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课堂教学应体现的原则 这里所谓的“课堂教学原则”,是指根据课程标准与教学目标,依据课堂教学和学生认知的客观规律,经过教学实践检验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基本方略与行为准则。一些经典的教学原则我国古代的教学原则主要有:因材施教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启发诱导原则、教学相长原则、量力性教学原则等。我国当代的七大教学原则可归纳为:思想性与科学性统一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因材施教原则、循序渐进原则、系统性原则、直观性原则、巩固性原则等。国外的一些教学原则:系统性和连贯性原则,理论跟实际相结合原则,培养学生的自觉性与积极性原则,直观性原则,掌握知识的巩固性原则,教学的可接受性原则,在教师对班级进行集体工作的条
2、件下,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的原则。一、面向全体原则超过半数的教师上课时并没有贯彻面向全体原则。有如下常见的课堂现象为证:有的教师上课时喜欢听部分学习优秀的学生的“课堂回声”,只要教室里有部分学生回答,就认为全体学生都已经理解了,于是就放心地继续讲下去;有的教师在提出问题之前或提出问题的同时,就迫不及待地指定个别学生回答,实际上这样做无形中剥夺了其他学生的课堂思考权;有的教师则只习惯于站在讲台讲课,很少或几乎没有走下讲台开展课堂指导,并不了解学生学习的真实情况,可谓“讲功好、导功差”,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实现“面向全体原则”的主要途径:一是选择内容:教学的内容选择,包含一节课教学进度、难度的控制、例
3、题习题的选择,都要以所教班级大部分学生的可接受水平为依据;二是分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学要求、评价标准、课堂指令、课堂练习等方面都要进行分层次要求,以促进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得到课堂参与机会,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收获。三是关注个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实施“面向全体、关注个体”的教学策略,为他们创造参与课堂的机会。有意识地把课堂学习权、表现权、思考权、质疑权、互助权尽可能多地还给学生,努力实现“让每位学生都得到教师重视”的课堂目标。二、个性教学原则“最优课堂=精练的讲授+恰当的练习+有效的指导”实现个性教学原则有以下几个主要途径:一是确保学生有当堂练习的机会。二是确保学生有当堂质
4、疑释疑的机会。三是所有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贯彻个性教学原则,并非提倡把教师的主要课堂时间与精力用于指导个别学生,而是要求教师正确处理“面向全体、关注个体”的关系,正确处理“讲解与指导”的关系。三、简约课堂原则 “一节好课、一节高效的课、一节给人以美的享受的课,一定是一节简约的课。”实现“简约课堂原则”有以下几个主要途径:一是教学目标简约:教学目标明确具体,重点突出,每节课集中力量解决一至两个重点知识。二是教学程序简约:教学程序简单明了,没有人为的复杂化,各教程之间衔接顺滑,过渡自然流畅。三是指令清晰完整:教师课堂指令完整明晰,每个时段学生对自己要完成的任务明确,配合默契。四是时间结构合
5、理:教师的讲授时间、学生的练习时间、学习互助时间、师生交流时间等,能够与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相符合,师生最佳课堂时间比4:5,但要灵活应用,不可呆板迷信。五是善于归纳浓缩:要善于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一节课留给学生的是程序化、问题化、公式化、技巧化的知识,要帮助学生把书读“薄”。四、知情并重原则 如果中小学课堂能够从“目中无人”的地方转变为“有情有智”的场所,那么中小学生厌学现象就会发生根本性的好转。一是在教学设计中,特别关注情感目标问题。二是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师生情感交流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应当追求情感目标与知识目标并重的课堂。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课堂表现、学习信心树立、学科情感培养等问题,让
6、课堂从“目中无人”的地方转变为“有情有智”的场所。三是在课堂练习中,重视树立后进生的信心。在课堂练习中,教师要特别关注学习后进学生的课堂表现,为他们及时排解学习困难,增加他们的学习信心、保持他们的学习欲望,让他们在教师、同学悉心有效的帮助下,重拾信心、有所进步。贯彻知情并重原则,是针对以往中小学教师在教学中“重知轻情”提出来的,要避免矫枉过正,不要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进行专题的“思想教育”。五、直观教学原则 在课堂教学尤其是理科教学中,“课堂六实”(实景、实物、实图、实例、实用、实验)的应用,是贯彻直观教学原则最有效的途径。贯彻直观教学原则有以下几种途径:一是实物直观。二是影像直观。三是语言直观
7、。四是知识直观。通过已有知识与经验的延伸、拓展、联想、迁移得来的,这样的知识形成过程更容易让学生接受。贯彻直观性教学原则,教师要认识到直观仅仅是一种教学手段而不是教学目的。强调直观教学原则,旨在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复杂的概念、规律与原理。教师要围绕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恰当地运用直观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从直观性思维到抽象性思维,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完整的思维能力。六、问题教学原则 “教师要努力追求课堂教学的简洁化、问题化、趣味化,这是构建高效课堂的捷径。”贯彻问题教学原则有以下几个途径:一是教材内容的问题化。二是教学语言的问题化。三是课堂板书的问题化。教师的课堂板书主要采用“填空式”与“提问
8、式”。四是阅读过程的问题化。五是增强学生问题意识。实施问题教学原则,要注意做到以下几个“不能”:不能用个别学生的思维替代全体学生,不能用教师的提问替代学生的提问,不能提出超过大多数学生能力的问题,不能提出过多过复杂的问题。七、先学后教原则所谓“先学后教”的含义:一是先学生自学、后教师教学。二是先学生思考、后给出答案。三是学生如何学、先于怎样教。实现“先学后教原则”有以下几个主要途径:一是教学过程应体现“学生为主、教师为辅”。二是教学过程应围绕问题的提出与解决来进行。应努力让学生拥有“五种课堂权利”。即自由阅读课文的权利、独立思考问题的权利、自由质疑相互释疑的权利、获得教师个性化指导与激励的权利
9、、得到学习同伴互助的权利。三是培养学生“先同学后老师”的学习好习惯。贯彻先学后教原则,在现阶段主要还是课堂之内的先学后教。当然,并不反对教师引导学有余力的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超前学习。八、当堂过关原则“没有课堂落实,就不是最优课堂。”实现“当堂过关原则”有以下几个主要途径:一是分段讲授、讲练结合。在一节课中,需要教师讲授的知识点可能不止一个,可以采取“分段讲授、讲练结合”的策略,逐一完成知识点的学习与巩固。二是口笔结合、当堂训练。教师要检查学生是否理解及运用所学“新知”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况,最好的办法是进行“口头加笔头”的当堂训练,并进行检查落实。三是时间保证、内容保证。教师要努力保证有足够的课堂时
10、间让给学生进行当堂训练,保证训练的内容富有针对性,保证课课都有经过教师精心挑选的书面练习。九、激励课堂原则 优秀教师的特点之一,是优秀教师善于把课堂变成“激励学生的地方”,绝不把课堂变成“责备学生的场所”。一是表现课堂、体验课堂。二是调整课堂、调动课堂。三是树立先进、巧妙评价。运用课堂激励原则,教师要善于针对不同班级、学生,采用灵活多样的表扬方式进行激励,要防止滥用表扬及缺乏依据的廉价表扬。十、永不替代原则教学替代是产生低效课堂的罪魁祸首。一是教师不要替代学生。二是少数不要替代多数。在课堂教学中,常常见到这种现象:有的时候教师刚提出一个问题,马上就有“学科尖子生”说出答案,无形中剥夺了多数学生
11、的思考权;有的教师在讲课过程中,见到有一部分学生能够给出正确答案,就很放心地继续下一个教学程序。这是“少数替代多数”最常见的表现形式;三是口头不要替代笔头。在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在讲课时只要能听到“课堂回声”学生配合教师回答问题的声音,就会心满意足地继续讲下去,这是口头替代笔头的经典表现。贯彻永不替代原则有以下几个途径:一是坚持“两个凡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坚持“两个凡是”:凡是学生能够自己完成的事,教师绝不替代;凡是属于学生自由学习的时间,教师绝不占用。二是加强师生互动。近年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有一个关键词,那就是“互动”,已成为优化课堂的亮点之一。要不满足于“老师提问、学生回答”,更要创设情境让“学生学会、学生回答”。师生互动关键是思维互动而不是形体互动,是全体互动而不是部分互动。那种热闹的课不一定是好课。三是建立学习小组。每位学科教师都要努力建立以学生座位为主要依据的4人自然学习小组,并选定学习小组长,充分利用学生之间“学力差异”这个重要资源,为后进学生及时解决学习困难提供保障。四是落实当堂训练。我们都清楚:听到的容易忘记,看到的也记得不牢。写过的才能记住,能讲清楚的才是真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