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七篇第七篇 晚清至民国时期的社会思想晚清至民国时期的社会思想第二十二章 晚清之西力东侵初期的社会思想第二十三章 维新改良派的社会思想第二十四章 农民与资产阶级革命家的社会思想第二十五章 民国时期价值多元化趋向中的社会思想第二十三章第二十三章 维维新改良派的社会思想新改良派的社会思想第二十三章第二十三章 维维新改良派的社会思想新改良派的社会思想l第一第一节节 康有为的社会思想康有为的社会思想l第二节第二节 梁启超的社会思想梁启超的社会思想第一节第一节 康有为的社会思想康有为的社会思想第一第一节节 康有为的社会思想康有为的社会思想l社会变迁论社会变迁论l富国恤穷论富国恤穷论l理想社会论理想社会论
2、l“大同之世大同之世”的福利观的福利观康有为其人康有为其人康有为康有为(年),广东府南海县年),广东府南海县人人(今佛山市南海区),出身于封建官(今佛山市南海区),出身于封建官 僚地主家僚地主家庭,自幼便接受严格的传统学术教育。光绪五年庭,自幼便接受严格的传统学术教育。光绪五年(年)曾游香港,开(年)曾游香港,开 始留心西学著作。始留心西学著作。年中法战争的爆发使康有为的思想受到很年中法战争的爆发使康有为的思想受到很大震动,他开始谋大震动,他开始谋 求维新变法。尽管变法在守旧求维新变法。尽管变法在守旧势力的反对下失败,势力的反对下失败,“但是他们在短时期所实行但是他们在短时期所实行的废的废八股
3、八股、兴学校等主张,已震动一时的人心不少、兴学校等主张,已震动一时的人心不少了了”。他他的主要著作有的主要著作有 新学伪经考、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孔子改制考、大同书等。考、大同书等。一、社会变迁论一、社会变迁论首先,康有为把西方进化论同中国传统变易思想结合起来,明首先,康有为把西方进化论同中国传统变易思想结合起来,明确提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不断变易发展的。他说:确提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不断变易发展的。他说:“盖变者,盖变者,天道也天道也”,认为,认为“天、地、人天、地、人”三者都是三者都是 变化的,无论是自变化的,无论是自然界的寒暑更替,沧海成田,还是人类的由童幼到壮老,都是然界的寒暑更替,沧
4、海成田,还是人类的由童幼到壮老,都是 “变变 易进化易进化”的,的,“变变”是自然和人类进化的一种普遍现象。是自然和人类进化的一种普遍现象。一、社会变迁论一、社会变迁论根据自然界变易进化的普遍规律,康有为提出:圣人之为治法,根据自然界变易进化的普遍规律,康有为提出:圣人之为治法,随时而立义,时随时而立义,时 移而法亦发生变移,在他看来,由于人类社移而法亦发生变移,在他看来,由于人类社会是变化发展的,所以圣人的治法也必须会是变化发展的,所以圣人的治法也必须 因时改变。因时改变。一、社会变迁论一、社会变迁论其次,康有为从多重角度分析了社会变迁的动力。他认为事物其次,康有为从多重角度分析了社会变迁的
5、动力。他认为事物内部的矛盾是其变内部的矛盾是其变 化的动力,将中国古代传统的阴阳说与西化的动力,将中国古代传统的阴阳说与西方进化论思想结合起来,指出天下万物都具方进化论思想结合起来,指出天下万物都具 有阴、阳,有阴、阳,“物物必有两,而后有争必有两,而后有争”,正是这种对立面之间的竞争,构成了事,正是这种对立面之间的竞争,构成了事物发展的物发展的 动力。社会发展变迁也是由竞争所导致的优胜劣败动力。社会发展变迁也是由竞争所导致的优胜劣败的天然法则所决定的。的天然法则所决定的。一、社会变迁论一、社会变迁论再次,康有为还从人性角度阐述揭示社会进化的动力问题。他再次,康有为还从人性角度阐述揭示社会进化
6、的动力问题。他认为,人类求乐免认为,人类求乐免 苦,对物质生活的强烈追求是人类社会进苦,对物质生活的强烈追求是人类社会进化的重要动力。由于人类在天性上都有仁爱化的重要动力。由于人类在天性上都有仁爱 之心,将这种之心,将这种 “不忍人之心不忍人之心”扩充起来,便可推动人类社会由野蛮进入文明,扩充起来,便可推动人类社会由野蛮进入文明,最后达最后达 到到“太平大同太平大同”的境界。的境界。一、社会变迁论一、社会变迁论最后,康有为根据变易进化的观点分析观察人类社会的进化发最后,康有为根据变易进化的观点分析观察人类社会的进化发展历程,形成了展历程,形成了“公羊三世说公羊三世说”的历史发展观,描述了人类的
7、历史发展观,描述了人类社会进化发展的具体进程。他认为:社会进化发展的具体进程。他认为:“世有三:曰据乱世,曰世有三:曰据乱世,曰升平世,曰太平世。必拨乱世,反之正,升于平世,而后能仁。升平世,曰太平世。必拨乱世,反之正,升于平世,而后能仁。盖盖 太平世行大同之政,乃为大仁,小康之世犹未也。太平世行大同之政,乃为大仁,小康之世犹未也。”一、社会变迁论一、社会变迁论康有为在把康有为在把“三世三世”与与“三制三制”联系起来的同时,还特别强联系起来的同时,还特别强调调“三世三世”或或“三制三制”的发展演化都必须循序渐进,不可谋的发展演化都必须循序渐进,不可谋求跨越式发展。他说:求跨越式发展。他说:“凡
8、君主专制、立宪、民主三法,必当一一循序行之,若紊其凡君主专制、立宪、民主三法,必当一一循序行之,若紊其序,则必大乱,序,则必大乱,法国其已然者矣。法国其已然者矣。”一、社会变迁论一、社会变迁论康有为的康有为的“三世三世”进化理论,打破了中国封建社会中长期占进化理论,打破了中国封建社会中长期占统治地位的统治地位的“天不天不 变,道亦不变变,道亦不变”的传统思想,也打破了美的传统思想,也打破了美化化“三代三代”,贵古贱今的传统观念。认为封,贵古贱今的传统观念。认为封 建专制之建专制之 “天天”,将要变为资产阶级君主立宪之,将要变为资产阶级君主立宪之“天天”,极大地解放,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虽了
9、人们的思想。虽 然然“三世三世”说的进化理论体系采取说的进化理论体系采取“托托古古”的手法,披上了古人的外衣,还有不少主的手法,披上了古人的外衣,还有不少主 观推想成分,观推想成分,但它终究传播了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和新思想,为戊戌维新运动但它终究传播了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和新思想,为戊戌维新运动提供了思提供了思 想理论基础。想理论基础。二、富国恤穷论二、富国恤穷论康有为将其富国论概括为康有为将其富国论概括为 “富国之法富国之法”和和“养民之法养民之法”。“富国之法富国之法”有钞法、铁路、机器轮舟、开矿、铸银、邮政六有钞法、铁路、机器轮舟、开矿、铸银、邮政六项;项;“养民之法养民之法”则包括务农、劝工
10、、惠商、恤穷四项。其则包括务农、劝工、惠商、恤穷四项。其中的中的“恤穷论恤穷论”体现了康氏的体现了康氏的 社会福利思想。社会福利思想。二、富国恤穷论二、富国恤穷论所谓所谓“恤穷恤穷”,即扶贫济弱以固结民心。康有为认为,在中,即扶贫济弱以固结民心。康有为认为,在中国这样土地广阔、人口众多的国度里进行国这样土地广阔、人口众多的国度里进行“扶贫济弱扶贫济弱”的工的工 作,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作,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第一,移民垦荒。第一,移民垦荒。第二,劝工警惰。第二,劝工警惰。第三,恤鳏寡孤独。第三,恤鳏寡孤独。在康有为看来,只要国民能走出在康有为看来,只要国民能走出“穷弱穷弱”,国势自然会
11、变得,国势自然会变得强大起来强大起来三、理想社会论三、理想社会论康有为对大同思想的思考贯穿他整个学术生命,康有为对大同思想的思考贯穿他整个学术生命,大同书大同书全稿到年至全稿到年至 年间才最终完成。全书共年间才最终完成。全书共余卷,余万字,分为部,其主要内容是批判现实、规余卷,余万字,分为部,其主要内容是批判现实、规划人类社会未来。划人类社会未来。三、理想社会论三、理想社会论康有为吸收了中国儒家的康有为吸收了中国儒家的“公羊三世公羊三世”说,说,礼运篇的礼运篇的 “大同大同”、“小康小康”论和西方进化论、天赋人权论以及空想社论和西方进化论、天赋人权论以及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并在此的基础上,精心设
12、计了一个人类未来社会会主义思想,并在此的基础上,精心设计了一个人类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的美好蓝图。三、理想社会论三、理想社会论首先,康有为在首先,康有为在 大同书当中对现实社会进行了深刻的揭大同书当中对现实社会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他以露和批判。他以 入入 世界观众苦为全书的开篇,着力揭示世界观众苦为全书的开篇,着力揭示了人类社会的种种苦难,指出造成这些苦难的了人类社会的种种苦难,指出造成这些苦难的 根源是世界上根源是世界上存在着存在着“九界九界”,即国界、级界、种界、形界、家界、产界、,即国界、级界、种界、形界、家界、产界、乱界、类乱界、类 界、苦界。人类要想真正地摆脱苦难,必须铲除上界、
13、苦界。人类要想真正地摆脱苦难,必须铲除上述这些苦难的根源。述这些苦难的根源。三、理想社会论三、理想社会论其次,康有为在批判现实社会的基础上,提出了他对大同社会其次,康有为在批判现实社会的基础上,提出了他对大同社会的构想:的构想:第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发达。第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发达。第二,废除私有财产,实行财产公有。第二,废除私有财产,实行财产公有。第三,消灭阶级,人人平等。第三,消灭阶级,人人平等。第四,政府机关实行民主管理。第四,政府机关实行民主管理。四、四、“大同之世大同之世”的福利观的福利观(一)从(一)从“仁道论仁道论”到到“批判论批判论”康有为把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康有为
14、把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仁仁”与西方的人道主义结合与西方的人道主义结合在一起,构成了颇具在一起,构成了颇具 中国特色的中国特色的“仁道主义仁道主义”。他认为,。他认为,“人之所以为人者,仁也人之所以为人者,仁也”。“舍仁不得为人。舍仁不得为人。”仁仁 是爱的是爱的本质,人与人唯有相爱、相亲,才能达到本质,人与人唯有相爱、相亲,才能达到“仁道仁道”的理想境的理想境界。界。四、四、“大同之世大同之世”的福利观的福利观在其在其“仁道论仁道论”中,康有为还将中,康有为还将“人欲人欲”置于宋明理学的置于宋明理学的 “天理天理”之上,充分肯之上,充分肯 定了人的欲望的合理性。他说:定了人的欲望的合理性。他说
15、:“民民之欲富而恶贫,则为开其利源,厚其生计,如农之欲富而恶贫,则为开其利源,厚其生计,如农 工商矿机器工商矿机器制造之门是也;民之欲乐而恶劳,则休息燕飨,歌舞游会是制造之门是也;民之欲乐而恶劳,则休息燕飨,歌舞游会是也也民乐则民乐则 推张与之,民欲自由则与之。推张与之,民欲自由则与之。”四、四、“大同之世大同之世”的福利观的福利观(二)对传统宗族救助模式的批判(二)对传统宗族救助模式的批判康有为从中西比较角度入手,探讨了中西社会救助的不同特点:康有为从中西比较角度入手,探讨了中西社会救助的不同特点:首先,他认为中国人重宗族而轻国家,而欧美人则重国家而轻首先,他认为中国人重宗族而轻国家,而欧美
16、人则重国家而轻宗族。宗族。四、四、“大同之世大同之世”的福利观的福利观其次,正因为欧美人重国家轻宗族,所以欧美人才会捐千百万其次,正因为欧美人重国家轻宗族,所以欧美人才会捐千百万金钱,建立学校、金钱,建立学校、医院、养老院等社会救助机构,使整个国医院、养老院等社会救助机构,使整个国家中的贫穷者受益。家中的贫穷者受益。最后,基于上述认识,康有为批判了中国传统宗族救助模式的最后,基于上述认识,康有为批判了中国传统宗族救助模式的狭隘性。在他看来,中国传统的宗族救助模式行狭隘性。在他看来,中国传统的宗族救助模式行“仁爱仁爱”不不够广博,只是局限于够广博,只是局限于“自亲其亲自亲其亲”的范围内,在这一意
17、义上,的范围内,在这一意义上,我们应该向西方学习。我们应该向西方学习。四、四、“大同之世大同之世”的福利观的福利观(三)(三)“大同世界大同世界”的社会福利构想的社会福利构想在这一理想的在这一理想的“大同世界大同世界”中,所有的社会中,所有的社会 福利事业都由公福利事业都由公共机构来承担,主要包括共机构来承担,主要包括“公养公养”、“公教公教”、“公恤公恤”三三个方面。个方面。四、四、“大同之世大同之世”的福利观的福利观()公养机构。康有为认为,大同世界的成年男女,自由婚()公养机构。康有为认为,大同世界的成年男女,自由婚姻,定期同居,届时姻,定期同居,届时 需易人。妇女怀孕后入公立政府组建的
18、需易人。妇女怀孕后入公立政府组建的 “人本院人本院”赡养,实施胎教。婴儿出生后一律赡养,实施胎教。婴儿出生后一律 由公立的由公立的“育育婴院婴院”、“慈幼院慈幼院”抚养。抚养。四、四、“大同之世大同之世”的福利观的福利观()公教机构。在大同世界,儿童岁入()公教机构。在大同世界,儿童岁入“小学院小学院”,岁入岁入“中学院中学院”,岁入,岁入“大学院大学院”,岁毕业。这,岁毕业。这样经过长达年的义务教育,使每一个青年人都受到样经过长达年的义务教育,使每一个青年人都受到 良好良好的教育和专门的技术训练,可以凭借其专长去为社会服务。的教育和专门的技术训练,可以凭借其专长去为社会服务。四、四、“大同之
19、世大同之世”的福利观的福利观()公恤机构。人如果患病或因工作受伤致残,可以进入社()公恤机构。人如果患病或因工作受伤致残,可以进入社会举办的会举办的“医疾院医疾院”,得到精心高超的治疗。人到了晚年,得到精心高超的治疗。人到了晚年,则可进入社会举办的则可进入社会举办的“养老院养老院”、“恤贫院恤贫院”,受,受 到到“公公恤恤”,在这里老人可以欢快地安度晚年。,在这里老人可以欢快地安度晚年。四、四、“大同之世大同之世”的福利观的福利观康有为在康有为在 大同书中对大同书中对“大同世界大同世界”理想的社会福利制度理想的社会福利制度的设计,在中国社会的设计,在中国社会 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它曲折
20、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它曲折地反映了中国先进人士和中国人民对幸福生活地反映了中国先进人士和中国人民对幸福生活 的渴望和对剥的渴望和对剥削压迫的憎恨。它将古代大同理想与发达的现代文明巧妙地结削压迫的憎恨。它将古代大同理想与发达的现代文明巧妙地结合在一合在一 起,昭示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向,奏响了中国社会走起,昭示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向,奏响了中国社会走向光明未来的欢乐颂歌。向光明未来的欢乐颂歌。第二节第二节 梁启超的社会思想梁启超的社会思想第二第二节节 梁启超的社会思想梁启超的社会思想l家族论与家国论家族论与家国论l公私论公私论l阶级与阶层论阶级与阶层论l社会改造与社会治理论社会改造与社会治理
21、论梁启超其人梁启超其人梁启超梁启超(年),近现代中国著年),近现代中国著名思想家,广东新会县人。年,梁名思想家,广东新会县人。年,梁 启超启超参加北京会试落榜,在回家途中,购得参加北京会试落榜,在回家途中,购得 瀛环志瀛环志略一书并阅读了江南制造总局略一书并阅读了江南制造总局 翻译的多种西方翻译的多种西方著作,眼界为之一开。次年起师从康有为,在万木著作,眼界为之一开。次年起师从康有为,在万木草堂学习了四年,草堂学习了四年,树立了振兴中国的宏大志愿。树立了振兴中国的宏大志愿。年春,康、梁师徒一起赴京赶考,参与发年春,康、梁师徒一起赴京赶考,参与发起了著起了著 名的名的“公车上书公车上书”,成为维
22、新变法运动的,成为维新变法运动的领袖人物之一。领袖人物之一。一、家族论与家国论一、家族论与家国论在梁启超看来,在传统儒家思想崇尚的在梁启超看来,在传统儒家思想崇尚的“修身、齐家、治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平天下”的治理过的治理过 程中,逐步程中,逐步“推演推演”的各个阶段并不平衡。的各个阶段并不平衡。最基础的阶段是修身和齐家。相比之下,最基础的阶段是修身和齐家。相比之下,“齐家齐家”最具实质最具实质意义和中心地位。继意义和中心地位。继“齐家齐家”之后的中间过渡性阶段是之后的中间过渡性阶段是“治治国国”,而其最高境界是,而其最高境界是“平天下平天下”,实现,实现“大同大同”。一、家族论与家国
23、论一、家族论与家国论从理论上看,儒家思想所设计的这种从理论上看,儒家思想所设计的这种“由近及远由近及远”、“由亲由亲及疏及疏”的的“行仁行仁”路径路径 是相当完备的。但如果我们进入实践是相当完备的。但如果我们进入实践状态,就会发现由于状态,就会发现由于“齐家齐家”文化高度发达,致文化高度发达,致 使使“治国治国”和和“平天下平天下”阶段实际上被大大地淡化了。加之中国历代之阶段实际上被大大地淡化了。加之中国历代之 “国国”并非并非“国民国民”之国,而是一姓一氏的之国,而是一姓一氏的“家天下家天下”。一、家族论与家国论一、家族论与家国论梁启超通过其犀利的分析,发现儒家所设计的梁启超通过其犀利的分析
24、,发现儒家所设计的“修齐治平修齐治平”的的“推仁推仁”进程发生了严重的进程发生了严重的“阻断阻断”。并断言:这正是国。并断言:这正是国人知人知“家族秩序家族秩序”而不知而不知“社会秩序社会秩序”,知,知“合小群合小群”而而不知不知“合大群合大群”,社会呈现出一盘散沙局面,社会呈现出一盘散沙局面 的重要原因。的重要原因。一、家族论与家国论一、家族论与家国论梁启超借助中西传统思想资源,首先界定了中西不同语境中梁启超借助中西传统思想资源,首先界定了中西不同语境中 “国国”的区别。他发的区别。他发 现在中国传统思想的话语体系中,数千现在中国传统思想的话语体系中,数千年来并没有年来并没有“国家国家”这一
25、概念,这一概念,“只有以国、只有以国、家二字并称家二字并称”的的“国国”。一、家族论与家国论一、家族论与家国论“家家”与与“国国”之间的关系实际是之间的关系实际是“小家小家”和和“大家大家”(王朝)间的关系。(王朝)间的关系。“朝朝 也者,一家之私产也。国也者,人也者,一家之私产也。国也者,人民之公产也。民之公产也。”可见,在中国传统的话语体系中,可见,在中国传统的话语体系中,作为一家作为一家私产之私产之“国国”是一个是一个“虚假的集体虚假的集体”,与西方作为国民,与西方作为国民 “公器公器”的现代之国的现代之国 根本不可同日而语。根本不可同日而语。一、家族论与家国论一、家族论与家国论梁启超在
26、中国社会思想史上较早地提出了梁启超在中国社会思想史上较早地提出了“家国分离家国分离”的观的观点。认为:点。认为:()中国()中国 传统社会家族伦理虽然高度发达,但与西方社会传统社会家族伦理虽然高度发达,但与西方社会相比,其社会伦理和国家伦理则极不相比,其社会伦理和国家伦理则极不 完备。完备。()在()在“国国”(王朝)与(王朝)与“家家”这两极之这两极之 间,中国社会间,中国社会组织体系缺乏强有力的社会组织因素。组织体系缺乏强有力的社会组织因素。二、公私论二、公私论“公私之辨公私之辨”是宋明理学以来中国社会思想史上的核心命题之是宋明理学以来中国社会思想史上的核心命题之一。究其实质,其一。究其实
27、质,其 所反映的实际上是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所反映的实际上是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在近代在近代“公私论公私论”中,梁启中,梁启 超观点的独特之处表现在,他力超观点的独特之处表现在,他力图从理论上缓解公私观念的对立,并通过公私观念的图从理论上缓解公私观念的对立,并通过公私观念的 辨析,辨析,对中国传统社会构成原理给出新的解释。对中国传统社会构成原理给出新的解释。二、公私论二、公私论其一,从社会构成论的角度来审视其一,从社会构成论的角度来审视“公私公私”问题,梁启超发问题,梁启超发现,自秦以来封建帝现,自秦以来封建帝 王以王以“一己之私一己之私”充为天下之充为天下之“公公”,致使传统社会的致使传
28、统社会的“公私关系公私关系”发生了严重的发生了严重的 错位。在此基础错位。在此基础上遴选出来的官僚不是上遴选出来的官僚不是“公仆公仆”,而是帝王的,而是帝王的“奴仆奴仆”。二、公私论二、公私论其二,从道德角度看其二,从道德角度看“公私公私”,梁启超虽然大力强调,梁启超虽然大力强调“公德公德”的作用,但他并未的作用,但他并未 因此而完全否定因此而完全否定“私德私德”,而是试图走出,而是试图走出公私公私“两极对立两极对立”的传统模式,在二者之间的传统模式,在二者之间 建立起相互沟通建立起相互沟通互动的桥梁。互动的桥梁。三、阶级与阶层论三、阶级与阶层论(一)以是否(一)以是否“生利生利”为标准,将社
29、会分为生利与分利者两大阶层为标准,将社会分为生利与分利者两大阶层在年左右撰写的在年左右撰写的 新民说中,梁启超曾依据是否增进社会、新民说中,梁启超曾依据是否增进社会、国家财富将国家财富将 社会群体分为生利社会群体分为生利 (创造社会财富)、分利(创造社会财富)、分利 (侵夺他人所(侵夺他人所创造的财富)两大群体。创造的财富)两大群体。三、阶级与阶层论三、阶级与阶层论生利的事业有六种:生利的事业有六种:发现及发明;发现及发明;采收没有主权的天然物产;采收没有主权的天然物产;提供农、林、畜牧等提供农、林、畜牧等 初级产业的劳力;初级产业的劳力;加工、制造业;加工、制造业;用于交通的劳力;用于交通的
30、劳力;用于社会秩序、安全、医疗等保用于社会秩序、安全、医疗等保 助的劳力助的劳力三、阶级与阶层论三、阶级与阶层论不劳力而分利者阶层包括乞丐、盗窃、混骗、僧道、纨绔子弟、不劳力而分利者阶层包括乞丐、盗窃、混骗、僧道、纨绔子弟、浪子、兵勇及应武浪子、兵勇及应武 试者、官吏之大半、缘附于官以为养者、试者、官吏之大半、缘附于官以为养者、土豪乡绅土豪乡绅 (为分利群体中最强有力者)、妇(为分利群体中最强有力者)、妇 女之大半、废疾、女之大半、废疾、罪人种人。罪人种人。三、阶级与阶层论三、阶级与阶层论劳力仍分利者阶层又包括奴婢、优妓、读书人劳力仍分利者阶层又包括奴婢、优妓、读书人 (主(主 要针对当要针对
31、当时醉心八股、无补社会进步的传统读书人)、教师时醉心八股、无补社会进步的传统读书人)、教师 (指以科(指以科举为目标的传统举为目标的传统 教师)、官吏之小半、商业中之分利者教师)、官吏之小半、商业中之分利者 (如(如投机商)、农业之分利者投机商)、农业之分利者 (如农业中种植罂(如农业中种植罂 粟、烟叶,工业粟、烟叶,工业中制造各种无益有害之物者)种人。中制造各种无益有害之物者)种人。三、阶级与阶层论三、阶级与阶层论(二)从是否(二)从是否“有枪有枪”、“有业有业”为标准,将社会分为有枪为标准,将社会分为有枪阶级与无枪阶级与无枪 阶级、劳动阶级与游民阶级、有业阶级与无业阶阶级、劳动阶级与游民阶
32、级、有业阶级与无业阶级级“我们有产的人本来就不配成一个阶级,就勉强算个阶级罢,他们绝对的不配当统治者,那统治者与其说是有产的人,毋宁说他是无产的人最 少也是本来无产的人,因据者那统治者地位,才渐渐变成有产,或是靠着许多无产的 人拥护他,他才变成有产。”无枪阶级对有枪阶级三、阶级与阶层论三、阶级与阶层论梁启超反对将西方的有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阶级对立结构用于梁启超反对将西方的有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阶级对立结构用于中国现实社会中,中国现实社会中,而独辟蹊径,以是否拥有而独辟蹊径,以是否拥有“正当职业正当职业”为为标准,将社会区分为标准,将社会区分为“有业阶级有业阶级”与与“无业无业 阶级阶级”。“有有
33、业阶级业阶级”是指拥有正当职业、创造社会财富的各类劳动者阶层,是指拥有正当职业、创造社会财富的各类劳动者阶层,相当于上相当于上 述的生利者阶层。而述的生利者阶层。而“无业阶级无业阶级”则是无正当职业则是无正当职业实际只消耗社会财富的寄生虫,实际只消耗社会财富的寄生虫,即上述所谓的分利者阶层。即上述所谓的分利者阶层。四、社会改造与社会治理四、社会改造与社会治理(一)反对阶级斗争的社会主义道路(一)反对阶级斗争的社会主义道路五四时期社会主义思想流行,从观念上梁启超也不反对社会主五四时期社会主义思想流行,从观念上梁启超也不反对社会主义,但他对社会主义,但他对社会主 义的认识却与马克思主义者的认识并不
34、一义的认识却与马克思主义者的认识并不一致,并极力反对当时主张阶级对立与武装斗致,并极力反对当时主张阶级对立与武装斗 争的马克思主义争的马克思主义派的社会主义主张。派的社会主义主张。四、社会改造与社会治理四、社会改造与社会治理梁启超指出,在工业梁启超指出,在工业“方当方当 幼稚之时幼稚之时”的中国谈社会主义可的中国谈社会主义可谓药不对症。与欧美社会主义迫切需要解决改善多数谓药不对症。与欧美社会主义迫切需要解决改善多数 无产阶无产阶级地位的情况不同,级地位的情况不同,“我国今日之大患,乃在全国人民什中八我国今日之大患,乃在全国人民什中八九欲求一职业以维持生命且不可得九欲求一职业以维持生命且不可得。
35、”而之所以国人无法寻求而之所以国人无法寻求到一正当职业,除了政治混乱的原因到一正当职业,除了政治混乱的原因 外,更主要的是受外国外,更主要的是受外国资本的压迫。所以问题的关键不在国内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资本的压迫。所以问题的关键不在国内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中国的阶级对立不在内部,而应从国际上来看。中国的阶级对立不在内部,而应从国际上来看。四、社会改造与社会治理四、社会改造与社会治理(二)注重劳资协调的改良道路(二)注重劳资协调的改良道路如上所述,既然当时中国问题的关键在于中外矛盾,在于外国如上所述,既然当时中国问题的关键在于中外矛盾,在于外国资本家对中国的压资本家对中国的压 制与掠夺,在于中国
36、还没有形成以工人为制与掠夺,在于中国还没有形成以工人为主体的劳动阶级,中国如没有资本阶级与劳主体的劳动阶级,中国如没有资本阶级与劳 动阶级出现,社动阶级出现,社会主义运动就无所凭借,那么问题的关键就在于:会主义运动就无所凭借,那么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如何使中国如何使中国的生产事业发达,使我国的消费所需由自身生产供给而不必仰的生产事业发达,使我国的消费所需由自身生产供给而不必仰给于外国资本主义给于外国资本主义。四、社会改造与社会治理四、社会改造与社会治理如何实施这一主张呢?如何实施这一主张呢?()对资本家采矫正态度。()对资本家采矫正态度。()极力提倡合作社,使全国生产之中枢渐移归公众之手。()极
37、力提倡合作社,使全国生产之中枢渐移归公众之手。()培养劳动阶级的组织能力,助长劳动团体的发育成立。()培养劳动阶级的组织能力,助长劳动团体的发育成立。四、社会改造与社会治理四、社会改造与社会治理(三)倡导国民运动推进社会改造(三)倡导国民运动推进社会改造所谓国民运动,所谓国民运动,“是要全国真正良善人民的全体运动是要全国真正良善人民的全体运动”。从政。从政治上说,国民运动的政治就是治上说,国民运动的政治就是全民政治全民政治,是,是“从国民全体下从国民全体下工夫,不从一部分可以供我利用的下工夫,工夫,不从一部分可以供我利用的下工夫,才是真爱国,才才是真爱国,才是救国的不二法门是救国的不二法门”。
38、从广义上说,全民积极参与的国民运动。从广义上说,全民积极参与的国民运动包括包括 政治运动、经济运动、社会改良运动、文化教育运动等政治运动、经济运动、社会改良运动、文化教育运动等诸多方面。从狭义来看,关键诸多方面。从狭义来看,关键 是指政治运动。是指政治运动。四、社会改造与社会治理四、社会改造与社会治理运动主体,必为运动主体,必为 一般市民;一般市民;运动范围,必普及于全国;运动范围,必普及于全国;运动的标帜,必为全体的或部分的公共利害事项;运动的标帜,必为全体的或部分的公共利害事项;运动的方法,为散布印刷品,为公开演说,而聚众示威;运动的方法,为散布印刷品,为公开演说,而聚众示威;运动之结果,
39、为将所要运动之结果,为将所要 求之事项在宪法上或法律上发挥效力求之事项在宪法上或法律上发挥效力四、社会改造与社会治理四、社会改造与社会治理在培养国民运动的手段上,梁启超认为在过渡时代的中国,养在培养国民运动的手段上,梁启超认为在过渡时代的中国,养成国民团体协作习成国民团体协作习 惯是当务之急:惯是当务之急:“欲国民事业发展,总以欲国民事业发展,总以养成国民协同动作之习惯为第一义。养成国民协同动作之习惯为第一义。”政治运动应该以文化运政治运动应该以文化运动、经济运动、社会改良运动为基础,在当时应该以辅助的意动、经济运动、社会改良运动为基础,在当时应该以辅助的意味行味行 政治运动,以教育的意味行政
40、治运动。政治运动,以教育的意味行政治运动。康有为将中国传统的变易思想与西方进化论思想结合在一起,提出了独具特 色的社会变迁思想,以为其变法图强提供理论依据。在社会改革论方面,康有为批判了洋务派只“变事”,不“变制”的局限性,主张社会改革要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层面同时进行。在社会福利思想方面,康有为提出了“恤穷论”,主张通过移民垦荒、劝工警 惰、恤鳏寡孤独等措施扶贫济弱、固结民心。在 大同书中,康有为从“仁道论”出发,批判了现实社会的黑暗,构建 了“公养”、“公教”、“公恤”的大同社会。丰富了中国社会思想史的思想体系。中国传统社会具有极强的“家族本位”特质,“家庭精神”构成了中国社会“
41、普通的原则”。由此,欲对中国传统社会特性进行考察,必须从研究作为其基础的家庭开始。在近代“公私论”中,梁启超观点的独特之处表现在,他力图从理论上缓解 公私观念的对立,并通过公私观念的辨析,对中国传统社会构成原理给出新的解释。梁启超以是否有职业为标准进行社会分层。认为当时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问 题是“有业阶级”太少,所以注重劳资协调的经济改良道路。相应地,主张以城市民众为主体,倡导国民运动,推进社会改造。这体现了其稳健改良的社会思想。试述康有为社会变迁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时代特点。试述康有为对中国传统宗族救助模式的批判。试述康有为“大同之世”理想的主要内容及其性质。试述梁启超关于中国社会分析的主要观点。简评梁启超对中国社会改造的主张。评述梁启超的公私关系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