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第一章章 语言语言学科论文写作概述学科论文写作概述本章目录第一节第一节 语言学学科对象和研究语言学学科对象和研究范围范围一、学科的对象二、研究范围一、学科的对象(一)汉语言文字学(二)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三)少数民族语言学(四)外国语言学二、研究范围根据学科对象的特点,按区分研究的需要划分为三个研究范围:(1)语言的本体研究;(2)语言的社会研究;(3)语言与数理工等学科的交融研究。语言的本体研究,指对语言符号系统自身的意义、结构等特征、规律方面的研究。语言的社会研究,所探讨的则是语言的外部关系。语言与数理工等学科的交融研究,是从语言与数理工等学科的关系(当然也会涉及人文学科的关系)出发,
2、研究的主要是人工语言。汉语的本体研究古代汉语本体研究现代汉语本体研究我国民族语言的本体研究第二第二节节 语言语言研究的分析方法例说研究的分析方法例说 在我们的语言基础学科中,已经学到或接触到一些语言的分析方法,比如层次分析法、成分分析法、结构主义分析法、转换生成分析法、分布分析法、变换分析法、替代分析法、歧义分析法、语义特征和语义指向分析法,以及传统语文学分析法,等等。这些方法在语言学概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等课程中都能学到,这里讲的研究方法,可作为学科教材的补充和参考。我们介绍8种分析方法,这是在教学实践中本科生写学科论文运用较多的方法。一、常用分析方法例说(一)统计分析法创立创立20世纪世
3、纪50年代数理语言学建立。其中有一年代数理语言学建立。其中有一种统计数学法,即这里讲的统计分析法种统计数学法,即这里讲的统计分析法内容内容(1)语言成分)语言成分、(2)出现条件)出现条件、(3)统计结果统计结果、(4)附录)附录、(5)结论及分析)结论及分析要求要求先确定统计分析的对象、范围、数量、条先确定统计分析的对象、范围、数量、条件组等项,给这些分析项以定量,在限定件组等项,给这些分析项以定量,在限定范围内,作穷尽性的调查统计后,再作定范围内,作穷尽性的调查统计后,再作定量分析,最后给事件即语言成分定性,得量分析,最后给事件即语言成分定性,得出结论出结论表达方式表达方式一是文字直陈,二
4、是图表显示一是文字直陈,二是图表显示实例统计分析法来源时代来源时代起讫时代起讫时代成语条数成语条数所占百分比所占百分比(%)例子例子上古秦汉上古公元189年3 12868学而不厌(论语)、守株待兔(韩非子)魏晋南北朝公元190580年69015纵虎归山(三国志)、含沙射影(鲍照)隋唐公元581959年4149垂头丧气(韩愈)、汗牛充栋(柳宗元)宋公元9601279年2766难能可贵(苏轼)、大材小用(陆游)元明清公元12711911年922得天独厚(洪亮吉)、拍案叫绝(红楼梦)肖竹声:四言成语的两项小统计,载中国语文天地,肖竹声:四言成语的两项小统计,载中国语文天地,1987(5)(二)系统分
5、析法 诞生:20世纪初,结构主义语言学诞生;20世纪中叶提出了系统论,便有了系统方法。定义:我们所说的系统分析法,是指运用系统的观点,对一个语言结构(比如词、短语、句子、语篇等结构形式)中构成这一结构的几个部分,如A、B、C、D、E,对它们的形式、内容、功用等方面分别进行分析,同时也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和联系,考察它们组合后的各部分在整体中的变化,由此探求研究对象的结构、意义、功用等方面的规律或带规律性的东西,是站在整体的、系统的角度上,分析构成成分(构成的每个单个体)之间的关系和联系及其变化的一种分析方法,是一种结构性的完整式系统分析法。实例系统分析法 邢福义著汉语复句研究邢福义:汉语复句研究
6、,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第二编第八章“与其p,不如q句式”,共有三节加上一个“本章小结”。第一节讲“基本关系”,首先明确地从这一复句的整体出发,考察它们之间的关系,提出了这一句式在前后项相互关系上具有择优性和推断性,并进行论述。第二节讲“构成要素”,对这一句式的四个构成要素“p、q、与其、不如”分别进行分析,是放在这一“系统”之中并联系它们在句式中的相互关系来进行分析的。第三节讲“带说字的格式”,即“如果说X,不如说Y”,也从“关系”和“结构”两个方面作了分析。对它们的语表形式和语里内容作了反复验证,运用典型材料进行论析,构成一个和谐的论证系统,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最后小结,简明归纳关于
7、这一句式的一些规律。(三)历时分析法 诞生:19世纪下半叶,俄国语言学家克鲁舍夫斯基提出了语言体系既可以在同时共存之中作静态分析,又可以在连贯的序列之中作动态分析。20世纪初,索绪尔把语言区分为共时性和历时性。定义:分析过程,分析发生、发展的过程,以揭示其形成和演变的规律。两个突出理论:1、“语法化”理论。2、“重新分析”理论和语言的“竞争折中”理论。实例历时分析法 如林川试论汉字的历史演变阶段,见向光忠主编:说文学研究,第二辑,武汉,崇文书局,2006。文章对文字发展的每一个横断面,如殷商阶段甲骨文字、西周阶段铜器铭文文字、春秋时期竹简文字、战国竹简文字和帛书文字、战国时代书写各异的七国文字
8、、秦统一的小篆标准文字,如此等等,各历史时期文字演变作连贯的分析,找出发展的规律。该文还讨论汉字的书法演变阶段,汉字印刷体的技术演变阶段,等等。最后归纳一个汉字演变历程图以及对汉字发展的遐想。(四)比较分析法 形成:19世纪,在德国、丹麦、俄国等出现了一大批语言学家,采用历史比较法去寻求语言的源头,研究它们之间的亲属关系,弄清其中的谱系关系以及历史发展的大致轮廓,形成了“历史比较语言学”,并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定义:在实践中,对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事物加以对照,确定其相同或相异之处,以认识某一事物本质特征和规律的方法。类型:对比、连比、串比、类比。对比是基本分析方法,连比、串比则是对比的发展和运用
9、。如果说对比是事实性的比较,那么,类比则可看作是推论性比较。比较分析法中,不论是其中的哪种比较方式或分析类型,能进行比较的都必须是同一范畴内、有着内在联系和一定关系、具有可比性的事物。实例比较分析法之类比 劼岫关于“驴年马月”劼岫:关于“驴年马月”,载中国语文天地,1987(5)。讨论词典上有“驴年”的解释,而没有“马月”的解释,通过对这类现象的比较分析,可见“驴年马月”也有“驴唇马嘴、驴胎马腹、驴屎马粪”等组合特点,从大量材料中概括出“驴马”的格式,通过同类组合及其结构比较,对尚无解释的“马月”推导分析之后,得出“驴”和“马”经常搭配使用,以至于互相依存,不能单独使用了。可见“马月”是类化之
10、后的一种搭配关系。文章中陈述了作者的类比分析之后,讲了类化的见解,进而解释了“马月”的问题。(五)语境分析法 诞生:19世纪80年代,德国语言学家威格纳把“语境”作为语言学的概念提出来。20世纪20至30年代,英国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重新讨论语境问题,提出了“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定义:这里的语境分析指语境干预分析,就是分析语言语境和非语言语境作用于某语言成分(词语、结构、句子等),使其意义、结构、功能发生全部或部分改变,并使这一改变固定化。再具体一点说,是分析非语言的“社会文化语境”和人们使用语言造成的语言性的“使用语境”这两种语言成分之外的力量,对某语言成分进行的干预。实例语境分析法之
11、非语言语境对语言的干预 春秋战国时期,华夏族称北方及西域少数民族为“胡人”,与他们有多种形式的广泛的语言接触,从左传上可以看到一些接触的史实。张骞通西域时,汉人胡人相处,胡人说汉语,生硬别扭,变腔走调,汉人称之为“胡言汉语”。东汉以后,北方少数民族纷纷进入内地,先后建立了二十多个国家,史称“五胡十六国”,这是历史上大动乱的魏晋南北朝时期。这时,汉族人民深受胡人入侵、政权更迭的战乱纷扰之苦,史有“五胡乱华”的说法。于是乎,“胡言汉语”演变成“胡言乱语”了。此例据陈建民:从语言接触看中国大陆的封闭性文化,见陈恩泉主编:双语双方言(一),15-16页,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89。(六)“句管控”
12、分析法 所谓“句管控”,指的是句法机制对各种语法因素的管控作用。如果说,“小句中枢”是就小句在汉语各类各级语法实体中占据中枢地位而言,那么,“句管控”便是指小句如何在中枢地位上对汉语语法规则的方方面面发挥其管束控制的作用。所谓句管控分析,就是分析研究对象在小句中管束控制的方方面面,由此探求其相关的规律或带规律性的东西。这里的“小句”,“主要指单句,也包括结构上相当于或大体上相当于单句的分句”邢福义:小句中枢说,载中国语文,1995(6)。小句的组词与表意,语句的联结与相依,规律的形成与生效等等,都依存于特定的句法机制。可以说,句法机制管控着整个语法面貌的大局。前面讲的“要”的语法性质,很显然只
13、有在接受了“句管控”之后,才得以落实。这正是句法机制在起管控作用。(七)多角验证分析法“多角验证”的代表是从80年代以来形成的“两个三角”的验证,这是具有汉语语言学特色的研究方法。第一个“三角”是“表里值”。表,指语表形式;里,指语里意义;值,指语用价值。第二个“三角”是“普方古”。普,是指普通话;方,指方言;古,指广义的古汉语,包括近代汉语。“表里值”三角是存在于每个语法事实自身的三个角度,是“小三角”。“小三角”是分析语言的基础,它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普遍规律。“普方古”三角是由所研究的事实同方言的、古汉语的可印证的事实形成的三个角度,涉及外部事实,是“大三角”。“小三角”和“大三角”可以结
14、合使用,但因选题不同,要求不同,自然可以有所侧重。三个充分 与“两个三角”相关联的是“三个充分”。事实告诉我们,有效的办法和正确的要求是达到特定目标的必不可少而又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如果说,“两个三角”是学者们为研究语言而摸索寻找到的有效办法,那么,“三个充分”就是学者们经过研究语言的实践而认识到的正确要求。所谓“三个充分”,指的是:观察充分、描写充分、解释充分。只有观察充分,才能有充分的了解;只有描写充分,才能有充分反映;只有解释充分,才能有充分认识。“三个充分”和“两个三角”互为条件,互成因果。一方面,观察、描写、解释得越充分,三角验证所得的结论就越准确,越可靠;另一方面,三角验证的办法越
15、成熟,越科学,就越有利于做到观察充分、描写充分和解释充分。(八)综合性分析法 两个含义:一是多视角地去分析一个或多个同类的语言现象,二是运用多种方法去分析一种语言现象。只要不是用单一角度一种方法去分析语言现象,就都属于综合性分析法。例如:比如陆俭明先生的虚词研究浅论在“怎样考察虚词的用法”一节中提出从8个方面考察,这8个方面是:(1)句类;(2)词类;(3)音节;(4)轻重音;(5)肯定与否定;(6)简单与复杂;(7)位置;(8)跟其他词语的搭配。参见陆俭明:现代汉语虚词散论,1522页,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总结:分析一种语言现象,往往是多角度多层面,运用多种分析方法进行研讨的,从
16、不同的方面去分析一种语言现象,是我们在学写学科论文时应注意的。分析方法还有很多,比如三个平面分析法、配价分析法、语言认知分析法(参阅课本)等等。二、建立动态分析的研究观念 动态分析是相对于静态分析而言的。静态分析是指对一个字、词、短语或句子自身存在的意义(包括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与结构进行客观的单一的分析。比如我们学习现代汉语语法对一句话进行自身的成分分析或层次分析。这种静态的片断分析是语法分析的起点。不会作静态片断分析就等于没有掌握语法分析的基本功。但是,仅仅依靠静态片断分析,无法深入揭示语法规律。所谓动态分析,指的是在动态中多角度地、联系地、比较地分析语言事实,以揭示语言规律。从静态分析到动态分析是语言研究的深化。我们认为,学习研究,就要建立“动态”观念,要学会动态分析。学习做研究工作,要建立动态研究的观念,要注意联系实际,用动态分析的方法,在现实生活的动态中去研究、探索语言的种种规律和带规律性的东西。第三第三节节 语言语言学科论文特点与写作要求学科论文特点与写作要求一、语言学科论文写作的特点二、语言学科论文的写作要求一、语言学科论文写作的特点(一)讨论问题的微观性和聚焦性(二)强调语言事实的真实性、丰富性和典型性(三)注重论述解释说明的充分性和简明性(四)突出对问题研讨的动态性二、语言学科论文的写作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