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设计表单学习内容分析学习目标描述1、通过估计、测量、讨论等活动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认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2、经历看一看、量一量、摸一摸等活动建立1毫米的概念,会用毫米为单位进行测量,知道毫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3、借助具体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学习内容分析提示:可从学习内容概述、知识点划分及其相互间的关系等角度分析毫米的认识在数学课程标准的图形与几何这一知识块,课标中提到要求在实践活动中,知道毫米,能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教材从测量身边的数学书的长、宽、厚导入,引出毫米。教材通过让学生观察、估计、测量等活动明确毫米在实
2、际生活中存在的必要性,知道毫米与厘米的关系,会用毫米测量,会举例身边用毫米作单位的例子,从而帮助学生建立对毫米的长度观念。做一做分两个层次进行技能训练。教学重点知道1厘米=10毫米。教学难点建立1毫米的概念。学生学情分析学生在三年级前已经学习了“厘米”和“米”, 对为什么要有长度单位及计量单位是一种标准比较物有了一定的感知,同时测量物体长度也有了一定的基础。“毫米的认识”是人教版新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课时。从生活经验上说,学生在运用学生尺以及生活中都有接触到毫米。通过学习毫米的认识,能够使学生对长度单位有进一步的认识,同时,也为第二课时学习分米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本节课的内容不仅是以
3、后继续学习长度单位的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学生对于厘米的学习过久,可能会导致现实经验与知识经验的脱节,对于用厘米的知识来估计、测量会出现陌生感。教学策略设计教学环节教学目标活动设计信息技术运用说明一、 复习导入二、 探究新知(一) 毫米的产生(二)认识毫米(三)建立1毫米的表象三、巩固提升四、总结梳理1、通过估计、测量、讨论等活动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认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2、经历看一看、量一量、摸一摸等活动建立1毫米的概念,会用毫米为单位进行测量,知道毫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3、借助具体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4、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1、估一估数学书的长、宽、高。2、用尺测量数学书的长、宽、高。3、激发矛盾,明确毫米的实际意义。4、认识学生尺上的1毫米。5、如何找1毫米。 多媒体课件、米尺、学生尺、身份证、校讯通、学生尺、1分硬币、1元硬币、1角硬币、身份证。个人反思 测量在认识长度单位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手段,他可以让学生对长度单位有更加准确的认识。因此在测量这个环节中我首先让他们小组合作对所测量的物体进行估测,然后进行实际的测量,看看哪个同学估测的最接近准确的结果,而且对这些同学进行奖励,这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他们都非常的认真和投入。不仅他们的估测能力有所见长,而且实际测量的水平也提高不少。友情提示:通过研课磨课活动,完善改进自己在第一阶段所作的教学设计,提交改进后的教学设计及课件PPT/微课/教学片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