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课件:第八章豆争之惑.ppt

上传人(卖家):罗嗣辉 文档编号:5268775 上传时间:2023-03-03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4.5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课件:第八章豆争之惑.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大学课件:第八章豆争之惑.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大学课件:第八章豆争之惑.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大学课件:第八章豆争之惑.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大学课件:第八章豆争之惑.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三篇第三篇 食物贸易食物贸易 第六章第六章 世界食物贸易的发展现状世界食物贸易的发展现状 第七章第七章 中国粮食贸易格局中国粮食贸易格局 第八章第八章 豆争之惑:中国大豆生产和豆争之惑:中国大豆生产和贸易格局的演变贸易格局的演变8.1 世界大豆产业发展现状世界大豆产业发展现状 8.1.1 8.1.1 世界大豆生产格局世界大豆生产格局全球大豆产量从1992年的1.17亿吨增加到2015年的3.16亿吨,增幅高达170%,年复合增长率高达8.72%。世界大豆的供给格局高度集中:(1)从国别来看,全球大豆产量最高的国家分别是美国、巴西、阿根廷和中国,产量之和占世界大豆产量的比例为86.8%,其中,

2、美国是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占比达33.9%;(2)出口量方面,世界主要三大出口国为巴西、美国和阿根廷,出口量之和占比达89.2%,其中巴西占比就达44.9%,美国占比达35.7%。从全球大豆种植面积来看,巴西种植面积自1998年至今呈现高速增长的趋势,增幅高达167%,预计在今后几年内将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大豆种植国,而印度大豆种植面积于2007年超过中国成为全球种植面积第四大国。随着南美种植面积的扩张,大豆生产集中程度可能会进一步加强。全球大豆播种面积变化情况大豆主产国播种面积变化情况(百万公顷)全球大豆产量变化 8.1.1 8.1.1 世界大豆生产格局世界大豆生产格局转基因大豆的商业化种植

3、直接带动单产和种植面积的大幅度提高,从而推动大豆产量的快速增长。美国于1993年前后开始转基因大豆的商业种植。1994 年孟山都公司培育的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被批准商业化种植,自此大豆转基因技术在美国、阿根廷、巴西得到了大面积的推广。在1996年转基因大豆刚开始大规模商业化种植时,种植面积只有50万公顷,到2015年,全球转基因大豆种植面积已经达到9165万公顷,相当于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的 51%,占大豆种植面积的77.2%。大豆种植面积也由1998年的6300万公顷增加到2015年的1.13亿公顷,十几年间几乎翻了一倍。从单产来看,自1998年以来,转基因大豆种植国美国、巴西和阿根廷单产都

4、有所增加,2015年三国单产分别为2.96吨/公顷、2.88吨/公顷和2.76吨/公顷,均高于全球单产2.65吨/公顷,其中阿根廷单产增幅最大,比1998年增长52.5%,巴西和美国增幅分别为17%和26.9%。而非转基因大豆种植国中国单产则基本没有变化,十几年间始终在1.8吨/公顷附近波动,单产明显低于转基因大豆种植国。全球转基因大豆种植面积变化美国和巴西转基因大豆种植面积变化 8.1.2 8.1.2 世界大豆贸易格局世界大豆贸易格局世界大豆的出口国主要有巴西、美国和阿根廷。2002年以前,美国大豆的出口量居世界第一,并比整个南美大豆出口量的总和还要高。但随着巴西、阿根廷大豆产量的大幅增加,

5、美国主宰世界大豆出口贸易的格局发生了变化。2002年,巴西和阿根廷大豆的出口总和上升到2844万吨,首次超过美国出口量2842万吨,增幅高达353%。而到2012年时,巴西出口量已上升到4190万吨,首次超过美国大豆出口量。大豆主产国出口量变化(百万吨)全球大豆贸易格局8.2 豆争之惑:从世界第一生产国到世界第一进口国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大豆的国家之一,距今已有上千年的种植历史,19世纪后期大豆开始从我国直接或间接传播到世界各地。20世纪下半叶,中国大豆完全自给自足,是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大跃进前(1959-1961年),中国大豆的出口一度对前苏联非常重要。大豆产量从20世纪80年代的900

6、万吨增长到1994年的1600万吨高峰,最高年份的大豆出口量曾超过百万吨。中国大豆的国际贸易从1995年开始出现逆向发展,由净出口国转变为净进口国,其后进口量逐年增长。如此戏剧性的变化到底是怎么发生的?所谓的内幕是美国人的阴谋亦或阳谋么?8.2 豆争之惑:从世界第一生产国到世界第一进口国8.2.1 怎么会需要这么多大豆?现代养殖业的需求中国的经济改革同时开启了持续到今天的营养变革。中国家庭的食品消费以前以植物产品为主,现在已经多样化,肉类产品(牛肉、猪肉和家禽)和乳制品的消费量增加。到2013年,每个居民每天总可用食物量接近3000大卡,其中包括高比例(20以上)的肉类卡路里。1985年至20

7、15年,猪肉产量增加了3倍,目前仍是中国主要肉类产品,占肉类总产量的57。家禽产量增加了18倍,牛肉产量增加了15倍,羊肉产量增加了7倍。这些增长都是由人均消费以及人口增长推动的。2014年人口净增长约700万,但在未来几十年增速将会放缓,到2030年中国人口将达到15亿。8.2 豆争之惑:从世界第一生产国到世界第一进口国人均消费的主要驱动力是日益增长的购买力和城镇化。美国农业部统计,2014年中国人均肉类消费量为33.6公斤,牛奶和乳制品的人均消费量仍然很低,为12.6公斤。这两类需求将在未来几年增加。但是,人口老龄化可能会减慢消费增速,独生子女政策的调整不太可能扭转这一趋势。肉类消费(主要

8、是鸡肉和猪肉)的增长导致对动物饲料的需求上升,包括谷物和大豆。8.2 豆争之惑:从世界第一生产国到世界第一进口国基于食品安全和经济原因,政府推动大规模现代养殖业的发展,而传统的小型养殖户逐渐退出。2002年-2010年间,3000头以上的养猪场占比从5%上升到18%。在乳品行业,拥有1000头奶牛以上的养殖企业从从2002年的3增加到2015年的20。因此,自混饲料的使用不断减少,工业化饲料使用量增加,对豆粕的需求随之增长。中国豆粕产量从1997/98年的800万吨增加到2014/15年的5400万吨。中国豆粕消费量及增速8.2 豆争之惑:从世界第一生产国到世界第一进口国豆油成为第一大消费油种

9、随着经济增长和城市化进程,中国人均食用植物油消费量从1996年的不足8公斤上升到2014年的24公斤,低于美国和欧洲,但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中国食用植物油总消费量从1000万吨增加到3300万吨。在总消费急剧增长的十几年间,豆油一直居于领先地位。在2002年前,菜籽油是消费量最大的植物油,其次是豆油、花生油和棉籽油。当时大多数油是以散装毛油的形式销售,区域特征显著:东北消费豆油,长江流域消费菜油,部分南方地区消费花生油。但是,新的食用油标准改变了这种市场结构。1992年,中国颁布了一份“色拉油”的标准,未精炼的毛油颜色浑浊,被认为是不健康的,这引发了食用油市场的细分:味道和气味不再是第一选择标准

10、,价格开始主导消费者的购买选择。便宜的大豆油变得更有吸引力,从2003年始,豆油取代了菜籽油成为第一大消费油种。8.2 豆争之惑:从世界第一生产国到世界第一进口国我国大豆消费结构变化8.2 豆争之惑:从世界第一生产国到世界第一进口国中国豆油消费量及增速8.2 豆争之惑:从世界第一生产国到世界第一进口国2016年的美国农业部数据显示,中国植物油消费构成中,豆油占44以上,其次是菜籽油(24),棕榈油(18)和花生油(9)。在生产方面,中国并不出产棕榈油,豆油是中国最主要的食用油产品,占比近55,而菜籽油仅占29,花生油占11。8.2 豆争之惑:从世界第一生产国到世界第一进口国8.2.2 进口大豆

11、为何汹涌而入?中国的战略和关税政策为满足大豆需求,中国政府面临选择,油籽产品的进口政策制定并不容易。期间经历了几年的反复。1995年,中国取消了豆粕进口13的增值税,以促进畜牧业的发展,确保饲料供应。结果豆粕进口急剧增加,1997/98年超过400万吨,国内大豆价格及压榨利润下降。食用油产量下降,并出现了走私增长势头。为了解决这些问题,1999年政府对豆粕进口恢复了增值税,并决定发展大豆压榨业:进口大豆在国内加工,获取压榨利润。中国决定实施3的大豆单一关税政策,取代之前的征收的180关税、40优惠税和3配额税率。这项决定旨在加强高附加值产品(即豆油和豆粕)的生产,同时契合中国的粮食安全战略,留

12、下耕地用于粮食作物生产。8.2 豆争之惑:从世界第一生产国到世界第一进口国中国的农业贸易战略包括仅对某些“非战略”产品(大豆,肉类)增加进口,对谷物则征收关税配额。这样,农业生产可以专注于战略产品,如谷物(小麦和大米),以保持自给自足。至此,政府做出了明确的地缘战略选择:巴西和阿根廷的农作物种植(包括大豆)正在迅猛扩展,可以进口这些国家有价格竞争力的原料来饲养动物,以支持养殖业的发展。如果中国不进口,由国内种植7500万吨大豆用于压榨,则将占用4000万公顷土地,同时将不得不进口至少2亿吨的粮食。中国没有更多的可耕种土地,由于生态保护、城市化(2015年,54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工业化和污染,

13、消耗、荒漠盐碱化等所造成的多重损害,三十年来可耕地面积从1.33亿公顷下降到1.2亿公顷。为了促进大豆进口并加入WTO(世贸组织),自90年代末期,中国取消了大豆的进口关税配额,将进口关税降低到3;豆油的进口关税从2001年的63下降到2006年的9,豆粕的进口关税保持在5。因此,自2000年以来,中国大豆产业面向世界市场开放,这与受益于关税配额的水稻,小麦或玉米产业形成鲜明对比。8.2 豆争之惑:从世界第一生产国到世界第一进口国8.2.3 大豆市场的对外开放给国内产业带来了两大主要冲击(1)国内大豆产量下降大豆进口自90年代末以来急剧上升,到2015年,有超过8000万吨的大豆进入中国。中国

14、的大豆种植相比其他的主要出产国(美国,巴西和阿根廷)缺乏竞争力,因为耕地有限,产量相对较低。生产机械化程度不高,小规模农场的竞争力低于南北美洲的大型农场。即使在土地资源相对丰富的黑龙江,大豆农场超过10公顷也不多。生产成本不断上升,国内大豆的价格明显高于美国或巴西,数据显示,从2004年到2014年,生产成本增加了2倍。8.2 豆争之惑:从世界第一生产国到世界第一进口国此外,中国大豆价格保持在较高水平,因为2008年国家启动了“最低保护价收购政策”,旨在帮助处于大豆开放市场中的农民。2008年中国在东北地区开始对大豆实施“临时收储”,每年10月下旬或11月初发布最低保护价,从2009/2010

15、年到2012/2013,大豆临时收储政策连续执行了四年,直到2013/2014年度,大豆价格稳定在4600元/吨。国内外大豆间的价格差价不断增大,压榨厂(油厂)更趋于采用进口大豆。2013年进口大豆均价为600美元/吨(需加征3%关税),国内主产区的大豆价格则超过750美元/吨。因为价格高,农民很难向油厂售出大豆,有的甚至不能被国家收储,因为不符合收购的质量标准。尽管承担着采购、仓储的费用,国家大豆储备仓库仍不断膨胀。外界评论甚至将“最低保护价”称为对进口和外国种植者的“补贴”。8.2 豆争之惑:从世界第一生产国到世界第一进口国中国种植的都是非转基因大豆,含油量比进口大豆低3-5,市场于是出现

16、了分化:超过60%的国产非转基因大豆用作食品(豆腐、豆浆等),而90%的进口转基因大豆用作压榨豆油和豆粕。此外,中国大豆种植区域主要集中在北部,即东北地区和内蒙古。在1990年之前,中国的大豆压榨工厂(油厂)主要位于大豆生产地区,销售区位于南部及东南部地区。在这种模式下,大豆的价格呈北低南高。大豆开始进口后,沿海地区建设了许多新的大豆压榨厂,产生了“北粮南运”的流通模式。位于港口附近的大豆压榨商购买国产大豆,成本更高,部分原因是中国交通运输的瓶颈。不断增加的大豆进口量随后改变了大豆贸易模式,国内大豆失去了资源优势。无法与进口竞争,中国大豆产量自2004年以来一直在下降。2015年产量为1100

17、万吨,产量减少了35以上,而种植面积减少了20以上。8.2 豆争之惑:从世界第一生产国到世界第一进口国l 然而,目前中国仍是世界排名第四的大豆生产国,产量一直维持在1.8吨/公顷左右的水平。但大豆仅占中国油籽产量的23,花生和油菜籽是第一和第二大油籽。8.2 豆争之惑:从世界第一生产国到世界第一进口国东北主产区播种面积自 09年开始下滑2014年主要省份大豆种植面积占比8.2 豆争之惑:从世界第一生产国到世界第一进口国现在中国已经依赖于国外大豆,80%的消费来自进口。在国际大豆贸易中占比60%以上,大豆年进口额达350亿美元,占中国农产品进口总额的1/3。中国主要从三个国家购买大豆,95%的进

18、口量来自于它们:巴西49%,美国35%和阿根廷12。8.2 豆争之惑:从世界第一生产国到世界第一进口国中国大豆进口变化情况8.2 豆争之惑:从世界第一生产国到世界第一进口国大豆压榨大部分来源于进口大豆8.2 豆争之惑:从世界第一生产国到世界第一进口国实际上这亦是互相依赖的格局:一方面,巴西四分之三的大豆出口到中国,美国超过一半的大豆销售到中国,85%的阿根廷大豆出口到中国。另一方面,美国农业部的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豆粕的产量约为5900万吨,高于全国5600万吨的消费量,占中国蛋白粕类总消费量的近四分之三。中国仍然是豆粕的净出口国,主要出口到日本,越南和韩国。中国豆粕消费量及增速8.2 豆

19、争之惑:从世界第一生产国到世界第一进口国尽管巨量大豆被压榨,豆粕实现了自给自足,但中国仍是豆油的净进口国。虽然自2001年以来中国提升了大豆压榨能力,但豆油需求增长得更快。2007年进口量达到280万吨,2015年下降到80万吨。可以用另一个原因来解释着这一进口现象豆粕和豆油压榨提取率。中国的压榨业似乎重视豆粕甚于豆油。国内豆粕的出粕率为79%,高出国际平均值0.5%;而豆油的出油率为17.8%,明显低于18.5%的国际平均值。就油脂部分来看,中国的对外依存度逐年增加,主要因为巨量的大豆进口和不断增长的棕榈油进口量。近20年来植物油对外依存率不断增长8.2 豆争之惑:从世界第一生产国到世界第一

20、进口国豆粕主要用于饲料消费豆油主要用于食用消费8.2 豆争之惑:从世界第一生产国到世界第一进口国8.2.3 大豆市场的对外开放给国内产业带来了两大主要冲击(2)外资进入中国压榨业中国的大豆压榨产能不断增长,从2001年的4000万吨增加到2015年的1.5亿吨,如果以年压榨7000万吨计算,产能明显过剩。压榨产能最大的地区为:山东(4000万吨),江苏(2200万吨),广东(2000万吨),广西(1500万吨),辽宁(800万吨)和天津(900万吨),全部都远离大豆主产区。压榨企业生产能力向沿海集中8.2 豆争之惑:从世界第一生产国到世界第一进口国8.2.3 大豆市场的对外开放给国内产业带来了

21、两大主要冲击(2)外资进入中国压榨业自2004年以来,中国大豆压榨产业的另一个危机在于:越来越多的份额掌握在外资企业手中。2004年4月,在大豆价格达到360美元/吨的高位时,中国的大豆压榨厂(油厂)购买了美国大豆。6个月后,价格大幅下降到190美元/吨,许多买家试图违约,但最终不得不履行合同。高价买豆最终导致许多中国压榨企业巨额亏损和破产,国际大豆贸易商借机得以进入中国油脂压榨业。这次“大豆危机”导致了行业格局的巨变。目前,虽然国内企业拥有三份之二的大豆压榨产能,但外资公司掌控了中国70%的进口大豆贸易量。8.2 豆争之惑:从世界第一生产国到世界第一进口国8.2.3 大豆市场的对外开放给国内

22、产业带来了两大主要冲击(2)外资进入中国压榨业美国ADM和新加坡丰益Wilmar联合投资的企业,目前是行业内最大的外资企业。丰益wilmar在中国拥有56个分支机构,年压榨量2000万吨。Bunge邦吉于2005年进入压榨业,在南京,天津和上海设有机构,与三维集团在日照建有合资压榨精炼厂。Cargill嘉吉在中国运作34家独资或合资企业,并在广东、江苏建有四家压榨厂。8.2 豆争之惑:从世界第一生产国到世界第一进口国大连进口大豆压榨利润高于国产大豆8.2 豆争之惑:从世界第一生产国到世界第一进口国8.2.4国产豆与进口豆竞争中的政策(1)玉米和大豆间的竞争中国大豆还受到玉米的挑战,玉米一度抢占

23、了大豆的种植面积,特别是在东北地区,玉米已成为主要的农作物。15年来,由于种植面积增加了50,玉米产量翻了一番。黑龙江省的变化佐证着玉米在竞争中的胜出:黑龙江省从最大的大豆生产地区变成了最大的玉米生产地区,占国内玉米总产量的15%。价格是玉米的优势:虽然玉米单产是大豆的三倍,玉米价约2元/公斤,大豆约4.2元/公斤。在2008/09-2013/14年间,玉米的最低价格上涨了50,而大豆的最低价格只上涨了30。这使得玉米的面积和产量得以持续增长。此外,大豆产量和油菜籽的单产在最近几十年几乎没有提高,而其他粮食作物却不同,大致的单产数据对比:大豆平均1800公斤/公顷,菜籽1900公斤/公顷,玉米

24、5900公斤/公顷,小麦5000公斤/公顷,稻米4700公斤/公顷,花生3600公斤/公顷。8.2 豆争之惑:从世界第一生产国到世界第一进口国大豆和玉米平均出售价格大豆玉米的价格比价从 09年超过成本比价且差距逐渐扩大8.2 豆争之惑:从世界第一生产国到世界第一进口国全国玉米每亩净利润高于大豆黑龙江大豆种植比较收益明显低于玉米8.2 豆争之惑:从世界第一生产国到世界第一进口国 8.2.4国产豆与进口豆竞争中的政策(2)身处国际市场中的大豆食用油已成为中国消费者的日常必需品,政府因此重视油籽产业。由于大部分食用油是直接或间接进口的,国际市场的价格波动会很快传导到国内市场。中国政府仍有一些手段来平

25、稳市场,减轻其对中国消费者的负面影响。如果说制定“大豆最低保护价”是为了帮助农民,但当油价大幅上升时,政府会毫不犹豫地采取措施去保护消费者。2010年10月至11月中旬,植物油的平均零售价格上涨了17。2010年国际大豆开始上涨,2011年5月达到高点。国家发改委约谈了国内四家食用油企业,要求不得上调小包装食用油价格,临时价格干预措施持续到2011年中期。中小油脂企业因为担心失去市场份额,也不敢提高价格。即便一些企业试图涨价,也被叫停。虽然国家抛售了部分储备的菜籽油和豆油来平抑价格,但所有的油企都亏损了。直到2011年第二季度,国际市场价格出现下跌,才缓解了国内的油价。8.2 豆争之惑:从世界

26、第一生产国到世界第一进口国 8.2.4国产豆与进口豆竞争中的政策(2)身处国际市场中的大豆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2012年,国际大豆和其他油籽价格出现飙涨。当时占据国内80%份额的五大油脂企业-中粮、益海嘉里、鲁花集团、九三油脂和汇福粮油,再次被要求稳定价格保证供应。但自从2013年起,国际大豆价格持续下降,情况发生了变化,不能采取同样的措施去解决。国内外大豆的价格差严重影响了国内大豆的产量,甚至于食品用途。有媒体报道食品加工者越来越多地使用进口大豆,因为比国产大豆便宜得多,这引起了消费者的恐慌,因为进口大豆是转基因产品。2014/2015销售年度,中国政府取消了大豆(也包括油菜籽)的临时收储政策

27、,改为实行目标价格补贴。当市场价格低于目标价格时,国家对差价给予补贴,新政策由各省负责执行。8.2 豆争之惑:从世界第一生产国到世界第一进口国 8.2.4国产豆与进口豆竞争中的政策(2)身处国际市场中的大豆这项改革的目的是降低国内大豆价格,使其比进口大豆更具竞争力。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中国大豆价格确实下降了20,但由于饲料和油脂需求的驱动,大豆进口量仍居高不下。8.2 豆争之惑:从世界第一生产国到世界第一进口国 展望中期来看,政府希望降低巨大的玉米储备,并限制玉米替代品的进口。全国种植业结构调整规划(20162020年)要求减少玉米种植面积,增加大豆种植面积。增产的国内大豆将会用

28、于食用,并不能抑制由饲料需求驱动的大豆进口。在未来的几年中,中国的大豆进口可能会趋于平稳,因为政府更倾向于进口更多的肉类以满足市场需求。在经历了多年持续下降后,国产大豆似乎得益于玉米问题而被重视,大豆价格的改革和种植面积的扩大将改变大豆在中国农业布局中的地位。大豆进口不会减少,但国产大豆将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并将拥有新的未来。参考文献 农业部农业贸易促进中心,国际农产品市场需要把握的七大特征,http:/ 张小瑜,世界农产品贸易结构变化与发展趋势,农业展望,2015(1)王溶花、曾福生,世界粮食贸易格局的演变分析及发展趋势分析,世界农业,2015(2)张瑞娟、李国祥,全球化视角下中国粮食贸易格局与国家粮食安全,国际贸易,2016(12)程国强,粮价政策改革:逻辑与路径(学术讲座PPT)我们如何走到这一步:从世界第一大豆生产国到世界第一大客户,是美国人的阳谋吗?,https:/ 2016年中国大豆行业市场供需状况分析,http:/ 2016年全球大豆行业发展概况分析,ht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学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大学课件:第八章豆争之惑.ppt)为本站会员(罗嗣辉)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