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古代诗歌五首》两课时教案-(部)统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docx

上传人(卖家):Q123 文档编号:5356310 上传时间:2023-03-2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3.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1《古代诗歌五首》两课时教案-(部)统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1《古代诗歌五首》两课时教案-(部)统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1《古代诗歌五首》两课时教案-(部)统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1《古代诗歌五首》两课时教案-(部)统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1《古代诗歌五首》两课时教案-(部)统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古代诗歌五首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2. 能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理解诗歌中所蕴含的哲理。教学过程:一、 导入千金市骨。燕昭王成为明君圣主的代表,黄金台也成了明君圣主礼遇贤才的象征。此后,有多少怀才不遇的文人,登上幽州台,凭古吊今,感怀时世。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唐代诗人陈子昂的一首诗登幽州台歌。二、 登幽州台歌讲解1. 背景介绍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同出征。武为人轻率,少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稍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不听,

2、反把他降为军曹。在极度苦闷忧愤的情况下,陈子昂登上幽州台,写下了这首诗。2. 我们先一起来读一下这首诗,把握朗读节奏,体会诗歌的意境。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3.你能不能把登台的这个情景详细的描述出来呢?示例:夜已深了吧?迷雾阻挡着我的前路,荆棘撕破我单薄的衣服。我独自一人登上这高台,借着微微的月光眺望远方。此时此刻,我忽然感觉自己迷失了方向,我不知身在何处,身后无人跟随,前方也没人引路。难道我错了吗?难道上天是公平的吗?遥望历史,燕昭王那样的贤君已经远去,后世也许会有明君贤士的风云际会,然而我却无缘相见。我感到无比的悲伤,仿佛有巨大的石块压在我的胸口,使我透不过气

3、,那种感觉强烈地压抑着我的本就孤独的心。自古以来,成大事者,总是孤独的。只是谁又知道我的心酸楚,谁又懂得我内心的痛苦?面对这茫茫的天宇和原野,我感觉自己是多么反渺小,沧海一粟而已,人生只有几十年罢了。我忍不住仰天长叹!我的悲伤已充满肺腑,无法抑制。人们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我说,只是未到伤心时。在这清冷的夜晚,在这幽静的幽州台上,我禁不住泪流满面,沾湿了衣襟!4. 谁能来解释一下“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意思?其中的“古人”和“来者”指的是谁?像燕昭王那样的古代贤王已成为历史,我生得太晚,无缘相见。后世自当有明君贤士的风云际会,而那时我已经去世,也无缘相见。“古人”和“来者”都是指像燕昭王这

4、样的明君。言下之意就是说现在没有明君。5.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表达了诗人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惆怅和孤寂之情。通过“前”“后”“古人”“来者”的对比,表明时间流逝,一去不返,表达出生命短暂、时不待我的事理悲情。6. 诗人转眼望向天空,看到天地之大,他又想到了什么?想到了自己的孤单渺小。天地悠悠而生命短暂,宇宙无穷而人生有限,抒发了悲凉孤寂之情。6.登幽州台歌有什么丰厚内涵?孤独的慨叹;生之短促的感喟;怀才不遇的哀伤7.登幽州台歌的艺术特色是什么?景藏情中;沉郁悲壮;长短参错的楚辞体句法。8.陈子昂还写过一首诗燕昭王,体会诗中表达出的对燕昭王的追思仰慕和自己不能在其麾下建功立

5、业的遗憾。燕昭王陈子昂南登碣石宫,遥望黄金台。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霸图今已矣,趋马复归来。三、 望岳讲解1. 诗人介绍杜甫(712770),字子美,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怀抱“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但仕途坎坷,身经离乱,看到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转折,就用诗歌抒写情怀,反映时事,其作品思想深刻,境界广阔,有强烈正义感和鲜明倾向性,风格沉郁顿挫,形式多样。由于他的诗真实的反映了所处的时代,后世称为“诗史”;又由于他能忧国忧民,被誉为“诗圣”。代表作品:前出塞咏怀五百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但是如果你对杜甫的整个人生经历有所了解的话,你会发现他并不向有的诗人一样,一生都是不得志的。杜甫

6、青少年时因家庭环境优越,因此过着较为安定富足的生活。他自小好学,七岁能作诗,“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有志于“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他少年时也很顽皮,“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他的早期生活是十分惬意的。2. 写作背景这首诗是杜甫的早期作品。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年轻的诗人离开了长安,到衮州(今属山东省)去省亲其父杜闲当时任衮州司马。此后大约三四年内,他一直在山东、河北一带漫游,结交了不少朋友,这首诗就是这期间写的。此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篇。所以说我们了解一位诗人,不能以偏概全,把他的主要诗风当成是他全部的特点。3. 诗歌朗读望岳 (杜

7、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4.望岳可分为两大层,都是借着“望”字写的,但望的角度不同。试对此做具体的解释。前两联为第一大层,着力写泰山的整体形象。后两联为第二大层,也写了泰山景物,但着力表现的是诗人的感受。5. 古人认为五岳中泰山最高大,诗人是如何写出泰山“高大”这一特点的?(学生讲解诗句)“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开篇以问答的形式,表明泰山的青色在齐鲁广大区域内都能望见,表现泰山雄伟扩大的气势。“造化钟神秀”,大自然特别钟爱泰山,一切神奇秀美的景色都集中在这里。(拟人)“阴阳割昏晓”意思是说在同一时间,

8、山南山北阴暗不同,山南是晴朗的,山北仍是黑沉沉的。“昏”和“晓”两个天地是泰山“割”开的。一个“割”字写出了泰山参天矗立的雄姿,使静止的山峰充满了活力。“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泰山上面层层白云涌现,变化多端,诗人望之,感到自己的胸中云起回荡,无比开阔。诗人还目不转睛地欣赏泰山上空归鸟回旋,飞还山林。“决眦”写出了诗人的全神贯注,衬托出泰山的雄伟壮丽及其令人震撼的力量。6.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句中“会当”如何理解?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7. 对比阅读杜甫晚年仰视华山所写的七言律诗望岳,体会

9、两者的心境有何不同之处。望岳西岳崚嶒lng cng竦处尊,诸峰罗立似儿孙。安得仙人九节杖,拄到玉女洗头盆。车箱入谷无归路,箭栝gu通天有一门。稍待秋风凉冷后,高寻白帝问真源。这首诗作于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六月。自天宝乱来,作者饱历忧患方得重返朝廷,而今因宰相房琯败绩丧师于陈涛斜而被罚,抗疏救之而获罪被贬为华州(今陕西华县)司功参军。人至中年,除了官拜左拾遗一年境遇较佳,一直极备艰辛。政治上的失意,使杜甫心情十分郁闷,他经常眺望西岳华山,不禁浮想联翩,写下了这首七言律诗,诗中流露出失意徬徨之感。/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2.能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理解诗歌中所蕴

10、含的哲理。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登飞来峰1.诗人简介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当过宰相,在神宗皇帝支持下实行改革,历史上叫作“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又是文学家,诗和散文都写得很好。他十分注重修辞,据说,他的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经过几十次修改才选定“绿”字,千百年来传为美谈。2.写作背景登飞来峰是王安石30岁时所作。皇佑二年(1050)夏,他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杭州,写下此诗。这首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时年少气盛,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抒发胸臆,寄托壮怀,可看作万言书的先声,实行新法的前奏。3.朗读诗歌登飞来峰

11、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4.请同学们反复诵读这首诗,联系王安石的生平及其时代,想象自己就是那个年轻气盛,抱负不凡的文学家王安石,当你登上飞来峰时,心境是怎样的?此时年轻气盛,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抒发胸臆,寄托壮怀,可看作万言书的先声,实行新法的前奏。本诗作者通过对自己亲身登临千寻塔远望,一览无余的视角直接描写,来抒发他心中兴奋愉悦的心情和远大的政治抱负。5.诗人写景的立足点在哪里?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什么?诗人写景的立足点在飞来峰上千寻塔,虚写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诗人用“千寻”这一夸张的词语,借写峰上古塔之高,表达登

12、高望远的感受:站得高看得远。6.在这首诗中,“浮云”有什么隐含的深意呢?在神宗皇帝支持下实行改革,积极推行新法,抑官僚制地主和豪商的特权,以期富国强兵,但遭到保守派的激烈反对。登飞来峰即作于1050年,当时他30岁,由宁波县令改任舒州通判。他向往美好前程,期待变革。在古代诗歌中,“浮云”往往借代*邪小人,联系到诗人后来向宋仁宗上万言书,以及实行变法,与保守派的坚决斗争等,可以看出诗中“浮云”比喻当时的保守势力,体现了王安石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7.“层”有了什么样的深层含义?仅仅指的是他站的比别人高吗?“层”字面上指千寻塔的层,指他站的比别人高。实则暗喻政治上的决

13、策。也指他有雄心壮志,勇往直前,不畏艰难。这无疑是人生的层!8.最后两句诗讲了个什么道理?掌握了正确的观点和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二、游山西村1.诗人简介陆游(11251210),字务观,自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爱国诗人。他是一个富有才华而有多产的作家。他的诗歌既有深刻的现实生活内容,又有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2.写作背景陆游因推助张俊北伐,被罢归故里,心中愤愤不平。对照诈伪的官场,与家乡纯朴的生活,自然会产生无限的欣慰之情。3.诗人笔下的农村风俗是怎么样的?从哪句诗中可以读出来?好客、热闹、淳朴 首联

14、4.诗人看到这样的景象内心是什么样的感受?从哪句诗中可以看出?悠闲、开心,对古风犹存的吾土吾民的热爱。尾联。5.其中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蕴含着什么道理?表达在困境中坚持下去,终究会出现豁然开朗的境界的人生思考,反映了诗人对前途所抱的希望。三、己亥杂诗(其五)1.诗人简介龚自珍(17921841)字璱人,号定盦,清思想家、文学家。浙江仁和(今杭州)人。道光进士,官礼部主事。主张从事政治和经济改革,以解决当时日益深入的社会危机,并热切要求抵抗外国的经济和军事侵略,维护国家主权。2.诗集介绍己亥杂诗是诗人被迫辞官后的诗集,作于道光十九年(1839),按干支纪年这年为己亥年,故称。这年

15、诗人辞官南归,于农历四月二十三日离京,七月初九回杭州,九月十五日北上接家眷,十二月二十六日抵达江苏昆山。期间往返九千里,诗人共写了绝句315首。叙述了诗人的家世出身、仕宦经历、师友交往、生平著述以及思想感情、革新建议等。3.诗句讲解“浩荡离愁白日斜”:愁绪本来是看不见的,但是诗人说它是浩浩荡荡的,这就是化无形为有形,写出了离愁的浓重。“白日斜”则以夕阳西沉、暮色苍茫的气氛,强化了诗人离京时的眷恋、失落、孤独的情怀。“吟鞭东指即天涯”:诗人的马鞭所指,东即天涯海角,可见辞官的决心之大。但辞官等不等于放弃理想?(不等于)诗人没有割断自己与朝廷的感情牵连。因而有了下面两句诗。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借落花自喻,这叫做什么手法?(移情于物)落花纷纷,不是无情飘洒,还要化作春泥培育出更多的新花。表现了诗人超凡脱俗的宽广胸怀。也表达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始终为国效力的情感和献身精神。 这两句有什么衍生义?(多借指甘愿牺牲自我的无私奉献的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语文 > (统编)部编版 > 七年级下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1《古代诗歌五首》两课时教案-(部)统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docx)为本站会员(Q123)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