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课内外文言文、课外古诗鉴赏 组合练习题10套训练组01(一)阅读下面两段古文,完成后面小题【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选段【乙】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醉翁亭记选段1选出下列加点字词释义有误的一项( )A衔远山,吞长江(连接)B迁客骚人,多会于此(泛指文人)C
2、野芳发而幽香(花)D佳木秀而繁阴(秀丽)2翻译句子。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3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A甲文作者范仲淹,字希文,北宋时期文学家,政治家,有范文正公集传世;乙文作者欧阳修,字永叔,北宋时期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B“观夫”和“若夫”的“夫”都读“f”。C“览物之情”与“四时之景”中的“之”用法和意义不相同。D两段选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都有引出下文的作用。4甲乙两段选文都对景物进行细腻的描写,甲文的景象呈现出_和_的特点,乙文则写出了四季分明的景色,其中“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描写的是_季和_季的景象。(二)鲁恭为中牟令,重德化,不任刑
3、罚。袁安闻之,疑其不实,阴使人往视之。随恭行阡陌,俱坐桑下。有雉过,止其旁,旁有儿童。其人曰:“儿何不捕之?”儿言雉方雏,不得捕。其人讶而起,与恭决曰:“所以来者,欲察君之政绩也。今蝗不犯境,此一异也;爱及鸟兽,此二异也;童有仁心,此三异也。久留徒扰贤者耳,吾将速反,以状白安。”(节选自后汉书)【注释】中牟:古地名,今河南省境内。德化:用道德来教化。袁安:河南太守,是鲁恭的上司。阴:暗中。1. 解释下列带点的词(1) 随恭行阡陌( ) (2)久留徒扰贤者耳( )2.翻译下列句子袁安闻之,疑其不实,阴使人往视之 3.请具体说明选文是如何刻画鲁恭的? (三)归雁(其一) 唐杜甫万里衡阳雁,今年又北
4、归。双双瞻客上,一一背人飞。云里相呼疾,沙边自宿稀。系书元浪语,愁寂故山薇。【注】杜甫晚年漂泊于湖北、湖南一带时,写下此诗。瞻:往前看。浪语:妄说。故山:喻家乡。1.下列对诗句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开篇点题,如今大雁又要从衡阳飞回万里之外的北方了,与范仲淹“衡阳雁去”四字意思相同。B颔联和颈联描写归雁一双双,一只只往北飞去,很少栖息,表现出大雁北归途中急切的心情。C尾联说大雁传书原来是一句空话,惶急的大雁不能代我问问家乡薇草采了没有,表现了诗人对家乡农事的关心。D诗人采用比兴的手法,由雁及人,伤感自己年迈力衰,无法像归雁一样自由翱翔,施展抱负。2.从内容上看,归雁属于什么类型的诗歌?这
5、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训练组02(一)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 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 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
6、,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1下列各句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弗敢加也,必以信小信未孚,神弗福也B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亲贤臣,远小人C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择其善者而从之D一鼓作气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古今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小大之狱,虽不能察B牺牲玉帛,弗敢加也C阡陌交通,鸡犬相闻D公将战,曹刿请见3下面对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三个自然段,分别写了战前、战中、战后三个阶段的有关情况,其中略写战前鲁国的政治准备。B“忠之属也,可以一战。”这句话告诉我们:在曹刿看来,忠诚尽责的人,才可以获得民心,获得民
7、心,是战胜齐军的政治保证。C从写法上说,选文第一段主要记述了鲁庄公和曹刿的对话,叙述、议论都有,曹刿的“战则请从”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D选文通过鲁庄公问曹刿“不可”“可矣”的道理和曹刿的“盈竭之论”“大小之论”“真假之论”,揭示了曹刿的战略思想和军事见解。4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不当的项是()A鲁庄公看重衣食、祭祀等因素对战争胜负的影响,由此可以看出其人格的卑鄙B曹刿对人心向背的重视,对进攻和追击时机的把握,都表现出他的深谋远虑C文中的对话描写很精彩,人物语言极具个性,符合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D本文紧扣“论战”,详写战前准备和战后论述,略写战争过程,材料剪裁得当4曹刿与“链接材料”中的烛之
8、武在强敌入侵时,表现出不同的救国态度和精神品质。请结合选文和“链接材料”,作简要分析。(二)孙期字仲彧,济阴成武人也。少为诸生,勤习典籍。家贫,事母至孝,牧豕于大泽中,以奉养焉。远人从其学者,皆执经垄畔以追之。里落化其仁让。黄巾贼起,过期里陌,相约不犯孙先生舍。郡举方正,遗吏赍羊酒请期,期驱豕入草不顾。司徒黄琬特辟,不行,终于家。注释豕:猪。里落;村庄。方正:汉代选举科目,也指被举荐的士人。赍:持有,携带。辟;召,征召。1.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1)皆执经垄畔以追之( ) (2)期驱豕人草不顾( )2.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远人从其学者/皆执经垄畔以追之B.期驱豕人草/不
9、顾C.余/幼时即嗜学。 D.负箧曳履行/深山巨谷中3.翻译句子。少为诸生,勤习典籍。 4.孙期是个读书人,但他却不耻做粗鄙之事。其中,“牧豕于大泽中”是为了 ;“驱豕入草不顾”是为了 。(用自己的话回答)(三)野步 赵翼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1.有人认为,诗中“野步”之人是老者,这从本诗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2.本诗与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都有写秋风,作者寄予其间的情意是否相同?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训练组03(一)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问题。【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10、。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有仙则名(出名)B斯是陋室(这)C可爱者甚蕃(多)D陶后鲜有闻(新鲜)(2)下列句子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温故而知新
11、 C濯清涟而不妖 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3)下列句子的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A南阳/诸葛庐 B往来无白/丁 C中通/外直 D不蔓/不枝(4)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孔子云:何陋之有? (5)请根据【甲】【乙】两文填写表格。选 文/表现手法托物言志不同的物象相同的志趣【甲】_【乙】莲(6)爱莲说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作者_的生活态度;全文的中心句是哪句? (二)常熟有桑悦者,字民怿。书过目,辄焚弃,曰:“已在吾腹中矣。”为诸生,上谒监司,曰“江南才子”。监司大骇,延之校书,预刊落以试悦。文意不属者,索笔补之。学士丘濬重其文,属使者善遇之。使者至,问:“悦不迎,岂有恙乎?”长吏皆衔之,曰:“
12、无恙,自负才名不肯谒耳。”使者遣吏召不至,益两使促之。悦怒曰:“始吾谓天下未有无耳者,乃今有之。与若期,三日后来,渎则不来矣。”使者恚,欲收悦,缘濬故,不果。三日来见,长揖使者。使者怒,悦脱帽竟去。使者下阶谢,乃已。所著书,颇行于世。 【注】刊落:削除,删去。衔:怨恨。渎:轻慢。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 监司大骇,延之校书( ) 益两使促之 ( )2.翻译下列句子。 悦不迎,岂有恙乎? 3.桑悦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 (三)浣溪沙 欧阳修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绿杨楼外出秋千。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催拍盏频传。人生何处似尊前!【注】欧阳修早年被贬颍州,晚年又隐居于此,州城西北,
13、有一天然水泊,人称西湖,风景优美,是当时的名胜之地。欧阳修常来此游览。六幺,为唐代琵琶曲名。六幺:唐时琵琶曲名。白居易琵琶行:“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1.词的上片中“逐”和“出”两个字用得极其精妙,请任选一个字进行赏析。 2.词的下片写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态?其中蕴含着怎样的情感? 训练组04(一)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下面小题。【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乙】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14、,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可以调素琴素:不加装饰的 B无案牍之劳形形:形体、躯体C百里奚举于市市:集市 D衡于虑衡:平衡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项是()A有仙则名思而不学则殆 B何陋之有箕畚运于渤海之尾C舜发于畎亩之中所恶有甚于死者 D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鸣之而不能通其意3对
15、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A(通过这些)来感动(他的)内心,容忍(他的)性格,曾增加他的才干。B因此,感动(他的)内心,容忍(他的)性格,增加他的才干。C因此,使(他的)内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曾增加他的才干。D(通过这些)来使(他的)内心受到晨撼,使(他的)性格坚忍,增加他的才干。4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两文均明确表达中心。甲文明确提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主旨,乙文结尾点明中心“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B两文均涉及人生处境。甲文写作者虽然身居陋室,但是不甘贫贱;乙文谈到了将担大任者须经受艰难处境的磨炼。C两文均有举例。甲文举“诸葛
16、庐“子云亭”类比“陋室”,乙文用六个历史人物的事例证明人才造就于艰苦环境。D两文语言特色鲜明。甲文以骈句为主,句式整齐,节奏分明,音韵和谐;乙文使用不少排比句,气势充沛,雄辩有力。(二)唐张全义为河南尹,经黄巢之乱,居民不满百户,四野俱无耕者。全义招怀流散,劝之树艺。数年之后,都城坊曲,渐复旧制;桑麻蔚然,野无旷土。全义明察人不能欺而为政宽简。出见田畴美者,辄下马与僚佐共观之,召田主劳以酒食。有田荒秽者,则集众杖之。或诉以“乏人牛”,乃召其邻里,责之曰:“彼诚乏人牛,何不助之?”众皆谢,乃释之。由是邻里有无相助,故比户皆有蓄积,凶年不饥,遂成富庶焉。(选自农桑辑要典训,有删减)注释招怀:招纳安
17、抚。树艺:种植栽培。坊曲:大街小巷。田畴:已经耕种的田地。僚佐:随从官员。秽:杂草多,荒芜。乏:缺乏。有无相助:有无相通,彼此帮助。1. 下面是阅读本文时对文言字词的推断,其中有明显错误的一项是( ) A. 成语“蔚然成风”中“蔚然”的本义为“草木茂盛的样子”,据此可类推“桑麻蔚然”中的“蔚然”也为此意。B. “召田主劳以酒食”与“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送东阳马生序)中的“以”的用法是一样的。C. 字典中“谢”有“辞别”“感谢”“道歉”“衰退等意思,文章中“众皆谢,乃释之”的“谢”应为“辞别”之意。D. 甲骨文的“比”字,像两个人并肩而立,所以“故比户皆有蓄积”中的“比”有“并列
18、,并排”之意,“比户”就是“家家户户”的意思。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语段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全义明/察人不能欺/而为政宽简 B. 全义明察人/不能欺/而为政宽简C. 全义明察/人不能欺/而为政宽简 D. 全义明察/人不能欺而为/政宽简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语句的大意。乃召其邻里,责之曰:“彼诚乏人牛, 何不助之?” 4. 袁隆平院士的去世,引发了大家对农业的热议。老师要大家搜集重视农业的人和事,本文中张全义的哪些事迹符合要求? (三)浣溪沙 苏轼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注释】雪沫乳花:形容煎茶时上浮的白泡
19、。午盏:午茶。蓼(lio)茸:蓼菜嫩芽。春盘:旧俗,立春时用蔬菜水果、糕饼等装盘馈赠亲友。1. 下面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本首词印证了这句话,写野外之景“雨”“烟”“晓寒”,这些景语含蓄的道出了词人屡屡被贬,一生坎坷,此时内心也如野外一样的天寒地冻。B. 这是一首纪游词,是以时间为序来铺叙景物的。C. 词的上片写游山时的沿途景物,一个“媚”字极富动感的写出了作者的喜悦之情。D. 词的下片写作者与同游者以清茶野餐的风趣,乳白色的清茶一盏和翡翠般的春蔬一盘,两相映衬,形象鲜明。2. “人间有味是清欢”一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试结合词句作简要分析。 训
20、练组05(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1本文作者是唐朝文学家_(人名)。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仙则名(名称,名字)B有龙则灵(神异)C斯是陋室(这)D无案牍之劳形(形体、躯体)3根据文章内容,在下面(1)(2)处填写相应内容。4文中画线句运用了比兴手法。比,即比喻;兴,指先说别的事物,引出所吟咏的对象。下列诗句也运用这种手法的一项是( )A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B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
21、低。C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D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5结合本文和下面链接材料,简要分析陋室主人和颜回共同的生活态度。【链接材料】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雍也)(二)晋文公攻原 晋文公攻原,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而去。士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左右于是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待之。”公曰:“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遂罢兵而去。原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乃降公。卫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
22、?”乃降公。【注释】原:原国。卫:卫国。1.用三条“/”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 不 去 是 亡 吾 信 也 得 原 失 信 吾 不 为 也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遂与大夫期十日陈太丘与友期行 B、 原三日即下矣下见小谭C、夫原之食竭力尽矣一食或尽粟一石 D、可无归乎男有分,女有归3.如何看待晋文公“罢兵而去”的行为?请说明理由。 (三)送凌十一归长沙 曾国藩昨日微雨送残秋,落叶东西随水流。世间万事皆前定,行止迟速非自由。谋道谋食两无补,只有足迹遍九州。一杯劝君且欢喜,丈夫由来轻万里。注凌十一:作者的朋友。(1)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
23、意? 训练组06(一)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
24、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述,不复得路。1. 下列句中画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渔人甚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B.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予作文以记之C. 此中人语云 卒中往往语 D. 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2.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3.文中描绘了陶渊明心中理想的生活图景,先秦时期的老子也有类似的描述,试结合链接材料,指出它们的相似点。(4分)【链接材料】至治之极,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25、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注】至治之极:国家治理得好极了。甘:美味,以为甜美。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C )A本文构思精巧,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叙述了一个曲折有致的故事。B陶渊明虚构了一个世外桃源,以此寄托他的美好理想,又表现他理想无法实现的无奈。C“不足为外人道也”,短短几个字,却能表现桃花源人淳朴谦逊、不喜张扬的品质。D本文以“忘路之远近”开篇,到“遂迷,不复得路”结尾,渲染了桃花源的神秘虚幻。5.请结合语段,分析作者虚构桃源美景的真实用意。 6. 如何辩证地看待作者虚构出的理想社会? (二)鲍叔死,管仲举上衽而哭之,泣下如雨。从者曰:“非君父
26、子也,此亦有说乎?”管仲曰:“非夫子所知也。吾尝与鲍子负贩于南阳,吾三辱于市,鲍子不以我为怯,知我之欲有所明也;鲍子尝与我有所说王者,而三不见听,鲍子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之不遇明君也;子尝与我临财分货,吾自取多者三,鲍子不以我为贪,知我之不足于财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士为知己者死,而况为之哀乎?”(节选自说苑)【注释】鲍叔:即鲍叔牙,春秋时期齐国大夫。衽(rn):衣襟。负贩:背货贩卖。明:证明。说(shu):劝说,说服。不肖:不贤。1. 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1)吾尝与鲍子负贩于南阳 尝:_(2)鲍子不以我为怯 怯:_2. 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士为知己者死,而况为之哀乎?
27、3. 管仲为什么说“知我者鲍子也”?请结合原文进行分析。 (三)九日送别 唐王之涣蓟庭萧瑟故人稀,何处登高且送归。今日暂同芳菊酒,明朝应作断蓬飞。注释:蓟(j)庭,地名。1.请简要分析“今日暂同芳菊酒”中的“暂”字的妙处。 2.从全诗看,末句写“断蓬”有什么用意? 训练组07(一)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
28、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以其境过清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B皆若空游无所依 至若春和景明C潭中鱼可百许头 可远观不可亵玩焉 D似与游者相乐 心乐之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1)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3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用“闻”“伐”“取”“见”等动词,写出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点明小石潭的人来人往,为下文写环境“寂寥无人”“其境过清”打伏笔。这里的写景用的
29、是移步换景的写法。B作者游小石潭时感情随所见所闻而变化,开头心情快乐,这从作者“心乐之”及对游鱼的那种“似与游者相乐”的描写可知;最后心情又是凄凉忧伤的,作者借“寂寥无人,凄神寒骨”直接说出。C本文中,作者的乐是忧的另一种形式。他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就又流露出来。D作者将小石潭景物的幽静与自己心境的凄清进行对比,有力地反衬出作者那种无法摆脱的压抑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不满。4作者对小石潭中游鱼活动状态进行了细致描写,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二)石奢者
30、,楚昭王相也。坚直廉正,无所阿避。行县,道有杀人者,相追之,乃其父也。纵其父而还自系焉。使人言之王曰:“杀人者,臣之父也。夫以父立政,不孝也;废法纵罪,非忠也;臣罪当死。”王曰:“追而不及,不当伏罪,子其治事矣。”石奢曰:“不私其父,非孝子也;不奉主法,非忠臣也。王赦其罪,上惠也;伏诛而死,臣职也。”遂不受令,自刎而死。李离者,晋文公之理也。过听杀人,自拘当死。文公曰:“官有贵贱,罚有轻重。下吏有过,非子之罪也。”李离曰:“臣居官为长,不与吏让位;受禄为多,不与下分利。今过听杀人,傅其罪下吏,非所闻也。”辞不受令。文公曰:“子则自以为有罪,寡人亦有罪耶?”李离曰:“理有法,失刑则刑,失死则死。
31、公以臣能听微决疑,故使为理。今过听杀人,罪当死。”遂不受令,伏剑而死。(史记循吏列传【注解】行县:出行属县。以父立政:以惩治父亲来树立政绩。子其治事矣:你还是去治理国事吧,惠:恩惠.听:偏听,偏信。居官:担当的官职。不与吏让位:不曾把官位让给下属。傅:推诿。听微决疑:听察细微隐情,决断疑难案件。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纵其父而还自系焉 (纵:越过) B. 不私其父,非孝子也 (私:偏袒)C. 过听杀人,自拘当死 (过:经过) D. 辞不受令 (辞:言辞)2. 下列选项中加点文言虚词的意思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公以臣能听微决疑,故使为理A.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送东阳马生序)B. 卷石底以出 (小石潭记)C. 属予作文以记之 (岳阳楼记) D. 咨臣以当世之事 (出师表)3.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官有贵贱,罚有轻重。下吏有过,非子之罪也。 4. 文段中石奢和李离两个人物形象的共同特点是什么?这些共同特点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三)夜泊牛渚怀古 李 白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