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宇宙》教案(2023春新课标版).doc

上传人(卖家):luzy369 文档编号:5285501 上传时间:2023-03-08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宇宙》教案(2023春新课标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宇宙》教案(2023春新课标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宇宙》教案(2023春新课标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宇宙》教案(2023春新课标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宇宙》教案(2023春新课标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三单元 宇宙1.太阳系大家庭【教材简析】本课是六年级下册宇宙单元的第1课。之前的教材对日、地、月系统有一些阐述,本课在此基础上扩大研究范围,研究太阳系这个“大家庭”。在聚焦部分,本课通过问题“除了太阳、地球和月球外,我们还知道太阳系中有哪些天体?”来唤醒学生对太阳系的原有认知,引发学生对于太阳系这个系统的大小、空间等问题的思考,为学生接下来全面认识太阳系奠定基础。探索部分,教材主要安排了三个活动。一是让学生在活动手册上添加自己所知道的天体,补充完善太阳系的天体信息。二是了解太阳,让孩子通过各种手段搜集关于太阳自身的一些特点。三是了解太阳系大家庭中的其他天体。通过研讨两个问题 “太阳系大家庭中

2、都有哪些天体?这些天体各有什么特点?” 将太阳系的一些信息进行补充整合,让孩子知道太阳系是怎样的一种天体系统。最后教材用比较特殊的天体彗星做为拓展部分,再次提高孩子探索太阳系的兴趣。【学情分析】很多学生对于太阳系有所了解,但是之前的了解很多学生只是信息非常的琐碎,本课通过学生的广泛搜索、收集资料和集中研讨,让孩子对资料提供的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有选择地进行深入了解太阳系中的一些天体等。【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收集资料,认识和了解太阳和太阳系。科学思维用分析、讨论的方法,能丰富、修正、完善原有对太阳系的认识。探究实践在阅读资料的过程中,能用图画的方式来描述太阳系。态度责任在了解

3、太阳系过程中,能持续关注其他天文现象,增进对探索宇宙的兴趣。【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分析资料,认识和了解太阳和太阳系难点能够根据资料画出相应的太阳系天体图。【教学准备】教师1.教学课件;2.班级汇总图。学生1.课前收集的关于太阳系及太阳系中各天体的资料;2.每人一份记录单。【教学过程】一、回顾引入(预设4分钟)材料准备:班级汇总图1.回顾太阳、地球、月球三球的关系和主要特点,明确太阳是一颗恒星,地球是一颗行星,月球是地球的卫星。2.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太阳系大家庭,板贴 班级汇总图3.提问:“除此之外,太阳系中还有哪些天体?”学生根据他们的原有认知进行回答,引发学生间的交流和思考。设计意图通过引导

4、学生回顾已有知识引入太阳系,并根据自己的原有认知畅谈对太阳系的认识,通过交流引发学生对探索太阳系的浓厚兴趣。二、认识太阳系(预设20分钟)材料准备:课件、记录单1画一画你知道的太阳系。(1)根据自己的了解,画出太阳系。(2)画好后,小组讨论并修改、补充。2.了解太阳。(1)小组提取太阳相关信息。小组为单位,共享组员收集的资料,阅读、研讨、提取太阳相关信息。要求按信息重要程度进行排序。(2)太阳信息发布会。小组按信息重要程度进行汇报,其他小组倾听、补充,并修正太阳系图。(预设:小组上台汇报小组分析整理后的资料;教师提醒其他小组倾听并及时增减汇报资料。)(3)教师根据学生提取的信息,综合太阳的基本

5、信息,播放太阳的基本信息课件。综合信息:太阳系是一个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受太阳引力作用而环绕其运动的其他天体在内的天体系统。太阳位于该系统的中心,并以其绝对优势的质量(约占该系统总质量的99.86%,其他一切天体只约占 0.14%)所产生的巨大引力,像原子核对周围电子一样,控制着整个系统。同时太阳还是整个太阳系中唯一能够自身发光的天体。它所发出的光和热,照亮和温暖着整个太阳系。太阳黑子、日冕等太阳活动可能会引起地球极光、磁暴和电离层扰动等现象。(4)根据学生的兴趣,教师适量介绍太阳其他一些信息,并引导学生想深入探究,互联网搜索和收集资料是科学探究一种很重要的方法。3.了解太阳系大家庭中的其他天体

6、。(1)在太阳系中除了太阳,还有许多其他的天体。让学生说说知道的天体。(2)根据汇报,教师记录补充班级汇总图(月球、金星、木星、流星、小行星等)并对应介绍教材中一些天体情况,学生修正太阳系图。有些天体我们可以用肉眼看到,但有些天体我们无法直接观察到,要借助天文望远镜还能观察到。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整合、分析、提取相关信息,并能通过不断整合的资料,不断地丰富、修正、完善太阳系图。三、交流、研讨对太阳系及太阳系中的各天体(预设10分钟)材料准备:课件、记录单1.小组讨论:太阳系有哪些天体组成?小组汇报交流:太阳系中有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等天体,它们都是行星,太阳系有八颗行

7、星;冥王星是太阳系中的一颗矮行星;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有些行星也有卫星环绕它们运行;太阳系中还有小行星、彗星、流星等小天体。太阳和围绕它运动的行星及其卫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流星等天体组成了太阳系,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2.通过刚才的课件以及自己的资料,说说这些天体各有什么特点? 小组汇报交流,教师及时在班级汇总图中表示出来,学生修正太阳系图。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视频了解太阳系中的一些重要成员,并通过不断完善太阳系图来更全面的认识太阳系。四、认识彗星(预设4分钟)材料准备:课件、记录单彗星是一种绕日轨道十分特殊的天体,我们通过课件来了解一下,请大家看看彗星有什么特殊之处。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课件了解

8、太阳系中的特殊成员彗星,感受宇宙中有许多神秘而又精彩的现象。五、课堂小结(预设2分钟)通过今天的探究我们了解了太阳系大家庭的哪些情况?太阳系大家庭中的奥秘还有很多很多,有兴趣的学生可以更深一步的去探究。设计意图通过对太阳系的总结,让学生对太阳系有一个更客观的认知,并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的宇宙的兴趣。【疑难解答】1.学生收集的资料太多,如何让学生从大量的详细的资料中提炼出我们所需要的相关信息?教师首先要提出明确的资料收集内容范围,其次汇报前要求学生进行内容的主次排列,最后汇报时要求学生必须认真倾听及时删减自己的汇报内容。【教学后记】2.八颗行星【教材简析】本课是六年级下册宇宙单元的第2课。第一课已

9、对太阳系有了初步介绍,这一节课中进一步对太阳系中八颗行星的一些探究。聚焦部分通过两个提问,考察上节课的内容和指出本课研究的方向。探索部分分为三个环节:一是阅读八颗行星的基本数据表。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八颗行星距离太阳的远近相差比较大,大小相差也比较大。二是给八颗行星排序。这个活动让学生进一步将数据进行一一比较,再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重组和排序。给八颗行星排序能够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到八颗行星排列和大小的规律。三是建立行星的位置关系模型。这个活动是这一课的主要内容。研讨部分主要讨论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让学生交流处理数据的方法。处理数据是一个难点,所以可以让学生充分表达。处理数据的方法不同,制作模型的效

10、率也会不同。第二个问题的研讨旨在让学生感受到教科书中的示意图与真实的太阳系相差甚远。学生能够体会到根据数据来建模的客观性。拓展部分,教材通过木星及其卫星的观察将观察活动延伸到课外,同时让学生意识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观测工具的进步,人类对于宇宙的认识会逐渐深入。【学情分析】学生对太阳系有了初步认识,知道太阳系中的主要组成天体。但对于太阳系中主要行星的分布情况,绝大部分学生局限于教材中的太阳系示意图,不知道真实的太阳系与此相差甚远。本节课通过数据建模让学生体会到数据建模的重要性和客观性。激发学生对事物的求真力。【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阅读资料,知道太阳系有八颗行星,它们在其特定的轨道上绕太阳运转

11、。科学思维按一定比例对数据进行处理,并能在此基础上建立行星相对位置关系模型。探究实践在建立行星位置关系模型的过程中,认识到建立模型的重要性。态度责任在了解八大行星过程中,能持续关注其他天文现象,继续增进对探索宇宙的兴趣。【教学重难点】重点建立八颗行星与太阳的相对位置关系模型。难点建模过程中学生对于各组数据的处理。【教学准备】教师1.课件2.一米长的软皮尺学生1.一米长的软皮尺2.签字笔3.学习单。【教学过程】一、回顾引入(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课件课件出示太阳系示意图,提出问题:太阳系的八颗行星有哪些?学生作答,教师继续追问:八颗行星是如何排列的呢?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回顾太阳系,引导学生回忆

12、八颗行星的名称并引领学生对八颗行星由个体到整体的认识。二、处理数据,建立模型(预设25分钟)材料准备:课件、软皮尺、签字笔、学习单1.阅读八颗行星的基本数据表。出示八颗行星的基本数据表,请学生分享从表中得到了哪些信息。根据八颗行星与太阳的平均距离数据找到距太阳“最近”和“最远”的行星。根据八颗行星的赤道直径数据找到“最大”和“最小”的行星。2.给八颗行星排序。(1)仔细观察八颗行星基本数据表,按要求在课本中给八颗行星排序。方法 1:按离太阳的远近排序。方法 2:按直径大小排序。(2)交流八颗行星排序。3.建立行星的位置关系模型。(1)小组讨论:如何确保八颗行星都能排列在皮尺上,距离太阳最远的海

13、王星应该排列在哪一个地方?0刻度是代表什么?(预设:行星均可用圆圈或圆点表示,再写上名称,虽然八大行星的基本数据表中有行星直径大小的数据,但是行星直径大小相差巨大,无法在皮尺上呈现,行星直径大小的数据无须处理。)(2)学生将处理后的数据填写在学习单上,根据处理后的数据,将八颗行星标记在皮尺上。(3)将完成后的八颗行星位置图黏在黑板上,比较太阳系示意图说说有何不同。设计意图学生通过阅读数据感受到八颗行星距离太阳远近,体积大小都相差很大。同时在对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后能建立行星位置关系模型。 三、激情研讨(预设7分钟)材料准备:课件1.学生交流:你们是如何处理数据的?有什么体会和发现?(预设:处理数

14、据的方法不同,制作模型的效率也会不同。因为处理数据是一个难点,学生可以充分交流各小组处理数据的方法。)2.引导学生思考:观察全班制作的八颗行星位置模型,你有什么新的认识或问题?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建立行星位置关系模型,发现,我们所看到的太阳系图片与真实的太阳系相差得太远,实际上八颗行星距离太阳的远近实在差异太大。根据数据来建模,学生就能够体会到建模过程的客观性。四、小结、拓展(预设3分钟)材料准备:课件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学习到了什么?布置课外观察活动:观察木星,如果有条件的同学可借助工具观察。设计意图通过对本节课的总结,让学生对太阳系八颗行星有一个更客观的认知,并通过课后观察活动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

15、的宇宙的兴趣。【疑难解答】1.学生建立的八颗行星位置模型会一样吗?针对八颗行星的实际数据,学生在建立八颗行星位置模型时需要对数据进行处理,学生处理数据的方法不同就会出现八颗行星的位置不同。在学生交流如何处理数据时,要让学生充分交流各小组处理数据的方法,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处理数据的方法不同,制作模型的效率也会不同。【教学后记】3.日食【教材简析】本课是六年级下册宇宙单元的第3课。前两节课已对太阳系有了初步介绍,这一节课中进一步通过日食这一天文现象,展开对太阳系中天体位置和天体运动的研究。聚焦部分通过提问,调查学生是否有过观察日食的经历,对日食有多少了解。这是对学情的一次检测。探索部分分为三个环节:

16、一是模拟太阳、地球、月球的三球运动,引导学生发现在某一个特殊时刻,太阳、地球和月球有可能会处在同一条直线上;二是通过三张不同大小的圆纸片,模拟日食形成过程。这个实验通过从圆纸片上开孔观察,模拟了地球上的观察角度,降低学生空间想象难度;三是将两种不同地月距离的观察结果汇总,感受近大远小的道理,并理解看到的天体大小并不能反映它们真实的大小比例关系。拓展部分介绍了金星凌日这类其他行星遮挡太阳的天文现象。通过与日食现象相比,加深学生对天体相对大小、相对距离、相关位置关系的理解,建立宇宙的空间观念意识。【学情分析】日食这一天文现象对学生来说非常有趣,很有吸引力。不少学生都听说过,且对日食的形成原理有一定

17、的认知,但真正有过观测经历的实属少数。本节课通过模拟实验来理解和验证日食形成的原理。通过前一节课的铺垫,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宇宙空间想象能力,来想象整个太阳系的天体运动形式和天体位置关系。【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模拟实验,认识到日食是日、地、月三个天体运动形成的天文现象,并了解日食形成的原理。科学思维通过模拟观测日食的形成过程,并日食现象的产生进行推理和解释。实践探究:能使用简单的模型,对天文现象进行模拟实验研究,并对研究结果进行细致记录和说明,对形成原理进行大胆想象和推测。态度责任感受到模拟实验对天文研究的重要作用,对天文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意识到太阳系中天体的运动是有规律的。【教学重难点】重点

18、运用模拟实验的方法模拟日食现象,理解日食的形成原理。难点能够对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细致的观察,进行逻辑推理和解释。【教学准备】教师课件,班级记录表。学生手电筒、地球仪、乒乓球、三张颜色和大小不同的圆纸片、支架、双面胶、学习单。【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日食的照片,日地月的模拟运动动画1.谈话:观察过日食吗?知道日食是怎么发生的吗?学生畅谈对日食相关知识的理解和相关观察经历,例如日食如何观察,日食的现象是怎样的,日食发生的原理,日食持续的时间等等。教师通过学生回答掌握学生对日食的认识层次。2.板书课题:日食。 设计意图通过对话了解学生对日食现象的认知程度,通过讨论激起学生

19、对日食现象研究的浓厚兴趣。二、模拟研究日食现象:(预设30分钟)材料准备:手电筒、地球仪、乒乓球、三张颜色和大小不同的圆纸片、支架、双面胶、学习单、记录表(一)模拟三球运动1.学生四人一组,借助手电筒模拟太阳发光,地球仪模拟地球,乒乓球模拟月球。其中1人将手电筒的光照向地球,1人模拟月球围绕地球公转。2.交流讨论:在运动过程中,观察太阳、月球、地球三者的位置关系,特别是有没有比较特殊的位置关系。(预设:在某一个特殊时刻,太阳、地球和月球有可能会处在同一条直线上,手电筒的光线有可能会被挡住。)(二)模拟日食1.思考:当太阳、月球、地球三者在一条直线上时,月球真的能完全挡住太阳吗?2.模拟实验(1

20、)实验材料安装摆放:用三个大小不等的圆纸片分别代表太阳、月球、地球,用夹子固定到支架上,并适当调整高度,使三者的圆心在同一高度上。地球与月球较近,太阳放在较远的位置,三者摆在一条直线上。(2)开孔观察:在代表地球的圆纸片中心开一个小孔,模拟从地球上观察的视角。通过小孔,观察月球和太阳的遮挡情况。(3)模拟远近两种距离观察:先将月球放到距离地球较近的1号位置。(预设:恰好能观察到月球刚好完全挡住太阳)。再将月球放到距离地球较远的2号位置(预设:太阳有一小圈没有被月球遮挡,露出细细一圈环状)。(4)记录观察结果:用斜线阴影表示两个位置太阳的遮挡情况,并画在圆纸片上。(三)汇总观察结果1.汇总观察结

21、果学生将代表 1 号位置(近)和 2 号位置(远)所看到的日食现象圆片纸张贴在班级汇总表中。2.研讨1:在模拟实验中,观察到日食现象了吗?远近两个位置分别得到了什么观察结果?(预设:观察到了日食现象。在较近的1号位置,整个太阳都被完全遮挡,整个圆纸片都画了阴影。在较远的2号位置,太阳中间大部分都被遮挡,露出外面一圈环状。)3.教师课件出示:1号位置发生的现象称为日全食,2号位置发生的现象称为日环食。如果没有在中心线上观察,还能看到部分遮挡的日偏食。4.思考:月亮比太阳小很多为什么能完全遮挡住太阳?(预设:月球虽小,但太阳距离非常远,近大远小关系,使得月球能完全遮住太阳。)教师课件出示:太阳的直

22、径大约是月球的400倍。地平均距离和月地平均距离恰好也是大约400倍。如此一来,当我们从地球上观察时,两者的大小非常接近。5.研讨2:你觉得太阳系是一个怎样的天体系统?(从位置、大小、距离等方面说一说)(预设:太阳系非常巨大,不同天体之间的距离非常遥远,从地球上观察到的结果,远不能反应它们真实的大小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模拟实验的方法,让学生观测宇宙天体相互运动产生的现象。让学生认识到模拟实验也是一种重要的实验方法,并对模拟实验的结果进行推理和解释。三、趣味拓展(预设:3分钟)材料准备:课件1.进一步了解日食:(1)日食出现的时间。日食总是发生在农历初一,此时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如果三者

23、正好处在一条直线时,月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月球身后的黑影正好落到地球上,这时发生日食现象。(2)日出出现的种类和频率。日食一般分为日全食、日偏食、日环食。日食每年都会发生2-5次,但由于能观测到的地点很有限,而且观测地点每次都会发生变化,所有同一个地点要隔好几年才能看到一次日食。2.认识金星凌日(1)什么是金星凌日金星运行到太阳与地球之间,恰巧三者排成一条直线时,就会出现金星凌日天象。凌日现象发生时,地球上的人们会看到金星在太阳的圆面上缓缓移动,从太阳的东侧边缘进入,最后从太阳西侧边缘移出。但是凌日现象发生时,金星看上去只有一个小黑点。(2)研讨:为什么金星直径与地球差不多,但看上去却

24、这么小。(预设:金星距离地球比月球距离地球要远得多。)设计意图补充日食的其他相关知识,让学生对日食现象有更全面的了解。对比金星凌日的想象,让学生感受到日食奇妙与特殊。四、课堂小结(预设:2分钟)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日食的形成原理。通过与金星凌日现象的对比,我们再次感受到在太阳系中,各个天体之间的距离极为遥远,它们的真实大小与我们平时所观察到的差距极大。设计意图通过对一些天文现象的对比了解,对太阳系的宇宙空间有一个初步感知。【疑难解答】1.学生在做模拟实验时,日、月、地每次都能在同一条直线上,为什么现实生活中却一年仅有几次呢? 月球绕地球旋转的圆面,并不是水平的,而是有一定的倾斜角度的,这

25、使得月球每次旋转到日地之间,有时位置偏上,有时位置偏下,而正好居中并在同一条直线上的几率却很低。2.日食每年都会发生,为什么我们看到的却很少呢,很多学生表示从来没有看到过?日食虽然每年都能发生好几次,但能观测到的区域却不大。整个地球那么大,每次日食只有一小部分区域的人们能看到。而这一小部分区域的人,大部分只能看到日偏食,如果不注意的话天空变化不大。只有更小部分区域可以看到整个天空变暗的日全食。再加上天气等因素,最终亲眼目睹到日食现象的几率就变得非常小了。【教学后记】4.认识星座【教材简析】本课是六年级下册宇宙单元的第4课。从本节课开始,教材通过两课时开展对星座的学习和认识。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初步

26、了解星座,并通过北斗七星模型的建立,去客观真实地了解星座并建立星座的正确概念。聚焦部分通过提问,调查学生对星座的前概念和原认知。学生的星座概念很多是通过神话故事,动画作品,星座运势等非正式的学习渠道,缺乏科学性。探索部分分为两个个环节:一是初步了解星座。通过介绍星座的由来,强调星座是人类认识星空的产物,是人们约定俗成的,仅此而已。二是建一个星座模型。将小球用长短不同的细线悬吊在一些特定的位置,通过照射投影出北斗七星的样子。但随着照射角度的变化,七颗星星投影组成的图案也随之变化。通过不同角度的观察,研讨分析观察结果的成因,通过这样的模型让学生了解到星座只是不同远近不互相干的一些星星在夜空的组成的

27、图案而已,并非神话传说中的神仙或动物的塑像,更不能决定人的命运,建立起星座的客观认知。拓展部分引入了“光年”这个科学词汇,并一一介绍了北斗七星七颗恒星与地球的距离,给学生带来震撼的同时,使得学生对宇宙的空间产生新的认识。【学情分析】 本节课虽不是学生初次听说星座这个词汇,但学生对于星座的认知往往受到现实生活中一些错误概念的影响,需要教师通过引导,为学生建立正确的概念。同时,星座的知识已跳脱太阳系,来到了更广阔的宇宙空间。这也学生需要发挥更充足的空间想象能力,让自己逐步从平面走向立体,从模型走向宇宙空间,建立起正确的星座概念【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模型观察,认识到星座是远近不同、没有联系的恒星在

28、天空中的视觉图像。如果从不同角度观察,星座的图形也会不同。科学思维展开空间想象,对模型进行合理推理并做出解释。科学实践:制作星座模型,通过模型进行观察想象,对观察结果提出自己的观点,在实践中认识到建立模型的重要性。态度责任对天文知识充满探究欲望,意识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于宇宙的认识会越来越多。【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星座模型,建立星座的正确概念认知。难点对星座模型不同视角的观察结果,进行合理推理并作出解释。【教学准备】教师课件、班级记录表。学生纸板、细线、橡皮泥、手电筒、记录单等。【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天空星座图1.谈话:你知道哪些有关星座的知识?是如何知道的

29、?学生畅谈对对星座的了解。教师课件出示:为了方便辨认,人们把看起来相互之间距离保持不变的星星分成一群,划分出不同的区域。根据形态想象成人、动物或其他物体的形状,并且给他们命名。天空中这些被人们分成的许多区域就称为星座。2.板书课题:认识星座。 设计意图通过对话了解学生对星座的了解程度,通过讨论激起学生对星座研究的浓厚兴趣。二、认识星座:(预设30分钟)材料准备:纸板、细线、橡皮泥、手电筒、记录单等(二)认识星座1.教师课件出示:为了方便辨认,人们把看起来相互之间距离保持不变的星星分成一群,划分成不同的区域。根据形态想象成人、动物或其他物体的形状,并且给他们命名。天空中这些被人们分成的许多区域就

30、称为星座。2.展示全天88星座图:不同的国家一开始对星座的划分有所不同,1928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统一将全天星空划分为88个星座。3.小结:星座是人类认识星空的产物,是人们约定俗成的,并非什么神话传说中所谓的神仙或其他动物的塑像,更不能决定人的命运等。(二)建一个星座模型1.课件展示:北半球天空最重要的星象之一:北斗七星2.建立北斗七星模型(1)模型制作:找一张边长为50厘米左右的正方形纸板,按图所示打上7个小孔。在17号小孔上分别挂上15厘米、12厘米、15厘米、17厘米、27厘米、27厘米、14厘米长的细线,并在细线下端挂上大小相同的橡皮泥小球。(2)投影观察:将模型悬挂,用手电筒从不同

31、的角度照射,投下一组影子,并将多组投影记录下来。(3)说一说你的发现。(预设:不同角度投影的结果不同,当手电筒从正面照射时,投影的结果正好是北斗七星的勺子形)(三)研讨1.研讨问题1:我们画下来的星座图像相同吗?为什么会不同呢?学生将不同视角的投影结果汇总,比较各个投影图像的区别,讨论产生区别的原因。(预设:不同角度产生的投影结果各不相同,有些小球影子靠得更近了,有些小球的影子离得更远了。这是因为视角的不同而产生的变化。)2.研讨问题2:哪一个图像和北斗七星的形状相同?(预设:当模型按设计图摆放,并从正面照射时,橡皮泥小球的影子构成了一个北斗七星的勺子形。)教师补充,这个角度正是从地球看过去的

32、角度。3.研讨问题3:建立星座模型的活动给了我们什么启发?我们对星座有了什么新的认识?学生畅言自己对星座新的认知。教师补充:在用投影机的光从不同角度照射星座模型时,我们看到的七颗星组成的不同图形,就如同我们坐在宇宙飞船上绕这七颗星转动一周所看到的不同景象。设计意图借助模型,对宇宙空间的天体进行不同角度的模拟观察,让学生感受到宇宙空间中不同视角的观察结果,意识到星座中各个恒星之间是没有关联的,星座图只是一种人为想象图形。三、趣味拓展(预设:3分钟)1.认识距离单位“光年”:北斗七星的七颗星分布在距离我们几十到一百多光年远的宇宙空间里。光年:光年是一个长度单位,一般被用于衡量天体之间的距离。意思指

33、:光在宇宙真空中沿直线经过一年时间的距离。光速大约是30万千米/秒,那么一光年大约是94600亿千米。2.了解北斗七星中七颗恒星距离地球的实际距离。摇光距离地球约101光年,开阳距离地球约78光年,玉衡距离地球约81光年,天权距离地球约81光年,天玑距离地球约84光年,天枢距离地球约124光年,天璇距离地球约79光年。设计意图补充光年等天文知识,让学生对北斗七星的七颗恒星有更具体的了解,再次认识到七颗恒星并不在同一平面空间上,相互之间没有联系。四、课堂小结(预设:2分钟)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认识了星座的由来,了解了星座的形成。一个星座实际是由远近不同、没有关联的恒星在天空中组成的视觉图像而已。

34、星座是人类认识星空的产物,是人们约定俗成的,并非什么神话传说中所谓的神仙或其他动物的塑像,更不能决定人的命运。设计意图通过对星座图形由来的总结,让学生对星座有一个更客观的认知。【疑难解答】1.学生对这个模型为什么要这样建立产生疑问,这七个小球的悬挂点位和悬挂长度是如何确定的?这是以地球观察的视角,根据七颗恒星距离地球的实际方向和距离得出的模型制作点位。2.尽管使用了模型观察,但部分学生空间想象能力不足,一下子对复杂的模型观察结果难以认知。教师可以先给出一些简单的器材,例如三颗小球,从教室里不同角度观察到的三颗小球,有的呈一条直线,有的呈三角排列,有的排列紧密,有的排列松散。在宇宙空间中,不同方

35、位观察到的结果不同,而星座图形只是从地球的视角上得到的观察结果。【教学后记】5.夏季星座【教材简析】本课是六年级下册宇宙单元的第5课。本节课在初步认识星座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会利用星座寻找方向,认识夏季的主要星座,以及借助活动星盘观星。聚焦部分引导学生思考星座的作用以及如何认识星座,让学生对星座的意义有进一步的思考。探索部分分三个环节,一是利用星座寻找方向,学习如何借助北斗七星寻找北极星,确认正北方向。这对整个星空的方位确定也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二是认识夏季的主要星座,通过寻找亮星的方式,分别认识织女星、牛郎星、天津四这组成“夏季大三角”的三颗亮星。在此基础上认识这三颗亮星所在的天琴座、天

36、鹅座、天鹰座这三个星座。在教学中,也引入了关于星座的一些传说故事,增加趣味性。三是利用活动星盘观星,将星座学习活动从课堂延伸至课外。研讨部分共同讨论“认识星座有什么作用”以及“有哪些辨认星座的方法”这两个问题,强调星座的天文地理意义,避免学生被一些错误的星座知识影响。【学情分析】 本课在学生认识了星座的基础上开展教学。教学内容主要是学会利用星座找方向,认识夏季主要星座的特征,最后利用活动观星盘观星,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开展观星活动。特别是现在的城市夜空观星条件普遍比较差,在教学中尽可能创造机会让学生借助工具开展观星交流活动。【教学目标】科学观念知道北斗七星是大熊星座的明显标志,认识天鹰座、牛郎星等

37、夏季的主要的星座及亮星,了解星座命名的产生。科学思维能根据北斗七星的位置,找出北极星,通过特征观察,辨认出不同的星座。科学实践:在星图上认出北斗七星,找出北极星的位置,掌握星盘的使用方法,在夜空中寻找相应的星座。态度责任培养观星等天文活动的兴趣,意识到星座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认识到较长时间内持续地观察星空活动的意义。【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北斗七星寻找北极星,认识夏季主要星座。难点学会星座辨认方法并运用到实际中去。【教学准备】教师课件、星座图片、观星软件。学生活动星盘。【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夏季星空图1.谈话:夏季是观察星空的好季节,天空中有许多亮星,可以帮助我们识别一

38、些星座,那星座有什么作用呢?学生畅谈星座的作用。教师课件出示:在古代,星座是人们观测天象和夜间辨别方向的重要工具。 例如北极星可以帮助大家在夜间辨识方向。思考:我们该如何去认识天空中的星座。2.板书课题:夏季星座。设计意图通过对话了解学生对星座用途的了解,通过讨论激起学生对夏季星座的浓厚兴趣。二、认识夏季星座:(预设25分钟)材料准备:课件、活动星盘,观星软件等(三)利用星座找方向1.认识北极星:北极星可以帮助大家在夜间辨别方向,可是北极星是一颗不太亮的星,但我们可以利用北斗七星较容易地找到它。2.教师课件出示北极星、北斗七星及大熊星座的图片,认识大熊星座。思考讨论:如何通过北斗七星寻找北极星

39、。3.教师课件出示:由北斗七星勺子前端(勺口)的两颗星连线向外延长约 5 倍的距离,就能找到北极星。(二)认识夏季星座1.出示夏季星空图,教师提供认识星座的一些方法。(1)定方向。(2)找明显特征。引导学生思考:图中的星座有何明显的标志?(3)找亮星,定星座。织女星、牛郎星和天津四是夏季星空中有名的亮星,形成一个三角形,被称为“夏季大三角”。找到它们,也就找到了天琴、天鹅、天鹰三个星座。2.教师介绍牛郎织女的民间故事,然后再请学生说一说天琴、天鹰星座的主要标志是什么。(预设:织女星下方有四颗较暗的小星,牛郎星左右两侧各有2颗较暗的小星。)3.通过找亮星,寻星座的方法,教师介绍心宿二及所在的天蝎

40、座。(三)学习使用活动星盘观星1.学习如何使用活动星盘学生准备好事先制作好的活动观星盘。教师讲解活动观星盘的使用方法:将活动观星盘举过头顶,并转动观星盘,让盘上的“北斗七星”与天空中的北斗七星处于大致相同的方位,根据盘中的星座来认识天上的星座。2.课外观星根据学生情况成立班级观星课外小组,并在适当时间组织几次观星活动。教师强调有关课外观星的安全事项。设计意图通过星座寻找方向,认识夏季主要星座,学会使用星盘观星等教学活动,充分激起学生研究星座的兴趣,了解更多关于星座的知识。三、研讨星座的意义(预设5分钟)1.研讨问题1:认识星座有什么作用?教师给出具体情景:例如在一望无际的海上,在一片荒芜的空地

41、。学生展开讨论思考,(预设:寻找方向,神话故事,预测未来等等。)教师对学生的正确回答给予肯定,对错误的回答进行正确引导。2.研讨问题2:我们有哪些辨识星座的方法?学生回顾认识星座的主要方法。(预设:定方向,找明显特征;找亮星确定星座。)设计意图通过思辨,让学生对星座的产生和意义建立起客观正确的认识。四、课后拓展(预设:3分钟)1.手机观星:教师投屏观星软件,介绍软件的使用方法。安排学生利用观星软件进行观星。设计意图调用现代化的观星工具,拉近了学生与星座的距离,让更多学生感受星座的魅力。五、课堂小结(预设:2分钟)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已经认识了夏季的一些主要星座,并学会了活动星盘和观星软件两种观

42、星工具,希望大家在课后利用好两种工具,积极开展观星活动,并做好观星记录。【疑难解答】1.学生对星座的认识,不少都根深蒂固地停留在星座运势上,缺少对星座的正确认知。首先要向学生充分解释星座的产生和命名缘由。其次要向学生解释,类似占星术其实就是一种西方的迷信活动,由于古人对宇宙缺乏认识,有时就会通过各种联想将很多未知的事物与天空中神秘的星座联系起来。2.学生对天鹰座、天鹅座、天津四等几个名字经常要搞混。星座和恒星的命名,有的沿用了古代中国的命名方式,有的是西方的命名方式,它们一般都出自古代的神话传说。其中牛郎、织女、天津都出自中国古代神话,天津是中国古代星官(类似星座的概念)之一,天津意为天河的渡

43、口,牛郎织女相会,就要通过“天津”这个“天河渡口”才能实现。而天鹰,天鹅,天琴,则都是出自古代希腊的神话传说。【教学后记】6.浩瀚的宇宙【教材简析】本课是六年级下册宇宙单元的第6课。之前的教学中学生已经知道了日、地、月系统,并逐渐了解了太阳系。本课将引发学生思考,太阳系以外的银河系是一个怎样的星系?并扩展到银河系以外的星系,引发学生对宇宙的结构和空间的想象。探索部分分为三个环节:一是引导学生认识银河系,用一系列数据来说明银河系的规模,并给出了银河系的“侧视图”和“结构图”,当学生有了前面学习太阳系的空间感之后,再来认识银河系就有了一定的基础;二是建立银河系模型,学生将根据银河系的“侧视图”,利

44、用陀螺、纸片、米粒、胶水等材料建立银河系模型;三是拓展认识河外星系。学生通过对河外星系的了解,认识到银河系并非宇宙的边界,银河系外还有广阔的宇宙空间,体会到宇宙的浩瀚及无穷魅力。【学情分析】在之前的课程中学生已经知道了日、地、月系统,并逐渐了解了太阳系,但是对整体的宇宙系统概念相对模糊。学生在之前的科学学习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比较、想象能力,并能用简单的词句进行描述和表达,这些知识和技能储备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阅读资料及模拟活动,知道宇宙空间分布着不同的天体系统,认识到宇宙的运动状态是不断变化着的、膨胀着的,其组成天体也是运动变化着的。科学思维用模拟的方法,能

45、类比概括出银河系的部分基本结构和特征。探究实践在制作银河系模型过程中,能够利用简单工具模拟出银河系部分基本结构并对模型进行评价和改进,而且能够根据模型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态度责任在建立模型过程中,能认识到模型建设的重要性,能意识到宇宙的运动性和变化性,增强对宇宙科学的探索热情。【教学重难点】重点学生能对宇宙的结构和运动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在头脑中建立起有关宇宙系统的概念。难点学生能根据已知银河系的结构作出模型,并可以对宇宙结构进行想象和描述。【教学准备】教师1.班级记录表。学生1.陀螺、纸片、米粒、胶水;2.学生活动手册等。【教学过程】一、畅想宇宙(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课件,星空、宇宙的图片

46、。1.课件出示星空、宇宙天体的图片引导:天空中的每一颗恒星都类似太阳一样发光发热,也有可能组成类似太阳系一样的天体系统。看星空我们就知道有许多这样的系统。同时,我们的太阳系属于一个恒星集团银河系。2.激发学生对银河系或宇宙的兴趣提问:银河系到底是怎样的一个星系?宇宙中还有类似的星系吗?宇宙有多大?3.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宇宙进行小组交流。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观察星空、宇宙的图片,激发对宇宙的好奇心,并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星系或宇宙。二、认识银河系(预设30分钟)材料准备:课件、陀螺、纸片、米粒、胶水、学生活动手册。(一)初识银河系1.介绍银河系教师介绍银河系的基本情况和数据,出示银河系的“侧视图”和“结构图”,标记出太阳在银河系中的大致位置。(PPT图片)2.学生交流思考(1)提问:你觉得银河系像什么?你能描述银河系的形状有什么特点吗?你认为宇宙有多大?假设外星人给我们写信,通讯地址的层级关系是怎样的?(2)学生交流: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小组分享交流。(3)老师总结:老师概括性总结学生观点,客观描述银河系各部分结构,科普光年的概念,梳理宇宙结构,及时纠正学生错误认知。(二)制作银河系模型1.教师出示制作银河系模型材料:陀螺、纸片、米粒、胶水2.讲解制作方法,学生观察在纸片上模拟画出银河系的“核球”和几条“旋臂”,把一些米粒粘在纸片上,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科学 > 教科版(2024) > 六年级下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宇宙》教案(2023春新课标版).doc)为本站会员(luzy369)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