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模拟试卷2时间:150分钟满分:120分一、积累和运用(共6小题,计17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A. 谪守(zh)隐曜(yo) 静谧(m) 浩浩汤汤(shng)B. 纤维(qin)畸形(j) 蛮横(hng) 樯倾楫摧(j)C. 环滁(ch)脸颊(xi) 粗糙(zo) 山肴野蔌(s)D. 摄取(ni)绮户(q) 应和(h) 不省人事(shng)2. 下列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A. 阴翳 诗赋 觥筹交错 把酒凌风B. 潇湘 波澜 雾凇沆砀 虎啸猿啼C. 迁客 琼楼 静影沉壁 岸芷汀兰D. 皓月 芒然 宠辱偕忘
2、 喜气洋洋3. 请从所给的三个词语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填写在横线上。(2分)(1)中国行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_(彰显 显露 呈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2)垃圾分类关乎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大局,陕西省政协副主席建议加快制定垃圾分类地方性法规,_(循规蹈矩 循序渐进 一分为二)地推动全省垃圾分类工作顺利展开。4. 经典诗文默写。【在(1)(7)题中,任选五题;在(8)(10)题中,任选一题】(6分)(1)金樽清酒斗十千,_。 李白行路难(其一)(2)长风破浪会有时,_。 李白行路难(其一)(3) _,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4) _,二十三年弃置身。(刘
3、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5)浊浪排空,_。 (范仲淹岳阳楼记)(6)露从今夜白,_。 (杜甫月夜忆舍弟)(7) _,湘水无情吊岂知? (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8) _?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9)莫说相公痴,_。 (张岱湖心亭看雪)(10)假如我是一只鸟,_。(艾青我爱这土地)5. 2023宝鸡陇县期中名著阅读。(2分)艾青被誉为“土地的歌者”。请你列举艾青诗选中三首以“土地”为意象的诗歌,并分析其中一首诗里“土地”意象的作用。(1)艾青诗选中以“土地”为意象的诗歌有:_。(1分)(2)分析其中一首诗里“土地”意象的作用。(1分)6. 2022安徽改编小刚同学写了一段
4、话,动员同学们积极参加体育节活动,请你帮他修改。(3分)同学们,校园体育节即将拉开帷幕,对这场盛会,值得我们期待。体育,让我们的生命更精彩!我们既可以在短跑中感受速度与激情,也可以在体操中体验律动与美感,既可以在足球运动中增进团结与协作,也可以在棋类活动中培养思维与心性多彩体育,总有一款适合你。我们在多彩体育中强健身体,磨炼意志,健康成长。(1)第句有语病,请将修改意见写在下面的横线上。(1分)_(2)第句中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请将修改意见写在下面的横线上。(1分)_(3)请将第句改成祈使句,使它更有感染力和号召力。(1分)_二、综合性学习(7分)7. 2023咸阳武功县月考请你参加以“描
5、摹时间之美”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并完成下面的题目。【活动一:传统之美】学校将举办“中国时间”文化展览,请你结合生活经验以及所给材料,就布展内容给出两点建议。(3分)材料一:相比于现代机械化的时、分、秒,中国古代的计时单位则丰富有趣得多,十二时辰以十二地支命名,各自也有通俗的叫法,比如“子时”又称“夜半”“子夜”,因为此时正处于黑夜的中间。材料二:中国传统文化缺乏精确的时间观念与计时方式。虽然也有日晷、沙漏、水漏等计时仪器及历书等时间指南,但在民众的日常生活中却很少被应用,人们主要还是依靠天体运行、物候现象或特定社会实践来衡量时间,如“日上三竿”“山丹丹花开的时候”“一袋烟的时间”等等。【活
6、动二:意象之美】请你仿照下面的句子,捕捉合适的意象,也为时间画一画肖像。(参考主题:时间也有颜色、高度、厚度、味道)(3分)时间的肖像时间也有重量/初时不觉/等多了/也会压弯脊背时间也有声音/“嗒,嗒,嗒”/是她不分国籍的语言时间也有感情/她让门前的那株老榆树/笑满了皱纹别再说时间不等人/她每天/都给你一个太阳【活动三:劝诫之美】活动结束后,小亮同学在教室里张贴了劝诫大家珍惜时间的诗句,请你将下面的诗句正确、规范、工整地书写在田字格中。(1分)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三、阅读(共15小题,计46分)现代文阅读(共9小题,计30分)(一)2022青岛期末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811题。(12分)材
7、料一:对经典阅读心向往之,但却有心无力,这才应该是经典阅读危机最为清晰的表达。经典阅读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尴尬境地,有着时代大背景及与现实交织的诸多复杂原因,比如经典教育缺失、社会生活变迁、娱乐文化挤压等。而且这一问题的严峻却无形、繁复又自成生态的特点,决定了化解这一危机是一个长期的、系统性的工程。观念水平的提升并非一日之功,内在动力的生发也是厚积之果,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方可能是正解。(摘编自让经典阅读在年轻人中复归)材料二:去年10月,天津大学的一个学生社团曾围绕大学生课外阅读情况做了一个小范围的调查,收到的一组回答让他们深思:一方面,受访大学生表示“不读书上不了台面,会暴露自己没有修养”;另一
8、方面,又表示“要花精力社交,建立归属感”。为何对经典阅读的认同度高,但实际阅读得少?天津大学大部分同学都认为,家庭、学校、社会对经典名著的推荐,已经让青少年从小确立了“好读书,读好书”的意识;而“时间碎片化”则是他们不约而同提到的影响阅读的最主要原因。天津大学文学院副教授虞京春对此深以为然:“移动终端快餐化、碎片化阅读受到大学生的推崇,但松散的阅读习惯很难使人构建完整的思想体系。”她同时也感到,在浮躁的社会环境之下,“经典著作虽然能够对人有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但却不能像实用书籍那样立竿见影,这也是部分读者远离经典的原因”。(摘编自上好大学生经典阅读“必修课”)材料三:古典文学作品由于时代久远,
9、与现代汉语语言上存在诸多差异,在某种程度上人们对其接受的难度越来越大。单纯在古典文学教育中强调兴趣教学,肯定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古典文学的学习,自古就强调“熟读”的重要性,甚至强调“死记硬背”,这是其学科性质决定的。多阅读,多背诵,形成一定程度的强制诵记十分必要。要努力在尊重古典文学学习规律的基础上,从考试模式、识记方法、教学方法上进行教学与考试的深层改革。文学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熏陶式的教育。它强调的是,让学生经常处于文学的氛围和影响之中,“润物细无声”。全媒体时代,学生们日常接触最多,对他们影响最大的是网络与新媒体,因此需要充分利用新媒介与网络,与学生建立以古典文学为内容的交互空间,将图
10、书馆、网络资源结合起来,将强制阅读与拓展阅读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无时不在的古典文学氛围里形成阅读习惯。(摘编自文学院系学生古典阅读状况堪忧)材料四:图一:中国大学生在古代文学阅读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障碍图二:古代文学在现代社会的意义(摘编自当代大学生古代文学经典阅读情况调查)8. 下列对材料四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图一显示,不同科类的中国大学生认为语言、内容方面是古代文学阅读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障碍的比例差别不大,表达手法方面有较大差别。B. 图一显示,无论是理科生、文科生,还是中文生,“语言难懂”已经成为他们不愿意阅读古代文学的主要原因,占比均超过40%。C. 图二显
11、示,在不同科类的大学生中,认为“古代文学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的比例均为最高,其中中文的最高,为56. 5%。D. 两幅图表显示,虽然有一部分学生在阅读古代文学时遇到不同的障碍,但大部分学生还是对古代文学在现代社会的意义予以肯定。9.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经典教育缺失、社会生活变迁、娱乐文化挤压,加之对经典阅读心向往之,但却有心无力等原因,让经典阅读出现危机。B. 化解经典阅读危机是一个长期的、系统性的工程,因此经典阅读面临的问题呈现出严峻却无形、繁复又自成生态的特点。C. 移动终端快餐化、碎片化阅读受到大学生的推崇,化解经典阅读危机就要远离网络
12、,改变松散的阅读习惯,构建完整的思想体系。D. 前三则材料谈论的内容均和大学生的经典阅读有关,但前两则重点论述产生经典阅读危机的原因,而材料三重点论述解决办法。10. 如何解决大学生经典阅读面临的严重危机?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3分)11. 2023原创结合材料,谈谈怎么做才能让学生学好古典文学。(3分)(二)2022广东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6题。(18分)在地图上旅行张凌云a作为地理爱好者,我醉心于长时间地盯着地图,或者索性闭上双眼,在脑海里描摹出地图的模样,持续一场场精骛八极、心游万仞的神游。只要对着地形图,我就会熟练地穿越时空的罅隙,腾挪跃动,自由飞翔b我站在一小块深绿色之上。绿色
13、代表着低海拔,200米以下是深绿,200米至500米是浅绿。此时,我身在中国正东部的长江三角洲。一望无际的平原,是中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接下来,我将由东往西,去做绿、黄、棕、褐、紫等色彩不断变幻的游戏,将平原、丘陵、盆地、高原、山地等地貌不断地更换。c我决定不按直线走,稍打破常规,折向西南。平坦的地势渐渐消失,眼前山峦起伏,穿插着各种平地缓谷,这里是中国三大平原的终点,通称江南丘陵,横亘在长江以南的一大片土地上,颜色也由浅绿变成浅黄,不少山峰要用深黄色标注,海拔已超过1000米。我腾挪在江西、湖南的腹地上,在庐山、井冈山、衡山之间任意切换,迎面扑来的是清凉的山风和连绵的翠竹,还有偶尔飘过的茶香
14、和辣椒香。d越过雪峰山,我进入中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这里的颜色以深黄为主,但我瞥过云贵高原,又折向西北,寻找传说中的天府之国四川盆地。在广袤的中西部有它的存在,近乎一个奇迹。这块浅绿色的圆形盆地,地势平缓,环境宜人,自有文明起,就一直是西部重镇。巴蜀之地的各种演义中,除了金戈铁马和风云际会,更多的还有酒楼茶肆和滚滚红尘。e告别四川盆地,我径直北上,穿越汉水谷地、关中平原,到达陕北高原。陕北高原是黄土高原的重要组成部分。黄土高原沟壑纵横,土塬广布,地表覆盖着厚达几十米的松软黄土。站在陕北苍茫的大地上,我仿佛听见来自蒙古高原的北风,年复一年地默默搬运堆积着黄土,又仿佛听见头扎白毛巾的老乡,远远地唱
15、着苍凉的信天游,还仿佛听见铿锵的安塞腰鼓,精壮的汉子们手执鼓槌,鲜艳的红丝带来回飘舞f离开陕北高原,我向西南,踏上了中国地势的第一级阶梯青藏高原。这里有着世界上最伟岸的高原,也有着地球上最雄峻的山脉。地形图上的黄色不见了,代之以浅棕、深棕、褐色、紫色,每变换一种颜色,海拔上升1000米。青藏高原的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有的地方居然用白色标注。哦,终年积雪的雪线!凡间的色彩已不能说明高原的挺拔,那是接近天穹的地方。g我像一个朝圣者一样艰难地跋涉着,依次穿越万山之祖昆仑山和各座神山,如阿尼玛卿山、唐古拉山、念青唐古拉山、冈底斯山,脚下也越来越高,最后到达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对着地图上8848.
16、 86米的珠穆朗玛峰,我知道,在现实世界里,今生今世我都不可能攀上这座最高的山峰,但在想象的空间里,此刻我正如高山兀鹫,自由翱翔在世界之巅,俯瞰所能见到的一切。我看到十多座超过8000米的高峰一路排列,它们就像一言不发的巨人,矗立在冰清玉洁的世界里,时间仿佛就此凝固,唯有阳光照耀着这片永恒之域。h或许是其境过清,不宜久居,我向北轻轻一跃,飞越了整个青藏高原,进入新疆境内。此时,我正在昆仑山下,即将踏进塔里木盆地的主体塔克拉玛干沙漠。古往今来,文人墨客留下无数关于沙漠的诗句,如著名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_,_”等,但描述的背景多在阳关、玉门关以西,至多北疆一带,提及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很少。
17、i我略作停留,随即跨越塔里木河,来到遥望阿尔泰山的吐鲁番盆地。中国真是一个神奇的国度,既有莽莽高山,也有浅洼低地,吐鲁番盆地的最低点艾丁湖,低于海平面154. 31米,其周围的一圈陆地,也不得不标注以低于海平面的军绿色。在这片人称中国死海的地方,我定定地站住了。j惠风和畅,浅草依依,三三两两的飞鸟掠过湖面,又停在不远处的芦苇之上。远山连绵,牛羊聚集,这田园牧歌般的风光,让我忘记了自己身处遥远的北疆。那么,就让这里成为此行的终点站吧,我将找个幽静处躺下,逍遥地度过一段宁静的时光。 (有删改)12. 第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回答。(4分)13. 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段画波浪线
18、的句子。(4分)14. 下列诗句填入第段横线处,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2分)A.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B. 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C. 瀚海阑干百丈冰 愁云惨淡万里凝D.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15. 文章标题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说说。(4分)16. 选文描述的是一场虚拟的旅行,为什么能带给人真实的感受?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4分)古诗文阅读(共6小题,计16分)(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0题。(12分)【甲】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
19、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余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返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节选自苏轼后赤壁赋)【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
20、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17.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1)是岁十月之望( )(2)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3)余拏一小舟( )(4)焉得更有此人( )18. 下列加点词与“掠予舟而西也”一句中的“西”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B. 是
21、金陵人,客此C.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D. 适有孤鹤,横江东来。19.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2分)(2)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2分)20. 2023原创比较两篇文章在写景方面有何不同之处。(2分)(四)阅读下面的词,完成21、22题。(4分)水调歌头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22、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21.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这首词上下阕的内容。(2分)22. 宋代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中评价本词:“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请简要分析本词蕴含的人生哲理或词人表现的情怀。(2分)四、作文(50分)23. 作为花季少年的你,一定有自己的生活体验:或独自面对父母出差的情况,或协同伙伴探索神秘的游戏,或捡拾瞬间的感动记录分享时,便可骄傲地宣称:我,就是那善于发现故事、感悟生活、收藏美好的青春少年!请以我就是那少年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1)立意自定,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如果写诗歌,不少于20行);(2)字迹工整,书写清楚,卷面整洁;(3)文中
23、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答案一、积累和运用1. A B项中的“纤”读“xin”,“横”读“hng”;C项中的“颊”读“ji”,“糙”读“co”;D项中的“摄”读“sh”,“省”读“xng”。2. B A项中的“凌”应为“临”;C项中的“壁”应为“璧”;D项中的“芒”应为“茫”。3. (1)彰显 “彰显”,明显;显著。鲜明地显示。“显露”,原来看不见的变成看得见;现出。“呈现”,显出,露出。由题干中的“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可知,应选“彰显”。(2)循序渐进 “循规蹈矩”,现多指拘泥于旧的准则,不敢稍做变通。“循序渐进”,(学习、工作)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一分为二”,指全面看
24、待人或事物,看到积极方面,也看到消极方面。结合“推动全省垃圾分类工作顺利展开”分析,应选“循序渐进”。4. (1)玉盘珍羞直万钱 (2)直挂云帆济沧海(3)沉舟侧畔千帆过 (4)巴山楚水凄凉地(5)日星隐曜 (6)月是故乡明 (7)汉文有道恩犹薄(8)云横秦岭家何在 (9)更有痴似相公者(10)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5. 示例:(1)我爱这土地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复活的土地 本题考查阅读积累。列举艾青诗选中三首以“土地”为意象的诗歌即可。如我爱这土地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复活的土地。(2)在我爱这土地一诗中,“土地”象征贫穷落后、多灾多难的祖国,凝聚着诗人对祖国对人民最深沉的爱。 本题考查分析
25、诗歌中意象的作用。解答这类题目的关键是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和主旨来理解。6. (1)删去“对”,或将“值得我们期待”改为“我们充满期待”。 第句成分残缺,其中的“对这场盛会,值得我们期待”缺少主语。(2)将“体验律动与美感”后的逗号改为分号。 “我们既可以在短跑中感受速度与激情,也可以在体操中体验律动与美感”与“既可以在足球运动中增进团结与协作,也可以在棋类活动中培养思维与心性”构成并列关系,故“体验律动与美感”后的逗号应改为分号。(3)示例:让我们在多彩体育中强健身体,磨炼意志,健康成长吧! 祈使句是用于表达命令、请求、劝告、警告、禁止等的句子。陈述句变祈使句,一般省去主语,句末用感叹号,有时
26、也借助语气词“吧、啊、呀、哇、哪”等表达。故本句可在句首加上“让”,然后在结尾加上语气词“吧”,句末改用感叹号,以此来增强感染力和号召力。二、综合性学习7. 【活动一】示例:展出中国古代计时仪器的图片或模型;展出与时间有关的文化常识或典故展板。 本题考查提出建议的能力。此题可结合题干提供的材料提建议,言之有理即可。如根据“中国古代的计时单位则丰富有趣得多,十二时辰以十二地支命名”,可制作有关古代计时知识的展板展出。【活动二】示例:时间也有颜色/春意盎然的绿色/看多了/也会变成清新活泼的黄色 本题考查学生的仿写能力。此题可从题干提供的参考主题“时间也有颜色、高度、厚度、味道”中任选一个,仿照例句
27、拟写,要注意使语句具有诗意美。【活动三】略。三、阅读(一)8. B 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图一统计的是中国大学生在古代文学阅读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障碍的比例,理科中有42%的大学生、文科中有44%的大学生、中文中有41%的大学生认为在古代文学阅读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障碍是语言难懂,并不代表“他们不愿意阅读古代文学”,此说法没有依据。故选B。9. D 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概括和分析。A项,“经典教育缺失、社会生活变迁、娱乐文化挤压,加之对经典阅读心向往之,但却有心无力等原因”表述有误,根据材料一中“对经典阅读心向往之,但却有心无力,这才应该是经典阅读危机最为清晰的表达”的内容可知,“对经典阅读
28、心向往之,但却有心无力”是“经典阅读危机”的体现,不是原因。B项,根据材料一中“而且这一问题的严峻却无形、繁复又自成生态的特点,决定了化解这一危机是一个长期的、系统性的工程”的内容可知,该选项因果倒置。C项中“就要远离网络”表述有误,根据材料三中“全媒体时代,学生们日常接触最多,对他们影响最大的是网络与新媒体,因此需要充分利用新媒介与网络”的内容可知,需要充分利用网络,而不是远离。故选D。10. 去除浮躁心理,树立长久意识,提升观念水平,生发内在动力;家庭、学校、社会推荐经典名著,确立“好读书,读好书”的意识;改变松散的阅读习惯,构建完整的思想体系;大力探索符合古典文学学习的规律,并制定相应的
29、规范和要求;要真正顺应社会发展现状,有效利用新媒介与网络对学生进行熏陶式教育。(答出其中的三点即可) 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一中“这一问题的严峻却无形、繁复又自成生态的特点,决定了化解这一危机是一个长期的、系统性的工程”的内容可知,要想重建阅读系统,要营造良好的阅读经典的环境,可从社会层面考虑。从材料三中“要努力在尊重古典文学学习规律的基础上,从考试模式、识记方法、教学方法上进行教学与考试的深层改革”“需要充分利用新媒介与网络将强制阅读与拓展阅读结合起来”的内容可知,要摸索经典阅读的规律,积极进行教学与考试改革,整合图书馆和网络资源等,可从教育部门层面考虑。从
30、材料二中“时间碎片化则是他们不约而同提到的影响阅读的最主要原因”“松散的阅读习惯很难使人构建完整的思想体系”“在浮躁的社会环境之下,经典著作虽然能够对人有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但却不能像实用书籍那样立竿见影”的内容可知,要远离快餐化、碎片化阅读,改变松散的阅读习惯,潜心阅读,可从个人层面考虑。据此作答即可。11. 学生:多阅读,多背诵。教育部门:从考试模式、识记方法、教学方法上进行教学与考试的深层改革。充分利用新媒介与网络,与学生建立以古典文学为内容的交互空间,将图书馆、网络资源结合起来,将强制阅读与拓展阅读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无时不在的古典文学氛围里形成阅读习惯。让学生经常处于文学的氛围和影响之
31、中,进行熏陶式的教育。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提取信息的能力。阅读材料三可知,学生要想学好古典文学,自己要多阅读,多背诵。“从考试模式、识记方法、教学方法上进行教学与考试的深层改革”则是教育部门应采取的措施,并且还要“充分利用新媒介与网络让学生在无时不在的古典文学氛围里形成阅读习惯”,让学生经常处于文学的氛围和影响之中,进行熏陶式的教育。(二)12. 内容上,交代了本文的写作内容,即在地图上遨游四川盆地、青藏高原等。结构上,呼应标题,“对着地形图”与标题中的“在地图上旅行”呼应;也为下文“我”在想象中自由穿梭于中国的各大景点做铺垫。 本题考查分析句子的作用。分析句子的作用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进行
32、,一般作用为交代文章内容、呼应标题等。13. 这里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在想象中游历陕北高原时所见到的独特自然风光和鲜明的人文文化,既写实般地写出了陕北独特的风光,又好似作者真的在游历陕北,使读者也身临其境,又能表达出作者对陕北高原以及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由三个“仿佛”可知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写作者想象自己站在陕北苍茫的大地上的所见所闻,“仿佛听见来自蒙古高原的北风还仿佛听见铿锵的安塞腰鼓”,看到“精壮的汉子们手执鼓槌,鲜艳的红丝带来回飘舞”,这些对独特的自然风光和鲜明的人文文化的描写,使读者身临其境,又自然地表达出作者对陕北高原以
33、及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14. C 本题考查理解诗句内容和语言表达准确、连贯的能力。结合前文“我正在昆仑山下,即将踏进塔里木盆地的主体塔克拉玛干沙漠”“文人墨客留下无数关于沙漠的诗句”可知,第段横线处应填写描绘沙漠中的雄奇景色的诗句。A项写黄鹤楼上所见之景,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不符合语境。B项使用借景抒情的手法,借开阔的景象抒发出游子的喜悦之情,不符合语境。C项用浪漫夸张的手法,气势磅礴地勾勒出瑰奇壮丽的沙漠景象,符合语境。D项写诗人由望岳产生了登岳的想法,将众山的渺小和泰山的高大进行对比,与沙漠无关。不符合语境。故选C。15. 本文标题指“我”在想象中自由穿梭于中国地形图上的各大景
34、点,想象奇特、新颖,设置了悬念,引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是贯穿全文的一条线索。 本题考查文章标题的作用。可结合标题的含义,联系标题的一般作用来作答。16. 作者按顺序从我国的第三级阶梯写到第一级阶梯,在整体上为我们展现了中国地理的全貌,读者容易产生熟悉感;作者在文中所写的四川盆地、青藏高原等都是我们所熟知的景点;作者在描写自然美景时并非单纯描写景色,而是融入了主观情感,如写到青藏高原时感叹道“我像一个朝圣者一样艰难地跋涉着”,使用第一人称,容易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也能让读者进入“我”这个角色,容易引起读者情感上的共鸣。 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根据“一望无际的平原,是中国地势的
35、第三级阶梯”“越过雪峰山,我进入中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离开陕北高原,我向西南,踏上了中国地势的第一级阶梯青藏高原”可知,作者虽然是想象,但游览路线非常清晰,从我国的第三级阶梯写到第一级阶梯,在整体上展现了祖国美丽山河的全貌。文章详略得当,对四川盆地、青藏高原的地貌描述,让人身临其境。作者在描写各个阶梯时,提到了“酒楼茶肆”“头扎白毛巾的老乡”“信天游”“唐古拉山”“冈底斯山”等大家耳熟能详的内容。作者运用第一人称,在写作中触景生情,让读者产生共鸣,有一种亲切感。(三)17. (1)月亮圆的那一天,指农历每月十五 (2)认识 (3)撑(船) (4)还18. B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
36、现象的理解能力。“掠予舟而西也”一句中的“西”,名词用作动词,向西飞去。A项,名词作状语,用箕畚装土石;B项,名词用作动词,客居;C项,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快乐;D项,名词作状语,从东面。19. (1)今天傍晚,我撒网捕到了鱼,大嘴巴、细鳞片,形状就像吴淞江的鲈鱼。不过,到哪里去弄到酒呢?(2)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句(1)中的重点词语有:薄暮,傍晚;顾,不过;安,哪里。句(2)中的重点词语有:及,等到时候;莫,不要;者,的人。20. 后赤壁赋的选段写月夜之游,集中描绘了断岸、高山、明月、巉岩、
37、草木等,景色由清幽转为峭拔。湖心亭看雪重在写雪后西湖奇景,毫无雕琢之感,给人以清新淡雅的感觉。 从后赤壁赋选段中的“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可以看出作者写了月夜之游所见之景,看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景色由清幽转为峭拔。湖心亭看雪中的“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描写了雪后西湖奇景,给人以清新淡雅的感觉。【甲参考译文】这一年十月十五日,我从雪堂出发,准备回临皋。有两位客人跟随着我,一起走过黄泥坂。这时霜露已经降下,树叶全都脱落了,我们的身影倒映在地上,抬头望见明月高悬。我们四下
38、里瞧瞧,心里十分快乐,于是一面走一面吟诗,相互酬答。过了一会儿,我叹惜地说:“有客人却没有酒,即使有酒也没有菜;月色皎洁,清风吹拂,这样美好的夜晚,我们怎么度过呢?”一位客人说:“今天傍晚,我撒网捕到了鱼,大嘴巴、细鳞片,形状就像吴淞江的鲈鱼。不过,到哪里去弄到酒呢?”我回家和妻子商量。妻子说:“我有一斗酒,保藏了很久,为了应付您突然的需求。”就这样,我们携带着酒和鱼,再次到赤壁的下面游览。长江的流水发出声响,陡峭的江岸高峻直耸。山峦很高,月亮显得小了,水位降低,礁石露了出来。才相隔没有多久,上次游览所见的江景山色再也认不出来了。于是我撩起衣角上岸,踏着险峻的山岩,拨开纷乱的野草,蹲在虎豹形状
39、的怪石上,又不时跨过形如虬龙的古木;攀上猛禽做窝的悬崖,向下望着水神冯夷的深宫。大概两位客人都不能跟着我到这个极高处。我大声地长啸,草木震动,高山与我共鸣,深谷响起了回声,大风刮起,波浪汹涌。我也觉得忧愁悲哀,感到恐惧而静默屏息,觉得这里令人畏惧,不可久留。回到船上,把船划到江心,任凭它漂流到哪里就在哪里停泊。这时快到半夜了,望望四周,觉得冷清寂寞得很。正好有一只鹤,横穿江面从东边飞来。它的翅膀像车轮一样大小,尾部的黑羽如同黑裙子,身上的白羽如同洁白的衣衫,它嘎嘎地拉长声音叫着,擦过我们的船向西飞去。(四)21. 上阕:望月;下阕:怀人。 本题考查对这首词的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上阕主要写词人
40、望月及产生的联想,可概括为“望月”。下阕由写景转入抒情,表达了对人的怀念和祝福,可概括为“怀人”。22. 示例:以咏月为中心表达了游仙“归去”与直舞“人间”、离欲与入世的矛盾和困惑,以及旷达自适、人生长久和美好的愿望,极富哲理与情怀。立意高远,构思新颖,意境清新如画。最后以旷达情怀收束,是词人情怀的自然流露。这首词仿佛是词人与明月的对话,在对话中探讨着人生的意义,既有理趣,又有情趣,很耐人寻味。 本题考查赏析本词的能力。题目要求分析本词蕴含的人生哲理或词人表现的情怀,所以要从这两个角度出发分析,不能选错角度。四、作文23. 思路 :本题是命题作文题。“我就是”表达了一种确信;由“那少年”可知,
41、要考虑是怎样的少年,可选择“硬核”“创新”“博学”“诚信”“求索”“笃行”“有担当”“有品质”“有修养”等标签,命题者的命题意图在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因此,学生不管选择什么标签,最终的目的都是表达自己积极的人生态度。运用第一人称“我”叙写自己的经历,抒发自己的感情,发表自己的议论,可以写自己少年时期的故事,可以写少年时期的感悟,可以写对少年时期的看法。不管是从哪一个角度去写,主题必须积极、健康,必须展现少年的成长和幸福。例文:我就是那少年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懂得珍惜躺在草坪上发呆的时光:懒洋洋的下午,懒洋洋的阳光,懒洋洋的天空,懒洋洋的梦境天南海北地想,做不着边际的梦。不知从
42、什么时候开始,脑海中会有一闪而过的念头。往往是不切实际的念头,我想到一个很远又很古老的地方,骑一头小毛驴,在弯曲又狭窄的小道上,慢悠悠地前行,为每一朵花、每一株草写诗,与每一座山、每一条河对话很多时候,少年时光就是由这些荒诞的梦拼凑成的。好多念头,只是一瞬间,忽然很强烈地撼动着我们的心,让我们想即刻去做。于是就真的什么也不考虑,任性地开工。而那些似乎永远也完成不了的事,便随着淡淡的失落,渐渐地被遗忘那篇叫作宋朝的雨的文章,让我深深地为苏轼的情怀所感动。“先生沐雨而立,一站就是千年”,忽然牵动了我心中淡淡的情愫,于是便梦想站在苏堤上,在那样飘着雨的时节,穿越到遥远的宋朝有一天,我竟真的站在了当年
43、苏轼站过的苏堤上,风拂过发际,我便痴痴地想这风是否也曾令那位杭州知州浮想联翩好友告诉我,她花了6个小时弓着腰站着画完了一幅水彩画。她本不是画水彩的,也许是水彩斑斓的色彩让她动心了吧,于是整整一天,毫不倦怠地画起来。只画了一片海、两张帆、水波、云彩,仿佛只是肆意地涂鸦,并取了个只有她自己才懂的名字。嘴里嚷着腰酸背痛,眼里却放着光这便是人们所说的挥霍青春吧,可谁又能说这没有来由的冲动和坚持,不是另一种演绎青春的诗意方式呢?有时候,为了一首偶然听见的歌曲,为了一部慕名已久的电影,为了一个时光长廊里闪闪发光的人,甚至只是一朵向日葵,便让我们任性地耗掉一个漫长的下午去搜寻其踪迹;在房间的墙上贴满海报,为了鱼缸里的几条小鱼一整天忙里忙外总是想着要买一台相机把生活里的每一个片段、每一次自然的温暖的瞬间记录下来什么“十六岁开始苍老”,都是些“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故作对比。在我们花一般、梦一样的十六岁里,的确有堆积如山的作业,有数不清的琐碎的烦恼,然而总有美好的时刻留给青春,留给梦,留住我们的任性;我们的确欠稳妥、少考虑,总是不顾一切,然而不能设想如果失去了这一切,我们的青春是多么苍白;我们常常不务正业,可是假如有一天,我们都长大了,不再有梦,在那些“正业”里度过相似的一天又一天,所有的梦想被现实一一击碎,难道那才是真正的生活?让我做梦吧,任性吧,毕竟,我就是那少年。第 20 页 共 2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