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节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是沪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上册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在生活中,同学们熟悉燃烧的现象。本教材在第一章中探究蜡烛的燃烧,第章中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氧气性质实验中,对常见物质的燃烧有了一定的认识有氧气参与、伴随发光、放热的氧化反应。本课题是对之前所学过“燃烧”的意义进行深入了解,重在探究燃烧条件和认识灭火原理,并能将理论应用于实际生活之中。更重要的是化学源于生活,化学就在身边,化学的有趣有用能增强同学们持续学习化学的热情和动力。【教学对象分析】燃烧与灭火是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化学现象。但是现代的中学生因为家庭人口结构和学习压力的双重影
2、响,对这些化学现象的本质认识是比较缺乏的。在思维方面,初中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虽占优势,但很大程度上还属于经验型,需要感性认识的直接支持。初三的学生正是处在从经验型水平向理论型水平转化的关键年龄,所以本次课在这种转变的过程中将在思维的引领上起到较大的作用。【教学设计思想】突破教材先教师演示认识燃烧条件,再学灭火原理的顺序格局,改为先探究灭火方法,让学生从熄灭蜡烛的经验中,结合学过的化学知识(如氧气性质、用途)和提供的信息(如着火点),有依据的猜想燃烧条件,再探究燃烧条件。这是源于理论要求必须将教学活动设置在现实生活的情境中,并将情境选择的重点放在个人和家庭活动最易接触的现实中,因此,这样更符合学生
3、的认知规律,即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熄灭蜡烛)了解化学,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实际问题。【教学目标】1.通过尝试不同的熄灭蜡烛的方法,分析蜡烛熄灭的原因,能猜想燃烧可能需要的条件;2.通过科学的实验探究,认识燃烧的条件。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有关燃烧与灭火的问题。3.通过活动参与获得灭火方法,运用控制变量法的思想设计方案、动手实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教学重点】运用控制变量法的思想探究燃烧条件,体验和学习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教学难点】在科学探究中提出合理的问题、设计优良的方案、现象分析的正确和结论归纳的简明。【教学方法】情境创设、引导实验探究、对比
4、分析、归纳总结【教学用品】教师用品:带橡皮塞装有氧气的大试管、装有热水保温杯、500mL的烧杯、酒精灯,火柴,70%的酒精、坩埚钳、小纱布一块、镊子、分别装有白磷、红磷的试管。学生用品:蜡烛4支,火柴,250mL烧杯1个,100mL烧杯3个, 100mL小烧杯2个(其中一个装满水,另一个装有细沙),湿抹布,剪刀;火柴,电脑、相机。【教学过程】活动环节师生活动过程活动设计目的分析学习活动过程活动引入展示图片,燃烧给人类带来了文明,让生活充满了惊奇。比如: “不怕火烧的手帕”。(表演魔术) 普通的手帕在烈火下,为什么没有燃烧?其中的奥秘待活动完成时,自然揭晓。用带有神秘感的魔术引入,激起学习兴趣。
5、活动的展开与深化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在日常生活和过去的学习中,我们曾见过或遇到过许多燃烧的事例,你见到过哪些燃烧的事例?这些燃烧现象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你知道燃烧的特征是什么?与同学们交流、讨论:物质的燃烧有何特征?思考完成表格图片展示物质燃烧具有可燃性讨论以生活中的事例,让学生有亲切感。思考熄灭蜡烛的不同方法。活动一:猜想燃烧的条件1每支蜡烛请用不同的方法熄灭,小组内做好记录,注意安全,开始。好,实验结束。完成最快的小组,说说你们的方法。其他小组还有什么方法?熄灭蜡烛,并记录交流补充以生活中熄灭蜡烛的经验为起点,结合化学用品,得出更多的方法。在对蜡烛熄灭原因的讨论中,归纳总结燃烧条件的猜想。明确
6、猜想2请分别讨论每种方法导致蜡烛熄灭的主要原因,由此猜想燃烧的条件是什么?哪个小组率先分享你们的猜想,并说明猜想理由?其他小组是否有不同观点?讨论,填写表格交流,表达3小结:我们的猜想有:需要可燃物、需要与氧气接触、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归纳总结2(提问)如果提供可燃物,空气,温度,物质就可以燃烧了吗?教师演示:不种可燃物与氧气接触,证明可燃物的条件之一为: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自古水火不容,一定是这样吗?(演示实验) “水火相容“魔术中,白磷为什么能在热水中燃烧?小结:经过大家的探究可知燃烧的条件是:(一起来总结)若缺少一个条件,燃烧还能发生吗?所以燃烧的3个条件缺一不可。思考、交流实验交流反思思考观察归纳总结活动三:学以致用1为什么魔术中的普通手帕没有燃烧?思考回答思考回答能运用燃烧的3个条件,较准确的解释实验、生活中关于燃烧的现象,体现知识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同时让学生体验到收获知识、运用知识的乐趣。2当堂闯关以竞猜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性活动的总结 学生畅所欲言板书设计:第一节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一、 燃烧的条件(同时具备)1、物质具有可燃性;2、可燃物与氧气接触;3、可燃物的温度需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4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