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章第二章 社会工作专业实习的社会工作专业实习的理论基础理论基础【章节概述章节概述】1.理论的功用在于描述事物,解释、预测和解决问题,理论是人类具体行动的指南。社会工作专业实习中的理论及其应用是帮助社会工作者解决助人问题过程中出现的困难的必然要素,能有效地帮助社会工作者澄清社会问题和受助者个人的困境,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发展出解决问题的相关技巧和策略。2.建立和发展社会工作理论的目的在于:一是发展出社会工作领域独有的概念,从而使它们能更精确地描述和分析助人实践中的问题;二是有助于弥补理论解释和分析功能的不足。第一节 认知学习理论 认知-目的说、认知-发现说、认知-接受说、认知-指导说第二节
2、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的核心观点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论第三节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罗杰斯的人本学习论第四节 当代学习理论的主要学说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生态系统理论、体验式学习理论、场域理论【章节概述章节概述】第一节第一节 认知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 认知是指认识的过程以及对认识过程的分析。认知过程包括感知、领悟和推理等几个相对独立的阶段。学习的认知理论兴起于德国,发展于美国。认知派理论家认为学习在于内部认知的变化,学习是比刺激反应联结更复杂的过程,注重解释学习行为的中间过程,即目的、意义等。关注学习过程才能抓住控制学习的可变因素,才能抓住学习过程的关键。一、托夫曼认知一、
3、托夫曼认知-目的说目的说 美国心理学家托夫曼受行为主义理论和格式塔心理学的影响,形成了他独有的认知目的说。一切学习都是有目的的活动,学习者的学习行为显而易见地受目标的指导,具有目的性。学习达到目的的手段或途径是以对环境条件的认知为前提的,有机体的学习不仅具有目的性,而且具有认知性。在托夫曼的学习理论中,目的和认知是两个重要的中介变量。提出“潜伏学习”的概念,动物在未获得强化前已出现学习倾向,只不过未表现出来,所以称为“潜伏学习”。一、托夫曼认知一、托夫曼认知-目的说目的说 托夫曼的认知目的说对社会工作专业实习在设计目的与目标时具有直接指导意义。从学校方面看,每一次组织学生开展专业实习都是有目的
4、的,即服务于专业培养目标,专业人才成长。但这一目标的实现程度最终取决于实习学生带着清晰的目的,保持敏锐的实习方向,自觉在实习进程中随时调整目标,不断明确方向,保证实习工作的扎实落实。二、布鲁纳认知二、布鲁纳认知-发现说发现说 布鲁纳的认知学习理论是建立在对人类学习进行研究的基础上的,所谈的认知是抽象思维水平的认知。其基本观点有:学习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认知结构是指反映事物之间稳定联系或关系的内部认识系统,或者说,是某一学习者的观念的全部内容与组织。学习由一系列过程组成:新知识的获得、知识的转化和评价。强调对学科的基本结构的学习,掌握某一学术领域概括化了的基本原理或思想。提倡发现学习。所
5、谓发现学习就是让学生独立思考,改组材料,自行发现掌握知识原理原则的学习方法。二、布鲁纳认知二、布鲁纳认知-发现说发现说 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是值得重视的一种学习理论。它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独立性,强调理解的作用,强调认知结构与教材基本结构的结合,这些都对我们设计与定位社会工作专业实习有很大启发。充分重视学生在专业实习中的主动性与创造性,鼓励学生在模仿的基础上敢于创新,肯定学生自己对实习经验的加工与反思,都是符合当代教育教学理念的积极取向。三、奥苏伯尔认知三、奥苏伯尔认知-接受说接受说 奥苏伯尔是美国当代认知派心理学家,他的学习理论被称为认知接受说,主要观点有: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接受学习而不是发现学
6、习,接受学习是指学习的主要内容基本上是以定论的形式被学生接受的。接受学习强调从一般到个别,发现学习强调从个别到一般。对学生来讲,学习不包括任何发现,只要求学生把教学内容加以内化(即把它结合进自己的认知结构之内),以便将来能够将其再现或派作他用。学生学习以有意义的学习为主。学习的实质在于学习者能在学习新知识时,与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之间建立起非人为的实质性联系。三、奥苏伯尔认知三、奥苏伯尔认知-接受说接受说 奥苏伯尔的认知接受说强调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接受,重视学生有意义的学习,反对机械学习。他倡导对学科教材知识的尊重与巩固,主张学生夯实基础,有利于实习组织者对基础知识、教材信息的强调与重视。然而,社
7、会工作专业实习有大量超越知识信息的空间,需要实习生在知识信息的基础上觉察品德、价值观与信念。为此,指导学生主动生成与形成意义就显得尤为重要。四、加涅认知四、加涅认知-指导说指导说 加涅是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心理学家,20世纪60年代之前他是一个联结主义者,之后他接受了认知派的观点,主要倾向于认知理论,主要观点有:提出关于“累积学习的一般模式”。加涅认为学习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前面的学习是后继学习的基础,概括出累积学习的一般模式:连锁辨别具体概念定义概念规则高级规则。提出学习过程的八个阶段,即动机阶段、了解阶段、获得阶段、保持阶段、回忆阶段、概括阶段、作业阶段和反馈阶段。主张对学生学习采用指导法。所谓
8、指导法,就是给学生最充分的指导,使学生沿着仔细规定的学习程序进行学习。四、加涅认知四、加涅认知-指导说指导说 加涅是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心理学家,20世纪60年代之前他是一个联结主义者,之后他接受了认知派的观点,主要倾向于认知理论,主要观点有:提出关于“累积学习的一般模式”:连锁辨别具体概念定义概念规则高级规则。提出学习过程的八个阶段,即动机阶段、了解阶段、获得阶段、保持阶段、回忆阶段、概括阶段、作业阶段和反馈阶段。主张对学生学习采用指导法,给学生最充分的指导,使学生沿着仔细规定的学习程序进行学习。加涅指出最常用的教学步骤有:一是激发学生回忆以前学到的知识能力;二是激活学生的学习心向;三是直接提供
9、种种适当的刺激;四是反馈的准备。四、加涅认知四、加涅认知-指导说指导说 加涅总结的“知识积累六步骤”、“学习过程八阶段”、“教学步骤四环节”对设计和督导社会工作专业实习显示出特别具体并具有操作性的指导意义,可以直接迁移到实习工作的组织程序、督导环节以及反思框架中。第二节第二节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一、行为主义学习的核心一、行为主义学习的核心观点观点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behavioral learning theory)的核心观点是:将学习看作个体外显行为改变的历程,对学习时个体内在心理历程是否改变一般不予解释。行为主义认为社会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对服务对象的不适当行为进行治疗或矫正,
10、它不依据心理分析或认知理论而是应用行为心理学的理论(如条件反射、条件运算、学习理论等)与方法(如试验等)来完成这一任务。它认为,社会工作就是要帮助服务对象学习和掌握恰当的反应模式。二、班杜拉的社会学习论二、班杜拉的社会学习论 班杜拉属于新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其社会学习论的观点介于行为论与认知论之间,将学习看作个体模仿别人行为的过程,它的特征为:给予认知、思维等心理因素在行为调节中的作用以足够的重视;把认知、思维看成是积极、主动的过程;强调研究方法的客观性;主张学习可由观察模仿而产生。从总体上看,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外在环境对学习的影响。参考资料:叶浩生西方心理学的历史与体系,259页,人民教育
11、出版社,2014。二、班杜拉的社会学习二、班杜拉的社会学习论论(一)对经典行为主义和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一)对经典行为主义和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质疑质疑1.学习真如斯金纳所说的那样仅仅是直接学习吗?2.强化真的是影响学习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吗?3.强化真的只有直接强化这一种类型吗?4.假若个体在接触某一情境之后,其外显行为没有发生明显的改变,他果真就没有“学习”吗?5.人的一切行为果真都是由环境所决定的吗?二、班杜拉的社会学习论二、班杜拉的社会学习论(二)社会学习论的(二)社会学习论的主要内容主要内容学习理论的三元取向对学习实质的看法:学习的产生得自观察与模仿模仿学习的方式观察学习的心理过程自
12、我效能理论二、班杜拉的社会学习论二、班杜拉的社会学习论(二)社会学习论的主要内容(二)社会学习论的主要内容1.学习理论的三元取向 行为、环境和个人内在诸因素(包括个体的期待、信念、目标、意志、情绪和情感等)三者之间是相互影响、交互决定的,它们构成了三角互动关系。个人环境行为二、班杜拉的社会学习论二、班杜拉的社会学习论(二)社会学习论的主要(二)社会学习论的主要内容内容2.对学习实质的看法:学习的产生得自观察与模仿 观察学习(observational learning)观察学习是人类的重要学习方式,又称为无尝试学习、不需要练习的学习、社会学习、模仿学习或替代性学习,指学习者通过对榜样人物的行为
13、及结果的观察而进行的学习,这种学习不需要学习者亲身经历刺激反应联结,是只从别人的学习经验即能学到新经验的学习方式。二、班杜拉的社会学习论二、班杜拉的社会学习论(二)社会学习论的主要(二)社会学习论的主要内容内容2.对学习实质的看法:学习的产生得自观察与模仿 观察学习的四个特点 观察学习不一定具有外显的行为反应;观察学习不一定依赖直接强化;观察学习具有认知性;观察学习不是机械式反应。二、班杜拉的社会学习论二、班杜拉的社会学习论(二)社会学习论的主要(二)社会学习论的主要内容内容3.模仿学习的方式直接模仿 直接模仿是一种最简单的模仿学习方式。人类生活中的基本生活知识与技能都是经由直接模仿学习来的。
14、综合模仿 综合模仿是一种较复杂的模仿学习方式。学习者经模仿历程而学到的行为,未必直接得自某个榜样,而是综合多次所见而形成自己的行为。象征模仿 象征模仿指指学习者所模仿的,不是榜样的具体行为,而是其性格或行为所代表的意义。抽象模仿 抽象模仿指学习者观察学习所学到的是抽象的原则,而不是具体的行为。二、班杜拉的社会学习论二、班杜拉的社会学习论(二)社会学习论的主要(二)社会学习论的主要内容内容4.观察学习的心理过程注意阶注意阶段段 注意阶段是指学习者对被观察者的特征进行有选择的观察。注意是观察学习发生的前提条件。保持阶保持阶段段 保持阶段是指将观察到的信息转化为符号的形式并贮存在长时记忆中。生成阶生
15、成阶段段 生成阶段是指将符号化的内容转化为相应的行为的过程。动机阶动机阶段段 若要一个人表现出所习得的行为,就必须有适当的诱因动机。二、班杜拉的社会学习论二、班杜拉的社会学习论(二)社会学习论的主要(二)社会学习论的主要内容内容5.自我效能理论 自我效能指个体对自己能否成功地完成某项任务的主观判断、评价和信念。自我效能感是对自己胜任某项工作的体验。自我效能知觉是对自己能否胜任某项工作的评估。影响自我效能知觉的因素:过去行为的成败经验、通过观察示范行为获得替代性经验、语言说服、情绪和身体状态、归因。第三节第三节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这是以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胡塞尔与舒茨的现象学
16、与布鲁默的符号互动主义等为基础而形成的社会工作理论。人本主义认为,每个人都生活在一个“意义世界”里面,每个人的“意义世界”都是通过自己对这个世界的“理解”或“解释”建立起来的。当人们的“理解”或“解释”过程发生困难(如对现在与过去的理解出现不一致,自己与他人的理解出现不一致)时,问题就出现了。社会工作者的任务就是要努力“理解”这些人(服务对象)的“意义世界”及其内在矛盾,帮助他们顺利重构自己的“意义世界”。一、一、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马斯洛认为,人类具有不同的需求层次,生存和安全是最低层次最重要最基本的需求,这类需求决定人类的行为直到获得满足。只有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后,次层
17、次的从属与爱的需求和自尊的需求才会产生。当次层次的需求得到一定满足后,更高层次的认知需求、审美需求、自我实现需求继而产生,于是便会出现满足这些更高层次需求的行为。一、一、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一、一、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马斯洛认为,教学活动应与学生需求相配合,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动机层次,只有低层次的需求获得满足,高层次的需求才能被激励。马斯洛主张教学活动的设计应因人而异,这是因为学生的成就动机因人、因情境而异。对于有高成就动机的学生,宜给予挑战性的任务,通过严格评分、纠正式回馈、探究新的问题等途径,引导激发更高的动机。对于成就动机较低者,可以给些挑战性不大的任务
18、,通过从宽评分,及时帮助解决难题等方法,不断增强其成功表现和体验,逐步引向更高层次的发展需求。二、罗杰斯的人本学习论二、罗杰斯的人本学习论 罗杰斯在实践和理论中首次倡导非指示疗法和患者中心疗法,提出“以人为中心”的理论,并将这个理论扩大和推广到教育改革的实践中,形成了人本主义的教育教学理论。二、罗杰斯的人本学习论二、罗杰斯的人本学习论强调学习中人的因素和“学习者中心”,认为学习者是有目的、能够选择自己行为并从中得到满足的人,每个人存在于以自己为中心的不断变化的经验世界之中。强调影响个人学习的主要因素是心理,个体总是按照自己对环境的知觉及其对知觉的解释做出反应。主张有意义的学习。所谓有意义的学习
19、,即在智育方面,能活用知识;在情育方面,能用与以前不同的观点来看待自己,能开放地接受自己与他人,因而更自信,更成熟。促进学习者学会适应变化和学会如何学习。二、罗杰斯的人本学习论二、罗杰斯的人本学习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突破了长期以来两大学派在学习心理研究上主要对动物学习进行实验研究的局限,注意对人学习的研究,注意促使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和适应变化,重视学习者的主动性及人的价值观、态度体系和情感等心理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主张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对有意义学习的促进作用等,对现代教育观念的确立和教学改革都有启发意义。第四节第四节 当代学习理论的主要学说当代学习理论的主要学说 建构主义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理论
20、生态系统理论体验式学习理论场域理论一、建构主义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习理论(一)知识观课本知识只是关于某种现象的较为可靠的解释或假设,并不是解释现实世界的“绝对参照”。任何知识在被个体接收之前,对个体来说都是没有意义的,也无权威性可言。一、建构主义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习理论(二)学习观(二)学习观学习过程包含两方面的建构:对新信息的意义的建构、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学习者不是被动接收信息刺激,而是主动建构意义。一、建构主义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习理论(三)教育观(三)教育观合作学习。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于事物的理解,不同的人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方面,不存在唯一标准的理解,学习者通过合作使
21、自身理解更加丰富和全面。重视已有经验。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师生角色的转换。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并将监控学习和探索的责任由教师为主转向以学生为主,最终使学生达到独立学习的程度。二、生态系统理论二、生态系统理论 社会生态系统理论在社会学、社会工作学界被简称为生态系统理论,它是用以考察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交互关系的理论。其主要观点是:人生来就有与环境和其他人互动的能力,人与环境的关系是互惠的,个人能够与环境形成良好的调适关系。个人行动是有目的的,人类遵循适者生存的法则。个人的意义是环境赋予的,理解个人,必须将其置于环境之中。个人的问题是生活过程中的问题,对个人问题的理解和判定也必
22、须在其生存的环境中来进行。二、生态系统理论二、生态系统理论布朗芬布伦纳二、生态系统理论二、生态系统理论查尔斯扎斯特罗三、体验式学习理论三、体验式学习理论(一)体验式学习的定义(一)体验式学习的定义 体验式学习注重为学习者提供真实或模拟的环境和活动,让学习者通过个人在人际活动中的充分参与来获得个人经验、感受、觉悟并与他人进行交流和分享,通过反思再总结并提升为理论或成果,最后将理论或成果投入到应用实践中。三、体验式学习理论三、体验式学习理论(二)体验式学习理论的发展(二)体验式学习理论的发展20世纪初期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经验”20世纪70年代:以学者为中心的体验式学习1984体验式学习:学习发展
23、的源泉:构建出完整的体验式学习理论三、体验式学习理论三、体验式学习理论 库伯把学习定义为:“学习是体验的转换并创造知识的过程。”四、场域理论四、场域理论(一)考夫卡场域理论(一)考夫卡场域理论 人的每一个行动均被行动所发生的场域影响,而场域并非单指物理环境而言,也包括他人的行为以及与此相连的许多因素。从分析的角度来看,一个场域可以被定义为在各种位置之间存在的客观关系的一个网络或一个构型。进一步说,场域是一种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社会空间,相对独立性既是不同场域相互区别的标志,也是不同场域得以存在的依据。四、场域理论四、场域理论(二)勒温场域理论(二)勒温场域理论 生活空间就是人的行为发生的心理场,人
24、与环境被看作共同的动力整体。包含三层意思:构成生活空间的要素是人和环境,而这个环境只有在与人的心理目标相结合时才起环境作用;生活空间具有动力的作用,表现为吸引力和排斥力,这种动力作用驱使个人克服排斥力,沿着吸引力方向,朝着心理目标前进;生活空间的动力作用是逐级展开的,行为者越过一个个带壁的领域,最后实现目标。【当今研究当今研究】社会工作理论并非“纯理论”,一方面来自其他学科的理论,即外借理论,另一方面来自长期的实践总结,形成系统的工作方法和干预模式,即实务理论。理论对社会工作专业实习的主要贡献:一是理论可以帮助专业人员认识不同的情境并分析经验的异同之处;二是理论可用于解释专业活动,从而使社会工
25、作的知识和技术被验证和评估;三是理论本身可以反映出社会工作者在特定情形下的知识状况;四是理论的储备使社会工作者对实践更具信心,并对其他的理论有自己的判断。【复习思考复习思考】1.试阐述社会工作理论与社会工作实习的关系。(P36)2.试阐述心理学与社会工作理论之间的关系。(从联系与区别两方面)3.当代西方社会工作的发展趋势是什么?(参考文献:何雪松,当代西方社会工作的主要发展趋势:一个前瞻性引论)【延伸阅读延伸阅读】1.许爱花: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10。2.加博戈等:实习督导实务:理论与过程,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3.贾晓明:社会工作专业实习体系的研究与实践,载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4.“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问题研究”调研和文件起草组: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