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 专项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卖家):wenku818 文档编号:5294897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75.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 专项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 专项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 专项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 专项测试卷说明:全卷总分120分,时间150分钟。一、文言文阅读(17分)【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周敦颐爱莲说)【乙】君奉养至廉,所得俸禄,分给宗族,其余以待宾客。不知者以为好名,君处之裕如也。在南昌时得疾暴卒更一日一夜始苏。视其家,服御之物,止一敝箧,钱不满百,人莫不叹服。此予之亲见也

2、。(选自先生墓室记)【注释】君:周敦颐。裕如:形容从容自如。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可爱者甚蕃 蕃:多B.濯清涟而不妖 涟:水波C.亭亭净植 植:植物D.香远益清 清:清芬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字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3分)例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A.久之,目似暝,意暇甚B.何陋之有C.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D.日月之行,若出其中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甲】文中,周敦颐以莲自况,表达了他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B.【乙】文中写人们佩服周敦颐的句子是“人莫不叹服”。C.【乙】文中,从“奉养

3、至廉,所得俸禄,分给宗族,其余以待宾客”可以看出周敦颐把薪俸分人,自己生活至简。他有不慕名利的品性,是一个像莲花一样的君子。D.【甲】文通过对菊花、牡丹、莲花三种花的德行品格的描写,以牡丹作陪衬,用菊花作反衬,突出了莲花的美好形象。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3分)_(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3分)_5.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在南昌时得疾暴卒更一日一夜始苏。二、文言文阅读(17分)【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

4、,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乙】楚庄王欲伐陈,使人视之。使者曰:“陈不可伐也。”庄王曰:“何故?”对曰:“其城郭高,沟洫深,蓄积多也。”宁国曰:“陈可伐也。夫陈,小国也,而蓄积多赋敛重也则民怨上矣。城郭高,沟洫深,则民力罢矣。兴兵伐之,陈可取也。”庄王听之,遂取陈。(选自册府元龟,有改动)【注释】陈:国名。洫(x):护城河。宁国:楚国大臣。罢:同“疲”

5、。6.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A.委而去之(放弃)欲伐陈(攻打,进攻)B.寡助之至(极点)何故(原因,缘故)C.亲戚畔之(同“叛”,背叛)城郭高(外城)D.三里之城(城墙)陈可取也(夺取)7.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多助之至/兴兵伐之B.则民力罢矣/入则无法家拂士C.环而攻之而不胜/笑而遣之D.以天下之所顺/以顺为正者8.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甲】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论述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一中心观点。论证中运用排比、对比等手法,使文章气势恢宏,笔酣墨畅,结构缜密。B.【甲】文先用守城而不胜的例子来论证

6、“天时不如地利”,再从攻城而不胜来论证“地利不如人和”的观点。C.【乙】文中对楚庄王伐陈这件事,使者和宁国的意见截然相反的原因是,二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使者看重的是“地利”,而宁国看重的是“人和”。D.两篇文章均阐述了决定战争胜负的最重要因素是“人和”即“得道”,“得道”则“战必胜”。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1)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3分)_(2)城郭高,沟洫深,则民力罢矣。(3分)_10.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2处)(2分)而 蓄 积 多 赋 敛 重 也 则 民 怨 上 矣。三、文言文阅读(17分)【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

7、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乙】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再者,不敢纵逸。朕每思伤其身者不在外物,皆由嗜欲以成其祸。若耽嗜滋味,玩悦声色,所欲既多,所损亦大,既妨政事,又扰生人。”贞观六年,太宗谓侍臣曰:“古之昏君,其耳目皆为敝,不知时

8、政得失,亦不见过,以是灭亡。朕既在九重,不能尽见天下事,故布之卿等,以为朕之耳目。莫以天下无事四海安宁便不存意。”贞观十三年,太宗谓侍臣曰:“林深则鸟栖,水广则鱼游,仁义积则物自归之。人皆知畏避灾害,不知行仁义则灾害不生。”(节选自贞观政要,有删改)【注释】贞观:唐太宗李世民年号。存:抚恤。耽:沉溺。敝:同“蔽”。九重:深宫之内。存意:用心操劳国事。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项是( )(3分)A.饿其体肤 饿:使饥饿B.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喻:了解、明白C.管夷吾举于士士:士兵D.人恒过,然后能改 过:犯错误1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则”字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3分)

9、例句:林深则鸟栖A.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B.学而不思则罔C.然则天下之事D.入则无法家拂士1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3分)A.【甲】文采用层层推理的方法,开头先列举事例,接着提出了担任治国重任的人才必须经过磨炼的观点,然后从反面进行推论,自然导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中心论点。B.【甲】文善用排比,而且句式灵活,既增添了气势,也给人以美感。C.【乙】文中太宗以“林深则鸟栖,水广则鱼游”类比,阐明施行仁义的必要性。D.【甲】【乙】两文都从国家兴亡的角度阐述了治国之道。【甲】文强调国家兴盛内要有“法家拂士”,外要有“敌国外患”;【乙】文强调为君之道,首先是“存百姓”

10、,其次是“不敢纵逸”,还要广开言路,施行仁政。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6分)(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3分)_(2)人皆知畏避灾害,不知行仁义则灾害不生。(3分)_15.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莫 以 天 下 无 事 四 海 安 宁 便 不 存 意。四、文言文阅读(17分)【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

11、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乙】明日,宿旦子冈。甫行数里,见四野禾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美矣。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衣,间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鸣犬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选自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记)16.下列加

12、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A.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绝境:没有出路的境地B.其丈夫方担粪灌园 方:正在C.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类D.自恨不如远甚也 恨:遗憾17.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余顾而慕之 潭西南而望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何陋之有C.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D.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其真不知马也18.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甲】文村人叮嘱就要离去的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暗示了桃花源中人不愿被外界纷扰。B.【甲】文作者通过描绘桃花源美景和民风民俗表现了他的入世思想,再借渔人“诣太守”寻找桃花源未

13、果,表现了他的出世思想。C.【乙】文作者所见的是一幅和谐安宁的农家风情图,这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描绘的图景相似,作者特别赞美妇女也参与农业生产的“江北之俗”。D.【乙】文所记述的是沿途风光和民情世风,只是一些日常见闻之事,并没有惊世骇俗的内容,但以小见大,从中可看到当时社会的缩影。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2分)_(2)甫行数里,见四野禾油油然。(2分)_20.【甲】【乙】两段文字所展现的生活图景有什么共同之处?(4分)_五、文言文阅读(17分)【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

14、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乙】韩愈,字退之,邓州南阳人。三岁而孤,自知读书,日记数千百言,比长,尽能通六经、百家学。既才高数黜,官又下迁,乃作进学解以自谕曰:“夫大木为杗,细木为桷,各得其所,施以成室者,匠氏之工也。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马勃,败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登明选公,杂进巧拙,纡余为妍,卓荦为杰,校短量长,唯器是适者,宰相之方也。

15、”执政览之,奇其才,改比部郎中、史馆修撰。(选自新唐书韩愈传,有删改)【注释】杗:房屋的正梁。桷:椽子。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马勃、败鼓之皮:皆为中药名。21.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A.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年且九十B.执策而临之/临溪而渔C.比长,尽能通六经/比至陈,车六七百乘D.执政览之,奇其才/明有奇巧人2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一项是( )(3分)A.败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B.败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C.败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D.败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23.下列对于

16、两则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甲】文借千里马表达了人才常有但善于发现和选用人才的伯乐不常有的观点;【乙】文借木材和药物,表达了量才录用、才尽其用的观点。B.【甲】文造成千里马“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的直接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乙】文韩愈写进学解的根本原因是怀才失意。C.【甲】文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乙】文以工匠选材、医生用药为喻,比喻人才各具所长。D.【甲】文虽短,多次提到“千里马”,但因采用直称、暗称、代称等,并不显得啰唆;【乙】文语言精练,句式整齐,吸取了辞赋中的铺叙技巧。2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马之千里者,一食

17、或尽粟一石。(2分)_(2)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2分)_25.结合两篇选文,比较其主题的异同。(4分)_六、文言文阅读(18分)【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

18、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宋学士濂,洪武中以文学承宠渥最久,后以老致仕,每值万寿节则来京贺,上与宴,恩数犹洽。一日,与登文楼,楼峻,陟级踬焉。上曰:“先生老矣,明年可无来。”濂稽首谢。至明年万寿节前数日,上曰:“宋先生其来乎?

19、”盖忘前语也。久之不至,曰:“其阻风乎?”使使视之江口,不至。曰:“其有疾乎?”使使视之家,濂方与乡人会饮赋诗。上闻大怒,命即其家斩之。已而,入宫。上食,孝慈命左右置蔬膳于侧,上问:“后何为食蔬?”曰:“闻宋先生今日赐死,故为蔬食,以资冥福。”上感悟,遽起,命驾前双马驰赦之,曰:“不及罪死。”会前使阻风钱塘江,稍得延,后使至则已绑至市矣,宣诏得免。久之,其孙慎获罪,复执来京,将杀之。后复力救曰:“田舍翁请一先生尚有终始,濂教太子诸王,可无师傅之恩?且濂居家,必不知情。”乃免。(选自明王鏊王文恪公笔记,有删减)【注释】洪武:明太祖(朱元璋)年号。宠渥:皇帝的宠爱与恩泽。致仕:交还官职,即辞官。万

20、寿节:古代君主的生日。恩数犹洽:依然蒙受皇恩。陟:登。踬:跌倒。孝慈:即孝慈皇后,明太祖朱元璋的结发妻子。26.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A.益慕圣贤之道道:学说B.犹幸预君子之列 君子:指人格高尚、道德品行好的人C.上感悟,遽起 遽:立即,匆忙D.孝慈命左右置蔬膳于侧 左右:侍从,近旁的人27.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B.以中有足乐者 以资冥福C.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命即其家斩之D.乃免乃大惊28.下列对两则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序”和“笔记”都是古代的一种文体,【甲】文中的“序”是

21、临别赠言,【乙】文中的“笔记”则是随笔,属野史类史学体裁。B.【甲】文宋濂详细讲述了自己年轻时借书求师之难、奔走之劳、生活之苦,目的是勉励后辈要珍惜良好的学习条件,专心治学。C.【乙】文朱元璋在孝慈皇后的劝谏下,两次免了宋濂的死罪。孝慈皇后前后两次劝谏的方式如出一辙。D.【甲】文以记叙为主,兼以议论,对比鲜明,很有说服力;【乙】文主要通过对朱元璋的语言、动作描写,生动传神地刻画了他复杂的性格。29.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3分)_(2)使使视之家,濂方与乡人会饮赋诗。(3分)_30.请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并结

22、合【甲】文谈谈你对怎样才能取得成功的看法。(3分)【链接材料】18岁时,儒勒凡尔纳去巴黎攻读法律,可是他对法律毫无兴趣,却爱上了文学和戏剧。一次,凡尔纳自一场晚会早退,下楼时他忽然童心大发,沿楼梯扶手悠然滑下,不想正撞在一位胖绅士身上。凡尔纳非常尴尬,道歉之后随口询问对方吃饭没有,对方回答说刚吃过南特炒鸡蛋。凡尔纳听罢摇头,声称巴黎根本没有正宗的南特炒鸡蛋,因为他即南特人而且拿手此菜。胖绅士闻言大喜,诚邀凡尔纳登门献艺。两人友谊便从此开始,并一度合写戏剧,为凡尔纳走上创作之路创造了有利条件。这位胖绅士的名字是大仲马。在大仲马的影响下,凡尔纳一门心思投入诗歌和戏剧的创作中。后来,他们合作创作的剧

23、本折断的麦秆成功上演,这标志着凡尔纳在文学界取得了初步的成功,这为他后来成为“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奠定了基础。_七、文言文阅读(17分)【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

24、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曹刿论战)【乙】少师归,请追楚师。随侯将许之。季梁止之曰:“天方授楚。楚之羸,其诱我也,君何急焉?臣闻小之能敌大也,小道大淫。所谓道,忠于民而信于神也。上思利民,忠也;祝史正辞,信也。今民馁而君逞欲祝史矫举以祭臣不知其可也。”公曰:“吾牲牷肥腯,粢盛丰备,何则不信?”对曰:“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故奉牲以告曰:博硕肥腯。谓民力之普存也,谓其畜之硕大蕃滋也,谓其不疾瘯蠡也,谓其备腯咸有也。奉盛

25、以告曰:洁粢丰盛。谓其三时不害而民和年丰也。奉酒醴以告曰:嘉栗旨酒。谓其上下皆有嘉德而无违心也。所谓馨香,无谗慝也。故务其三时,修其五教,亲其九族,以致其禋祀。于是乎民和而神降之福,故动则有成。今民各有心,而鬼神乏主,君虽独丰,其何福之有?君姑修政而亲兄弟之国,庶免于难。”随侯惧而修政,楚不敢伐。(选自季梁谏追楚师)3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A.弗敢加也 加:增加B.神弗福也 福:赐福,保佑C.公将驰之 驰:驱车追赶D.彼竭我盈 盈: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3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其”字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3分)例句: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A.欲穷其

26、林 B.其真无马邪C.此之谓失其本心D.其此之谓乎3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甲】文巧妙地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以曹刿与“乡人”的对比突出曹刿抗敌御辱的责任感和护卫宗国的政治热忱。B.【乙】文通过大国与小国的对比,体现出大国因放纵而无道,之后随侯便听取了季梁的劝谏,修明政事,目的是为了得到神明的信任。C.【甲】文语言极为简洁精练,表意说理通达晓畅,行文中散句、对偶句错落有致,增强了叙事写人的生动效果。D.【甲】【乙】两文都体现了国家要以民为本、取信于民的思想,也表明了执政者要善于听取意见,体察民情的主张。3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1)小大

27、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3分)_(2)臣闻小之能敌大也,小道大淫。(3分)_35.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2处)(2分)今民馁而君逞欲祝史矫举以祭臣不知其可也。2023年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一、1.C(植:竖立。)2.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中的“之”: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A.补充音节;B.宾语前置的标志;C.结构助词,的;D.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3.D(“以牡丹作陪衬,用菊花作反衬”错误,应为“以牡丹作反衬,用菊花作正衬”。)4.(1)(莲花)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2)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5

28、.在南昌时/得疾暴卒/更一日一夜始苏。附【乙】文参考译文:你的生活非常清廉,做官所得到的俸禄,分给宗族的人,其余的用来招待宾客。不了解你的人认为你是贪图名声,你面对这些话却从容自如。在南昌的时候,(你)得了急病突然不省人事,又过了一天一夜才苏醒过来。(我)看你家服饰器用之类的东西,只有一个破箱子,钱不足一百,没有一个人不叹服的。这是我亲眼所见的啊。二、6.D(城:内城。)7.C(A.动词,到/代词,它;B.连词,那么/连词,如果;C.连词,表修饰/连词,表修饰;D.介词,凭着/介词,把。)8.B(“守城”和“攻城”交换位置。)9.(1)支持帮助他的人少到极点,连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支持帮助他的

29、人多到了极点,天下所有人都会归顺他。(2)城墙筑得高,护城河挖得深,那么老百姓力量衰竭了。10.而蓄积多/赋敛重也/则民怨上矣。附【乙】文参考译文:楚庄王想要去讨伐陈国,派人到陈国侦察。使者(回来以后)说:“陈国不能够讨伐。”楚庄王说:“什么缘故呢?”(使者)回答说:“(陈国)城墙筑得高,护城河挖得深,积蓄的财粮很多。”宁国说:“陈国可以讨伐。陈国是个小国家,却财粮积蓄很多,(这)是(因为)赋税沉重,那么老百姓一定会怨恨国君的。城墙筑得高,护城河挖得深,那么老百姓力量衰竭了。派军队去讨伐它,陈国是可以攻下的。”楚庄王采纳了宁国的建议,于是攻下了陈国。三、11.C(士:狱官。)12.B(“林深则

30、鸟栖”中的“则”:连词,表承接,就。A.副词,就是;B.连词,表承接,就;C.连词,那么;D.连词,如果。)13.A(【甲】文先举出六位出身贫贱,经过艰苦磨炼后,成就大业的人物,然后论述承担重大责任的人,必须经受方方面面的磨炼的道理。接下来从正面论述人处于困境才能奋发的道理,再由个人推论到国家,从反面论述国无忧患往往遭到灭亡的道理。最后得出本文的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由此可知,“然后从反面进行推论,自然导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中心论点”理解有误。)14.(1)一个国家,在国内如果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就常常会有覆灭的危险。(2)

31、人们都知道畏惧、躲避灾害,却不知道施行仁义灾害就不会发生。15.莫以天下无事/四海安宁/便不存意。附【乙】文参考译文:贞观初年,唐太宗对侍臣们说:“做国君所应当遵循的原则,必须首先关心百姓。如果用损害百姓的办法来满足自身的享乐,那就像从自己腿上割肉来充饥一样,肚子填饱了,人也就死了。再说,(我)从不敢放纵自己的欲求。我常常想使人身体受到损害的原因不在别的,都是由于自己的贪欲才酿成的灾祸。如果一味沉溺于吃喝,沉湎于声色,那么这些欲望越多,所受到的损害也就越大,这样既妨害国家大事,又扰乱百姓。”贞观六年,唐太宗对侍臣们说:“古代的昏君,他们的耳目都受到蒙蔽,弄不清哪些政策是成功的,哪些政策是失败的

32、,(帝王)也不知道自己有哪些过错,于是渐渐导致国灭身亡。我既然住在深宫之内,不可能完全知道天下所有的事情,所以任命你们,作为我的耳目。不要以为国家太平,边疆安宁,就不用心操劳国事了。”贞观十三年,唐太宗对侍臣们说:“树林茂密了就有飞鸟栖息,水域深广了就有鱼儿遨游,多施仁义百姓自然会归顺。人们都知道畏惧、躲避灾害,却不知道施行仁义灾害就不会发生。”四、16.A(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17.C(A.表顺承,可译为“然后”/表修饰,不译;B.指示代词,这/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C.介词,在/介词,在;D.代词,他们的/表感叹语气。)18.B(【甲】文作者通过描绘桃花源美景和民风民俗表现了他的出世

33、思想。再借渔人“诣太守”寻找桃花源未果,表现了世外桃源只能存在于理想当中,不可能实现。)19.(1)田间小路纵横交错,(村落间)鸡鸣狗叫的声音都处处可以听到。(2)刚走了几里地,看见田间禾苗开得很茂盛。20.没有剥削压迫,没有战乱,人民生活富足安定。(意思相近即可)附【乙】文参考译文:第二天,住在了旦子冈。刚行走了几里地,看见田间禾苗开得很茂盛,男女老少在田间耕作。大概是江北的习俗,女人也参加农业生产,比较西北那些不从事农业生产的懒惰男子,江北的习俗的确好得多。偶然间我放弃骑马开始步行,路过一农家,这家男主人正在给园子浇大粪,女子从井里打水洗衣,园中有豆棚瓜架,还有几棵郁郁葱葱的树木,孩子嬉戏

34、欢笑,鸡鸣狗叫。我看着看着越来越羡慕他们,觉得这一家子中,万物都怡然自得,我自己遗憾比他们差得远呢!五、21.C(A.犹,尚且/将近;B.面对/靠近;C.等到/等到;D.对感到惊奇/奇妙。)22.C(这个句子的大意是:坏鼓的皮,全都收集、储藏齐备,等到需要用的时候就没有遗缺的,这是医师的高明之处啊。据此断句为:败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 23.B(“直接原因”说法错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根本原因。)24.(1)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下一石粮食。(2)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25.相同点:都谈及人才的话题。不同点:【甲】文:用“伯乐识马”

35、的典故阐述发现人才、任用人才的重要意义,“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阐明伯乐的重要性;【乙】文:运用比喻论证,以木材、药材之喻,“校短量长,唯器是适者”重在表达人才要发挥各自特长,努力达到人尽其才的目的。附【乙】文参考译文:韩愈,字退之,是邓州南阳人。他三岁的时候就失去了父亲,韩愈从开始读书,每天都能记诵几千几百字,等到长大,能够完全贯通六经、诸子百家的学问。韩愈才华横溢,却多次被贬,官职也降低了,于是,就写了进学解来表明心迹说:“要知道那些大的木材做屋梁,小的木材做瓦椽,都量材使用,各适其宜而建成房屋,这是工匠的技巧啊。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马勃,坏鼓的皮,全都收集、储藏齐备,等到需要

36、用的时候就没有遗缺的,这是医师的高明之处啊。提拔人才,公正贤明,选用人才,态度公正,灵巧的人和拙笨的人都得引进,有的人谦和而成为美好,有的人豪放而成为杰出,比较各人的短处,衡量各人长处,按照他们的才能品格分配适当的职务,这是宰相的方法啊。”宰相看了这篇文章,认为他有罕见的才能,便改任他为比部郎中和史馆修撰(编写史书)。六、26.B(君子:指有官位的人。)27.D(A.介词,向/介词,到;B.介词,因为/连词,来;C.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代词,指宋濂;D.副词,于是,就/副词,于是,就。)28.C(“孝慈皇后前后两次劝谏的方式如出一辙”有误,两次劝谏的方式不同,第一次是委婉劝谏,借

37、为宋濂“资冥福”来委婉劝谏朱元璋不要杀宋濂。第二次是直接劝谏,以宋濂的“师傅之恩”和“必不知情”来直接劝谏朱元璋不要杀宋濂。)29.(1)如果他们学业有不精通的,品德有没有养成的,不是天资低下,就是用心不如我专一罢了,怎会是他人的过错呢?(2)(皇上)又派使臣去他家查看,(发现)宋濂正和同乡聚会喝酒赋诗。30.联系【甲】文可知,宋濂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刻苦学习,勤奋好学,把读书之乐当作最高的享受。这是一个人成功的内因。联系材料可知,材料中凡尔纳因为偶然遇到了大仲马,得到了大仲马的赏识与帮助,在文学界取得了初步的成功。材料强调了机遇对一个人成功的重要性。由此可得启示:一个人要想成功,有两个必备的

38、因素,一是自身要努力学习,脚踏实地。二是要有机遇。但机遇也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只有脚踏实地,勤奋学习,才能获得最后的成功。 附【乙】文参考译文:宋濂学士,洪武年间凭借文学成就蒙受皇恩最为长久,后来(他)因为年老辞官回家,每年到了万寿节的时候就来京城祝寿,皇上赐他筵席,(他)所受恩宠和以前一样。一天(宋濂)和(皇上)登文楼,楼很高,(他)登台阶时跌倒了。皇上说:“先生老了,明年(万寿节)你就不要来了。”宋濂跪拜谢恩。到了第二年万寿节前的几天,皇上说:“宋先生差不多到了吧?”(他)大概忘记以前说的话了。过了很久宋濂也没到,(皇上)说:“他是不是因为大风受阻?”(于是)派人到江边查看,(发现宋濂还

39、是)没到。(皇上)又说:“他是不是生病了?”又派人去他家查看,(发现)宋濂正和同乡聚会喝酒赋诗。皇上听了大怒,命令就在他家杀了他。不久,(皇上)回宫了。吃饭的时候,孝慈皇后叫近侍把蔬菜放在自己身边,皇上问:“皇后为什么只吃蔬菜?”皇后答:“我听说宋先生今天要被赐死,所以只吃蔬菜,来增加宋先生的阴间之福。”皇上突然省悟,立刻起身,命人骑他的驾前双马快速前去赦免宋濂,说:“濂罪不及死。”恰好先派的使者因大风在钱塘江受阻,稍微耽搁了时间,后派的使者赶到的时候(宋濂)已被绑赴刑场,(在刑场上,后派的使者)宣读了赦免诏书,(宋濂)得以免死。又过了很久,宋濂的孙子宋慎犯了死罪,(宋濂)又一次被抓到京城,(

40、皇上)将要杀他。孝慈皇后又极力营救宋濂,(对皇上)说:“种田人家为子孙请一个先生尚且有始有终,宋濂作为太子及诸王的老师,怎能不感谢他的教导之恩呢?况且宋濂在家,一定不知实情。”(皇上)于是免去了宋濂的死罪。七、31.A(加:虚夸,夸大。)32.C(“望其旗靡”中的“其”:代词,他们的。A.指示代词,这个;B.加强诘问语气;C.代词,他们的;D.表推测,大概。)33.B(目的是为了取信于民。)34.(1)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根据实情处理。(2)臣听说小国所以能抗拒大国,是因为小国得道而大国淫暴。35.今民馁而君逞欲/祝史矫举以祭/臣不知其可也。附【乙】文参考译文:少师回去,果然请求追击楚军。随侯将要答应他。季梁急忙阻止,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语文 > 中考专区 > 二轮专题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 专项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wenku818)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