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课时连减的简便计算教学内容:教材第21页的内容及练习六第1题有关题目和第3题。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连减试题的简便算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2.培养学生灵活计算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3.渗透“从特殊到一般,从一般到特殊”的数学思想。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减法的运算性质。教学难点:应用减法的性质,灵活、熟练地进行计算。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学生活动(二次备课)一、复习导入1.(+)+=+(+)用了什么运算定律?2.+=+用了什么运算定律?师:看来同学们对加法运算定律掌握得很好,我们今天来了解一下减法有没有什么特殊的运算性质。二、预习反馈点名让学生汇报预习情况。(重点让学生说说通过预习本节
2、课要学习的内容,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问题)三、探索新知出示教材第21页例4。1.学生自己列出算式,然后和同桌交流一下,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2.独立解答,指名汇报。可能有以下3种方法:234-66-34234-(66+34)234-34-66让学生依次说清楚解题思路。师:前两种算法有什么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前两种算法中三个数分别相同,计算结果也相同;不同之处是运算符号不同,运算顺序也不相同)师:由于前两个算式的结果相同,我们就可以用等号把它们连接起来,即234-66-34=234-(66+34)师:234-66-34变为234-(66+34)后,计算结果保持不变。这是一
3、个偶然的巧合呢,还是在所有的三个数连减的运算中都存在?下面,我们就任意找三个整数来试一试。师:通过刚才的验证,说明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与这个数减去两个减数的和,它们的结果总是相等的,这条规律是普遍存在的。你能用语言来概括这一规律吗?小组进行讨论。小结: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当两个减数相加可以凑成整十、整百、整千时,我们可以先把两个减数加起来,再从被减数里减去这两个数的和,使计算简便。有时,也要根据算式的特点,逆向运用减法的性质来简便计算。3.字母表示。师:我们也可以用字母表示减法的这个运算性质。a-b-c=a-(b+c)四、巩固练习1.教材第21页做一做第1题。(独立填写,同桌互相检查、订正)
4、2.教材第21页做一做第2题。(独立计算,订正时指名说说是怎么想的)五、拓展提升李阿姨在记录一周的家庭开支时,发现一张购物小票被弄脏了,你能帮李阿姨算一算被弄脏的价钱吗?300-74-126-35=65(元) 六、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先把这两个减数加起来,再从被减数里减去它们的和。七、作业布置练习六第1题有关题目和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并汇报。教师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有侧重点地调整教学方案。学生独立完成例题,点名阐述解题思路。学生举例,师生一起验证。板书设计连减的简便计算234-66-34 234-(66+34)234-34-66=168-34 =234
5、-100 =200-66=134 =134 =134234-66-34=234-(66+34) 234-66-34=234-34-66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写成减去这两个减数的和。字母表示:a-b-c=a-(b+c)。教学反思成功之处:在学习简便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让学生将自己的计算方法跟其他同学的方法进行比较,说说自己解法的优点、缺点,通过不同解法的比较来认识和选择最简便的方法。在教学要求上,因人而异,抓住知识的核心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投入到知识的理解、对比和运用的过程中。不足之处:学生对通过加小括号实现简便计算已经掌握,但是个别题目需要根据性质去掉小括号计算更简便,很多学生没有灵活掌握这一点。教学建议: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采用归纳的方法,让学生在实际的操作中充分理解减法运算性质,建议教师在课堂上把更多的主动权放给学生,以便更好地展现学生的思维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