶、没有儿女的人和失去父母的孤儿。周武王向姜太公询问:“治国的根本方法是怎样的?”姜太公回答说:“治国的根本方法,不过是爱护百姓罢了。”周武王又问:“怎样爱护百姓呢?”姜太公回答说:“使他们得利而不受损害,使他们农事成功而不遭败坏,使他们能够生存而不被杀戮,给他们衣食而不掠夺他们,使他们欢乐而不受痛苦,使他们高兴而不生怨怒,这就是治国的根本方法。驱使百姓的原则,不过是爱护他们罢了。百姓失去了他们的职业,就是损害了他们;农作物不能按时耕种收获,就是毁坏他们的生活;对有罪的人加重惩罚,就是杀害他们;加重赋税,就是掠夺他们;徭役繁多而使民力疲惫,就是使他们痛苦;使他们劳苦又侵扰他们,就是使他们愤怒。所以善于治国的君主,对待百姓像父母爱护孩子一样,听说他们饥寒就为他们悲伤,看到他们劳苦就为他们悲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语文 > 考试试卷 >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云南省德宏州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答案.pdf)为本站会员(副主任)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