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官制度发展历程选官制度发展历程商周时期战国秦汉汉武帝后 魏晋南北朝隋唐1905年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第7课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 时间时间方式方式内容内容标准标准中央委任中央委任“中正官中正官”对人对人员按照员按照家世、道德、才能家世、道德、才能三者并重标准确定品级,三者并重标准确定品级,朝廷以此授以相应官职。朝廷以此授以相应官职。后来就只注重家世门第后来就只注重家世门第。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 品评品评 门第门第选官制度选官制度1 1、变化、变化魏晋至隋唐选魏晋至隋唐选官制度的演变过程官制度的演变过程世家大族科举制科举制 时间时间方式方式内容内容标准标准通过分科考试通过分科
2、考试的方法选拔官的方法选拔官员,根据考试员,根据考试成绩授予官职。成绩授予官职。隋朝隋朝-1905-1905年年考试考试 才学才学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逐渐成为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逐渐成为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4一、选官制度科举制隋文帝隋炀帝武则天唐太宗唐玄宗材料一 科举制度显然在“开放政权”,这始是科举制度之内在意义与精神生命。汉代的选举,是由封建贵族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唐代的公开竞选,是由门第特殊阶级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唐代开放的范围,较诸汉代更广大,更自由。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材料二 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其推重谓之“白衣公卿”,又曰“一品白
3、衫”。其艰难谓之“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其有老死于文场者,亦所无恨。故有诗云:“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王定保唐摭言卷1散序进士根据材料结合课本P40分析科举制的影响使中下层的读书人通过相对公平的考试参与政权,扩大了统治的基础使中下层的读书人通过相对公平的考试参与政权,扩大了统治的基础以才学为依据,以才学为依据,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材料三 士人可以不经过荐举,直接报名考试由政府择优录取,从而纠正了魏晋以来世家大族垄断用人做官大大权的情况。韦庆远中国政治制度史材料四 贫苦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是皆科举鼓励之功有甚于今日十万督学之力
4、也。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根据材料结合课本P40分析科举制的影响把选官权从世家大族手中收回中央,把选官权从世家大族手中收回中央,加强中央集权;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有利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提升社会文化水平。提升社会文化水平。小结:中国古代选官制度 商周时期战国秦朝汉代 魏晋南北朝隋唐1905年依据标准选官方式血缘关系军功品行才能才能门第考试能力魏晋南北朝三公九卿皇帝东汉皇帝尚书台三公【虽置三公,事归台阁】皇帝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曹魏】【西晋】西汉秦朝皇帝三公九卿【决策】【执行】中朝二、集天下之权二、集天下之权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的确立三省初成,共同执掌辅助决策和执行
5、等权力。三省分工明确,三省长官共议国事。正式确立三省六部制11三省六部制中书省为天子的秘书官,司掌起草诏令敕书、批答臣下的奏章。这些诏书的颁发或敕令的下行,要取得门下省的同意。门下省有反驳的权力,若中书省起草的文稿有不当之处,门下省可以批驳,甚至将其封还。因此,中书省和门下省须在政事堂达成协议才成。尚书省是接受上述决议的执行机关。当然,中书、门下、尚书三省中的要员,皆系贵族出身,而贵族并不完全服从皇帝的命令。因而天子对臣下的奏章批示时,所用的文字,都很友好温和,决不用命令的口吻。”内藤湖南中国近世史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三省六部制的特点及影响?分割相权,避免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三省职
6、权分工明确,有利于提高办事效率。三省集思广益,有利于减少皇帝独断造成的决策失误。三省六部制是中国政治制度的重大变革,对此后历朝产生了深远影响。02影响01特点相权三分,职权分明:三省的长官同为宰相,三省分权,既相互制约,又分工合作,既加强皇权,也提高行政效率。节制君权:皇帝所颁布政令,未经政事堂通过,不能施行,以相权节制君权。三省六部制情景模拟学校得知有同学反映学校饮水机不足的情况,在三省六部制的中央官制下将会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中书省(起草)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兵部 吏部 礼部 工部 户部 刑部皇帝最近有学生反映,学校饮水机不够啊!批了欧了安排饮水机增加饮水机皇帝三 省中书省尚书省门
7、下省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六 部古代民众的义务:古代民众的义务:“税税”+“”+“役役”田税:田税:以田亩为基础的土地税以田亩为基础的土地税人口税:人口税:以人丁为依据的人头税以人丁为依据的人头税户税:户税:以户为单位的财产税以户为单位的财产税古代王朝依据自己所古代王朝依据自己所颁布的法律向臣民征颁布的法律向臣民征收的收的实物实物或或货币货币古代王朝强制民众承古代王朝强制民众承担的担的无偿劳动无偿劳动力役力役 、军役、杂役等等、军役、杂役等等三、聚天下之财三、聚天下之财赋税制度赋税制度3.1 3.1 租调制租调制 调(调(人头税人头税):):帛或布帛或布租(租(田亩税田亩税):):粮食(粟)
8、粮食(粟)庸:庸:用帛或布代徭役用帛或布代徭役曹操创立租调制曹操创立租调制以均田制为基础以均田制为基础自主学习自主学习请同学们自主阅读教材并思考,从魏晋到唐代,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其征税标准是什么?朝代朝代赋税制度赋税制度征税标准征税标准魏晋魏晋唐前期唐前期唐后期唐后期 租庸调制租庸调制 影响影响:以庸代役,保证农民有较充分的生产时间,政府以庸代役,保证农民有较充分的生产时间,政府的赋税收入也有了保障。的赋税收入也有了保障。自主学习自主学习请同学们自主阅读教材并思考,从魏晋到唐代,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其征税标准是什么?朝代朝代赋税制度赋税制度征税标准征税标准魏晋
9、魏晋唐前期唐前期唐后期唐后期两税法两税法影响影响:简化税收名目,扩大收税对象,保证国家的财简化税收名目,扩大收税对象,保证国家的财 政收入。政收入。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减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减 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小结:时间时间赋税制度赋税制度标准标准趋势趋势魏晋魏晋唐初唐初唐中期唐中期明代明代清初清初租调制租调制按户征粮纳绢按户征粮纳绢租庸调制租庸调制两税法两税法一条鞭法一条鞭法摊丁入亩摊丁入亩以以庸庸代代役役按土地和财产收税按土地和财产收税取消人头税取消人头税按亩征收银两按亩征收银两以以人丁为主人丁为
10、主到到以土地财产为主以土地财产为主国家对人民的人身国家对人民的人身控制逐渐放松控制逐渐放松不定时不定时基本定时基本定时 课堂总结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九品中正制隋文帝分科考试隋炀帝始建进士科唐太宗增加科目,以进士和明经为主武则天首创武举和殿试唐玄宗任用高官主持考试科举制中央官制三省六部制租调制与均田令(魏晋南北朝时期)租庸调制(唐朝初期)两税法(唐朝中后期)选官制度赋税制度高中历史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二单元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2.隋朝时期科举制的创立,一方面选拔了大批有能力的人当官,另一方面也将官吏选拔的权力从地方集中到朝廷。上述材料反映了科举制度()A.促进了中外交流 B.加强了南
11、北文化交流C.促进了民族交融 D.巩固了国家统治D1.隋朝时,科举制度形成。唐朝时,继承并完善科举制度。与九品中正制相比,科举制度()A.按品德和家世选拔人才 B.由中正官评定人才C.缩小了人才的选拔范围 D.更加的公开和公平D课堂练习高中历史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二单元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3.史料记载,唐朝时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同时由皇帝临时加以名号的其他官员也成为宰相,唐中宗的时候,居然出现同时有10多个宰相共秉朝政的局面。这一现象()A瓦解了三省制度 B强化了君主专制C提高了行政效率 D有利于科学决策4.隋唐时期,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后来唐朝进一步改革并明确了中书、门下二省为
12、决策机构。尚书省为中央行政核心,尚书省尚书不能参加决策会议,被排除出决策系统。这一变化有助于()A.扩大行政权 B.削弱三省权限 C.决策的科学化、专业化 D.加强皇权BC高中历史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二单元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5.780年,宰相杨炎奏请唐德宗实行赋税制度改革,收税“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古代赋税制度逐渐由“舍地税人”朝“舍人税地”方向发展。这反映了()A.促进农产品商品化 B.保证农民生产时间C.放松人身依附关系 D.催生新的经济因素6.从均田制到租庸调制再到两税法,赋税制度的变化反映出()A.国家对农民 人身控制不断加强 B.完全废除以人丁为主的收税标准C.收税标准由繁到简的发展历程 D.社会矛盾消除,巩固国家统治CC