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九年级上语文期末测试阅卷分析1.第9题:三个重点字词“惟”和“芥”翻译的好一些,“而已”很多学生没有翻译,而是直接写下来。“芥”学生翻译成不同的量词,但却很多错别字。整个句子整体翻译比较通顺,得2分以上的学生较多。2.第10题:(1)“沉舟侧畔千帆过”中“沉”字易写错为“乘(2) “而今识尽愁滋味”中“而今易写错为“如今”(3) 在第三问中,由于题目指向不明,学生答题时见到“_,欲说还休。”易写为“欲说还休,欲说还休。”(4) “芜”“苑”易写错(5) “幽”“阴”易写错3.第11题:本题共两分平均得分率80%。失分原因:a.情感把握不准,表达不切合题意。b.用词不合题意。c.直接抄诗句。4.
2、第12题:该题很多学生能答到景物特点,通过景物特点答到人物感情,但该题深层意义许多学生都未答到,对贾谊的景仰和暗示唐王朝危机四伏的政治形势学生很少答到。5.第13题:本题共两分,得零分的较多,得一分的次之,得满分的较少。得零分原因大多是没有兼顾选文整体内容,只从选段中选取一句话来回答,如:正确的答案不止一个;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创造性的思维,必须有探求新事物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持之以恒的进行各种尝试。得一分大多是答到创造性思维所具备的条件,没有答到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这一点。6.第14题:总体得分率较好,学生基本上能答到论证方
3、法:举例论证。其作用分析得比较准确。存在问题:部分学生对文本把握不准:论证方法的表述不准确。把议论方法和说明方法混淆;部分学生在具体分析论证方法内容时表述太简单或不规范。7.第15题:部分学生没有认真阅读选文,没有把握选文主要内容,答非所问,得分率偏低只有45%。部分学生答题格式不规范,直接引用文中原句作答,答案不够准确。8.第16题:很多学生文体不分,把小说看成了说明文或议论文。分析“多余一句话”的好处应该跟小说中所学知识点相结合,并分析在文中的作用。学生答题不全面,答题不能紧扣考点,不能结合文意,答到满分的很少,大多数两分,书写差。9.第17题:判断是否矛盾时,较多学生矛盾的“矛”出错。多
4、数学生只有判断和理由分析没有结论。很多分析只是就事论事,没有分析事理,点明写作意图,突出中心。理由分析空洞,不结合文本内容。缺乏答题经验,不会借助判断题选项帮助自己理解文本主旨。10.第18题:部分学生对于“我多余的最后一句话”中的“我”理解不清,不从自身角度来说,口语化严重,部分甚至存在脏话。11.第19题:两个空都选对的占35%,选对一个空的占45%。未选对的学生对小说三要素作用不熟悉,未整体感知提炼出主旨。12.第20题(1):得3分较少,得0分居多。不熟悉名著,情节、性格上上张冠李戴,较多学生把鲁智深事件、性格与武松、李逵混为一谈。第20题(2):大部分学生能从困境、磨炼、成长、坚强等角度来谈,极个别能谈到时代的变化,普遍得2-3分。13.第21题:多数作文较普通,如一句话引发的思考、一个故事引发的思考这类题目出现较多,目前最高分28分,最低分0分。高分作文得分点:思考内容有深度,分析较为透彻。写作内容有时效性,新闻热点,有和疫情结合或和环保问题相关。议论性,思辨性较强,作文素材广泛。低分作文失分点:审题不清,偏题。材料肤浅,不够新颖,也不会扣题。语言乏味,材料陈旧。选题太广太大,空洞失真。书写潦草,卷面不清。部分学生立意消极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